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通用10篇)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篇1

5月20日——21日,我参加了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报着向上观摩课的老师学习的态度,认真听了老师们的作文课,课堂中的许多亮点让我感想颇多。

体会一:上实实在在的作文指导课。在课程改革的初期阶段,公开课的表演成分,追求热闹课堂的形式主义是普遍存在的。而在课程改革走过了七年的今天,再看我们老师的公开课,表演的成分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老师在把一堂堂实实在在的作文课展示给我们看。就拿老师所上的《一双手》来说,老师由诗歌导入开始,激起学生对手的研究,然后到学生说手的功能用途,再到学生评议老师的下水文,最后一曲《一双小手》升华情感,学生在情感得到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去写作文,怎么会无话可写。这堂作文指导课环环相扣,老师上得非常沉稳,没有一丝形式的浮华,是一堂非常常规的朴实而规范的作文指导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课堂作文知道模式。

体会二: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作文。没有细致的观察,没有真实的感受,是写不出作文来的。当学生走进了作文的情境之中,用心去感受了,那么他们就能有话可写,有话想写。今天的每一堂作文课,都把学生带进了生动的情境当中。例如,老师给学生们上的《写给亲人的一封信》,就让学生在把自己写在纸上的亲人一个个划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亲人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学生在这个心理测验中有了心灵的顿悟,正如学生自己所说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一次心理测试让他们有了太多想说的话。而《家乡的特产》更是让学生当堂现场观察李广杏和枸杞;《小猪变形记》、《纸飞机》让学生在快乐的玩游戏和比赛中去观察体验。学生在观察体验后马上作文,写作的热情当然是高涨的。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后作文,自然能写出自己的发现。

体会三: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组织者,课堂是全体学生的,优生是主角,其他的学生一样是主角,他们不是观看老师和优生表演的观众。所以,在课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进来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那中老师和优生一问一答后进生只能看着、听着的课堂是不该倡导的。今天的作文课,我看到了老师们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这一点上印象最深的是徐双老师的《纸飞机》。徐老师在让学生说自己想飞机作用的时候不是直接指名汇报交流,而是让所有学生先在下面自己练说,这就给了每一个学生说的机会。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徐老师分别给说和听的同学都提出了要求,有意识地告诉了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任务的。而在学生互相听说的过程中,老师也提出了听者和说者的要求,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还教会了学生怎样去交流合作。在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下到每一个小组去听,便有了辅导后进生的机会。总之,在整堂作文课中,老师让每一位学生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全程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这节课没有一个旁观者,学生自己说,自己交流,老师把课堂还给了每一个学生。体会四:关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无处不在。在这些课堂中,总是能从老师的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中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爱。例如田老师在她的作文讲评课中,老师对学生的爱已经流露在她对学生的一句句赞美、一句句鼓励中了,这是一个对学生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老师。她在课堂的一开头就表扬了榜上有名的同学,同时也不忘鼓励榜上没名的同学,足见她对每一位 学生的关爱。当学生在台上给同学们念作文的时候,她的手是那么自然的就扶在了学生的腰上,这是对学生一种无声的鼓励,让学生能很自信地把自己的文章读好。而当一个女同学很紧田老师鼓励了以后她都不敢当众读自己的作文时,田老师又给她出主意让她的好朋友来帮她读自己的作文,这个建议不仅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关爱,也体现了她无尽的教育智慧。总之,一个爱孩子的老师,在她的一言一行中,在她的每一个微笑中,学生都能感到她浓浓的师爱而更喜欢她和她的课堂。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篇2

0月14日——10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支玉恒、孙双金、陈金龙、汪智星、王文丽名师的课堂和讲座,收获颇多。

名师引领,让我靠近有效课堂。

一、实实在在地阅读,扎扎实实地训练。

语文是以读为本的课堂,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产生兴趣读,读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技巧。《只有一个地球》在支玉恒老师多种形式教读中学生自然把握了课文内容。语文训练要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支老师在开课师生问好时语文训练就开始了。回归朴素、平淡的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主。文本探究中把握住文本的核心价值,才能深得进,浅得出。文本写话中,让学生“出板”(写在黑板上)展示,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写一句抒情的话中充分体验到写话的尊严与价值。有效的课堂是老师服务于学生学的课堂,是学生课堂中尽情展现自己,是学生课堂听说读写自然进行的课堂,是学生生命的跳跃,心灵的呼吸。

附录支老师讲课情景:

第一课时

一)、谈话解题

1.“地球”——谁见过地球?(支老师的这一问题看似问法显拙,却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明白地球在我们的脚下,和我们息息相关。)

2.“只有一个”——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作者为什么单说“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天体常识。)

二)、读出情趣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各自把课文读一遍。

2.形式多样地轮读课文。支老师首先请喜欢读1、2自然段的学生站起来读,却“不客气”地劝举手犹豫、迟缓,有从众心理的学生坐下——“机会是争取来的,举手迟的同学请坐下,你们没有争取到这次读书的机会。”支老师这招反其道而行之,却很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老师们全盘说“是”的今天,支老师敢于说“不”,善于说“不”,反而激起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和把握机遇的竞争意识。而紧接着第3自然段的朗读则是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谁敢说自己是全班读得最好的?”后来的几段朗读中,他让学生纷纷挑战;挑战自我,挑战刚读完的同学,挑战心目中读课文最好的同学、挑战全班同学,甚至挑战老师。学生的自信心就这样被一步步培植起来。)

3.激趣默读课文。(支老师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钻研、解决这个问题。随后他说:“在我提问之前,你们猜我会提一个什么问题。”并和学生“打赌”,“谁能猜出我这个问题,我就退场。”学生从语言文字、课文内容、天体常识等方面纷纷猜测,最后支老师揭开了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神秘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我想这一环节的价值在于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时的方法、技巧,并且引导学生读书时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

4.读出你心中的滋味:如读出你看到地球遭到严重破坏时的“酸味”,读出宇航员看到宇宙中美丽地球的“甜味”,读出人类破坏了地球别无他寻的“苦味”……(支老师的朗读指导如同指挥交响乐,他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着读出酸甜苦辣等不同滋味,一方面用他那指挥家般的手势将学生带到一浪接一浪的如痴如醉的朗读中。

5.引读全文。(学生入情入境,真情涌动,读得有滋有味,场面令人感动。)

第二课时

三)、写出情趣

1.梳理课文内容,将全文大致划分为五部分。(支老师的课处理这一环节时几乎都是“浮光掠影”的,用时近似吝啬。我想一者是学生熟读了课文,对课文层次的把握已成竹在胸;一者是支老师从不为分段而分段,避免了繁琐的分析。)

2.给每一部分写一个抒情的句子——“把你心中的酸甜苦辣写出来;写得好,老师要奖励。”(支老师以此来替代传统教学中的写段意,效果又远远大于分段,这一招令人叫绝!加之他“鼓惑”的语言,学生跃跃欲试。)

3.展示、“出版”、赏析句子。(支老师让学生以抒情的语气在全班展示自己所写的句子,选取写得好的“出版”在黑板上,并郑重其事地让学生在“名句”后署名,然后朗诵给全班听。此举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4.赏析“抒情散文”。(这是点石成金的设计,支老师将黑板上的五组句子稍做添改后连起来,耍戏法般变成了一篇“抒情散文”。学生又惊又喜,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课堂又掀高潮。支老师又让其他学生把自己的五个句子也改作一篇散文,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二、朴朴实实地激励,快快乐乐地交流。

文本的整合,才更好的引导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全方位思考,思考得深入,把握得全面。课堂中教师激励性评价尤为重要,孙老师的课堂激励性评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学生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思考。故事中,感情朗读中,激励交流中学生快乐积极走进李白,对话了李白,感悟到李白是仙,是诗仙,是酒仙;李白是人,是普通的人,是丰富情感的人。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多用到激励性评价,学生是鼓励出来的。学生多多被激励,他们的热情,他们的积极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就会更亲近于老师了,因为老师是尊重他们的。这样的教学就充分协调好了师生的关系,教学才会在快乐中师生激励前进。

三、轻轻松松地学习,自自然然地了悟。

特别有感于陈金龙老师执教的《月之故乡》,这是一首小诗,也是一首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作者是彭邦桢,著名的湖北籍台湾旅美诗人。全诗内容如下: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这是一首游子怀念故乡的小诗,语言质朴、真挚而感人,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陈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扣主题,围绕“看月亮思故乡”一句展开教学。而后又进行了相关的拓展、延伸。

上课伊始,陈老师真诚的从自己的名字谈起,自然进行语文训练,说到自己的乳名,想起故乡,亲切自然风趣娓娓道来,仿佛不是在课堂,是和孩子们在快乐语文游戏中学习,那0是什么?说读月亮的诗,师生配合写《月之故乡》诗句,二行诗的放入,改写诗句,以作者生长线品读诗句,自然流淌中,轻松诙谐中进入诗心诗情,入情入味。

师:这是原文中的诗句: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老师把它们稍作修改,你们读读看。显示——他乡一个月亮,故乡一个月亮。

生:放声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

师:谁能模仿我来改改以下的诗句——“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生1:故乡一个月亮,他乡一个月亮。(与老师上述诗句颠倒而已!)

师:颠倒老师的话也是一种智慧!

生2:他乡的月亮在水里,故乡的月亮在天上。

生3:一个在故乡,一个在他乡。

师:智慧的孩子总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事来。

生4:他乡的月亮在天上,故乡的月亮在心里。(台上台下,掌声雷动!)

师:多好的诗句啊!大家改的是你们自己心中的故乡,作者彭邦桢心中的故乡又是什么样的呢?

师介绍作者简历:湖北省人,十五岁时开始写诗,少年时代便在家乡黄陂县颇有诗名。1938年流亡恩施。1944年二十五岁时随青年军赴印度远征。1946年随军开赴台湾。1973年,移居美国。(通过地图显示,了解诗人的流亡路线。)

…………

师:从恩施到印度,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流亡的日子,引读“看月亮,思故乡。”

师:所有的心情都包含于这六个字中,再读“看月亮,思故乡。”生放声朗读。

师:从印度到台湾,一程山、一程水,多少的艰辛在其中!再读:“看月亮,思故乡。”

生再次放声朗读。

师: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诗人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生:……

师:假如他在一个月圆之夜,遇见了一位家乡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

师:把他这些都融入在这六个字里,再读“看月亮,思故乡。”

…………

师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师:再看这六个字,你会怎么读?

生:……

师:乡愁一直记于诗人的心中。再来看看诗人的游子生活:

1938年——恩施;1944年——印度;1946年——台湾;1973年——美国。

师:一起来读读最后一句。

生:……

…………

师:欣赏这首带着乡愁和乡思写下的诗,一首悲伤的诗,一首揪起人心的诗。播放歌曲《月之故乡》,教师动情歌唱。

师:当我们再次看故乡的那轮月亮时,你还把它仅仅当作一轮月亮呢?老师也即将赶回我的故乡了,在你们这能不能找到故乡的感觉呢?

学生掌声想起……

陈老师的课是洒脱的,是自然的,是幽默的,也是智慧和富有诗意的。最终是具有魅力的!教师指导的魅力和智慧点评的魅力是这堂课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好好去锤炼的地方吧!

后来陈金龙老师激情演讲到,要让课堂有效性,作为课堂首席的教师必须做到:

1、尊重文本。尊重文本从尊重作者开始,进入作者的情感里才能读出文本,读出心里,教出心里。课堂上学生就会在教师首席的带领下进入作者的心里,进入文本文字的温度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着文字的温度,用心灵与作者心灵碰撞,课堂中学生心灵滋润了,丰盈了,成长了,这样的课堂当然是有效的。

2、尊重课堂。真实才是好的课堂,课堂有几份真实才有几份效果。是的,只有真实,才会去了解学生,才会以学生为出发点,才会关注学生的生成,才会把握学生的生长点,才会真正做到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只有真实,课堂上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跃动,生命的拔节。

3、尊重自己。作为课堂上的老师,你的自信传达着自信,你的积极传达着积极,你的尊严传达着尊严。老师要活出自我,活出自尊,活出自己的风采。没有玫瑰的娇艳,也要有南瓜花的从容实在。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篇3

10月23日----10月25日我受学校的委派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谈本次观摩后的感受:

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新知识、新体验、新平台、新境界。”这一主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指导教师提高践行先进教学理念、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力。名家大师们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优秀的人格素养、清晰的教学思路、激荡的人文情感,阐释和演绎了《新课程标准》,让我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富含诗意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并没有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艳丽和离奇,而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与个性的以学定教,细处引导巧妙设疑,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提高,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指导引领的自主学习理念。

走进名师课堂,聆听名师讲座,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在一次又一次的赞叹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使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成长之旅。特别是薛法根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已经是第二次听薛法根老师的课,薛老师的《黄果树瀑布》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现将他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他通常会让学生概述或是复述课文,而这些是在他给出一定的提示词语的前提下,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归纳、复述能力多有所提升,在学生进行初步回答后,薛老师会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补充和引导,然后再找另外的同学进行复述,经过反复的几名同学使全班同学有一个整体的教师引导是非常细致及恰当的,能及时的调整学生的思路及方向,对于学生总结课文和理解课文中心非常有帮助。

第二,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他对于一篇文章的解读,通常会概括为几个阶段或是过程,比如说这件事有什么起因、经过是怎样、结果又是如何,让学生联系这三句话续编故事。这是对课文之外内容的一个拓展,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这才是语文课追求的一个目标,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要求,如果这四个目标在一堂课都能有所落实,那么无疑这堂语文课是成功的。第三,课堂只要一本书加一个笔记,这样洒脱的学习方式真的让我听起来就觉得充满了向往,也觉得这样的课堂是非常吸引人的,书是工具,笔记本是思想和学到知识的一个载体,就是这个笔记本,记录了多少课堂笔记、听写内容、心得体会、作文等,这个笔记本是学生通过一堂课以及薛老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所收获的知识与思想,这都是他们点点滴滴积累出来的。

第四,侧重最基础的读,薛老师的课堂通常都会凭借引导孩子反复的读,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普通、最简单的方式,俗话说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有着完美的体现,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领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体会到了某个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值得人们赞扬的精神。这种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没有精美的渲染也能达到学生和教师的心灵相通,这种境界只能是大师才能做到。

四、我个人对语文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未从根本上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目标不明。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因而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2、内容缺失。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语文知识。缺失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正如薛老师所说,语文老师成了历史老师,地理老师等。

3、方法贫乏。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经验、思维、想象”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

五、今后改进方向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经过重组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板块”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的目标群,然后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如朗读、体悟、想象、比较、概括、复述等,并整合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其灵魂是“联”,读、悟、习的语文学习过程使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因此,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组块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经验与知识、思维与想象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联通,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想象,达到对文本内容、情感及表达规律的领悟,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习的基本途径有:①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②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编辑班报,课本剧表演,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开展专题性阅读等。③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之后,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寻找存在的问题,坚持写“学后笔记”,既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时加以梳理、整合。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篇4

北票市实验小学

陈佳丽

2013年11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市小学数学创新力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教师们新的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更能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魅力,授课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听完他们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几点是我的感触:

一、联系生活,精彩导入,适时评价。

数学教学就是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让孩子们在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王洪飞老师讲授的《一共有多少天》一课就显现得尤为明显,从课堂初始的导入,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到信息,提出问题,并且急于去学会“7的乘法口诀”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其次,她亲切和蔼、富于创造性的鼓励语言,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小笑脸评价机制在她的课中也显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在“圈一圈,写算式,说口诀”这一环节中,借助课件将过程展现得清晰明了。

二、挖透教材,体验探究,扎实有效。

上课教师不仅挖透教材,而且从多角度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关注学生的表现,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如:在潘敏老师讲授的《鸡兔同笼》这一课中,教师围绕重难点,让学生勇敢地尝试解决问题,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判断、比较,从而找到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潘敏老师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环节目标的细化、落实,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本节课目标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解决了一些实在的数学问题,整个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三、底蕴深厚,环节清晰,关注发展。

我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在处理某个教学重点、难点时,苦于很难找到很好的处理方法。在这次听课活动中,使我有了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刘义生老师讲授的《确定位置》一课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从班级座位表转变到方格纸的这一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刘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演示,从座位图的逐渐变换到为点子图,最后完全呈现出方格图的过程中,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座位图与方格图之间的联系:座位图中第几组就是方格图中横轴上对应的第几,座位图中第几个就是方格图中纵轴上对应的第几,使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模型,为学生今后的思维发展奠定的基础。

四、努力学习,关注细节,务实行动。课后,三位教研员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做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认真研读课标,深挖教材,做到以学生为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认真听讲,教给孩子恰当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学时,要注重细节,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要学会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开阔教学视野,探究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篇5

----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10日至11日我怀着一份激动的心情,本着学习的态度和同事前往成都参加了“2011年中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12月10日至11日我们共观摩了7节课,5个讲座。两天的时间里,6位课例展评老师各显神通,课堂上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参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上课时精神饱满,善于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有的课趣味横生,自发的掌声数次在场内热烈响起;有的课独具匠心,巧妙的设计发人深省。作为中学英语一线教师,我亲眼目睹了他们的风采,聆听了他们精彩的课,尽情感受着他们各种不同的教学风格,收获颇多。

一、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本次教学观摩活动,我欣赏了七节课。这七节课上的每位老师整节课都是用流利的英语组织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他们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可见各位教师英语水平之高,这也是进行英语教学的前提。而且各位教师还展示了自己规范的英文书写功夫,精湛的简笔画技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高超水准,以及他们歌唱、表演的多方面才能也充分展现出来。由此,我感到自己在多方面的巨大差距,今后要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注意到,在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中,各地不同的老师各有不同的调动孩子的方式,对不同孩子的多种积极评价,开展小组活动进行小组竞赛。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关注教师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表现。我们要关注课堂的生成,要关注学生。“我听课时总是坐在讲台的侧边,只听老师讲,更多的时间是关注学生的表现。”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师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步骤,逐步推进的现象,课堂生成的东西少了。

三、教师在备课上下足了功夫。通过观摩七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教师在备课上所花的工夫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从课堂开始与学生的打招呼,到导入到情境创设,一环扣一环,衔接自然,学生能够很好的跟进,没有断点。而且从一些教学细节上,更可见各位教师备课时的独具匠心。如北京的张燕燕老师,先自我介绍,来自北京,然后询问如何从北京到淮北,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画面,再不留痕迹的导入学习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

四、教学中的一些细节

在本次活动中,我关注了一些教学细节,分别是:

(1)课堂提问。韩欣江老师,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的提问,非常恰到好处,先就熟悉的话题提问,从而引出较为复杂的句型结构。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的训练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再从突出重点的提问来说,陆军老师通过一段课本对话生动有趣的展现三个问题(What does he want to buy? What color does he want? What style.does he want?)就立马抓住了本堂课的重点,从而很好的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提供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加深学生印象。

(2)课堂关注。教师能够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次活动中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都不直接否定,而是停下脚步耐心启发,等学生真正的会了之后在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如此大的场面,教师能够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实在难得。

(3)课堂评价。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都设计了评价,课堂评价的活动设计与本堂课的中心话题相结合,能做到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准确地给予评价。课堂上教师从不吝啬自己的语言Cool!Great!Wonderful!Clever boy!教师给学生的成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

另外,专家讲座让在座的听课老师情绪高昂,在共鸣中达到了共识。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还听了一个讲座《怎样上好一堂课?》。

1、什么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包括:真(真实情感)、实(学有所获)、活(思维活跃)。

2、如何上好一堂课?

(1)教学设计:主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怎样。(2)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技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3、教师要树立备课的质量意识:一课三备。

一备:钻研教材、独立思考,形成“初案”;

二备: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写出“教案”;

三备:课后反思、精益求精,补充“另案”。

同时,要学会:一课三品.(1)这节课应怎样上?(知其然)

(2)这节课为什么这样上?(知其所以然)

(3)这节课还可以怎样上?(知其未尽然)

五、我的感悟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篇6

历届获奖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4月24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小学数学历届获奖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观摩研讨会的主题是“打磨特色好课,历练成长之师”。24日,与会教师观摩了六节优质课及执教教师的问题答辩,并由学术评委和大众评委从中评选出一位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六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执教教师-----三明沙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林俊禄教师。最后聆听了厦门市教育局专家型局长任勇的讲座——《师者:做更好的自己》;25日,我省6位参加历届全国赛课获奖教师在现场展示及交流磨课心得,从中推选跨省区交流的优秀教师,最后由省教研室彭晓玫主任做大会总结。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让我真真切切的观摩12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不已。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虽然使用教材不同,但执教老师能根据学情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的教学设计,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目标,课堂中教师能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和谐的探究情境,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构建了高效课堂。这12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沙县教师进修学校林俊禄的《周长》一课及厦六双十中学附属学校李鹏教师的《找规律》。下面我就这两位老师所上的观摩课给我的感想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探明学生的相关经验,并将新知建在认知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认知体系。沙县林老师在上《周长》一课时,他从“一圈”入手,问,绕操场跑一圈,是什么意思,全班学生都能在课件上的操场图比划出来。林老师在答辨时说,他试上时,不是用“一圈”,而是用“一周”,结果学生说绕操场跑了一星期。学生理解了一圈后,强调了“沿边线”与“回到起点”这两个本质属性,使学生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知,然后将“一圈“替换为”一周”。最后将一周的长度概括为周长。而厦门双十附属学校的李老师在上《找规律》时,重点是让学生找“一组 ”,再强调“重复出现”,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建立起对于规律含义的正确理解,并能尝试用语言来表述找到的规律。

二、营造合作探究的情境。新课改以来,在大张旗鼓实践“数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学习方式要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理念下,在许多繁花似锦的数学课堂中,我们看到了热闹、作秀、形式化等现象。可喜的是这次研讨会的十二节课中展现出的是有效的情境、高效的活动、简洁的交流和精彩的评价。如沙县林老师在上《周长》一课时,林老师让学生猜我和刘翔沿操场边线赛跑谁会赢?学生说,刘翔。林老师说,不对,我赢,不信你看,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刘翔和林老师同时绕操场跑,林老师没沿边线跑很快回到了起点,刘翔沿操场边线跑但没回到起点。赛后,老师故意高傲地狂呼——我赢了,夸张的语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幽默,高傲的语言使学生按耐不住地反驳,没沿边线跑,不能算一圈,老师没有赢----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其实用意很深,意在极大地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使学生不吐不快,接着,老师让学生理解“沿边线”与“回到起点”这两个本质属性。林老师接着问:刘翔赢了吗?为什么?这时学生说,刘翔和林老师赛跑的路程不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感受周长,林老师问:看来这场比赛,老师和刘翔都没有赢,怎么办?学生回答,再跑一次。这时课件演示:刘翔和林老师同时跑出,都沿边线跑,都能回到起点,刘翔先跑完,林老师后跑完。在整节课中,他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探究,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力。而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李鹏《找规律》一课,李老师通过在5秒钟内记住10个圆的颜色排列,这样一个简单的比赛,来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规律的存在,激发了学生探究生活中各种规律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规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有了充分的表象基础,为后续的认识规律含义打下了基础。

三、构建真实高效的课堂。正如沙县进修学校林俊禄老师的磨课心得所说:“高效,不在于一节课内做了多少题,而在一道题内思考了多少,探究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因此,林老师在上《周长》一课的拓展延伸时,他拿出一张纸,让学生比划它的周长,巩固周长的概念,然后把纸撕去一部分,提问:它还有周长吗?启发学生:物变了,形变了,原来的周长破坏了,但新的周长又呈现了,规则图形有周长,不规则图形也有周长。只要沿着边线绕一周和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把撕成的两部分纸进行周长比较。看看谁的周长长。最后,再拿出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它撕成周长相同的两部分,让学生作比较。李老师在一个情境中多次利用教具,并且每次利用都赋予新的使命,这样的情境才可谓是

高效而独到,这样的课堂才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而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李鹏《找规律》一课,李老师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不仅仅在课堂,数学的生命可以延伸到不同学科延伸到课外。李老师让学生在人和动物、大人和小孩、伸左手和伸右手图片中找规律,到相同圆片不同颜色排列变不同平面图形不同个数排列中找规律、延伸到数字找规律,再延伸到声音规律和动作规律相结合起来,成健身操。让学生在变与不变、动与静之间感受规律,然后通过不断总结让学生会用语言表达规律。这种创新的、富有高效的课堂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每个人听课的角度不同,感受到的也不一样。这几天收获的远远不只以上几点。研讨会虽然结束了,但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学习体会与深刻的思想启迪却一直停留在我的内心里,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试着把学习所得慢慢转化成为自己的一份教学心得,尽力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我想,这应该才是我参加这次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黄根明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篇7

(三)五、示范课引起了我对教学的思考。

首先,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急躁的心理,总想在一堂课上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想让学生都能领会,可是认真想想,这可能吗?其次,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一无所知,究其原因,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问题,我们的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懂得学习方法,成了制约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所以学习方式的改变决定教学方式能否改变。第三,纵观我们的公开课、示范课,成了教师粉饰登场的舞台,她让我们赏心悦目,却让更多学生„„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回归本真,作为教师更多的是应该思考如何引领学生去查、品、悟,而不是抛开学生一意思考自己如何教,我们缺少的是对学生实际的关注、对学生基础的关注。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改变方法,以学定教,持之以恒。

六、专题讲座引领我成长。

在市教育局领导、玉溪师院教授和姚桂琼名师的专题讲座中,我感觉到我们的教学缺少的不是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多少,我们缺少的是对自己教学的研究、反思,缺少的是自己对自我教学环节的整体把握和细节的处理。回想自己的教学,例如在自主学习方面,我们只注重课内自主学习,忽视了课外自主学习,对课外自主学习关注度不够;在课堂的小组学习中,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出现小组内没有分工或分工不明确,无交流或交流少,评价少或无评价。对语文教学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篇8

11月9日和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芜湖举行的“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活动的第一天,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窦桂梅给我们上了《皇帝的新装》示范课,以及进行了说课和“1+X课堂实施”讲座。第二天,著名特级教师张学伟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三国演义》阅读课和以“回归教师主体,实现文本突破”为主题的讲座。最后,著名特级教师魏星给我们上了“语言的联想”示范课。

为期两天的活动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尽管风格不一,课文各异,但却心有灵犀,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演绎出语文教学的新境界。这两天的学习令我大开眼界,我收获很多,感触颇深。尤其是窦桂梅老师的课令我回味无穷,感触极深。

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我们老师总充当着课堂的主角,而真正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其实很少。而在窦桂梅老师的课上,她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教师的教被大大地弱化了、淡出了、隐没了,而学生的学则相应地被突显了、发扬了,这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以学为主,先学后教

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中,窦老师主要设计了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充分地预学、自学,给孩子的自主学习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上和孩子共学,课后让孩子延学,整个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转为孩子学的过程。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上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不是来自教师的设想和拟定,而是来自学生学习的实际,即孩子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课伊始,窦老师便启发组织学生质疑提问,提出初读《皇帝的新装》,我的感受、我的疑问是什么。学生在课上纷纷发问,提出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既涉及到课文的具体内容,也牵涉到课文的写作方法、人物心理、课文主题等。这些就是窦老师教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孩子的质疑出发,窦老师顺学而导,第一步,安排学生尝试在小组合作中自己解答问题,并生成新的问题。第二步则重点围绕皇帝、大臣、百姓等人物,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系来共同学习,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第三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课文是“怎么写的”,抓住课文的语言、情节、情感、线索等,领悟《皇帝的新装》在写作形式、表述方式上的基本特点。第四步,组织学生表演童话。这样的安排每一步都立足于学生的学,落实到学生的学,顺学而导,逐步深入,可谓简约有致,学生学得丰富,学得扎实。

三、强化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童话,展开联想。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写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有丰富的人物心理描写。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则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的基础上,窦老师提出许多假设,让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我认为此环节的设置,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不断地思考发现体验领悟,使学生与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多。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篇9

为了帮助我镇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更好地探索活动式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心校决定召开数学活动式课程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及安排:

1.示范课:

时间:11月18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8:45-9:30)

地 点:刘渡中心学校(本部)多媒体教室

执教教师:刘渡中心学校(本部)丁浩勇

2.示范课点评:

时间:11月18日(星期三)上午(8:40-11:30)

地 点:刘渡中心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与会代表

3.领导讲话:

时间:11月18日(星期三)下午(14:00-14:30)

地 点:刘渡中心学校会议室

4.交流研讨:

时间:11月18日(星期三)下午(14:40-16:30)

地 点:刘渡中心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与会代表

二、参加对象:

教导主任、数学骨干教师(每校3~5人)。

刘渡中心学校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后的体会 篇10

前几天,我和我们学校的赵庆淑老师和唐阵梅老师去日照外国语学校,听取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中学高级教师支玉恒三位老师的作文课和讲评课,我受到很大启发,感受很深。

现在,我先汇报一下听了张祖庆老师的课的感受。

张祖庆《看新闻图片写故事》的现场作文指导课:

1、谈话引入,观察图片:由北极熊母子深情的一组图片切入,引出一幅新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将单幅图扩展成多幅图。

他先和同学们课前谈话,然后,让学生欣赏图片。

2、头脑风暴,展开故事:让学生自习观察图片,选择最有想象空间的几幅图片自由联想;通过即兴表演、头脑风暴等手段,丰满故事内容。

3、转换角色,创意表达:第一人称写作训练,环境心理描写训练,学生创作故事片段。当学生写完作文后,张老师紧接着进行作文讲评:

1、大屏幕展示优秀作文:

张老师讲评作文,先选择不同角度的三篇作文,不是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学生讲完故事,不是老师自己去评,而是学生各抒己见,进行点评。

2、其他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3、教师总结。

作文讲评完了,张老师展示了自己班的班级写作新计划:

首先,从舸二楞的作文故事谈起,说到了三年级作文的内容要求,然后,让我们走出怪圈:展示我们班的写作新计划。

张老师围绕三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学期的写作计划、主要内容目标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并且,每个学期他都引用了具体例子。

那么作文教学的出路在何方呢?张老师提出了“二度开发”的教学策略,从选材、构思、拟题以及激趣等多角度谈论了如何设计教材作文,让作文教学的路走宽、走远。张老师为了让孩子们从书信单元学到更多,不辞劳苦,和兄弟学校同年级班结对“小笔友”,笔墨传情。还举办了联谊活动,既增进了友谊,又让学生坚持了写作,一举多得。他提出“所谓语文,就是陪着孩子过日子。”心有灵犀,我以为语文就是陪着孩子成长。但张祖庆老师不仅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会了语文,更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茁壮成长。

更让我觉得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的作文讲评也许没有别人所说的新巧,但我以为这恰恰是我们这些老师所要追求的真功夫。真实、踏实、实效,这是我对他的课的感悟。一堂课,没有浪漫的抒情;没有华丽的设计;有的是直白的赏析和善意的建议。在他的课堂上,我觉得孩子们是真正从整体领会到作文原来要这样写的思想。从题目的新巧、叙述的有序、人物语言的运用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等方面一点点分析,让学生懂得了该如何设计一篇文章,或者说该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能够吸引读者。我想这样的教学思路,不正是我们的孩子急切渴望的吗?

采百花之蜜,方有唇齿香甜。对我来说,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采蜜,多希望在小语教坛的花园中有更多名花奇芳,让我这只小蜜蜂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为他人带来更多的香甜、、、、、、下午,我们听取了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的作文课和讲评课。宋运来校长为我们奉献的《童漫作文:愁女的故事》作文指导课以及作文讲评课。

课堂引入我是十分欣赏的:宋老师打出了一段描写学生身边李老师的文字,让学生抓住中心句,关键词概括人物外貌,同时让学生明白修饰词在文章的重要作用。接着宋老师出示了两组词语:愁眉苦脸,神情沮丧,没精打采,泪流满面,让学生反复读,读出心情,读出情感,知道在语气语调上应该如何变化。第二组词语:眉开眼笑,洋洋得意,容光焕发,神采飞扬。课前交流为作文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文指导中,宋老师从学生喜爱的漫画着手,让学生展开超级想象。第一幅漫画是一个圆,孩子们的想象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让学生用“可能”“总分”“分总”练习说话,真正体现作文是语言表达的延伸的理念。这时教师出示第二幅漫画:被画了圆的纸遮去脸面。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第一组词语出现的目的,学生在详细愁女的形象,揣摩愁女的心情,心理紧张难过。第三幅漫画是破碎的纸片和一把鸡毛掸,引导学生想象,可能会出现什么严重的情况,会有哪些人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又会怎样。学生用“我看到了”、“我听到了”将家长的责骂、粗暴、无奈,愤怒进行了合理的猜测。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让学生回到教室写作文。并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

一堂声情并茂的作文指导课慢慢降下帷幕。

正当我们为老师的不完善叹息时,作文评讲课开始了,宋老师肯定了学生开头和结尾的新颖,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神态进行了表扬。这时第四幅漫画出现了:一个快乐的女孩手拿一百分的试卷。原来第二组词语的巧用就在这里!为愁女更名是课堂的又一个高潮,老师引用了南京的莫愁女的传说,为漫画人物命名。一扫阴霾的情绪,为作文课画上了十分完美的句号。第二天,我们又听取了听支玉恒老师作文课,有感:和谐互动,乐于表达

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指导课。说是指导课,但是并没有看到支老师在讲台上大幅度的讲述写作方法。可他又确实进行了指导,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指导。全课的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拓学生思路,拓展写作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上。这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内容决定形式。学生只要有了适当的内容,方法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公需科目一带一路考试下一篇:家电下乡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