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活动课指导

2022-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生习作活动课指导

解密文体奥秘 指导学生习作

摘 要: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典型的文体,如故事、说明文等,引导学生探究、体验这些文体的特征,并在对故事或说明对象的深度感知中,生成写作动机,进而培养写作能力,获得优秀习作。在《草船借箭》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故事线索及特征,然后去重现文本,再尝试基于线索去创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体特征;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写出佳作,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让学生了解文体的奥秘,能够在模仿之后进行创新。对教师而言,引导学生走向典型文体,向学生“解密”这些文体的奥秘,就是一条重要的指导学生习作的途径。

这里包含两个学习过程:一是对已有文体的解密过程,引导学生准确认识这些文体特征与要素;二是模仿写作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这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习作生成的过程。下面谈谈笔者在此思路下进行的习作教学。

一、引导学生探究典型文体奥秘

解密文体奥秘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认识一些重要文体的特点,认识创作这些文体时应当遵循的基本思路。这实际上是以读促写思路的具体演绎,研究表明,要从阅读中学到写作的方法,做到以读促写,必须有意识地从写作角度研读文本,这样才能弄清课文或范文生成的奥秘。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思路,那就是站在写作的角度研读文本。我们都知道,文本解读的视角是多元的,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写作,但对于小学语文中的写作教学而言,站在写作的角度研读文本,却是一条重要的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途径。下面通过一则例子说明。

在《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思考如果站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角度去教学,应当如何设计本课的教学。几经思考,笔者以为本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跟学生一起分析故事情节,感受诸葛亮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意识。二是基于故事展开的线索,引导学生把握故事这一文本的奥秘,以对写作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实际上互为依靠,没有学生对课文及故事情节产生学习兴趣,就不可能有动力跟随老师分析故事细节与文体奥秘,而没有对故事文本奥秘的理解,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又难免肤浅。

在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这篇文章是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故事之所以吸引我们,你认为关键在哪里呢?学生的直接回答当然是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導学生思考:与其说是故事中的诸葛亮聪明,不如说故事的创作者聪明,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

在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片刻,让学生理解笔者这句话的含义,并能够认同这一观点,实际上学生确实能够认同,有学生说“每一个精彩的故事后面,都有一个厉害的作者。就如同我们喜欢《流浪地球》,实际上是因为刘慈欣写得好”。在大家认同这个学生的观点之后,笔者再进行了文体解密,具体分成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并精简文字,认识故事展开的线索;二是根据总结的线索,回过头来思考故事是通过哪些人物的哪些语言让故事情节变得更加丰满的;三是如果让你根据线索创作草船借箭的故事,你会如何创作?

在这几个环节,学生形成的认识有:故事可以扣住“借”字形成线索,从为什么借,到为借做准备,再到实施草船借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当然是诸葛亮,其次就是周瑜和鲁肃,主要语言来自诸葛亮与周、鲁的对话,主要情节是诸葛亮对借箭准备的描述,以及借箭过程中的细节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大脑中也就有了关于这个故事的清晰线索与细节了解,如同知道了树干与树枝、树叶的位置,大脑中关于整个故事的情节就如同一棵树那样立体。

二、指导学生经历习作创作过程

知道了故事文体的奥秘,下面的重点工作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这个过程,可以依托上面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来进行。

让学生在寻找到故事线索之后,用自己的想象改编原来的故事,这是基于原来文本进行的创新。学生自然要思考:我如何才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借”的故事情节呢?小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故事线索时,在对原来的故事情节有了感知时,常常容易刺激想象力。比如说,就有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创作:诸葛亮看透了周瑜的诡计,但他之所以答应,是因为胸有成竹,不过他需要帮忙,但同时又不能让帮忙的人透露他的办法。于是,他看中了忠厚老实的鲁肃,在鲁肃的帮助下,他第一天请军士喝开工酒,第三天请军士喝收工酒,但一根箭都没有造出来。有人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周瑜,周瑜也看得稀里糊涂。到第三天晚上,才有了动静,一干人等沿江而下,到了曹营前一阵诈呼,曹操大惊,万箭齐发,于是任务完成了。

这个情节虽然与原来差不多,但一方面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又加了一些细节,算是有意义的创作。

当然还有一些学生比较有趣,说诸葛亮买通曹军看管军械的头目,然后把箭偷回来了,于是别的同学称他改变了主题,不是“借”箭而是“偷”箭;也有学生说,诸葛亮让刘备从家里送过来十万支箭;还有学生说诸葛亮改进了普通的箭,设计了“多箭头”的箭,可以以一当百(是受多弹头导弹知识的影响)……

实践表明,当学生大脑中有了思路时,他们写作起来往往比较顺利,再也没有了往日埋头苦想的情形。一般来说,准确把握文体特征,是促进学生有效表达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不同文体的精美文章,通常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告诉学生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但作为执教者自己一定要知道。每一种文体,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鲜明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把握住课文呈现出来的价值与文字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有效表达。

三、评价驱动从“模仿”走向“创新”

需要提醒的是,当学生有了写作思路之后,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一些所谓的低级错误,不能因为错字、病句而影响学生对写作思路的构思。这实际上涉及对学生写作的评价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笔者以为其中的逻辑是,引导学生基于对重点文体特征的把握,模仿与创新,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要能抓住主要矛盾,即学生写作思路这一前提,先通过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写作思路,确认学生大脑中有思考之物,其后才是努力推动学生将脑中之物变成笔下之言。

此过程中的评价作用至关重要,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包括写作动力,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评价影响,一个积极的评价能够给他们提供长时间的动力。而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肯定他们在“模仿写作”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向“创新写作”迈进,一定是有效的写作评价思路。

总之,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文体,一同体验探究这些文体特征的奥秘过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并在模仿、创新中生成写作能力,形成优秀习作。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向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需要建立这样的习作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张黎明.一篇好文章究竟是怎樣被写出来的——以《散步》为例谈谈记叙性文章应该如何处理各要素[J].写作(上旬刊),2017,(8).

[2]张宏军.把握文体特征,促进有效表达[J].语文教学通讯,2013,(36).

[3]张廷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5).

[4]张春萍.文体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6).

[5]曹卫星.渗透文体意识由“一篇”走向“一类”[J].教学与管理,2016,(8).

[6]刘建华.文体意识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知识,2016,(2).

[7]汪潮.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36).

[8]张春萍.文体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6).

[9]张琳,董军华.以学定教,凸显文体意识——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J].山东教育,2018,(7).

[10]慕君,张佳佳.从课程维度思考小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J].语文建设,2019,(4).

[11]施麦芽.浅谈文体意识下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6,(28).

作者:张卫华

第2篇: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流水账”习作

摘 要:《新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流水账”在传统教学看来是作文中的“另类”。本文从作文教学之现状;作文教学“流水账”的价值优先;从“流水账”到“白描”展开“流水账”价值阐述和文化现象的理解。

关键词:作文教学 流水账 价值 文化

一、作文教学之现状

1.作文要求文学化。现在有些教师对小学作文这种“启蒙训练”的性质认识不清,常常以高标准来要求小学生,或者拿老师自己的书面表达水平要求小学生。小学生习作“文学化”严重。

2.假、大、空是小学作文的最新趋势。目前很多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就怕作文,只好假话连篇编作文、东拼西凑抄作文,形成假话、空话、大话和套话。读来都似曾相识。

3.作文过于程式化。作文指导程式化,就是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ABCD,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规定程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直接影响了学生作文兴趣,影响了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流水账”的作用价值

对“流水账”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其在写作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对于“流水账”,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忧心忡忡,甚至于视若洪水猛兽。学生们认识之初,真伪不辨,主次不分,是在所难免的。“流水账”作为认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由于学生们认识不足而导致的,但它对学生写好作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流水账”还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流水账”是学生观察、思考、领悟、感知的一种结果。有些学生在写作之前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发挥了联想和想象。欧阳修说:“作文之体,初欲奔放。”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只有让思维像脱了缰绳的野马,自由地驰骋,再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任意飞翔,才有可能使大量的、丰富的材料呈现在眼前。虽然学生“流水账”中的材料有些散、有些乱,鱼龙混杂,甚至于似是而非,但蕴涵着一定的主题因素,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向导、一丝线索。

2.有利于激发和培植学生的写作兴趣

刘锡庆教授说:“开始要放,写好放胆文。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文笔,随便写,写得越多越好。不要过早讲规矩,要多鼓励,到一定程度,才加以收束。小学、初中都应当放。现在的作文放得不够,收得太早。开始要以鼓励为主,多就少改,少用自己的思维去改,更不要泼冷水。”我们宽容和善待“流水账”是为了减少对学生自主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表达,让学生学会珍视自己的精神劳动成果,使他们对习作或写作逐渐产生兴趣,树立信心。这一意义要超过每一次习作或写作成功的本身,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所应该做到的。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和鼓励学生们毫无顾忌地把“流水账”写出来!

3.情感自然流露。学生作文不仅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更是情感与兴趣的自然流露,要允许并鼓励学生讲真话,学生作文应该是口头表达的文字形式,是故事,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倾吐心中积累的智力活动”。他们对生活有何种水平的认识,就应该让他们在作文中有何种反映;他们心中有什么积累,就应该让他们在作文时倾吐什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会使他们形成一种“流水账”形式的文字。学生写下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总是学生自己最真的东西。只有“流水账”的作文形式才是学生情感的真实表露。

三、“流水账”作文方法指导

1.文从“流水账”起步

学生作文能力怎么培养,我认为作文起步就是把想到的写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学生觉得有兴趣写就是。当我接手新班级时,我都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写随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上交的作文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位学生《我的新老师》是这样写的:“今天来了一个男老师,说姓吴,要我们叫他吴老师,看老师很凶的样子,我想真完了,我们自己的语文老师为什么不教我语文了呢?奇怪了,真奇怪了!这个老师今天第一天就要我们写作文,作文是我最怕的,也不知道写什么好!”就这样写完了,我没有批评学生,虽然文章有很大缺点,但也有可以挖掘和发展的闪光之处:习作既没有对话,又没有环境,但内容写到了前任老师,新来老师和学生自己,开头自然,有教师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和学生自己的心理描写。

2.在“流水账”中挖掘、发展

学生虽写不出精心构思的“流水账”,但是往往写出自然、真情,符合他们自身年龄特点的小学生“流水账”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有深刻的认识,就不会简单地判定孩子作文的“好”与“不好”,就会从流水账开始挖掘和发展孩子的作文。小小的流水账,在片幅之间让小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有内容可表达,有情感可抒发。

3.“素描”法指导“流水账”

素描,作为西方绘画的基础,也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方法,指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把握住对象的主要特征,把对象比较细腻地描绘出来。小学生作文已经有了“流水账”的基础,怎么用“素描”的方法指导“流水账”式的作文呢?

第一,就地取材,及时训练。可以这样练习:教师拿着教具默默地做几个动作。动作简单、准确、清楚。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动作“默写”下来。要说明做了什么动作(例如“推开门”“走进来”等),还要加以具体描写(例如“急匆匆地”、还是“慢腾腾地”走过来)。学生对这种训练很感兴趣。对同一过程,学生有的描绘得十分细腻,有的描绘得比较笼统,写法也各不相同。写完后让学生交叉批改,这样一来,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挥笔欲试,写作兴趣盎然!

第二,作文“素描”既有科学性“素描”,更有艺术性“素描”,小学生作文更多地放在艺术性“素描”上,学生除语文外有更多机会接触“科学性素描”,再说,“艺术性素描”更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更具有感人的力量。

4.批阅、讲评“流水账”

通过教师批阅讲评、生生互改互评、组织写作经验交流会、优秀“流水账”作文展示等手段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尝到写作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认识到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把写作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使学生不仅了解客观世界,也认识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5.表演、讲演、撰写、指导、修改

在一次口语交际课和作文辅导课上,我是这样安排的:(1)小组表演。学生表演的有声有色,动作、语言、神态等运用的淋漓尽致;(2)就表演情节让学生口头表达。学生口头表达用词不精彩,整个故事情节也简单;(3)根据口头表达写一个故事,学生写下来的就是“流水账”,我肯定了他们写得很有意思。(4)给学生播放表演录像。在学生“流水账”中提了“怎么样?”“怎么了?”的问题让学生补充。(5)学生补充。此时的学生“流水账”作文比刚才有意思多了,学生也更有兴趣了。(6)写演同步,学生有体验,有感受,有自己的思想融入,写出来的就是精彩的“流水账”。

综上所述,“流水账”不仅有学生的好文章,也有我们教师作文教学艺术的好文章,更有打上时代烙印的好文章,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师要正视这种“流水账”,学生的文章将会更加精彩,文体更加宽泛,“流水账”自然就成为“文化”了。

参考文献:

[1]杨再隋主编.《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袁桂林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3]黄建成,袁立庠主编.《中学作文教学法》.1998年出版.

[4]朱自强著.《小学文学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5]张田若著.《小学生作文纵观》.

作者:吴克服

第3篇: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

[摘 要] 在小学教育阶段,三年级的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习作教学从这一时期正式开始,它不仅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更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让三年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作开端,接受甚至悦纳习作、主动习作,需要教师不断探究习作指导方法,提高习作指导水平。

[关键词] 三年级;习作指导;策略

一、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对三年级起步习作的学生尤为重要。

(一)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二年级的积累,已经学习了不少汉字,对写一段话或片段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但三年级的习作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要从段过渡到篇,很多学生便无从下手,从而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害怕作文。进行中年级习作教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习作体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解决习作的难题,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一些习作方法,增强习作信心,学会表达,为顺利过渡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学生能写好习作的前提是要有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写作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会思考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具有高尚的品德。因此,习作教学就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

1.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的习作能力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反映。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随时需要通过书面文字来进行表达和与人沟通,如写信、写报告、写总结等,只有具备足够的词汇量,良好的组织语言的功底,才能写好一篇习作。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作为写作的起步阶段,必须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入手,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正确掌握和运用语言,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2.促进优秀品格养成

学生习作是自我思想的一种展示方式。在习作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抒发情感,通过习作表达自己认识世界和探究世界的观点。习作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要善用引导学生反映真实的情感,做到“我手写我心”,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习作中表现美、歌颂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优秀品格。

(三)改变陈旧教学现状

小学三年级习作是小学生作文的初始阶段,理应得到很好的重视,但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中,很多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每节课采用审题、立意、选材等千篇一律的指导手法进行教学,对小学生习作限制过多,硬性规定作文题目、作文题材等,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习作千人一面;拔高教学要求,选取的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导致学生习作缺乏真情实感;习作训练方式单调,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教师甚至让学生背诵范文,或将一些华丽词句生搬硬套到习作中,导致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甚至害怕作文;习作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效果不理想。开展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的探究,就是要改变陈旧的习作教学现状,提升习作教学效果。

二、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

(一)引导积累习作素材

“巧婦难为无米之炊。”要让三年级学生顺利地开展习作,必须从积累习作素材入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的素材。要获得习作素材,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通过观察事物、捕捉生活、参与活动等方式积累生活素材,同时也可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只有通过多途径进行素材的积累,学生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1.在生活中积累

“生活处处皆学问。”小学生认识世界的渠道是从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入手,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一些有趣镜头,生物的生长和变化,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并随时记录,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

(1)观察事物。花草树木、鸟虫鱼兽、江河湖泊等景物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入门写作,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观察一些简单的事物入手,循序渐进,观察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如人的外貌、动物的样子、植物等。再观察动态的事物,如打雷、闪电、刮风、下雨等这些自然现象。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知世界,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景,记录自己的见闻,体会自然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随时做好记录,写作素材才会源源不断。

(2)捕捉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主动走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观察,捕捉素材。观察身边的人,可以是父母、同学、老师,观察他们的生活活动、言谈举止等,并留意生活的细微变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3)参加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如举办运动会,开展拔河比赛、接力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春游、秋游、游戏等;参与家务劳动……通过这些生活体验,学生的体会越深刻,写作的素材就越丰富。

2.在阅读中积累

(1)学好课文,积累素材。三年级的课本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对起步作文阶段学生学习更是很好的写作范本。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精彩部分,如一些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甚至背诵,适时进行词句的扩展训练,如换同义词、近义词等,举一反三积累语言。

(2)课外阅读,积累语言。课外阅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数读书、读好书,扩大书籍的阅读范围。三年级的学生应从低年级以阅读绘本为主扩展至阅读儿童文学书籍,甚至还可以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等方面的书籍,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积累好词好句,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习作练习中, 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有效习作策略

通过观察,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结合素材以及自己在亲身经历中的感受来开展习作,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素材,写好习作,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兴趣入手,激发写作动机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三年级的学生爱上作文,必须要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习作。

(1)创设情境激趣。“情不动,故辞不发。”教师在指导习作前,通过创设最佳的作文情景,让学生自然入境,如通过讲故事和谈话,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写作兴趣。

(2)游戏互动激趣。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多开展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通过课前游戏击鼓传花、摸鼻子、猜谜语等,让学生亲身玩一玩、摸一摸、猜一猜,然后将玩的感受写下来,并引导学生写出活动的过程、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其他人的反应等,一篇文章就很容易产生了。

(3)设置悬念激趣。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从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如《我的小伙伴》一文的作文指导,教师可以出示下水文,把学生的名字省去,让学生猜他是谁,启发学生通过人物的特点寻找,如外貌的特点,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等,这样设置悬念的下水文,既让学生兴趣盎然,也让学生知道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

(4)利用多媒体激趣。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方便教师分步指导,尤其是对起步作文的学生作用更明显。

2.循序渐进,降低写作难度

(1)以说促写,培养语感。说和写看似两个方面的话题,但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在低年级时能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到了中年级习作时就会水到渠成。一二年级的语言训练是从看图说话开始,先说后写,三年级的起步作文阶段,还应让学生先说话、后写作,这样就会减低写作的难度。可以利用上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说说一日见闻,一件有趣的事,一篇好文章的分享等,通过长期坚持课前说话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通过说话促进写话。

(2)片段练习,组段成篇。习作指导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指导就写全篇,让学生由写句到写段,再写篇这样的循序渐进中进行不断尝试,让学生在每次小练笔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在学生尚未掌握写一段话的技能时,教师要架设“阶梯”,降低写作的难度,如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写话的框架,提供部分内容让学生补充完整,或提供一些关联词,让学生写出完整的句群,在完成片段训练后再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的布局谋篇,组段成篇。

(3)随文练笔,从模仿到创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中挑选的课文,皆是很好的写作范本。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仿写是引导学生作文“入格”的有效途径。教师指导学生适时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模仿写作,尤其是一些精彩的开头和结尾,一些经典的句式,过渡的衔接等,把一些精彩的语言运用和理解结合起来,并开展续写、补白训练,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创作,从模仿过渡到创新。

(4)捕捉时机,即兴练笔。每天都会有偶发的事件,如何利用偶发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也是教师应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抓住偶发事件,因势利导,趁热打铁指导写作。

(5)图画作文,自由创作。画画是小学生的共同爱好,把图画和习作结合起来,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天马行空想象、创作,一篇小练笔配上自己动手绘制的插图或贴上一些小图片,把低年级看图写话的方法进行迁移,既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也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效果非常明显。

(三)尝试多元习作评价

1.评价主体多样化

(1)学生自评自改。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寫作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认真修改。在指导修改时,指导学生先自读习作,再根据习作的要求对照自评自改,如看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得当,段落是否合理,用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合理等。这既是习作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评的标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反复推敲,斟酌词语的运用,通过增删补漏等,逐渐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2)小组互评互改。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自己很难发现问题,旁人指出问题后就豁然开朗了。因此,在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后,再安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组织4人小组进行互评,或让学生自由组合互评互改。在互评互改过程中,教师先明确评改原则:既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肯定别人的优点,又要认真阅读,不放过一处错漏。要求学生先用铅笔找出别人写得好的地方进行标注,再根据修改的原则,从字词句篇几方面看是否得当,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正,让学生在修改中互相探讨,在改改画画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教师及时评改。在小组互评互改后,教师必须要及时评改,对自评自改或小组批改不周全的地方要及时指导。针对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以采取全班评讲的方式,对学生个别的现象或作文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面改的方式。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多赞美、多鼓励、多商榷,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

(4)家长自主评改。生活是作文的重要来源之一,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是学生生活常识的主要提供者,家长比教师更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贴近生活的内容。让家长参与习作的评改更多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家长可以对学生习作的真实性进行客观评价,对孩子的习作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的作文更贴近生活。

2.评价手段多样化

小学生好胜心强,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得到更多人的赏识和认同,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通过成果展示和网络传播等评价手段,多渠道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关注和评价,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成果展示。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或班报、宣传栏,装订《优秀习作选》等方式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

(2)网络传播。通过班级博客、录音播放、微博、微信、QQ等方式,展示学生的作品,让陌生人给孩子习作评价,陌生人的评价给孩子们带来的惊喜和激励是不可小觑的,让学生更认真对待自己的习作。

总之,在小学教学阶段,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十分关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因势利导,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采用多种策略指导,持之以恒地坚持读练结合,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克刚.创新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7,(12A).

[2]徐锐利.意趣相融,快乐作文[J].语文教学研究,2018,(02).

责任编辑 满令怡

作者:梁润娇

第4篇: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写作文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我们语文老师总是苦于作文改不出来,精力有限而不能给每一个学生有效的作文指导而觉得心中遗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许多语文教育者迫在眉睫的需要。通过学习及实践,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做法收到了点滴成效。

一、素材的积淀

我们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体察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会由此而产生各种感受,有快乐,有感动,有烦恼,有伤心……有些感受可能转眼之间就忘记了,有些却会积蓄在心里。这时,你就可以把它们写下来,让它们变成一行行的文字,于是,一篇洋溢着生命力的作文便产生了。可是我们的学生总是在写的时候觉得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积累。我主要从两方面培养学生积累。

(一)积累见闻

日子渐渐长起来了,学生早上也早早地来到学校,有的六点就来到了学校,比老师要早得多。这样早上有的学生就有两个小时时间供他们支配。

他们来到学校都干什么呢?老师没来他们是不会那么自觉捧起书本老老实实读书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必要一直捧着教科书读。所以有的在看看课外书,懒惰者有的可能在补写昨日老师布置的作业,抑或有些作业他提前做了,还有的前后桌同学在闲扯.....我来到学校后就不让他们“自由”了,先全班齐读昨日学过的教科书一遍后,就在黑板右上角抄一些古代诗词经典或格言警句等认为自已比较好的东西让他们诵读,直至熟读会背。接着,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汇报所见所闻。周一是古诗词诵读会;周二是精彩段落展示;周

三、周四是好故事齐分享;周五是一周新闻摘要。每天晨读会起先并不被学生接受,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可时间长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了,写作文时也更有话说了。

比如,我们四年级的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围绕“大自然的启示”来写的,刚接触到这个话题时我以为学生一定是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写起,可我真的想错了,多看书了,多接触各种信息资源了,学生掌握的更多了,写起来真是得心应手。有的写看到蚂蚁搬家想到了团结;有的写看到蜘蛛织网想到了锲而不舍;有点写看了故事《拔苗助长》想到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真是五花八门,有点甚至是我没想到的。还要多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言之有物。

(二)积累语言

语言的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弛放达,任凭吞吐。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我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教材已经注意到在每次阅读教学的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描划摘抄句中的好词好句,但是,仅仅在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随时进行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可看书报,也可看优秀作文;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看自己所想看,写自己所想写,乐而为之。这样才能使摘抄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摘抄的内容最好能根据教材分学期、分阶段、分类别组织,如这一月摘抄写景类,下一月摘抄写人类等,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摘抄要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如教学《春天的雨》时,让

学生摘抄一些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使学生更多地感受的了春天的美丽。如在学习小动物的课文时,让学生摘抄一些描写小动物的句段,让学生了解了小动物,也积累了如何描写小动物。摘抄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随时摘抄,学生还要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听到看到好词好句都要及时的摘抄下来。像我班的李金红同学就这样的小本子已经有好多了,她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

二、以讲促写

我们还要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促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课堂是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说话的基地。首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说话习惯,使学生的表达更简洁、清晰、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说话的热情。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我刚问“如果你那只乌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就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如果我把瓶子搬倒然后水就会洒出来,就能喝到水啦!”“老师,我觉得可以用石头把瓶子砸碎,就喝到水了!”“老师,我可以用树叶卷成吸管状伸进瓶子里就喝到水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尽情地说起来。在这样的训练中,孩子们已经学会使用这样的句式:“如果-----怎么办-----”“因为-----所以-----”“我觉得----”“就好像-----”等等。

其次为学生提供了增强口语表达的平台,比如将口语交际课与《品德与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尽情的说。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真诚待人》,启发学生思考“别人有事找你父母,当父母不在家时,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以及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应该如何通过拨打电话来获得帮助等等。

再者通过游戏,使学生有话可说。“悄悄地告诉你”是大家最热衷的游戏。通过老师讲一句完整的话,来训练学生的听话以及传话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敢于让学生插嘴。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总喜欢“插嘴”,总有些意想不到的答案和问题。当我用新课标的目光------“蹲下来与孩子说话”重新打量他们时,我却被他们好奇的双眸和童真稚语感动了:“老师,你知道吗?‘日落西山’应该为‘日落西楼’,因为远处看上去全是高楼大厦。”“老师,为什么我们小孩子要写作业,你们大人却不要写呀?”“老师,我妈妈为什么不把他以前学过的知识遗传给我呀?这样我就不要写作业了,那该多好啊!” “老师,对不起,我的伞太顽皮了,不听我的使唤。”“老师,乌鸦的‘鸦’应该是‘牙’字旁,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你怎么写成‘鸟’字旁?”这一声声的话语,正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这也正是我们的目标,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发展,让学生在语言的国度里自由飞翔!

第五给孩子留有说话的空间。每次我讲故事,总是到高潮部分突然停住,让学生去想,去猜。时间一长,创新的火花就在这里诞生了。而且当我公布的答案与他们的想象有差距时,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想法说服对方,让对方心服口服。“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最后学生的语言发展还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家长的沟通,请他们多让孩子听一些故事或成语,虽然他们有时不懂其中的意思,可对孩子的语言思维会

形成一定的刺激,这就是为什么小孩会学着大人的口气说话;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让孩子成为夫妻间的“传话筒”,使他们能准确地听懂一句话,并流利地传达出来。

三、学会修改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也是指导习作水平的好办法。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朗读作文,有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默读可及时反复,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可让学生思考修改内容。因此,在修改时,我要求学生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寻找、掌握最好的修改契机。一般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两遍,在朗读中及时作记号,标明要修改的地方,待后修改;然后默读,边读边思边改。几次修改后,再朗读给其他同学听,请其他同学提修改意见,根据他人的修改意见和自己的想法,重作修改。为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为内的能力,我要求学生作文不打草稿,直接写在作文本上,写一行空一行,一般要写好后认真修改,但也允许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随写随改。因此,要求学生能字迹清楚、工整,改得能够让人看清,切不可乱涂乱改。这样,交给我的作文都是不经过誊清的,我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原来是怎么思考的,后来是怎么修改的,便于在讲评中分析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变化过程。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指导的策略也不是一尘不变的,但无论怎样都应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求实求活,不断总结。这样,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在不断的作文练习与修改中获得进步,得到提高。

第5篇:打印如何指导学生习作互评

1、讲清互评的作用

因为是初次接触,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弄清楚互评是怎么回事,互评有什么作用。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互评课就是你改我的作文,我改你的作文,互相当对方的小老师,对别人的习作进行欣赏和评价。作文互评能让同学们取长补短,较快提高习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当你能欣赏到别人的优点,发现甚至改正别人的不足的时候,你就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专业的编辑了。听到这里时,我们的学生们都非常高兴,对作文互评充满期待。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一篇篇习作都是每一位同学的处女作,是每一位同学在作文本上辛辛苦苦种出的果,开出的花,请大家认真对待。引导学生要尊重同学的习作,并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认真的评价。

2、明确互评的要求

由于学生的作文还处于刚入门的阶段,他们还缺乏从篇章的整体和高度去鸟瞰习作的能力,所以在引导学生回顾本次习作要求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出要点:主要从是否切合题意,顺序是否清楚,是否能用上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这几方面入手。

3、送根拐杖

这根拐杖就是作文的修改符号。我们用形象化的语言告诉学生修改符号有哪些,都有什么作用,边说边演示,学生很快就记在脑海里了。比如,错别字的符号可以这样说:瞧,这有个错别字,别急,天线宝宝来帮忙,把它先圈起来,然后画上天线,把正确的字或词语写在里面就可以了。再比如标注好词佳句的符号可以这样说:看,这里有这么多的好词好句,画上波浪线,就像大海的波涛。修改符号共12种,基本的6种教给学生,其余的自己学会。我们发现学生们在运用的过程中,由生疏到熟练,后来就越来越自如了。

4、片段引路

清楚了要求,知道了符号,怎么改还需实战。这时,老师拿出一

份学生作文的片段,在实物投影下面引导学生一句句读,然后用上刚才的符号去修改习作。就像向导一样,学生互评作文的方向更明确了。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习作目标就是标准。 如:三年级建议抓三点:

一、内容是不是真实,能不能能做到不拘形式地写,能不能把要说的话写得清楚明白;

二、看看是否有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

三、句、叹、问号用得合适不合适,会不会用逗号、冒号、引号。

“特定内容”指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特点所提的不同要求。如写说明文时,就要求写上:①内容、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特点;②说明是否清楚、具体;③说明顺序是否合理。批改后,要签上批改者姓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对于评语的写法,不能过于笼统,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应细化,如可以列出具体的批改方向:内容上的批改,可以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实、可靠、充分等方面去批改;结构上的批改,可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写得怎样;过渡与照应安排如何;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意思是否连贯;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等方面去批改;语言文字上的批改,包括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错别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找出表达不准确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等去修改。

学生习作的互改互评,给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互改互评作文的能力,让同学们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检查文字、润色语言,从而使他们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教给学生互改互评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互改互评、善于互改互评,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6篇:如何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习作

新村小学:王永政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语文教师要从“看”、“说”、“想”、“读”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定会下笔成文,语出惊人。

一、要教学生学会观察

如今的小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习作素材就在身边,无处不在。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对这些鲜活的素材熟视无睹,所以出现小学生习作最大问题——没内容可写。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小学的语文课本中经常有让学生写小动物、自然景物、场景等的习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如观察的时间、方位、顺序以及抓住事物的特点等。只有先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才能使学生“独具慧眼”积累习作素材。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时,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心体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习作素材自然如泉涌。

二、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小学生的习作归根到底就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那么,连话都说不完整,意思都表达不清楚的小学生,很难想象他的习作会有质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如“看图说话”、“说一说”、“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有,除语文教材中的方式外,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可以采取故事会、班队会、活动课等形式。学生会“说”了,习作自然会写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要教学生会“想”

这里所说的“想”,即包括想象,又包括回想。小学生正是异想天开的年龄,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掘学生的智慧和灵感。

习作不可能每一次都是先观察再习作,多数是看到习作要求,再回想起合适的素材,加上自己的再加工、再创造而成的。这种素材的时间有长有短,在学生的记忆中各不一样。教师要教会学生“想”,选择合适的素材,加上适合的想像。教师可以教学生利用“身临其境”的方法,如“这件事的主人公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还可以利用故事会等形式,展开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像一些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等,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要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它也是习作的基础。有了丰富的阅读量,学生的习作自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好的图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除了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外,也可利用语文课堂指导学生阅读。一篇好的文章,教学过程结束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创造,再拓展,可以利用一些访写、改写、体会等形式进行再加工。教学生有了质和量的阅读,无论从习作的内容、形式上都会获益匪浅。

第7篇:指导学生留心观察 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姜堰市唐元中心小学

郁云

“观察、观察、再观察。”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名言。这一名言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并要求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新课标也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再者,“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帮助学生有效积累素材呢?

一、 留心观察大自然,积累写景习作素材。

大自然处处时时有美景。小到家乡的田野、河流,大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就以家乡的田野来说,田野一年四季的风光各不相同,春天的忙碌,夏天的成熟,秋天的丰收,冬天的沉寂无疑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即便是春天的田野,田野里碧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固然值得欣赏,但田边的野草、野花这些点缀也不容易忽视,他们都代表着生命和活力。再说早春、晚春的风景又不尽相同。故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从而为学生的写景习作积累大量素材,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相信,学生们的写景作文中一定情感真挚,内容详实,想象丰富。

二、 留心观察身边物,积累状物习作素材。

不少同学对身边的物往往熟视无睹,更不懂得去欣赏,故每每写起作文来虽然身边有物但总觉无话可说。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去比较、去发现,如现有的文具盒与舍弃不用的文具盒比较,比材料、比形状、比图案、比颜色、比大小、比作用······自己的文具盒与同学的比,从而在比较中既加深对物的了解,又深厚对物的感情。相信写起物来,一定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把物写具体、写形象、写生动。再如写一种动物前,可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观察动作要仔细,要有耐心,有时要反复观察,比如小鸡吃食,公鸡打鸣,鹅鸭凫水,猴子嬉戏,鸟儿飞翔等。搜集到了充分的习作素材后,写起动物来必然得心应手。

三、 留心观察身边人,积累写人习作素材。

茫茫人海,不可能千人一面。但不少学生写起作文来,往往是千人一面,只源于学生对身边人不够留意,更缺少观察缺乏了解。故教师应时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人,观察他们的相貌、体型、穿着、打扮等,了解他们的品质、性格、特点等,熟悉他们的典型事迹。厚积才能薄发,相信接下来的作文人物一定个性鲜明,读后一定如见其人。

四、 留心观察身边事,积累写事习作素材。

每个人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但不少人对身边的事往往表现漠然,不去追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即使是对颇为引人注目的事也仅仅是凑凑热闹而已。因而写起事来总是内容空乏,更缺少对事情的深层思考。故语文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密切关注身边的事,了解它们的前因后果,了解它们的经过情形,并鼓励他们对事情形成自己的思考。

五、 留心观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留心观察生活,可为习作积累大量的素材,有了素材,写起作文来才不至于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东拉西扯、生拼硬凑。即使是写想象作文,想象也是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的想象只能是幻想、空想,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无稽之谈。 观察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是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故广大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仔细观察、耐心观察的好习惯。当然这一过程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贪多求快。

第8篇: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使我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中培养“乐之者”的重要性。为了让学写作文的学生能轻松拿起笔,写下生动优美的作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不鲁纳指出;“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看来,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写出成功的文章。叶圣陶说过:“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的文字,只要是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呢?”学生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要注意发现学生每一次作文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进。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者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段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

二、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记得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当时就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和物了,到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今天自己当老师了,也同样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学生。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们写作的元素,多数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用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认为这样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的积累,作文内容就丰富多彩了。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

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

观察事特要抓住特点,这是观察的一处重要品质。生活中有这种情况:孤立的看某种事物,往往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它,若拿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作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就会明显地显示出来,即突出特点。这种比较观察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密桔果实时,我采用了以上方法。首先,是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引进录像资料,先播放远处山坡上整个桔园绿树红果的画面,让学生感受金秋时节桔园的色彩之美;再播放近处一棵棵桔树并定格指导观察,体会桔子之多。这一比较,学生明白自己观察的立足点不同,获得的信息就不同的。接着通过画面,指导学生观察树上单个和成团的桔子,躲在林中和显露枝头的桔子。边观察边想,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把握它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抓住其不同的特点,产生联想和想象。然后指导学生比较观察未熟的、半熟的、熟透了的桔子,把握其颜色特点。学生兴趣极浓,思维非常活跃,表达准确、生动。最后利用实物将密桔和普通桔比较,学生通过“摸”、“剥”、“闻”、“数”、“看”、“捏”、“尝”的过程,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多种感官,准确深刻地把握了密桔的内部特征。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剥开密桔那发泡的皮,一股特殊的桔香扑鼻而来,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顿觉神清气爽”。“十来片桔瓣紧紧围在一起,真如亲密无间的好兄弟。桔瓣月牙状,捏一捏,胀鼓鼓的,似乎要破裂了。吃时咽得稍慢了点儿,汁水就会溢出来挂嘴角,味道酸甜可口,真是棒极了。”

四、注重情境教学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五、积极的做好批改工作

学生和老师花费那么大心思完成的作文需要同学和老师的认真对待,特别教师的批改直接关系到学生再次写作的积极性。老师应该从眉批、段批、总评三个大的方面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方便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改正进步。 事实证明认真负责的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水平进步最快的环节,而没有讲评这一环节,就意味着你之前所做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作业讲评时,可以选取写的很好的作文做为范文,师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写得好。再找出写的差的同学共同的主要问题一起探讨,切记单个打击同学,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每一次的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观察和写,让学生得到作文本的训练,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的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这一阶段,是师生共同总结本次作文的经验教训,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学生的期待心理。凡是认真写作文本的同学都希望能尽快知道老师对其作文本的评价。如果时间拖久了,这种期待心理就会逐渐淡薄以至小时,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老师,就应该即使批改,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趁热打铁,使批改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本水平的提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教学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想尽办法使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件苦事、难事,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写,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作 者:高 喜 林 邮编编码:530413 工作单位:广西宾阳县洋桥镇中心学校联系地址:广西宾阳县洋桥镇中心学校

第9篇:小学生习作指导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平梁小学

肖玉琼

时间来去匆匆,一晃又是一个学期。本学期,课题组围绕习作指导的研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习了作文课标

通过作文课标的学习,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各年级段关于“写作”的要求。我任教四年级,因此就特别留意了

三、四年级的习作要求。对于

三、四年级的习作,小语课标有这样的要求: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指导学生不拘形式的进行写作训练。学校集会后,我引导学生将集会的场面描写下来。有一次,因为学校临时开了个短会,我进教室晚了两分钟的时间。老远就听到教室里闹哄哄的,一进教室,孩子们马上就安静了下来。我本来准备上课的,临时改变了主意,我让孩子们拿出笔和习作本,以“上课铃响了„„”开头写话,要求孩子们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下子,孩子们兴奋了,根本停不下笔,将上课铃响了到老师走进教室两分钟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地写了下来。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上课铃响了,我们快速走进教室,拿出语文书,放在桌子上,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可左等右等都不见老师,咦,这是怎么了?以前老师都是早早地来到教室,只要铃声一响,就会开始给我们上课。今天,铃声早就响结束了,却还不见她的身影。同学们有的已经坐不住了,开始窃窃私语,有的东张西望,还有胆子大一些的,干脆跑到教室门口去偷偷看看。老师还没有来,大家都没事可做,我想:老师会不会忘了这节是语文课?要不要去找找她呢?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坐在门口的同学回过头来提醒我们:老师来了!我引导她可以继续写,写一写老师来到教室时的动作、表情、语言„„虽然孩子们的语段中没有多少好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但却是将自己的见闻及想法用书面的形式进行的一次表达。

二、研讨了作文教学方法

3月30日,学校派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去参加巴中市巴州区“学科联盟,专业成长”小学语文研修活动。听了三堂习作展示课,还有省教科所刘晓军所长“享受生活,享受习作”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专家们觉得小学生习作做到文从字顺,并且要讲真话、说真事、抒真情。回到学校,每位老师结合实际经验及所学,精心设计了一堂习作课。我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及季节特点,安排设计了一堂写家乡水果——樱桃的习作课。课堂上,我指导学生用“眼看、鼻闻、嘴尝、耳听、手摸”的观察法来观察家乡正成熟的水果——樱桃。在课堂上,我不仅摘了新鲜的樱桃让学生“看、闻、摸、尝”,还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回顾了樱桃开花、展叶、结果的过程,并且演示了果实由青变黄、再由黄变红的经过„„课堂上,孩子们兴致高,兴趣浓。写作时,也有话可说,就连平时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也写出了三段式的以《樱桃红了》为题的文章。

通过作文课标的学习及专家同行对习作的讲座、示范,让我收获颇多。在自己今后的习作指导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及切实可行的方法。

上一篇:快乐的春游绘画下一篇:述职报告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