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失衡与现实诉求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失衡

1.1 区域普通高校分布密度

近年来, 我国普通高校数目持续增加, 区域普通高校均保持较快增长, 区域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东部地区普通高校增长了52.14%, 中部地区增长了50.57%, 西部及东北地区也分别增长了47.16%、42.51%。我国区域普通高校分布相对集中, 区域间高校总数差异显著, 东部最多, 中部、西部其次, 东北最少, 其中东部高校数量是东北地区的三倍以上。国家重点培育的高校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区域分布及发展极不平衡。

1.2 区域高校在校学生比例

从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来看, 东部地区在校生数大大超过中部与东北地区, 总量规模优势明显。从各类学生占全国比例来看, 东部地区本、专科在校生和研究生在校生均远大于其他三个区域, 其中西部地区本、专科在校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比例不到20%, 比例最小。从研究生在校生占全国研究生总数比例来看, 中部地区比例最低, 西部地区其次, 两者均不到15%。而东北地区虽然每十万人口在校生数量最少, 但其本专科与研究生在校生数均大于中西部地区, 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3 区域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从区域比较普通高校R&D课题经费投入发现, 区域普通高校R&D课题经费占该区域GDP比重大体相同, 在区域GDP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对R&D课题经费投入量比较得出, 东部地区R&D课题经费投入远大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 且中部地区最少。同时对区域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统计发现, 区域内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逐年递增且增长速度差距不大, 但截至2011年, 区域间生均预算内教育教育经费支出差距较大, 东部地区经费总量仍然大大超过其他地区, 拥有相对较多的高等教育资源投入;西部地区由于部分省市在校生数大大少于其他省市, 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区域高等教育的支持, 使得西部地区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呈现较高数值, 但并不代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投入较高。

1.4 区域高校科研成果分布

当前, 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已成为区域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 区域间普通高校科研水平的发展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益差异。由表可见, 东部地区普通高校的师均发表科技论文数、师均R&D课题数和师均发明专利数均领先于其他三大区域。由于科研成果的产生通常是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高校分布、经费投入和师资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由此形成区域发展中的“马太效应”, 当前我国各大区域高校科研成果分布状况显然将不利于我国区域协调持续发展。

2 区域协调发展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实诉求

2.1 区域协调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实现公平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公平发展, 体现为人力资本在区域、产业、部门及行业的分布形成良性结构。由于历史、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国各区域之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人力资本分布与发展不平衡的长期影响, 造成高积聚区域人力资本的限制和浪费, 进而导致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 阻碍区域协调发展进程。因此, 在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要求下, 需要从宏观层面整体改变我国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人力资本投资发展落后的局面;从中观层面重视人力资本配置和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确定不同的配置策略, 多元化配置各区域人力资本;从微观层面促进人力资本质量的不断提高。最终形成国家层面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公平发展到学校层面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2 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区域高等院校加强合作

区域协调发展下的高等教育要更加重视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高校整体办学效益。未来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 需要将自身发展置于更大空间范围进行谋划, 通过开放实验室、协作研究、联合攻关等方式, 促进与区域内外的分工与合作, 实现高等教育优势资源的整合发展, 提高高等教育整体产出效益, 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以提高高校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 合作共建区域经济互助发展体系。以提高区域产业发展能力为主线, 建立区域高等院校为中心的创新合作体系。以区域产学研合作为基本途径, 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科技服务合作网络, 最大限度发挥各类高校比较优势, 实现区域高等教育资源最优化利用, 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3 区域协调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 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扩大, 成为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高校能否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社会对高校的认可程度、尊重程度和支持程度, 而这一切又源自于高校对地方的贡献程度。高校和地方经济自身的发展都建立在两者共同的价值取向上, 高校应积极发挥“工具箱”角色, 具有战略眼光, 增强“以贡献求支持, 以服务求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自觉关注和跟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并主动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与政府、企业等其他创新主体进行服务对接, 发挥各自资源优势, 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项创新服务活动, 积极推动校企、校地联合, 实现教育、科研、转化、生产的一体化发展, 不断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摘要:由于区域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梯度战略的实施, 使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呈现出突出的区域非均衡特征。本文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失衡现状, 并从教育公平、院校合作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实诉求。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失衡

参考文献

[1] 赵庆年.区域高等教育贡献及其差异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10) .

[2] 陈金艳.推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投资环境的思考[J].现代财经, 2007 (5) :43-47.

[3] 邵争艳.中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评价与对策研究[D].哈工大博士学位论文, 2006.

[4] 贾云鹏.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地域分布的现状、特点及成因[J].江苏高教, 2009 (2) .

[5] 罗亚光.高等教育资源概念界定及其功能分析[J].天府新论, 2006 (3) :151—153.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整合下一篇:基于80后消费群体需求的精准扶贫地区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