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教育故事 教育札记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 教育故事 教育札记(精选7篇)

教师 教育故事 教育札记 篇1

——一年级教育故事

回顾这将近半年来的班主任生活经历,与学生朝夕相处,从关注学生的言行到关注学生的爱好,从关注学生的成绩到关注学生的成长,虽然已经工作7年了,但这几月却让我体会到了做班主任的艰辛,但也让我享受到了教学相长的充实和为人师表,感化学生所带来的快乐。

今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因为这一年,休完产假的我带着对孩子的依恋和不舍重返三尺讲台,当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又回到孩子们中间,心情格外不同。也让我在班级管理上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只有在真正的师爱沐浴下,才能轻松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才能健康地成长。

工作几年来我越来越喜欢和孩子打交道了。因为他们纯真、可爱。但以前的我似乎让学生感受不到我的爱。那时的我总是拿着一副老师的威严自居。对学生虽然负责,虽然认真,有时也开开玩笑。但没有走进学生心里,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可以说我不是十分了解学生,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师生之间隔着一层膜。而今,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一天天成长,渐渐地理解了孩子的感受。

三个月前,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的时候,班上有个男孩子叫A。当其他小朋友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进教室的时候,只有他在门外不停的哭。谁说话都不听,好几天都不进教室非要回家。最后勉强进了班也总是坐立不安,神情分散。面对这种情况,我马上与家长取得了联系。原来,这个男孩他的父母是做小生意的,常年东奔西跑租房子住,孩子从小就缺乏安全感,格外恋母,自己不敢单独上厕所妈妈一上班就在门口哭,谁劝都没用。这时,母爱提醒我,要把他当自己的孩子看待;师爱叮嘱我,要多给他关爱,帮助他成长。于是,我经常喊他到身边问寒问暖。热了,给他杯凉水,冷了,提醒他添两件衣裳。在学习上抓住他的点滴进步,不断鼓励他,在学生面前常夸他是个诚实和爱劳动的孩子。他的字写得不好,我给他讲道理,让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渐渐地他的字真的越写越好,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进步。爱心在他身上的结晶,给我怎样当好一名教师增添了新的启迪。

从这以后,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看见孩子不舒服了,我赶快走过去摸摸他的额头,问寒问暖;有时有的孩子起晚迟到了,没来得及吃早饭,课间我会送去一块面包。课间,几个小同学之间闹矛盾了,我会耐心的给他们讲道理,渐渐地,再遇到类似问题,他们自己就会解决了。每当这时,我都会给孩子以甜蜜的微笑。慢慢地,学生们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关爱。现在我们班的学生下课后,老爱拉着我的手问

东问西,跟我说知心话。因为他们觉得,我是他们值得信赖的老师,同时也是他们的好朋友。是啊,“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当学生真正接纳了我以后,我的工作也变得异常的顺利。„„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没有教育成功的大作,更没有值得称道的壮举,生活的平凡赋予我平淡的经历,而平淡中的种种感动,却时时刻刻,而又实实在在的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最后,我想用一首小诗作结:

孩子永远需要我们的眼睛,孩子需要我们知道他的存在,孩子很在乎我们的评价,孩子在期盼自己的表现得到认可,孩子想得到成功的体验„„

那么,这时

——我们就不能吝啬爱心,我们应扬起爱的风帆,时刻地关爱孩子,真心地赏识孩子,真诚地凝视孩子,赞赏地微笑面对孩子,拥抱他们,轻抚他们,让孩子们知道,孩子们对于我们很重要!

教师 教育故事 教育札记 篇2

家庭教育是深层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如果把社会教育比喻是孩子成长的大学,那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成长的小学和中学,而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成长的培训强化班,如果将教育比喻成烹饪,那我们的家庭教育就是在小火熬炖的鸡汤,什么时候放素材,什么时候加佐料,什么时候大火,什么时候小火都务必拿捏到位。只有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深层教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学校的文化知识教育才能更加深入和发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过程才能够主动和积极。为什么说言传必须有身教,身教又重于言教,显然,身教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那种让人发自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我想只有心灵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能实现真正的交流,所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深入交流沟通、家长的言而有信在家庭教育中是何其的重要。

学校德育是深层教育,而德育的推进也不是靠说教,同样在于行为,这里例举一个非典型却是成功的德育范例:我们学校前段时间来了一批师范院校快毕业的实习生,一段时间后,不管是学生的民意度,还是学习成绩都在同层次班级遥遥领先,为什么刚毕业的实习老师可以让学生如此亲近,教学效果如此显著,也许他们有的确实优秀,可这绝不是个别或偶然,我剖析出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实习教师来自学校,有着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身份,他们大多像哥哥姐姐一样,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言谈举止有着和学生一致的习惯和动作,这让学生自然而亲近,根据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习生们在和他们的学生交往的过程是心灵深处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他们的老师产生尊敬、喜爱和信任。在深层教育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学生自然对实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主动积极地接受和掌握,这和教师的感染力、人格魅力直接相关,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根源。

社会教育是深层教育,在我的身边有很多同学,他们小时候,在校期间调皮、任性、自私、狭隘,走上社会之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一次次的头破血流之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之下,在一件件令他们感动的事情之后,他们后悔了、成熟了、理解了、长大了。人生没有回程的车票,都想在走上社会后去感受深层教育的成长往往有点迟了,所以在青春期让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为我们的知识技能学习奠基显得尤其重要。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择才方式仍然是通过对学生考试,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考核,但在这些表层知识的背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观注的是对学习的深层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情商管理能力,以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

实施深层教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信任”和“放手”,给学生以“艰难曲折”的体验,只有在绝境和挫折面前,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他们才能学会和习惯于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变得更加勇敢和独立。在走出困境,体验了绝处逢生的喜悦的同时也体验到深层教育带来的心灵的充实和成熟。在经过一次次的体验和心智的成熟之后,学生各种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尤其是内省力和感受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懂事了!

所以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要认为给了学生和孩子最好的“果”,他们就一定会开心,恰恰相反,他们习惯后会变得麻木和不领情,孩子们真正在乎的是让他们体验摘果的乐趣,越俎代庖的教育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恐怕只会使我们更累,背学生走路远不如给学生指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我们要为孩子点一盏灯,给他们指路,给他们温暖,仅此而已!

摘要: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面对教育改革的多元化, 新的教育问题不断出现, 本文就深层教育和表层教育之间的关系和转化简单说明, 并介绍了给学生以体验教育和情境教育才是深层教育的根本, 只有一定水平上的深层教育才更有利于知识表层教育的吸收和内化。

读贺萧《生育的故事》札记 篇3

《记忆的性别》一书以陕西农村妇女(年龄介于六十五岁至七十五岁)作为口述历史的访谈对象。作者断断续续历时十年,走访了数十个村庄,搜集了七十二位亲历者的口述历史,试图从这些活着的历史标本中探求五十年代这群身处边远地区被边缘化的农村女性对新旧习俗的取与舍,对土改、合作化、饥荒的悲与喜。书中通过寡妇、农民、接生婆、母亲、苦力等特定社会角色的安排,以独一无二的方式保存了五十年代社会底层女性的群体记忆,展现了时代变革之下的乡村社会图景。

我对贺萧及其研究的了解,始于从王政和陈雁主编的《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中读到贺萧的作品——《生育的故事:1950年代中国农村接生员》。《生育的故事》可以说是《记忆的性别》的早期成果。作者以关中和陕南的四个村为调查重点,并按照“全国三级妇幼保健网建设”、“新法接生”、“助产士培训班”、“旧产婆改造”等专题进行深入考察和论述,直观再现五十年代农村旧产婆转型前后的挣扎,以及政府提出的妇幼保健工作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贺萧写《生育的故事》有两个目的:一是以复训传统产婆和培训新法接生员为考察重点,呈现建国初期生育行为的变化,以及解放前的生育行为、生育观念与解放后新政府政令的交叉磨合给农村妇女带来的生活、态度、心理上的改变;二是为了抢救正在老去的“历史”,希望通过以口述历史与现存档案资料相结合的途径,更好地理解人们对生育经历的记忆、家庭关系以及接生员和国家政令在这些改变中的作用。

作者通过对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妇女生存现状和群体心理的深入调查和细致分析,展现了当时社会与国家之间的隔阂,呈现了新政令推行的重重阻力。她指出作为一个被双重边缘化的群体,农村妇女们的声音无论在旧社会还是新社会都显得那么微弱,有关她们的记忆正在被模糊化。与此同时,妇女们作为一个长期受压的群体,由于对新政府缺乏了解和信任,对那些突如其来的新政策在心理上充满了恐惧和抵触:接生婆们满心疑虑,害怕政府禁止她们的营生;村民们担心政府会抓走孩子或惩罚接生婆。这些因素都使得新政令的推行工作不那么顺利。

为了探究五十年代初中国妇幼保健政策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诉求,作者回顾了国民党时期的妇女政策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的妇女政策。作者指出,现行的“妇女卫生工作发端于根据地时期”,而“当生育行为科学化和现代化成为国家关怀的时候,共产党和国家继承了国民党在南京政府时期开始的一种努力”。南京政府于1928年设立卫生部,要求接生员在政府登记注册,加强统一管理。此后卫生部又设立全国助产士协会,专门负责在北平、南京等地开办各类培训机构,从事新式接生员培训和旧式接生婆复训等相关事宜。虽然民国政府的这些努力都收效甚微,但是至少保護妇女儿童健康已经以一种国家关怀的形式,被广大群众所熟知,之后的共产党政权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高度重视,承袭了上述“国家关怀”意识,也显示了新政府的包容与扬弃。

当然,新政权大力推广新式接生法还与严峻的现实状况有关。1950年5月工作组下乡调查妇婴卫生情况,发现产妇死亡的原因多为大出血和产溽热,另有50%的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脐带感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迷信观念和旧式接生陋习惹的祸。接生婆们大多不懂得消毒,因而大大增加了产妇和婴儿受感染的风险。同时,因为缺乏科学的生理知识和接生训练,接生婆们在遇到难产时往往采取残酷的应对手段,使很多产妇和婴儿死于非命。而新法接生强调消毒、洗手、产前检查,强调产妇要躺着生孩子、产后要休息,强调要用洁净器械截断脐带,强调遭遇难产和大出血时不许接生婆随意处置,强调要对新生儿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等规范步骤和科学流程,大大降低了妇婴的死亡率,基本实现了“怀一个,生一个;生一个,活一个”的目标。贺萧指出,虽然共产党和国民党都积极致力于新法接生的宣传推广工作,但在具体实践上,共产党所作的工作显然更为有效。

基于较长时段的观察,作者也对新政权工作中的一些偏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随着合作化在陕西地区的迅速开展,许多乡镇都建立了接生站。但是这些接生站的职能很快便发生了改变,逐渐从“产妇生孩子的地方转变为一个监督和培训的设施”,重视数据收集和计划管理。而一些带有空想性质的政策,如接生站与合作社之间订立合同,接生员按照工作量领工分,产妇可以带工分休产假等等,后来被实践证明根本行不通,不得不长期处于搁置状态。再例如,各级干部对妇婴健康问题的关注与他们对工农业生产任务的关注有着密切联系。新法接生固然有助于减轻妇女的生育痛苦,但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能较好地确保广大妇女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并没有始终如一地把妇女生育健康当作首要任务,它利用更多的资源来动员妇女参加劳动,而不是用来改变妇女的生育环境”。此外,尽管复训改造旧产婆和培训新接生员的工作一直在继续,但后来有三分之一的培训时间被用于政治学习。

不过在整体上,作者对新法接生的宣传推广工作持肯定评价。她认为“政府官员和地方接生员的接触方式与土改甚至婚姻改革中的接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旧产婆没有遭到讽刺和打击,也没有受到排挤,她们的技术得到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她们还得到了强化训练”;“她们是结合的对象而不是讨伐的对象”,她们“被当做重要的资源”,“从这一连续性表现出国家各级政府的适应能力和实用主义”。政府将一些经验丰富且接受过新法接生培训的旧产婆选为劳动模范,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这也是向农民宣传新法接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她还注意到新法接生宣传推广运动所带来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突出表征是媳妇们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加,不再一味地受丈夫和婆婆的控制。丈夫、媳妇、婆婆、娘家等传统概念的角色定位有所松动,其被赋予的职责也发生了相应的移位。

由上述引述不难看出,作为中共新政权最早大力推动的农村工作之一,妇幼保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这类研究不仅可以系统揭示政府政策的基本导向和发展流变,而且可以重现五十年代社会底层边缘群体的生活百态。贺萧的论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她以口述历史的方法为主要手段,自下而上地来考察各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其犀利的洞察力和直言不讳的勇气,确实令人叹服。

教师 教育故事 教育札记 篇4

编坐位,是许多班主任老师深感头痛的一件事情。或者按学生的高矮顺序编,或者按成绩好坏编,或者按视力好坏编……无论哪种编法,都不能满足每一个同学。因为一个班几十个坐位,中间几排位置始终有限。笔者做了十几年班主任,每每编定了坐位后,第二天第三天就总有学生、家长打来电话或直接找到我要求调坐位。坐后面的就说看不见黑板,坐中间的就说同桌爱讲话想避开,坐前面的就说太近了眼睛很胀痛……这学期半期过后,好多学生又找到我希望重新编位。我想,怎么编呢?老办法编,又是几个星期都不得安宁。一连几天,我都在想:怎样才能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家长不找我调坐位?怎样才能让他们都满意?

想来想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引导其对“位置”的正确认识,让他们明确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坐位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眼睛看得清黑板上的字,只要耳朵听得见老师讲的话,坐哪个位置都一样。别外,细细推究起来,哪个位置都有好的方面都有不好的方面,可以说有利有弊,最后我特意写了一首打油诗----《教室的位置》。

于是,我在编位前给全班学生讲了选坐位的`基本原则:近视眼的同学可选靠前一点的坐位,要保证看得清黑板上的字;视力好一些的同学可选离黑板远一点的坐位,这样不会影响视力下降;性格较开朗的同学可选与性格内向一点的同学同桌,可以减少上课讲话而不影响听课质量……最后,我给同学们朗读了一遍打油诗《教室的位置》:

读书学习在教室,教室里面有位置;位置到底哪个好,哪个位置都很妙。

昂首挺胸坐前面,黑板字小也很现;时有唾沫一点点,粉笔灰灰一片片。

不远不近坐中间,眼睛看字倒是欢;挤进挤出不方便,另外空气不新鲜。

又斜又偏坐窗边,清脆鸟声在耳畔;阳光普照脸和眼,头晕眼花有点闪。

晃晃悠悠坐后面,交头接耳较自在;“个性”“特长”尽展现,成绩下滑怎么办?

同学们啦要听清,前后左右和正中,只要上课很认真,学习成绩往上撑。

个个位置都平凡,看你态度如何来,人人位置都普通,看你是否很用功……

我读完后,见同学们若有所思,然后让全班学生都走出教室,随便站成一排,然后依次进入教室任意选择坐位。结果效果极好,没有一个说自己位置不好的,第二天第三天直到现在都没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或直接找我要求更换位置的。所以笔者以为,“编位”重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坐位。

“小报告”应慎重处理

学生打的“小报告”,老师首先应该重视。因为“小报告”可能涉及到“大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上街去网吧玩电子游戏或聊天,有的学生抄袭同学的作业或花钱请同学写作业,有的学生在教室或寝室偷拿别人的东西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如果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仅会打击打“小报告”的同学给老师反映情况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犯错误的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向着不良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其后果不言而喻。只有把学生不好的苗头、不良的倾向扼杀于摇篮中,才有利于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才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不过,细细分析起来,学生给老师打的“小报告”,有的可能是事实,但有的可能就不是事实:或者是听别的同学说的,或者看到的只是事情的一个片断,或者因为同学间有点小矛盾而掺杂有浓厚的主观情绪。总之,这个时候,老师不能见风就是雨、一听鬼火冒而主观臆断、粗暴简单地处理。其实,这个时候,老师更需要理智更需要冷静,及时调查了解,弄清事情的原委,做到“兼听则明”,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才会有据有理地使学生心服口服,也才会收到教育效果。

关于喝酒的故事:灯下札记 篇5

酒还是原来的酒,喝酒的人还是原来喝酒的人。但喝酒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1月13日。那天早上,我和我的老师以及一位朋友开车去市场。出门之前,我跟老师提起几天后要去北京观摩一个讲师大赛。这是我喜欢的工作。

我与老师是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时间里相遇和认识的。

那天老师到我店里去聊天。瞬间他就打开了我的心扉。老师他学识渊博。其丰富的文化修养和活跃的思维,使我不得不折服于他。我觉得他真的是个有故事的人。

后来我就加入了老师这家公司,与老师形影不离。不知不觉就这样过了两个月,我们的工作非常默契和和谐。

老师的培养及引导,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学会如何正确地培养自己的爱好;如何去与人为善。

老师非常优秀。他的能力能让我感觉到这世界的精彩;他的魄力能让我感觉到男士的度量。他的喜怒哀乐是那么的真实,没有任何虚伪和做作。

老师的教育就如同是父亲的教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为此,我们商议了我们将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和谐相处,造就了对彼此的信任。我的突然离开,老师瞬间不能接受了。

那天,当我们开车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接近了午餐时间。老师的心情我能理解,他不能接受我所自己安排的行程,未与他商量就直接了当地做出了决定。但这是我自己的性格。

老师要求今天吃饭必须喝酒。他想借酒来祝我好运。我心存感激。

老师心情不好。他买了两瓶红酒。我和朋友们也曾劝过老师不要与酒为伴。我们可以陪他谈谈自己的心事。

可是当他执意要与酒为伴的时候,我们也无法左右他的想法。

我们进入到了一家餐馆。老师点了许多好吃的菜。用老师的话来说,这餐饭就是一次散伙饭。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也没有永远的分离。我觉得老师看待事情的心态很悲观。

餐桌的菜盘陆陆续续的上桌了,我们也开始慢慢进餐。老师的要求我们不能不答应。我和那位朋友,对老师的态度是谦和的。他心情不好,就想喝酒。我们如果不让他喝,不就是成了他心中的恶人了嘛。

老师要那位朋友为他倒酒。

我对朋友使了一个眼色说,你确定吗?

朋友拿起瓶子汩汩地倒了一大杯说,他既然想喝就让他痛快一点。

好吧,只能如此了。

老师端起酒杯看着我说,张宁,祝你好运。

我不喝酒,我说。

必须喝,老师说,就当陪陪老师。

我说,我不喝酒,我以茶代酒吧。老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只能他们两个人喝了。

餐桌上,我们谈了许多人生的故事。为何人生路上会有如此多的坎坷。坎坷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人们是没有选择的权力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没有人能不离开这个世界。

时间很快过去了,眼看着两瓶红酒就快喝完了。我感觉老师已经多了,其摇摇晃晃的身躯有点不受他自身控制了。

老师说:走,我们去KTV唱歌,我要跟张宁比赛。

我说我不唱,我给你开个房间去休息。朋友也劝说让老师休息,可老师没有把我们的话放在心里。他固执己见,我们实在是无法改变他的想法。

既然改变不了老师的思路,我俩就商量了一下,只好成全老师的心愿。

老师那个时候已经喝多了。我呼叫了一辆出租车。到了目的地之后,我们就进入一家KTV歌厅。老师又点了一些啤酒,还办了会员卡和一个套餐。

我俩商量了一下。今天老师是在伤心之中选择了这样的一个行程。那我们就只好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陪老师一起愉快地过完今天。

老师开始点歌。大多数都是他心中喜欢的歌。我们也静下心耐心地听他唱歌。我们在老师的歌声中,听出了他那无奈的心情。我们听了以后,也感觉到心情非常压抑。不知不觉中,我们也被他带到了一种悲观和烦躁的状态之中。

老师又开始喝酒了。他说,张宁你无论如何都得陪老师喝杯酒。

我不情愿地说,老师,我今天破例陪老师喝一杯酒。老师的不开心是由我而起的,我陪你喝。

我们的那位朋友也陪着一起喝了。一共点了12瓶啤酒。我们一边陪老师喝酒,一边展示着自己的歌喉。我们在无奈之中,选择了与老师一起狂欢。

我慢慢的开始发现,老师与朋友都喝多了。他们在交谈中争锋相对,语言中夹杂着一种辛辣的味道。我开始有点担心他俩会不会闹翻。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果然不出我所料。

他们已经渐渐地失去了正常人的精神状态。过了不久,老师跟那位朋友争辩了起来。

这就是酒带来的后果,导致俩人的语言发生了冲突。此时此刻的老师神情恍惚,已经感觉不到他是一个正常人了。那位朋友的神情也不对,已经被酒冲昏头脑了。

这可如何是好……

我瞬间也失去了在他们之间进行调节的能力。我无法掺杂到他们的语言当中去,不知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的心智。

此时此刻的我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的无法想象这个酒的杀伤力是如此之大。老师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在语言的刺激之下,他狂怒地随手拿起桌面上的一个啤酒瓶,就朝着门口用力丢去。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炸裂声,啤酒瓶在瞬间变成了碎石般样的渣块,纷纷坠落在包厢的地面上。

当时我被吓得面部发青。紧接着,我惊恐地又发现,那位朋友的语气也非常生硬和暴怒。只见他也拿起一个酒瓶,狠狠地摔在桌面上。他又拿着那半截破碎的酒瓶,直接往自己的手臂砸去。当时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手臂,鲜血喷涌而出,淋漓不止。

这一切让我惊恐不已,心疼万分。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永远都不会知道酒能够惹这么大的祸。

随后我带朋友去了医院。医生马上对他的手臂进行手术缝补。从手术开始到缝合结束,我一直都心惊胆战地不敢直视。

对我来说,这是自己平生第一次看到喝酒所导致的伤人事故。难道这就是酒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吗?真是应了那句话:冲动是魔鬼,而酒精又是魔鬼的助手。魔鬼这个词语,用在人世间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教师 教育故事 教育札记 篇6

每个小孩都会在其成长中,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去做。而作为家长,除了给予孩子们必须的父爱母爱外,更多的却要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好孩子,教育好孩子。

望子成龙,是任何一个父母希望想象中的。可是,对孩子从小到大的娇生惯养,平时对其违规行为的放纵,加上孩子自己身上的自以为是等。所谓,七岁定终生。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小孩人生成长轨道犹如种植在盆中的盆景,苗好但长不大,更成不了才。父母可怜,老师可惜。所以一个小孩的从小生活习惯,作休时间,学习态度,认知程度等,对其将来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中父母的监督,学校里老师的引导。许多父母在小孩出生后到进学校上学,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孩子中的战斗机,人中之龙,鸟中之凤。但,过去的爱迪生曾有蹲在鸡窝里孵小鸡的异举,今天,您的孩子有吗?如果没有,那么当天才,做伟大的科学家,就如北京紫禁城里的厕所,大概也就没您家孩子的粪了。要知道,矛盾,华罗庚,钱学森等天才科学家,都是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浇灌着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百分之一天才。我国古代神童伤仲永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一个人从神人雷者到凡人庸者的蜕变!

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尽自己的力量,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督促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所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自己的孩子花开有果,上课认真听讲,功课认真完成,课外认真辅导,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个人兴趣,多看书,多思考。

守望教育的本真——我的教育故事 篇7

自从踏上三尺讲台, 我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教育的本真呢?

是让孩子们考上理想的大学吗?显然不仅仅是。

是教会孩子们文化知识吗?显然不仅仅是。

是传道授业解惑吗?韩愈说是。

我想, 依然还不仅仅是。

那, 教育的本真是什么呢?

有人问我任教的学生:“为什么叫陈校长为‘秋兰姐’?”他们很严肃地反问:“你以为‘秋兰姐’是浪得虚名吗?”

原来, 在学生们的心中, 我是他们的“姐”, 是亲人!

这一声“姐”, 道出学生对我教学的充分肯定, 只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如同玫瑰花蕾绽放有早晚之别一样, 孩子的成长也有快慢之分。我认为在学习中表现欠佳的所谓“差生”, 只要善于引导, 他们和优秀生一样都存在巨大的学习潜质。所以, 我相信每一个学生, 努力用爱心、耐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我的鼓励与陪伴中, 我任教的每一届学生都能在学业上实现大幅度的自我提升。

这一声“姐”, 道出了学生对我的教育满满的信任, 只因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我把“使学生正直和聪慧”作为我努力追求的目标。所谓聪慧, 即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所谓正直, 是指有德行、有正气、有正义。相较于聪慧, 我认为正直对一个人的人生更为重要。所以, 走上讲坛后, 我一直不遗余力地挖掘教学中的育人因素, 努力为学生成为一个正直之人点燃指引的明灯。我教过的很多学生, 他们或许已经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政治知识, 但依然记得上课时的激情与快乐, 依然记得在我的课堂里学会的“梨本无主, 我心有主”的价值坚守, 记得“态度决定高度”的人生格言。

正因为如此, 学生喜欢叫我“秋兰姐”!在我看来, 这一声“秋兰姐”是学生与我心灵相通的最美语言, 是最让我的心灵震撼而难忘的歌谣!我的办公桌上, 摆放着学生送给我的一张奖状, 奖状上写着“送你一朵小红花, 奖给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虽然我远没达到, 但我愿意一辈子为之努力!

教育的本真, 首先是无私热爱每一个生命, 用博大的爱去包容、去尊重、去呵护每一个生命个体。

“秋兰妈”——教育的视线要望向未来

2001年, 工作未满4年的我兼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2004年, 28岁的我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2009年, 我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最年轻的女校长。当我的教育职责从管理一个班扩展到管理一所学校, 当我的教育工作从影响几十个学生到影响几千名学生时, 一个前所未见的宽广领域, 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出现在我的面前: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记得在2014年, 在高考进入冲刺阶段, 高三年级的靖文同学被查出身患重病。她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躺卧病床时, 也从未放弃过对学习的渴望, 期待着能继续和伙伴们肩并肩为青春的梦想挥洒汗水, 和大家一起参加高考。

我抓住这个节点, 用“爱的汇聚”“爱的传递”和“爱的升华”三大环节的活动把爱的阳光洒满校园。“爱的汇聚”和“爱的传递”活动, 使得教师、同学、家长, 甚至是亲戚朋友, 都用行动做出选择:当他人遇到困难时, 我行动, 我帮忙!行动的背后传递的是爱与关怀。曾以出色表现获得高度赞誉的经典美文诵读队员们捐出学校奖励给他们的全部奖金;初中部赖老师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捐出2000元;高中部何老师的儿子捐出自己500元压岁钱;在四中实习的林老师、学生家长, 甚至家长的亲戚朋友, 也加入支持、帮助靖文同学的行动中来。有两位老人——两位与四中完全没有关系的退休老人, 从朋友口中得知靖文的情况后, 特意来到学校捐出善款!“爱的升华”活动则让同学们把对靖文的爱与关怀, 转化为一种成长与前进的动力: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并尽力过好每一天, 让每一天都因为我的努力而美丽, 因为我的努力而灿烂!

当时, 整个校园荡漾着爱的春风, 孕蓄着爱的暖意, 这里成了一个“爱”的教育生态场。

原来, 无声润物, 是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

那,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呢?

“教学生三年, 为学生想三十年!”一位长者如是说。

我顿悟!好的教育就是宽大、温暖, 并能够将其力量绵延终生的教育。

所以, 我积极为学生开设连接社会的人生发展课程。如以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为目的的生涯规划课程, 以传承文化、欣赏感悟为目的陶艺课、版画课、京剧课等, 以强大内心、调节自我为目的的团队心理拓展课程, 以责任、创业为目的的理财课程, 以反思自我、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快乐暑假课程, 等等。

为此, 我还设立了广东省首个校内“特色教育处”, 围绕“一生一兴趣, 一生一特长”的目标, 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自信的基点, 全面发展。

此外, 在研究校史和现实中, 我和师生们找寻到大家共同信守的12个价值关键词:崇礼、尚美、乐学、健体、守纪、惜时、诚信、感恩、自信、坚毅、责任、创新, 每月围绕1个主题开展价值观教育活动, 期待着在学校学习的三年, 价值主题的教育活动会浸润、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言行。

“秋兰是我妈, 我爱我妈!”

当我第一次听到学生们这样的呼喊时, 我感到莫大的欣慰。从“秋兰姐”到“秋兰妈”, 变化的不仅是年龄,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追求:既立足当下, 更要着眼未来。

是的,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 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的价值, 深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为了甄选和鉴别, 而应该是为培养幸福而完整的人服务, 要赋予儿童幸福的力量;于受教育者而言, 学校教育的本意是使生命实现最优发展, 使生存获得最佳状态!为未来成就幸福人生奠定品行基础、身心基础、能力基础、学业基础!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撇一捺写就的完整的“人”—一个大写的、独特的“人”!那厚重的一撇应该连接着当下, 蕴涵着丰盈的智慧;那凝重的一捺应该寄望未来, 承载着高尚的情操。

因此, 我认为, 教育的视线应立足当下, 展望未来, 教育的使命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幸福人生奠基。

“秋兰同学”——永远在教育之路上

自2009年成为校长以来, 我先后带领学校经历了合并薄弱校、搬迁校区、增加新校区的挑战, 带领学校成功实现了由省一级学校到示范性高中的跨越。初任校长, 年轻的我倍感责任与压力。在角色转变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 对“做怎样的教育”“怎样才能做更好的教育”, 我感觉迷茫, 缺乏信心。而打破这一局面, 则是在我成为了广州市优秀校长培训班的一员之后。

四年的学习与培训, 帮助我开拓了视野、开启了智慧, 提升了对教育的理解与感悟, 催生出了自己不太成熟的教育思想, 进一步明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我更进一步明白了教育是需要“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的事业。仰望星空, 就是要有远大的梦想—回归教育的本真;有广阔的胸襟—包容多元的世界;有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 坚定不移。脚踏实地, 就是要严格遵循教育规律, 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用心过好每一天, 勇敢面对每一次挑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努力, 让现实走向理想, 让现实闪耀理想的光辉。

但是, 理想与现实又是有巨大差距的, 如何在教育理想与现实、学校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之间努力, 做更优质的教育, 需要我更进一步思考与学习。

教育是什么?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出发, 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 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最好的教育, 即学校的存在本义是“学习共同体”。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灵魂, 其思想观念、角色行为影响着一所学校。因此, 在将学校打造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 校长发挥作用和实现角色转换是至关重要的。校长作为学习共同体——学校的领导者, 首要任务是发展出一种激励学习的“场”, 必须是教师的教师, 是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学习官。

因此, 努力成为学校的首席学霸, 成了我的追求之一。我注重学习, 把学习放在职业生命的首位, 业余时间除广泛阅读外, 还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2011年到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学院校长培训中心参加教育领导力学习;2013年被确定为广东省新一批首批“百千万中学名校长”培养对象, 到英国阿伯丁大学参加卓越课程学习;2014年7月成为广州市首位成功考取教育领导与管理博士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

成为校长的7年时间里, 我在教育实践中感悟, 在教育学习中提升。我是教师, 也是一位不断求知、不断学习的“秋兰同学”。

上一篇:党委委员竞聘下一篇:电器安装安全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