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 以服务产业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服务外包作为服务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之一, 增长势头尤为迅猛。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 未来5-1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30%-40%的速度递增。全球服务外包目前正经历从爱尔兰等中等发达国家向印度、菲律宾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许多跨国公司出于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原因, 正在向中国转移相关服务产业, 中国稳定快速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优质低成本的劳动力等优势使中国成为服务外包最大的基地国家之一。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经过多年的积累, 其外包服务商在技术、流程、管理、资金等方面日渐成熟。在2006-2010年期间, 中国将在全国建成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 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 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2010年, 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 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增长。2010年1月至7月, 中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855家, 新增从业人员35.1万人。全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82.8亿美元, 同比增长72.8%, 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61.1亿美元, 同比增长66.4%。
中国和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服务外包基地国家。许多跨国公司能选择中国作为服务外包基地, 主要是看重了中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 人力资源获取成本低, 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同时, 随着科技的进步, 服务外包人才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因此, 中国知识型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外包业务需要数以百万计的低成本知识型劳动力, 而中国正好拥有这样的劳动力, 目前这种竞争优势比较突出。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初步形成了以21个示范城市为代表的整体服务外包产业群, 已经基本形成“三大集群、东西映射”的发展格局, 华北以北京为主, 华东以上海为主, 华南以广州和深圳为主, 华中以长沙为主, 东北以大连和沈阳为主, 西南以成都为主, 西北以西安为主的产业集聚地。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呈现以战略中心型城市为核心的抱团发展态势, 初步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
目前, 我国将服务外包业务确定为国家发展的经济战略重点, 制定了大量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和战略。2010年4月7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中, 对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城市的优惠政策、财政支持力度、金融服务、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规定。我国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为未来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国际环境来说, 全球及区域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渐削减、技术上的不断进步, 及全球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从国内环境来说, 政治稳定, 中国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 电信、通讯、能源, 交通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教育水平和条件极大改善, 人员素质普遍提高, 为服务外包业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服务外包业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抗压力, 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也获得更多跨国公司的关注。
中国服务外包业在显示出其强有力的竞争力的同时, 也暴露出自身的一些劣势。
1) 在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供给方面, 还存在较大缺口。
“人才瓶颈”是限制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虽然具备大量初级人才资源, 但在人才关键技能方面仍有差距。在学术背景、语言技能、服务交付能力、实践问题解决能力、项目管理技能、国际经验与文化相似性上, 中国在除学术背景外的其他方面与领先外包地均存在差距。
2) 中国缺乏有国际视野、经验丰富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由于技术的进步, 服务行业已完成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所占比例将越来越高。具体来说, 服务外包已完成从维持系统的可供性到企业所有业务流程的转变, 外包商与承接商之间形成了新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3) 中国服务外包人才的语言能力还有待提高。服务外包对于语言的要求很高, 尽管不少人能够阅读英文, 但口语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弱。语言习惯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能力等等。
目前, 不仅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加入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竞争国家行列。按照目前服务外包承接国竞争力的强弱, 外包已经形成不同档次的承接国。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国可以分三个层次:优先承接业务国为加拿大、印度、爱尔兰、俄罗斯、菲律宾等;第二档次承接国为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西班牙等;第三档次承接国为中东欧、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泰国、巴西、埃及、巴基斯坦、南非等。不同档次的承接国已构成服务外包市场的一大特点。与国际上承接业务量较大的服务外包企业相对比,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能力还不够。
1)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规模与国际企业有一定差距。
中国缺乏具有实力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中国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方面处于初级阶段, 所占市场份额很小, 中国目前承接的国际外包业务约为20亿美元, 仅占约5%的市场份额。
2)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缺乏国际资格认证。
随着服务外包业务量的增多, 承接商是否具有国际质量认证以及认证等级的高低将成为能否承接外包业务的决定因素之一。
根据以上对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针对如何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提出以下相应对策。
1.加大高端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 而其中最为缺乏的是高端的人才。现在政府在培养一般外包人才上已经给予了大力的扶持, 但是对于高端外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还不够明确, 所以政府应该重点在高端外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第一, 在高端服务外包人才引进方面, 鼓励雇佣国外的市场人员、鼓励引进国外的高端人才, 包括聘请退休的国外专家等。同时, 鼓励外包企业将优秀的工程师派到国外进行培养, 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熟悉并能跨越中外文化的“桥梁工程师”。
第二, 在国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 鼓励设计制定和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建立全国性服务外包人才认证体系 (如包括语言、专业技能、行业知识、项目管理能力等》;鼓励公私合作机制, 由政府提供一定的教育资金并确定政策导向, 教育机构 (提供培训场所、讲师) 、行业协会和企业 (提供培训内容、讲师培训等) 共同参与, 鼓励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 多形式、多渠道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2.实施服务外包企业创名牌战略。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直接制约着该企业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能力。以印度为例, 其前五大外包公司规模都在5万人以上, 其收入占到了印度外包产业的46%。中国应该实施服务外包企业创名牌战略, 将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 打造“中国外包”的国际名牌。
首先, 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重点扶持若干国内领头企业, 提升这些企业的规模水平。同时, 重视技术研发, 推进服务外包企业的自主创新。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应该重点扶持5-10家外包龙头企业, 以这些外包龙头企业为中心, 形成大外包公司带动中外包公司, 中外包公司带动小外包公司的完整的外包生态链, 逐渐形成良好的外包生态环境。
其次, 支持有条件的本土服务外包领先企业走出国门, 对国外公司或者客户的内部服务部门进行并购。与行业协会、领先的全球企业或咨询机构合作, 为并购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议。
最后, 鼓励企业与领先的跨国公司建立合资或进行其他方式的合作, 以获取国际客户资源、树立品牌形象、培养专业技能。
通过以上多种途径, 实施服务外包企业创名牌战略, 打造中国服务外包的国际名牌大企业, 跻身全球服务外包企业巨人行列, 提高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能力。
3.扩大服务外包市场开拓范围。中国在对日外包市场上具有区位优势, 但是很多印度的企业已经开始借道中国进入日本市场, 我们必须保持对日外包的优势。鼓励企业建立日本的窗口, 提升在日本本地的服务能力, 积极引进日本的高端人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包市场, 但是在和印度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中, 中国的企业并不占优势。中国的企业在美国市场上要稳步推进, 重点要关注美国的中小型客户市场。中国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
既要重视离岸的外包市场, 更要重视国内的单子。美国的外包订单中约20%是离岸外包, 日本的外包订单中离岸的部分更是不到5%。中国2009年的IT服务业产值已经达到了9513亿元。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 中国国内外包市场的潜力可能要远大于我们所能获得的离岸市场的规模, 中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关注的目标, 中国的企业不能只盯着离岸市场而放弃了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
在全球服务产业转移的巨大浪潮中, 中国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充分发挥优势, 提升产业竞争力, 对于发展金融、电信、信息技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改善产业结构, 解决就业, 提高生活水平,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近年来, 以服务外包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正在兴起, 为我国发展面向全球的现代服务业带来新的机遇。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重要竞争者及主要目的地。为此,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 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中, 中国尚未确立自身在全球市场激烈竞争中的战略地位。针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劣势, 如何提升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市场开拓
推荐阅读: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11-04
2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及对策10-14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10-10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10-03
2024年中国基金业产业全景分析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10-11
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06-14
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09-29
中国银行服务管理07-09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0-01
浅析中国城乡差距成因及对策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