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服务外包人员管理办法(精选8篇)

服务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篇1

二、家长配合保健医建立完善的幼儿健康档案,按要求及时反馈幼儿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等资料。领取借阅健康档案资料,查看完备后及时归还。

三、积极配合每天入园晨检,发现疑似传染病情况,家长有义务配合带孩子去医院诊断或隔离观察,并及时向老师反馈病情。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防治,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四、在园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2次,每次间隔6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1次。所有儿童每年进行1次血红蛋白或血常规检测。1~3岁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每年检查1次听力;4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视力。

五、幼儿缺勤须提前向班级老师请假,病假说明病因。请假超过三天(包括三天,节假日不算)返园须到保健室开具“三天返园健康证明”后方可进班。

六、如幼儿患传染性疾病,须按规定离园隔离治疗21天,痊愈后须持相关医院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七、为保证幼儿在园安全,不能携带零食和影响幼儿安全的异物入园。

八、一日活动中教师或保育员发现感冒或发烧严重的幼儿,通知家长后,家长有义务配合接回幼儿隔离观察或去医院诊断治疗。

服务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篇2

1 素质模型理论

素质一词来自于英文单词“Competency”, 其含义有:能力、资质、素质、胜任资格等多种说法。20世纪70年代初, 针对智力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工作绩效的问题, 哈佛大学戴维·麦克利兰 (David·McClelland) 教授受美国外交部的委托, 开始在如何选拔合适人员担任外交官的研究中, 寻找那些能够影响工作绩效的非智力的、更深层次的个人因素 (McClelland和Dailey, 1972) 。经过长期研究, 提出员工素质 (或胜任) 模型及其分析与评价方法。认为员工素质模型 (competency model) , 对于人员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 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也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 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供了科学的前提 (McClelland, 1973) [1]。

1982年, 美国管理学家博亚兹 (Boyatzis) 在《胜任力管理》 (The competent Management) 一书中发展了素质这一概念, 从而使素质这个词在管理学界开始流行, 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我国服务外包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 发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 (I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业务流程外包 (BPO,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和商业流程外包 (BPO,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 。近年来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发展很快, 见表1。但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人力资源的瓶颈, 我国也同样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1 数量问题

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 对软件人才需求量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赛迪顾问 (CCID) 对服务外包行业内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 2007年全国范围内IT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总数达到20万人, 并且这种需求还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以陕西省为例, 2008年软件出口在线合同登记473份, 出口额9775.75万美元, 其中软件产品执行合同数351份, 金额4126.58万美元, 同比增长40.02%, 按照这个速度软件业的产值增长较快, 人才的缺口很大。西安市作为陕西软件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 更是以平均一天半增加一家软件企业的速度增长。可以预计, 随着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人才缺口将会更大。

实际上我国从事与服务外包相关的专业的人才不少, 但能真正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还不多, 急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而培训的依据就是构建一个人员素质模型。

2.2 结构问题

造成我国软件人才短缺的不仅仅是数量问题, 人才的结构性失衡比人才数量的短缺更令人担扰, 见图1。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人才队伍的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 (纺锤型) 结构, 不仅缺乏高层次的架构师、高级项目经理, 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编码人员, 尤其是前者奇缺, 而现有软件人才主要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中端人才”, 这些人做架构师, 经验和能力还不够;做程序员, 又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2.3 人才素质问题

作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新兴力量, 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备受全球瞩目, 但是缺少专业外包人才成为制约外包发展的一大瓶颈, 培养满足外包企业项目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比如现在陕西省最缺的就是既懂技术, 又熟练掌握外语、熟悉企业运营模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软件精英。高级人才的缺失导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偏小, 外包项目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上。对于涉及应用需求分析、体系架构设计的高价值开发项目, 我国的许多软件企业往往没有能力来完成。

由此看来, 很有必要建立服务外包人才的素质模型, 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依据。

3 素质模型在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在人员招聘活动中, 素质模型能结合工作分析, 细化各岗位素质要求, 形成系列化素质模型, 为聘用选任提供科学的量化标准。它能够依据岗位对任职者的素质要求, 对应聘者进行甄选, 为选拔和招聘最适合本企业的人员提供有利的依据, 使个人素质最大程度地适合于工作岗位要求, 从而在工作中实现高绩效。

在员工培训方面, 依据相应的素质模型, 对员工素质进行评估, 确定胜任这一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应该成为培训课程设计与提供的依据。发现员工素质方面的欠缺或优秀特征, 据此实施培训, 将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效果。以素质模型为依据的培训课程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使员工将所学到的技能迅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

在人员配置方面, 根据素质模型, 从特定岗位对任职者的素质要求出发来安排最适合该岗位的人员, 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产生高的工作绩效。

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 通过素质评估和参照素质模型, 将适当的员工在适当的时候配置到适当的岗位上, 达到人岗匹配, 人尽其材, 发挥员工的最大化效应, 能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规划, 为员工的发展规划和企业内部特定人员的储备培养提供参考依据[2]。

4 样本及研究方法

建立素质模型有多种方法, 包括专家小组、问卷调查、观察法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麦克利兰 (McClelland) 基于关键事件技术开发的行为事件访谈法 (Spencer, 1993) [3], 但这种方法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较大, 对访谈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 一般只能限定在小范围内展开, 而且对于被访谈者的信息提炼、语言组织、归纳概括、诚实坦率等方面也有较高要求。通过综合考虑, 本文在搜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来构建服务外包业人员素质模型[4]。

本研究的调查范围选择位于陕西省西安软件园内从事软件服务外包的企业, 共涉及20家企业273名员工。从企业规模来说:100人以下的占41%, 100~200人的占16%, 200人以上的占43%。从企业性质来说:私营企业有9家, 外资企业有10家, 其他性质企业有1家。从工作年限来看:三年以下的占53%, 三年到五年的占21%, 五年到十年的占10%, 十年以上的占16%。从个人学历来看, 大部分为本科学历, 占到所调查人员的69%, 大专以下的占21%, 硕士学历占8%, 博士学历占2%。

首先, 采用文献查阅法收集相关资料, 搜寻服务外包人员素质指标。资料来源有《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等书籍、中国期刊网上相关15篇文章, 12种报纸的相关报道, 以及“中国服务外包网”、“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网”等相关网站资料;同时, 还包括来自于用友、速达、金蝶等公司对其从事服务外包员工素质的要求。由于文章篇幅的关系, 详细资料不再列举。

其次, 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 列出一个所有服务外包人员所具备素质的指标库, 在问卷中所有素质指标均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 对每个问题给出五个描述性刻度 (1, 2, 3, 4, 5) , 1代表被调查人对素质陈述表示“不符合”, 5代表“非常符合”, 2~4代表符合的趋向程度逐渐增强 (因篇幅的关系, 不附问卷) 。

再次, 对所得到的问卷进行分析、统计。通过剔除无效问卷, 共得到有效问卷252份, 有效率为92.3%;然后对问卷进行统计, 得出初步的素质模型。

最后, 通过访谈法, 对所得出的素质指标进行逐条访谈, 并对其中一些指标进行添加、修改或删除,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逐渐修改使其成为一个较完善的指标体系。

5 素质模型的构建

根据麦克利兰 (McClelland) 的观点[1], 素质模型就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 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 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可以将素质分为两类:普通素质和特殊素质。

普通素质是指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是完成工作所需的最低标准, 但它不足以区别和解释普通员工与优秀员工的差异, 又称“任职资格”或“门槛素质”。

特殊素质是指能够把普通员工与优秀员工区分开的素质。例如, 在确定目标过程中, 有人更倾向于将目标定得比那些仅仅满足企业要求的人的目标高, 这种素质就是区别高绩效与一般绩效的关键素质。

根据对服务外包企业调查的结果, 本文把从事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 (这里主要是分析技术与管理等服务外包企业的主要人员) 分成低端、中端和高端三类, 具体的岗位和人员构成比例如图2所示。

5.1 低端人才的素质

服务外包业的低端人才主要指软件编码员 (程序员) , 他们是从事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人员。一般来说, 软件编码员只需要掌握编程技术, 掌握各种编程语言技巧, 一般的外语运用能力, 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并具有为今后组织和自身的发展而学习的能力。

5.2 中端人才的素质

中端人才一般包括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技术总监等人员。系统工程师是抽象模型的建立者, 能对外包项目进行系统分析, 模块化分析, 需要具备专业的概念模型知识和基础编程技术, 其职责是把结构模型对应到现实模型。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还需了解外包团队人员组成, 知道对团队的分工, 能根据项目特征选择合适的语言和工具。项目经理应有PM培训, 具有IT相关专业学历且从事过信息系统集成相关工作。技术总监有管理职责和技术职责两方面责任, 在管理职责方面:应该参与制定公司软件产品的发展方向;能规划产品研发进度安排;能全面监控产品开发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等。在技术职责方面:能解决企业中已使用技术框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优化;能负责培训外包人员的整体开发技能;能负责公司软件构件库的搭建、第三方控件的选型。

因此, 中端人才只是负责团队工作, 而不是战略层的领导, 只需要团队建设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和挖掘团队潜力的素质。

5.3 高端人才的素质

高端人才一般包括架构师, 高级项目经理。架构师是服务外包工作的总体设计师, 工作职责是在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 将客户的需求转换为规范的开发计划及文本, 并制定这个项目的总体架构, 指导整个开发团队完成这个计划。架构师必须对开发技术非常了解, 并且需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他必须熟悉很多开发语言的精髓, 知道软件发展趋势, 会开发新一代产品或制定新一代产品的研制方案, 知道各种软件产品特性。

高级项目经理应具有良好的把握和客户沟通能力, 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发展他人的能力;还要精通国际服务外包行业规则, 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 了解国际企业运作的合理模式;同时对世界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且需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需要把握全局, 有战略眼光。

综上所述, 服务外包人员的素质模型如表2所示。

摘要:首先阐述素质模型的相关理论, 进而指出我国服务外包业中所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说明素质模型的构建对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重要性;接着以陕西省服务外包企业为样本, 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手段, 把服务外包人员分成高、中、低端三类, 分别构建其素质模型。

关键词:服务外包,人员素质,素质模型

参考文献

[1]DAVID C M.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 (3) :1~14.

[2]朋震, 孙敏.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J].科学管理研究, 2004 (4) :90~92.

[3]SPENCER L M, 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Superior Performance[J].John Wiley&Sons, 1993, 17 (6) :18~24.

外包服务 简化应用管理 篇3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的IT应用系统数量已达到300~400个,一些比较大的企业甚至达到了1000多个应用系统。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应用系统,单靠企业自己的IT队伍完成应用系统的服务,面临很大困难,不得已企业要么在管理上打折扣,要么外包。”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应用管理服务部合伙人凃松柏在日前举行的“IBM 2012应用管理服务发布会”上表示。

据记者了解,为了节省成本以将有限的IT资源投入到更为关键的业务创新中,不少企业开始选择外包企业IT应用系统的管理和运维,由此推动了应用管理服务市场的快速成长。

应用管理服务兴起

中国经济的成长带动了IT市场的成长。根据IDC的预测,2012年中国IT市场规模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但与日本市场非常接近,预计2013年中国的IT市场总量就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在中国的IT市场中,IT服务是增长最快的。IDC预计,到2016年,中国的IT服务占总体IT投资的比重有望提高23%。即使在今年中国经济形势面临很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中国IT服务市场的增长率依然维持在13%左右。

“越是在经济不明朗时,企业越会加大IT投资当中IT服务的比重,这也证明在未来几年,中国的IT服务将会逐渐进入到黄金时代。”IDC IT服务高级研究经理杨挺表示。

杨挺所说的IT服务中就包括正在流行的应用管理服务。据凃松柏介绍,所谓应用管理服务(Appli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AMS)是指从IT系统的建立到系统测试、上线、维护,以及功能改进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IDC提供的数据显示,应用服务管理是一个前景看好的市场。在美国应用管理服务市场约占整个IT管理服务市场的21.7%,而在中国还不到13%。“中国的应用管理服务市场会迅速成长,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接近19.8%,将是美国复合增长率的3倍。”杨挺说。

有必要指出的是,应用管理服务市场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IT运维。“人们常说的运维服务一般是指基础架构的运维,比如说把数据中心放到一个IDC 中心去运维。而我们谈到的应用服务管理则是指IT应用系统的维护、更新、升级,甚至是换代。” 凃松柏谈到这两者的区别时表示。

外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为什么要外包应用管理而不是由自己的IT部门来运维这些IT系统呢?“节省有限的IT资源,用于企业核心业务的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最根本的原因。”凃松柏表示。

当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原因也各异,只是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提升竞争力。比如,过去企业更看重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因此选择把IT基础设施和IT应用都外包给外部的服务商管理。随着企业发展而出现了转型的需求,企业需要打造核心竞争力,此时,企业为转嫁风险会选择把关键性的系统外包给服务水平较高的服务商。

“从管理服务的角度来讲,此时的企业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提升管理效率,最终使整个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得到提升。”杨挺表示。

实际上,承接这些应用管理服务的服务提供商也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些传统的IT应用运维服务,而是更强调帮助企业切实改善IT的运营管理执行能力,提升IT运营的价值,并达成业务目标。据凃松柏介绍,为帮助用户提升IT系统的价值,在应用管理方面IBM推出了“智囊团服务”的理念,围绕企业客户长期发展目标,帮助企业解决各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协助企业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完善应用管理。基于此,IBM还推出一系列服务,其中涉及规划、管理和执行三个层面。比如,致力于将IT打造成业务驱动力的“IT运营战略和规划”,融入IBM IT治理、企业架构和应用开发与维护经验的“卓越管理中心”,以及“全流程质量管理”、“业务分析与优化”等。

“今天的企业日益依赖IT,这给CIO带来很大压力,既要确保IT系统的可靠运行,同时,还要帮助企业创新。这就需要有一套机制和流程来保证,包括风险管理、应用程序的维护等,随着IT应用系统数量的增加,做到这两点越发困难,这正是像IBM这样富有丰富IT运维和管理经验的厂商能给企业提供帮助的地方。”凃松柏说。

服务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篇4

一、操作说明(必须在外网机上操作)1.解压;

2.双击应用程序“QRCodeMana”文件,进入管理系统;

3.点击“用户”,选择“用户登录”,进入登录界面;

4.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

5.点击“注册管理”,选择“用工注册申请”,进入注册录入界面;

6.点击“增加”,进入“增加用工记录”界面;

7.在“增加用工记录”界面填入对应的所有信息并保存,即完成1条记录;

8.继续点击“增加”,重复步骤6-7完成所有信息录入,下图为嘉鱼公司录入情况。

二、录入注意事项及要求

1.要求录入所有外包人员,包括项目部和现场施工队班组成员; 2.信息录入要求真实全面;

3.注册系统“施工单位名称”下拉选项框中,没有的施工单位请及时报给咸安安监;

4.要求在下周一即2016年2月29日之前完成所有信息录入; 5.有疑问致电咸安安监

尹球洋1597511845;江兴无 682820

三、管理员帐号和密码 1.帐号zhangt 密码1 2.帐号yinqy

镇后勤服务外包项目监督管理办法 篇5

监督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某某镇后勤服务外包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规范机关后勤服务外包项目的采购程序,保证机关后勤服务外包项目的服务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后勤服务外包项目监督管理工作范围:

(一)秩序维护、保洁绿化、卫生防疫等;

(二)空调、消防、监控等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三)餐饮、会议、商务、票务等;

(四)其他机关后勤服务外包项目。

第三条

后勤服务外包实行项目审批制度,凡已明确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不得自行采购;凡未达到政府采购标准的项目,本着“先审批、后采购”的原则,比照政府采购程序由镇机关事务办执行。

第四条

后勤服务外包项目采购必须按照相应程序进行。合同履约由镇机关事务办负责执行;镇纪委负责进行监督。

第五条

后勤服务外包项目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签订相应合同。根据批准的服务外包项目采购实施方案,签约部门(单位)应对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付款方式、质量考核等事宜,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

第六条

后勤服务外包项目合同签订前,应将合同文本送镇司法所审查和镇党政办文字把关。

第七条

镇机关事务办负责对机关后勤服务外包项目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考核。

(一)建立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收集机关部门和单位对改进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研究制定相关整改措施。

(二)定期对后勤服务项目外包单位(个人)进行考核和满意度测评,并将考核和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合同期满时是否续约的主要依据。

第八条

镇机关事务办负责建立机关后勤服务外包项目合同履约情况奖惩机制。

(一)凡在日常例行监督考核与满意度测评中得分较高、在节能降耗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机关后勤服务项目外包单位(个人),年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在机关后勤服务外包项目合同履约期内,通过日常例行监督考核认定服务项目外包单位(个人)提供的服务达不到合同约定标准的,应依据所签订合同的有关条款提出适当扣减相关费用的具体方案。

浅论电信网络维护的外包服务管理 篇6

摘要 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已拆分为多家,电信维护管理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国内电信运营商维护现状的分析,并根据维护外包工作中的初步实践,提出了电信维护外包服务管理规范的意见,供参考。

1、概述

长期以来,国内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网络运维队伍,网络运维服务基本上由自己实施。随着前些年移动从电信剥离、电信南北分拆,导致维护人员相对紧缺。业务及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越来越庞大、复杂,网络的运行维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困扰,大量简单重复的维护工作耗时、耗力,因此电信网络维护模式的变革不可避免。通信业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通信网络的运维工作正在打破由通信运营商自行承担的设备维护一元化的传统模式,逐步形成由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专业维护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维护服务格局。

就电信网络维护外包市场整体情况看,目前市场双方均处于逐步成熟期。随着竞争压力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专注自己基于价值链环节的核心业务,并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运营成本,以期进一步提升企业赢利能力,以有效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为特性的外包服务正是迎合了企业这种需求,因此电信网络维护业务的外包服务逐步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外包维护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实践,证明对于企业降低成本、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核心网络的维护工作很有好处,有利于电信运营企业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升网络运行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加速专业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应该制定通信网络维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通过市场准入管理,规范代维服务市场秩序,约束和规范相关方行为。对代维市场的各个相关主体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完善市场环境,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制定不同等级的服务质量标准,根据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等级及服务范围内容,制定价格指导体系。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坚持资源调度配置及核心设备机房、端局、汇聚层(含)以上的核心设备由电信运营商自维;端局、汇聚层及接入网点机房的现场维护,以及面向公众用户和部分商业客户的“装、拆、移、修”等工作实行外包代维。

2、维护外包服务单位的选择要件

2.1 资质要求

(1)维护外包服务单位所提供的营业执照的营业范围应含有网络维护服务等相关内容。

(2)注册资金建议大于100万元,流动资金大于30万元。

(3)获得通信行业主管部门授予的外包服务资格。

(4)具有电信运营商外包维护服务2年或以上的经验,并取得较好的业绩,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2.2 人员及设备配备建议

(1)人员:必须配备与维护工作量相对应的专职技术维护人员,具有丰富的维护经验,熟悉相关专业的维护和操作规程。外包代维单位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正式的培训,考试合格之后持证上岗。

(2)光缆代维技术装备配置建议

①交通工具:每维护200KM长途光缆或400KM本地网光缆,至少配备维护及抢修车辆1台。

②仪器仪表:相应数量的光时域反射仪、熔接机、光源、光功率计、光话机、光识别仪等。

③成套的抢修机具:如小型汽油发电机、水泵、抢修工作台、防雨大伞、夜间照明设施、楼梯、安全带、安全帽、对讲机、汽油喷灯、有害气体识别仪、杆路作业工具以及其他满足抢修所需的机具。

(3)本地接入网设备代维人员及技术装备建议配置:

①交通工具:相应的维护车辆等交通工具。

②仪器仪表:钳流表、数字万用表、五类线测试仪、电缆测试仪、ADSL测试仪、电缆绝缘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光源、光功率等。

③工器具:杆路作业工具,电力常用工具:含各种套筒扳手、组合螺丝刀、剥线钳、压线钳、剪线钳、绝缘胶带、扎带、电烙铁、焊锡丝等、卡线刀、多用网线钳等。

④抢修器材:如小型汽油发电机、水泵、笔记本电脑、抢修工作台、防雨大伞、工作台、夜间照明设施、楼梯、安全带、安全帽以及其他满足抢修用的材料(如:线缆、钢绞线、光纤跳线、网线、2M线、接头盒、分线盒、法兰盘、接线子、喷灯等等)。

2.3 外包服务的界面、范围

2.3.1 服务的界面

(1)骨干网和本地网光缆代维界面

①骨干网

以各电信运营商骨干网机房ODF架为界,ODF架及其内侧部分由电信运营商运维单位负责维护,ODF架外侧部分(含外侧偶合器)光缆线路(含光缆、管道、入孔、手孔、杆路及线路附属设施)路径安全和光缆传输特性日常维护由光缆代维单位负责。

②本地网

以各机房ODF架为界,ODF架内侧部分(含ODF架)由接入网代维单位负责维护,ODF架及其外侧部分(含外侧偶合器)光缆线路(含光缆、管道、入孔、手孔及线路附属设施)路径安全和光缆传输特性日常维护由光缆代维单位负责。

(2)接入网代维及装机界面: ①语音专业:

a、交换机及附属线路的维护(主要指设备除尘,过滤网清洗,设备扩容、割接、改造、测试、用户数据及局数据维护,设备板件更换,计费维护,线缆布放、线缆接头制作等)。

b、机房MDF及成端外线线路的维护。

外线线路(主干电缆、配线电缆、用户电缆、用户皮线、管道、架空电缆杆路等)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含标识、标签)。

节点接入设备(各交接箱、分线盒、计费器、电话机以及电缆线路的附属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线路扩容、整治、改造、割接。

c、市话装机、IP超市开通等:根据电信运营商派工单为客户提供开通、停机、复机、过户、移机、销户等服务。

②数据专业:

a、数据路由器、交换机、光纤收发器、协议转换器等设备及附属网线、尾纤、理线器等的维护(设备维护主要指设备除尘,过滤网清洗,设备扩容、割接、改造,设备板件更换,网络测试,数据维护,线缆布放、线缆接头制作等,含标识、标签)。

b、XDSL/LAN/WLAN/网吧/DIA等数据用户线路、配线模块的维护,包括扩容、整治、改造、割接,以及标识、标签的制作。

c、数据用户(含XDSL/LAN/WLAN/网吧/DIA等)开通与测试:根据电信运营商派工单为客户提供开通、暂停、复机、过户、移机、销户、巡检测试等服务。

③传输专业:

a、接入端低速SDH、PDH、微波、WiMAX等设备及附属线路的维护(设备维护主要指设备除尘,过滤网清洗,设备扩容、割接、改造,设备更换,线缆布放、线缆接头,以及标识、标签的制作)。

b、ODF、DDF的清洁等(含标识、标签)

④动力专业:

a、动力设备(电源、空调设备,电池,开关,保险,电表,防雷器等)及附属线路的维护(设备维护主要指设备除尘,过滤网清洗、更换,设备扩容、割接、改造,电源模块、开关、保险、电表、防雷器的更换,线缆布放、线缆接头,以及标识、标签的制作)。

b、停电后采用小型汽油发电机及时发电。

c、机房租赁协议、用电协议的变更签订,相关的租赁费、电费的及时代支。

d、机房及其他:机房的维护(指机房卫生,机房出入室登记管理,防火、防盗、防水、防鼠、孔洞封堵等),消防设备的维护(熟练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灭火器的定期年检、换液等)。

2.3.2 外包服务范围

①骨干网

包括传输、数据、语音、电源等设备以及光缆、管道、杆路及附属设施。

②本地网

线路:含光缆、电缆、管道、杆路、光交箱、交接箱、分线盒、皮线及附属设施;

机房:含机房环境卫生、消防设备及机房其他配套设施;

语音设备:含语音专线、公话超市及附属线路的安装,以及代维、市话装机;

数据设备:含DIA专线、CPN、XDSL以及网吧数据设备等,以及数据用户开通;

传输设备:含低速SDH、PDH、微波及WiMAX等设备及附属线路;

动力设备:含电源、蓄电池组、空调、电表、动环监控等。

2.3.3 代维单位的其他责任

(1)所有外部协调工作及协调费用原则上由代维单位承担。

(2)非代维单位原因产生的设备、线路损坏,其维修费用由电信运营商承担,否则由代维单位承担(包括由于代维单位维护不当产生的问题)。

(3)线路整治、大修和迁改工程,原则上由代维单位实施,费用由电信运营商承担。

(4)代维单位作为电信运营商客户接入工程的随工代表,参与工程验收工作,对工程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凡是因代维单位不提出意见导致施工单位不处理遗留问题或造成损失的,由代维单位承担。

(5)提倡代维单位代维用户自有网络及设备(如用户自有的局域网设备、PBX、话机、电脑终端等),向用户合理收取适当的维护费用,以提升用户满意度。

(6)遵守保密协议规定。

(7)负责安排专人领取、保管备品备件和维护材料,在定额范围内合理使用。

(8)定期提供维护工作报告,对期间内出现的重大投诉、重大障碍、通信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或建议。

(9)参与代维区域内的工程验收,协助核实网络、客户资料及设备、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并按实际的工作量开展代维工作。

(10)按要求制定服务行为规范,统一维护人员的着装或标志/工牌,为客户提供标准化服务。

(11)必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责任及责任人。杆上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安全生产是对服务质量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各市分公司每月不定期对外包代维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抽查。

3、外包代维服务的相关管理

3.1 外包服务的资源及固定资产管理

各地市分公司应按照资源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所有代维线路、管道、设备的资源管理,统一纳入资源管理系统中。接入机房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单位必须依照规定格式整理、完善所负责的代维及装机接入网机房台帐,每周统计设备占用率,并提出容量预警,每周五发邮件给电信运营商相关人员(在不具备资源管理系统时);台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将列入月代维及装机质量考核。

代维方必须依照规定格式整理、完善所负责的接入网机房资源台帐,每周五上报地市分公司网运部,地市分公司网运部每月上旬报至省分公司网运部,台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将列入月考核,以强化对代维网络资源数据、客户服务质量的管控

3.2 外包服务的质量管理

3.2.1 日常维护要求

(1)维护内容:要求外包服务单位向电信运营商上报工作周报和月报(内容包括:上周/月的工作情况、下周/月工作计划),日常维护需保存好机线设备巡检表、机房出入登记表、工程随工记录表、障碍及装机记录/统计表、测试记录表、数据和语音业务开通情况以及维护备用料的使用及剩余情况等。周报每周一、月报每月25日报电信运营商。

(2)质量检查:当地分公司运维部结合外包服务情况报表,每月对外包服务单位至少检查一次,抽检日常维护及维护备用材料情况,召开质量分析会。

(3)代维问题反馈:对代维服务单位提出的商议事项应在一周内给予答复,涉及超出职责和权限范围的问题时应事先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并且对问题处理情况、达成的意见以纪要或报告上报省公司运维部;对涉及骨干网的重大问题,由省公司运维部报集团公司网运部备案。

3.2.2 故障处理及用户开通的质量指标(参考)

各级运维部应加强对维护单位的管理,预防为主,抢防结合,按照故障处理流程向上汇报。代维单位在故障处理后24小时内必须提交故障处理报告。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服务标准,建议作如下细化:

(1)光、电缆线路:

抢通时限:骨干光缆(含二干):3小时;本地网光缆(含主干及配线电缆)144芯及以上(电缆800对及以上)6小时、96芯至144芯(电缆500对及以上、800对以下)5小时、48芯至96芯(电缆300对及以上、500对以下)4小时;48芯以下(电缆300对以下)3小时。

全部恢复最长时限:24小时内。

(2)装、移、拆机指标(含网吧、IP超市、DIA、CPN、XDSL、WLAN、WiMAX等):

①及时率:99%

②时限要求:市内2个自然日、郊县3个自然日;需新增少量光缆或电缆和分线盒的,当具备施工条件、从同一地点拉电缆不超过100对(光缆12芯以内)、长度300m以内、装分线盒2个以内的,4个自然日完成;长度500m以内、装3-10个分线盒的(含楼内)5个自然日完成。

(3)故障处理指标:

①处理及时率:98%

②时限要求:机房语音或数据业务全阻,5小时抢通;一般固话用户:市区24小时、郊县48小时;数据用户:8小时;金牌DIA:2小时,银牌DIA:3小时,一般DIA:5小时。

IP超市:14:00时以前报故的,于8小时内解决;14:00时之后报故的于24小时内解决。

3.2.3 用户服务规范

代维人员必须做到三统一:统一着装、统一工作牌、统一服务规范用语;五规范:名片、宣传资料、服务回执单、鞋套、抹布必须自带且规范;不准向客户借用任何物品,严禁东张西望,乱翻东西,随意落座。严禁接受或向用户索取东西物品,不吸烟。

为了加强维修人员的责任心,实行回单制,要求维修人员将“故障派修单”给用户签字确认,反馈意见。《故障派修单》内容一般为: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历时,故障部位,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处理结果,用户满意度等等。收到用户故障维修通知后,2个小时内到达现场,有特殊原因(如用户不在家等情况),应该和用户联系预约维修时间。在维修过程中如遇硬件故障需要更换设备,则动用维护备品备件,障碍修复后,应及时返修故障件,并补充备件库。

4、外包代维服务的检查考核及费用支付

服务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篇7

一、京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概况

外包始兴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年代才被广泛接受, 开始盛行于欧美一些大公司。我国进入国际外包市场起步较晚, 但稳定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地位、丰富的人力资源、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我国成为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之一。北京发展服务外包企业目前已有400多家, 其中年出口额突破千万美元的领军企业达10多家。2013年第一季度北京市离岸服务外包增长迅速, 根据商务部“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1-3月北京市共签订服务外包出口合同1160份, 协议金额17.15亿美元, 同比增长105.3%;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9.36亿美元, 同比增长39.7%。2013年1-3月, 北京服务外包业务结构中, 88%以上的合同签订的是ITO业务, 但ITO业务额增长并不明显;BPO和KPO业务取得快速增长, 特别是KPO业务合同数取得了大幅增长。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合同执行金额为5.91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0.73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为14%, 占合同执行总额的63.2%。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合同执行金额为1.72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04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为155.4%。占合同执行总额的18.3%, 增长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库服务”业务。KPO业务合同执行金额为1.73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0.89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为105.3%。占合同执行总额的18.5%。2008年12月, 北京市商务委首批认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朝阳CBD等六个服务外包示范区。目前, 各示范区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全市已形成以示范区为核心、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格局。2012年1-3月, 北京6个服务外包示范区 (以下简称“示范区”) 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为8.21亿美元, 占全市总额的87.7%, 集聚效应明显, 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示范区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在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方面成效显著。

2006年底天津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服务外包业在天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止2007年6月底, 天津开发区吸引了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4404家, 其中吸引了全球500强公司中的129家企业。累计投资总额372.12亿美元, 合同外资281.69亿美元。2011年, 天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实现9.3亿美元, 服务外包业从业人员已达3万人, 服务外包执行额实现6.08亿美元, 同比增长79%。其中, 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实现3.94亿美元, 同比增长91.2%, 人均离岸执行额超1万美元。2010年, 天津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3.03万人, 按照天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 到2015年, 天津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数量在2010年基础上, 实现五年增至五倍, 达到15万人, 年均增速为38%。快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正在成为天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助推器。

二、北京天津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管理特点

1. 北京天津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管理优势

(1) 地缘优势。由于地缘的影响, 京津两地之间的交通十分便利, 高速城际铁路和三条高速公路与北京紧密联系, 京津两地的交通仅需30分钟。便利的交通极大地刺激了两地的交流与合作, 也使天津得以与北京共享部分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 京津两地可实现人才共享;在技术方面, 两地的信息技术优势各有特点, 通过合理布局, 能够达到共赢;在信息方面, 两地信息可实现横向交流, 促进人才的合作流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两地也不断加强对外交流, 经常以参加国际会议、会展和推介会的方式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种国际化的运作方式和经验为京津吸引服务外包产业高端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高校众多, 人力资源丰富。仅仅就天津来讲, 本地的学生资源丰富, 有45所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有在校学生三四十万人。而从天津所在的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来讲, 更是高校云集, 具有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目前, 仅京津两地的高校就有137所, 整个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就有500余所高校, 约占全国高校数量的1/3, 每年毕业生数量在100万以上。加之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教育都非常发达, 这使得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才聚集区域。

(3) 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培训系统为服务外包产业培训了大量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京津两市引进国外服务外包专业培训机构, 利用其海外渠道和全球化的师资优势, 通过建立海外培训中心、各类模拟防真情景实际操作训练等模式, 提高了国内服务外包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和承接国际外包能力。同时通过提高国内培训机构质量、层次和水平, 鼓励其进行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模式创新, 引进高端课程, 开拓受训人员眼界和视野, 造就了一批国际化、高素质的服务外包高端人才。

(4) 政策保障。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是加快京津与国际经济接轨、培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举措。北京先后发布了《北京市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外包政策措施, 天津市有关部门连续制定出台了《天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服务外包资金管理办法》、《天津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认定暂行办法》、《关于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具体实施办法的公告》、《关于加快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 扶持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的产业政策及配套政策累计达到了18项,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 市商务委还通过举办服务外包专题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 加大政策宣讲力度, 努力使更多企业掌握和运用政策, 进一步扩大政策的释放效应。

2. 北京天津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应该看到, 与国内外其它发展较好的区域相比, 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具体来说, 这些问题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形成明显的外包人才集聚效应。随着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向我国快速转移, 未来5年, 中国在服务外包人才数量上的缺口高达300万人。由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较晚, 还没有形成明显的人才集聚效应。尽管两地区所处的环渤海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语言人才, 但存在听说水平不高和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由于服务外包需要大量的懂得英语的专业人才, 此类人才的供给明显不足, 从而影响到承接欧美外包业务的能力。

(2) 高端人才短缺。从人力资源层次上看, 低端人才较多, 中、高段人才较少, 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离岸服务外包的接单人员、系统架构师、信息安全管理人才。从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来看, 知识与能力综合且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匮乏。产业变革加剧了复合型人才短缺。那些会技术、懂开发的人, 是产业发展初期所需的, 而在调整期, 那些懂咨询、懂企业管理并能参与企业决策的复合型人才有很大缺口。人才是激发服务外包产业成长的巨大动力, 具有项目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生态变化的最重要变数。

(3) 人才管理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足。随着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逐步提高, 信息服务外包需求日益扩大, 从局域网联网到生产监控、ERP管理、CRM、HRM管理、系统集成等领域, 信息化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国际外包的要求。

三、结论

建立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引进策略与渠道, 形成高端人才全球化配置的机制。通过项目合作、定期回国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海外人才资源。尤其要强化高端服务外包人才的引进工作, 重点引进海外行业领军人才, 具有多年从事服务外包经验、熟悉国际外包市场的高级项目经理、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环境和奖励政策, 加速分化出了服务外包新的发展方向。

摘要:分析京津服务外包产业现状, 充分发挥北京天津两地的集聚、示范和带动效应, 建设京津冀现代服务业人才供给体系,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在京津冀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北京,天津,服务外包,人才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占华.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N].经济日报, 2007-5-8

服务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外包服务商 模糊综合评价法

1.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概述

1.1研究背景

科技的不断创新,经济、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众多问题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具体可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其自己的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专业的管理人才,仍然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上。二是中小企业管理观念落后,很多中小企业家只注重企业目标的实现,忽视企业组织团队的建设、营销观念的更新等问题。这些人力资源上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力资源外包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的日趋成熟以及国内外关于人力外包诸多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中小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契机。

1.2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外包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及风险。我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不够成熟,外包服务商的整体水平不高,至今未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人力资源外包市场中的外包服务商的素质良莠不齐,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及金钱来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外包服務商与企业是两个独立运作的实体,二者在进行人力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必定存在由企业间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引起的企业文化上的冲突。因此,选择企业在众多的候选服务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外包服务商,确保服务的质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的迫切需求。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人力外包的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我国在2002年以后才开始相关的研究。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共检索到相关学术论文755篇,但是有关中小企业人力外包的学术论文仅有33篇,约占国内人力资源外包研究文献总数的4.4%;这33篇关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学术论文,主要涉及到中小企业外包决策研究、外包风险研究、外包模式研究等方面。对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的选择研究极少,甚至可以说是空白。所以,本文从正确地选择的中小企业外包商的角度考虑,在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寻找找到合适的外包商的方法。

在研究人力资源外包方法方面,绝大多数都属于一般性的理论分析,近年来,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国内的一些学者借助数学模型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来分析。比如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作业成本法以及该类方法的结合均属于定量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受众多因素制约的、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则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将企业外包服务商定性选择转化为定量选择,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外包服务商。

2.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1确定评价指标集合

假设有n个评价指标因素,分别记作:U1,U2…Un。则评价因素有限集合U={U1,U2,U3,…,Un},其中,Ui表示一级评价指标(i=1,2,3……),在一级评价指标下含有若干个二级评价指标,用Uij表示二级评价指标(i=1,2,3……j=1,2,3……)。

2.2确定评语集合

将评价语划分成个等级,分别记作:v1,v2,…vm。这m个评价语构成了一个评价语的有限集合V={v1,v2,v3,…,vm}。评价语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应当过于粗略或精细,通常四至七个等级比较恰当。

2.3确定各个指标权重

确定各个因素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即每个指标在总评价体系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及重要程度。假设一级指标权重集A=(ai),影响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权重集Ai=(i=1,2,3…n)。

2.4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建立评价矩阵,用Ri表示如下:

其中rij表示从第i个因素出发,对被评价问题作出第种评语的可能程度,上面矩阵中每一行元素为对评价对象所做的单因素评价模糊子集。

2.5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评价指标是多层次的(即评价指标在二级或二级以上),模糊评价应当采取逆向的评价方式,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级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得分=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评语集的权重矩阵,得分最高的评价对象为最优选择。

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尤为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外包服务商,二是怎样来评价外包服务商。前者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后者则是评价方法的问题,可见,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选择外包服务商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借助已有的研究来构建评价中小企业外包服务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4. 实证分析

设某中小企业需要将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现有三家候选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甲、乙、丙),该企业通过收集这三家外包服务商的相关资料,运用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来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外包合作伙伴。设评语等级分为五级,评语集V=(v1,v2,v3,v4,v5)={非常好(VG),好(G),一般(F),差(P),非常差(VP)}。经过人力资源外包咨询专家、企业相关负责人等10个人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和评语集的权重W,W=(2 1 0 -1 -2)。

首先,根据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论文请10位人力资源外包领域的专家为候选服务商甲、乙、丙进行指标单因素评价,得到候选外包服务商甲、乙、丙评价结果调查表,评价结果如表一所示: 对调查表进行处理(即作出某项选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得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运用本文介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选择外包服务商,以候选服务商甲为例:

由资料可知,对U1进行二级指标评价,

A1=(0.4 0.6)

则 B1=A1·R1=(0.4 0.26 0.2 0.1 0.04)

同理可以求得B2=A2·R2=(0.36 0.28 0.14 0.14 0.08)

B3=A3·R3=(0.33 0.34 0.17 0.1 0.06)

由此可得一級指标的评价结果:

B甲=A·R甲=A·(B1 B2 B3)T=(0.358 0.299 0.167 0.114 0.062)

同理B乙=(0.341 0.304 0.173 0.134 0.048)

B丙=(0.336 0.315 0.176 0.130 0.043)

最后,利用评语集的权重计算出候选外包服务商甲、乙、丙的模糊综合得分如下:

T甲=B甲·(2 2 0 -1 -2)=0.777

同理T乙=0.756 T丙=0.771

由计算结果可知,T甲>T乙>T丙,所以候选外包服务商甲的评价分值是最高的,实力得到了人力资源外包咨询专家、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肯定,该企业选择甲作为公司的外包合作伙伴最为合适。

结语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于企业成功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并且参考已有的较为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套二级的中小企业外包服务商选择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力资源外包咨询专家以及企业外包的相关负责人根据评价指标对外包服务商进行打分,并且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有机的结合,有效的解决了企业选择外包商时主观性评价,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是一种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新驰,姜军.基于灰色理论的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评价[J].商业研究,2011,1.

[2] 王泓君,赵安川.基于SPA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评价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管控一体化),2010,12.

[3] 邹锐,莫山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模型分析与改进[J].企业管理,2010,9.

上一篇:初一家长会作文600字_初一作文下一篇: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