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精选10篇)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篇1

一是汽车消费信贷需求不足。据统计,目前汽车信贷的渗透率平均水平仅有7%左右,不但与国外70%的渗透率水平差距巨大,与2002年—2004年汽车金融快速发展时期20%的渗透率相比也有大幅回落。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车价不断下探影响外,消费者贷款购车不踊跃最主要的因素是汽车贷款利率偏高、贷款购车手续烦琐。

二是汽车金融公司服务能力不强。目前,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很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融资渠道,发行企业债券的难度也很大,融资难是制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掣肘因素。

三是汽车金融的法律政策环境亟待改善。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汽车金融服务的部门规章,但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够完善。2008年新修订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已明确了汽车金融公司可以从事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业务。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发行金融债。同时,受部分法规和政策制约,融资租赁业务也难以开展。

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对策

面对这些障碍,鼓励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对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从宏观上,尽快消除制度性障碍,即把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障碍,为汽车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从微观上,在目前的市场和制度条件下,汽车制造商、经销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交通管理部门应通力合作,为汽车信贷消费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共同分担汽车信用消费的风险,扩大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总体规模。

1、树立现代消费观念

提高居民消费信贷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加快发展经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调整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抑制不合理的贫富差距,使公众的收入水平稳定提高;另一方面,还应帮助居民树立现代信用消费意识。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形成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已根深蒂固,“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种消费方式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还比较陌生,普通老百姓还难以接受,这就需要汽车生产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汽车消费信贷的宣传和市场营销工作,通过成功的汽车消费案例,形成广大的现代消费示范效应,从而激发汽车消费的积极性。

2、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的征信有两种模式:一是欧洲模式,即由央行与政府携手深度介入,征信机构多以银行同业工会、协会或政府部门的背景出现,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政府政策目标,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局限于同业征信范围内:二是美国模式,即征信体系的运作充分体现高度市场化的原则,从最初的寥寥几家征信公司发展到全美300多家,最终通过兼并,形成目前的三大联合征信公司。这三大公司各自拥有一个覆盖全美的数据库,完全以第三方信息服务中介的身份为金融机构、授信商业机构和消费者提供服务。鉴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基本处于一片空白的情况,最初可以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欧洲模式,用行政手段推动联合征信的创建和发展,然后逐步向美国模式过渡。

3、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个人,但目前我国对个人消费信贷尚未有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和配套体系。例如,金融机构或者经销商不能用汽车本身作为贷款担保。目前,作为汽车所有权的惟一证明就是车牌号,但它是由公安局颁发的,这就使汽车信贷被视为高风险的行业。经销商和汽车金融机构都面临一个收回贷款的问题。目前,在处理汽车贷款的“呆、坏”账和汽车赎回方面几乎还没有一个成文的法律规定或者可行、有效的操作。由于这些原因,使所有汽车信贷的条款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友好的,这也造成了部分经销商、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提供贷款时的犹豫,从而造成更多的“官样”文件和程序。因此,我国应尽快制订与汽车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使开展此项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削减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按照“入世”协议逐步降低汽车关税、放开汽车经营分销权和汽车金融服务领域,但我国许多地方仍然实行外地车征收额外的牌照费、单双号限制等地方保护主义措施。因此,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取消各种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让中国的汽车生产商在竞争环境中学会生存,这也是发展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重要步骤。另外,针对汽车消费中的高额税费负担问题,实行将养路费、附加费、运管费等改为燃油税,改一次性高额支付为长期性支付的办法,减轻购车者的负担,从而把各种限制消费的措施变为鼓励消费的政策。

5、积极推进与汽车金融服务相关的金融、保险业改革

中国在未来的几年内将迎来一个汽车消费的高潮,汽车消费主体也在由公款购车转向大规模私人购车。这就要求推进与汽车金融服务相关的金融、财税、保险等改革和创新,这就需要有金融业改革的支持,诸如金融信贷、分期付款、购车储蓄、租赁销售等国际通行的销售方式,促进消费方式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

6、加快培养国际汽车金融服务专业人才

中国缺乏汽车金融服务专业人才,这大大制约了汽车金融的竞争力。目前,中国汽车金融服务的从业人员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具备良好的金融服务营销知识,但缺乏技术专业知识:二是属于技术专业型,但不懂金融服务营销。这种人才结构,需要通过专业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可以在高校增设国际汽车金融专业,培养熟悉国际汽车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加强对现有从业

人员的培训,还可以借鉴国外跨国汽车公司的管理经验,在大型企业设立汽车配件售后服务培训中心,培训汽车维修、售后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提高汽车金融服务人员的从业能力。

7、落实中国银监会精神,完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治理结构

根据我国汽车业及金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适应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汽车业及相关金融服务业的竞争需要,中国银监会出台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提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目标:通过组建专业化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推动汽车金融服务业的适当超前发展,并以此促进汽车市场的培育和汽车业的联合和重组,从而提升我国汽车业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篇2

(一) 起步阶段

1995年, 国内汽车消费需求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 某些国有商业银行, 推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二) 快速发展阶段

人民银行在1998年9月、1999年4月相继出台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为汽车信贷业务的开展铺平了道路。银行纷纷发放消费信贷。为了扩大汽车信贷业务, 商业银行纷纷采取降低利率、降低首付金额等措施。

(三) 调整阶段

从2003年6月到2004年8月, 由于前一阶段风险的累积, 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明显。银行开始调整消费信贷业务, 收缩信贷规模, 这导致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也逐渐萎缩。

(四) 稳步发展阶段

2004年8月18日, 在上海, 国内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开业。随后福特、丰田、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这些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和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二、汽车金融资金供需分析

(一) 我国汽车金融业资金来源

目前, 国有控股商行是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其他经营汽车金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也主要来自国有商行。

(二) 我国汽车金融资金的使用情况——服务与产品

目前商行仍是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角, 而且我国汽车金融资金运用方式单一, 汽车金融产品也很简单, 例如分期付款买车、汽车融资租赁等。

三、我国汽车金融的资金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银行方面的问题

(1) 银行支持力度不足

虽然商行资金实力强、客户群体广, 但其开展汽车金融服务目的只是获得存贷利差, 缺乏保证汽车销售稳定增长的直接利益关系。

(2) 专业性不强

商行银行并不擅长汽车金融业务, 在汽车产业方面的专业性不足, 所以其开发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要。

(3) 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

目前, 汽车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中占的比例太小而且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利润较少。受收益影响, 银行不愿在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和成本。

2. 政策方面的问题

2008年1月中国银监会发布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虽然此次发布的新《办法》着重对准入条件、业务范围、风险管理指标等方面做出较大修改和调整, 但并没有完全放松对汽车金融公司的限制。

3. 服务和产品方面的问题

专业汽车金融公司主要提供信贷产品和车险产品, 虽然信贷包括标准信贷、阶梯信贷、轻松信贷、跃贷、关怀信贷、捷贷通等多种形式, 但都是在最基本信贷模式上的简单变形而已。

(二) 解决汽车金融资金链问题的措施

1. 融资方面的措施建议

(1) 加强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

汽车金融公司和商行相比, 商业银行提供相关信贷利率低。与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产品相比, 利率低是商业银行的最大优势;银行车贷业务需找担保公司、收取手续费等一系列繁琐程序已基本简化, 与汽车金融公司同样简便;手续流程方面, 汽车金融公司则更便捷。现在汽车金融公司和商行应加强合作, 使汽车金融公司在融资时利率更低、手续流程等更便利。

(2) 汽车金融公司发行商业票据及债券进行融资

2010年10月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金融债券, 这是国内首单汽车金融公司金融债券发行成功。它的顺利发行为解决汽车金融业的融资难问题创造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可能。

(3) 开办购车储蓄

汽车金融公司也可以参与同业拆借市场、资产证券化、以应收账款抵押向银行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来源不足问题。

(4) 有关部门增加支持力度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汽车金融公司或财务公司融资的相关操作细则, 简化审批程序, 缩短审批时间, 降低融资成本。

2. 资金运用方面的措施建议

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也是影响汽车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政策可能会影响到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运用、业务经营范围、产品设计与研发等。建议在政策上为拓宽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提供好的环境。同时, 建议放开汽车金融公司分支机构设置限制, 放宽在注册地之外开展业务的条件;放宽利率限制, 借鉴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经验, 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对其发放的贷款有一定的定价权。

参考文献

[1]李尧, 毛燕.对我国汽车金融模式的探讨[J].经济前沿, 2004 (04) .

[2]刘清涛.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比较研究及借鉴[J].济南金融, 2005 (02) .

[3]刘笑笑.我国汽车金融产品的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 2007.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三大问题 篇3

在这里,我们仅就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的三大根本性问题,做简单地分析。

一、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依然低下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从两个指标得出初步判断。一是储蓄——投资转化率。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通常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贷资产形式发放给资金需求者,通过财政资金如国债的形式转为投资,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债券等形式转为投资这3个途径。在财政融资方面,尽管中国税收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2012年超过19%,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30%~40%的比率相比,仍相距甚远,更何况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且大部分支出为非生产性支出。在证券融资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近年来其占比更有明显下降。由于上述两个融资渠道相对较弱,银行信贷仍然是中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途径。但同时仍有大量的资金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性资金。另外,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大量涌入的现象并存,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国内金融资源的浪费,反映了储蓄无法顺利地转化为投资。二是M2/GDP指标。实践表明,M2/GDP指标过高通常反映出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目前,按照最新测算,中国M2/GDP比率已经达到188%。实际上,该指标曾经在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远远超过一般国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几乎是世界最高。尽管这里有货币化进程的因素,但M2/GDP这一指标的持续上升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信贷推动特征,而且信贷资产的运用效率趋于下降,不能不说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问题。

二、融资结构扭曲,金融体系风险向银行集中

目前,中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制约了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按照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短期资金需求主要靠银行贷款,即间接融资的办法予以解决;长期资金的需求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用短期资金来源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种种弊端和风险。然而,中国目前的现状却是,90%的长期资金需求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以间接融资渠道解决。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来源又是以短期资金为主,从而产生了短存长贷引发的流动性问题,蕴藏着潜在的金融风险。

三、直接融资体系内结构失调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不平衡。目前,国内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未清偿余额巨大,但其中企业债券的份额却相对很小。与债券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市价总值、交易规模等都在逐年攀升;二是在债券市场中,企业债的发展有待加强。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主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和企业债四大类。但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规模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滞后,虽然最近几年发展较快,但融资规模仍有待提高。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4

1、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慢,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我国在该领域里的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不高,其中电控系统的缺失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制约尤为明显。同时,一些关键的电池、电控系统、传动模块、变速器乃至空调等汽车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国产零件的水平难以满足相应的要求。此外,动力耦合技术、电机驱动技术等方面也同样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

2、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依托于产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产业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伴随其销售量的扩大,社会性的基础性配套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截至2021年,我国充电桩增量为93.6万台,同比增长193%。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34万台,同比增长89.9%,月均增量约2.83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增量达到59.7万台,同比暴涨323.9%。同期,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可见,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出现爆发式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3.7,充电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另外,充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充电总电量达111.5亿kWh,同比增长58%。但仍要继续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相关建设。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

新能源汽车是在传统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得到世界汽车行业共同关注的崭新行业。尽管各个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旧建设愿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根本目标都在于发挥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减少环境资源所承受的实际压力、同时推动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远景明确为“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这也与我国在世界新一轮工业布局中所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相互契合。

从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未来发展来看,公交车电动化是一个总的趋势,这也是利用公共交通、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大量投放到公共交通领域,那么智能驾驶技术的推进也必将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汽车哪个牌子好

1、比亚迪

比亚迪是中国的本土品牌,在国内有9大生产基地,总面积接近700万平方米。在新能源领域当中,动力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其中以唐DM为例,发动机马力达到586,百公里加速只需4.3秒。这样的表现,基本可以和30万级别的超跑媲美了。

不过,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在新能源领域当中还是比较弱的。毕竟比亚迪在新能源品牌当中的定位比较低端,大部分车型在十几二十万左右,主要受众也是中下阶级。

2、特斯拉

特斯拉是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其品牌的知名度就不言而喻了。在该领域当中,还没有几家电动汽车的品牌知名度能做到像特斯拉这种程度的。其次特斯拉的bms技术是比较出众的,这主要表现在续航和电池的使用寿命上。

特斯拉物理按键的取消,通过中控虚拟按键去操控的设计,虽然赋予车主满满的科技感,但这样一来也受到不少车友的诟病。比较明显的就是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比方说在驾驶的过程中,需要调整某样东西的时候,车主就不得不在车机屏幕中戳来戳去。

3、小鹏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篇5

论文

级:营销二班 姓

名:李光辉 学

号:200821172 指导老师:潘老师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试谈汽车维修接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摘要:汽车维修是汽车售后服务至关重要的一环,汽车维修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成为汽车4S店的主要利润来源。随着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私家车主对爱车维修保养的重视,汽车维修服务将决定汽车维修类企业的命运。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渐趋理性,谁能提供消费者满意的服务,谁就会加快步伐,占有市场份额。但是现在很多的汽车维修类企业的维修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维修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因此我们要正视汽车维修接待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找出改进和解决的方法。全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打造服务品牌正逐渐成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汽车品牌的共识,使汽车售后服务真正的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推动汽车行业良好、健康的发展,也为汽车4S店或汽车维修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汽车 维修 接待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2011年4月19日开始的上海国际车展高峰论坛上,出席论坛的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昨日坦言,未来五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他同时表示,即使按照最低的增速预计到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这一昔日的奢侈品目前已进入千家万户。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给汽车售后服务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同时也给汽车维修接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维修接待做的到位与否,关系到汽车维修服务类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可以说汽车服务业已成为商家赢得市场的关键。

二、我国汽车售后维修接待的现状与分析

维修接待就是售后服务部窗口,是终端车主接触4S店售后的第一个环节,这就要求维修业务接待的工作人员充分展现4S店企业的精神和文化。

在2011中国(西安)车市总评榜“最值得信赖4S店”这一奖项的评选过程中,中国(西安)车市总评榜组委会委托了专门的调研机构对西安55家汽车4S店的店面环境、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调研,在整个调研活动中,有近2000名消费者接受了现场问卷访问,通过对这些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4S店的售后服务仍需提高,在调研问卷中,针对4S店的售后服务还为专门受访者留有意见栏。但在许多问卷当中,消费者对少部分4S店的接待服务水平给出了较低的评价,甚至在满分为5分的情况下,只给出了2分的评判。在这项综合调研中,我不难发现车主对这项调研都比较的配合,收集了将近2000份的问卷。在对4S店服务质量这一项目的调研中发现,有车主对部分4S店的接待服务水平做了较低的评价,有的甚至只给了两分,由此可见汽车维修接待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一)业务接待能力有限,做不到专业、热情、耐心、周到。作为业务接待工作本身来说,是比较枯燥并辛苦的工作。这项工作的要求经常是站着工作,需要接受客户的咨询,合理引导车主的停放,保持道路的畅通,合理分配积压的车辆等工作。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维修接待员缺乏规范的接待标准,不会合理的分配车辆,不知道怎么与客户更好的去沟通,甚至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4S店的售后服务水平。

(二)内部管理混乱,分工不明,缺乏执行力。

(三)部门之间协调联系工作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下和被动。由于维修接待部门与维修车间的沟通不到位,没有及时关注车间的维修情况,一旦遇到车间待维修车辆较多的情况,就会造成维修车辆积压。还要一种情况就是,维修接待部门,没有及时的跟进车辆的维修进程,没有时刻提醒维修技师交车时间,这样时常出现不能按时交车的情况,这耽搁了客户的用车时间,也严重影响了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四)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连一些简单的故障都不会判断并作出排除。

汽车销量井喷式的增长,导致了汽车类从业人员的紧缺,现在好多汽车4S店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汽车维修接待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这就增加了维修接待的难度,增加维修接待的时间成本,影响了维修接待的顺利进行。

(五)处理问题不够灵活,不会正确处理客户投诉,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汽车维修接待经常会接到客户的投诉,客户会反映各种不满意的情况,并希望你接待人员去帮助解决。对于很大部分的投诉我们都可以很好的解决,但往往对部分比较较真的客户,维修接待人员就难以解决了,由于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对整个4S店的整体形象。

三、提高维修接待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对策。

(一)接待员外表应气质高雅,接待客人应亲和友善。要有精湛的对车辆故障的判定能力。业务接待室第一个与客户接触的人,他给客户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业务接待员技术精湛,会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感。加强礼节知识学习。要做好服务工作,光有良好的意识还不够,还必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避免好心办坏事。如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礼节知识,公共关系学。了解在待人接物中必须要遵守的礼节常识,包括坐姿、站姿、说话口气、眼神、化妆、衣饰搭配,以及回答客户提问技巧等等。

(二)加强与公司各部分的沟通。

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各部分的工作内容,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一方面能及时正确地回答客户的题目,正确地转接电话。

假如知识某个部分没人,会提醒来电方,并扼要说明可能什么时间有人,或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扼要回答客户的题目,同时也能捉住适当机会为公司作宣传,做好公司部分和客户沟通的桥梁

一. 首先领导要加强学习,建立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就是让客户满意的意思,而不要给下面错误的暗示。应该是:我们工作就是给客户解决困难。努力让客户心中形成这样一个观念,一旦遇到车辆问题首先想到就是我们XX,想到我们可以给他解决车的问题。培养起客户忠诚度。这其中有大量工作和文章可以做。

二. 加强团队的建设,稳定一批工作和技术骨干。建立起好的团队精神和文化,让每个员工心里都明白: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围绕公司利益和发展,公司好了才有个人的发展,公司好了才有个人的利益。任何都不可以把个人利益和要求凌驾于公司的利益之上,谁这样做那就是对每个员工利益的损害。打击歪风邪气,树立起正气,建立一个良好的干工作氛围。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三. 建立起量化的考核机制,建立起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职责,既考核奖惩细则。

四. 加强部门之间分工与协作,统筹的来安排全部门每一天的工作。每个部门相互之间要主动的去了解其他部门工作和进度。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我曾经调查过工作效率和进度的问题,发现有的部门领导根本不知道与其他部沟通协调.例如到事故车进场保险公司定损以后,应该马上动手开展工作,当板金和机修出来更换配件清单,就应马上交于配件仓库,让他们组织货源.这样就不会工作.这只是个事例

五. 建立起部门里的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和流程。

部门里工作工作中的协作都是口头的,现在部门里发放任何东西文件都没有签字,当事情发生也没有记录和文字的汇报与总结,时期的处理意见也没有文字的东西,都是口头一说,非常的不规范.特别是事故处理程序没有,奖罚的程序也是没有文字的东西.六. 努力加强业务和技术水平,全面经济效益。

七. 公司已有系统的规章制度了,应该说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现在却行同虚设。人制大与法制。我们现在先不谈科学系统的管理,就是现场管理都也非常的薄弱等等。

我现在具体的谈些事情:

1. 业务接待

一. 业务接待就是服务部窗口,更是国信的窗口,要求这里工作的人员充分展现我们企业的精神和文化。先对每个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对工作流程进行分解再让每个员工写出自己对业务接待工作的具体认识。在根据大家的认识对工作技能和接待技巧相互的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提高)

二. 部门负责人写出岗位职责,让大家谈论,最后正式的文字,报公司批准后成为每个员工工作基本要求和标准。

三. 业务接待要有内部业务考核标准。接待量,产值,投诉等等。

四. 迎、接、听、送、这就是业务的最基本和最低要求。看看这简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其中的内涵非常丰富。

五. 认真对待每个客户,听取他们的报修和一些抱怨,耐心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尽量不要投诉和矛盾上交。

六. 提高业务技能,不可以一些原因而影响和损害企业的利益。(在考核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些这样的个人行为)

七. 加强与其他部门联系和协调工作,而让客户满意。

八. 提高相互之间的业务交流,定期的的总结和分析。

改进办法

1. 首先把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上墙公开。

2. 由领导细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但是还要做到分工不分家,每个人都要对企业和部门尽义务。(现在就写到这里

(1)预计今后10到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国际经验表 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汽车普及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国2002年的人均GD P是7972元,按官方汇率计算折合910多美元,而按世界银行测算的购买力平价方法则接近4000美元。在一些发达城市、东南沿海相当多的地区,人均G DP按官方汇率计算也达到四五千美元,呈现明显的即将进入汽车社会的特征。预 计中国将在未来10年--15年成长成为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的全球最大汽 车市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这一昔日的奢侈品目前已进入千家万户。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保持20%~30%的年增长速度,2010年3100万辆~3315万辆,2015年4435万辆~4719万辆,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给汽车售后服务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假如把整车销售作为汽车市场的“前市场”,那么维修保养、配件供给、汽车美容、汽车改装等等服务都可以称为是汽车“后市场”。在利益驱动下,市场竞争已经从“前市场”转移到售后服务竞争,甚至汽车售后服务业已成为商家赢得市场的关键。但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水平与国外 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法律法规、经济模式到服务理念、品牌创造都存在巨大差异。面对如国外企业的强烈竞争,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业必须对国外先进的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和学习,吸取现有成功案例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立起一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才能使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业在巨大的商机中得以更加辉煌的发展。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这一昔日的奢侈品目前已进入千家万户。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保持20%~30%的年增长速度,2010年3100万辆~3315万辆,2015年4435万辆~4719万辆,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给汽车售后服务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如果把整车销售作为汽车市场的 “前市场”,那么维修保养、配件供应、汽车美容、汽车改装等等服务都可以称为是汽车“后市场”。在利益驱动下,市场竞争已经从“前市场”转移到售后服务竞争,甚至汽车售后服务业已成为商家赢得市场的关键。但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法律法规、经济模式到服务理念、品牌创造都存在巨大差异。面对如国外企业的强烈竞争,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业必须对国外先进的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和学习,吸取现有成功案例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立起一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才能使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业在巨大的商机中得以更加辉煌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篇6

汽车检测诊断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汽车维修业的发展,汽车维修计术、检测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日趋严重,结合实际给出了汽车维修、检测设备问题的解决途径,并总结了汽车检测设备的总发展趋势.

作 者:张凤英 作者单位: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北唐山,063000刊 名:科技风英文刊名:TECHNOLOGY TREND年,卷(期):“”(13)分类号:U4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 汽车检测 检测设备 总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篇7

中国政府自2010年6月1日起, 在上海、长春、杭州、合肥、深圳等5个城市, 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试点, 特别是纯电动汽车, 购买者最高可享受6万元人民币的补贴。这无疑给电动汽车的发展打入一剂强心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电动汽车将掀起汽车行业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我国从“八五”开始, 科技部就启动了电动汽车的相关项目。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 我国电动汽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电动汽车走入我们的生活, 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做一些客观的分析。

(二) 电动汽车分类

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电动汽车可分为3类, 即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H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CEV) 和纯电动汽车 (BEV)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HEV) 发展的比较早, 它需要具备两个动力源, 一般是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CEV) 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为汽车提供动力, 纯电动汽车 (BEV) 采用蓄电池为车辆提供动力, 目前在巡逻车、观光车、高尔夫球场用车等低速短距离场合应用较多, 国内公司如比亚迪、奇瑞、长安等汽车制造商也将其电动轿车产品投入市场, 虽然从目前看它们的价格相对较高, 但它的发展潜力巨大, 是未来城市理想的交通工具。本文主要讨论纯电动汽车 (BEV) 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三) 电动汽车优点

电动汽车相对传统汽车优点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污染小

这是电动汽车最突出的优点。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 与传统汽车相比根本不存在大气污染的问题。有人说电动汽车使用的二次能源——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产生时污染了大气, 它只是把污染从城市转移到了郊区。事实上, 电动汽车并不是简单地将空气污染改变了地方, 相对传统汽车, 它确实做到了减小了污染。因为电力来源是多样化的, 许多能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都可以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即使电动汽车的电能全部来自于火力发电厂, 其整体的能量利用效率也高于城市常规燃油汽车, 也就是说使用电动汽车还是减小了绝大部分空气污染。此外, 如果避开用电高峰夜间充电, 那还可以进一步减少能源的浪费。

2. 无噪音, 噪声低

这是电动汽车最直观的特点。现在大城市中汽车噪声已经成为一种比较严重的污染, 减少噪声污染也是对今后汽车工业的考验。汽车发动机噪音是行驶过程中主要噪声来源, 与燃油车相比, 电动汽车在这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它在行驶运行中基本是宁静的, 特别适合在需要降低噪声污染的城市道路行驶。

3. 高效率

这是电动汽车能源利用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在城市中, 道路上车辆行驶较多, 而且经常遇到红绿灯, 车辆必须不断的停车和启动。对于传统燃油汽车而言, 这不仅意味着消耗大量能源, 而且也意味着更多汽车尾气排出。而使用电动汽车, 减速停车时, 可以将车辆的动能通过磁电效应, “再生”地转化为电能并贮存在蓄电池或其他储能器中。这样在停车时, 就不必让电机空转, 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减少空气污染。

4. 结构简单, 使用维修方便, 经久耐用

这是电动汽车运行成本方面的最大亮点。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 电动汽车容易操纵、结构简单, 运转传动部件相较对少, 无需更换机油、油泵、消声装置等, 也无需添加冷却水。维修保养工作量少。如果有好的蓄电池, 它的使用寿命也比燃油车长。

5. 使用范围广, 不受所处环境影响

这是电动汽车另一优势所在。在特殊场合, 比如不通风、冬天低温场所, 或者高海拔缺氧的地方, 内燃机车要么不能工作, 要么效率降低, 而电动车则完全不受影响。

(四) 电动汽车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1. 电池问题

动力电池这个关键技术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所在。它是纯电动汽车的主要能量载体和动力来源, 也是电动车辆的整车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续驶里程和使用寿命等主要问题, 间接影响到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如果电池问题能够解决, 与传统汽车相比, 电动汽车将有绝对的优势。

动力电池在经历了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钠硫电池等多种类型的发展和探索, 目前纯电动汽车最具潜力的电池主要集中在一下电池上:阀控铅酸动力电池、镍氢动力电池和锂离子 (锂聚合物) 电池。它们的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

从长远发展来看, 由于铅酸蓄电池过于笨重, 且衰减快, 所以不具有使用前景;镍氢电池虽然在一些领域应用还比较广泛, 但其有记忆性、比容量也一般, 还有单体电压低, 导致其改进起来比较困难;而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从目前看有较好的前景。

尽管如此, 与内燃机相比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还是很低, 这使得的续驶里程依然是一个难题。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一般为100km~350km, 这是在较理想的行驶环境下才能得到实现的, 而绝大多数电动汽车一般行驶环境下续驶里程只有50km~100km。

为了增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在汽车制动时, 通常采用为蓄电池充电的形式, 来吸收回收的能量。但是蓄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有限, 大功率充放电必将使蓄电池循环寿命大大缩短。

为解决这个新问题, 有人采用了超级电容器。但似乎目前超电容器也存在问题, 主要是是能量密度低, 它比铅酸蓄电池小一个数量级, 所以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 现在正在研发过程中。

当然, 还有太阳能电池、核能电池等等, 也为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解决方案, 就目前来看都不是很成熟, 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2. 电机以及传动技术

电机以及传动技术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之一。纯电动汽车一般在车辆空间和使用环境上要求较严格, 所以对驱动电机驱动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体积/质量密度高, 效率高, 调速范围宽, 制动能量回馈, 适应性好, 可靠性高。目前电动汽车电动机主要要一下四类:直流电动机 (DCM) 、感应电动机 (IM) 、永磁无刷电动机 (PMBLM) 和开关磁阻电动机 (SRM) 。如表二。近几年来, 电动汽车用电机逐渐由直流向交流发展, 直流电动机基本上已经被交流电动机、永磁电动机或开关磁阻电动机所取代。

经过“十五”和“863”计划以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集中研发, 我国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满足各类整车要求的样机系统, 有些成果的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3. 控制技术方面

整车控制系统由整车控制器、通信系统、部件控制器以及驾驶员操纵系统构成, 主要功能是根据驾驶员的操作和当前的工况, 在保证安全和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尽可能优化的工作模式。具体总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目前, 较主流的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都采用CAN总线通信连接, 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控制的效率和稳定性, 而且能实现数字控制。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池等执行动力部分的状态信号被发送到CAN总线, 最终传输到显示终端提供给驾驶人员, 以便实现整车控制。

新的电子控制系统在传统汽车上应用不多, 但它对纯电动汽车的工作有着重要影响。与国外相比, 目前来看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随着电机驱动系统的发展以及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差距将越来越小。

4. 其他方面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外, 纯电动汽车还在汽车轻量化、车体外形设计、电动车标准、充电站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动车成本以及销售方面存在其他多多少少的问题。轻量化以及新型车体设计对提高车的动力性能和续驶里程都有重要意义;电动车标准如能尽快完善, 能更好的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建设还需政策支持, 如能像加油站一样普及, 那电动汽车的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有利于更多电动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

(五) 结语

综上所述, 电动汽车的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如果要达到规模, 首先还需要面临的三大问题:动力电池、电机传动、和整车控制。如今, 我国电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 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和产品, 上述这几大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有些问题的解决还在进一步探索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有更多更好的中国品牌电动汽车驰骋在路上。

摘要:纯电动汽车具有传统汽车无法超越的优点, 是清洁环保型的交通工具。纯电动汽车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是电池技术、电机以及传动技术、整车控制技术, 文章介绍了电动汽车的优点, 提出发展电动汽车的建议。

关键词:北京车展,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清泉, 詹宜君.21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16.

[2]陈清泉.电动车发展概论及前景展望[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1998 (1) :3-7.

[3]曹秉刚, 张传伟, 等.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 (1) :1-5.

汽车金融在中国 篇8

首先是生意人。该类人群看重资金现金流,希望将流动资金投入生意周转或做其他投资,以获得高于贷款利息的回报;其次,满足存在升级换代、以旧换新的有车人士需求;还有就是暂时购车资金困难、希望提前实现有车梦想的人群。除此之外,25-35岁的年轻一族也将是汽车金融新政的受益者。据汽车信贷业内人士反馈,该年龄段人士占到汽车消费信贷人群的80%。新政对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尤其是80后,更容易接受汽车金融消费信贷方式,也以更低的成本解决年轻人资金不宽裕的问题。

20世纪初,汽车金融服务兴起于二战后的西方国家,当时汽车还属于奢侈品,因此,银行不愿意向汽车消费者发放贷款。这给汽车购买者和销售商造成了障碍,大多数消费者买不起汽车,汽车制造商也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为解决这一问题,通用汽车公司在1919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汽车金融公司——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开启了世界汽车金融服务的先河。自从有了专业的汽车金融机构,汽车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的资金得以分离,汽车销售空前增长。

事实上,这个今天备受80后欢迎的“时髦消费方式”,我国早在12年前也就有。

中国汽车金融于1998年破冰,当年贷款余额4亿元,此后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2003年汽车信贷余额占汽车销售产值比重—度达到22%,但随着车价下降,加之信用体系不完善,坏账率大幅上升,到2003年底,各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余额突破1820亿元。 但自2004年起。因贷款坏账过多,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纷纷叫停车贷险,由此引发汽车业信贷危机,监管部门紧急叫停了汽车信贷业务,汽车金融陷入低迷。之后由于利率偏高,手续复杂,汽车信贷占比一路下滑,2008年仅为8%。

2007年起,汽车金融市场开始回暖,目前市场上,有通用、大众、丰田、福特等9家中外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和本土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在运营。

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汽车金融公司已占比达20%,发展势头良好。

实际上,早在2004年,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已开始进入汽车信贷领域,但由于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缓慢;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也是近两年才发展起来。

随着汽车消费的火爆和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要求,汽车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汽车消费的火热势头将在2010年得以延续,而2010年,或将成为中国汽车金融元年。

然而,与过去10年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爆炸性增长相比,中国的汽车金融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格劳一希尔集团于2008年和2009年所做的研究显示,在中国,仅有很小一部分的新车购买者利用了融资渠道来购买车辆。但是,如果把所有种类的汽车(新车、二手车以及商用车)都包括在内的话,期限融资也仅达到总购车数量的15%到20%。

这些数据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有明显的距离,在美国,有超过85%的新乘用车是利用贷款购买的。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差异就更为明显了。在印度,大约有80%的车辆是通过贷款购买的;而在泰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近90%。

2008年全球第三大个案研究公司Ipsos曾发布报告分析,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汽车消费信贷需求不足。据统计,目前汽车信贷的渗透率平均水平仅有7%左右,不但与国外70%的渗透率水平差距巨大,与2002年2004年汽车金融快速发展时期20%的渗透率相比也有大幅回落。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车价不断下探影响外,消费者贷款购车不踊跃最主要的因素是汽车贷款利率偏高、贷款购车手续烦琐。

二是汽车金融公司服务能力不强。目前,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很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融资渠道,发行企业债券的难度也很大,融资难是制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掣肘因素。

三是汽车金融的法律政策环境亟待改善。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汽车金融服务的部门规章,但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够完善。2008年新修订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已明确了汽车金融公司可以从事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业务。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发行金融债。同时,受部分法规和政策制约,融资租赁业务也难以开展。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篇9

关于__市出租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__客运出租车行业坚持从机制创新入手,不断强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了客运出租车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及文明新风的形成,跻身于全省先进行列。对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促进__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受周边环境影响等因素,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促进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有序、长期稳定的发展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__市出租汽车行业基本概况

截止目前,全市共拥有客运出租汽车经营企业21家,出租汽车1480辆,从业人员约2590名。其中中心城区(含吴兴区)出租车727辆,南浔区88辆,德清县163辆,长兴县344辆,安吉县158辆。

我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规范等三个阶段:从1995年经市政府批准诞生我市第一家客运出租汽车公司起到1999年的5年内,全市出租汽车从20辆迅速增加到1000余辆,期间,出租汽车市场秩序一度比较混乱,各种矛盾突出,并演变成各类上访、砸车、静坐等群体性事件。从1999年起,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对出租汽车市场进行了不间断的整顿规范,实现了五个转变:一是经营模式的转变,由原来的个体直接向公司化经营(即公车公营)转变,基本做到了产权、经营权清晰;二是车型由低档单调向中档多样化转变;三是服务质量由脏乱差向规范整洁转变;四是经营企业由多小散弱向规模化转变;五是行业管理由无法可依向有法可依转变,出台了政府令及具体的准入、招标、转让、退出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因此,__市出租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快速的发展阶段,行业秩序渐趋良好。

二、__市出租汽车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出租汽车行业是个特殊的流动性行业,人员结构复杂,它既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就__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情况看,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各种与行业发展相配套的法规、规定建设滞后,缺乏超前思考研究意识,有些政策规定前后出入较大,导致行业管理的被动。特别是市场准入门槛设置太低,缺乏管理依据,使后续管理难度增大。

二是客运出租车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客运出租汽车经营企业规模不大,主体仍然多、小、散、弱。其中,在__市区7家出租汽车企业中,拥有200辆以上出租汽车的企业只有1家,部分企业还不到50辆,815辆出租车中还有178辆为个体经营。由于经营企业规模不大,集约经营难于展开,企业效益难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三是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整体不高。虽然行业管理部门一直致力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素质,不断加强教育管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但是,受行业体制和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不少出租汽车企业在经营理念上仍有偏差,对从业人员管理缺乏完善的措施和制度,教育管理抓得不紧。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与行业管理部门和乘客所需对服务质量要求相比,尚存一定差距,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四是车辆设备设施科技含量较低。目前,我市1480辆出租汽车中,市本级的815辆和长兴县344辆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但是目前还存在监控、调度系统不稳定和GPS车载设备故障率高,以及部分出租车驾驶员对GPS设备不会使用等问题。另外诸如税控计价设备、一卡通付费、使用CNG天然气的环保型车辆等设施推广力度不够。

五是服务设施还不够配套。目前城市建设在出租汽车维修、保养、清洗、加油、司机休息、教育娱乐等方面的大型综合性服务基地考虑不够。再则,由于缺乏布局合理的固定服务站点,出租车停车泊位和候车泊位还显不足,出租车随叫随停阻碍交通现象比较严重。

六是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由于个别地方对出租汽车运力总量投放不科学,导致运力过剩,异地经营行为时有发生,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行业矛盾。此外,对非法营运的摩托车、无证照、非残疾人驾驶的残疾人专用车的专项治理力度也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业管理难度、滋长了不稳定因素。

七是行业管理经费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如__市客运出租车管理所于1997年成立至今,上级部门无任何管理经费拨付,而管理成本却不断上升,现每年已高达180万元,这部分管理经费全由__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承担。八年来,__市出租车管理所办公场所已先后三次搬迁,至今仍在租房办公。

三、__市出租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立法进程,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由于目前国务院、交通部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出租车行业管理法规尚未出台,__市政府16号令作为规范性文件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

展需要,并且在行业管理方面也缺乏过硬的法律法规依据。一旦发生行政纠纷、行政诉讼就有可能面临撤消、败诉的尴尬局面。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社会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尽快出台出租车规范性管理法规就显得非常必要。

2、鼓励规模经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

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鼓励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兼并、联合、股份合作等方式扩大规模,走公营化、公司化经营的道路,力争在三年内使市本级客运出租车运输企业控制在6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现有的散户及挂靠公司经营的车主,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劝其推出经营市场,逐步建立正规、有序、合理的公司化经营模式。条件不具备的,要鼓励走股份合作经营之路,从而替代目前的代管制,实现公司化经营。要进一步规范出租车经营权变更中的交易行为,确立正确的市场导向,防止私下转让转卖经营权和承包权等非法经营现象的反弹,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加强对出租汽车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深化文明行业创建活动。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驾驶员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引导他们遵纪守法、依法运营。正确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广大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不断完善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出租汽车服务创优活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倡导文明优质服务,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行业科技含量。

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着力研究完善“电召出租”方案。进一步推广电话即时调车、应急电话调车、预约调车、婚庆调车等业务,实行招扬站点、电话调度和卫星定位相结合。把GPS卫星定位系统和电信通讯呼叫系统与110联网,既可以实现定位跟踪、防盗、防抢、监控,又可以导航承接业务,减少出租汽车的空驶率。二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支持、行业受益”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出租汽车“油改气”工作。建议政府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支持,积极、稳妥的推进该项工程。

5、合理布局网点,营造良好经营环境。

根据服务网点设施的功能,将出租汽车服务网点设施分为二类。一类是出租汽车服务中心。集车辆修理、保养、加油、停车、休息、餐饮以及车座套清洗更换、清洁消毒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网点,市本级初步预测需设1-2家;一类是出租汽车停靠站。在客流比较集中的车站、居民小区、商场、宾馆、旅游风景点等公共场所合理设立出租汽车专用候客泊位。另外,还需根据实际对30秒候车区域的划定进行调整,在不影响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在非禁停区域允许出租车临时停靠上下客,方便市民乘车,提高出租汽车实载率。对一般交通违法行为,要更多地强调宣传教育,不能简单地采取以罚代管的模式。

6、加强行业监管,维护出租汽车行业稳定。

一是要加强对客运出租车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行为,要结合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审验等措施,认真监督客运出租车运输企业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促进企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证良好的经营管理状况。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要督促企业进行整改,经整改仍未达标、不能履行管理责任的企业,对该企业暂停办理所有相关营运手续。二是要加强对运输市场秩序的管理,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强化站场源头管理,增加路面巡查次数,延长路面巡查时间,特别是要加强夜间及双休日的巡查力度,以切实维护出租车市场秩序。要加大打击“黑车”的力度,不能给其有机可乘,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打击方法上可以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抽调交通、公安、交警、工商等部门执法人员组成综合执法队伍,进行立体、多点式打击。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宣传不能局限于对内部人员,要面向社会多宣传一些好的典型,树立品牌意识,引导群众自觉拒坐“黑车”。企业要严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同时,要在出租汽车的更新换代、车容车貌上制定出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目标,时刻保持车容车貌整洁,让乘客坐上舒适车、放心车、满意车。

7、落实管理经费,确保行业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通知(浙政办明发电[2005]76)精神,积极协调市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94号)和财政部《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后妥善解决有关部门经费的通知》(财预字[1998]372号)精神,切实落实行业管理经费,保证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行使职能,解决出租汽车管理机构管理所必需的经费开支。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篇10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

从1996年到2001年,是我国金融服务业在规范整顿中发展的五年,总体水平还不高。金融服务业法人单位数虽然增加了15%,但在全行业比重的增加相对停滞;营利性产业活动单位数更是减少了10.37%,每法人单位的营利性产业活动单位数从4.38个缩减为3.42个。其中最为典型的信托投资业,2001年底的1530家信托投资业企业中有5.29%停业,6.54%筹建,规范中发展的特点比较明显。

和1996年相比,我国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增长了109.37%,贷款余额增长了83.65%;证券市场股票市价总值从9842亿元增加到43523亿元,2001年相当于GDP的46.13%;保费收入从1997年的1088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2109亿元,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74%提高到2.24%。根据2000年中国资金流量表,在国内资金运用总计中,通过金融部门运用的部分占48.87%,金融部门已成为最大的资源配置部门。但是,我们同时看到,这五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在GDP中的比重还相对较低。以我国金融服务业较为发达的上海市为例,2001年上海市GDP的构成中,第三产业为50.69%,而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52%,虽比1996年11.99%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比值则更低,2001年全国GDP构成中,第三产业为34.19%,而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5%左右。因此,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结构不均衡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结构不均衡。

首先,内部各行业结构不均衡,目前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企业法人单位数占金融服务业的33.17%,2001年年末实收资本占金融服务业的51.46%,营业收入占金融服务业的70.16%,因此银行业仍居绝对的主导地位。而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

第二,地区结构不均衡。地区结构的不均衡表现为地区规模分布不平衡和地区效益分布不均衡。从地区规模分布来看,对各省(市)区的法人单位数、年末实收资本、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单位实收资本、单位从业人员、单位收入7个指标进行规模综合排名,排名前10位中有8个东部的省市,第11位到第20位中有7个中部省市,第21到第31位中有8个西部省市。可见,规模分布上呈东高西低的态势。

从地区效益分布来看,虽然与规模分布有较大差别,但是,依然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且中部和西部的差距也相对较小。对省(市)区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资本、资金周转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4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排名前10位中有8个东部的省市,第11位到第20位中有6个中部省市,第21到第31位中有7个西部省市。

第三,资本结构以国家资本为主。由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金融服务业长期以来是以公有制居主导地位。金融服务业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为91.04%,远高于

全行业40.50%的平均水平;处于国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单位数比例达49.80%;实收资本的来源中有74.85%来自国家资本、0.44%来自集体资本。从内部各行业的所有制结构来看,证券经纪与交易业的股份制比例最高,达到54.33%。在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后,这一以国家资本为主的局面将发生重大改变。

三、我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不高

从金融服务业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可以发现,我国金融服务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各行业门类的法人单位数、年末实收资本、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单位实收资本、单位从业人员、单位收入7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金融服务业的规模评分位居第三。对各行业门类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资本、资金周转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4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金融服务业的综合评分位居第一。

但是将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由于中国金融服务部门与国有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处在较低的市场化水平中,因此企业等级、服务内容、经营品种、市场渗透等诸多方面,竞争力是较弱的。

《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指出中国有11家企业进入2002年《财富》世界企业500强,其中有4家金融服务业企业,它们是中国工商银行(第213位)、中国银行(第251位)、中国建设银行(第411位)和中国农业银行(第448位),这四家企业均为银行业,尚无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业企业能够进入世界前列。即使是入选的这4家企业,与500强前50名中的金融服务业企业(如美国花旗集团(第12位)、德意志银行(第29位)、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第36位)、瑞士信贷集团(第38位)、美国美洲银行(第41位)、法国巴黎银行(第42位)和日本瑞穗银行(第48位))之间的差距也极为明显。

银行业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为:盈利能力差、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资产质量差、体制性弊病严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内部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在证券经纪与交易业方面,与国外证券业相比,我国存在的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证券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市场品种比较单

一、各证券经营机构资金规模普遍较低、业务结构雷同、内部管理机制落后、经营无特色、创新能力不足等。

在保险业方面,尽管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从保险市场深度(保费收入/GDP)、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和保费收入占居民储蓄比重等指标来看,我国保险业的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和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导致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有:民众保险意识淡薄、保险商品种类较少、保险范围较窄、保险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少、保险立法不完善。

四、加入WTO给我国金融服务业带来冲击

从近期看,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的种种差距,加入WTO后该领域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些冲击将主要集中在管理和经营体制、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人才等方面,而这些冲击将最终表现为国内金融服务业市场份额的下降。

(一)对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方面的冲击

外国金融服务业管理体制健全、决策机制科学和经营机制灵活,具备较强的化解风险和业务开拓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外国金融服务业企业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雄厚,能做到银行业务全球联网。这不仅使这些企业的管理层能对其全行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使其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发展潜力。

在体制方面的冲击首先表现在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上。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强调金融自由化,银行向全能银行发展,即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投资银行发行、包销和承兑证券业务的结合,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包括银行证券分业最严格的美国和日本,80年代以来都逐步以各种补充法规来放宽银证兼营的范围,直到最近美国通过了新的银行法案,这是对全能银行发展的全面肯定。而我国的银行法则坚持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四业分管。在加入WTO之后,这个体制矛盾会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外国银行会依仗全能银行或其一系列子公司的业务优势来争夺客户,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而我们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不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妨碍了自己去积累全能银行综合服务的经验。尤其是信托业,这本来是银行与证券业的一个中间地带,业务范围很宽,西方称之为“金融百货公司”,我国银行不能兼营信托,又把信托业的机构作了很大收缩,管理上归属央行,而证券方面又对信托业作了诸多限制,比如不许介入证券的发行、经纪和承销。加入WTO,一旦国外信托公司介入中国,中国的信托业势必会面临很大压力。

在体制方面的冲击还表现在自主经营上。国外银行有自主经营的优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则相对较弱。比如,外资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掌握自主性较大,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额度和呆坏账核销的自主性也较大。而国内银行则有诸多限制,特别是呆坏账核销还要有众多行政部门的参与。加入WTO以后,这些分权式管理,如果不改革,实际上也都将成为国内银行参与竞争的障碍。

(二)对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的冲击

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服务业是创新最为活跃的经济领域,许多金融产品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而在中国却尚未普遍推开甚至还未推出。因此,国外金融服务业企业势必将引入这些金融手段介入同国内金融服务业的竞争。中国的差距恰恰在于我们在建国后的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取消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禁止赊销和预付,禁止商业票据,实行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原则,即使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但仍然存在着商业信用不完全、商业票据和票据市场不完全(只有银行承兑汇票,没有开放商业本票,实际是由银行信用承担了本应由企业本票承担的信用风险),消费信用没有推开(没有厂商赊销和分期付款的消费信用,却贸然推行消费品信贷),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产品线比较单一。我国金融服务业无法满足客户需要的情况已经出现,外国企业将利用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空白抢占市场份额。

再从我国金融创新的途径来看,目前主要致力于对国外成熟金融产品的引进和寻找其在我国运用方面的研究,技术性、经营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为金融理论研究的主流,缺少自主创新研究。

(三)对人才方面的冲击

金融服务业是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其知识结构优于其他行业,高水平人才引进的速度很快。人才竞争将是外资进入后的竞争焦点之一。外资金融服务业企业优厚的待遇势必导致不少既有国外工作经验、又熟悉国内客户和我国体制背景的优秀人才的流失。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后,外资企业将突破地域和数量限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对国内管理和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为强烈,他们可以用高薪聘用、委以重任、出国培训等优厚条件,以及科学的人才管理方式来吸引国内金融人才。而国内金融服务业企业受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现有体制条件的限制,如果不能很好地完善人才的培育激励机制,便有可能使优秀人才外流。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整体目标是保护与发展并重,借鉴其他国家市场开放经验,在充分利用WTO有利条款的同时积极提高国内金融服务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中枢。根据对2001年我国金融服务业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本课题主要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完善金融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国内金融企业和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准绳。目前,我国在金融服务业的法律法规方面还很不完善,应加快建设步伐。

在银行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的《外资银行法》,显然不利于全面规范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业务经营活动,《外资银行法》的制定已刻不容缓,应以国民待遇为基准,尽快制定《外资银行法》。该法规的作用主要包括:(1)强化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规范内外资银行、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避免赢利业务集中于外资银行,而亏损业务全部留在中资银行。(2)有利于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许多国家都采用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来源国分布、总数以及每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方法,从而确保本国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份额,以防止外资银行对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垄断经营或控制。中国应当借鉴国外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措施,控制外资银行的进入速度。对外资银行的审批速度要适当,掌握节拍,避免外资银行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3)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通过对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等方面提出要求进而实行有效监管,达到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的目的,这是西方一些国家通常采用的措施。(4)引导外资银行向不发达地区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性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应当参照国外做法,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外资银行进入不发达地区,以便使外资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5)鼓励外资银行参与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目前中国正在通过债转股方式处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其中会涉及大量的不良资产出售,外资银行将是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在证券业方面,一是要继续加快现有证券业的立法,尽快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并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现有的证券法律框架还不尽完善,一些相关法律还是空白,这不仅使国内现有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管理依据,还将会给外资的进入留下投机空间。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证券法》的完善,并加强执法力度,切实规范市场主体的从业行为,如完善证券投资者赔偿制度、建立中小投资者集体诉讼机制、完善《证券法》与《公司法》、《合同法》、《破产清偿法》、《竞争法》等法律的配合实施等。

在保险业方面,《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开始走上法制化的发展轨道。但是,对于《保险法》颁布、实施后迅猛发展的寿险业务来说,许多新的问题在《保险法》和相关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保险公司在运作中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这些都亟待完善。

二、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在完善金融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的同时,我国还必须改变目前单层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局面,遵循市场化原则、政策连贯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逐步建立起包括中央银行监管、行业组织自律、金融机构内控、社会监督配合的大系统监管体系,系统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一,健全金融监管的专门机构。随着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始正式履行职责,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构成的中国金融监管整体框架正式确立。在监督方式上,以合规性监管和非现场检查为主;在监管效率上,应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在监管力度上,真正遵循国民待遇原则。第二,健全各金融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我国已于1991年建立了证券业的自律组织证券业协会,并于2000年5月建立了银行业的自律组织银行业协会,2000年11月成立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这些自律性组织应根据全面开放的新形势做出及时调整,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着眼点在于保证金融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防范经营风险。内部稽核监控系统应有明确的监控目的、监控项目、专门负责监控的机构和人员、科学的方法与程序及向领导与有关部门反馈信息的制度。通过内部监测可以及早在风险显化之前做出预警,并反馈信息。第四,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应当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三、加快金融机构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业服务体制

在完善法律环境的同时,我国金融服务业企业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建立起现代服务体制。大力推进金融服务机构的股份化改造、改组及集团化,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使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制约和激励机制及服务效率等合乎国际标准。让企业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参与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

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改革重点将主要是商业银行的改革。在国有商业银行现有产权制度基础上,从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内部管理、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快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进程,减轻国有商业银行负担,彻底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在管理和经营制度上率先与国际接轨,落实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自主权,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稽核与监察体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担保抵押制度、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等。

证券业方面,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与证券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多重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积极推进和完善大宗交易制度、引入卖空交易机制、完善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制度、逐步改革国有股和法人股无法流通以及AB股分割制度、完善重大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相关民事诉讼制度等;还应完善证券发行制度,完善证券发行与定价技术、证券发行核准制度、证券发行

中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证券的国际化与品种创新。最终建立一个层次多样、各具特色的证券市场体系。

保险业方面,在体制上,要加快推进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完善股份制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规范上市,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在观念上,摒弃不讲信用、粗放经营、短期行为的思想,坚持诚信为本、效益优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产品服务上,大力开发市场有需求、核算有效益的产品,为投保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扩大销售渠道、改革销售方式、方便客户投保。及时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推进保险业的市场化改革,按照市场要求和国际惯例组织经营,形成符合国际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保险业的竞争机制,建立公平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增加保险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注意金融服务业均衡发展

首先应协调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各行业,进一步完善与我国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证券、保险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加快信托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加强金融服务业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应注意金融服务业的地域协调发展。金融服务业在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但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不大。西部大开发将极大促进该区域的金融服务业发展,同时中部地区应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挖掘自身潜力,防止许多专家提出的“中部塌陷”现象的发生。

五、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

在我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也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金融服务业市场。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探索国际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加快海外营业网点的建设,为境外企业在当地提供富有特色的金融服务;积极争取境外客户,扩大业务范围,提高资产存量,加快资金流速;学习和熟悉海外市场,向国际惯例靠拢,为全面参与全球一体化的资本市场的竞争积累经验。

六、大力培养金融人才

金融服务对从业人员的教育、技能要求很高,金融人才将是未来金融服务竞争的焦点。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各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质量较低,服务价格偏高,竞争力弱。金融人才的缺乏将是制约我国金融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高度重视金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适应中国经济、金融快速发展的需要,实施了金融人才战略。我国应当继续推行这一战略,多渠道加强金融人才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适应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如果金融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仅局限在单纯技术和操作层面,更应注重新一代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通用人才的培养,形成以高、中级专业人员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金融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大力发展金融教育事业,初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加强金融从业人员培训,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实际需要,建立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积极引进境外金融人才,从归国留学生和境外金融机构中聘请经验丰富、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人才,充实到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加强金融领域国际合作,聘请国外金融专家来华讲学或举办研讨会,选派中高级金融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境外学习和工作;改革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努力创造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1996年-2002年);

2、《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企业管理出版社;

3、纪敏:“金融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山西日报》;

4、宋永新:“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上市公司》2001年第4期;

5、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证券业:现状与WTO的挑战”;

6、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金融市场研究》课题组:“信托业发展研究报告”;

7、刘助仁:“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与对策”,《国际金融报》2000年8月24日;

上一篇:品质的经典广告语下一篇:检验科耗材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