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研究

2022-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循环经济的内涵

学者通常将“循环经济”定义为自然生态规律 (系统论、物质循环论) 指导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 即“循环经济”强调的不是经济循环, 而是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资源的循环。从内涵上认识循环经济, 有3点需要加以肯定:

(1) 环境和资源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环境和资源是人类与大自然的直接对接方式, 循环经济是完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即循环经济要完成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2) 循环经济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循环经济属于经济学范畴内容, 符合经济学的价值形成规律, 即循环经济要将环境与资源问题内生于经济过程, 用价格导向而不是政策导向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3) 对资源的节约, 环境的保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传统的经济学以价值形态评价经济发展水平, 循环经济不以传统的经济学价值形态评价循环经济效率, 同时考虑了资源的节约水平和环境的改善水平。

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为“3R”原则, 即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

减量化原则 (Reduce) 针对资源利用的输入端, 即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 尽可能少地使用资源和排放废弃物。单位产出的资源使用量的减少和废弃物排放的减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的压力, 但是当人口数量上升, 产品总量需求增加时, 必然使资源使用量增加, 废弃物排放增加, 这时再结合再利用 (Reuse) 与再循环 (Recycle) 。因此减量化原则 (Reduce) 是核心内容。再利用原则 (Reuse) 属于过程性原则, 要求生产出的产品或包装能够以初始形态被多次重复使用, 延长资源的利用率, 避免过早转化为废弃物。再循环原则 (Recycle) 即输出端原则, 要求生产出的产品在完成其初始功能后, 能够继续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资源, 即废弃物的再生或再利用, 减少最终废弃物的处理量[1]。

2 循环经济的模式

为了使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近年来国际社会推崇使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2]。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对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

(1) 对“废物”的认识不同, 传统经济模式对于资源投入生产后, 除需要的产品外, 其余以“废物”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而循环经济模式, 认为“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资源经过适当优化配置, 仍能够投入生产, 进行多次的循环使用。

(2) “废物”的“资源化”, 通常需要具备3个条件:一是经济主体有使用“废物”的权利。二是经济主体有使用“废物”的技术。三是经济主体有使用“废物”的经济动力。即经济主体在“废物”的“资源化”过程中, 需要有立体的产权保障、技术保障和利益保障。

(3) “再生资源”, 即“废物”的再次利用, 增加了资源的效用, 这里的“再生”区分为“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废弃物的再生”, “废弃物的再利用”指不改变其物理结构或化学性质, 对废弃物进行简单再处理即投入使用, 如废旧瓶子的回收使用。“废弃物的再生”指改变废弃物的物理结构或化学性质中的一种, 进行再处理后使用, 属于“降级循环”, 价值低于资源价值。

总之, 循环经济属于经济学问题。循环经济的价值形成体系, 需要体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与社会价值。如何研究资源的效用问题, 如何将影响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价值与社会价值分割融入经济主体单元, 是我们需要研究的[4]。

3 循环经济的实施战略与实施路径

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诸大建提出适合中国发展的C模式。C模式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的A模式———高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亦不同于目前发达国家所采用的B模式———环境压力减轻, 技术革新推动经济缓慢增长。C模式强调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应保留一段必要的缓冲时间, 在这个阶段内, 应逐渐完成以下过程:资源消耗、污染排放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高技术、知识型第三产业为主推动经济增长, 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从零增长到稳定的减少。陆仲武等参照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历史, 提出中国应穿越“环境高山”,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人口多、资源贫乏,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模式, 未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社会问题, 具体参照指标为增加万元GDP的环境负荷的年下降率———监测万元GDP的环境负荷的总量和年下降率, 使其年下降率等于或大于GDP的增长率。金涌等认为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穿越”环境高山,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难以实现, 考虑到科技水平越高, 环境曲线峰值越低, 从而提出中国经济的“爬坡”方案, 即科技水平和GDP同时增加时, 平稳爬过环境高山[5]。

减消耗、降排放、降低GDP的环境负荷, 仍然需要技术创新作为支撑, 循环经济下的技术创新, 将不限于产品工艺过程、产品本身的创新。从生态效率角度考虑的功能革新、系统革新 (如产业布局、城市规划) , 从更大范围思考将更能提高整体的循环水平, 提高循环效率。

在实施路径方面, 循环经济涉及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和综合领域下的3组循环, 即单个对象的小循环、共生组合的中循环和区域层面的大循环。

4 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率测度

生态效率是目前国内测度循环经济的主要方法, 生态效率即产出与投入之比。其中“产出”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投入”为企业生产消耗的资源及造成的环境负荷, 计算指标的数值越大, 则生态文明程度越高, 反之亦然。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指标体系通常涵盖社会、经济、生态3个系统的指标数值, 研究层面通常集中在区域、城市、产业和企业层面。采取的方法多为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

对于循环经济生态效率的测度问题, 陆学等认为存在以下方法上的不足:

(1) 效率的提升不能代表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在减少, 即经济总量的提升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在增加。指标背后的这个事实值得我们更加关注。

(2)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过程, 不能将具有全球性、长久性、不确定性影响的气候问题、生态问题等外部问题进行内部化处理。

(3) 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择具有主观性, 不同数量或质量指标的选择会使结果出现异同。

5 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用生态学、系统学、物质循环理论等方法研究循环经济, 定性与定量结合,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 对于研究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分析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概念内涵、模式选择、实施战略与实施路径、定量测试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 以期增加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兼论循环经济概念的科学运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14 (2) :12-15.

[2] 王青云, 李金华.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辨析[J].中国软科学, 2004 (7) :157-160.

[3] 陆学, 陈兴鹏.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S2) :204-208.

[4] 佟仁城, 刘轶芳, 许健.循环经济的投入产出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 :40-52.

[5] 诸大建, 臧漫丹, 朱远.C模式: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15 (6) :12-16.

上一篇:LEEP、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比较下一篇: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