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精选10篇)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篇1

摘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龙头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加强龙头企业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产业集群,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发展新模式,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就全国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和实力增长较快。2001年,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6600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有27000多个,占41%;中介组织带动型的为22000多个,占33%;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为7600多个,占12%;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动型的为9600多个,占14%。2002年,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其营业额达1042亿元,利润264亿元。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4693亿元,比2000年增长52.8%。销售收入为946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者达1762个,增长62.3%。2003年,监测合格的350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平均为8.1亿元,比2001年第一次监测时提高3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固定资产规模3.2亿元,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销售收入9.7亿元,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截止2004年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超过10万个,带动7000多万农户,每户平均增收100多元,初步形成以58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270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局面。国内各地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组织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在58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占83.7%,合作方式占10.1%,股份合作方式占1.4%,其他方式占4.8%。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及西部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相对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就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省来说,2007年初,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3657家,总销售收入1823亿元,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8家,省级龙头企业达200家。浙江省绍兴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100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3家,200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89.6亿元,利润12.8亿元,农产品加工值达155亿元,联结基地728.9万亩,带动农户169.7万户。而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则有所不同。湘西自治州政协调研组2004年9月上旬对湘西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州只有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州级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只有11亿元,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地级市的水平。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典型的地域性。它的主导产业往往是以当地的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发展的基础基本上是立足于本地,然后再逐渐向外扩展。当然,这些龙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突破本区域的界限。如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大力开展有关业务,将经营触角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据统计,2004年我国共有116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从事跨区域经营,并且许多龙头企业开始向多产业、多品种、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式发展。

(四)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国际化经营势头显现。据统计,2003年和2004年,我国省级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达33.6亿元,中央财政从1995年到2003

年,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总量达12亿元。2004年,江苏省全省引入“三资”达167亿元,较2003年增加46亿元,增幅达38%。龙头企业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2003年,监测合格的国家重点企业中有295家企业具有出口经营权,创汇额达44亿美元。其中单个企业出口创汇超1000万美元的有80多家,超过3000万美元的有40多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有20多家,超过1亿美元的有6家。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步兴起阶段,总体水平不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偏低,覆盖面较窄。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过程较短,因而无法形成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各地虽然已出现一些龙头企业,并且这些龙头企业确实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起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各地的龙头企业往往从地方利益出发,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体系,有的甚至还搞地区封锁,这就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同时,各地农业企业的规模有限,相互间的竞争力有限,无法形成重组兼并的浪潮,这对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覆盖面较窄,目前只有50%左右的覆盖面,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则早已超过80%。就龙头企业方面来看,我国的龙头企业所占比重及整体实力也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龙头企业的发展程度较低,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我国各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各地龙头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自求发展,出现各地区间龙头企业的重复设立,致使其规模和发展程度长时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有大幅度提高。对有限农业资源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龙头企业间的矛盾,引起了相互间的争夺,这给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由于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较低,公司与农户间的协作还不密切,这就增加了成本支出,减少了利润。据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元,日本为2.2元,中国只有0.3元。较低的利润水平又会影响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龙头企业的实力较弱,没有形成足够的控制力,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缓慢。全国各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由于没有相对统一的管理,因而发展速度较慢,实力扩张有限,始终难以发展成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因此,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的步伐较慢,所起的作用也不大。同时,一些地区龙头企业在当地所占的比重并不高,对所在地区其它企业的控制力较弱,使其发展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如,湖北省鄂州市虽有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但规模都不大,集约化程度也较低,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有限。

(四)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我国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政策和措施上都给予充分重视。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各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区没有统一规划,任龙头企业自由发展,致使农业产业化的合作体系难以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反过来也会阻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合作机制的形成。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不够,致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及其它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隐患,这些隐患妨碍了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给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对策

为尽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

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力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龙头企业,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体系的建设。要重新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颁布来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适时制订出台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以改革促发展,以制度促提高,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作为龙头企业也要紧跟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内部各种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使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使其发展后劲更足。

(二)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道路。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各地都有其自身特色。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并使优势的发挥能切实收到实效。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用新模式推动企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改变各地区普遍存在的“种(养)什么→加工什么→卖什么”的传统产业化模式,代之以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市场需求什么一加工什么一种植什么”的新的产业化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拓宽农业发展路径,增加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典型事例的宣传,拓宽农民的视野,使农户由过去的单纯关心农业生产变为关心农产品未来的销售。使农户逐渐摆脱传统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转而从事多种农业经营,在经营过程中去改造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最终发展现代农业。

(三)加强龙头企业间的分工合作,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集群。要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来从事经营,将上下游企业有机地联结到一起,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各协作单位的功效,使其各司其责,各尽其事,共同组成一个产业链条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龙头企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十分重要。因此,各地区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区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其它中小企业的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形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的农、工、科、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内一些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如,广东省围绕龙头集团公司的发展,把关联农场改造成它的农业分公司或生产基地。广东东方剑麻集团完成对垦区剑麻种植、加工、销售企业的联合重组,形成广东农垦集团在剑麻产业上的龙头公司,年产叶片33.7万吨,年产直纤维1.8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剑麻种植、加工和出口企业。

(四)打造名牌产品,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以国内外大市场为着眼点,努力提高企业的现代技术装备水平,要创造出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通过名牌战略的制订与执行,不断拓宽企业的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个名牌产品可带动其它相关产品生产和销售,对农业产业化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从事乳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蒙古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就将牛的养殖户和本企业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公司——养殖户”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并逐渐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扩大了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奠定了在国内同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吉林省的德大集团也是采用这一模式,将肉食鸡养殖户和大豆种植户与公司密切联结起来,形成一条龙式的专业化生产,逐渐扩大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五)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运动,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水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要大力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政府有关部门

也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水平。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联合协作,将现代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水平。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星火计划”和“良种工程”计划的实施,通过国家有关政策及资金的资助,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龙头企业,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社会需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要形成一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以新产品、新技术去引领企业的发展,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去创新,形成创新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局面。

(六)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龙头企业自身及各级政府要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加大龙头企业吸引国内外资金的步伐,利用其他地区的资金来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在这方面,东南沿海地区走在了前面。江苏省阜宁县2001年就实施了“农业招商引资百日竞赛”和“农业项目推进年”等活动,大力扶植农业外向型龙头企业发展。中部地区近年来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各级政府要着力塑造好适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加大对龙头企业所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搞好硬环境建设。同时,在税收方面,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向龙头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减轻它们的纳税负担,以降低企业产品成本,提高赢利水平。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积极为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考虑对龙头企业实行不同于其它企业的优惠利率,优先支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活动,同时组织专项基金,对龙头企业提供专项支持。还要加快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壮大企业的规模,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增强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篇2

1 农业企业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带动农民增收

兴安县农业主要是种植业, 长期以来广大农民主要靠出售初级农产品来获取收益, 由于市场的波动, 农民收入极不稳定, 而且收入水平较低, 到20 世纪90 年代末, 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 404 元, 随着农业企业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采取订单保护价收购农产品, 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收入也随之增长, 一方面农民的产业收入增加, 另一方面农业企业的发展为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空间, 农闲季节农民可到企业打工获得收入, 到2014 年, 兴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1 726 元, 名列广西自治区前茅[1,2,3]。

1.2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企业可以带动产业发展。随着桂林宏旺菌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 兴安县食用菌产业由单一的蘑菇生产发展到集金针菇、反季节鸡腿菇、反季节香菇、黑木耳、灵芝生产的多品种种植, 促进了食用菌品种结构调整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兴安县华江乡竹制品加工企业群、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兴安日盛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促进了兴安县毛竹、甜玉米和柑橘产业的发展。到2014 年, 兴安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8 500 万m2; 甜玉米产业从无到有, 种植面积逾6 666.67 hm2;柑桔种植面积逾8 000 hm2, 使兴安县农业产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4,5,6,7]。

1.3 延长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 产值很低, 而通过农业企业进行加工、包装, 做成礼品或进驻超市销售, 能大幅度提高产值。如兴安县农业企业, 对毛竹、甜玉米、柑橘、食用菌等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 产值提高几倍到几十倍, 特别是兴安县宏旺菌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对食用菌进行加工和包装后, 其“宏旺”牌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2 制约因素

2.1 融资环境有待改善

农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系统的支持, 但涉农企业在融资方面却面临重重困难。一方面农业企业固定资产不多, 信贷额度低;另一方面由于各级财政基础薄弱, 财政支农投入所占比重低, 在财政贴息、低息、定项定额补贴上存在严重不足。因此, 农业企业在组织生产、建立基地、引进新设备等方面均存在着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2.2 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缺乏科学联结机制

订单农业是企业和农民在力求保障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它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使双方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户和企业客观上存在着利益矛盾。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有的农户在市场供不应求时, 将产品销售于市场, 导致企业缺少充足的加工原料;而市场供过于求时, 部分企业又压质压价,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双方违约的行为, 不仅使相互间的诚信度大为降低, 而且也损害双方的利益, 这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

2.3 企业人才缺乏

农业企业大多为私人企业, 受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 很多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私企就业, 导致企业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多数企业高层次的专业科技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导致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影响了企业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由于普通员工大多数是本地的临时季节工, 文化素质参次不齐, 专业素质不高, 难以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 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

3 对策

3.1 拓宽融资渠道, 改善融资环境

政府部门一是要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农业企业投入, 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逐步实现资金筹措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二是要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诚信教育, 开展企业信用度评估, 成立市、县两级信用担保机构, 解决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三是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工作, 出台土地流转政策, 允许企业利用所取得的土地经营权、获林权进行抵押贷款,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2 建立良好的利益同盟关系

农业企业和农民之间不能是简单的契约关系, 而是要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 但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企业应大力开展订单农业, 积极采用多种利益联结形式, 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同时增强企业、农户的法律意识, 规范龙头企业和农户间的订单行为, 使农户放心种、企业原料有保证。鼓励和允许龙头企业牵头组织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 健全“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体系,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对接, 使龙头企业和农户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

3.3 打造品牌, 开拓市场

发展兴安县农业企业, 一是强化区域品牌意识, 坚持质量为先, 以企业产业优势为依靠, 以“专、高、精”为重点, 努力打造顶级品牌。在品牌建设中, 要突出农产品的特色, 充分体现绿色、无污染、纯天然等要素, “不求其多, 但求其特”“不求其全, 但求其佳”, 以此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二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市场信息点, 多方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 切实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加工。三是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开展网络营销和网上交易, 扩大产品贸易。

3.4 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对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视程度。一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建立和完善员工利益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 高薪聘请并留住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 组建一支有战略眼光、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善于培养人才, 建立员工学习和培训机制,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开展技术培训, 提高企业人员的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 为企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海斌, 王丽平.农业龙头企业的成因类型及在产业化中的作用[J].中国种业, 2006 (5) :15-16.

[2]周中林.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历史地位与发展对策[J].求索, 2005 (4) :25-27.

[3]朱瑞军, 王福泰.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05 (3) :43-44.

[4]黄学群.天津市农业龙头企业概况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 (6) :34-38.

[5]张学明, 吴占文, 李鹏志.关于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化成长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9) :357.

[6]李大胜, 李胜文.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基于广东农业龙头企业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32-36.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09-1

1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经过近20年的探索实践,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组织实力不断增强,带农惠农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机遇期。到2012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呈现产业升级、质量提升、效益增长的良好态势。

1.1 带动型龙头企业达到一定数量规模

带动型龙头企业是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解决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力量。近十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增幅都在1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2 龙头型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龙头企业立足我省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方向,吉林省围绕优势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了粮食加工业、畜禽加工业和特产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

1.3 科技支撑作用明显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如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走科技兴企之路。

1.4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仅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等国家级品牌就达90多个。

2 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2.1 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加工转化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但是,与企业加工配套、衔接紧密的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壮大,已成为制约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的主要瓶颈。

2.2 融资能力较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命脉,吉林省部分龙头企业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规模相对较小,资产总量相对较少,可抵押物品少,加上企业实力相对较弱,融资渠道单一。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积极扩大规模,谋划项目,但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2.3 科技研发能力较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而吉林省龙头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松散管理比较普遍,高科技人才短缺、科技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不足,致使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较小、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占有率较少。

2.4 品牌创建意识不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质量。而吉林省多数龙头企业仍然属于粗放型和人员密集型加工企业,产品也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品牌培育和创建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品牌经营战略不深、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

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3.1 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

加大配套基地建设力度,搞好规划布局。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和订单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3.2 积极搭建融资平台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要积极沟通协调各金融部门,为龙头企业广开融资渠道,设立贷款担保机构和产业发展基金等,逐步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搭建银企对接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并举,加快发展企业资本市场,积极推进已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

3.3 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支持企业吸引高科技人才、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成果、谋划新项目,不断延“深”产业链条。

3.4 强化政策扶持

积极创建龙头企业发展软环境,沟通各相关部门出台并落实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税收、土地、水、电、资金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各部门积极主动站位,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做好指导服务,形成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社会合力,推动吉林省龙头企业大发展,推动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篇4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农经发[2009]1号 文件

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农发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总行营业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解决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农业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就进一步加强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与农发行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信贷投入力度,支持了一大批竞争能力较强、带动农户面广、经济效益良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冲击不断显现,龙头企业面临着市场萎缩、风险加大、融资困难等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部门与农发行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有利于引导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资金与农发行信贷资金有效对接,发挥政策对信贷支农资金投放的撬动作用,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增加龙头企业资金供给,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其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企业自身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龙头企业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实现;有利于发挥龙头企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价格、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充分认识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合作支持的重点领域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围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突出重

点领域,有针对性地支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使重点龙头企业保障农产品供给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实现农业增值增效、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支持的重点是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转化(含饲料加工)的龙头企业;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的生产、加工、转化的龙头企业;丝、麻、糖、中药材等产品生产、加工、转化的龙头企业;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转化的龙头企业;育种、育苗等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型龙头企业。

三、农业产业化部门要做好项目推荐和政策支持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要主动了解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企业基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原料采购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建立项目储备库,择优推荐给同级农发行,重大项目可通过上一级农业产业化部门推荐给农发行。

农业产业化部门推荐的重点项目: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施的项目;各级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农业补贴及其他支农资金支持的项目;流通型企业的交易场所改造升级、检验检疫设备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设施农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项目;信息化建设推动产业化发展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

局规划的项目;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带动农户增收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龙头企业争取财政、税收、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可采取贴息、补助、担保、税费减免等形式对贷款项目进行支持。

四、农发行要做好项目选择和信贷服务

农发行对农业产业化部门推荐的龙头企业项目,要及时纳入贷款营销范围,按照控制风险、择优扶持、独立办贷的原则进行初步调查、分类排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受理、优先调查评估、优先安排资金规模,按照农发行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给予信贷支持。重点支持符合农发行贷款条件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生产附加值高、技术和市场比较成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项目,财政贴息、财政补助和专项资金支持的龙头企业。农业部推荐的贷款额度较大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贷款项目,由农发行总行直接组织贷款营销工作。

各级农发行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满足龙头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稳步增加对龙头企业的贷款投放规模。对龙头企业从市场直接收购和从农发行开户企业调入粮棉油的资金需求,可纳入准政策性贷款范围重点支持;对龙头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符合条件的可发放循环贷款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对龙头企业仓储设施、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以及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贷款需求,可发放中长期贷款解决。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给予信贷支持,对暂时集中还贷困难的龙头企业,可适当展期,在展期内逐步归还。

各级农发行要为龙头企业提供便捷的贷款方式,简化办贷程序,提高办贷效率。对龙头企业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含AA级)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可采用信用贷款方式,符合条件的可实行公开授信,对新开户龙头企业,要及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要扩大龙头企业有效担保物范围,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对龙头企业的贷款,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下浮利率。

五、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把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建立部门合作的长效机制,落实好对龙头企业的项目推荐和信贷支持政策。农业部有关部门和农发行总行有关部门建立部行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加强政策研究、信息交流、重大项目协调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工作。省级以下农业产业化部门与农发行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交流,推荐和选择重点项目,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对纳入贷款营销范围的较大项目,双方可派人共同进行项目调查评

估。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调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贷款使用情况,分析研究项目实施效果,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每年底,省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将当年本地项目推荐、贷款投放和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分别报农业部和农发行总行。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创新合作方式,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农业部和农发行总行将在适当的时候召开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各地的典型经验,形成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篇5

杜守良

【摘要】: 推进农业产业化,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直接有效地带给农民,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带动力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本文选择潍坊作为研究的实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了解潍坊农业产业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找出了潍坊市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探讨了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推行农业产业化较好的诸城、寿光和安丘三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图表法、实证研究法、权重法及层次分析法。在研究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现状时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和图表法;在研究问题对策时,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图表法等;在研究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权重法,将潍坊市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分为7大类19项;在研究诸城、寿光、安丘农业产业化时主要采用了实证分析法。通过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1.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潍坊市农业有了很大发展。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农业的弱质地位得到一定改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带动能力增强;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农业结构日趋合理;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农业国际化成效显著;农业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农民组织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2.当前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二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影响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三是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四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还不平衡;五是龙头企业有待进一步壮大;六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七是政府的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八是农业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九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潍坊 农业产业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

5【分类号】:F327

【DOI】:CNKI:CDMD:2.2006.10083

3【目录】:

 

 

  

 

   

 中文摘要7-9英文摘要9-111.引言11-23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1.2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及成功经验12-171.2.1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121.2.2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类型12-141.2.3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14-161.2.4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16-171.3 国内农业产业化的兴起与发展17-221.3.1 国内农业产业化的兴起17-181.3.2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特征18-201.3.3 国内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20-22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22-232.研究思路及方法23-252.1 研究的基本思路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25-453.1 潍坊市概况253.2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历程25-283.3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28-453.3.1 农业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8-303.3.2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弱质地位得到一定改善30-313.3.3 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带动能力增强31-333.3.4 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结构日趋合理33-363.3.5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36-383.3.6 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38-393.3.7 农业国际化成效显著39-403.3.8 农业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40-423.3.9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42-433.3.10 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43-454.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评价45-534.1 建立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45-474.2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47-494.3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测度49-534.3.1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阶段划分49-504.3.2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测度50-514.3.3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51-535.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53-585.1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535.2 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53-545.3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还不平衡54-555.4 龙头企业有待进一步壮大555.5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55-565.6 政府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565.7 农业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56-575.8 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575.9 法律法规不健全57-586.对策与建议58-626.1 切实保护好耕地586.2 提高农民素质586.3 确保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586.4 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58-596.5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596.6 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596.7 加大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力度59-616.8 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的力度616.9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61-627.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实证分析62-747.1 诸城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62-65

 

 

 

 7.1.2 诸城市农业产业化的特色627.1.3 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62-657.2 安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65-687.2.1 安丘市概况65-667.2.2 安丘市农业产业化的特色667.2.3 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66-687.3 寿光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68-747.3.1 寿光市概况68-697.3.2 寿光市农业产业化的特色697.3.3 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69-748.结论与讨论74-758.1 结论748.2 讨论74-75参考文献75-78致谢78-79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79

(本站首次刊载2005-7-14 11:22:53阅读245次)

加快宜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第一章)

第1章总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我国农业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特别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和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国际社会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当前农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益下降,农民增收缓慢,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农村的发展与稳定,“三农”工作正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被誉为我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各种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的崭新经营方式,克服了“小生产面对大市场”、“农户分户生产与规模化经营”的诸多矛盾,通过有效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使农户成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链条中多层面的受益,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各地的实践证明,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

选择,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村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社会有效供给,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效益,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不容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题。从整体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仍然存在着;培植主导产业难。生产基地规模受土地流转和农民传统生产观念等诸因素的影响,尚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瓶颈”,真正成为能支撑区域经济状况和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还不多,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发展龙头企业难。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但一些地方呈现出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素质不高,离现代企业管理有一定差距;拉长产业链条难。农业产业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产品,使农业成为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产业系列。产业链条的长短、“链条节”的多少,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目前存在着农副产品的粗加工向精加工不够,链条短,各环节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整体效益不高,农民在产业链条中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部分农民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等等,要真正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向新台阶,保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理清思路。

宜宾作为一个西部四川的南部地区,资源丰富,人杰地灵,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许多良好机遇,特别是三峡电力集团在宜宾的正式启动,向家坝电力工程和四川将宜宾定位为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和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系列发展机遇,为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出新的课题和历史机遇。但我们应当看到,宜宾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许多困难和劣势与各种挑战,只有认真分析现状,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因地制宜,切实有效,探索性强的对策措施,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本文就借鉴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重大意义等理论营养着手,认真地抓好了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发展机遇、困难、劣势、问题及其影响,明确发展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思路、主攻

方向和提出对策措施,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1)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运行机制的理论借鉴和研究,揭示其运行单位的客观规律和丰厚的理论基础;(2)通过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的分析,揭示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联系,明确其在破解“三农”问题中的作用机理;(3)通过对宜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遇与挑战、优劣与劣势、现状与问题详尽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本文研究从加快发展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出路,依托了丰富的理论借鉴和实证分析,对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主导产业和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支撑,加强管理和合理利益联结机制,政策扶持与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具体思路和对策措施,丰富了宜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内容,为宜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虽然,宜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不足,解决不力,特别是农民和整个社会对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的认识信心不足,有一定的“小富即安”和“畏难”思想,对宜宾加快发展的机遇、问题、挑战和对策思路不明确,对克服当前一些盲目的甚至错误的行为,决心不大,“有留念性”、“守旧性”等等方面的问题未能充分研究和分析,导致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如何加快发展的步伐放慢。本文期望通过研究,能对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想,对地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示范效应”。

1.3 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本文从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基本特征、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入手,进一步了解其重大意义,按照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路,在分析、揭示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宜宾农业产业化

经营的思路与对策措施,全文共五章,各章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论。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及内容、研究方法,从而为本文研究提供指向。

第二章理论借鉴。本章主要讨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战略意义,为宜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 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部优势与环境机遇。本章重点就宜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部优势与环境机遇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树立正视困难、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的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观”。

第四章 宜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成就及问题。本章重点结合实际,对宜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和问题的影响进行认真研究,揭示了成就与问题的实质,进一步为第五章提供了“决策”依据。

第五章 加快宜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在前四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宜宾实际,提出了发展的基本思路、主攻方向和对策措施。

1.4 研究方法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篇6

一是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从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择优择强进行贷款贴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支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647家,比20xx前增加181家,从业人员10.2万人,年销售收入276.6亿元,出口创汇2.46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98家,比20xx年前增加110家,年销售收入192.7亿元。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5000万元以上的58家,过亿元的3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农贸市场发展到582处,年经营额150亿元;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带动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二是培植壮大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10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为主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39处;林果业建成了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梁山、汶上为主的30万人劳动力输出基地。

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 篇7

古往今来, 中国一直是世界农业大国, 农业是中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家经济的发展, 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中国政府在农业的基础条件、投入程度、科技程度等的不断改良和进步, 促使了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使农民各方面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良。但是, 中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 发生频率以及带来的损害对于中国农业方面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的道路频频受阻, 前景亦不容乐观, 但是农业保险对于农业的发展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增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升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是中国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支柱, 和实现国家富强和保证民生之根本。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现状的农业保险是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中国农业风险现状

1.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对农业影响之大是其他行业不可比的[1]。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变化莫测, 人类在自然的面前给予现在的科学实力来讲还是很渺小的。我们对自然缺乏了解, 无法提前预知和勘测自然气候的动向, 也无法控制灾害。特别是中国地缘辽阔, 且各地区间气候千差万别, 使得农业风险更加复杂。中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中国的自然灾害不仅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 而且还具有时空分布广, 地域组合明显, 受损面广, 损害严重等特征。据国家部门统计, 尤其最近三年, 中国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气候发生明显性的变化, 农业的自然风险有日趋增强的趋势。

2. 市场风险。

除了自然性的危害之外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就是经济风险, 既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2]。一般发生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 由于市场供求失衡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资本市场态势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或者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信息不对称、市场前景预测偏差等导致农户经济上遭受损失的风险。其中, 价格波动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这种影响既可能是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有可能是农产品价格的下跌, 也可能是农业所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高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农产品的价格易发生较大的变动。

二、中国农业保险现状

1. 中国保险企业经营现况。

中国农业生产地域广阔, 农业风险有较强的分散特点:农业经营多以家庭经营为主, 不可能制定统一的衡量风险的标准和操作规范[3]。而且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 各个环节之间的风险管理措施需要有效协调。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主要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且风险的作用方式也不相同。这就加大了农业保险的可保性低。如今, 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茫然和不确定, 市场风险不断加大。灾害高发提高了农业保险的风险, 同时高赔付率使得保险公司的农险业务经常面临亏损, 这使得保险公司对其设计较高的保险费率, 而农民的收入有限, 高费率使得大部分农民无法承担, 所以企业又无法制定高费率。高风险, 低费率是的农保的发展步伐举步维艰。

2. 中国农民投保现状。

中国是农业大国, 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 中国又是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加上农民是一家一户从事生产, 抗风险能力差, 农业发展迫切需要保险来分散风险, 对农业保险的自然需求是相当大的。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 风险意识落后, 保险经营主体少, 对农业保险的宣传也不到位, 现实的保险需求非常低, 现实的保险需求是不足的[4]。

三、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 农业保险的可保性低, 效益没保障。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农业保险自1990年以来有些大型的保险公司逐渐向商业保险转换, 成为了规范的商业保险公司, 由原来的政策性, 服务型的保险转变成了为追求商业利益的商业保险业务。同时, 中国是自然灾难高发地段, 自然灾害是一种覆盖面大, 影响面广, 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和测量, 发生的概率又特别的大。加上原本是政策性的保险业务在商业化的趋势下, 使中国的农业可保性降低了很多, 导致了很多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此方面的业务。

2. 农民支付保险乏力, 政府保险方面投入力度不够。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 但是, 农业保险的收费很高, 因为农业的风险较大。所以农民对于高费率着实负担不起。一直以来, 中国政府扶持农民的方式都是通过财政部直接拨款, 以农业补贴和价格补贴的形式来补助农民, 一旦发生农业灾害, 政府也只是直接拨款赈济灾民, 很少有补贴农业保险这一块。对于农业保险的实际性支持缺乏法律制度的保证。

3. 农业保险缺乏法律保障。

自1982年起中国的保险业回复运转, 作为政策保险的农业保险一直没有相关另行制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为他们的业务开展起驾保航。因此, 农业保险一直无法可依, 法律法规的建设缺失, 极大的影响了农业保险的正常化、规范化和秩序化, 成为了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大障碍, 制约着中国农保的正常运转的最大环境因素。

四、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1. 着力提高农保企业的水平。

农业保险公司的自身因素, 是提高农业保险的关键性因素。提高农业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 不但可以优化整个业务过程的程序, 同时, 也可以降低企业操作的成本, 控制农业保险的风险, 促进农业保险发展, 起到一个自身主动性的作用。除此, 还应加大设备的提升,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中, 例如, 美国、日本等国家他们的农业保险这一方面中所增加的投入和应用的高科技设备, 在于农业保险的初期通过投入人力物力, 在全国的范围内加强调查取证, 应用访查, 数据统计等各方面的技术进行科学的测量。同时加大财力投入, 引进精算师等相关的技术人员, 强化统计。于此排清了和划分了一些高风险的农业区进行特殊的监控和保护。降低了预期的误差, 减少了支出。同时引进部分的现在高新技术设备, 包括气象卫星技术、通讯卫星技术、网络媒体技术等。建立灾害发生的观察站, 在灾害实况的全程观测跟踪, 以资料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和预报警装置从而提高农业灾害的监测水平。在与监测和划分出的低风险, 灾害的发生频率较低的地区, 应当制定一些低档的保险费率来降低农民的负担, 提高农民在农业保险上的的保险率。拓宽公司保险的业务, 促进农业保险政策的发展。

2. 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

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率特点, 使得单纯靠商业性的运作很难发展。农业保险是商业化业务, 它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与中国政府提出为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性援助的初衷存在着深深的矛盾。这其实就需要国家加大财政的投资力度对这方面的补贴。对于政府补贴可以根据需要和效力选择向经营农户提供消费补贴, 或者同时提供生产补贴和消费补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生产补贴或向投保农户提供消费补贴, 或者同时提供生产补贴和消费补贴, 从生产方和消费方的两方面同时对农保实行补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其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面对的是农业, 但其带来的利益却远非农业产量、农业产值等指标所能衡量的[5]。所以, 对于农业保险的补贴, 会增加农产品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还对国家的稳定带来好处。

3. 加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的建设。

加强农业保险法规的建设是建设和发展农业保险的当务之急, 建设法规, 应当从各个方面对农业保险进行规范和约束, 把农业保险的发展轨道正常化。首先要确立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的地位, 将他与商业性保险的业务划分开来。从而促进农业保险在与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的作用得到保障。加大财政投入, 提高农业保险政策性的确立。逐步完成对于农民补贴机制。构建农保的法制建设, 从而巩固农业保险对农民生产生活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梁兆基, 冯子恩, 叶柱均, 等.农林经济管理概论[M].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8:309.

[2]付洪芬.特色农业如何廊对市场风险[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12) .

[3]普惠金融体系下农业保险发展的财政政策[J].会计论坛, 2011, (10) :1.

[4]何爽, 王道龙, 李茂松, 王春艳.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J].自然灾害学报, 2006, (12) .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芒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28-02

1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芒市市委政府强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确立了“特色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培植了“粮、糖、茶、畜”4大支柱产业;以优质稻、马铃薯、甜脆玉米、冬早蔬菜、晾晒烟为主的订单农业开发成效显著;以咖啡、坚果、核桃、橡胶为主的生物特色产业开发稳步推进,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初见端倪。农业生产逐步走入协调、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截至2013年,全市种植粮食面积4.35万hm2,总产20.08万t,产值5.1亿元。其中:完成以“遮放贡”米为主的优质稻种植面积4.65万hm2,产量23.31万t,产值2.2亿元;冬农开发面积2.08万hm2(不含甘蔗、生物特色产业),总产量13.02万t、总产值49 559万元。冬农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 461元,冬季农业开发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冬马铃薯、鲜食甜脆玉米、冬早蔬菜和烟叶的推广种植,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茶叶面积1.01万hm2,收获面积达0.87万hm2,产量10 043t,产值12 000万元;甘蔗保存面积1.32万hm2,预计甘蔗总产量80万t,产值3.444亿元;咖啡面积0.68万hm2,投产面积0.21万hm2,产咖啡鲜果2.76万t,产值突破1亿元,橡胶种植面积达0.72万hm2(其中:民营橡胶0.62万hm2,农垦橡胶0.11万hm2),开割面积0.20万hm2,年产干胶2 452.72t,实现农业产值6 131万元;坚果种植总面积达0.27万hm2,其中投产面积0.68万hm2;核桃种植面积0.68万hm2(去冬今春新植0.13万hm2),实现总产313.5t,总产值1 097万元;渔业养殖总面积达0.15万hm2,实现水产品产量8 420t、产值达10 104万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由于市级财政困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老化,病险水库较多,不能充分发挥蓄水功能。加之我市降雨主要集中在雨季,造成干冬季节缺水严重,对冬农作物影响较大,农业产量不稳定,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2.2 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低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粮、糖、茶、咖啡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农业科技普及率不高,市场体系、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较弱。

2.3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 受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制约,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大,科技支撑作用不明显,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2.4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我市农业产业组织机构发展滞后,内部恶性竞争,产业开发的综合效益不高。

3 发展对策

按照省委、省政府“立足高原特色、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调快调优一产”的思路和“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全新定位,在确保粮食稳定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增强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走稳定的、可持续的芒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1 抓规划制定,合理调整布局特色产业 按照市委确定的“坝区种好蔗、养好畜、突出冬季农业和生物资源开发,发展烟叶;山区种好茶、养好畜、发展林竹,组织好劳务输出”的发展思路,紧扣《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农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做好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引领,着力打破乡镇、村委会和自然村区划限制,做到全市抓特色产业一盘棋、一条心。

3.2 抓龙头带动,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 按照“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的原则,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有经济实力、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通过突出龙头企业与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之间的地缘关系,鼓励、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带内集聚,形成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

3.3 抓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全面发展 按照“企业基地示范、种植大户带动、做大做强基地建设”的要求,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着力培育一大批固定的种植和养殖大户,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可鉴可学的典型,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和身边发展的变化,进而推进全市农业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3.4 抓品牌打造,壮大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拓展市场,共同打造品牌”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品牌打造中的职能作用,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高效的行政服务、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有利条件。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充分利用市内和市外2个市场,逐步向国内、国外拓展经营范围,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 抓科技支撑,确保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将标准化生产、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农业机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切实提高基地良种覆盖率和实用技术使用率。支持龙头企业技改,积极促进科技研发合作,开展品种驯化和改良,运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总之,加快推进芒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更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立足市情,突出优势,紧紧围绕国家、省、州关于发展农业产业的战略规划,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剑昆.农业产业化发展浅见[J].云南农业,2014(1):13.

[2]普绍宏.楚雄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报告[J].云南农业,2014(3):14-17.

[3]罗新祥.双江县“产业兴县”战略成效初现[J].云南农业,2014(3):28.

[4]芒市2013年农村集体经济统计表.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篇9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和研究所都在从事生物制药相关研发工作,但是这些研发成果受到社会体制和经济市场因素影响,使其很难快速转化为产品,所以本文认为一些有条件的生物制药企业可以与研发机构直接对接,两者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来展开深层次的合作,高校可以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研发成果和专业研发人才,而企业可以为高校投入资金来推动生物制药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以更小的投入便可以获取更多的研发成果,而对于高校来说在该种合作模式下也可以获得双赢的机会。但是本文认为在研发单位与生物制药企业进行无缝对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避免一些不当合作导致国家科研经费被无故流失,同时也对避免高校实现商业化运作有着重要意义。

3.2推动生物制药产业升级

本文认为对于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来说其在发展中必须要彻底打破当前不合理的产业格局,改善企业规模小、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通过政府宏观政策来不断推动生物制药产业的整合和重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内不断出现一些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生物制药企业。再者,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在发展中应以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作为主要研发方向,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加快一些新药的审批速度来促进其快速发展,同时我国政府也要为生物制药产业设立一个较高的准入机制,避免一些中小企业对国内生物制药产业带来不良影响。

3.3制定生物制药产业专利战略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在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专利制度、专利技术以及专利情报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竞争对手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于自身在市场中合理获取良好的竞争优势,对于生物制药企业来说专利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与资产,只有拥有大量高质量专利技术的生物制药企业才能在国际上上形成市场优势。因此,我国政府要通过宏观政策来引导各大生物制药企业充分利用好专利战略,这不仅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能否在国内市场中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国际接轨后能否具备良好的竞争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发和生产技术现状依旧不容乐观,虽然政府通过宏观政策正在积极推动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国内生物制药产业的布局调整、改造升级依旧要面临较长时期,所以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应利用这一个特殊的发展机遇来实现产业整合。

参考文献:

[1]陶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中国药房,(37)。

[Z]刘立荣。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发与生产技术现状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厌14)。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篇10

如前文所述,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客观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加工层次低、产品不达标、农业科技含量低、信息化水平低等等问题,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很多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

此外,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尤其是部分地区的一些质量和单产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农产品,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农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国外大量质优价廉的农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将会挤压部分中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卖难”问题,加重流通渠道的压力,引起国内市场一些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影响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中国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且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农业用地将会被蚕食。中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满足巨大人口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怎么办?中国农业的未来在哪里?

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 面对差距和挑战,我们别无选择,还是应该坚定不移的的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把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组织起来,依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决定主导产业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把分散的农户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从而有效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即能发挥个体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又能把农业企业在资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集于一体。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使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以及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使农业大规模地应用科技有了现实的可能。它能更好地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先进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农民科技素质,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能突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实现生产要素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臵,从而给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发展后劲,最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未来发展趋势或特点

未来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呈现以下的特点或趋势。市场化趋势。所谓市场化,从狭义上说,是指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其产量。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农业生产、流通、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需要紧紧把握市场的脉搏,密切关注市场的动向,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和安排生产。专业化趋势。所谓专业化趋势,一方面是指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二是农业企业不要盲目贪大求全,而是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到极致,从而才能够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规模化趋势。规模化和集约化是针对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而言的。因为目前中国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不仅使土地的利用率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而且使很多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得不到推广和普及,等等。总之,分散经营是掣肘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规模化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趋势。

集约化趋势。集约化是针对粗放农业而言的。因为农业的利润率相对偏低,因此如何资源利用最大化,用最少的资源或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和收益,这是集约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同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应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深加工趋势。比起其他国家,我们国家的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或水平还很低,因此,农产品深加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农业企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确保口粮、饲料用粮和种子用粮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粮食深加工。标准化趋势。所谓标准化趋势,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对食品的安全、卫生、营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农产品质量必然要优化升级,达到各项质量标准。因此企业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积极进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等等。

信息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给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它极大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效率。相比之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武装和发展我们的农业,这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

生态化趋势。所谓生态化,就是指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环境表示了严重关切,如何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投入资源能源少,各种资源利用率高,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多,而废物最少,污染最轻,甚至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化服务趋势。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社会服务还不健全,对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这也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围绕着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如何为农户积极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各类服务,这很关键。

沈志勇介绍: 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原策划总监,上海某著名服装企业原营销总监。

《重新定义中国营销模式》一书已出版,当当网、京东、卓越网及各大书城有售。

《重新定义中国商业模式》一书上下册已经出版,当当网、京东、卓越网及各大书城有售。

16年营销策划与市场实战经验,《销售与市场》第一营销专家团成员、营销高级研究员;《糖烟酒食品版》食品产业顶级专家团顾问;率领超限战策划机构获得“2007最受中国企业欢迎的十大营销策划机构”称号,业内称“机会猎手”,长于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品牌模式的打造;长于打造新品类;长于打造新产品;长于帮助品牌快速崛起,快速突破市场。

曾为中华香烟、五粮液、上海泰昌养生足浴盆、泊客.行者箱包、渔禾岛紫菜、广州娇雪贝儿美容连锁、上海彩翼家纺、广州电信、中华英才网、牧高笛户外休闲服、雪龙人内衣、天蚕羽绒内衣、361度运动用品、沃特运动用品、梦娜袜业、雅客集团、泡吧饼干、红桃K、广州中药一厂、WNQ健身器材、煜华珠宝连锁、林连果业连锁等100多家企业进行过整合营销策划和品牌打造。

上一篇:团队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下一篇:记叙文常考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