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高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整合教育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体系, 使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 加强基础, 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 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 富有创新意识, 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可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的进一步扩大和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教育部推出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 在谈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偏差时, 明确指出:“我国教育偏重于系统的书本知识传授, 人才培养规格过分强调学术性、研究性和规范性,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这既造成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脱节, 更不利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上, 也存在这种“适应性与竞争力较弱”的问题, 一方面是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单向“灌输式”和“填充式”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主观地选择教学内容、决定教学过程, 向学生灌注现成的知识结论。这种方法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 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 培养制度采用的是学年制, 学年制的高度结构化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学生必须按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学习, 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缺乏特色、缺乏个性。针对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 根据行业发展, 调整教学内容

现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 应该将这些更新的知识及时反映在课堂教学中, 将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方法讲授给学生, 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整合教学内容, 既要注意避免课程间的重复和脱节, 又要适度把握课程间的交叉和渗透, 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 根据市场需求, 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从强调“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转变为强调“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 按模块化结构设置专业方向课程。09级以前, 专业分为光纤技术方向、光信息处理方向和光电技术三个方向, 但经过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后, 我们将专业方向整合为光信息技术和光电子技术这两大类,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课程设置, 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

3 利用网络教育, 实行弹性学制

现行学制太刻板, 必修课太多、时间太统一, 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挥。如果实行弹性学制, 减少统一时间的必修课, 就能让学生更自主灵活地制定大学学习规划。同时,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让网络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使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更加生动, 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拓宽视野。

4 通过多种渠道, 提高教师水平

一方面选拔基础好、潜力大、学风正的年轻教师走出去, 到企业挂职锻炼, 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 增加实践经验, 开拓教师思路, 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科研能力;另一方面, 吸纳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将生产技术的发展动态、企业对一线技术工人综合能力的要求带入课堂, 是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及本校的各类培训, 相互听课, 取长补短,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本文结合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 对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光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芮桂杰, 张军.不同类型院校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商情, 2010年第20期:120

[2] 邵勇, 闫爱青.当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0-62

上一篇:对行政诉讼管辖制度问题及异地管辖的几点思考下一篇:试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