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野下的刑事错案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亚里士多德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一经典的法治含义为人所熟知, 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是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三十余年, 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时间已逾十年, 我们的法治之路任重道远。

依法治国包含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无疑都将阻碍法治中国的实现。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纸上的良法能否真正成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透过司法我们便可知晓。近些年来, 频频曝光的刑事错案在社会舆论中掀起巨大波澜, 公众谈论, 学者思考。按照对刑事错案有深入研究的何家弘教授观点, 广义上错案有两种基本形式:其一是“错判”, 即把无辜者错判为有罪;其二是“错放”, 即把有罪者错判为无罪。实践经验表明, “错放”只是一个错误;而“错判”很可能是两个错误。“错放”只是把一个有罪者错误地放纵到社会中去;而“错判”则在错误地处罚一个无罪者的同时, 还可能放纵真正的罪犯。[1]刑事错案严重损害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极大破坏了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 甚至将使公众丧失对司法的信念乃至对国家政府的信念。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 司法机关纠正了数起刑事错案, 出台了一系列防范刑事错案的文件。在那些沉冤昭雪的案件中, 我们似乎看到了巨大的勇气与决心, 公平正义又回到了被冤者身边。法治社会根本的价值取向是坚持法律至上的理念, 各种行为规则都必须服从法律规则, 各种领导意见都不能违反法律规则。[2]

导致刑事错案发生的因素有多种, 违法办案、人为干预即使不是刑事错案的唯一原因, 也是成因之一。法律既然已经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 那么在司法过程中就应当追求法的价值, 努力实现程序正义。然而在这些刑事错案背后却是对法律的无视, 程序的破坏, 司法的践踏。那种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人为干预, 既导致了刑事错案的产生又损害了司法公正, 其背后仍然是“人治”观念的作祟。既然坚持法律至上, 就不应当允许其他的规则、意见等僭越法律, 如果司法人员在刑事司法过程中总是最后考虑法律因素, 仅仅将法律作为定罪的工具, 那法的价值必将丧失殆尽。刑事错案的产生以及迟迟不能纠正, 法治的进程也将延缓乃至后退。

错案, 从形成的那一刻起, 就注定它终究是会被发现的, 因为错误掩盖不了真实。在严打时期, 在高压政策下, 司法系统造就了一批错案。在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下以及相关指示指导意见下, 一些错案得到纠正。在近两年纠正的错案当中, 除了“真凶再现”、“亡者归来”这种偶然性纠错外, 更多地是在证据不足情形下遵循疑罪从无原则作出的无罪判决。不可否认地是这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及国家法治环境的变化具有密切关系。人权保障观念被越来越重视, “疑罪从无”这一规则得以实现, 书本上的法逐步转变为行动上的法。刑事错案的发生与纠正和法治环境有一定的关联。诚然, 在社会治安状况糟糕的年代, 为了遏制犯罪, 稳定社会秩序, 于是不断地扩大打击犯罪的范围。试想, 在从重从快, 命案必破的办案理念指导下, 司法机关在运动式集中执法中重结果主义、轻程序主义, 对公民权利进行肆意践踏, 其本质是不守法的人治。这种有违法治精神的打击犯罪, 违背破案规律, 侵犯司法中立, 在这种环境下自然极其容易产生错案。反观错案纠正的时期, 法制不断完善, 刑罚更注重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 刑事政策相对合理等, 法治环境相对于之前得到极大改善。

由于案件事实的不可知性以及办案人员认知水平的局限性,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刑事司法系统中, 错案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对于错案的发生, 我们不应当仅仅是愤怒, 更应当反思如何更好地防范和救济错案。除了仅仅纠正个别错案, 更应当从制度着手, 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 不断完善法律规则, 改善司法运作以减少或避免刑事错案的发生。每一起错案的避免与纠正都将进一步夯实法治基石, 如果通过错案推动司法制度的改良, 使其成为司法改革的动力和源泉, 在通向法治社会的进程中, 其价值也将得到应有的发挥。

刑事司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那就是“既不冤枉一个好人, 也不放纵一个坏人。”人们不仅追求正义, 而且祈盼及时到来的正义。2014年12月15日, 呼格吉勒图, 这一被错杀的少年终于得以平凡昭雪。历时18年之久, 正义虽然迟到, 但毕竟能够降临。这一无罪判决或许能让逝者得以安息, 让生者得以慰藉。而被成为呼格案“翻版”的聂树斌案已经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给山东高院复查, 然而一次次地延期都是因为案情重大、疑难、复杂?聂案尚无定论, 所以称其为错案是不合适的。我们期待公正地复查案件并作出公正的结论, 更希望异地复查之举将为刑事错案之纠正带来新契机。

摘要: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生效实施, 在这一法律生效后的近三年我国司法机关纠正了数起刑事错案。刑事错案的发生与纠正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法治历程。法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将减少乃至避免刑事错案的发生。通过刑事错案, 我们要反思错案发生的原因, 构建错案预防机制, 推动司法制度的改良。

关键词:法治,刑事错案,制度

参考文献

[1] 何家弘.亡者归来—刑事司法十大误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199.

[2] 孟勤国.没有法律至上就没有真正的法治[J].法学家茶座, 2014 (02) :51.

上一篇: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观察下一篇:《电气控制及PLC》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