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党建案例

2022-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会组织党建案例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三个文件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党建意见》)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

2016年9月民政部发布《关于社会组织成立登记时同步开展党建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称,申请新成立社会组织,应当同时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承诺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央领导明确要求,要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达到党组织全覆盖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并要求在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和评估等管理工作中,同步开展党建工作。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党建意见》),规定“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具备组建条件的,登记和审批机关应督促推动其同步建立党组织”,明确了登记管理机关在督促党建工作的任务。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

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改革意见》),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社会组织登记、检查、评估以及日常监管等工作,督促推动社会组织及时成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经商中组部同意,民政部研究制定了《民政部关于社会组织成立登记时同步开展党建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以督促地方登记管理机关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落实党建责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组织面大量广,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十分重要。针对有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比较薄弱的状况,总书记特别强调,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这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很快,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承担着重要任务,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组织全面贯彻落实。

2.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社会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参与国家治理,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3.这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社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更大的力度抓紧抓好。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四坚持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把党的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过程,更好地组织、引导、团结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二是坚持从严从实,把握特点规律,严格落实党建工作制度,积极探索符合社会组织实际的方式方法,防止行政化和形式主义;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四是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社会组织情况开展工作,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切实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建意见》明确社会组织党组织是党在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立了社会组织党组织功能定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最根本的是履行好6条基本职责:

一是保证政治方向。

二是团结凝聚群众。

三是推动事业发展。

四是建设先进文化。

五是服务人才成长。

六是加强自身建设。

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是全国性5A级公募基金会,成立于1984年3月15日。宗旨是弘扬人道,奉献爱心,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理念是“集善”,即集合人道爱心,善待天下生命。工作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公开、透明、高效率和高公信力的世界一流基金会。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自成立以来,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大力倡导扶残助困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筹集资金,努力改善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状况。在邓朴方会长的领导下,培育了“集善嘉年华”、“启明行动”、“助听行动”、“助行行动”、“助学行动”、“助困行动”、“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等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形成了“集善工程”这一公益项目品牌。

2014年3月,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基金会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国8500万残疾人和他们的亲属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纪念会并讲话。

2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7月9日在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担任名誉理事长,中国关工委副主任、教育部关工委主任田淑兰担任理事长。

基金会旨在通过社会倡导、募集资金、教育培训、救助资助、开发服务等方式,支持我国的学前教育、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政府推动我国下一代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泛海公益基金会

泛海公益基金会为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宗旨:构建富强、文明、和谐社会。基金会业务范围:扶贫赈灾、教育、卫生、科研、文化艺术、环保、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

相关项目

“北京绿色未来环境基金会”项目

2012年4月,基金会向北京绿色未来环境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资助其举办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资助环境专业在校特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环境研究等项目。

“同心·光彩助学行动”项目

“同心·光彩助学行动”由基金会联合山东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共同举办。对山东省10所本科高校中的500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连续四年进行资助,总募集资金为1,000万元。其中基金会捐赠600万元(自2012年至2015年,分四次每年150万元实施),剩余400万元由山东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提供。

4爱佑慈善基金会

爱佑慈善基金会是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后国内首家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由企业家发起并管理运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项目,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爱佑慈善基金会是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后国内首家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由企业家发起并管理运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项目,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基金会宗旨:接受并管理捐赠资金,开展社会救助,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基金会业务范围:(一)设立和资助孤贫、残疾儿童的助养、医疗救助项目;(二)开展和资助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教育支持项目。

过去十年,爱佑专注于孤贫儿童的医疗救助,致力于做世界上最好的儿童医疗救助基金会,开展的公益慈善项目包括“爱佑童心”——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治疗项目、“爱佑天使”——孤贫白血病患儿医疗救治项目、“爱佑新生”——病患孤儿医疗养护项目和“爱佑和康”——残障儿童康复项目等。

未来,爱佑将通过分享自身在传统慈善项目方面积累的经验,引进国际先进的理念与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设立更多创新慈善方面的项目,进一步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爱佑实行企业化管理,始终坚持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国际化,追求高效、透明以及慈善效果可度量。

在企业家精神的指引下,爱佑始终坚持创新并不断摸索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公益慈善行业发展、产生更大社会影响力的新模式,不断尝试探索适合中国公益慈善行业发展的理念和手法,以丰富的项目实践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慈善方法论,其承载的更大价值在于为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提供可鉴范本。

第一家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

爱佑慈善基金会的前身北京市华夏慈善基金会是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后国内第一家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

第一家由企业家发起并管理运作的民间基金会:

始终坚持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国际化,追求高效、透明以及慈善效果可度量。

第一家不收取项目管理费用的基金会:

基金会日常运营费用以及慈善项目的实施费用均由部分理事另行出资支付。

第一家拥有全球同类项目最大救助规模的非公募基金会:

“爱佑童心”项目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治疗项目。

第一家全资举办社会企业的国内基金会:

2012年9月,“爱佑和康”项目连锁机构的第一个项目中心——深圳市爱佑和康儿童康复中心正式开业。

5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英文名:China Found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缩写:CFPA)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是在民政部注册、由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全国性扶贫公益组织,是中国扶贫公益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之一。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截至2016年底,累计筹措扶贫资金和物资248.67亿元,受益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2908.72万人次。

28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良好的内部治理、项目管理和社会绩效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2007年、2013年在民政部组织的全国基金会等级评审中,均被评为最高等级5A级基金会。2016年9月,《慈善法》颁布后,被民政部首批认定为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

针对贫困的主要成因,中国扶贫基金会致力于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计扶贫、救灾扶贫四大业务领域,建立了完整、系统、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

2016年,3070家机构、14.35億次公众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爱心款物总额4.71亿元,另有6.1万名志愿者,提供130.9万小时志愿服务。2016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支出捐赠款物4.56亿元,发放小额贷款66.5亿元,项目覆盖全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868县、238所大学以及埃塞俄比亚、加纳、柬埔寨、缅甸、尼泊尔、苏丹、厄瓜多尔、海地在内的8个国家,共计4,293,989名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受益。

6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

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是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壹亿元,来源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捐赠。

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7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国家民

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于1995年3月1日正式成立。我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个单位组成,集军队和地方航天企业为—体。

8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8月15日,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主要从事人权宣传、国际交流和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2001年6月12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委员会负责人,明确了委员会的宗旨和任务。中青年专家委员会首批会员60名,主要来自机关、大学、科研、司法、新闻等部门和单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被推选为委员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组织办法》,组建了秘书处,研究布置工作任务等。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伯承主持会议,副会长肖平代表基金会对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提出希望。常务副会长杨正泉、副会长王彦峰出席了会议。

2001年3月19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主任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随后,该会在向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征集人权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审定了一批年度研究课题,如:《(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问题研究》、《美国的人权观研究》、《邪教犯罪与人权保障》、《经济全球化下国际人权斗争新特点》、《日本与德国对二战认识的差异》等。

2001年4月16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成立。基金会名誉会长黄华与会讲话,提出希望。委员会有吴阶平、朱光亚、龚育之、任继愈、周南、厉以宁、白春礼、陈章良等近20名委员。

2016年12月23日电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9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是2009年7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非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是教育部。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北京市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用于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和开展各项公益活动等,致力于积极推动祖国轨道交通事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按照教育部、民政部等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理事会的要求,遵循“努力吸引基金资助、不断加强企业联系、建立健全基金管理、积极寻求工作突破”的工作思路,广泛筹集办学资金、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互动局面。

10张学良教育基金会

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于2006年在沈阳成立。由张学良亲属、海内外各界人士和东北大学校领导组成理事会。张学良之子张闾琳先生、张学良之女张闾瑛女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原中华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先生和香港新华集团总裁蔡冠深先生任名誉理事长,东北大学校长任理事长。基金会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设在东北大学)负责。本会实行会员制,根据单位和个人的累计捐赠数额,分别授予相应级别的会员称号、荣誉称号及相应权利。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一生热爱国家的教育事业。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他曾捐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先后用于资助贫困儿童上学、在东北的很多地区开办“新民小学”和“同泽中学”,并于1928年至1936年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1993年至2001年出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校董会名誉主席。

1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是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于1997年11月正式注册成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关怀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民政部等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薛暮桥先生和马洪先生任名誉会长。

基金会的宗旨是支持政策研究、促進科学决策、服务中国发展。

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外企业、机构和个人的捐赠和赞助。资金的用途是资助有关课题研究、学术研讨、人员培训和对外交流活动;奖励政策咨询和有关学术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资助符合基金会宗旨的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12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1992年,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业务由人民银行主管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宗旨是:为提高金融从业者素质和向民众普及金融知识,依靠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系统的支持捐助,发挥公益组织优势,大力开展与金融教育相关的公益活动,以此推动金融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20年来,在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系统的支持捐助下,坚持开展符合宗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扶贫资助、表彰奖励、境内外培训、专题讲座和研讨研修等活动。该基金会重点实施的以农村金融教育为中心的”金惠工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试点已扩展到全国12个省(自治区)66个县,培训农户、乡镇和村级干部、基层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组织业务骨干等共计92万余人。

13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英文译名为:“Zheiiang University Education Foundation”,缩写为“ZJUEF”。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宗旨:汇八方涓流、襄教育伟业,全面支持和推动浙江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教育部。

为纪念竺可桢老校长的卓越功绩,弘扬他亲自倡导的“求是”精神,开拓海内外共创教育大业渠道,加快浙江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人才,1994年3月,浙江大学联合社会各界成立“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

2000年5月,原“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和原“杭州大学基金会”融合而成新的“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

2004年11月,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重新进行登记注册,更名为“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2006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国家民政部重新进行登记注册,更名为“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2010年2月,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被民政部授予“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等级。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支持浙江大学建设、建造、更新教学和科研设施;

(二)扶植浙江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课程的建设:

(三)支持浙江大学人才引进,资助聘请世界知名学者来校讲学;

(四)资助优秀教师及在校学生出国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五)资助召开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

(六)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职工和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

(七)资助在校贫困学生。

14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妇基会”英文名称:China Women's Development Foundation,缩写:CWDF。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是5A级基金会,1988年12月由全国妇联发起成立,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其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是中国以及许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募捐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是于1988年12月由全国妇联发起成立的、在民政部注册、有独立社团法人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首任会长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陈慕华同志。

长期以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着眼于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围绕妇女扶贫、妇女健康、女性创业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公益慈善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组织实施的“母亲小额循环”、“母亲健康快车”、“母亲水窖”、“贫困英模母亲资助计划”、“母亲邮包”5个项目分别获得中国政府最高慈善奖项一中华慈善奖。

15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是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由中央统战部主管,现注册资金为3050万元。资金来源为海内外企业、个人、政府组织、团体、捐赠、赞助。建设宗旨为促进光彩事业发展,支持社会扶贫和西部开发,培育扶贫开发示范项目,为参与光彩事业遇到困难的企业家排忧解难。

16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是面向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公众的公募性基金会。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共中央统战部,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为了积极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推进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留学人员事业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于2007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

支持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推进海内外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和交流,支持国内优秀高级专业人员赴国(境)外留学、进修与培训,提供与国际人才交流相关的咨询中介服务;聘请国(境)外具有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华工作,支持国外智力成果的引进、推广和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支持和奖励为留学人员事业做出贡献的团体与个人,奖励海外学成回国创业、为国服务并做出杰出贡献的留学人员。

17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

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登记的全国性4A级公募基金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创办并作为业务主管单位。1996年5月1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是组织和資助中外民间友好交往及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与事业;支持中国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事业的发展及中外民间交流与合作;为民间外交培训人才、奖励先进、开展咨询服务;对民间外交研究机构的活动等提供资助;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基金来源于:国内外友好组织、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友好人士的捐赠。

18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中国红基会)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管、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进步。2008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被民政部授予“5A级基金会”。

为践行宗旨和使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医疗健康领域推出一项面向贫困地区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大型社会公益事业——“红十字天使计划”。募集资金和医疗物资,对患有重大疾病的农村贫困农民和儿童实施医疗救助,协助政府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捐建“博爱卫生院(站)”,培训农村医务人员,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医疗救护水平,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9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成立于1987年,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接受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业务指导,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公募非营利公益组织。

(1)向贫困地区的妇女特别是育龄妇女提供小额资助,使她们在生活、生产、生殖健康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得到改善,并通过她们自身的努力,逐步摆脱贫困;

(2)奖励和表彰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海内外各界杰出人士和团体;

(3)根据社会发展和人口领域的社会需求,兴办计划生育、性和生殖健康、老龄人口福利等方面的服务项目;

(4)参与计划生育家庭救助体系的建立及实施;

(5)开展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外友好团体和人士以及国际组织的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合作。

20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UNDATION,CEPF)成立于1993年4月,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基金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2005年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专门资商地位”。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人类”的原则广泛筹集资全。并将之用于奖励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资助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和项目,促进中外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台作,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环境保护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公益事业。人人有权享受优美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又需要大家来关心和爱护。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衷心希望与国内外热心于环境保护事业的组织、企业和个人建立友好联系,相互支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1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CFPF)发起于2005年,成立于200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是面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70%都要用于公益性的资助活动。公募基金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开展促进中国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募捐活动。接受海内外热心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公益事业的有关组织和个人的捐赠。为增加本基金会资金而进行的基金保值、增值运作和投资活动;

(2)开展有关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知识的科普教育活动,宣传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唤起全民保护意识;

(3)协助政府做好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建立化石博物馆、防止古生物化石被乱采滥挖、倒买倒卖、走私贩运:

(4)重点资助一些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的资源调查研究、科学发掘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奖励对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

(5)按照捐赠者意愿设立的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资助项目;

(6)开展其他有利于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的公益项目和活动;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其他专项任务。

22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简称CFYEE)是管理型、宏观控制型机构,主要功能是向社会广泛募集资金,通过资金扶持、培训旧艮务、信息服务、政策协调和社会倡导,帮助青年创业就业,促进青年发展。

基金会的发起人和业务主管单位为共青团中央。2008年12月,党中央书记处在听取团中央工作汇报时,要求团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体系的优势,尽最大可能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党中央书记处主要领导同志明确指示:要尽快设立全国性青年创业基金,用于扶持青年创业。为更好地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履行好共青团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权益的职能,切实完成好党中央提出的工作任务,共青团中央决定建立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多渠道筹措资金,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扶持。

23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基金会通过设立和颁发“光华科技奖”、“光华青少年发明奖”,奖励和资助在我国科技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及青少年,累计2500余人次,总额达人民币数千万元,为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广泛社会赞誉。

2004年10月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变更为共青团中央,在团中央书记处的坚强领导下,以创建全国一流基金会为目标,以提高基金会核心竞争力为手段,秉承“服务、规范、创新”的工作理念,不断探索、锐意进取,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2008年获得民政部颁发4A级社会组织等级,2010年获福布斯中国十佳公募慈善公益基金会排行榜第一名,2011年获中央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称号,2012年获中央直属机关“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基金會下设图书捐赠中心、物资捐赠中心、媒体事业中心、科技事业中心、基金管理部、资源协作部、综合事业部、发展研究部、办公室九个部门,拥有北京书海方舟物流有限公司、《农家书屋》杂志社、北京大音众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辉煌同达(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四个直属单位,拥有一批较有影响的主导项目与优势项目,形成了以物资捐赠和股权捐赠为手段的公益服务模式。

24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

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是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经国务院批准,于2006年9月侣日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家行政学院,理事长为魏礼群。

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的宗旨是:服务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和为西部地区服务的人才培养与培训,支持科学研究和政策咨询研究,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是按照合法、自愿原则公开向社会募集并接受社会各界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开发事业的资金、物资和技术援助等捐赠;

为主管部门实施的人才培养、培训、国内外人才交流、开展的重大研究课题等计划提供经费支持;

为主管部门实施的建设项目急需的人才开发活动以及西部人才开发基地建设提供经费支持;

表彰和奖励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

25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简称:文基会;英文: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FOUNDATION),成立于1994年,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社会团体,注册资本金897万元。

该基金会广泛争取海内外热爱和关心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团体、企业和个人的支持与捐赠,根据国家文艺政策,资助精品文艺项目创作工程,培养优秀文艺人才;资助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活动,扶持多元文化发展;致力于增进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国际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扶持老、少、边、穷地区文学艺术事业;开展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生活的文化活动,促进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是經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文艺基金会,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

其业务范围是:募集资金、专项资助、国际交流、书刊编辑、专业展览、咨询服务。

26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基金会通过设立和颁发“光华科技奖”、“光华青少年发明奖”,奖励和资助在我国科技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及青少年,累计2500余人次,总额达人民币数千万元,为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广泛社会赞誉。

2004年10月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变更为共青团中央,在团中央书记处的坚强领导下,以创建全国一流基金会为目标,以提高基金会核心竞争力为手段,秉承“服务、规范、创新”的工作理念,不断探索、锐意进取,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2008年获得民政部颁发4A级社会组织等级,2010年获福布斯中国十佳公募慈善公益基金会排行榜第一名,2011年获中央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称号,2012年获中央直属机关“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基金会下设图书捐赠中心、物资捐赠中心、媒体事业中心、科技事业中心、基金管理部、资源协作部、综合事业部、发展研究部、办公室九个部门,拥有北京书海方舟物流有限公司、《农家书屋》杂志社、北京大音众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辉煌同达(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四个直属单位,拥有一批较有影响的主导项目与优势项目,形成了以物资捐赠和股权捐赠为手段的公益服务模式。

27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准,获基金会法人登记,类型为公募,起始基金数为八百万元人民币。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的宗旨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8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成立于2005年,英文译名:China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缩写:CSWF。

(一)资助社会福利机构儿童、残障儿童、孤儿和贫困家庭儿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二)支持社会老年福利机构和困境中的老年群体,改善教育和生活质量;

(三)支持贫困地区、灾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解决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

(四)开展或资助与社会福利相关的公益文化宣传活动;

(五)开展与社会福利相关的国际合作与业务交流;

(六)支持社会管理与社会福利方面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社会管理人才;

(七)宣传社会福利新理念,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社会福利工作;

(八)承接政府部门职能转移或委托办理的社会福利项目;

(九)支持和开展社会福利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十)规定或许可的其他活动。

29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支持发起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是中国以及许可本基金会募捐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本基金会的业务范围是:

(一)组织资助中国内地贫困家庭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二)组织资助赴中国内地学习、进修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家庭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三)支持一些贫困地区解决在改革发展教育事业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

(四)奖励对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个人和单位;

(五)接受海内外热心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政府、组织和个人提供的资金、财产捐赠及无偿技术援助;

(六)通过多种渠道,面向海内外开展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募捐活动;

(七)接受政府委托或指定开展的与教育或其他有关与教育事业相关的各类扶持、资助项目;

(八)接受委托管理国内外其他基金机构用于中国教育事业的资金;开展与国内外同类基金会的合作、交流活动;

(九)本章程规定或许可的其他活动。

30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

2016年7月,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是经国务院国资委审核同意,在民政部登记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由三峡集团作为发起人和主要捐赠人,是三峡集团规范统一的对外捐赠平台,负责统一运作和管理集团范围内所有对外捐赠事项,旨在使三峡集团慈善事业从扶危济困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公益运作。

三峡集团成立公益基金会,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行动;是加强集团对外捐赠管理,适应新时期国资监管的必然选择;是推进集团发展战略,促进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改进履行社会责任实践,塑造集团公益整体形象的现实举措。

31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hlna Green Carbon Foundation),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7月19日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林业局。本基金会是中国第一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该基金会由中石油和嘉汉林业等企业倡议建立,前身是2007年成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获得境内外捐赠资产4亿多元人民币,先后在中国20多个省(区、市)资助实施和参与管理的碳汇营造林项目达120多万亩。

致力于推进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森林经营、减少毁林和其他相关的增汇减排活动,普及有关知识,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和能力,支持和完善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32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會

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23日在河南大学23日在河南郑州成立,并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成为我国地方高校中第一个教育发展基金会。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是由河南大学发起设立,经国家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以教育部为业务主管单位、民政部为管理机关的全国性公益性非公募基金会。该基金会收到第一笔捐助来自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博士捐赠500万元港币予河南大学。

业务宗旨

(一)支持河南大学教学、科学研究及环境设施的改善(包括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除职工宿舍外的建筑物等);

(二)资助河南大学教学与科学研究项目的开展及科研成果的转化、专著出版;

(三)支持河南大学人才引进,资助聘请世界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资助优秀师生出国交流;

(四)资助与河南大学有关的国际合作项目和国际学术会议;

(五)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及科研、管理奖励基金;

(六)资助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各项活动;

(七)按照捐赠者的意愿设立的资助项目或支持与河南大学教育事业有关的其他项目。

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赠。基金将按照捐赠人意愿主要用于支持河南大学建造、更新教学、科研和图书、信息设施:扶植重点课程、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职工和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资助优秀师生出国深造、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和国际学术会议:支持、投入与发展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其他项目。

33爱慕公益基金会

爱慕一直致力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超过5000万元,并于2013年设立了在民政部注册的爱慕公益基金会。

34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为发起人,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管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团法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在纺织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行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奖励在纺织教育战线上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发挥他们在全行业的典型和引导作用,并在可能的条件下支持一些对纺织行业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科研项目。目前已开展“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教师奖及学生奖、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及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援建钱之光希望小学等活动。

继承和发扬新中国纺织工业奠基人钱之光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业家开创新中国纺织事业的奋斗精神,缅怀钱之光老部长为我国纺织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促进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振兴我国纺织事业。

业务范围

(一)开展与纺织科技教育相关的各类公益活动;

(二)表彰奖励在纺织科技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组织;

(三)表彰奖励在纺织教学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及优秀在校学生;

(四)开展纺织科技成果推广和重大纺织应用基础科学研究;

(五)组织国内外科技交流活动、技术咨询等活动;

(六)举办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其它活动。

3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3年3月29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中心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旨在加强学校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募集办学资金、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所募基金主要用于改善教学设施,奖励优秀学生、教师,资助基础研究、教学研究和著作出版等。对特定项目捐赠,按捐赠者的意愿使用。

36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

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英文名:China Foundation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简称:CFPD)成立于北京市,为中国民间组织开展国际交往服务的全国性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为了拓宽民间对外交往渠道,宣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推动国家软实力建设,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37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

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英文简称CMPF)是在国务院两任总理亲切关怀下,于2003年10月在民政部登记注册,上级主管单位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性慈善机构。宗旨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慈善为怀、防治尘肺”。主要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开展尘肺病防治、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工作,为降低尘肺病的发病率,提高尘肺矿工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降低死亡率,最终消灭尘肺病,为中国尘肺病防治事业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2012年被民政部评为中国社会组织“4A”等级。2015年12月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自基金会成立至今,启动并实施了尘肺病康复工程、预防工程,设立了农民工清肺救助项目、开展救助省部级尘肺病劳模和全国煤矿尘肺病农民工现状调查等项目。

联系和团结国内外关心煤矿尘肺职业病的团体和个人,征集社会上的财力、物力以及道义支持,配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匡助政府和企业开展以肺灌洗为主的煤矿尘肺治疗、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工作。为提高尘肺矿工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遏制尘肺病情的发展,为保护煤炭企业劳动力,为煤炭生产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本会基金来源:国家财政的支持、企业的赞助、用本会良好的对外渠道向港澳和海外募集善款,做大做强基金等;本会基金回馈:一是对赞助基金的企业,原则上企业既是捐赠者,又应是受益人。捐赠单位的捐赠款,可按60%用于本单位尘肺病人的治疗补贴,具体补贴办法,捐赠方可与我会商定;二是在尘肺矿工较集中的地方,选择和扶持具备大容量肺灌洗治疗条件的点,进行肺灌洗治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病人能够就近治疗。

38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會

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英文名: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fv Education Fundation,缩写为CAUEF)于2009年8月获国家民政部批准设立,200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教育部,登记管理机关是国家民政部。基金会原始基金为2046万元,来自各界历年对中国农业大学捐赠的留本资金。宗旨是发动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学校与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国内外团体和个人的支持与捐助,推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科研以及高新技术开发事业的长远发展。

基金会接受广大校友、国内外(包括港澳台)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赠,并保证捐赠资金使用符合捐赠者的意愿和基金会宗旨。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享有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和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向我会进行公益捐赠可依法享受税前扣除。基金会制度健全、管理规范,2012年通过民政部的评估,并被评为“4A级社会组织”。

基金会的主要职责是接受和管理社会各界给予中国农业大学的捐赠,用于支持教学和研究设施改善(包括建筑物、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奖励在教学、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和职工,资助青年教师的培养;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研究和开发项目;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以及资助其他有益于中国农业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公益活动。

业务范围

(一)加强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二)支持教学和研究设施改善(包括建筑物、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

(三)奖励在教学、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和职工,资助青年教师的培养;

(四)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研究和开发项目;

(五)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六)资助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39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简称腾讯基金会)是2007年6月2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与民政部批准成立,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由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

2007年6月,腾讯公司倡导并发起了中国互联网第一家在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腾讯基金会。作为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的公益基金会,腾讯基金会致力于推动互联网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服务推动公益行业的发展。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为2000万元,由腾讯公司捐赠。腾讯承诺每年都会将利润的一定比例捐赠给基金会。

致力公益慈善事业,关爱青少年成长,倡导企业公民责任,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作为由中国最大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基金会,腾讯基金会积极探索结合企业的核心优势建设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1)为村开放平台

为村是一个用个移动互联网发现乡村价值的开放平台,它以“互联网+乡村”的模式,利用移动网络力量,为乡村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

2)腾讯立体救灾

从2008年南方雪灾开始,腾讯基金会逐步建立了一套整合腾讯全平台资源的立体救灾机制,从灾情评估、灾难一线救援、救灾团队后勤保障三方面展开行动。

每逢国内外发生重大灾难,腾讯基金会第一时间启动立体救灾应急模式,借助腾讯媒体影响力和号召力,用产品、技术等一切核心能力,通过社交网络、网络捐款平台、门户网站、搜索等产品,全平台全方位展开关注灾情、网络搜救、网络倡议、在线捐助等系列救灾行动,率先开创了线下线上结合的“立体救灾模式”。

2014年-2015年,先后展开了四川芦山灾后重建、云南鲁甸地震紧急救灾、海南威马逊风灾灾后重建、尼泊尔地震紧急救灾等灾难救助项目。

40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CRF)成立于1995年,是对国内外各界自愿捐赠的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是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民政部正式注册。

资助有关中国改革与发展方面的研究项目;举办有关中国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各种会议;从事有关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成果的评奖活动;开展有关中国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咨询、培训工作;进行有关中国改革与发展方面的中外学术交流活动。

41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China Internet Development Foundation,缩写为CIDF)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向海内外广泛募集资金,用于“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的业务范围:募集资金、专项资助,支持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专业培训。

42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英文名:Chinese Foundation for Teacher Development),简称中国教师基金会。宗旨是促进教师发展。

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受到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共支出奖金和组织奖励性活动经费近亿元,奖励了近5万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国模范教师,现拥有基金50多亿元。基金会通过奖励教师,开展教师奖励性质的活动,资助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等,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奖励基金所特有的政府奖性质,规格高,影响大,为全社会所关注,其他奖励形式难以替代。

1986年,为提高教师地位,扩大教师影响,促进教师待遇改善和教师队伍中突出问题的解决,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2008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2006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完成了注册登记。

基金会首任理事长由前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担任。之后,理事长由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同志担任。霍英东、马万祺、王军等社会名流及教育部多位领导都曾任副理事长、秘书长等职。现任理事长为马立同志。基金会秘书处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司局级机构在理事会领导下负责基金会日常事务。

自1986年国家建立教师奖励制度和成立基金会以来,共支出奖金和组织奖励性活动经费近亿元,奖励了近5万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国模范教师。组织了数十次全国性的奖励性质的教师考察、参观、讲学等活动,参加教师约2万余人。资助了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中出现的特殊困难。

在基金会的影响和示范推动下,全国大多数省及一些地(市)县成立了类似的基金会,拥有基金50多亿元。

基金会成立以来,通过奖励教师,开展教师奖励性质的活动,资助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等,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奖励基金所具有的政府奖性质,其它奖励形式难以替代,规格高,影响大,为全社会所关注。

43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属于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卫生部。

业务范围

(一)资助开展各种牙病防治活动,包括研制、普及应用口腔保健适宜技术和活动;支持牙防扶贫工程项目及其活动;龋病和牙周疾病防治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与评价;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社区口腔卫生服务;

(二)培训口腔预防专业人员和促进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三)资助口腔常见病预防的应用科学研究与临床试验项目;

(四)表彰牙病防治先进单位和个人。

44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发起,于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性质为非公募,享受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相关免税政策。注册原始基金数额为1亿元,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45万科公益基金会

萬科公益基金会是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国家民政部、国务院审核批准,于2008年成立,由国家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

万科公益基金会以规范、透明、专注和坚持为原则,将万科在商业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效率运用到公益项目的开展中,采用以结果为并导向的管理模式,注重对项目运行的监控、成果的评估和反馈。与此同时,基金会及时对外披露捐赠信息,确保所获捐赠全部用于公益项目的开展。

万科公益基金会鼓励并组织志愿者、万科员工、业主以及社区团体共同参与公益项目,由不领取薪水的志愿者完成基金会的运营和项目执行。

万科公益基金会在儿童教育、健康、紧急救援、社区发展、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与中国50多个公益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自成立以来,基金会共捐资7627万元用于各类公益项目的开展。

按照本基金会的宗旨,自行开展或资助非营利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扶贫、救灾、助残、可持续发展等社会公益项目,并开展与这些社会公益领域相关的培训、论坛、国际交流等活动。

46韬奋基金会

中国韬奋基金会是由我国新闻出版界、文化教育界的老前辈胡愈之等倡议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

10年来,基金会联合中国版协、全国记协设立的每两年评选一次的韬奋新闻奖和韬奋出版奖,成为我国新闻出版界的最高荣誉奖。自1990年至今,已评出韬奋出版奖获得者39名,韬奋新闻奖获得者20名。基金会还积极开展研究和继承韬奋文化遗产的活动,在纪念韬奋诞辰100周年时出版了14卷800万字的《韬奋文集》。此外,这个会还编辑出版《韬奋研究论文集》,摄制电视专题片《韬奋在上海》,创办《交际与口才》杂志。

中国韬奋基金会是在1987年6月25日成立的。张友渔任基金会主席,吴冷西等任副主席。首届中国韬奋出版奖已于1990年评选。基金会同中国记协联系,拟共同举办韬奋新闻奖。由于多种原因,未筹办起来。但中国韬奋基金会还是起了促进作用。

光大韬奋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为人民创办新闻出版事业的优良传统,开展研究和继承韬奋思想文化遗产的活动,评选先进新闻出版人物奖项,编辑出版发行书报刊,扶植新闻出版院校优秀学生和部分专业,为繁荣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和造就新闻出版人才服务。

47中国绿化基金会

中国绿化基金会(China Green Foundation)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84年3月1日《关于深入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的指示》中,“为了满足国内外关心我国绿化事业,愿意提供捐赠的人士的意愿,成立中国绿化基金会”的决定,由乌兰夫等国家领导人支持,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发起,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于1985年9月27日召开第一届理事会宣告成立。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在民政部登记注册,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林业局。

乌兰夫、万里、李瑞环先后担任中国绿化基金会名誉主席,雍文涛、陈慕华、王丙乾先后担任主席。中国绿化基金会第五届理事会于2005年6月3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担任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原局长王志宝担任主席。

2016年6月6日,中国绿化基金会第一支由民间公益粉丝团发起并负责管理运营的公益基金“千度暖烊公益基金”正式成立,这也是中国第一个00后偶像粉丝公益基金

业务范围

一、依法接收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绿化捐赠和政府资助,满足捐赠者意愿,组织实施绿化公益项目,开展绿化公益活动;

二、组织开展大型公益劝募活动,拓宽募捐渠道,募集绿化资金;

三、开展区域、行业绿化合作,设立地方、行业、企业或个人绿化公益事业专项基金:

四、开展公众绿化意识教育宣传活动,弘扬生态文明,繁荣生态文化;

五、资助林业和生态领域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促进科技进步与技术交流;

六、开展国际绿化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合作领域,争取国际社会捐赠和资助;

七、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开展绿化基金相关的经营和投资活动,促进绿化基金保值增值;

八、其它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业务。

48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2010年1月12日在京成立。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是我国具有民间色彩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由魏久明和曾经共同从事过青少年工作的李启民、袁正光等人共同创办,并得到了上海企业家袁祥先生的支持.他捐赠了2000万原始基金。

基金会的宗旨为,募集社会资金,开辟民间救助通道,对社会上无人监管抚养的孤儿、爱心满世界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等进行救助。

49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于2010年,是在中国政府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非营利性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支充满活力、快速生长的非公募基金的新生力量。

本基金会致力于加强北京理工大学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凝聚社会各方办学力量,筹集社会各类助学捐款,秉承北京理工大学“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办学理念,通过我们的努力,将捐赠者的善举转化为北京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为社会进步、人类幸福作出更大贡献的源源动力。

50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同发起创办,以资助和发展中国贫困地区初级卫生保健事业为宗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赢利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在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朱镕基总理的亲切关怀以及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1996年12月30日批准成立。基金会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办,卫生部业务主管,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民政部的管理和监督。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建立了严格的基金募集、管理、使用制度,以保证公正、合理、规范、科学、有效地使用初级卫生保健基金,并接受捐赠者和社会的监督。基金会诚恳地接受国内外一切关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事业和健康扶贫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及外国政府的慷慨捐赠。基金会还可根据捐赠者的意愿,设立名人基金和专项基金等。

中國政府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事业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中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国力有限,政府的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贫困地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状况差,疾病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是这些地区奔小康的重要障碍。据调查,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因素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30%,个别地区高达60%左右。疾病成为贫困地区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一道可怕的屏障,它导致人们的贫困、儿童的天折、人口素质的低下、劳动能力的丧失等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基金会的成立就是要多渠道地在国内外筹集资金,以最有效的方式投入社会,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解除疾病困绕,提高健康水平,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51青山慈善基金会

上世纪80年代,青山企业在浙江温州诞生。历时20余年,青山企业不断创新生产工艺、拓展产业领域,有赖于各界的广泛支待合作,已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跨国集团公司。

青山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投身慈善事业,把慈善事业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早在2007年5月,就斥资2000万元人民币成立温州市龙湾区慈善总会青山控股分会。同年10月,同样斥资2000万元人民币成立青田县青田工业园区青山控股慈善分会。以“关注民生,发展公益事业;奉献爱心,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的青山慈善基金会,于2014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青山慈善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数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名义全额出资。

52民福社会福利基金会

《民福社会福利基金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备案的全国性一级基金会。

业务范围

(一)资助社会福利机构儿童、残障儿童、孤儿和贫困家庭儿童,解决他们上学及生活困难:

(二)资助并从事老年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模式、管理方式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三)捐助或从事老年福利机构如敬老院、社区老年服务和老年医疗机构等建设:

(四)开展或资助宣传、交流养老文化的公益文化宣传活动,推进积极老龄化和健康养老:

(五)承接政府相关部门委托的有关工作。

53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子基金会是由国家拨款作为启动资金支持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基金组织。旨在通过募集基金,组织或支持国内及海外儒学研究,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增进海内外华人团结、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服务。

中国孔子基金会于1984年9月在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同志指导下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山东曲阜市成立,后迁至北京。1996年8月经中央领导批准由北京转会济南,秘书处受中共山东省委领导。谷牧曾长期担任名誉会长,目前韩喜凯为会长,王大千为理事长兼秘书长。

团结与组织学术界对孔子、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科学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促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孔子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在组织和推动孔子、儒学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围绕孔子、儒学研究的热点及当代相关社会问题,举办了一系列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江泽民、李瑞环、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出席会议讲话或接见与会代表。

(2)组织编辑出版了一批孔子、儒学研究方面的著作和期刊,包括《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孔子研究》、《儒风大家》等。

(3)赞助和支持了国内部分学术机构、学术团体的建立及其活动,发起和筹建了国际儒学联合会。

(4)组织和参与了众多海内外学术交往活动,先后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韩国成均馆、日本筑波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美国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加拿大文化更新中心、俄罗斯东亚研究所等机构建立了牢固联系。

(5)与山东儒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发行孔子像,与建设银行合作发行孔子龙卡,与山东省立医院合作编辑《医患论语》等。现与曲阜师范大学合办孔子文化大学,着手编辑《儒学年鉴》的同时,不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事业。

(6)参与组织承办国际儒学大会、尼山论坛、孔子文化节、两岸四地青年国学吟诵等活动。

第2篇:社会组织党建:目标取向与实践逻辑

[摘要]社会组织党建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目的并不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内部控制,而是希望实现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的统一。十八大以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显著,随着工作力度的增强,党组织覆盖率明显提升。然而,组织覆盖缺乏延展性、工作覆盖缺乏实效性的问题不容忽视。借鉴结构化理论的视角,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既要持续改善外部结构,又要有效激发内部行动者的能动性,通过外在压力和内生动力的共同作用,最终实现社会组织党建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社会管理;目标取向;实践探索

社会组织党建是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安排,是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的关键所在。从1994年中央首次提出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要求,到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会议,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已然成为在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原则和重要保障。然而,对社会组织党建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部分社会组织负责人对这一制度安排存在消极抵触的心理;实践过程中的嵌入不当又“常常引发社会组织对党组织的被动应付与内部排斥”。为此,本文试图在廓清社会组织党建目标取向的基礎上,分析当前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路径,在应然与实然的比较中,探寻现阶段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的路径选择。

一、目标取向: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

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是党的执政逻辑使然,党通过在每一个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从而以组织建设来引领和保障社会组织的正确发展方向。对于社会组织党建的目标取向,2015年出台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然而,对于这一问题,部分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仍然心存疑虑,主要的困惑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组织为什么要建立党组织?

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是党中央根据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它的提出更多是出于国家治理及政党执政的需要。

一是与体制合拍的需要。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就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而言,是不同于世界其他各国,是我国所独有的一项制度安排。但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而言,社会组织只是一个细小分支,内嵌在社会制度之中,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其他各项具体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都体现了这一特征,社会组织作为一个具体分支,自然也不能例外,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合拍。

二是政党执政的需要。政党执政的基础是民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亦是如此。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能否长期保持下去。过去,民众主要集中在体制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民众活跃在体制外的市场领域和社会领域。就社会组织而言,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民政系统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已达70.2万个,自2000年以来保持了年均约10%的增长速度。目前这一领域已经吸纳763.7万人在其中就业,同时还吸引了大批志愿者在其中提供服务。对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民众不断涌人的领域,党自然要主动在其中发挥作用。如果执政党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迟疑,那么其他政治势力就很有可能会乘虚而入。尤其是一些社会组织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影响,以社会运动理论为基础、以抗争性策略作为组织战略对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它们在利益表达、执政合法性、社会掌控力和执政方式等多个层面给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对于这样一支“如果引导得当,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可以成为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引导不当,就可能会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使社会稳定面临的压力更大,甚至动摇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的重要力量,党的领导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社会组织作为社会领域的主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一旦离开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治理体系的形成就有所欠缺。如今,社会组织已经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促进公众有序参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服务方面,一些针对弱势群众的、具有特殊要求的服务内容,目前很多都由社会组织承担。由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公共服务之外,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益补充。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于这样一支日渐兴起、愈发重要的社会力量,必然要积极引导,使其能够与中央精神、发展大势同频共振,更好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合力。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自然也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与其他领域(如村居、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比,社会组织党建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也是基层组织建设中最薄弱的一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虽然社会组织党建的覆盖率逐渐提升,但是每一年社会组织党建的覆盖率都是基层组织中最低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社会组织领域作为目前基层党建最薄弱的环节,更有必要加强党的建设,补齐基层组织建设的“短板”。

(二)建党组织是重回过去行政化的老路?

一些社会组织负责人担心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并加强党建工作,会不会重回过去社会组织行政化的老路,损害社会组织的自治性?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有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对社会组织党建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

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早期,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组织的行政化色彩确实比较浓重。当时部分社会组织是有政府背景的,甚至一些社会组织直接就是政府牵头、领导干部挂帅成立,在组织架构上套用了政府的管理层级,不仅是组织负责人,甚至连工作人员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这些组织曾经在筹集社会资金、化解基层矛盾、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發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也表明,这些组织不仅在涉及重大决策以及重要人事问题上缺乏完整的自主权,而且由于行政色彩过于浓重,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僵化保守、创新不足、官僚化倾向严重等问题。为此,中央持续地在社会组织中推动去行政化的进程。1994年出台文件,要求国务院部门领导(除特殊情况外)不能在社会组织中兼任领导职务;1998年出台的文件将这一要求拓展到所有中管干部;2007年的文件进一步要求所有现职公务员不得兼任社会组织的领导职务。中央之所以要持续清理领导干部甚至现职公务员在社会组织中的兼职情况,就是为了弱化社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使社会组织能够回归社会化的本源。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方面的决心并没有改变。十八大报告在规划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明确将“政社分开”作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三大特征之一,三中全会更是直接作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的任务部署。这些要求充分表明中央希望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能够边界清晰,社会组织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的社会主体,而不是依附于政府部门的“二政府”,重回过去行政化的老路。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不同于社会组织行政化。党中央对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根据《意见》要求,政治核心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保证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建设先进文化、服务人才成长和加强自身建设。由此可见,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更多是宏观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其目标主要集中在保证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使社会组织在方向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同时团结和凝聚社会组织中的广大群众,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将他们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这些党组织的职能与目标,并不涉及对于社会组织日常的、微观层面的业务活动的干预与控制,党组织也不会代替社会组织去进行具体的决策与任命,因此这与过去社会组织行政化所体现出的对组织人、财、物及各项活动的重要决策进行直接干预或控制是截然不同的。

(三)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能否共存?

在社会组织中,党的领导更多体现为宏观上的政治领导,社会组织的依法自治更多体现为微观层面、具体事务上的决策自主,两者并不存在矛盾。而且,事实上,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也并不试图去挑战社会组织的自治性,特别是在具体决策事项上,党组织不能取代既有的决策机构去进行决策,这不符合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因此,社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只要其行为是符合宪法法律及相关政策规定的,那么社会组织仍然可以依据章程自行决定组织的重大事项。进一步来看,党组织也希望社会组织本身是高度自治的,只有这样社会组织才能进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造力,更好地投入到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之中,满足民众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进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既有的研究成果也已经证明了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的自治在中国既有的制度环境下是相统一的。在国家一社会关系范式下,西方学者更强调社会组织是保护公民权利免受国家权力侵害的组织载体,将社会组织与党和政府对立起来,然而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已然超越了这一新托克维尔主义的桎梏,社会组织在中国的发展非但没有挑战政党的权威,相反还起到了稳固政体的作用。原因在于当国家的意志与目标随着国家权力的触角延伸进社会,嵌入到社会组织的运作中时,社会组织在资源、合法性、制度支持等方面也在嵌入于国家,这是一个互相嵌入与锁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整体上表现为依附式自主:既在很多方面依赖或受制于国家,又事实上享有着各种实际的自主,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来行事、可以自行设定组织目标、可以自行确定运作过程中的决策方式等。这种宏观依赖、微观自主的发展特征,使社会组织与政党之间打破了零和博弈的关系,向着政党与社会共生共强模式不断趋近,在社会权力提升的同时,政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得以增强,而政党在社会中领导力的提升,又为社会权力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更加适宜的外部环境。

概言之,社会组织党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引导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夯实党在社会组织中的群众基础,使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既表现为社会力量的不断成长,又体现为党在基层影响力的深度拓展,使社会组织所代表的社会力量与党组织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在社会这一场域中有机协调、共生共强,超越新托克维尔主义所认为的社会组织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对立关系,实现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的统一。

二、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探索

(一)探索过程

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两年多的调查摸底,中央在1996年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在符合条件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建立党组织的要求,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1998年,第一个专门关于社会组织党建的文件——《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颁布,文件明确要求“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中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两年后,中组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将社会团体定位为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要求各级党组织积极加强社会团体的党建工作。之后中央文件中也不时提出要加大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然而,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实践并不顺利。一方面地方党委及相关部门在抓社会组织党建方面经验不足;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中专职人员少,党员比例较低,再加上人员流动率较高,一些社会组织负责人又特别强调自身的民间性等多种因素,导致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覆盖率较低。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调研组的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社会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的仅6.03万家,占当时社会组织总数(41.37万家)的14.6%,占应建社会组织总数(11.17万家)的54%。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已然难以有效覆盖,在未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中,党建的形势更加严峻。

十八大以后,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开始加速推进。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的要求。经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2015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加快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进程。

在中央的要求下,各地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方法,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比如,一些地方开展社会组织“集中组建季”专项行动,在规定时期集中推动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一些地方针对党员数量少、分散性强的特点,灵活采用独立式、联合式、挂靠式、改建式、指定式、派遣式等多种形式,实现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覆盖;还有一些地方在社会组织登记过程中推行“三同步”,即同步采集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信息、同步在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同步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人《章程》,同时,在社会组织检查、评估等日常管理中落实党建工作,实行“五嵌入”,即将党建工作全流程嵌入社会组织年报、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社会组织换届改选、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社会组织评先评优,推动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覆盖率稳步提升。

在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推动下,社会组织党建的组织覆盖率明显提升。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底,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已建率就已经达到99.1%。2016年组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全国社会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28.9万个,比2015年增加了8.5万个,占当年社会组织总数的58.9%,在占比上比2015年又提高了17.3%。

(二)现实困境

在党组织覆盖率稳步提升的同时,社会组织党建所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

一是组织覆盖缺乏延展性。很多尚未登记注册但实际上开展公益活动的各类草根组织,还游离在党组织之外,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中党组织难以进入。《意见》提出社会组织党建的首要职责是保证政治方向,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相比,大量的草根组织、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实际上更需要保证其方向的正确性,但在最需要的领域,党组织的介入非常困难。

与此同时,即使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中建党组织,也存在着一个逆向选择的问题,即: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全局来看,加强党建工作的目的在于引领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越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在政治上不太成熟的、与党政部门联系不多的社会组织,越应该成为党建工作的重点,让党组织去覆盖到位、让党员在其中发挥作用,从而保证这类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社会组织的官方色彩越浓,政治上越可靠,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也就越愿意承担起上级党组织的职责,给予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与支持也就越多,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数量也就越多。相反,社会组织的民间性越强,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也越少,发展党员的名额分配也越少,甚至一些业务主管单位还可能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找出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成为社会组织的上级党组织。这就使得原先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该是依靠党组织的渗透力,不断向民间的社会组织去延展,进而实现组织覆盖的目标,但出于避免麻烦的考虑,在实际操作中社会组织党建机构并没有将组织资源向社会深处延伸,更多地还是囿于体制边缘或政治敏感性较弱的领域。

二是工作覆盖缺乏实效性。当前社会组织党建从总体上看还是属于“外部压力”推动型的,是地方党委、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社会组织内部,并没有激发出建立党组织的强烈意愿,内生动力不足使得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堪忧。一些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没有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者队伍的积极性,党建工作出现“有名无实”的“空转”现象,具体表现为组织生活不正常、组织机构形同虚设、无所事事、工作被动,以及组织生活“仪式化”等;一些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建立起来后,简单照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方式,党组织出现“行政化”趋势,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呈现“两张皮”的现象,甚至还出现党组织干预业务活动的问题,导致社会组织对党组织的排斥情绪;一些地方为了强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推动组织覆盖率的提升,一股脑地把党员都划归在一起,成立临时党组织,看似党建工作有形了,党员有“数”了,实际上却破坏了党的组织体系,损害了党的组织基础,等等。

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不仅仅是将党组织建在社会组织中的“有形领导”,更应该体现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议题设置、政治引领、利益协调等实际作用在社会组织日常工作中的“无形领导”。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强调现阶段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最重要的问题是“从片面强调党组织的覆盖率转向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突出执政党对社会组织的有效政治整合”。

三、优化社会组织党建的路径选择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成效,借鉴结构化理论的视角应该是外部的社会结构与内部的行动者(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或党员)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里结构主要指规则与资源,它们对社会组织党建而言,既有约束性也有使动性。对比2000年及2015年两个《意见》出台后社会组织党建的成效差异,结构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及党员也具有能动作用,即改变既存事态或事件进程的能力,正如在同样的社会结构下,不同的社会组织由于行动者能动性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党建效果。因此,要实现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既要依靠外部规则与资源的改善,同时也需要有效激发党组织与党员的能动性。

(一)延续政策刚性

现阶段社会组织党建主要依靠外部压力推动,特别是来自行政部门的政策刚性。例如,在登记注册、年检、评估等环节,民政部门同步对社会组织党建提出硬性要求,从而提升了党组织的组织覆盖率。这一方式被一些学者批评为是民政部门“党政不分”,客观上在一些社会组织中也引起了“内部排斥和消极应付”的负面影响。然而,实践表明,刚性嵌入是必要的,党只有通过刚性要求,先将党组织嵌入到社会组织中并督促其正常运转,才能有效保障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在场”,如果没有刚性嵌入作为前提和基础,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与党的领导在社会组织中的实现更无从谈起。

由于在社会组织内部,党组织是缺乏权力支撑的,所以它能借助的权力性因素更多是来自外部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权力,这也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优势所在。党组织可以通过领导政府,将党的执政意图转变为政府相关部门在特定领域的政策要求,并依靠政府的行政权力在实践中予以实现。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快速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党建所依托的外部行政权力的充分挖掘与利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警惕的是外部行政权力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由,过度或不当介入。既有研究已经表明,中国的政党与社会组织之问之所以能够超越零和博弈关系走向共生共强关系,关键在于宏观领导、微观自主的发展模式。宏观的政策领导必须加强,这是保证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但一旦行政权力借由党组织从宏观延伸到了微观,在社会组织内部损害了组织的自主性,那么结果不仅是社会组织难以自主发展,政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也会受到侵害。为此,有必要将目前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明晰化,明确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管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等。通过明确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划清党组织的权力边界,实现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

在这方面,一些地方正在探索的“社会组织党建进章程”可能是一个有效的举措。通过进一步细化党组织的职责权限,一方面使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为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政策支撑与保障。另一方面,明晰党组织的权责定位,也有利于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维护社会组织的依法自治。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也需要依章行事,章程同样也是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运作的行为规范,党组织也需要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就保证了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更多地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不会演化为事无巨细的行政干预。

(二)强化资源柔性

在规则保障刚性嵌入的同时,需要强化资源的柔性引领作用。柔性引领是在刚性嵌入之后,保障党组织能够适应社会组织的需要,与社会组织运转的齿轮有效“嵌合”的关键。柔性引领作用如果进展不利,会使刚性嵌入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出现嵌入的目标达成了,但负面后果不容忽视的问题。

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自身资源有限,要让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有影响、有威信,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不仅需要依靠组织本身,还需依靠在组织背后的整个党的组织体系的支撑。在多数情况下,社会组织党建正是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赋权,来获取社会组织对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组建的认同。而具体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能否从上级组织获取资源,为社会组织带来外部的认同和合法性,往往决定着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能否从最初的被排斥转变为社会组织主动接受党组织,是实现党组织对所在环境的“适应”的关键。

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希望借由党组织获得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通过党组织直接获取的组织资源,例如,党组织的信誉背书、党内的荣誉激励等;二是通过党组织有可能获得的政府资源,例如,发挥党组织的政策优势,在社会组织申请政策优惠、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招投标等过程中,党组织提供政策信息和技术指导等;三是通过党组织有可能获得的平台资源,例如,通过党组织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其他重要机构的联系,通过党组织把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分子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能否帮助所在社会组织获取上述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组织嵌入社会组织之后,能否有效融入社会组织,被社会组织所接受。

上述资源对于嵌入社会组织之中的基层党组织而言,单靠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有效满足社会组织的需求,因此需要寻求上级组织的支持。然而,对于上级党组织而言,社会组织种类繁多、领域广泛,上级党组织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仔细辨别,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为此一些地方在实践中采取将行业相同、领域相近的社会组织党组织在组织设置上划归到一起,共同隶属于一个基层党委领导。例如,珠海就在社会组织党委和社会组织党支部之间建立了13个不同领域的直属基层党委,形成“社会组织党委一直属基层党委一社会组织党支部”三级管理模式,其中社会组织党委主要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直属基层党委则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提供行业信息、行业培训、行业协调等服务功能,为基层的社会组织党支部提供帮助与支持。

(三)发挥党组织主动性

社会组织党建既要依靠外部的规则与资源,更要发挥内部的党组织与党员的能动性。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需要根据所在社会组织的特点,不断调整党组织的工作重心与活动方式,努力与社会组织的宗旨、理念相协调,与社会组织的中心工作相融合,与所在的社会组织相适应。只有党组织主动适应社会组织的组织架构、运作逻辑,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才能获得组织的支持,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否则,照搬体制内党建工作的条条框框,脱离社会组织的架构与运作另搞一套,最后只能变成“两张皮”,即使党组织建起来了,也很难真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需要通过主动创新来不断提升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适应性。一是党组织领导方式的创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改变过去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式,通过平等高效的沟通、潜移默化的影响、切实有效的作为来实现对社会组织的引领。二是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党组织在明确活动目的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给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更多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自主地讨论、设计、决定党组织的活动载体与活动形式,使党员成为党组织活动的主角,从而激发党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活动更符合所在组织的宗旨及党员、从业人员的需求。三是党组织活动机制的创新。党组织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必要的规范及考核机制,保障党组织的活动要求能够有效贯彻执行。与此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党建指导员、兼职党务工作者、组织关系不在社会组织中的党员等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參与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被肯定、被认可、被激励,从而激发他们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动力。

现阶段,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主要通过强化服务功能来赢得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认可。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社会组织,通过主动为社会组织寻求外部资源、为社会组织的发展献计献策、为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动员,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实现其宗旨;二是服务社会组织从业人员,通过认真倾听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意见,积极反映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诉求,维护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从而增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政治认同,将他们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与此同时,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也要注重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虽然重要,但服务功能并不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全部。社会组织党建的目的在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领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这都离不开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的发挥。党组织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加深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与认同,引导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自觉地与中央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同时,用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社会组织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及不良思想的传播。

(四)激发党员主体性

在社会组织内部,除了党组织的主动性之外,党员的主体性也需要被更好地激发出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党在没有权力依托的情况下,就是通过发挥党员的主体性,让党员通过入学、招聘等多种方式,进入到各类组织之中。然后在组织内部凭借自身努力逐渐成为群众领袖或组织领袖,进而将党的影响扩散到这些组织中去。与此同时,这些党员也在组织内部发现和培养人才,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发展成党员,当党员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成立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覆盖。这一方法现阶段也可以应用到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中,特别是在无法很好实现组织覆盖的草根组织和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中。

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已经达到8944.7万,很多党员在现实生活中同时也是社会组织的成员。这部分党员如果在社会组织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不仅表现出他们的社会身份,而且还能表现出他们的“党员身份”,有意识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纠正社会组织中的错误观点和不良思潮、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等,那么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以及影响力就能得到显著提升。

当党员的主体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那么无论是在组织覆盖的社会组织中,还是组织尚未覆盖的社会组织中,都可以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使党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延伸到社会组织中。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不断唤醒党员的“党性意识”,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强化党员的“四个意识”,唤醒党员的身份认同,引导党员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二是基层党组织要关心、服务党员,特别是在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因为所在领域的关系,他们容易与党组织疏远。党组织要想发挥他们的作用,更需要在平时加强与社会组织中的党员的联系,在生活上、情感上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如果党组织平时不能对党员的需求作出回应,那么党的组织拓展也就很难得到来自他们的积极响应,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工作就难以真正有效落地。

作者:郑琦

第3篇: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社会资本分析

摘要:社会资本是当前解析复杂社会现象的一个独特视角。新时期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造成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从社会资本视角来探析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耦合路径与实现方式,无疑可以构建党建工作与企业共赢的良性模式。

关键词: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社会资本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经济生活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以非公有制为所有制基础的新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保障新经济组织沿健康方向发展,夯实、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经济组织中广泛建立基层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就已基本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目前,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数量进一步提高,影响力也日渐增强,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但也有些新经济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职工群众对党建工作怀有抵触情绪。因此,根据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前存在的困境,以社会资本视角构建社会资本积累与企业共赢模式,就成为在新经济组织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非常重要的理论诉求和实践需要。

一、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困境分析

新经济组织是指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统称,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非国家、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经济组织,等等。新世纪新阶段,新经济组织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作为我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新经济组织所接纳的日趋庞大的就业群体,其从业人员阶层构成的复杂性、利益取向的多样性和思想观念的多变性,表明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前不可避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加之新经济组织党建是一种新生事物,思想观念上价值认同的普遍缺乏、基层党建体系历史积淀的缺失以及直接经济效益和本身角色定位的的模糊,使当前新经济组织党建的开展面临着诸多困境。第一,价值认同的差异。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首先要求价值认同上有明确认知和自觉意识,在思想观念上能真正从内心接纳它。但从实际情况看,新经济组织中的利益各方普遍对此存在价值认同的差异。一些企业主对设置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充满了敌意,认为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给自己套上枷锁,是共产党要插手企业的生产经营,所以采取不接纳、不认可、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而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因为既是党员又是企业雇工的双重身份,所以更看重职业生涯和工作业绩而不是政治发展和政治前途。职工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观念淡薄、政治热情不高、政治参与不强,对党组织工作接受程度低的问题。第二,党组织基础的薄弱。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新经济组织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高度开放和灵活的企业用工直接导致党员流动的常态化,由于党员构成复杂、数量少、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无形当中增加了党组织管理的难度。加之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务干部几乎都是兼职,由于要把工作重心和大部分时间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他们很难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去抓党务工作,因此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第三,日常工作的边缘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以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为前提,但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或者将发挥作用简单地理解为搞好党组织设置和多发展党员,而不去专心探索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方法,不专心去教育引导党员在职工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生产经营;或者将发挥作用与生产经营对立起来,在生产经营之外谈党组织活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使党建工作无法融入生产经营中,甚至还有一些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时不是以“调停人”身份出现,而是出于各种目的去“拉偏架”,挑动职工群众与私营业主的矛盾纠纷,甚至公开站出来与私营业主直接对抗。

二、社会资本与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耦合

从传统视角分析,现实条件下党建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开展确实存在诸多困境;但从社会资本视角看,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又具备其他社会团体无法具备的比较优势。

(一)新经济组织的社会资本分析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1980年他把“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组成的持久网络或制度化关系所形成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称做“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作为解释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等社会发展现象的关键因素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共鸣,并迅速成为研究社会现象的新切入点。

显然,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无形资源形式,它以社会关系中的信任、规范和网络为载体,既包括社会关系中的制度、规范和网络化等组织结构特征,又包括公民所拥有的信任、威望、社会声誉等人格网络特征。正是通过对人际关系的協调、互动能力与合作潜力的开发,社会资本能发挥提高社会效率,增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收益的功能。

作为与经济领域各方面发生联系网络的一个纽节,企业不是孤立的行动个体,如何通过这些联系而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即是社会资本[1]。企业正是通过构建广泛的社会网络结构来实现资源摄取,进而促进其自身成长。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企业的社会资本包括三类,即企业与上级领导机关、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下属企业、部门发生的纵向联系,企业与其他企业发生的横向联系,还有企业经营者与社会发生交往的社会联系。这些联系的主旨只有一个,即实现社会资源摄取。企业获取资源的内容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信息、人员、资金、服务、建议、知识、机会等。按范围划分可参见表1[2]。

不难看出,作为一个整体网络体系,企业社会资是通过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获取稀缺资源,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一方面,企业社会资本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企业的社会网络建立在信任与合作基础之上,网络间成员通过培育起来的良好伙伴关系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企业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的各种市场资源,如从网络成员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或者建立重要联系等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绩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外部还是内部,我国新经济组织对社会资本的需求都是非常急迫的。从企业外部社会资本角度来看,我国新经济组织的成长带有极强的机会色彩。新经济组织尤其是民营企业,原始资本积累时期主要是基于血缘、亲戚和朋友间信任所构成的社会资本来加以维系和发展。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变迁,原有企业社会资本日益不足,通过扩充社会网络使之更适合企业发展需求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有学者做过统计,中国民营企业每年新生15万个,但同时有10万个死亡,60%的企业会在5年内破产,10年内85%的企业将死亡[3]。激烈市场竞争所造成的社会资本匮乏是导致新经济组织衰亡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培育和增进企业社会资本成为新经济组织存续乃至发展壮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看,除正式层级结构、正式工作关系与信息流动机制外,企业内部通过咨询、友谊、信息传递渠道等形成的结构不同的非正式关系网络,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非常有效的,便于增强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新经济组织中企业社会资本党建工作的耦合路径

对新经济组织来说,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是要构建起有效的社会网络,基层党组织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社会资本优势,成为新经济组织积累企业社会资本,构建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由于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政权及上级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新经济组织通过基层党组织可以将基层政权及更高层级的党组织纳入自己的社会网络,从而可获得更加充足的资源保障,为新经济组织积累企业社会资本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充当中介者的角色,将企业诉求纳入到政府决策范围。

其次,基层党组织通过将企业与所在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社会联系,通过企业与社区的互动,建立起良性的社会网络,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再次,基层党组织与群团组织的联系能够为企业将这些社会主体纳入自己的社会网络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我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代表、反映和维护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参与社会协商和平衡的“缓冲器”。党组织与这些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企业通过基层党组织可以将群团组织纳入自己的社会网络。

最后,基层党组织通过自身组织架构及不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在不同企业之间建立起广泛联系。以基层党组织为媒介是新经济组织获取社会资本的有效形式。

三、党建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企业社会资本积累的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随着新经济组织的大量出现,传统单位制基层党建发挥作用的空间和途径日益减少,但是,党的政治属性要求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发挥自己的政治职能,履行自己的应有使命。这种情况下,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在为新经济组织积累了企业社会资本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党组织的各项目标诉求。

(一)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政治领导目标的实现

新经济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通过直接面向新经济组织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结合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向群众宣传先进的价值观念和合理的行为方式,并使之直接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社会行为之中,以这种方式可以进行共同理想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精神和社会风尚,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建立良好的环境,为党的政治领导的实现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通过理顺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协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利益关系,在企业中树立了威信,确保了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的开展并且为基层党组织积累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当今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差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在新经济组织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因此,在平衡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和冲突方面,具有联系广、覆盖面大、平衡力强优势的基层党组织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基层党组织通过其组织关系和党员关系,沟通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也为党积累着开展工作的社会基础,实现政治领导提供条件。

最后,通过将党建活动与企业经营相结合,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了利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赢得了企业主的信任,使基层党组织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中,让党组织的意见与建议能够影响企业的决策,确保企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新经济组织的根本属性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因此在处理党组织与新经济组织关系上,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必须明确自身定位,通过沟通交换意见,配合好经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营,从而获得企业的认可和支持。要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为指导思想,把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才能取得了新经济组织的信任,使党组织能够参与企业决策,通过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来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引导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资源配置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的前提下,党组织的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也相应的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分配、强制命令式转变为引导方式,尤其对于新经济组织而言,党建工作首先表现在对新经济组织引导上的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方面。基层党组织通过为企业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保证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方向就是紧密结合党的基本路线,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此原则反映在新经济组织中就表现为把握新经济组织经济运行发展方向,使其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新经济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通过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做自己的政治任务,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来作为最终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的重要标准。这样就将基层党组织引导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促进企业经营关联起来。在保证、监督和促进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中引导新经济组织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发展的目标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

(三)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协调社会利益目标的实现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建立是社会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利益分化导致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表达形式的多样化,但是同时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并未形成共识,也未形成有效的调节机制,由此造成利益冲突危害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新经济组织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利益冲突的一个聚集地。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首先可以通过在企业与社区间开展的“社企结对共建”活动,在促进新经济组织企业社会资本积累的同时,也协调了新经济组组织与所在社区的利益冲突。这样的利益整合不但促進了双方党建活动的开展,而且通过活动促成了企业与社区的资源优势互补,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其次,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通过发挥与基层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及时了解存在的矛盾,并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找到各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协调好各方利益,缓和矛盾,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局面。

显然,实现社会资本积累是新时期在新经济组织中探索党建工作,构建党建工作与企业共赢的一种良性模式。

参考文献:

[1] 边燕杰,氏海雄.企业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8.

[2] 张方华.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6):60.

[3] 武中俐.社会资本与民营企业[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王道云

第4篇: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案例(推荐)

党建引领小商会大作为

——商会参与街区治理的北京东城案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之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激发社会活力,社会组织参与是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在党建引领下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重视。其中,作为新型社会组织中的行业协会商会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全国工商联关于开展“四好”商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也提出了“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协同管理,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要求。这使得商会承接部分政府职能转移的工作,被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统战部、工商联提上了议事日程。

北京市东城区在推进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南锣经验”,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推动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另一方面秉承了“枫桥经验”的传统,化解矛盾在基层,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一、问题倒逼

北京市东城区的南锣鼓巷是一条787米长的小胡同,虽然范围不大,却享誉海内外。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胡同,近代以来很多历史名人曾在南锣鼓巷居住过。作为北京的名片、中国的窗口,南锣鼓巷是老北京传统文化与新北京现代文明交融的代表作,每天的游客达数万人,2007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25个必去的旅游体验地之一;2008年更是借力“北京奥运”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随着“南锣鼓巷”的飞速发展,业态开发背离了原有的文化氛围,导致一些问题日渐凸显。

一方面,南锣鼓巷是历史居住区,但是新商业没故事,历史文化展示差;低端业态商铺和历史文化融合差。由于房价不断飙升,部分“南锣”的创始人,特别是一些特色文创店难以支撑而逐渐离去,回报率高的低端业态迅速膨胀,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以文创为特色的精品小街逐渐不再,流动摊贩、私搭乱建逐渐滋生。商业区挂牌“老北京”,实则搞小商品批发交易、作谬误百出的旅游讲解等,专注于游客群体;商铺装潢破坏了胡同风貌,嘈杂的酒吧居多,还在向周边胡同扩张。

另一方面,胡同民居亮点不对外。南锣鼓巷的居民区是真老北京,不过“谢绝参观”,历史展示没人看,老门墩陈列台等挪作他用;历史遗迹被淹没,水准点石碑被当成垫脚石、捐款箱;历史院落不开放,例如僧王府、东棉花胡同拱门砖雕;帽儿胡同西口万宁桥等一些历史地标未开发。在商业快速开发的同时,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干扰,应该开放和重点展示的地方和内容,要么闭门谢客,要么埋没在熙熙攘攘逛街的人群中被忽略。 上述两类问题,导致基层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由于商居混住、市场火爆,业态调整压力增大,社会矛盾与纠纷相应加剧。主要体现在:商户扰民、商户之间恶性竞争和侵权、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政府及主管部门与商户之间在管理上的矛盾等等。

环境的脏乱差,形象和业态的严重下滑,以及十八大后提出的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使南锣鼓巷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甚至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二、商会探索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十八大以来,南锣商会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工商联的指导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敢于创新,主动以变革来求发展。与此同时,东城区委和区政府也积极顺应新的形势,对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进行积极探索,逐步探索商会积极参与街区治理的新路。

第一,高举诚信自律的大旗,谋求市场认同。2013年,南锣鼓巷商会在全国率先制定以诚信为标志的“南锣公约”,要求南锣鼓巷全体商户向社会承诺实施自律管理,接受社会监督。与东城区人民法院签署《诚信共建备忘录》,在秉持诚信、摒弃失信的基础上,培养和树立诚信商户典型,营造以“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商会利用“四信”教育这一契机,对无序市场采取主动干预,引导商户抵制拜金主义和恶性竞争,顺利的完成了业态调整。

第二,统一共识,自行整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以来,面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大攻坚难题,商会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大力宣传街区整改的重大意义。从2016年4月至12月,商会领导班子每天对全体商户逐户走访,通过苦口婆心与商户交流,解决商户思想认识问题。在商会的努力下,全体商户自费重新装修,所有齐门售货改为店内经营,使南锣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关停28家无照商铺,所有一照多店商铺改为一照一店,由92家合并为39家,减少企业59家;商铺数量由235家减少到154家。南锣鼓巷街区三分之一餐饮企业转型文创企业,基本消除了低端业态,成功疏解人口700多人,圆满完成了街区整改任务,使南锣商会在承接政府职能、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在全市率先迈出了一大步。

第三,敢于担当,积极探索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在区党委、工商联以及街道党委的支持和推动下,南锣鼓巷商会党支部发扬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主动承担街区整治工作。南锣鼓巷商会成立约谈小组,制定每日巡察机制,积极参与南锣鼓巷主街整治工作。协助街道、职能部门把好业态新增和调整的首道门槛,通过向主街商户发出“自律整改倡议书”,对商户提交的外立面改造图纸进行初步审核等形式,逐步形成商会积极参与街区治理的“南锣经验”。另外,南锣商会得到党和政府的信任,政府把工商执照审批权的第一道关交给南锣商会,南锣商会起到了守护“南锣”良好形象卫士的作用。现在,无论是党和政府,还是主管部门;无论是商户,还是居民,甚至公检法机关,有事找商会已经成了习惯;商会成了商户的绝对核心;

目前,南锣鼓巷已基本扼制了低端业态发展,真正走上了文化兴街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中国商业第一街。南锣商会的有益探索得到全国工商联和市、区工商联的充分认可,2014年南锣商会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十佳典范”。

2016年,借鉴浙江、广东等省商会的先进经验,以及在总结、推广南锣鼓巷商会经验的基础上,东城区召开了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大会,2017年出台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折子工程的出台。东城区结合实际,大胆放权,研究制定《区工商联关于引导商(协)会承接政府职能和协助政府参与社会治理的指导意见》,在38家商协会中初步探索承接政府职能、强力推进基层商会参与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社区卫生、养老服务、文化建设等领域的社会购买服务工作。

三、经验启示

南锣鼓巷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探索,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不是最早的,但其起点高、要求严,对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参与和基层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社会组织等当中的基层党组织则应当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东城区坚持党建引领,不但推动南锣鼓巷商会开展企业党建摸查筛查工作,建立南锣商会党支部,而且帮助驻街企业建立派驻型党支部15个,实现了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全覆盖。商会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导企业行为,统一到中央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决策部署上来,并定期组织党员学习交流,推动党员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商会这个平台和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形成了“商会在前、党和政府在后、上下一心、有机配合”的新模式,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商会参与和街区自治的有效结合。积极发挥商会的作用,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离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监督、管理,商会不但会没有强大的后盾,而且容易陷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之中,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甚至可能沦为维护自己狭隘利益的利益集团。

第二,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自律立起来。南锣鼓巷商会不同于一般商会被动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其突出的亮点在于其坚持了首善理念,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国家(发展)利益、人民利益和商户利益的统一,敢于自我变革、自我提高、自我革新、自我完善,主动把诚信自律作为规矩挺在前面。在街区整治工作中,虽然不少商户短期利益损失巨大,但他们在广大党员商户的带动下,坚决服从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以及长远利益这个大局,主动自觉地配合政府实施的街区整治工作,而没有出现任何负面消息,从而使得南锣鼓巷实现了从脏乱差向文化创意聚集的华丽转身。当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领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甚至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声誉。产业、行业商会具有联系广、业务熟、监督方便的优势,如果各个产业、行业商会(协会)都能够借鉴南锣鼓巷商会的经验,切实加强诚信自律的管理,这无疑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商(协)会是联系政府与市场的有益平台、中介,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力量。商(协)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事关全面深化改革,事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简政放权的步伐。商会是联系政府、市场和企业的桥梁纽带,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会,特别是一些街区性商会具有在地化、专业化的特点,对于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中的行业性、专业性、技术性和辅助性的职能,包括商会协会的行业代表、行业自律、行业服务、行业协调等职能以及经授权委托的其他职能,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便捷。浙江商会,以及北京南锣鼓巷商会的探索表明,商会承接政府部分职能已经越来越具有现实可行性。

总体而言,发挥商会的积极作用,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内在要求,既要放权,让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也要从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加强引导;既要鼓励资本的发展,也要驾驭资本,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四、意见建议

商会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势在必行。推进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注意:

第一,要端正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综合治理、协同治理、依法治理。政府职能部门要厘清责任清单,改变大包大揽思想,凡是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都应该交给社会组织去做;只有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做不了、做不好又必须做的事情,政府才要去做,避免政府职能转移的边缘化、随意性,避免“转”出来的事项更多变为“代办代理”、“政府购买服务”等。

第二,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有序推进,合法承接。对于政府转移的职能和事项,不能指望一步转移到位。要坚持“成熟一个、转移一个、承接一个”,把容易转移的职能承接好、履行好,充分展示商会协会的优势和作用,努力当好政府的助手,从而赢得政府的信任,让政府放心放权。要对承接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关联性和系统性有充分认识,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承接工作,该前期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不仅仅是行政行为和市场行为,而且是一种法律行为,既要有行政的推动和具体可操作性,又要考虑职能转移的合法性。要准确把握承接工作的节奏、力度和重点,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巩固和扩大试点工作成果,不断推动政府向商会协会转移职能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第三,要坚持政社分开的原则,突破双重管理体制,改“业务主管部门”为“业务指导部门”。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中,商会除了由民政部门负责商会的登记管理以外,还存在政府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多头管理的问题。目前省一级一般有20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成为商会的主管单位。由于商会类型多样,商会管理涉及各行各业和众多政府部门,目前的多头管理显然不再适应商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理顺行业商会协会管理体制关系,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减少管理层级。

第四,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商会,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当前,作为职能承接方的商协会组织自身基础尚比较薄弱,亟待提高承接能力,要加强培育发展。要按照民间化、市场化的方向和增强独立性、代表性、规范性、专业性的要求,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促进商会协会职能、服务、文化和能力升级。另外,政府要加强对商会协会承接工作的监管,建立健全商会协会评估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联合监管制度,完善奖惩制度和淘汰机制,强化商会协会组织自律,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自我管理、有序退出的综合治理机制。通过强化监管,实现彻底放开,彻底分开,彻底公开,使商会协会组织分得开、站得住、走得稳、走得好。既要防止承接了政府职能的商会协会成为“二政府”,也要防止承接的政府职能被少数人垄断,进一步提高商会协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都需要东城区党委和商会党组织高度重视,并坚持在注重规范程序和有效监督方面起到理念和制度的引领作用。

一言蔽之,北京东城的“南锣经验”为我们展示了党建引领之下行业协会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优秀做法,党建引领小商会大作为,既回应了当时当地的社会治理难题,又智慧地把握好了矛盾化解和地方发展的关系,不失为党建引领之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较好的样本,值得不断在理论和实践当中发展完善。

(陈承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志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第5篇:案例-新经济组织党建

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一、案例背景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区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并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经济组织中的企业主群体和职工群体作为新社会阶层已成为我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截止2010年底,我区正常经营运转的新经济组织2775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其中规模以上(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或从业人员50-99人且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新经济组织146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党员2000余名。从行业划分看,加工制造业787家,占28.3%,从业人员4.28万人;批发和零售业748家,占27%,从业人员0.39万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296家,占10.7%,从业人员0.31万人;建筑业228家,占8.2%,从业人员1.42万人;房地产业145家,占5.2%,从业人员0.21万人;交通运输和仓储业75家,占2.7%,从业人员0.8万人;住宿和餐饮业60家,占2.2%,从业人员0.19万人;其他行业436家,占15.7%,从业人员0.5万余人。近年来,新经济组织纳税额已占全区企业纳税总额的三分之二强,为我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总体情况看,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工作有了较

1 大进展。随着我区新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非公经济领域党建工作引起了各级党委的重视。近年来,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区委狠抓了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为加强对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2007年和2009年相继成立了区委非公经济工委和区委社会工委,负责全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从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上看,我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很不平衡,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少数企业党组织工作取得了良好开端。那些成立党组织的时间比较早的大型非公企业,由于企业主对党建工作认识、重视程度比较高,比如渔阳、千喜鹤、华通等几个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能够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与团结凝聚员工力量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一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靠“惯性”维持着日常运转。这些多为原来由区属或乡镇集体转制的企业,如天利海化工有限公司、海泰公司、雪花啤酒厂等。这类企业在我区有29家,他们的党组织大多为改制前已经建立,转制后,多数凭着原有的人员设臵和原来的运行模式在维持着日常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和“七一”表彰等简单的党务工作运转,但也有少数此类企业随着转制企业党组织逐渐被弱化而名存实亡。三是部分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处于有其名无其 2 实的空壳状态。这些企业在情愿与不情愿的情况下由上级党组织力主勉强成立了党组织,实际只是对外搭起一个临时空架子,开展活动比较少,在群众中缺乏影响力,至于今后如何开展工作,应该做些什么,还是一种茫然状态。对于这类企业的党组织如不及时加以指导、督促和扶持可能会逐步走向涣散。

归纳起来,当前我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民营企业和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业主对企业建立党组织持怀疑态度。他们往往都是对党组织、党员队伍到底能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和多大的作用缺乏全面认识,一些私营企业主认为自己办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经济效益,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应远离政治的影响,担心建立党组织会给企业在人力、财力上带来额外消耗。或出于怕夺权和政治干预等顾虑,对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工作表现出比较消极甚至抵触的情绪。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结果,首先是在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比较困难,比如在兴谷开发区的一些韩资和台资企业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另外对那些虽然已经成立了党组织,由于企业主不支持、甚至刁难,工作也很难打开局面。二是党组织负责人业务素质、待遇偏低和企业党员队伍不稳定等因素,制约着企业中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是大部分党组织负责人缺乏基本的党务知识,也没有精力和时间专门进 3 行学习和研究,所以工作起来很茫然,感到无从下手,加上党务工作者在企业的角色很难定位,既没有规定的级别和其它待遇,全凭业主好恶,使得他们在开展工作时缺乏足够的信心,不能“挺直腰杆”。另外,企业中党员流动性较大,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只是为了打工挣钱而已。特别是一些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非公企业里就业的党员,对企业和企业党组织缺乏信心和归属感,有的甚至宁可把党组织关系揣在兜里也不愿亮明党员身份和转接党组织关系,这也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安排和工作的开展。三是党组织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非公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党组织很难像其它行政事业单位那样按部就搬的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活动经费没有保障,党组织的活动往往需要花钱,但部分企业主对额外增加支出负担会产生强烈反感。加上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党员没有转接党组织关系,所以每年由区财政下拨的人均100元的活动经费不能落实到企业党组织,企业党员微薄的党费按规定又要全部上缴上级党委,致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缺人才、少经费、无场所的问题非常普遍。

二、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在非公企业中组建党组织力度,不断扩大党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工作覆盖。

截止2010年底,全区共成立新经济组织党组织94个,其中党委9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81个,通过派驻党建

4 指导员、建立联合党支部等方式实现了规模以上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一是单独建立党组织。在有3名以上党员,且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中,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原则单独建立党组织,目前全区有80余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单独建立了党组织,确保符合组建条件的企业一个不漏,牢牢占领党建主阵地。二是联合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人数少或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工作相联的原则,互相“攀亲”,联合建立党组织。目前全区已建立8个联合党支部。三是区域统建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密集的工业园区,统一组建党组织,实现区域内非公企业党建全覆盖。目前已建立了3个区域统建党支部,即在韩资工业园中,把11家韩资企业联合在一起,建立了韩资企业党支部;在两个个体工商户党员相对比较集中、规模较大的市场,分别建立了个体工商户党支部。四是不断扩大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在区委社会工委的统一要求下,各基层党组织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管理、职工思想工作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强化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多措并举,夯实党员教育管理基础。新经济组织特殊环境造成了党建工作动力不足、党建工作基础较差等一系列

5 问题,因此,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建设需要开展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一是严格考评,构建动力机制。针对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缺乏制约机制、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动力不足的现状,我们制订了《 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暨五个好党组织考评办法》,并制订了百分制的评分标准,采取平时抽查,半年考核,年终总评的方式对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进行考评,充分利用考评结果,做到奖优罚劣。此外,我们还推行了《党务工作手册》填报制度,促进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二是构建活动阵地,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依托。为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企业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按照优势优先原则,选取一批党建基础较好的党组织作为试点,建设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统一配备党旗、电教设备、办公桌椅和室内布臵展板等设施,并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新经济组织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三是加强培训,提升党务工作者素质。每年举办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培训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聘请高校教授、企业老总授课、外出学习等形式,就党的政策、经济理论、党务知识和如何做好党务工作等方面知识,对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题培训。近三年来,累计培训党务干部近300人次,为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业主所理解”

6 的原则,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开展党员活动,在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检验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一是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根据新经济组织党员的思想实际,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厂报厂刊等宣传渠道和职代会、总结表彰会、员工培训等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党员标准和群众观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着重解决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存在雇佣思想和拜金主义等问题,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树立宗旨观念。二是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亮、争、促”、“党员责任区”、“党员模范岗”等活动,定期不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使党员成为企业中掌握先进技术的骨干,成为实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能手。三是发挥三个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求基层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好党员的三个作用,切实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3.选树典型,激发广大党员工作积极性。个别党员不愿公开身份,甚至存在组织观念淡化、纪律松弛等问题,如何激发党员工作热情成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重要课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要求,新经济组织中涌现出一批带头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并得到群众一致认可的优秀

7 党员。我们通过挖掘整理先进典型的事迹和工作经验,为广大党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如北京天利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党员李小飞立足企业生产一线,积极钻研业务,带领班组员工开展技术创新,连续五年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三)积极培养,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一是注重培养,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台帐和电子档案,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实行跟踪管理。通过参与党组织活动、选派老党员辅导等形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尽快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党员发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严格程序,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为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我们制定了新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四示三推两票决”和“责任追究”制度。此外,针对企业员工流动性强、人员复杂的特点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必须是入厂两年以上的骨干员工;二是对企业经营者和党组织负责人的直系亲属入党实行特别报告制度;三是预备党员审批材料中必须包括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和计生部门开具的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证明。三是注重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我们要求基层党组织将爱岗敬业、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以及企业中的班(组)长、一线生产经营骨干和技术能手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及时并有计划地把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从宏观上保证党员的比例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四是积极吸

8 收企业主入党,促进党建工作开展。工作中,我们发现企业重视程度是制约党建工作的关键因素,在严格程序的前提下,加大了在企业经营者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参与到企业党建工作中来,争取他们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案例分析

(一)我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成功之处

1.强化党组织组建工作,扩大了新经济组织中党的工作覆盖面。采取单独建、联合建、区域统建等灵活的方式,使党的工作覆盖了全部146家规模以上新经济组织,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了党建工作活力。在严格程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有效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工作载体,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

3.围绕企业发展开展党建工作,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坚持围绕企业健康发展开展党建活动,党建工作做到了三个贴近,即贴近企业、贴近群众、贴近生产经营。党组织、党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工作、构建和谐企业和引导企业依法经营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案例启示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抓好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基

9 础。新经济组织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党组织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党员所处的环境也与机关、国有企业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党员队伍,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切实将党的工作开展下去。

2.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抓好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能否为企业和广大职工所认可,关键在党员作用的发挥。党员在生产一线推动了企业的生产,在管理层起到核心作用,党组织就能为企业主所重视和支持;党员在员工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时间出现了,党组织就能为员工所拥护,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也就能因此而延伸到企业各个方面。

3.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是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影响力,把党组织的工作直接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只有这样,党组织才能在企业中产生共鸣,党建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第6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

目录

1、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1

2、关于进一步理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的意见······························9

3、抢抓机遇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12

4、关于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依托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区域化的意见·····························14

5、大冶市非公有制企业调查汇总表·················23

6、阳新县非公经济组织情况调查汇总表·············47

7、黄石港区非公经济党组织情况调查汇总表·········62

8、西塞山区非公有制企业调查汇总表···············81

9、下陆区非公有制企业调查汇总表·················91

10、铁山区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登记表················97

11、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登记表···············102

12、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台账···················108

12、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情况汇总表··········109

13、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情况登记表·········110

第7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标语

1、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2、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3、凝心聚力抓党建,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4、党建增进实力 党建彰显魅力 党建激发活力

5、和谐共建,同心跨越,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双赢

6、关键岗位有党员 困难面前有党员 突击攻关有党员

7、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基本要求

8、一个支部一个堡垒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9、讲党性 比奉献 树形象 促发展

10、提高素质葆先进 增强本领促发展

11、抓党建 聚合力 促发展 筑和谐

12、全面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切实发挥党员表率作用

13、处处当示范 时时争先锋 事事作表率

14、党员争先进 支部创一流

15、我是党员 从自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做起

16、党员身边无次品 党员身边无事故 党员身边无浪费

17、抓党建,促生产,实现企业党建效益双丰收

18、开辟党建新领域,激发党员新活力

19、党建添活力,企业增动力

20、实践科学发展观,企业党建天地宽

21、党建也是生产力,抓好党建添活力

22、党旗在企业飘扬,党员在岗位闪光

23、党建进“两新” ,管理更舒心

24、发挥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25、两新组织发展好,党建工作不可少

26、党建工作新舞台,企业发展新平台

27、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实现非公党建工作新跨越

28、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29、健全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关键,落实制度是核心

30、讲党性,比奉献,树形象,促发展

31、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32、筑先锋堡垒、树党员形象、促企业发展

33、抓党建,树文化,促管理,强企业

34、突击任务有党员,困难攻坚有党员,艰苦岗位有党员

35、党员都是宝,企业少不了

36、党建工作是块宝,企业发展少不了

37、发挥堡垒作用,推进科学发展

38、组织建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市场闯出来

39、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0、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争当快速发展的“战斗员”

健康发展的“监督员”

稳定发展的“服务员”

41、企业“顶梁柱” 人才“吸附器” 员工“主心骨”

42、党在我心中 我在党怀抱

43、争当生产模范,争当技术标兵, 争当营销能手,树立党员形象

44、党旗飘扬引领行业先锋,科学发展促进经济腾飞

45、组织创先进 党员争优秀 职工得实惠 企业大发展

46、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

47、爱岗敬业比贡献 克难攻坚当先锋 创先争优作表率 建功立业创佳绩

48、党企共建 文化共融

49、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

50、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51、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 法、带头弘扬正气

52、创先争优无止境,科学发展不停步

53、创先促发展,葆优争先进

54、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55、在改革与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创造辉煌。

56、人人为组织建设作贡献,个个为企业发展添光彩。

57、聚精会神抓党建,专心致志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58、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59、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60、搭建服务基层组织连心桥,开通服务企业员工直通车。

61、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6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63、一个党员一面旗,插起就是生产力。

64、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

65、党员是块钢,越用越发光。

66、企业经济要发展,党员带动是关键。

67、发挥党员先进性,提升企业竞争力。

68、走在前列促发展,干在实处当先锋。

69、创建企业党建品牌,打造活力和谐企业。

70、建好企业党建活动中心,拓展党组织整体功能。

71、基本场所实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功能健全、基本制度规范。

72、为企业图发展,为员工谋利益,为党旗添光彩。

第8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标语

一、外墙标语:

1、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2、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3、抓党建、聚合力、促发展、筑和谐

4、加强组织建设,发挥“两个作用”

5、开辟党建新领域,激发党员新活力

6、党建添活力,企业增动力

7、发挥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8、筑先锋堡垒、树党员形象、促企业发展

9、组织建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市场闯出来

10、党旗飘扬引领行业先锋,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兴盛

11、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

12、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13、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党员培养成班子成员。

14、创建企业党建品牌,打造活力和谐企业。

15、为党旗添光彩、为企业献良策、为社会作贡献

16、“带好两支队伍”,夯实党建基础

二、车间标语:

1、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

2、讲党性、比奉献、树形象、促发展

4、处处当示范、时时争先锋、事事作表率

5、党员争先进、支部创一流

6、党旗在企业飘扬,党员在岗位闪光

7、争当生产模范,争当技术标兵,争当营销能手,树立党员形象

8、爱岗敬业比贡献、克难攻坚当先锋、创先争优作表率、建功立业创佳绩

9、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10、争当岗位能手、争当员工表率、争当守法模范

11、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

第9篇:关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

关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两篇

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创新离不开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是要怎么作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呢?下面是东星资源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两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一

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党建工作,将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列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结合龙门镇实际,积极引导社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社会组织12个,参与人数168人,已建立党组织社会组织2个,共有党员25名,在党员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全镇社会组织党组织初具规模,为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我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不断探索,逐步拓宽党建工作领域。按照“利于上级党组织管理、利于社会党组织开展活动、利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等原则,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组建新模式。通过单独组建、企企联建等组建形式,做到了应建尽建,拓宽了党的工作范围,保证了党的工作在社会组织的正常开展。

一是单独组建。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单独设立党支部条件的,加强联系和教育引导,理顺各种关系,及时建立了党支部;

二是组织联建。对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组织,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由镇党委负责协调处理好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建立联合党支部,使党员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夯实基础,逐步规范组织活动党建工作。镇党委经常深入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检查指导党建工作,协调解决在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各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社会组织党建会议,汇报工作,交流经验,研究解决党建工作遇到的问题。

二是实行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抽调经验丰富的镇干部选派到社会组织中去进行党建工作指导,帮助解决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一些好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是充分调动了社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具体措施,从建立制度、发展党员、开展活动等基础性工作抓起,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三)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一是围绕社会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先后在社会组织党员中组织开展了“增收节支当先锋”活动,广大党员向社会组织提出革新技术、改进管理、挖潜增效等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20余条,为社会组织节约资金10余万元。

二是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开展活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文娱体育比赛等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多做贡献的新风尚,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是开展“员工互助基金”活动。对家庭有实际困难的职工,组织人员到困难职工家中慰问,及时地予以关心帮助,让全体员工感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真正的成为“温馨之家”。

四是开展各种献爱心活动。动员私营业主慷慨解囊,回报社会,努力树立社会组织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形象。几年来,镇社会组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困难职工40余人,为困难群众提供致富信息70余条;结对帮扶贫困学生15名。

(四)典型引路,逐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员“以岗定责”活动、“双培”活动(即把党员培养成技术或管理能手,把技术或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我为社会组织作贡献”等活动,不断丰富和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内容,开展一些团结凝聚职工、激励工作积极性的活动,不定期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进一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镇党委在每年“七.一”评选表彰一批社会组织,并广泛在我镇范围大力宣传先进事迹,通过典型选树,增强示范带动作用,营造了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党组织偏少。我镇社会组织有12个,仅有2个社会组织成立了党支部,仅占总数的15.6%。一些社会组织由于党员人数小于3人,无法成立独立党组织。而从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成立联合党组织又不适合党建工作的开展,类似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工作的难点。

(二)党员流动性大。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流变性,开业、歇业、停业受社会影响很大,党员流动性大,难以纳入稳定规范的管理体系,不少党员处于游离状态,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密切。个别党支部成立之初有党员3人,现有不到2人的情况。

(三)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社会组织负责人对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认识不够,存在着典型的“重经营发展,轻党建工作”的认识误区。致使在党建工作上支持不够,抓的不紧,管的不多,党建工作随意性大,甚至存在“有组织、无活动”的情况,导致党组织的一些基本活动制度,如“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流于形式,得不到很好落实。

四、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理论宣讲,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环境。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思想教育,利用办培训班、开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强化对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的宣传教育。同时,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帮助社会组织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好党组织活动,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环境。

(二)注重组织建立,不断拓宽党建工作覆盖面。加大组建工作力度,合理设臵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社会组织,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措施来宣传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并为组建社会组织创造条件。

(三)强化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要培育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本着“打造一个,成熟一个、亮点一个”的原则,集中精力来抓落实,通过示范点的带动效应,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工作。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二

(一)进一步优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环境。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第三次党代会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市委有关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营造“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强化领导机制,理顺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二)着力巩固党组织组建工作成果。坚持“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已规范抓创新,软弱涣散抓整顿”的工作思路,对新产生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其他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两新”组织,切实做到发现一个组建一个,不断巩固“两个基本全覆盖”成果;通过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积极慎重发展党员、组织引导招聘党员、继续查找“隐型”党员等途径,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引导党组织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积极创新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推进党组织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条件成熟时直管一部分“两新”组织党组织。

(三)大力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着眼于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___的四大作用,着眼于实现培育“五个好”党组织阶段性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和市委“两新”工委联合制发的《关于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大力组织实施示范党组织创建活动“113工程”,重点打造50个市级示范点,区县级示范点达到10%左右,乡镇(街道)级示范点达到30%左右。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提炼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指导性文件,指导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整体提高工作水平。

(四)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慎重地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吸收“两新”组织中的优秀业主、优秀管理人员、优秀高知分子和优秀员工入党,全年新发展党员达到400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000名,通过查找和招录增加党员20_名左右,力争实现“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有党员3名以上,规模以下的非公有制企业有党员;5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能单独建立党组织,2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有党员”的“双达标”目标。指导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完善关爱党员、服务党员、吸引党员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建设,有计划地抓好党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五)加大党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研究制订全市“两新”组织党务人才队伍培训工作五年规划。办好全市“两新”工委系统书记、示范点重点创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等各种培训班,指导各级各地加强对党务人才队伍的分层、分类培训。积极推动各级党委在、政府切实解决党务人才队伍的工作报酬和相关待遇。重点选择一批退居二线的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充实党务人才库,推荐100名懂党务、精业务、善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保持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总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工委系统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实干型机关,大力培养、锻炼、输送一批优秀干部,围绕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调研成果。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三

20_年,全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围绕“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工作原则,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为目标,突出抓调研、抓组建、抓制度、抓队伍、抓载体,有效地提升了全区新社会党建工作水平。

一、20_年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

1、抓调研。为_新社会党组织覆盖面小、党建工作不规范、管理机制不顺的实际,20_年全区把理顺新社会党组织隶属关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作为非公党建工作破题的着力点,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组织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有利于生产经营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了全区430家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通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进一步规范了我区非公党建工作,使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纵向上得到了延伸,横向上得到了拓展,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促进了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抓组建。在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同时,我们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思路,采取“独立式”、“联合式”、“派入式”等模式,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党组织,加快了全区新社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

3、抓制度。去年,全区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党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区“两新”党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社会党组织工作职责,在规范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健全完善了三项工作制度,推动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建立了区级领导联系新社会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制度,每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户社会党组织,目前全区共建立联系点11个。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深入基层讲党建、议党建、抓党建、谋发展,组织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督促和指导新社会组织抓好党建工作。二是建立了党建指导员制度。制定了《关于在全区“两新”组织中派驻党建指导员的意见》,向党建工作还不规范的新社会党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建工作指导员切实从建立组织、规范组织、发展党员、开展党内活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较好地发挥了党建情况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会组织发展服务员、组织建设督导员的“四员”作用,促进了新社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截止去年年底,全区共派党建指导员40余名,指导新建党组织3个,规范党组织5个。三是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定期召开社会企业的业主、党组织负责人、工商、税务、工会、民政、劳动等职能部门会议,协调解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4、抓队伍。结合目前全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区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广泛开展了以“党员找娘家”、“党员亮身份”为主的党建活动,全面推行了流动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档案。实行流动党员周报告制度,对流动党员实行了动态管理。全面推行联系走访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在流动期间的学习教育,做到了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不间断。

5、抓载体。为切实发挥新社会党组织的作用,全区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不断改进活动方式与工作方法,先后组织开展了以“争创优秀党组织”、“党员奉献日”、“党员示范岗”、“党员学技术、当标兵、比贡献”等党性实践活动,使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创先争优的活动中,全区在新社会党组织中开展了党员承诺制活动,100%的党员都能够带头承诺,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通过开展争创优秀员工的活动,也使社会组织的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20_年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点

(一)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1、创新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以区委组织部为核心,以相关的各个部门和单位为辐射,以新社会企业为基点的管理体系,形成党建管理片区化、区域化。此外,还将建立网络管理平台、数字通讯管理平台,形成数字立体化管理模式。

2、加大组建力度。凡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及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对人数少、规模小的社会组织,依托市场、工商联、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或协会进行联建、挂靠和派驻的形式建立党组织;对没有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以街道和所辖部门为单位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联系、指导开展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二)认真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1、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队伍。从党政机关、街道办事处和退休老党员中挑选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兼任。根据社会组织规模大小派驻不同数量的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联系一个或几个社会组织,指导他们开展好党的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没有党员或只有个别党员的社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筹建党组织工作。

2、抓好党务工作者培训。为推动全区“两新”组织党建的发展,20_年,全区将以区党校为阵地,定期对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进行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管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切实做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1、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条件,严格程序,严格制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质量。要重点发展新社会组织中的管理骨干和服务一线的青年优秀员工;重点在没有党员或只有个别党员,不能建立党组织的新社会组织中加大发展力度。同时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按照中央、省市委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

2、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根据新社会组织的特点,分别以多种形式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适时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建立健全党内各项制度,促进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四)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今年,全区将要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找准党建工作与新社会组织发展的结合点,采取灵活多样、务实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建沙龙”、“我与企业共发展”、“示范点创建”等丰富的载体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团结凝聚作用。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员工文化娱乐活动,凝聚员工队伍、塑造组织形象。

上一篇:人生的价值的作文下一篇:中学校长开学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