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政务公开监督员

2023-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育局政务公开监督员

试论新形势下的政务公开与民主监督

摘 要:新形势下的政务公开与民主监督只能加强,不可削弱,但其方式方法值得探索;要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讲求实效,力求新突破。

关键词:政务公开;民主监督;方法探讨

党的十八大把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放到首要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我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在当前新形势下,要巩固和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继续坚持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用法制化来保证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防止腐败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政务公开与民主监督的关系

早在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就黄炎培等五位国民党政府参政员问今后执政路线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时至今日,我们回味这段话仍然感慨不已,在这里我们还要讨论民主与监督问题,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之间关系的注意。

什么是政务?通俗地讲,就是政府事务或公共事务,它包括公共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政策的制定、决策的执行、资源(资金)的使用等等。什么是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换言之,就是政务为所有人服务、政务由大多数人决定。行政机关是执行民意的机构,是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具体体现者。它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它的功能服务于人民,它的生存决定于人民。因此,公共事务必须体现于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要求。但是,现实中,行政机关毕竟由少数人组成,也就是说少数人掌握着、运用着本来属于全社会的资源,维护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就是权力。那么,用什么来保证这种权力的合理性和社会公正的持续?那就是人民的事情人民管,人民行使监督权,即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政务公开对老百姓非常有必要,能增强政务的公信力。通过政务公开这个平台,政府可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还能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样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种对政务活动的社会性监督,具有监督的广泛性、基础性和代表性,也具有实效性。因此,公开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既要重视对外公开,又要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使二者上下衔接,内外呼应,促使政府依法行政。其最终目的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扩大民主政治参与范围,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步伐。

二、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政务公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的一项创新,将政府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可以增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约束力,促进勤政、廉政、高效。内部监督管理状况直接关系着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仅可以解决公开的真实性、有效性问题,而且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力度有待提高。一些单位之所以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主要是因为监督不力。其原因:一是某些领导干部私心杂念和不廉洁行为的存在,导致了他们害怕“阳光”,不敢公开。腐败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总是依附权力而存在,正像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的那样:“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某些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不高,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必然要搞“暗箱操作”逃避监督,他们不想也不敢实行公开。二是现行领导体制过分突出“一把手”的位置,导致“一把手”说了算,影响政务公开。有些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往往把“一把手负总责”看做是个人说了算,以长官意志自居,遇事随意拍板,办事主观臆断,我行我素,导致权力专断和滥用。公开是面对群众的,不相信群众,无视群众,怕群众监督,就根本谈不上公开。

2.公开工作有待规范。政务公开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运行方式仍有很多欠科学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不够”。一是内容不够广泛。公开的内容仍以机关工作流程、机构设置、规划方案、机关工作的制度为主,没有把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作为主要内容。二是界限不够明晰。有些单位的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界限不清,以政务公开代替党务公开,淡化了党务公开的信息,使党务公开流于形式;有的则以党务公开代替政务公开,大包大揽,从而削弱了政务公开原有的作用,最终影响整体工作的推行。三是程序不够规范。有的单位对推行政务公开的形式和必经程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今天想公开就公开,明天因某种顾虑和担心不想公开就不公开,公开后也没有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实际效果差。

3.参与机制有待健全。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政务公开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深层次问题,给一些人钻空子、“打擦边球”以可乘之机,在行政过程中,那种貌似合理实则违规的现象并不鲜见,不仅给监督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内部监督管理的内容失去了真实性,甚至成为假公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机制不足。我们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务公开监督机制,难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级部门、单位组织抓好政务公开的主动性、创造性。二是群众参与不足。中国人民群众整体素质不够高,受封建主义、独裁主义等历史因素影响仍然较深,主动参与政务公开工作互动意识不强,参与性达不到应有要求。三是公开手段不足。绝大多数单位政务信息限于公告栏、公告手册等,运用网站、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公布政务信息不够,群众获悉信息的渠道较为狭窄。

三、关于公开与监督科学发展的思考

1.加强监督,细化措施,把防范保障机制放到首位。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一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腐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权力滥用,以权谋私。权力是公共的,应该是公开透明的,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也是必须的,不受制约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官员的权力和责任要绑在一起,改变一些官员行使权力毫无顾忌、责任却想得很少的现状。让官员“不敢腐”,首先要做到“伸手必被捉”。二是靠制度和法治来保障。以前,更多地说“不想腐”。不想腐,很多都是主观的,不想腐是有必要的,要通过廉政教育来解决,但是不能把一切寄托于个人的主观愿望,不能把一切寄托在教育上,必须让官员不能腐败。要通过完善制度防止腐败。教育必须靠制度和法治来保障,一伸手就要受到制度的制约和法治的惩戒。有些地方官员上任之后,会有政绩冲动,以树立自身权威、提升地位,这可能会导致出现光喊口号,不脚踏实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人民的评价,接受群众的监督,把社会公众对其的评价,来作为政绩考核和晋升的否决条件之一。

2.与时俱进,发挥优势,把政务公开的监督纳入常规。政务公开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打造廉洁政府、诚信政府、透明政府,实现还政于民的重要环节。各级组织应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将政务公开的监督作为民主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工作系列。一是纳入工作常态化监督管理。把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纳入单位日常监督内容,发挥单位工群组织多层次、全方位的协调监督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多方求证,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地进行协商监督,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发展。二是纳入专题调研监督内容。把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作为重要调研课题,倾听各个方面的意见,发挥单位工群组织渠道畅通独特优势,反映群众急需知晓、渴望了解的信息,使政务公开内容更加贴近群众。

3.拓展渠道,强化措施,把公开和监督机制落到实处。强化对政务公开的民主监督,既是党政的要求,也是基层群众的呼声,更是单位的本职工作。各单位应注意在实践中把握尺度,虚功实做,力求实效。一是经常性开展知情问政活动。把开展知情问政工作平常化,组织对各单位开展政务公开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既肯定成绩,又提出批评建议;既了解实际情况,又帮助研究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为单位负责人提供了一个倾听民声、汲取良策的好平台。二是充分发挥基层代表的监督作用。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最显著的特点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接受人民的监督,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基层代表源于群众,优于群众,他们中间多为精英分子,在群众中有影响,参政履职水平较高,通过自身工作平台,以提案、检查、评议等方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把零星的意见上升为系统的监督建议,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三是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利用社区“点多、线长、面广”居民相对集中的特点,采取集中座谈、个别了解、“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深入了解,做好政务工作解释说明工作,理顺关系、协调矛盾;设立公开邮箱、公布电话号码、召开舆情工作会议等等,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信息资源和决策依据。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简介:时效文(1966-),男,山东淄博人,保卫科副科长,政工师,从事企业稳定治保(政工)研究。

作者:时效文

第2篇:三公经费的公开及审计监督

近年来,随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三公经费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笔者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三公经费公开所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公经费跃然纸上,成为了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的一个名词。与此同时各地区各部门也相继公开三公经费,接受舆论和公众的监督。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北京市市级部门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压缩1.27亿元;重庆市市级三公经费压缩25%;河北省省直机关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压减6%左右;浙江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5%;福建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3.5%;西藏自治区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5%;陕西省省级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1.3%;青海省省级三公经费压减5%;河南省省级三公经费压减12.2%;甘肃省压缩三公经费20%以上;辽宁省省级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7%;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接待下降35%。此外,多地政府表态在2014年要对三公经费开支进一步压缩。

从民众的角度来看,限制三公经费支出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少公款消费场所因客源寥寥都在平民化,铺张浪费得到了遏制。但个别地区和部门的看似完美的数据,使公众有了怀疑和猜测。如某国家部委决算数据中,2011年公务接待费支出是31.71万元,2012年是14.59万元。而在该部委2013年预算中,这项支出被进一步缩减为13.95万元。该部委此项支出的注释是对外合作与交流发生的接待支出,包括会场租赁费、工作餐费等。透过这些少得可怜的支出,公众一方面看到的是压缩三公经费决心和力度,另一方面是对数字真实性的担忧。在当前物价水平下,一年十几万元的公务接待费对于某些省内的二级预算单位尚且紧巴巴,更何况是业务量、接待量远超地方的国家部委。

在发达国家,财政公开特别是公务支出公开的透明度非常高。在我国,自2003年审计风暴以来,政府多是重点项目资金和民生资金的使用。而三公经费则是在2011年才由国务院首先提出,各地区各部门逐年逐步实现公开的。其历时较短,目前仅仅停留在公开的层面上,审计监督的力度不够,发现问题也鲜见整改措施。随着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出台,勤俭节约已成为政务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这种形式下各类形式的公务消费都在不断削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模糊三公经费的界限和统计口径。目前已经公布的诸多数据中,有的部门数据包含了直属机构的开支,有些则只包括本机关的开支。此外,目前统计的三公经费支出,主要是财政拨款中的三公经费支出。而事业收入、非税收入中用于三公经费的部分并不在统计范畴。

二是将三公经费的支出列支项目,挤占项目支出。目前三公经费支出原则上控制在各部门的预算数,管理较严格。但有些部门特别是科研部门、基建部门每年都会获得大量的项目资金。个别部门就在资金预算不细、管理也相对松散的项目经费上做文章,将部分出国经费、公车运行费以及公务招待费列支到项目中,挤占项目经费。这几年,项目经费用于招待、购买汽车等情况在项目审计中也时有被查出。

三是转移列支。有的部门下属单位较多,将一些超标准列支的,不方便在本级列支的三公经费转移到下级单位列支。先以拨款形式给下属单位拨付相关经费,再在下属单位列支相关费用。

四是改头换面,混淆科目。部分部门将原本属于三公经费支出范围的发票换成办公用品、培训费发票,将三公经费改换成其他科目列支。

五是从账外账中列支三公经费。账外账又称小金库,个别单位私设小金库,就是为了这些超标“不宜下账”支出。

由此可见三公经费也不应再局限于简单的“晒数字”。比公开进度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的本身价值。所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成为政府部门目前提到最多的话题,而公众最关心的也从政府“花了多少钱”变成“怎么花”、“应该不应该花”。在这种情况下,三公经费的审计和监督成为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检查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针对三公经费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审计部门在相关的审计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审计。充分关注“三公经费”预算编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预算效果等各个环节,完善三公经费预算标准,使之更加经济化、合理化和标准化。对于预算数与上年决算数实际列支数与预算数、差距较大的情况应予以关注,了解差距较大的原因。

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的审计。目前在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的要求下,专项资金的预算逐步细化。审计部门在执行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被审计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项目资金支出方向和数额是否和预算相一致、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没有超支三公经费挤占项目资金的情况。

三是在审计部门支出时,对该部门下属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对于一些下属单位多、管理链条长的部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应适当开展下属单位延伸审计来揭露主管部门存在的问题。根据主管部门的拨款情况延伸到相关使用部门,检查其资金使用流向,看有无承担上级部门超标三公经费违规行为。

四是审查各项支出是否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了记账和反映。目前,在我国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已全面实施政府采购,其日常所需设备、耗材和服务大多数都在政府采购范围内。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妨从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入手,重点检查在政府采购范围内而未执行政府采购的列支。预算部门零余额账户的使用也在逐步规范化,资金用途不能混淆,去向也更加清晰,并且该账户和审计部门联网,不仅加强了财政对预算部门资金的监管,也方便了审计部门的监督。此外,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培训费、会议费等科目列支情况要求进一步细化,比如培训费列支需提供人次等数据,会议费列支需要提供会议相关资料、出席人数、签到记录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对比数量金额相关数据,检查其是否有将三公经费改头换面转换成其他科目列支的情况。

五是加大小金库的专项治理力度。近年来,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不断下大力度打击小金库行为。各预算单位所使用的银行账户均需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批、登记,对不符合规定的账户进行清理销户。小金库的清理加强了财政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控制,对三公经费的管理无疑也是一大利好消息。在这种形式下,也不排除个别部门顶风作案,以现金、个人存折等方式设立小金库以列支超标的三公经费。因此,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应关注被审计单位收支中的异常情况,看有无设立小金库以掩盖其不合理支出的情况。

三公经费的公开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已经公开的数据当中,个别地区、部门数目偏高的,被认为花费大,数目偏低的又饱受质疑。公众和舆论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数目字的本身和降低了多少百分点。大家更关心的是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数目多不代表支出不合理,数目少也未必都是合理支出。因此开展三公经费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是当务之急。下一步国家应该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的管理,对三公经费审计中暴露出来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问责和整改。

(作者单位: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作者:孙茜

第3篇: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权力监督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施行,将会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对行政权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控。当前有必要对这一制度的功能在理论上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对于应对行政权力行使中滥用自由裁量权、行政越权、公共组织权力膨胀等问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发挥社会参与的功能并实施政府信息的强制性公开以及树立服务政府的理念,将有助于政府信息制度在行政权力监督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权力监督

当前,行政权的运行已经由单向型转向互动式,在参与行政理念的支配下,相对人的参与以及行政透明度原则已经被人们普遍地接受。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促使政府将信息公开作为一项义务,不断满足人们知情的需要,它不仅是政府自我约束权力的一种制度安排,而且是公民可以参与的监督行政权力的一种方式。

一

进入十九世纪末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政府的职能定位发生了转变,“守夜型国家”变成了“行政国家”和“福利国家”,政府除了在国防、外交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承担保证社会基本秩序的职能之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职能,行政规制和服务进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行政范围的扩大以及行政事务的复杂化,许多社会冲突需要通过非市场行为特别是政府行为加以解决,大量公共服务必须由非市场导向的组织提供,而代议机构又无力制定行政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法律,不得不授予行政机关决定性的权力。正如英国著名行政学家韦德所说:“政府对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予以监督,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在不同时期教育他们,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住房、医疗机构、养老病死,为之提供衣食住行,这就需要大量的行政机构……,而这些行政机构又必须有自由裁量权。”[1]为了积极有效地实施公共管理,有关公共机构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大量地收集和处理社会成员的信息,而人民群众却受制于各种条件无法独立收集和处理信息。面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政府,人民从“主人”变成了被动的客体,因为不了解政府的活动而逐渐丧失了对公共权力的控制。政府行政活动中的不透明为行政权力腐败提供了条件。

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政治发展就是指大众的政治化的过程。政治参与的前提是要求参与者能够获得政治的信息,并能够进行政治表达。公民只有对公共行政权力的行使有确切的了解,认识到行政行为与公众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表达利益并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英国学者赫尔德提出“参与型民主”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开放的信息体系,确保充足信息条件下的决策[2]。在信息时代,盲目服从政府精英的时代已经过去,大众在获取完全的、廉价的政府信息的基础上参与政府行政活动成为一种社会需要。作为国家权力主体,公民在无法判断受委托人(政府)的行为时,必然通过强迫受委托人公开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行为来保证权力不被滥用。这样,政府信息公开成为信息时代民主政府的重要标志。不少国家有关信息公开的法律和政策的出台,为政府开放信息提供了基础。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近五十个国家建立了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13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缔约国提出了信息公开与社会参与的要求: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并促进公众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确保公众有获得信息的有效渠道;开展有助于不容忍腐败的公众宣传活动,以及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方案;尊重、促进和保护有关腐败的信息的查找、接收、公布和传播的自由[3](P2192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经济与社会一直保持相当力度的调控,在行政权向不同领域扩张、渗透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规则的制订者、执行者、仲裁者的角色。但是,在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偏重对权力的授予,忽视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而导致腐败案件频发。通过对检查机关办理的自侦案件(贪污、贿赂、挪用公款)、被查处的县处级干部等几项指标,考察1990年至1999年中国社会的腐败频度,不难发现1990年是处于腐败频度波动周期的衰退期,1991年~1992年为波动周期的起步期,1992年~1996年为波动的上升期,1996年~1997年为波动的高峰期,1997年后为波动的下降期,1998年进入新一轮频度波动酝酿期。可见,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腐败频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正相关关系[4]。与此同时,在治理层面的透明度与公平性的缺陷,又成为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的重要障碍之一。“在世界银行对中国治理水平的评价中,中国在透明度方面的得分相对最低。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公开和披露机制,公民很难有效地对政府进行监督。”[5]

列宁指出:“人民需要共和国,为的是教育群众实行民主。不仅仅需要民主形式的代表机关,而且需要建立由群众自己从下面来全面管理整个国家的制度,让群众有效地参加各方面的生活,让群众在管理国家中起积极的作用。”[6]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提高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工作的透明度,更有效地接受外部监督,我国积极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基层农村中开展了“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工作。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和政府信息的公开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健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2007年4月5日温家宝总理以国务院令形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简称《条例》)。从此,作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选择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监督行政权力、遏制行政腐败的基础性手段,行政信息公开制度被赋予了控制行政权的使命。

二

针对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过程中的特征与状态,设置相应的信息公开制度,是对行政权实施有效监控的一条重要思路。因此,有必要从行政权运行的视角,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如何应对行政权运行过程中争议最大的自由裁量权问题、最容易出现的行政越权现象以及对日益膨胀的公共组织的行政权进行约束的问题。

(一)自由裁量权问题

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地处置权力。它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行政机关自由选择的权利(对行政的目标、方式、手段、时空条件等方面的选择权),构成了现代行政权中最不可捉摸的权力现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是一种滥用职权的现象,行政机关凭着自身的价值偏好、情感取向在处理问题时随意性很大。如果行政主体是恶意地滥用自由裁量权,就是一种挑战社会秩序的腐败行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19条规定:各缔约国均应当考虑采取必要的立法和其他措施,将下述故意实施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滥用职权或者地位,即公职人员在履行职务时违反法律,实施或者不实施一项行为,以为其本人或者其他人员或实体获得不正当好处[3](P222)。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可以起到抑制行政腐败的作用。1.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在没有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约束下,行政机关对于信息公开的态度可能是消极的、不合作的,尽量利用信息公开的自由裁量权来扩大自己不公开的范围。在信息内部掌握的情形下,泄漏和利用内部信息是行政腐败的途径之一。任何与市政建设规划相关的政府信息,如商业布点、高架道路与轨道交通的建设、桥梁与高速公路的建设、街心绿地建设、河岸建设等,都可以被政府内部人肆无忌惮地加以利用。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政府的市政重大建设项目众多、土地批租频繁,此类腐败现象的暴发较为集中。高度透明、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政府可以借助网络等媒体,在重大市政规划决策确定之时及时发布,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案,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遏制这类腐败的。2.公开自由裁量的有关资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条例中有关自由裁量的范围、幅度弹性过大,如何保证行政主体行使“自由”的权力而又能制止自由裁量权的专横,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开自由裁量的过程是关键性的环节。一方面,通过公布行使行政裁量的具体标准、条件、依据和程序,公众可以据此进行监督。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要求联邦政府各个部门设定“顾客服务标准”,政府的目标是要比优秀的民间企业为顾客提供更加卓越的服务。结果570个部门在4年时间里共提出了4000多项服务标准。各部门的顾客服务标准以及实际完成情况,在制作成数据库后全部在政府网页上公布,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务人员的行为起到了监督作用。2004年上海市工商局在梳理涉及工商处罚权的法规条款时,将1270条拥有自由裁量权的条款化解成3900条细则,使工商执法人员在一根根明晰的准线上执法。此举使工商执法人员的处罚标准从浮动性变成了刚性。无论是执法部门还是执法者个人,“自由裁量权”越来越小[7]。另一方面,以行政程序法要求行政机关的会议对公众公开,行政裁决的最终意见对公众公开,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正义”,尤其对涉及相对人利益较大的及与公共利益关系密切的或过于集中的权力领域必须予以公开。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会制定了政府的《阳光法》,要求合议制的行政机关必须公开决策过程,公众可以看到、听到会议的进程,取得会议的信息和文件。

(二)行政越权问题

行政越权表现为行使无权行使的权力,即超越了法定的职权范围,具体表现为层级越权(具有行政隶属关系或上下级关系的行政主体之间的越权行为)、事务越权(在不同部门的行政主体之间超越自身业务管理范围的越权行为)、地域越权(行政主体超越自己的地域管辖权限的范围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内容越权(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超越了法定的范围、程度等内容的行为)等方式。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权力设定相应的界限和范围是必要的,但是公布行使职权的范围、依据以接受公众的监督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可以让行政相对人事先了解行政机关的地位、职责权限以及行使职权的依据。于是,更加明晰的权责不仅可以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而且可以预测行政权的运作,当公民遭遇行政权的越权行为时,也可以起到权利防卫的作用。美国在1935年通过《联邦注册法》规定,所有政府机构的规章制度必须公布于众,公众可以借此了解政府机构的有关规定以及这些规定对公民自身生活可能具有的影响。2005年5月,河北省邯郸市为了取消不合法的行政权力,做到不越权、不越位,全面启动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机制。目标是通过2年时间,使全市行政权力的行使逐步做到行为规范、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邯郸市完成了对全市七十多个政府部门的权力清理,交出了国内第一份地方政府权力清单。该市先后清理出266项政府权力,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被明确为2515项,市长的行政职权被设定为92项。随后邯郸市还将这些权力、权力流程图、相关负责人电话等向全社会公开[8]。自2006年以来,河南省直各执法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开展了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工作。河南省政府法制办2007年1月6日公布了18万字的行政执法机关的“权力清单”,这意味着,公民今后想知道哪些部门有哪些执法权限,上网一查就知道了。

(三)公共组织的权力问题

在国家权力向社会权力回归的趋势下,善治的过程就是还政于民的过程。“善治”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具有广泛的社会网络、严密的组织、强大的权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公共组织,也可能是在一定层面上的权力中心,它们通常履行着一定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由于一些公共组织能量巨大、势力广泛,其影响力与支配力事实上可能对公众的权利构成威胁。在我国,电信、邮政、电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组织是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它们依靠体制或政府授予的某些特殊权力对经济活动进行垄断。近些年来,个别部门和行业为了部门或行业私利,通过多种手段,将自己不正当的利益通过文件、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堂而皇之地强制执行。可见,防止这些公共组织以设租和寻租方式谋求本部门利益,并通过谋求部门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现有反腐机制的一个空白地带。据统计,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性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平均工资和工资外收入大约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10倍。按7倍计算,他们的年收入总额为1.0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其中高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部分占9200亿元。根据一些典型调查数据分析,其中有相当部分垄断收入来自行政性垄断[9]。因此,如何防范公共组织的权力不会祸及社会成员的权利以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将这些公共组织归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一些国家,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不仅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而且由国家投资的机构也应当公布其相关的信息。一般这部分机构主要有国有全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铁路、邮政以及其他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过财政支持的公共机构。从总的发展趋势看,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的范围会趋于更加宽泛,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要求。公民从这些机构得到的信息应当是这些机构现实拥有的信息,是具有确定性和可控性的信息。《条例》明确规定,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教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交通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也制作、获取了大量的社会公共信息,这部分信息也将参照《条例》予以公开。

三

行政权运行中出现的错误及其腐败大多是由于行政权的封闭性和隐蔽性造成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被赋予了控制行政权的使命。因此,有必要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自身完善的角度,通过研讨政府信息公开的助推力、制度化、操作理念等问题,分析如何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行政权力监督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社会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助推力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效果与公民对行政信息的渴望以及为此而行动的强度与水平成正比。现代社会之所以需要公众参与,就是因为“政府”不完美。单纯依靠政府自身约束权力,也是难以长期奏效的。随着公民社会的日益壮大,由公民组成的社会团体、非盈利组织以及信息灵通、具有批判性且对行政合法性感兴趣的公共舆论,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或公共利益的需要,对政府信息公开可以起到推动和监督的作用。

迫于公众普遍的信息公开诉求的压力,有的国家推进了本国反腐败的进程。1996年,日本东京都在公众要求信息公开的压力之下宣布全面废除官官接待,如果必须要接待的话,应公布包括接待对象姓名在内的全部资料。作为得到许多国际组织承认的全球性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的经济来源不受某个国家或组织操控,而是来自各界捐款。在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方面,该组织通过互联网每天发布反腐败信息,公布各国清廉指数和行贿指数;督促有关政府落实其反腐败承诺,监督评估各项反腐败公约在本国的实施,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公众的反腐败意识,进而推动政府提高行政工作的透明度。

媒体具有深入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和深度报道的能力,在提高公共部门的透明度方面可以扮演重要角色。这源于媒体提供的信息具有即时性、动态性和讨论性,有时还有修正性。如果公民同时获得政府公开的信息与市场化媒体的信息,两种信息之间的互校功能,将保证信息的透明、公正、真实。瑞典法律赋予新闻媒体以充分的“知情权”和报道权,法律规定政府不准干预新闻报道。奥地利人民监察院每周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向全国新闻界通报情况,散发材料,利用新闻传媒揭露官员的腐败行为,推动政府改进工作。舆论是人们对社会生活本身诸多方面的综合性看法,它体现了公众的意志,反映了人心的向背,因而可以对公民的言行产生诱导和规范的作用。英国著名学者边沁曾经对公众舆论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做过精辟论述。他认为:公共权力的行使容易受到透惑,公共舆论的监控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由全体公众构成的法庭是不会受到腐蚀的,与其他的法庭相比更加开明、更加权威、更加重要、更能够凝聚民族的智慧和体现社会正义。他决定着公民的命运,所做出的处罚任何人无法逃避。

我国政府以法律的方式明确规定了公民参与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条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二)强制性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

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质是对行政权力的约束,缺乏有力的制度性制约,公开则缺乏足够的动力。只有在信息公开化有效存在的前提下,“众目睽睽”才能够成为制约权力不被滥用的有力手段。在如何设计有效的制度安排防止政府或公职人员腐败的问题上,一些西方政治学者认为,应当首先把每个人都设想成一个无赖,而一些法学学者则往往把掌握权力的人假定为容易滥用权力去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指出:对于政治家和政府公职人员,如果要适当地设计出能制约赋予他们的权力和他们在这些权力范围内的行为的法律-制度规则,就必须把政治家和政府公职人员看作是用他们的权力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利益的人[10]。美国官僚机构的官员曾经用“绝密”或“秘密”图章来掩饰其错误、甚至比错误更加严重的行为,以避免公众了解政府正在干些什么。为了保证公众的民主权利,提高政府工作的水平,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获取财政部自由法》,要求政府提供不涉及国家安全、私人档案、调查记录和政府机构用于决策的“内部”文件的情况以及某些相关材料。同时规定,凡联邦政府掌握的档案可以供任何人检索和抄录(复印),如果拒绝公开某一份文件,该部门就将被联邦法院起诉。法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如果政府的行政法规、决定、决议和命令等不公开,就没有法律效力。行政法院在审理有关的行政诉讼案件时就会不予承认。我国《条例》规定对下列违规行为责令改正并视情况追究其责任: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违反规定收取费用,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等。

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保证政府行政的透明度,设置相应的政府机构以监督信息公开方面法律与政策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从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国家信息委员会是指导和监督国家官员和国家机关实施信息公开的主要职能部门,可以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信息公开方面履行义务的情况,给予建议和就有关的问题做出处理意见。此外,有的国家还设立了决断效率高、收费低、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信息公开裁判所,对拒绝信息公开的决定、驳回信息申请人异议的决定等进行复议和作出决定,并且规定了信息公开裁判所做出的决定为最终决定。

(三)服务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的操作理念

在以往,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常常由于缺乏必要的条件,而使监督无效。监督需要信息,但信息被政府垄断,导致监督者对被监督者所知甚少。同时,由于政府的唯一性和信息的缺乏,人们对各种政府行为也无法比较。实际上,获取政治信息需要专门的技术和渠道,获取信息的活动要付出必要的成本和代价。在西方国家,有支付能力的组织和集团才是参与政治过程的主要力量,这样制定的政策只会有利于少数人,而不利于大多数人。因此,真正民主社会的政治程序应当建立在完全信息的基础上。政府上网之后,不仅信息技术提供了可供查询的政府信息,实现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而且使公民对政府的监督成为可能。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导致了政府职能在理念上的更新,“使用者本位”的观念推动了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信息公开”的定义已不再仅仅是“将行政信息向国民公开”,而拓展为“以尽可能方便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信息”。“信息社会的公民将更加期望政府能提供多样化的和个性化的服务,他们关注的并不是由哪一层次、单位或组织所提供的服务,而是提供的服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成本效益的分析原则、是否方便并具有较高的品质。”[11]当前,政府信息公开最便捷的途径是通过建设电子政府以互联网方式及时发送准确迅息,为公众提供完整、廉价的信息服务。2006年1月1日,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截至2006年6月,使用“.gov.cn”域名的政府网站就有近1.2万个。2006年,中国政府网累计发布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500多件、国务院公报250多期;组织发布热点政务专题30多个;组织直播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重要会议和活动60余场,邀请了22个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负责同志在线访谈;整合了71个部门约1100项网上服务,发布了8个部门的47项行政许可项目。目前,网站日均发稿量为1000条左右[12]。作为政务公开的信息库,中国政府网提供了分年、分月、分内容查找信息的功能,并且设置了便利的意见反馈系统,可以就有关问题向政府部门咨询、提议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

参考文献:

[1]H.W.R.WADE.Administrative Law[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34.

[2][英]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340341.

[3]陈正云,李翔,陈鹏展.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全球反腐败的法律基石[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4]王传利.1990年至1999年中国社会腐败频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1,(1):49.

[5]过勇.中国国家廉政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123.

[6]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87.

[7]慎海雄.“自由裁量权”越小越好[DB/OL].[20070707]http://news3.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5/12/content_1465203.htm.

[8]许海涛,马竞.解剖市长权力[N].中国青年报,20050808.

[9]王小鲁.收入差距扩大源于制度缺陷[N].社会科学报,20070607.

[10][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3839.

[11]SHARON S.DAWES,PETER A.BLONIARZ etc.Some Assembly Required:Building a Digital Govern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DB/OL].[20070707]http://www.ctg.Albany.edu/ research/workshop/digitalgov.html.

[12]张宗堂,隋笑飞.中国政府网开通一周年诠释建设服务型政府理念[DB/OL].[20070707]http://www.gov.cn.

责任编辑:李放

作者:袁 峰

第4篇:在安监局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员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3日)

同志们:

今年来,中央、**省委、**市委以及**市委先后召开党务公开工作会议,专门部署和安排党务公开工作,同时要求将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我就我局的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党务政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段时间所做的一些工作: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奠定了党务政务公开的工作基础。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市安监局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党务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及形式等,把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了“在思想认识上求高、在继承发展中求新、在公开内容上求广、在稳步推进中求实”的“四求”标准;建立健全了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股室(党支部)分工抓的工作格局;确定了《党务公开目录》,明确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在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保障;以栏、网建设为载体,加大对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不 1

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权与知情权,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 突出重点,打造亮点,规范了党务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一是在精选内容上狠下功夫。坚持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相结合,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和党的各项政策,突出群众密切关注的重要事项,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影响干部职工积极性的敏感问题,易滋生党员干部腐败的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反复开展小组讨论,从而把党务政务公开变成了党群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增强了党务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在创新公开形式上狠下功夫。按照“规范、实用、明了、方便”的原则,逐步探索出了以会议公开、文件公开、通报公开为主要手段,以专栏公开、网站公开为主要阵地的公开途径,丰富了公开形式的种类,扩宽了党务政务公开的覆盖面。

3. 建章立制,规范行为,确保了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化操作。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重点之一,先后制定了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党务政务公开重大事项审议决定制度、党务政务公开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党务政务公开档案管理制度、党务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制度,补充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测评制度等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编印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汇编》,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管理党务政务,制作了宣传栏、宣传板,确保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2有效化运作。

4. 加强监督,狠抓落实,促进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在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工作中,我们聘请了易继长等五名同志为我局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员,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形式,及时收集、采纳监督员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设置了群众监督举报电话,开通了网上投诉咨询平台,及时接受、整理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局纪检组负责开展调查核实,将核实结果在局党组会议、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公开,借助文件公开、网站公开等多种形式予以公示,并对提出意见和建议的群众给予信息反馈,这样既对监督对象负责,又对有困惑的群众负责,落实好了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检举权,促进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干、党员干部齐心干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效:

1. 推动了安全生产工作。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们继续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了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工作,严格了安全监管执法,加强了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6人,安全生产形式总体平稳。

2. 完善了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由于对重大事项、重要决策、决议、人事任免等方面情况进行公开,促进了局党政议事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和更加严格的执行,集体讨论、征求意见、表决、

3票决、会议决定等规定得到认真落实,保证了决策程序的规范,决策的科学民主。

3. 扩大了党内外民主。在开展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中,通过对公开内容集体讨论决定、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等制度的执行,增强了党内事务和重要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仅给党员和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党内工作真实情况的窗口,而且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的渠道,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党内外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增进了党群、干群之间的信任与和谐,形成了共同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合力。

4. 强化了党风廉政建设。把领导干部的个人重大事项、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述职述廉测评结果、个人工作和生活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了党外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途径,与党内监督、组织制约有机结合,促使领导干部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增强了廉洁自律和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后阶段的一些打算:

从总体上看,我局的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与市委、市纪委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有些同志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思路不宽,缺乏具体得力的措施;党员群众的参与程度还不够高,互动还显不够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全局中心工作目标和科学

4发展、安全发展主题,稳步推进、规范操作,大力推动全局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1. 与政务公开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积极借鉴、总结过来政务公开的工作机制,结合党务公开的特点,科学稳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使党务政务公开在高起点、高标准上运作,两者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动推进、同步发展。

2. 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检查通报、考核评估等监督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使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二、介绍《党务公开基本目录》内容:(见《党务公开基本目录》)

三、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和监督形式:

(一)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员应履行的主要工作职责:

1. 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员对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监督。

2. 对党务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参谋助手,及时征求、收集和反馈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

3. 向党员、群众宣传市安监局党务政务公开的内容,促进党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监督和协助市安监局更好地做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

4. 对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时进行整改。

5. 出席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会议,参加安排的各种监督检查、综合调研等活动。

(二)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员的监督形式:

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员可参加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也可采取书面信函、网络、电话等形式向局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意见和建议。

总之,党务公开工作还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没有经验,需要探索。因此,就需要各位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大力的支持,需要大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掌握有关情况,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请各位保守秘密,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坚持原则,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与我们一道共同把我局的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做好。

6

第5篇:政务公开监督措施

1、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办,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环保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对查明环保工作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明确规定一次提出警告,二次调离工作岗位,三次停职检查。

2、年初,局长与各股(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廉政目标分解到各单位,年终对照内容进行考核,并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

3、工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执法人员必须挂牌服务,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4、政务公开栏、州环保网站上公开监督电话、监督措施。开通专门用于对环境污染问题和环保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举报的212089

5、2126019环保监督举报热线。在办公大楼办公区设置政务公开栏,公开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制度、程序、排污收费标准等,方便建设单位、方便群众查看。

5、定期向各级领导和各有关单位印发《环保简讯》,通报环保工作情况。定期邀请行风监督员和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不定期向社会发放问卷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监督。

6、对于敏感建设项目,建立公众知情制度,邀请项目所在地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居民代表参加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查,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7、在制定限期治理计划时,认真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在限期治理实施过程中,向社会各界公开限期治理单位、治理任务、治理期限,向治理单位公开治理方案,确定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程序,并将治理验收结果向社会公布。

8、在中高考期间和重大执法活动中,向全社会告知活动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监督支持环境监理工作。

9、实行征收排污费通知书编号管理、集中会审等制度,从制度上避免人情费、关系费和擅自减免排污费现象的发生。

第6篇:党务公开监督员职责

中共西安市灞桥区红十字会医院支部委员会

党务公开监督员制度

2011年

灞桥区红十字会医院党支部

党务公开监督员制度

第一条 医院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对党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条 党务公开监督员面向辖区聘请,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监督员是:灞桥社区主任牟安利、上桥村乡医王根宪、医院职工郝海燕。

第三条 党务公开监督员应具备的条件:

(一)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较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熟悉党务工作,关心了解医院发展。

(三)能够坚持原则,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公道正派,廉洁自律,保守秘密,自觉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五)热心党务公开监督工作,能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第四条 党务公开监督员的主要职责:

(一)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时限及工作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意见。

(二)及时收集和反馈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向党员、群众宣传党务公开的内容,监督群众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

(四)出席党务公开工作的有关会议,参加安排的各种监督检查、综合调研等活动。

(五)监督和帮助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各项工作。

第五条 党务公开监督员实行聘期制,聘期一般为两年,可连聘连任。聘任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及履职情况可以续聘,如到期未续聘即自然解聘。

在聘期内,因故不能继续担任党务公开监督员的,本人可提出辞聘要求。无故不参加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活动、未完成交办的工作任务,由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党总支批准予以解聘。

第六条 党务公开监督员可参加党务公开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也可采取书面信函、网络、电话等形式向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意见、建议。

党务公开监督员为义务监督员,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与医院党务公开工作。

第七条 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与党务公开监督员的联络工作,应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下发文件等形式,及时向监督员通报党务公开工作的有关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为监督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第八条 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定期组织监督员对党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组织人员进行跟踪调查,督促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及时向监督员反馈。

第九条 医院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党务公开监督员开展工作,认真听取监督员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有关规定认真办理和落实。

中共西安市灞桥区红十字会医院支部委员会

2011年3月3日

第7篇:党务公开聘请监督员制度

第一条 局党委要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对党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条党务公开监督员要面向社会各界聘请,应有广泛的代表性。主要范围是: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离退休干部职工代表等。

第三条党务公开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对本单位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收集和反馈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向党员、群众宣传本单位党务公开的内容,监督和协助本单位党组织更好地做好党务公开工作。 第四条局党委要定期召开党务公开监督员工作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时随时召开,及时通报党务公开工作有关情况。

第五条局党委要积极支持党务公开监督员的工作,认真听取监督员对本单位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抓好整改和工作的落实。 第六条充分发挥党务公开监督员的作用,推进党内民主政治建设,打造阳光政务,加强党务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党务公开意见建议收集办理及反馈制度

第一条 局党委党务公开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党委党务公开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办理工作。

第二条局党委应经常收集广大党员、群众对本级党组织党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对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必须认真及时研究办理,并及时向支部负责人反馈,对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必须及时向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三条意见和建议的办理结果,应以适当形式公开答复。对署名的意见、建议,应将办理结果当面答复本人,并进一步听取其意见。

第四条 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办理结果的反馈时限一般不得超过半个月。 第五条意见和建议的收集整理及办理情况要详细记载,记载情况要作为党务公开工作考核内容之一进行考核。

党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党务公开责任追究的对象是违反党务公开规定的党组织和个人。 第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局党委按照管理权限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对有关责任人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检查或给予组织处理:

(一)对上级党组织有关党务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不及时传达贯彻、不认真组织落实的;

(二)未按全市党务公开工作统一部署,未制定本单位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

(三)不按规定的程序、内容、形式和时间要求公开,对公开后群众要求解释或说明的问题无正当理由不解释或说明的;

(四)公开工作未纳入本单位日常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认真研究、检查和落实,领导不力的;

(五)应实行公开而拒不公开的,或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搞形式主义的;

(六)其他违反规定不够纪律处分的。

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党内警告、严重警告或者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行政降级、撤职处分。对责任者给予党内警告、严重警告或者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

(一)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搞假公开的;

(二)对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不按规定履行党员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程序,损害党员群众切身利益,侵犯党员群众民主权利,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不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督促检查提出的整改要求,或对公开后党员群众要求应当解决的问题不认真解决的;

(四)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的;

(五)对管辖范围内严重违反党务公开规定的行为,应当纠正而不纠正,应当追究而不追究的;

(六)其他违反规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

第四条因违反党务公开规定引发重大案(事)件的,对有关责任者从重或者加重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条以上党务公开责任追究未涉及到的内容参照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对违反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规定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办法(试行)》执行。

党务公开督查落实制度

第一条 局党委负责对党务公开工作加强督查,督促党务公开工作的落实。 第二条督查落实的主要内容:

(一)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

(二)公开的形式是否注重实效;

(三)公开的程序是否规范有序;

(四)公开的时限是否及时到位;

(五)收集的意见、建议是否及时整改和反馈。 第三条党务公开的督查工作要经常征询党员、群众和党务公开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对重要事项及时督查,对常规性工作采取定期督查。

第四条督查情况要及时向本级党务公开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汇报,及时向责任单位反馈。必要时,要根据党务公开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意见予以督办。

第五条建立系统党委督查机制,不断总结、探索开展党务公开工作中的好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党务公开质量和效果,建立党务公开长效工作机制,做到党务公开制度化。

党务公开责任考核制度

第一条 局党委书记为党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条局党委要把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党建工作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党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的程序是否规范有序、到位;公开的形式是否便于党员群众监督。必要时可采取问卷调查和民意测验的方式进行。

第三条局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将党务公开工作考核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考核结果要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创优、奖惩及领导干部个人提拔使用结合起来,考核结果要装入个人档案。

第四条局党委党务公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考核结果,由上级党委党务公开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通报。

第8篇: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监督员制度

一、为充分发挥党员群众对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医院党务院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制定本制度。

二、党务院务公开监督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主要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退离休干部和党员群众等方面的代表担任。

三、党务院务公开监督员的资格条件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处事公正,坚持原则;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联系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较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四、党务院务公开监督员的职责是:对党务院务公开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收集、反馈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党务院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反馈;监督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的落实,监督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学习有关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的文件,参与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的有关会议和活动,积极宣传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的相关政策。

五、党务院务公开监督员聘任期限一般为两年,聘任期满可续聘,最多聘任两期;受聘期间如不认真履行职责或发现有不宜担任监督员的行为,应取消其资格。

六、党务院务公开监督员可参加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也可采取书面信函、网络、电

话等形式向党务院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意见、建议。

七、党务院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与党务院务公开监督员联络,召开座谈会,及时向监督员通报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的有关情况,认真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监督员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八、党务院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监督员对党务院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人员进行跟踪调查,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及时向监督员反馈。

九、各科室要积极支持党务院务公开监督员的工作,认真听取监督员对本部门单位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有关规定认真办理和落实。

第9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务公开

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务公开指南

一、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本机关信息,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

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

本指南。

二、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位于开封市自由路东段61号,是河南省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的直属机构,是开封市人民政府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

理和主管药品监督管理的工作部门。根据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省辖市以下

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豫编〔200l〕61号)和《关于省辖市以下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系统机构编制调整问题的批复》(豫编〔2005〕20号)等文件精神,组建开封市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所辖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并挂本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的

牌子。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监督实施食品、药品

国家法定标准;制定本行政区域有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行使食品、

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能,承担

保健品审核报批职能;对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

督。

(二)监督实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标准、药品包装材料法定标准及产品分类管理;依法核发

相关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监

督、检查。

(三)依法核发药品零售企业许可证;组织实施国家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材、中药饮片

的购销规则;协助管理药品广告。

(四)监督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依法查处制售使用假劣药品和

其它违反药品管理法规的行为。

(五)依法监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特种药械。

(六)负责本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领导班子建设和人事、机构编制、教育培训及国有

资产、经费的管理;组织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

(七)承办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分工:

憨振东: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男,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位,主持全面工作。郭 黎: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女,满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分管纪检监察、机关党委和办公室工作。安晋林: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分管药品流通监管和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王存强: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分管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郭卫民: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男,汉族,无党派人士,专科学历,分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刘双平: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

成员、稽查大队长,男,满族,中共党员,专科学历,分管药品稽查工作。彭旭峰: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助理调研员,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设机构、职责、主要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负责局机关综合协调及上下级机关之间的联络的工作;

(二)负责局机关文秘、会务、机要、保密、档案、信访、信息、综合治理、统计及后勤保障工作;

(三)负责承办局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办公室负责人:丘琳电话:5987006法制科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系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宣传、教育、调研,制定并实施地方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规范执法行为;

(二)组织开展药品行政的监督及听证工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三)负责本系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的《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的登记、换发、年检等工作;

(四)负责承办局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法制科负责人:邵虹辉电话:5987006食品安全科主要职责:(一)负责贯彻执行食品监管法律法规,行使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能,承担保健品审核报批职能;(二)负责承办局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食品安全科负责人:刘永胜电话:5987013药品安全监管科主要职责:(一)负责监督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

(二)负责监督国家药品标准的实施;

(三)负责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品种资料的初审上报;

(四)依法监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

(五)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六)负责药包材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

(七)承办局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药品安全监管科负责人:张文英电话:5987010药品流通监管科主要职责:(一)负责贯彻实施药品流通法律法规,拟订本系统药品流通监管具体办法和规定;(二)依法对药品经营企业和县级以上有床位医疗机构的药品购销行为实施监督管理;(三)依法核发药品零售企业、零售连锁企业许可证;(四)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零售企业、零售连锁企业许可证内容变更事项的审批;

(五)负责监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经营行为,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处方药、非处方药流通分类监督管理;(六)负责监督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七)协助监督管理药品广告;

(八)承办局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药品流通监管科负责人:郭锐峰电话:5987011医疗器械科主要职责:(一)负责监督实施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卫生材料产品法定标准和质量规范;(二)负责依法核发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三)拟订本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监督管理具体办法,并依法组织对其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四)负责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工作;(五)承办局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医疗器械科负责人:张玉山电话:5987126人事教育科主要职责:(一)负责贯彻执行党的干部(人事)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二)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局机关和直属机构直管干部进行考核、任免、管理监督,为党组提供干部使用和调配意见;(三)承办直属单位党组的日常工作(与市局党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四)做好本系统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调配、聘用、考核、奖惩、辞职、辞退等管理工作;(五)负责本系统体制改革、人事、机构编制和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工作; (六)负责管理本系统职工人事档案;(七)按照权限审核、审批本系统职工工资;(八)负责执业药师培训、对外交流和科技工作;(九)负责制定本系统职工教育规划,并指导、协调其实施;(十)负责管理离退休老干部;(十一)负责本系统军转干部、大中专毕业生需求计划和接收安置;(十二)负责承办局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人事教育科负责人:常景全电话:5987008财务科主要职责:(一)负责制订本系统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本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二)负责编制、申报本系统财务收入支予、决算报表,审核、分解直属机构行政经费和事业经费及局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的审核、上报和转批。

(三)负责本系统国有资产投资、技术装备购置的审核、申报及基本建设计划编制、审核、申报;

(四)负责本系统会计专业知识培训、会计证管理及局机关财务管理;

(五)负责承办局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财务科负责人:孟岩电话:5987009监察室主要职责:

(一)负责监督系统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执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对局党组及其成员和其它领导干部实行监督;

(二)协助局党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会同有关部门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教育;

(三)监督检查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研究制定本系统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措施;

(四)受理对检查、监督对象的控告及其申诉,查处违反党纪、政纪案件;

(五)承办局党组和

上一篇:电子银行业务风险下一篇:交际用语大学英语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