对提高领导艺术的几点思考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提高领导艺术的几点思考(精选10篇)

对提高领导艺术的几点思考 篇1

领导艺术是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工作质量,如何提高领导艺术,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领导艺术观

领导艺术观解决领导艺术发展的方向问题,是提高领导艺术的前提,只有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才能认清提高领导艺术的真正内涵,保证领导艺术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要树立正确的领导艺术观,首先要认清什么是领导艺术,提高领导艺术的目的是什么?笼统的讲,领导艺术是领导干部工作才能和工作技巧的结合,它是领导干部在运用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思维,随机处理问题的工作才能的具体体现。提高领导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领导干部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其次,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要对传统观念与以转变和提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因此,决定着运用权力的宗旨是为党和人民服务;要树立正确的治理观,就是解决靠什么治、治什么的问题,领导干部要靠法治,靠德治,而不是人治。要运用法治和德治的手段去约束人,感化人,从而通过协调人的关系,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因事用人,用人治事的目的;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提高领导艺术的根本价值是什么?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互为制约的关系。因此,提高领导艺术不仅是为了充分体现领导者这一主体的工作价值,同时,也是为了更加积极的创造条件,促进客体被领导者实现工作价值,被领导者的工作积极性高了,工作价值被充分发挥了,也就达到了领导决策的目的,这二者是不可偏废、相互促进的。

二、科学决策的前提

领导干部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呢?

1、把握科学决策的前提。在决策实践活动中,重要的是要把准方向。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的原则,自觉的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了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这就要深入实际,把了解到的东西进行研究分析,确立决策方向,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做好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2、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一要拓宽视野,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避免片面性。二要运筹帷幄,从左右联系、上下贯通的纵横对比中把握问题的实质,具体分析具体情况。既要发扬常规思维的优势,又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作出决策方案,大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3、提高审时适度能力。首先要识势,就是要认清形势,把握工作中的利害关系。比如既看到工作难度,又要看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其次是运势,善于驾驭形势,对工作形势扬长避短,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等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用好这些优势。再次是造势,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宣传好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工作形势变劣为优,达到以优取胜的目的。

4、量力而行,随机应变。在决策工作的实际运行中,要做到因时而宜,突出灵活,不以一成不变的观念处理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能够及时转变思路,转变方法,保持思想认识和工作决策的先进性和正确性。

5、增强调查研究的意识。一个正确的决策不会凭空产生,必须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应当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来对待。在研究上下更大功夫,思索得更深一些,琢磨的更透一些,以找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推动重点工作,进而带动全面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驾驭全局的本领

领导干部要善于凭借组织上赋予的职权,又要善于发挥领导者本身人格的力量,运用好其才能因素去带动和激励下属,才能驾驭全局。

一是要谋之以众,断之以独。这就是说,研究、讨论问题时,要注意民主,要广泛听取意见,同时,要善于分析、集中,果敢决断。各级领导者首先要具有决断能力。没有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是难于作出决断的。因此,要求领导者注意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积累实践经验。其次要抓住时机,果断决策,切忌优柔寡断。一经决断,要敢于坚持,绝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就失去其权威性,也可能失去发展机遇。

二是要疏之以导,策之以励。有时,由于矛盾错综复杂,领导者一时难以驾驭的情况是难免的。面对这种情况,领导者应善于疏导。为此,领导者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弄清问题的根源和本质,然后双管齐下,多做解释工作;善于策励骨干,并通过他们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实现既定的目标。

四、协调关系,形成合力

在运用领导艺术方面,领导者必须善于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形成工作合力。

1、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班子处于协调的地位,其成员能否形成合力,对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重大。合理的分工,可以增进合力的形成。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应该是求同存异,协调合作。分工不是分家,而是通过班子内部的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优势互补,产生最大的合力。

对提高领导艺术的几点思考 篇2

一、社会艺术考级

社会艺术考级是指社会上一些具有资格的艺术考级机构, 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不仅能检验学员在学习艺术中能达到什么何种水平和成果, 又能通过考试得到老师的指导, 从而使今后的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还有就是取得这《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特别是较高级别的证书后, 就能证明自己的艺术特长, 从而在升学、就业上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此外, 对于不懂艺术, 又热爱艺术的家长来说, 可以掌握自己子女学习艺术的情况, 以便督促他们更好的学习。

我国的社会艺术考级活动源于上世纪90年代, 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 考级的浪潮已经席卷全国各地, 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实了各大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生源, 也相应的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发展。大大的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也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但事物的发展有它积极的一面, 便也会有它走向反面的开始。下面就是我做丽水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这些年来对考级现状的几点问题的思考:

二、当前社会艺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 家长急于求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许多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艺术学习。但是在艺术考试的过程当中, 也存在着家长相互炫耀的局面。许多家长在一起, 相互炫耀自己的孩子, 谁的孩子级别高, 谁就最有面子。有的家长看见别的孩子考级, 也让自己的孩子考级, 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兴趣, 有能力。盲目跟风使得孩子本身对考级就没有太大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根本体会不到应有的乐趣, 甚至许多孩子被考级所累, 大量的休息时间被考级所占用, 造成了身心俱惫的现象。许多家长在学生考级中都对孩子寄托了较高的期望, 都希望孩子能够一次性通过, 孩子如果能耐顺利通过, 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通过不了, 不仅仅孩子的压力更大, 家长也会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 给孩子留置更多的任务。

(二) 教师急功近利

考级的社会化趋势让社会上许多的培训机构赚了个盆满钵满。其火爆带来的经济效益催生了相当大的负面问题。许多考级培训机构的成立时间让家长们无所适从, 更有一些考级机构为了扩大招生规模, 甚至根据教师所招的学生给考级培训教师分提成。为了缩短培训时间, 赚取更多的利润, 许多考级培训机构都存在着拔苗助长的现象。以器乐考级为例, 许多培训机构的做法都是在临考试之前让学生选择一个比较拿手的曲目, 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这首曲子, 让学生可以通过最少时间的培训, 顺利的通过考级。让学生尽早尽快的拿到证书成了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数量庞大, 但是美术教育的发展却较之城市有着明显的差距, 这无疑是教育发展的一大缺失。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 需要国家、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本身等多个方面的一起努力, 共同推进这项教育事业的进步, 这是学生们学习的需要, 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需要。

标, 许多培训班还以此为招生广告, 大做宣传。在培训班中拔苗助长的现象普遍存在, 许多学生在基础还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就直接跳级练习三级、四级的曲子, 为了拿到级别证书进行跨级的跳越, 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失去了学生学习艺术的最初目的, 取而代之的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

三、社会艺术考级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 家长要理性看待考级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考级并不是孩子提升自身素质的唯一出路。家长要充分的考虑的孩子自身的兴趣, 对于那些有兴趣的孩子, 可以进行考级活动。但是许多对考级没有兴趣的学生, 完全就没有必要进行考级活动。家长要理性的对待考级, 不能盲目的将考级当做互相攀比的资本。并且家长之间消除互相攀比的心理, 理性的对待考级这项活动, 让学生的考级活动能够不受家长的影响。

(二)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是否考级

许多学生都是在父母的期望下加入考级大军中来的, 但是实际上这些孩子对考级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 并不是每个人对于艺术都是有天分的, 也并不是每个人对于艺术都有兴趣, 如果让对艺术并没有兴趣的孩子去考级, 孩子对考级没有兴趣, 没有动力, 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孩子不一定能顺利的通过考级, 家长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学生还不能追求其感兴趣的东西。所以说,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 自己的意愿, 自主决定要不要参加考级。如果学生对艺术有兴趣, 自愿参加考级, 那么学生肯定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 较好的完成考级的任务。

(三) 出台统一的考核标准

当前社会上的一些考级机构, 尽管都获得了相应的资质, 但是其规模、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不同。一般来说, 考核机构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些适合自身的评级标准, 这就导致了同一名学生, 可能会通过某些机构的考核, 但是也有可能不能通过一些机构的考评, 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考级的权威性。所以说, 考级机构应该出台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 对考核标准尽量的进行细化, 一旦经过颁布和实施, 所有人就都要遵守这个标准。

总结:

考级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 我们要充分的重视在考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积极的应对措施, 尽快的解决这些问题, 呼吁人们理性的对待考级, 同时为考级的学生提供一个清洁的市场环境, 让孩子可以在考级的同时, 学到更多的技能, 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扬.课外教育更应注重素质的提高——透过音乐考级看课外音乐教育中的应试现象[J].青海教育, 2007 (1)

[2]舒泽池.科学化考级方法的新进展——写在全国首次《音乐基本素养》考级之后.北方音乐, 2000 (04)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几点思考 篇3

1.通过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求知欲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尽管其花费时间不多,但是却简直影响到课堂教学总体质量。新课导入有2个作用:(1)优秀的新课导入可以聚集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其不仅如同好戏屏幕一般,对学生产生心驰神往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像战前号角,振奋学生精神。(2)设计合理的新课导入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并且与课文情景结合后,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从而致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地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对象来设计合适的新课导入,通常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入法:(1)直接导入。该方法简单,操作难度低,可以直接引出课堂教学内容。(2)设问质疑。思考是学习的开始,质疑是思考的开始,只有两者互相结合,学习才可以取得进步。应用质疑导入法,能够不断激发学生探索,从而促使其开展自主探索学习活动。(3)对课文内容大致简介法。教师在课前可适当讲解课文背景、解题与作者,给学生提供更多课外知识,开拓视野、补充语汇以及增加文学修养。该方法直接迅速,可使学生马上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4)轶事趣闻导入。新鲜刺激食物可以集中注意力,所以使用故事趣闻导入法在增加学生阅历的同时,还能够引起其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使学生重视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感染力。(5)声音图像导入。该方法直观性很强,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并且激发其内在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积极与主动。合适的新课导入,有助于引起学生求知欲,一方面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还能够尽可能唤醒学生潜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比如教师在讲授古诗前,可以将诗人的简介作为导入语,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内容。

2.设计适当的课堂提问活跃气氛

通常来说,善于控制与驾驭课堂的教师,可以被称为优秀的教师。 但是初中语文教师想要达到此效果,其需要按照学生反馈信息度教学进行调整,尽量满足学生各种需要,而课堂提问是教师获取课堂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所以,设计适当的课堂提问,能够保证课堂质量。但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需要遵循3个原则:(1)科学性。只有难度合适、正确以及简练的提问才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若问题过于笼统或模糊不清,学生不仅无法回答,同时还会产生厌恶的情绪,不利于教学。(2)针对性。教师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开展分类教学,使所有学生均有所提高。(3)系统性。教师设计问题时,从多个方面考虑,从易进难,层次清楚明了,产生系统。另外,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在设计开放性提问的同时也应该设计封闭性问题,如此才可以确保问题的系统性。为了保证课堂提问效率,教师需要为学生选取合理的提问方法,初中语文课堂常用的提问方法有5个:(1)发现提问法。该方法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且从中找出相关答案。(2)矛盾提问法。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矛盾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辨别问题的矛盾和解释个人看法缘由。(3)知果查因提问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应用知果查因提问法,可以培养学生使用个人学习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4)归类质疑法。归类质疑可以让学生整理知识,从而找出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归纳整理能力提供大量锻炼机会。(5)激发提问法。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激发提问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质疑与探索的学习习惯,促使其获取更多新知识。因此,教师应该使用亲切的语言对学生提问,并且及时对学生回答做出总结,不断给学生启发。在拉近师生距离时,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思维灵活性进行培养,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3.应用优美的语言影响与感染学生

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语言来获取新知识,教师的教学语言优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巨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适当锤炼个人语言,做到集形象、准确与情感为一体;普通话应正确流利,达到抑扬顿挫、字正腔圆以及简洁明快的效果;在口授知识与回答疑难过程中,说话、眼神、表情以及手势四方面需要配合到位,增强师生交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蕴含教学艺术也不少,有关专家曾指出,教学艺术并不是指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对学生的激励,唤醒他们潜在的能力。

对党员领导干部学哲学的几点思考 篇4

卢 凯 《 人民论坛 》(2011-07-11)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它的基本理论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和领导能力,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掌握。

关键词】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实践功能

把握理论基础,注重其社会实践功能

“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特征,而科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用“科学理论武装”,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当前实践的需要,也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是由它的社会实践功能所决定的。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构建起来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因此,它的基本理论最具普遍意义,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正因为如此,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首先就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当前的具体实际和形势任务而言,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学哲学最为主要的是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辨明政治方向的功能。理想信念作为人们的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民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具有帮助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立场,在复杂的斗争中辨明政治方向的功能,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当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经受不起改革开放和权力地位、金钱美女的考验,固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认真改造世界观,就不可能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

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本领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具有帮助人们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综观当今世界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随着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快速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在国内,经历了32年的改革开放,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进入“深水区”,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要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需要勇气胆识知识智慧,但首要和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端正我们的思想路线,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就会失去基本的立足点。

帮助党员领导干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教育的工具,具有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所谓人生观就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而价值观则是一种处

理事情、判断是非、做出选择时的取舍标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则是人生观的实质和核心,而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们是否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从世界观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重点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通常而论,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主要就是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观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如此,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对人与世界基本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正确理论反映,是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站在当代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精神,深入学习、全面阐释、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具体来说,其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11个方面: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对当今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与人关系的恶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重大问题,学会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对人的主体性思想的解释来进行深入思考。二是学习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掌握具体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方法;正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之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三是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正确运用事物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这一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法则,正确认识矛盾、辩证地分析矛盾、有效地解决矛盾。四是学习认识论关于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观点,掌握提高主体认识与再认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做到“知”和“行”的统一。五是学习真理一元论的观点,掌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途经和方法;提高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自觉性。六是学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观点,科学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标准;深刻领会“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当今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内容及要求。七是学习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掌握分析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八是学习阶级、阶级矛盾的观点,掌握初级阶段以及现阶段阶级斗争特点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九是学习社会意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观点,掌握“四大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指导方针。十是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掌握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切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创新领导方式方法。最后,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身价值的观点,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狠下功夫,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看,党员领导干部学哲学、用哲学,理论联系实际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分析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比如,如何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短期内难以缩小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所引发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食品、药品、生产等领域发生的安全事故问题等等。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的着眼点聚集到研究和解决这样的矛盾和问题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

路寻求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具体办法。

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力解决“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问题。正确的世界观,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三观”的提出,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近些年来,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人民群众态度冷漠,行为恶劣。从思想根源上,就是一些人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脱离了“人民”这个本位,理想信念丧失,人生价值迷失,公仆位置颠倒。因此,如何树立正确的“三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新时期党建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也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端正思想路线,切实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指导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为了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内涵,从而指导自身切实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看到我党建立学习型政党以及从严治党的决心和行动,看到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

总之,“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根本目的就是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指导下,切实改进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提高其领导能力与领导水平。

对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几点思考 篇5

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水平和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措施。坚持和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对于解决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存在的问题,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一些地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或多或少存

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深刻。个别党委(党组)及个别成员对民主生活会的应有作用缺乏认识,有的人甚至觉得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民主生活会过时了,他们即使参加民主生活会也是

摆摆样子,走走过场,为了完成任务而已,结果使民主生活会制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会议议题不够集中。一些单位由于会前准备不充分,围绕主题安排学习不够,班长与成员之间交心不够,发言材料准备不够,导致会议议题不集中,针对性不强,党内民主生活会越来越没有了生活会的味道,甚至越来越“生活化”。在会上有的天南海北、漫无边际地神侃一通,生活会变成了“大杂烩”;

有的只谈成绩不谈问题,“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

三是查摆问题不够较真。经常是用批评的方式体现表扬的意图,用成绩掩盖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往往是三言两语,轻描淡写,或用共性问题代替个性检讨,或是谈工作性的问题多,谈思想性的问题

少。

四是整改措施不够有力。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解决存在的问题。一些单位虽然对存在的问题找得很准,但由于研究得不够透彻,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或整改措施不够明确具体,没有做到责任到人而无

法抓好落实,最终导致问题仍然是问题,矛盾仍然是矛盾。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概括下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性观念淡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着眼点,就是依据党的原则,澄清是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有些人却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清醒地认识,予以改正;对党内不良现象不能理直气壮地提出批评,努力纠正;对正确的东西不能旗帜鲜明地加以肯定,大力支持。说

到底,这都是党性观念淡化的表现。

二是庸俗思想作怪。受社会不健康思潮的影响,一些人认为,人情硬于原则。于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关系学”搬到党内生活中来,并以此作为判断是非、处理问题的标准。遇事不是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而是处处考虑“关系”,事事考虑得失利弊。

三是领导缺少民主。个别领导同志搞“一言堂”,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更容不得反对意见。他们把别人的批评看成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是损害自己的“威性”,是跟自己唱“对台戏”。因而闻过则怒,以至使人不敢开展正常的同志间、上下级间的批评,导致在一些地方批评难,批评“一把手”更难的问题长

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是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基层党委(党组)没有很好地建立和健全会议分析、考核、报告、通报等制度,会前不能充分准备,会上没有明确议题,会后也不能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同时,上级党委对基层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不力,只满足于一般性的布置,对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来的问题,不监督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导致这些单位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和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要真正解决民主生活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增进民主生活会的共识。要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普遍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帮助他们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真正懂得民主生活会不同于党内的一般会议,要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深刻认识到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从而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并自觉通过民主生活会解决班子以及

个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二是健全制度,改进方式,不断规范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制定下发并严格实施《关于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党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实施意见》,从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会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落实整改及加强指导监督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统一印发《领导班子党员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手册》,从内容和字数上对民主生活会发言作出限定,把发言提纲限制在3500字左右,把内容限定为“五个五分之一”,即上次民主生活会落实整改情况、主要工作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下步打算及整改措施等五个方

面各占1/5左右。同时,还要限定对班子和其他成员至少提出2条以上建议和意见。

三是把握重点,突出主题,不断增强民主生活会的实效。要把握会前准备的“预热期”,提前下“毛毛雨”,积极“渗透”思想,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形成共识,防止生活会“跑题”、“夹生”、“不消化”,确保生活会发生“碰撞”,产生“火花”。要在会中认真“抠问题”,敢于“说话”、敢于“较真”、敢于“揭短”,实现思想交锋,谨防把党内民主生活会开成“生活化、简单化、程式化、僵硬化”的走过场的形式会。要在会后落实好整改,严格做到责任到人,一抓到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四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不断浓郁民主生活会的健康和谐氛围。“一把手”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第一责任人,要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切实负起责任,坚持做到会前多沟通交流,掌握思想动态,确定会议主题;会中适时调控“火候”,准确把握方向;会后认真抓好整改,确保措施落实。要坚持带头抓、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听、带头帮、带头改,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引导和影响大家,创造一种畅所欲言、以诚相见的健康和谐氛围,使大家在思想上共振,感情上共鸣,行动上共进,真正达到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解

决问题的目的。

对提高领导艺术的几点思考 篇6

——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内容摘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规范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探究的不懈追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习成为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过程。重视探究活动的开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科学课堂是开放的,课前的准备与课后的延续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关 键 词:科学探究 激发兴趣 实验操作 提高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目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科学教学体会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以为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

因此,要引导好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教师要做到: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其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 1 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某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课中处在决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但长期以来,实验并没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得到落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许多实验是由教师演示了之,或者是教师出示教学视频一笔带过,更有甚者是以讲解式取而代之„„这样的科学教学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一)教师要提高实验操作指导能力。

1.明确实验目标,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为了这样的实验目的,教师应当为学生准备好适当的教学器材,控制好材料,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而打乱课堂教学。

2.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过程”。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操作的把握程度。喜欢动手做是学生的特点,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盲目乱动,一动手就忘了纪律,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或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使实验失败,这就需要明确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执行。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运用各种办法明确操作过程。

(1)独立设计补充式。有的学生实验较简单,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其余学生讨论补充。

(2)学生操作补充式。在实验时,也可以请其中的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观看,再讨论应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印象深刻,等全体进行实验时不会犯与之相同的错误。

2(3)教师演示提示式。部分学生实验,其中的某一步较重要,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那么就要求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注意,甚至要示范讲解来演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搭起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

(二)学校要加快加紧科学实验的软硬件建设。

目前,由于小学科学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师资紧缺和实验仪器的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我区有些学校,还没有实现科学教师的专职化。许多科学教师身担数职,或由一些教龄短和年纪大的教师任教,科学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兼任。

另外,实验器材也限制了实验教学实现的可能性。要学生能够做好实验,配备好实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但学校很难做到配备齐全的教学仪器。在教学中,器材不足的原因有这样几点:

1、教学需要的科学器材较多,学校配备不全;

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器材的耗损;

3、学校经费不足。

在硬件方面,学校应加大投入,配齐电教设备,以保证科学教学的现代化。另外也应配足科学实验器材,这是因为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实验器材的到位是实验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倘若这些实验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实验教学就无法正常开设,更无从谈起实验教学的质量了。同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吃透教材熟悉实验,提高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能力。

科学实验是学生们认识世界,认识科学知识的最主要手段,它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实验的合作探究。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努力引导他们正确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日常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后,让学生各自观察,接着再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随后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举着手高喊:“我!我!”,叫声响回响在整个教室,唯恐别人抢了先。学生甲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学生甲相同的发现。若同学说得不够正确,老师会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可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让学生复述刚才的提问。此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在叹息声中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干脆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虽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 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由此看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和说能力的培养。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还会经历把信息进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平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那么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将会开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四、培养学习兴趣,让科学学习更有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起主要作用。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一定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参与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精心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就取决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2.采用实验的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全面提高科学的学习质量,做好科学实验是关键一环,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许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演示“热喷泉”的实验。在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上塞上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 的水立刻从玻璃管上喷出,就像喷泉一样。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道理。这时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知识的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动手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马芯兰教师也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与轻松。因此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上“二氧化碳”一课时,让学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放在大烧杯里点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着大烧杯壁倒下去,结果越低的蜡烛越先灭,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4.利用媒体趣味性,诱导学习兴趣。

在科学教学中,电化教学可以通过声、光、图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教学地震和火山的形成这课时,首先播放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录像,把学生先带入其气氛中,使他们在没见过地震和火山时感受其情景,从而产生想了解该现象的形成原因的欲望。

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学生就会发现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只要每个科学教师,从我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孩子身上做起,不断地积累和创造,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科学课质量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行)》;

对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几点思考 篇7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效益问题。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门, 必须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办学效益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显现出其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高校办学效益, 使人才培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所以, 办学效益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高校办学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发展, 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 导致教育质量滑坡, 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质量不高、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许多学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 而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没有作出相应调整, 造成“超负荷”办学, 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降低了高校办学的社会效益。然而就我国国情而言, 所需要的是大量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可是, 许多高校办学只追求规模, 缺乏特色和针对性, 培养出来的则是有学无术的泛泛之才。这样的学生缺乏劳动力技术技能, 很难去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需要。

2.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产研学三者结合不够。

高等学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 承担着国家大量的科研任务, 是我国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科学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率中所占的比重还十分低下,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效率太低。由于高校教师水平发挥有限, 投入科研的力量却远远不够,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不能更好地将产研学三者有效转化与结合。

3. 高校资源配置不合理, 内部管理体制落后。

高校在资源配置上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 促使着学校中密集的人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落后的管理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我国, 投入教育的资金本身就很少, 办学经费不足、条件差。再加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严重浪费, 高校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长期以来, 高校对如何改善学校内部管理以提高办学效益有所忽视, 对教育消费市场也研究不够, 管理体制存在着人员编制统得过死、办学经费管理权高度集中、权责分离、资源浪费严重等弊端, 致使高校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有碍于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

4. 办学规模急剧扩张, 规模效益得不到提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 在给高校办学效益带来增长的同时, 还出现了一些矛盾问题。一些高校只顾盲目追求扩大学校办学规模, 却忽视了办学效益的提高。随着在校学生的不断增加, 使得不少学校的许多教育资源出现了空前紧张的局面, 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甚至出现了透支, 再加上教学秩序、校园环境等不堪负重, 社会经济之间出现下滑, 一系列的问题将制约着高校健康的发展。

三、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对策

1. 提高教育办学质量。

高校在追求投入产出效益的同时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效益是与数量、质量和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相对短缺的情况下, 千方百计保证高校的办学质量, 对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石, 它体现着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不同类型、层次的院校培养质量的差异性。学科专业是高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托。通过设置、调整、改造或新增等方式而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 才能从总体上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规格的需求。高校应从实际出发, 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在弄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的条件下, 依法根据定位与目标来构建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其次,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结构。师资队伍水平作为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在高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公认。在新的世纪, 为实现现代大学的办学目标, 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并应具有全新的视点。高校应制定出引进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 吸引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从而弥补高校师生比例小所导致的教学质量不高、科研能力不强的现状;加强师德建设, 树立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高校教师要以超前的思想, 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更新思想、观念, 用现代的精神充实思想, 完善道德, 修养品质。

最后, 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一个质量监督体系来加强监控力度, 加大社会评估机构的评估力度, 以有利于及时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保证好高校办学质量, 才能提高高校办学效益。

2.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肩负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历史使命, 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来源, 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偏离了创新这个根本任务, 高等学校, 特别是向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发展的高等学校就会失去立校之本。因此, 高校要建设创新队伍, 实现重点突破。然而提高知识创新水平, 拥有一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研团队很重要, 应培养一批国际学术大师, 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 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率先取得突破。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上, 推动高校成立技术转让机构,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促进专利申请工作等各种方式推进高校所开发技术的扩散应用。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师生兼职创业, 处理好相关的知识产权、股权分配等问题, 处理好兼职创业与正常教学科研的关系。更好发挥出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努力将高校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相结合, 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做更多的贡献。

3.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

所谓“管理效益”是指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通过有效管理, 优化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 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 尽可能地降低资源消耗, 使有限的投入获得更多的资源。

加强战略规划管理, 提高资源使用效益。面对迅速变化的客观情境, 不少高校缺乏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 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校园规划的无序, 一些校舍“建了拆、拆了建”, 浪费惊人。为此, 高校要高度重视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根据自身办学目标的定位, 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公共服务、校园建设等规划进行科学论证;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并且符合高等教育内在逻辑要求的高等院校办学理念, 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使得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效率最高的科研领域里;杜绝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保证资源的利用率;要加强财务成本核算, 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内部用人制度, 打破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 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完善高校工资总额动态包干, 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 打破传统的平均工资分配, 改革现行的高校工资分配制度。

4. 提高学校规模效益。

合理的办学规模是构成学校人、财、物合理比例关系, 充分发挥教育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学校规模越小, 生均成本越高, 资源浪费越大。只有学校达到了一定规模, 才能有效地使用资金、降低成本, 才能实现最大的规模效益。但在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也要注重办学结构的优化。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 设立不同专业。根据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调整办学的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加大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数量, 突出各教育层次的办学特色。另外, 在高校扩大规模后, 还要及时加强人事管理。提高师生比例, 特别是提高高学历、高资历的优秀教师及科研者的人员比例, 精简压缩行政和教辅人员编制,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建立起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合理人员比例结构。总之, 要采用“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是通过挖掘高校潜力,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增加招生量来扩大高校规模;二是对办学条件太差、在校生太少、办学规模效益太低的学校采用灵活办法予以调整、合并, 扩大规模效益。

四、结语

办学效益的提高和保证办学质量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扩招, 高校若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必须狠抓教育质量, 保证办学的适度规模, 强化效益意识,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学校办学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主编.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颜珂.高校办学规模与办学社会效益浅议.中国成人教育, 2007

[3].林国强.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若干思考.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6

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思考 篇8

然而,要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在这方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的,实践效果还比较理想。

一、在欣赏中激发写作斗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激发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就必须让学生“知之”、“好之”,进而让学生对写作“乐之”。好的文章让人爱不释手,绕梁三日;精采片断让人齿颊生香,回味无穷;锤炼的佳词妙句,能使人人兴致勃发。然而,作为学生,如果不能体悟到个中妙处,不能“知之”,怎么能“好之”、“乐之”呢?

笔者认为,带领学生欣赏领悟文章内容之美、文笔之妙,应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培养习作兴趣的第一步。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诗句中,诗人用一个“闹”字,就不仅写出了声响,还写出了红杏枝头蜂飞蝶舞的一片繁忙的景象,自然引起读者联想到置身暖意融融、生机勃发的春光里,那种舒心惬意催人奋进的感觉。诗人选用一个“闹”字,意蕴丰厚,境界全出。看到这样的诗句,即使缺乏文学修养的人,经过老师的指点,也会怦然心动而为之叫好的。老师乘机引导,身边这些美比比皆是,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缺乏表现美的笔力,难道我们就只能让它们白白地从我们身边溜走吗?古人尚且能做到,难道我们21世纪的青年学生就做不到吗?我们应以此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与斗志。

再看朱自清先生在《春》中描写繁花的片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先生在这里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天里的百花竟相开放、色彩缤纷艳丽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花色由浓到淡,且与上面的树种相对应,井然有序,科学合理,令人拍手叫绝。就此例在作文课上引导学生,欣赏文笔之美,激发学生用笔来表现世界、表达心声的强烈愿望,引爆学生以写作为乐的志趣。

二、在写作实践中体悟乐趣

1体悟观察之趣

写作的源头活水是生活。生活进入素材,许多是要通过观察得来的。观察是苦事,但也是有许多乐趣可言的,教者就是要把观察中的乐趣呈现给学生,以激起观察兴趣,进而产生作文兴趣。要让学生明白,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发现大千世界奇妙现象,发现事物间存在的微妙玄理,发现人际俚俗的情感理趣,发现自然的奥秘和宇宙的神奇,享受无限的物外之趣。

比如,当代作家程海在小说《三颗枸杞豆》中,讲到的那个三叔对野豆角花的观察,这个被人熟视无睹的花却有着令人惊奇的一面。三叔从花瓣到花蕊,从形态到色彩,如数家珍,在“我”面前呈现出一个奇妙辉煌的世界。观察,在人面前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再如,清人沈复回忆他小时生活,也说他因为观察而时有物外之趣。特别是他那视小为大的联想与想象,所描绘的神游山林、蛤蟆捉虫以及蚊如鹤舞于空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察有如此多的乐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要鼓励学生时时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感悟观察中的乐趣,激发写作兴趣。

2体悟积累之趣

为写文章而进行的材料积累也是有乐趣可寻的。积累是长期坚持的事情,它需要有恒心、有毅力,但也正是如此,我们才更能从中挖掘出乐趣来。

比如,我们可以定期举行积累评比,看谁积得多、积得好,有质量且书写认真。也可举行好词佳句名篇佳作推介会、读书报告会、故事会等,让学生亮出积累的家底,晒晒有价值的内容,也让人们看到谁能持之以恒,意志力坚强。长期坚持积累,写作素材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会有话可说,自然对写作就有兴趣了。

3体悟练笔之趣

写作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律,按规律体式将写作题材组织成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写作就是一回阵痛,就是一次劳役辛苦,这也正是许多学生怕写作的原因之一。但是,经过一阵辛劳,能够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一个新的世界,表达了心声,还会给读者带来陶冶启示和愉悦,对自已来说,又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啊!此中之乐,非作者本人是绝难体会不到的。为此,老师一定要想出办法来让学生品尝到练笔之趣,才能让学生热爱写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如下一些努力,觉得效果还不错。一是给学生以压力,平时课上写作,总有学生不能当堂完成,课后给时间完成,情形将会更糟,有的能拖上很长时间还不得完成。但笔者发现,历次考试中,没有一个同学作文做不起来的。因此,笔者有针对性地搞一些“三规”作文训练,即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完成规定的写作任务。让这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驱动他们与写作结缘。二是贴近生活命题,让大家对写作对象熟悉,有话说,有事谈,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三是适时鼓励、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作文课上,笔者带上一只憨态可掬的玩偶大熊猫,让学生对它进行描绘,谁描写得最到位、最精彩,就把大熊猫奖励给谁。结果,大家写得特别认真卖力,达到了很好的练笔效果。四是给学生以互批互阅的机会,学生由写作的角色转换成批阅的角色,他们会感到很新鲜,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这会让他们产生思维得到调节的快感。同时,有机会发表个人见解,更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这就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写作产生兴趣。

三、在作文评价中享受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内驱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评价方式。我们要努力发现每一篇作文中的闪光点,在作文评语上,注意表述方式和语气,及时肯定成功之处,多以热情的语气作肯定,以平和的语气,亲切的口吻点出不足,力求做到贬话褒出,点到为止,多肯定,多鼓励。

对提高领导艺术的几点思考 篇9

最近,我们对省军区所属的11 个边防团队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总的感到,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机关着眼于跨世纪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把加强干部队伍质量建设作为部队全面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根本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广大基层干部思想稳定,安心边防,注重学习,勇于吃苦,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自身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省军区1047 名基层干部,优秀称职率达39.4%,称职率达49.4%,基本称职率达11%,不称职率仅占0.2%.但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客观要求,特别是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相比,还不够适应.具体表现在:一是文化素质不高.1047名基层干部中,本科学历的62人,占6%,大专学历的294人,占28%,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还有一部分是函授,中专以下学历的691人,占66%.二是高科技知识含量不高.部分基层干部对现有的先进武器装备了解掌握不够,对有关使用、保养、维修方面的知识感到陌生,使用起来比较吃力.我们对126名基层干部进行高科技知识问卷考试,优秀率仅占20%,大部分基础比较弱,学得比较浅,掌握得比较少.三是想干不会干的问题比较突出.在省军区边防团队334名营连主官中,任职不满一年的有133人,约占40%.这部分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热情高,但缺乏适应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基层工作经验,对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把握不住特点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1)文化基层因素.目前,边防团队基层干部的主要成份是院校输送的中专毕业生和直接提干的干兵,文化素质偏低.1995年以来省军区共接收院校毕业生75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183人.(2)专业培训因素.近几年,院校培训的边防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减少,据统计,每年分配我们省军区边防团队的毕业生中,边防专业的仅占7%左右,绝大部分是步兵或其它专业.这部分学员大都对边防工作不了解,到位后既要适应边防艰苦复杂的工作生活环境,又要熟悉边防管理教育工作和政策法规,常常应接不暇,甚至难以适应.(3)经验积累因素.从我们省军区的情况看,近几年院校毕业生的补充量与基层干部的实际需求量始终不成正比,需求量大于补充量.特别是人武部收归后,从基层调整了部分干部充实到人武部,进一步增大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缺口.由于基层干部缺编量较大,致使大部分人没有任满最低任职年限就提拔了,有的排长直接提拔当连队主官,普遍缺少基层实践经验.(4)自然环境因素.边防部队高度分散、条件艰苦、信息传输不便,导致基层干部眼界不够开阔,素质提高缓慢.(5)家庭生活因素.边防基层干部由于受地理环境限制,婚姻、家属就业、子女入托入学、住房等实际困难比较多,牵扯精力较大.此外,部分基层干部主观上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也是影响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当前,加强边防部队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我感到应注意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抓住源头,打牢基层干部素质提高的基础

提高基层干部素质,要从源头抓起,努力实现“三个逐步”.一要提高院校培训层次,逐步取消中专生.从部分实践看,军校二年制中专生毕业分配到边防部队后,由于大多数不是边防专业,加之培训期过短,全面素质与部队建设需要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军队院校培训体制看,边防基层干部的培训周期比较长,绝大部分基层干部在晋升到营团职岗位前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有机会再次入院校培训.这样,基层干部的首次入学,充实基础知识,扩大知识含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军队院校特别是初级指挥院校,一方面要增加边防专业班次,扩大边防学员的招生数量;另一方面要适当延长学制,逐步取消中专生,普及大专教育,增加本科生比例,提高边防基层干部的“出身”层次和文化层次.二要严格士兵提干渠道,逐步减少提干数量.从士兵中直接提干的这部分人,初中毕业生居多,文化基础较差.因此,要逐步减少士兵提干的数量,提高质量,优中选优.对士兵提干的要直接送军队院校培训二至三年,达到大专文化水平,增强其发展后劲,适应部队建设发展需要.三要积极拓宽生源渠道,逐步增加接收地方大学生和高中生入伍的比例.江主席指出:“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范围内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我们省军区已经逐步走开了依靠接收地方大学生入伍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系质的路子,且接收数量逐年大幅度递增.1996年接收8人,1997人接收26人,1998人接收81人.这些大学生文化基础好、智商高、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大部分已成为基层建设的骨干.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尽快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捷径,应继续坚持并逐年扩大接收数量.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地方高中毕业生孝取军队院校工作.近几年,国家和军队加在了军队院校招生的宣传教育力度,地方高中毕业生报考军队院校的人数越来越多.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调整招生结构,扩大招收地方高中生的数量,减少士兵考生数量,达到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的目的.二、着眼特别,加大基层干部培养提高工作力度

边防部队高度分散,集中组织培训难度大,采取多渠道、多途径抓好基层干部培养提高工作尤为重要.我们感到,在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上,除抓好团以上机关集中办班培训、推荐优秀干部入校深造、领导机关传帮带等有效途径外,还应注意搞好三个“突破”:一是在提拔使用前的培训上有所突破.从实际情况看,边防基层干部提拔前入校深造机会比较少,绝大部分基层干部在任一上级职务前没有入校进行岗位前培训,甚至提拔后也没有机会补训.从当前院校培训能力看,基层干部培训断层的问题,短时期内难以解决.因此,要充分发挥军师两级教导队的作用,加大师资力量投入,选拔优秀人才从事教学工作.同时,积极与院校联姻,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员队伍素质,扩大培训范围,加大培训数量,不仅继续开办预提指导员培训班,而且要增办预提副连长、副指导员以及连长、营长、教导员培训班,分层次、分类别地对拟提拔的基层干部进行岗前培训,使军师两级教导队真正成为本级培养干部的摇篮.二是在函授学习上有所突破.当前部队的函授学习,从根本上讲,还缺乏统一组织和统一规划.边防部队的函授学习种类比较多,一些专业对干部实际工作指导帮助不大.部分基层干部学习不刻苦,存在混文凭的思想,学无所获.因此,必须加强对干部函授学习的组织和管理.对所学专业要坚持以军为主,力求做到专业对口,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同时,要积极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函授学习,在财力、物力、时间上给予倾斜,营造岗位自学成都的浓厚氛围.三是在岗位练兵上有所突破.军师两级要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积极有效地指导单位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培养干部的优势.边防连队工作独立性强,党支部培养基层干部工作是上级党委机关所不能替代的.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把基层干部的岗位练兵活动搞得更好.三、加强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

对提高领导艺术的几点思考 篇10

关于对提高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MsoNormal” style=““>提高组织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关键是要在提高选人用人的满意度上下功夫,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提高选人用人的满意度,个人认为应该注意把握几个方面: “MsoNormal” style=““>

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这是基础,也是根本。群众对选人用人是否满意,首先是要看选了什么样的人、用了什么样的人,是否选准了人、用对了人。提高选人用人的群众满意度,关键在导向。导向正确,群众的满意度就高;反之,群众就会有

这样那样的意见。导向问题,核心是个标准问题。党委和组织部门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就是要深刻理解、正确把握、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六个导向”的要求。这“六个导向”的要求,统筹兼顾到方方面面、不同类型的干部,有对干部德的要求,也有对干部能力素质和作风的要求,还体现了对群众意愿的尊重,集中反映和体现了群众对选人办法、对干部德才素质的期盼,也是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对干部选任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什么样的导向,就能带出什么样的队伍。群众对选人用人是否满意,主要取决于对这“六个导向”要求的把握和落实。按照“六个导向”的要求选任干部,要注意把握好几点:一是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严格的标准选人,全面、客观、准确地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

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激励性和示范性。二是要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真正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的“三个放眼”的要求,积极推进干部资源的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综合使用、优化配置,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的力度,形成从基层和一线遴选干部的制度,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和人才支持。三是要处理好改善结构与调动干部积极性的关系。在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等结构性干部的选配上,同样要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统筹考虑改善结构与增强整体功能的关系,防止降格以求,同时兼顾其他年龄段的干部,注意调动积极性,使各个方面的干部都能各得其所、人尽其才。

“MsoNormal” style=““>

二、要靠科学规范的选任机制来保障。自2002年《干部任用条例》颁布以来,各级在抓好贯彻落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了积极的

探索和实践,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和机制相对比较完善。从**市的情况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重点抓了两头:一是坚持扩大初始提名环节的民主,实行市委全委扩大会民主提名市直综合部门正职干部。二是实行了市、县常委会干部票决制度,所有拟任人选和拟推荐人选,全部运用无记名票决的办法确定人选,扩大了讨论决定环节的民主。此外,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感到,要把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作为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的满意度的根本措施,在正确把握用人标准的前提下,应把握几条:一是抓好已有措施的落实。规范完善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主推荐、个别谈话制度,综合运用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实地考察、延伸考察等手段,全面考察了解干部。二是要严格按条例办事。牢固树立程序就是“法”、就是铁的纪律的观念,从提出考察任务到组织推荐考察、确定考察对象、酝酿使用人选、研究任用意见、任免、依法推荐提

名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保证选人用人质量。三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适应干部工作的新情况和群众对选人用人的新期待,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向,积极、稳妥、务实地推进机制创新。要注意增强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大对干部政策和选任原则、条件、程序,让群众有序参与、有效监督。注意扩大参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人员范围,发挥好民意调查的作用,让更多的干部群众对干部使用有发言权,提高任前考察的规范性和真实性。搞好干部任前考察和经常性考核的衔接,为干部使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避免单纯以民主推荐得票情况决定干部任用,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要积极探索完善干部初始提名的有效办法,下步重点落实好省委组织部即将下发的《关于采取“两公开四差额”选拔任用县乡党政正职的试行办法》,选好正职干部。同时我们感到相

对于正职干部,副职干部数量多、覆盖面、影响面更广,在副职干部的初始提名,我们将做一些探索和研究,使干部的选拔任用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群众公认的基础上。四是要注意发挥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正面效应。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和工作需要,着眼于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和改进公开选拔工作,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

“MsoNormal” style=““>

三、注意加强对干部的严格管理。对领导干部来说,职、权、责是统一的,有权必有责。通过严格管理,促进和监督干部正确履职、秉公用权、认真负责,形成一个职权责相一致,人人忠于职守、守土有责的局面。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从严教育、从严考核、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督促领导干部正确履职、秉公用权、认真负责,促进干部健康成长。重点在严格考核上做了一些文章,不断强化考核的激励引导和教育监督功能。在考核的方法

上,坚持“下评上”和“上评下”相结合,综合运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绩分析、民意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充分尊重民意。强化了考核结果的刚性运用,对考核结果实行向全委会通报制度和逐级反馈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一般和较差的进行诫勉谈话,促其整改提高。同时坚持把从严管理的要求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的全过程,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工作中我们感到,群众对选人用人是否满意,不仅是看我们选了什么样的人、用了什么样的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怎样对待不胜任、不称职干部,是不是真正凭实绩、凭德才、凭群众公认来用干部。我们根据平时了解、群众反映和经常性考核中掌握的情况,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严肃批评,防患于未然。对那些工作不力、作风不好、群众认可程度不高的,坚决

调整,对以权谋私的干部及时查处,对不负责任的干部及时追究。这样就形成一种导向,就是提拔重用那些敢于负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不负责任、不干实事、不能成事的干部,有效地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

“MsoNormal” style=““>

四、要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选人用人的风气对于群众的满意度起着决定作用。风气正,群众的满意度就高。个人感到,需要把握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保证各项选人用人制度落实到位。坚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全面推行全程记实制度,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情况、执行条例情况和对新提拔干部的认可度情况的评议制度,引导和督促各级不折不扣地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项规定,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我们这几年一直坚持了科级干部调整备案制度,组织人

事部门严把职数关、资格条件关、任职回避关和程序关,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审批、不备案,加强了对县区和市直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前监督,有效预防了违规用人行为。二是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严肃查处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我们主要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实行立项督查制度,加大选人用人问题的举报查核力度。充分利用“12380”举报电话平台,及时受理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对选人用人方面的举报,坚持应查必查、查必深入、查必有果,一件也不放过。对违规用人问题实行立项督查制度,经查反映问题属实或部分属实的,及时作出严肃处理。去年以来,我们线索比较清楚的举报进行立项督查,暂缓了3名干部的研究任用。三是始终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从市这个层面来讲,市委组织部在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方面对县区和市直部门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对全市好的选人用人风气的形成作用十分关键。这些年,我们自

身要求一直比较严格,在考察组人员的选配上,注意选熟悉条例、执行条例严格、作风优良的干部参与考察。同时,在历次考察中,我们都集中培训,反复强调,反复提醒,要求考察组走到哪里,就要把好的作风带到哪里,严谨细致、规范有序地履行程序,客观、公正地考察评价干部,严守工作纪律。在这个方面,群众反映比较好。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的满意度,党委书记十分关键。我们下步计划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以规范市、县区委书记的用人行为为重点,研究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性意见,从干部选拔任用的动议、提名、推荐、考察到酝酿、讨论决定,明确具体的责任和操作办法,形成比较系统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较为科学的操作程序以及比较有效的监督体系,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制度遵循。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2009年7月

上一篇:江苏单独二胎新政策下一篇:江西结构化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