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共13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1

通过认真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一书,我知道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根本性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的历史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全国解放以后,随着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实现文化建设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就成了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应该说,在解答这一时代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随着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不断变迁,如何实现新形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又一次成为我们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这些年来,党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一是来自传统文化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可贵资源,这既是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一贯方针,也是绝大多数人们的愿望。但是,问题在于怎样继承,怎样发展,以及继承什么,抛弃什么。文化虚无主义割断了我们党的文化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却在继承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旗号下存在着取代我们党赖以存在的文化底蕴的核心观念---马克思主义的潜在危险。因此,正确地看待传统文化,对于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至关重要。

二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远比封建文化先进的文化,大胆地借用和吸收资本主义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吨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但是,资本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制度是紧密联系的,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资本主义就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和颠覆,因此,如何在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如何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凭借其经济实力对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强大冲击,强调文化建设独立性的同时,拓展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的世界视野,避免远离世界先进文化前进的主流而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就成了我们党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时必须慎重处理的重大课题。

三是来自社会转型和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冲击。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全面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众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哪些新思想、新观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哪些是腐朽价值观念的沉渣泛起,这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加以区分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例如大众文化的兴起、人文价值的凸显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任何不加分析就简单地肯定或者简单地否定都是错误的,任何试图用旧的观念来评价的做法都是有害的。应该看到,一方面,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支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代表中国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难度。显然,新情况需要新办法,传统的方法和观念已经无法应对新问题的冲击了。

四是来自党自身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自成立以后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文化根基。但是,历史不等于现实。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在社会生活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我们的绝大多数党员是能够按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标准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的,但是,仍然

有一部分党员,文化素质较低、观念陈旧,有些党员甚至信仰丧失,腐化堕落;另一方面,知识在当今和未来时代地位的空前凸显,作为知识承载者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而且在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党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了我们党能否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就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好党自身的建设,从而使我们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我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一是理论结合实践,是指导我们前进的一个重要思想。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到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这些在我们当代的社会,也依旧存在。什么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呢?教条主义就是完全照着党和国家的一些文献走,而且是不理解的,不思考的麻木的走。将许多文字直接搬进现实,这就是我党先期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之一。如果一个党员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理解文件的意思,不能体会文件的精髓,他所做的行动将是危害人民的,危害党的,而且当他越用心时候,危害越大。你可以做什么,这就是一个党员需要了解的。这也是一个党员需要具备的。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很多人做到了前两点,但在这个结合点上总是很难找好。做事情的方法和方式很重要,这个结合点其实就是一个方法,在有一个党员的心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去体验,会找到的。

二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这是我党的一个基础。我党源自人民,发展于人民,最终也服务于人民。如果不与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无论从哪方面也说不明白啊。而且我党的党员首先就要有一个意识,我就是群众中的一员。我享受群众享受的每一项权力,也应该尽到群众应该尽到的每一项义务。然后,在同时去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身上承担着帮助身边的人,帮助同志的作用。但是不要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也不要觉得自己比群众强什么,把自己融于群众,认真体会群众的需要,看到自己和群众的缺点,然后自己去改正它,再帮助群众改正它。不要用命令的方式去做,不要用教育的方式去做,认真体会,带着爱,而不是期待。

三自我批评的作风。古人曾说“吾每日三省吾身”,一个优秀的人就是每天反思自己做过的事,找到其中的不足与缺陷,然后去改正它,不是想着怎么弥补,而是察觉到,想到怎么才能不会再犯。约尔旦说过,智慧就是知道怎么不去犯犯过的错误。所以说,自我批评,是一个过程,包括反思,想方法,然后去做。李想曾经说过,80%认识到错误,50%想到解决的方法,20%才会去把想到的方法去做。所以说,自我批评要全面,要认真,要真正的反思,不是形式上的报告,也不是给领导看的文案,这是一个改变自我,提升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做到这点,才是一个可以提高,可以成长的人。一个优秀的党员,不只是要学会以上三点,而是要真正的做到。

三点之所以称为作风,就是在实际中去做,在运用中实践的。而且不只是实践,而是要活学活用,联系实际,做到第一条中的理论结合实际。三者还要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相互制约,还要与同志们一起研究,一起探讨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也只有这样,我党才能保持其先进性,才能始终为人民服务,始终前进在时代的前沿。党员做到的当然不只是这些,一个优秀的党员,要学会理解更多的思想,验证它,实践它,在生活中体验,在服务中感受。温习经典,感悟思想,做优秀的党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中国梦”实现增加理论自信

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各界, 经过长征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时期以及共和国建设时期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斗争与建设所形成的正确理论体系, 具有高度的指导性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历史实践充分证明的、是吸取马列主义理论精髓的、在新时期不断充实与创新的思想理论。因此, 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 应增强对社会主体特色理论体系的自信, 加强党的思想文化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切实将理论思想当作有力武器, 为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二、人民群众对“中国梦”的高度认同, 是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经过二十余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 经过六十六年的和平建设时期, 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历史经验表明,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唯一道路,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主, 居民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唯一道路。“中国梦”的提出基于目前我国国内与国外的复杂形势, 基于群众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所提出的, 具有高度的群众认同度。来自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因此, 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 应最广泛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三、国际环境的复杂形势, 是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

当前, 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国周边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 并威胁着我国的战略安全。在“中国梦”伟大战略构想的指导下, 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是在经济上对现有经济发展格局上的重要突破, 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需要通过“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 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扎实的外部基础。

四、居安思危的社会转型期, 社会建设是“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的要素

当前,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 社会矛盾的出现, 恐怖主义的潜在威胁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 妨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 在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中国梦”作为引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能够为解决当前社会发展所遇到的突出矛盾, 打击恐怖组织与恶性暴力犯罪提供重要的指导方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 不仅没有褪色, 反而更加光彩夺目, 重要原因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不断推动理论思想上的创新, 务实谨慎, 从群众来到群众去, 从不同的社会层面验证了其理论上的正确性。因此, 社会转型期为“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 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富强民主、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平台。

五、结语

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环境极为复杂与多变, 需要在“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持。同时, 要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加强民主建设、提升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与信心, 为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最根本的力量源泉, 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J].红旗文稿, 2014 (01) :24-26.

[2]黄一兵.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与辉煌[J].百年潮, 2013 (03) :1.

[3]陈宇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的双向建构[J].理论导刊, 2014 (10) :23-26.

[4]郭莉, 骆郁廷.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J].江西社会科学, 2013 (08) :21-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3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逐渐形成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统一,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载体和依托,是追梦、圆梦的根本路径。

一、基本内涵解读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中国梦以时代性解读,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无疑吹响了新时期奋进的号角,也极大地振奋了中华儿女的精气神。中国梦不仅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不仅是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还是个人的梦;不但是编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己的梦,而且还是助推国际社会实现共同发展的“世界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其基本内涵是: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她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在于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方面与其他社会主义有着不同,分别在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实践提供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也包括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二、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载体和依托,是追梦、圆梦的根本路径。

(一)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政治前提

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势力为了极力维护其统治,也日愈变得反动起来,在外受帝国主义欺凌而无民族独立、内受封建主义压迫而无民主制度的社会里,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抗争。其间不乏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们为救亡图存而奔走,也曾掀起农民起义、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希冀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成功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经得起历史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拥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进而有了实现中国梦的可能。这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2.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虽然存在着明显的挫折和失误,但也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教训。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反思过去的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以巨大的政治魄力和勇气,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始终认为社会主义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关键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没有搞清楚或者没有完全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推动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期间,始终扭住发展这个中心不放,大刀阔斧地改革,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从贫穷走向温饱。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到理论的构建,为中国梦的建设和实践开启了新的思路,中国梦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事件”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发展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国经济建设、综合国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达到小康,这更加坚定了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为中国梦注入了新的前进动力。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实际,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做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的决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使人民生活过得更加殷实。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增强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阐述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新时期,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以中国梦为目标和方向,努力追梦、圆梦

中国搞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和模式可循,只有充分认识我国国情,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和人民的期盼,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得更为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提出,无疑将国家的希冀、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愿望融为一体,既蕴含着对中国过去历史的深刻洞悉,又表达了全国各族同胞对未来的共同期盼和宏伟愿景,承载着多年的历史夙愿和现实的梦想追求,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价值坚守和对世界人民的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以中国梦为目标和方向,努力追梦、圆梦。

1.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夙愿和现实追求。多年来,我国人民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砥砺前行。无论是五六十年代“穷则思变”的岁月还是人们通过建设改革开始共享发展成果的今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始终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虽然我国现在处在历史上从未达到的制高点,整体实力已非昔日可比,但与人们所期望的中国梦的目标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针对我国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适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不但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更要保障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目标引领。

2.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这正是因为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长期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曾采取多种形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过颠覆和破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过指责和批判,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过干扰和抨击。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航船却拨开迷雾,行驶得愈来愈稳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成就的取得,中国梦正一步步地得到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了前进的动力,也极大地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走向成熟和完善。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己的梦,而且还是实现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的“世界梦”。这既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也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遵循。中国梦有着与世界共和谐共发展的细腻情感,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更多的福祉。

总之,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让中国梦不断焕发出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的迷人魅力;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指明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增添了不断发展前行的动力。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仍是全体中华儿女面临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从“五个统一”视角,贾绘泽 郭华,《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2]《“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辛鸣,学习时报,2013年3月11日

[3]《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白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学 子 论 坛》,2013 年第 10 期

[4]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电),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4

本学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上课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当然,不光是学到了一些简单的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自己应该怎样树立一个更好、更科学的人生观,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接下来3年的研究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此,我简单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本科的时候,大多数思想政治老师都是以读PPT的方式来给我们上课,很少与学生互动,一味的给我们灌输一些思想和理论,感觉课堂已经不是那个原本不属于学生的课堂了。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雷鉴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前的授课方式,老师课上经常结合实际例子和不少反应过去和现在社会百态的视屏,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比如说,雷鉴老师给我们看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并让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让我们了解到在世界的眼中现在中国人的样子,也许夹杂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越来越强大的中国的羡慕和嫉妒的色彩,或者说他们所宣称的“中国威胁论”。但是,中国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的强大是必然的,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联和东欧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学完了这门课也使我深深的明白,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经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从建国前我国的经济现状到现在全球经济中备受瞩目的大国,其中的经济成就不得不归功于我国的几场伟大的经济改革。建国后,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也完成了向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时期。80年代的改革开放将我国与国际连接,体制的改革使企业管理体制搞活,将经济现状上的一潭死水变为一簇活泉,我国的经济又被重新注入了活力,经济事业蒸蒸日上,直至令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实体之一,经济情况对世界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首先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次要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最后是要诚信科研、把握好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如此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科研的条件,充分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当然,也要学会和朋友、老师处理好关系,充实并且带着收获和感恩完成学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5

HYC—BUCT 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有着重要的意义,于个人而言,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修为,另一方面扩展了自身的视野和知识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验研究》课程并未局限于书本,而是结合了十八大的内容,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自早期的先驱者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就对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通过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而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才能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其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先进性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保证。

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抓紧21世纪头20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反思苏联的倒塌,根本上来讲是忽略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点导致民心丧失,而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的正确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此,我们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能重蹈苏共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覆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听课心得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以前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学习一直比较薄弱。原以为这样的课堂会很枯燥乏味,还好老师们课前一定有过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都很生动具体有理有据,学习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确实更进一步了。个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这方面内容不好理解,个人不太懂,另一方面现在我国新一届的领导集体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所以听的比较认真,心得也多些。

记得课堂上老师首先就给出了西方民主这个话题让我们讨论。然后大家纷纷表达对西方民主的看法,如西方民主是富人的金钱游戏,西方国家所宣扬的民主对内对外有着双重标准,过分宣扬民主的普世价值等等。事实上我首先想到的是西方的民主似乎对遏制腐败很有效。我常常在想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贪污腐败案例,十八大以来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铁腕惩治腐败,严打贪官,被打的老虎苍蝇多的真的让人咋舌,大到国家前政治局常委,军队高级将领,小到村级干部,中国的贪官似乎多的数不清,贪污屡禁不止。而西方国家给我们的印象则一直是比较清廉开明,少有贪污,我不禁反问这是因为他们实行了西方民主,三权分立等政治制度的缘故吗?西方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让他们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不致出现权力集中而疏于监督的情况,而中国当前的腐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权利凌驾于法律道德之上衍生出很多腐败问题,总书记新一轮的改革中提到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也是由此而发的。通过讨论和老师的讲解我才认识到,三权分立是西方国家历史发展的特定产物,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并不是所有国家治理和防止腐败的最佳政体。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国情,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当前的制度尽管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30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汶川大地震时国家组织的高效抢险救灾工作,成功举办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最近的APEC会议用事实说明了其高度的执行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优势。西方民主有其固有缺陷,如党派之争导致的社会动荡,金钱选举,政策方针缺乏长期性和连贯性,行政效率低下等等。西方民主远没有他们宣扬的那么光鲜亮丽,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到中国当前所处的困境,对于当前中国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要用于发现用于改革,而不是盲目的否定。至此我才真正理解,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所说的改革开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毕竟只发展了短短几十年,我们不能要求中国一下子达到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发展才有的结果,中国的当前的很多问题包括腐败,权力失衡等问题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锐意改革下回逐步解决的,中国总有一天会以独特的方式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把我们的国家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国家。

绿色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7

一、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要求

绿色发展理念是在党深刻反思我国现实发展状况和深刻总结我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新发展理念, 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 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要求的本质体现。

1. 绿色发展理念迎合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实践需求

在改革开放30 余年的持续发展中, 我国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 经济总量迅速攀升,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民主政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 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我国各阶层的不懈努力, 同时也离不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但是要想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我们必须对当前的国情有清醒的认识, 由于以高投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能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经济发展仍然以简单地追求GDP增长为评价标准, 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自然约束愈发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 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发展, 制约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 如何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平衡发展。实现双赢, 是我们在实践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必须坚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经济社会转型, 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真正实现“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和谐统一。

2. 绿色发展理念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盼望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履职伊始就明确的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确立为奋斗目标, 并郑重强调, 党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人民的现实需求, 可是近些年中国大多数城市空气污染现象愈发严重, 雾霾天气的出现愈发频繁, 以北京为例, 就北京市环保局在2016 年初发布的《2015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来看, 2015 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86天, 这样的数据也就意味着在北京市生活的人们在2015 年一整年中约有近180 天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环境中。除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水体污染也不容忽视, 就2015年6月份我国环保部颁布的《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来看, 在968 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中, V和劣V类水分别占到了6.8%和9.2%, 而且地表水的监测显示六成地下水质量差。除了上述讲到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 我国还存在着严重的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等问题, 环境的污染给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为此党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指导理念, 优化发展战略、完善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不断满足人民的现实需求。

二、绿色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今“环球同此凉热”, 各国已经成为唇齿相依的生态命运共同体, 我国正处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历史阶段, 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作为指导, 绿色发展理念的应势提出, 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1.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进一步探索

在改革开放30 余年的发展进程中, 在党领导人民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中, 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大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战胜各种困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其明确指出了我国在新常态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和举措。为了积极有效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 深刻体现了我国在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特征。

2. 绿色发展理念拓展了中国特色主义的治国方略

绿色发展理念旨在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造就了“中国奇迹”, 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问题, 尤其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逼近极限问题最为突出, 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种种情况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瓶颈制约就是资源环境。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 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其要求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是突破环境资源制约瓶颈、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 绿色发展理念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这使得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从制度和体制上确保资源被高效开发, 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准确把握世界生态文明发展潮流的科学理念, 为全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绿色发展理念本质上是以人为本,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 还能够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 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走生态文明发展新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

参考文献

[1]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11.

[2]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J].人民日报, 2014-7-11 (第012版) .

[3]任理轩.坚持绿色发展[N].人民日报, 2015-12-22 (007) .

[4]陈吉宁.为建设美丽中国筑牢环境基石[J].求是, 2015 (14) .

[5]熊晓琳.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思想教育导刊, 2016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民生;生命力

1 风暴袭来,民生问题接踵而来

(1)受金融风暴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国股市。中国股市仅8个月时间就跌去百分之六十三,市值损失近20万亿,在1800多点探底后,原本反弹形势比较乐观,但在全球大势影响下,中国股市不可避免地随之下行,这场灾难无疑是实实在在的砸在了中国股民的头上。

(2)在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房子的成交量持续下滑、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也直接导致老百姓对于购房的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

(3)在受金融风暴袭击的大背景下,美元走势对国际油价产生巨大影响。由于美元贬值,带来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极度飙升,直接导致国内油价的大幅度提升。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刚刚踏入有车一族的人们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增大了生活开支,造成有车不开的尴尬局面。石油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物价的上涨,这也间接造成了百姓的经济损失。

(4)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都被金融风暴席卷进来,提早进入寒冬。外贸企业由于欧美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以及金融风暴带来的汇率波动,导致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广东等沿海城市最为明显。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和倒闭直接导致员工收入减少,大量员工失业,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家庭收入的流失,生活质量的下降。

2 重拳出击,解决民生大计

在近期我国政府出台的促增长、扩内需的投资计划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幅幅惠及民生的蓝图引人期待:2009年-2011年,9000亿元住房保障投资,将解决约1300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使中国低收入家庭安居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今后5年,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2亿多农民喝上安全水,从而全面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0年,全国将有4000万农户使用沼气,达到适宜农户的30%左右,每年产生约154亿立方米沼气,农民每年可增收节支200亿元;今后3年铁道部计划投资3.5万亿元,明年计划完成6000亿元基建投资,据测算仅此一项即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等等。

与其他国家出台的多项主要针对金融业的救市计划相比,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10项措施,将焦点锁定为改善民生、惠及大众,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而近期保民生、促民生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手之快,力度之大,更是前所未有,改善民生正步入一个加速推进的阶段。

3 迎难而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道路,是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前进发展的道路,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道路,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抵御金融风暴也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活力。(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增强了抵御各种风险和灾害的能力。(3)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加强文化建设,使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和文明水平有了新的提高。(4)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使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6)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了与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9

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研究会是在校党委领导下,关工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团委直接负责下,由全校积极要求进步的大学生组成的理论学习型社团。

社研会的基本宗旨是通过组织广大大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本会活动分为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常规活动包括每月一次入党启蒙教育,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从校会到院分会,再到班级和寝室,层层传达思想。特色活动以党团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时事政治宣传等为依托,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完善基层社研会工作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交流机制,促进社研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社研会基层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10

当前,我国正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防汛救灾时刻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抗洪,广大党员干部把“关键在党”作为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经风雨保持定力,壮筋骨抢抓机遇。

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大的国情”精神坐标,丝毫不动摇。从嘉兴一叶扁舟缓缓驶来到巍巍巨轮领航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用实践、人民、历史反复检验“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个根本遵循。在战疫救治战线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最大优势,凝聚起人财物、制度保障的磅礴力量,拉网排查、网格管理、协同防治,各项决策部署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要以党的领导为中心点,立足大局下好“一盘棋”,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看问题,牢固树立行动“风向标”,激发正能量,调动积极性。要始终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夯实战疫一线、防汛一线“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要将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团队精神串联成线,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中丰富精神谱系,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正身固本、立言培元。

集结“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制度优势,丝毫不偏离。发挥“众星捧月”这个“月”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让目标建设紧紧围绕在、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指引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在各个领域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的正确性先进性,全身心摆进去,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绝不做左右摇摆、随风飘荡的“墙上芦苇”。另一方面,要在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下把牢新征程发展方向,将自身进步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用党的理论领航道路、用党的建设统筹发展,保障制度落地、执行到人能够规范性运行、整体性提升。同时要致力于成为社会所需人才,激活“分子、细胞”动能,锻造扎根基层、冲在一线的斗争本领能力,永葆追梦之姿,广泛凝聚合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11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开放的发展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考验,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而民主社会主义一些国家的成功典范使得国内一些人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理论产生了质疑。因此,这里有必要对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以及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加以强调和区分,达到厘清人们头脑中的困惑之目的,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

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它是当代西方国家较为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体系的总称,他们主张社会改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提出的“修正主义”,在书中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的修正。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状况,因此工人阶级不必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通过革命手段才能取得政权,而只要通过议会斗争就可以使资本主义逐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法兰克福宣言》,第一次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党国际的思想体系,而他们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并不是民主加社会主义和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意思,而是为了攻击社会主义国家“不民主”。在经济上,他们主张不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是主张在保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征税、建立职工基金等一点一滴的改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党国际的《法兰克福声明》称:“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要把人们从对占有或控制生产资料的少数人的依附中解放出来。”“社会主义的计划并不以所有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先决条件。它同重要生产领域内……私有制的存在是相容的。”在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上,既有民主社会主义的,也有凯恩斯主义的,例如,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刺激社会的有效需求等等,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改良。通过以上观点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民主社会主义实际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反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实行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它实际上属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

在当代,有些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民主社会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民主社会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之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与民主社会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经济方面,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因此,我国长期以来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实现了公有制条件下的经济高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强调坚持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政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绝不会像西方一样实行两党或多党制。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办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一次坚定地表明我们党的立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抵制思想的多元化倾向。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就很难保持国家和社会的安康和稳定。苏联剧变、东欧解体以及南斯拉夫国家的分裂都向各国昭示着除了经济和政治的因素外,具有巩固的指导思想是维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通过不懈的努力,党在十七大中终于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引领中国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因此要努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抵制西方多元化的思潮,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中国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在这一实践中取得了各方面的巨大成绩,但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无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而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和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缺乏了解,民主社会主义才有机会对我国进行进攻和渗透。因此,要铲除民主社会主义在我国存在的土壤,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发展和强大,只有我们在政治民主、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才是回击民主社会主义恶行的有力武器。因此,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争取在各方面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正如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在十七大报告再一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富强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中国的历史向党和国家证明了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同样行不通。因此,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定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之下加以解决,并从理论上划清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坚定不移地走科学社会主义与国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各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使中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篇12

首先, 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差异, 使得他们自身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对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的倡导者们, 他们追求的是理想化的世界, 追求的是自由, 是平等的模式, 只要百姓们生活满足了, 工人阶级待遇解决了, 社会状况良好了, 他们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们不在意到底谁统治, 因此也不会太多的关心资本主义统治的本质, 资本主义无形的剥削呢。而中国特色主义的提倡者们, 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的发展。这样就保持了社会主义制度不会改变,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 使得社会主义永葆青春。

其次, 发展进程中特殊环境的的影响。对于民主社会主义, 他们自诞生以来已经有一段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相比只能算作新生生命而已。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我们要把它放到它的历史进程中来分析, 来看待, 这样我们才会发现是什么样的差异造成它们之间的距离。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阶段、伯恩斯坦主义阶段、民主社会主义阶段、当代社会民主主义阶段。每一步的演变进程, 他们所处的社会形态都没有更变——资本主义, 这影响着他们的每一步动作, 让他们的每一次举动都在一顶“大帽子”下进行的, 一不小心, 这顶帽子就被风吹走, 留下的只是自己光秃秃的头颅, 在经受来自每个方向的质问与威胁。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它首先明了的就是它们是执政党的思想, 他们是社会主义社会下的主流形态, 当他们发表任何演说的时候, 任何的压力对他们来说都构成不了太大的危险。不过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者们来说, 他们提倡的是社会的和谐, 是大世界共同发展, 共同进步的思想, 因此即使被吹走了斗笠, 他们也有时间来应对各方面的情况。

第三, 所有制形式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他们无论是从政治, 还是经济上、民主方面所强调的一系列保障工人阶级的内容, 都离不开一个大的前提, 那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依旧在社会上存在着, 不过我也曾经考虑过一个问题:如果资本家失去了对工人阶级剥削的本性之后, 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吗?资本家还会有积极性进行生产吗?社会会不会出现通货紧缩呢?很多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思考。不说这些, 咱先来看所有制形式对彼此的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在这样的形态下, 能真的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吗?问答肯定是不能, 不然能的话, 民主社会主义早就不能以社会党的身份出现呢, 早就不知道别丢弃的那个监狱里面面壁呢!马克思这样说过:“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成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而中国共产党做到了这一点, 他们听了马克思的话,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消灭了存在上千年的私有制, 消灭剥削, 消灭的两极分化。他们在消灭私有制之后, 建立了一种新的所有制形式,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没有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怎么会很好的运行呢!由此看来, 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距离就不足为怪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篇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实现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战略蓝图和指导方针,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通过广泛深入、严谨生动的宣传宣讲,引导全党全社会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深刻认识这一思想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创新、在实践上的科学指导作用,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仅要在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更要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让新思想映射出耀眼的光芒。

“首”在真学。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重要学习内容,健全学习机制,抓实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实效,聚精会神,反复研读;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先学深学,以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的内容带动广大党员的学习;广大党员要在读懂学透原文上下功夫,逐字逐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理论观点,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镜,对照自身表现、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深挖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方面的思想根源,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思想上的“压舱石”、前进路上的明灯塔,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武装头脑、运用实践。

“重”在真懂。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思想体系和深刻内涵,深刻领会其伟大指导意义,深入思考结合实践,把零散的理解上升为系统的认识,努力掌握系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真谛,决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读了一遍、学了一遍、记住几句精彩的语句,更不能一知半解、断章取义、机械式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必须学懂悟透、融会贯通、不偏不倚、入脑入心,成为长期指导地矿工作的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要”在真信。必须态度坚决,信念坚定,真正从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的关系上、从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上来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从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远意义,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毫不动摇的政治信仰、执著追求的党性原则,努力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成为履职尽责、热忱服务、助力家乡振兴的思想武器和业务本领,在家乡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建功立业。

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贵”在真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接了地气才能落到实处。广大党员要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尤其是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与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分析判断形势、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具体工作的能力水平,转化为改革创新的重要法宝,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要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思想认识,是力量凝聚的必要前提。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统一思想,认识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

二要探索创新发展。愿景灿烂而美好,而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关键是要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在推动振兴发展的新实践中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魄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努力走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路子。走新路要有新结构,切实解决我区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能力不够强,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要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劳动力合理流动、自主创业和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会环境;健全城乡统一,内外开放、合理竞争、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注重培养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复合技能能力,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区各类用人单位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依法建立起预防工资拖欠、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有效的制度保障。努力实现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三要强化担当改作风。“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民生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履行我党宗旨的直接体现。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带头铲除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病根,做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严守政治规矩,严格按党的原则办事。认真抓好本职工作任务的落实,改变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工作状态和蜻蜓点水式的工作作风,要时刻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时刻为群众排忧解难,服务于人民就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使命。

上一篇:中班科学探索方案下一篇:我为妈妈擦皮鞋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