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护理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专业护理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分析微课教学对护理专业护理教学的作用。方法:常规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微课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结果:与常规组学生相比,微课组学生的专业理论测评成绩、实践操作测评成绩均相对较高,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课教学能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效果,提升护理教学的质量,适合于推广应用。

第一篇:专业护理论文

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课程说课设计

[摘           要]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护士端庄大方的礼仪行为已成为评判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让护生胜任工作岗位,改革护理礼仪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以课程说课形式,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特色与改革七个方面对中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进行课程说课设计。

[关    键   词]  高职护理;护理礼仪;课程说课

[

说课是授课教师面对同行或评议人员,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对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通过说课,授课教师说明自己教学的意图、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评析者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引导教师主动思考,进一步明确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大力开展说课活动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特色与改革七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进行课程说课设计。

一、课程性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得到深入开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服务作为医院对外的重要窗口,护理人员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良好的礼仪修养在医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中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护生的护理礼仪教育,使之成为现代型、服务型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礼仪是护理、助产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技能课。它是研究护理活动中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培养职业型和实用型人才。本课程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一学期开设,为后续学习护理学基础、护理技术综合实训等其他护理专业课程打下重要基础,是今后专业知识得以发挥的重要桥梁,也为今后学生成为服务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2016年11月卫计委颁布的《中国护理事業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优质护理服务要进一步向纵深开展,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加强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而护士的职业礼仪素养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护生的护士职业礼仪培养是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依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护理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从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目标入手,培养学生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礼仪素养。(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正确的护士基础礼仪、工作礼仪和工作情景礼仪。(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独立、规范、恰当地将礼仪规范应用于日常护理工作中,能遵循礼仪要求,规范职业行为。(3)情感目标:具有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计以护理工作为导向,岗位技能加培养为主线。本课程将护士礼仪要求作为重点内容,将运用礼仪规范和处理礼仪问题作为难点内容。同时结合护理工作岗位的需要和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将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

1.无声礼仪——护士的基础礼仪:护士的仪表礼仪和护士的行为礼仪。共16学时,理论6节,技能10节。

2.有声礼仪——护士的工作礼仪:护士的言谈礼仪和护士交往礼仪。共10学时,理论6节,技能4节。

3.应用礼仪——护士工作情景礼仪:护士日常接待工作礼仪、各部门护理工作礼仪、护理操作礼仪。共12学时,理论4节,技能8节。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文明礼仪之邦,本课程教学创新性地将护理礼仪和传统礼仪相结合,寓护理礼仪教育于传统礼仪教育之中,不断渗透礼仪思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护士职业素养。同时遵循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实施“教、学、练”三位一体教学,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习态度与综合能力相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礼仪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本校高职2015级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毅力和职业认识,对职业没有长远规划;但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模仿,课堂气氛好,动手能力强,而且护理专业女生较多,喜欢互动交流、合作性学习方式。

(三)教学方法

护理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强、要求高的专业性学科。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需求的提高,优秀的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强的护患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依据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背景下,设计了教、学、练一体化模式: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教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动、示教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五、教学实施

为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程积极运用翻转课堂形式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将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部分:课前感知、课中内化、课后强化。课前以“微课”形式导入;课上以任务驱动为主,并同时对各种礼仪知识的学习时刻结合中华文明礼仪知识,通过图片、视频、课件、网络教育等,突出传统礼仪的重要性,不断向学生渗透礼仪的根基,使学生明白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塑于形。例如:对学习护士工作过程礼仪,要以任务为导向,通过精选案例活动,创设情境,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组织、交流、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岗位能力。课后通过“班级QQ群”“问卷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完善巩固学生的知识框架,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完成知识的拓展迁移。

下面以护士站姿为例,阐述整个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感知

课前通过班级QQ群教学平台,发布站姿微课和预习新任务,例如:护士站姿的要领,男女护士站姿的区别,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讨论解疑,教师根据在线测试,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为课上重点讲解学生易错点打下基础,通过微课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灵活运用零碎时间,实现了师生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

(二)课中内化

按照四个模块进行:知礼、学礼、行礼、守礼。

1.知礼

通过图片、视频来展示古代立容的相关礼仪知识,同时结合古装电视剧的相关站姿礼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突出立容的内涵,并重点讲解护士站姿的要领和男女护士站姿的区别,达成知识目标。

2.学礼

教师引导学生准确规范地示教,重点部分动作分解,慢动作演示,学生模仿,学生在课堂上分组上台演示,讨论交流、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师对进行其个性化指导,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来总结归纳护士站姿要点。

3.行礼

运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为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临床情景:护士迎接病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训练,相互指正,推优演示,教师全程录像捕捉细节,启发鸣心,这样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同时达成技能目标。

4.守礼

播放传统礼仪公开课视频——名家说理,使学生深化认识,升华仪态之情,从而达成情感目标。

(三)课后强化

教师通过在线测试和拓展提高来进行巩固。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核学生,并使用问卷星学习平台进行在线测试,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加强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同时,各小组在“班级QQ学习群”上传自编站姿队形和在实践当中运用的站姿照片,从而加强小组内部合作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新的预习任务,学生进行拓展和提高。

六、教学效果

良好的护士礼仪不仅使护理人员充满信心,而且其优美端庄的仪表、得体的言谈举止可以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近年来,我校优秀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她们有的是最美护士,有的登上了中国好人榜;我校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她们在全国护理操作技能中所展现的礼仪风采更是锦上添花。

对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三个方面。

(一)学生评价

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考核(30分)+技能考核(20分)+理论考核(100分×50%)。详见下表。

(二)教师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量表和督导团小组评课。

(三)课程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发放并收集护理礼仪临床实践应用的调查问卷和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等。

七、教学特色与改革

本文笔者创新性地将护理礼仪和传统礼仪相结合,寓护理礼仪教育于传统礼仪教育之中,不断渗透礼仪思想。我校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每年為满18周岁的学生举行成人礼仪式,使学生牢固树立:已成人,敢担当,负责任的意识。学校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是学生在校学习礼仪的积淀,是对护理礼仪的升华,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自信感、自豪感。

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班级人数多、实践课程量大,但实践课时少,个别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慢、动手能力弱。我们将会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潜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悉心培养下将来都能成为合格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运怀英,王兴家.议说课是高职院校优化课堂教学的探究性教研活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44-45.

[2]刘道中.情景剧表演教学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22):103-104.

◎编辑 马燕萍

作者:王晓静 王钰淇 赵春莲

第二篇:提高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的教学水平

摘要: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涉外护理专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不仅仅掌握的是专业的护理技术、护理知识及护理理念,还应该掌握熟练的英语,满足现阶段国际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对职业院校涉外护理护照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

关键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外护理专业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涉外护理专业的重视,加强其英语知识的学习,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而英语学习能力,有效的加强学生的成为就职的竞争力。

1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对英语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严重教学质量,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内容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没有专业的英语教材,没有适用于涉外护理专业的教材,很多院校都设置了听力课程。但是没有设置相关的口语课程,部门学校只对学生讲述基础的英语知识,没有给学生讲述有关系方护理专业及西方文化知识,学生对外籍患者不理解,不能有效的完成涉外工作。

1.2教学时间安排问题

很多职业院校对涉外护理专业非常重视,但是却忽略了英语文化课程的教学。在我国现阶段,对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是非常重要的,是一门专业课程。但是,有的院校在安排英语学习过程中,安排了很短的实践,基本都在安排在第一学年中学习,导致在涉外护理实践过程时英语水平完全不能达到标准,几乎将所学的知识遗忘干净。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是保证基础交流的关键,英语水平不能达到标准,及时专业知识非常好,也不能在工作中发挥其作用,严重影响其就业及实习。

1.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问题

根据先关调查表明,35.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变38.3%觉得有必要进行改变,但是在现阶段大多数学校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通常都停留在哑巴英语水平,与目前涉外护理专业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异。

1.4师资队伍问题

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英语教学的能力,还应该具备护理专业的教学能力,但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没有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这样就造成英语教学与护理教学不连贯,严重脱节;其次就是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少教师具有高职职称,很少有学生认可老师;再次,职业院校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专业的英语教师比较少,更不用说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教师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比较传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措施

在我国现阶段,世界各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英语作为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涉外护理专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加强涉外护理英语教学:

2.1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就是通过学习到的知识及时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英语。另外,任务型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就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2.2教学活动的真实性

首先,职业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该按照教学过程中“真实性”的原则进行制定,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其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最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用性的原则,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使用所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能力。

2.3对教材、教學方式进行改革

在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发展过程中,许多英语教材都与护理专业相配套,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语法及护理技巧,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学习水平。教材不同,其特点及作用就有所不同,护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且提出了合适的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英语教学效果,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学习能力。

2.4设置合理的考评手段

现阶段,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考核过程中应该全方位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应该加强英语专业词汇的考核,但是不能以笔试作为重点;其次,应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对医院案例的分析与阐述;再次,就是应该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及习俗的考核。这样就能够全方位的对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进行考核,并有效的提高其学习能力。

结束语

在我国现阶段,在职业院校中涉外护理专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队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有效的加强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下与现阶段的教育现状结合,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果。只要进行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就能有效的加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该专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筱婷,刘玉强,马月.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初步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10:892-893.

[2]李辉.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双语教学的效果探究[J].科技信息,2012,21:145-146.

[3]牛筱婷,王惠,刘玉强.护士英语水平及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18:1651-1653.

[4]秦博文,王海燕.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方向和教学模式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7:106-108.

作者:杨帅

第三篇:分析微课教学对护理专业护理教学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微课教学对护理专业护理教学的作用。方法:常规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微课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结果:与常规组学生相比,微课组学生的专业理论测评成绩、实践操作测评成绩均相对较高,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课教学能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效果,提升护理教学的质量,适合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护理专业;护理教学;学生

微课是在视频载体的基础上,针对某一教学环节实施整体教学指导。微课以视频为载体,且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学资源[1]。微课具有时间短、资源凝缩等特征,将其融入护理专业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在任意的时间或者地点进行知识的学习,是促进现代事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文章抽取本校2017级护理专业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分组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评估微课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抽取本校2017级护理专业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微课组与常规组(n=42)。常规组中,男女生占比为4∶38,年龄范围为18-22岁,均值为(20.16±0.15)岁;微课组中,男女生占比为3∶37,年龄范围为18-22岁,均值为(20.19±0.12)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且学生均自愿参与调查(P>0.05)。

(二)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结合护理专业的内容实施常规教学指导。微课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开展课程教学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作微视频,将微课内容传送到校园局域网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时间安排情况,自主观看视频内容,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学而导”,重点指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解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适当测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且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

(三)评价标准

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课程指导活动中,比较两组学生的专业理论测评成绩、实践操作测评成绩,通过实践操作测试与专业理论考试的方式开展,两项分数均在0-100分之间,分数高则学生能力强[2]。由学生自主评价课程学习满意率,项目包含较好、尚可及不满(满意率=尚可率+较好率)[3]。

(四)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实施数值统计,值比较计数资料间差距,t值计算计量数据差值,P值小于0.05则判断为包含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常规组与微课组学生的测评成绩对比

与常规组学生相比,微课组学生的专业理论测评成绩、实践操作测评成绩均相对较高,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義(P<0.05),详见表1。

(二)常规组与微课组学生的课程学习满意率对比

常规组学生的课程学习满意率为80.95%,微课组学生的课程学习满意率为97.62%,差距对比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三、讨论

教师开展微课教学,能够结合护理专业教学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其目的性特征突出,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对学生学习质量、学习能力能够产生重要影响[4]。护理专业的内容较多,将微课融入其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合理构建于课堂中。

微课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教学讨论以及信息反馈等流程开展。

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需要结合护理专业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课程知识等进行分析。设计教学视频,视频内容在10分钟左右,重点讲解课程教学的难点与关键点[5]。微课视频要明确教学重点,视频内容要围绕教学重点主线开展,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更多趣味性元素融入其中。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将微课的内容传送到校园局域网中;学生可以借助平板、手机或者电脑,在任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进行下载学习。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表达、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话语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被动倾听的状态。而在微课教学模式下,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问题等进行话题讨论,实现“因材施教”“因学而导”。教师需要保持与学生的互动,加强细节的指导。比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将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其中,科学设计色彩、图片以及文字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复播放,对护理操作技巧进行慢放等。此外,还可以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模拟相关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如在进行脑梗塞患者护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设计关于脑梗塞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的相关内容,并且在课堂开始前播放微视频,通过形象的视频播放来讲解脑梗塞患者护理的重点、难点以及技巧,以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对护理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再次,在教学总结阶段,需要结合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当前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进一步改善及创新的方法,为后续护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微课教学对护理专业护理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护理专业在应用微课进行护理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微课教学形象生动性。微课教学过程中要生动有趣,尽量在微课短视频中多应用图片、视频进行讲解,以强化护理知识点讲解的具象性,让护理教学更加多元化。

二是在微课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微课短视频教学。在完成短视频播放后,教师要通过提问、小组合作、情景创设、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

三是教师在播放完微课视频后需要对微课视频的内容进行一定总结。可以通过板书的方式来归纳知识点,展示学习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与常规组学生相比,微课组学生的专业理论测评成绩、实践操作测评成绩均较高。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效果更好,对其综合学习能力、专业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影响。常规组学生的课程学习满意率为80.95%,微课组学生的课程学习满意率为97.62%。相较于常规的教学指导方法,学生对微课教学法的满意度更高,能够为护理专业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能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效果,提升护理教学的质量,适合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莉.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护理营养学》教学中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287-288.

[2]秦永亭,李晨,陈珊珊,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2):295-297,336.

[3]秦永亭,王晓君,陈勤,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1):1910-1912.

[4]李园园,韦丽华.本科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微课教学设计探索——以“缺氧”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174-175.

[5]王尉,宫立凤.微课教学对中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教学的作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1):63-64.

作者:李明华

第四篇: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疫情;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

一、问题提出

1.专业承诺概述

职业院校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后,大部分人会进入医院,肩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时,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他们面临的压力是我们难以体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会遇到类似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们也会冲在疫情的最前线,与病患近距离接触。面对疫情,对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毫不动摇,这就需要他们有很高的专业承诺。

专业承诺这一概念是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因此专业承诺大多数用在研究某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美国组织行为学家莫罗和沃思提出了专业承诺的定义:对某种专业的认同和卷入程度。也有学者认为,专业承诺是个体对所学专业在情感上是喜爱的,在认知上是接纳和认同的,在意志上愿意做出良好的行为表现以及付出极大的个人努力的态度和行为。

2.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

关于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除了性别、专业、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否自愿选择专业等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学习倦怠、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风格等也影响着专业承诺。连榕等人研究发现,男生的理想承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和大四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医学专业学生的规范承诺水平相比其他专业要高。罗亚莉等人发现,专业填报的自主性、志愿填报与录取专业的相符程度、入学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以及大学里对专业的重视程度等都影响着专业承诺。刘永贤探讨了处于就业困难时期的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与专业承诺的关系,发现职业兴趣对专业承诺有直接的影响。

本研究以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目前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提升专业承诺水平的对策。

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现状分析

对一所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一所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10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867份。

采用连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该量表共27个条目,包括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和理想承诺4个分量表。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从1到5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专业承诺越高。

1.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现状。

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总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标准差之间相差不大,说明个体之间的专业承诺水平没有太大差异,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疫情下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没有显著的变化。学生的继续承诺得分最低,规范承诺得分最高,表明学生认同所学专业的规范和要求,留在所学专业是出于对该专业的义务和责任考虑,但自己因为各种原因而愿意留在该专业学习的意愿比较低。在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70%以上的学生从未想过要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还有32%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护理专业就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且他们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也体会到了专业的助人性、价值和意义,仅有3%以下的学生因为专业成绩不够理想或者觉得专业太难想要放弃目前所学专业。

2.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

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现状进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发现在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选择目前专业的原因、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城镇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在生活条件和经济条件方面要好于农村学生,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专业信息,对专业有深入的了解。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专业承诺得分就越高。这是因为父母可以给子女提出一些建议,也会过问子女的专业学习情况,不会让他们感到无助,这样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就会更加主动。在选择目前专业的原因和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上,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和非常喜欢护理专业的学生专业承诺得分较高。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得出,学生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是因为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对专业的认同感强,因此会积极主动学习,对专业的承诺也就得以实现和继续。有近40% 的学生看到护理专业具有助人性时会体会到本专业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在实践运用中体会到专业的价值,这些又会反过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承诺。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会近距离接触病患,当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病患时,内心会产生自豪感;当他们看到冲在疫情第一线的护理人员送走一批又一批痊愈的患者时,也会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更加坚定学好专业的信心。

三、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对策

针对此次研究结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

1.个体层面。

从对学生的访谈中得知,有些学生会因为专业成绩不理想而放弃目前所学的护理专业,并不是因为不喜欢该专业。所以,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个体而言,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一些能够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满足感。在疫情时期,学生可以看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的感人事迹,这无形中也会给他们增添力量,感受到护理专业的价值和意义。

2.学校层面。

本次研究发现,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在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学校未能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忽视了专业承诺水平的建设。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培养学生不同水平的专业承诺,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护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专业技能,因此,学校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从而提升专业认同感。更为重要的是,经历过当下的重大疫情,学校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疏导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对护理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家庭层面。

父母应该支持孩子所学的专业,尤其是在疫情下,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在孩子面前表露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让孩子理解护理行业的艰辛,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强有力支撐,强化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和承诺感。

4.社会层面。

疫情下,医护人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社会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媒体应该多报道医护人员的各种感人事迹,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爱护医护人员的良好风尚,让护理专业的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岗位感到自豪。

作者:周嘉慧 胡维芳

第五篇:高职护理专业护理药物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摘 要:借鉴工作过程导向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经验,本课题组以临床护理用药程序为导向重新设计高职护理专业护理药物应用课程教学。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使教学密切结合护理职业岗位,突出能力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护理药物应用 教学 改革

课 题: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高职院校《护理药物应用》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ZC1211050)。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并具备扎实的专业应用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全面的学科知识,尤其是药物知识更是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的全过程。为使护理专业的护理药物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与临床护理需求相适应,本课题组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特点,于2011年10月就高职护理专业护理药物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与护理用药程序零距离对接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能为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教师教学搭起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当今护理工作正从“以治疗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并逐步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模式转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护理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护理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不相适应。

本课题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按照疾病分类设计学习情境,以护理职业岗位用药护理工作过程设计学习任务,教学过程如下:课程导入(展示案例、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告知(教学内容、目的)→用药护理操作(辨认处方或医嘱→备药、核对→配药→再次核对→评估病人→用药指导→按照处方/医嘱给药→药物疗效观察→不良反应评估及处理)→总结与提炼→达标测评→布置作业。

二、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未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基于用药护理工作情境,设计课程学习情境,结合护士执业标准,完善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题研究以疾病为载体将护理药物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主要治疗G+菌感染药物的用药护理等10个学习情境。课程类型改革为理实一体。

三、依据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讲练结合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PBL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

对基础知识精心讲解,并配合课堂练习,加强师生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目的。

2.角色扮演

模拟病房现场上课,教师制定若干个用药护理教学方案。如在模拟病房现场上课,由一名学生模拟临床护士,一名学生模拟病人,病人问“服用头孢菌素类为什么不能饮酒?”学生必须准确地回答:“因为头孢菌素类能干扰乙醛代谢,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压降低、意识模糊甚至休克。”教师全程点评指导。

3.案例分析

教师收集医院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列出医院常用处方、医嘱和用药案例。教师制定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的合理性,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通过教学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分析执行医院常用处方和执行医嘱和用药护理的能力。

4.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组织学生就案例引申出的任务进行现场讨论,然后全班进行集体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并总结归纳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5.分组讨论

教师事先确定学生学习内容,并布置讨论题目,学生自学并查阅相关参考书和参考文献,在课堂中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指导。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任务驱动教学法

依据护理岗位用药护理工作过程,设计一些贯穿整个课程的工作任务,再分解为多个子任务,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载体。

四、编写合适的教材

为了解决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难以适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的问题,本课题组启动了护理药物应用教材的编写工作。纸质教材在学院护理及助产专业使用。《护理药物应用》全书共10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内容编写框架为: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先导案例、正文、用药护理小结及能力拓展。正文部分侧重代表药物的基本作用、主要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用药护理。文中插入“知识链接”“知识应用”以及护士资格考试内容“要点提示”等。

五、改变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护理职业能力需求为考核标准,以药物应用能力和用药护理能力为考核内容,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过程性考核的权重为60%,其中出勤、学习态度、作业、提问占20%,阶段测试包括了必备知识和能力训练占40%;终结性考核的权重不超过40%,本课程结束后参考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标准,根据教学计划,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

对2010、2011级护理专业共23个班级的成绩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明白了学习该课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这种新的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过程,突出了能力目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巧英.“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杂志,2011(02).

[2]郑书国,王宏婷,杨解人.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2(9).

[3]马瑜红,李玲,阮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护理药理课程改革与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杂志,2011(1).

作者:康传亮 沈莉

上一篇:口语交际论文下一篇:科研统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