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体制改革小组专项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纪检体制改革小组专项

我省召开党的建设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专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3月26日,我省“党的建设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专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武昌举行。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楼阳生主持会议并讲话。

楼阳生指出,党的建设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特殊地位,各成员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改革的责任担当,切实把这项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楼阳生强调,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守边界,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和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要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出发找准病症,提高对执政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要分步实施改革,注重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对于中央改革的顶层设计,省级层面要做好系统谋划;对于中央出台的法规、政策和制度,省级层面要具体细化操作细则;对于中央已有明确改革方向和改革要求的,地方要发扬首创精神,创造经验。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要从全局出发,各司其职,形成改革整体合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好基础。

作者:黎家智

第2篇:“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分项教学篮球专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校教学改革中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文提出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比较有其特点和意义:把从过去以教师为核心,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协调地进行学习,对改进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审视传统的体育教学,教育模式的单一,已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据广东省高明市的一份调查显示:“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按教师意图上体育课的学生占至 79%以上。”这不仅充分表明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上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上已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相距较远。在学校新的教学思想影响下,针对传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体育课教学,从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体育课小组合作教学的实验研究。

二、研究对象、方法

1.实验对象、时间。我们在高二(10)、(17)班对篮球有兴趣爱好而选修篮球的40人为实验组,在高二(16)、(23)班选取选修篮球的40人为对照组,从2009年5月中旬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2.实验方法。采用对比实验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参加至今的篮球分项课学习,实验组同学经常性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学习,而对照组则仍用传统的组织教学法。通过技能学习,情意合作,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考核,对两个组教学效果观察比较分析,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教学前,首先对两个组的同学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等基本情况摸底分析,两组情况基本相同,不存在明显差异。

3.实验步骤。①实验组分组。按“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要求,根据学生需求和要求,由学生自愿结合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左右,并由小组选出1名小组长。②教学单元。把篮球选修课划分为4个单元进行。第一单元教师帮助学生制订计划与目标;第二单元教师指导学生协调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第三、四单元,学习小组长与同学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③课堂教学程序实施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统一对动作要领的精练讲解、准确的示范;指出重点、难点、练习方法。将具体内容写在卡片上,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目标及教法进行练习,掌握动作技能。

四、教学效果分析

1.“小组合作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这种不甘落后的学习方法满足了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篮球课的教学效果表明,学生喜欢“小组合作”教学这种形式。

2.从传球、运球、投篮的技评成绩结果看,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成绩要远高于对照组。

五、“小组合作教学法”的结论与建议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地协同学习,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制订等,都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学习情况,从而明确努力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們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教学法”具有广泛的教学灵活性,改变传统教学对学生过程过于生硬的控制,克服教师“满堂灌”和不结合实际盲目教学的做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内进行自我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小组”中获得自由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让学生成为主体,增强学习兴趣,对完成教学任务有积极的作用。

5.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小组合作教学法”强调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更贴近学生,学生更愿意和教师探讨技战术上的问题,谈自己看法和学习体会。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6.有利于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组织教学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为“小组”荣誉而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以达到先进帮后进,后进促先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实践证明了“小组合作教学法” 的教学形式在篮球选修课教学中是可行的。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小组合作教学法”的意义和精髓,克服生搬硬套的作法。适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组织教学既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又要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作者:叶 祥

第3篇:纪检小组工作职责

大城村纪检小组工作职责

一、监督职责

参与监督村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是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权力行使情况和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情况的监督;参与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级财务及重要资产、重要措施出台、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管理、强农惠农资金发放、农村低保户评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款的分配和管理、拆迁补偿费的兑付和管理、发展党员情况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监督村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是否有违纪违规行为,认真做好对村“两委”成员工作效能的监督;维护党的章程和其它党内法规,对本村党组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村级管理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信访职责

拓宽信息、信访渠道,收集本村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参与处理本村信访事务,对在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和信访隐患要积极排查,及时化解矛盾,解决苗头性问题,重要的信访隐患要及时向村党总支汇报,也可以直接向镇纪委汇报;接受本村党员的控告、申诉,以及对党员违纪行为的检举,并及时向镇纪委报告,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协助和参与镇纪委对本村的信访调查工作。

三、宣传教育职责

认真抓好本村党员干部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尤其是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粮食直补等政策通过村纪检小组向群众和村民进行宣传,将群众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协助镇纪委和村党组织抓好本村的党风廉政建设,配合镇纪委和村党组织对党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

四、协调职责

要协助镇纪委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述职述廉及民主评议工作,协助村“两委”调解农村纠纷。

五、协办案件职责

协助镇纪委对本村违规违纪案件进行初核和调查。

六、其它职责

承办镇纪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大城村纪检主任职责

一、 负责纪检监察全面工作;

二、研究制定本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局受理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四、负责本系统的廉政建设,对本系统纪检监察机构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

五、组织工作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六、做好本室人员的思想教育作风建设工作;

七、负责组织完成局领导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大城村纪检监察员职责

一、负责日常的来信登记和来访接待工作,按领导批示

搞好信访初查工作;

二、参与案件的查处工作;

三、起草有关文稿,承办本室形成文件的印发;

四、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五、负责纪检监察统计报表工作;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4篇:纪检小组工作职责

**县乡(镇)村(社区)纪检小组工作职责

一、加强对村(社区)支部班子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加强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二、加强对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对村(社区)集体资金流向、费用开支、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督促落实“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支出情况”;督促健全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等相关制度,建立台帐,完善机制,切实规范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等经营管理行为。

三、加强村(社区)党务、村(居)务公开监督。对公开的内容、方式、时效和程序进行监督,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重要事项监督。对重大建设项目、征地补偿费用管理、扶贫物资及救灾救济款发放、农村(社区)低保户确定等重大事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五、加强干部作风监督。对村(社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促使其廉洁高效、干净干事。

六、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任务,加强对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乡(镇)村(社区)纪检小组工作制度

一、纪检小组成员参加村(社区)支部会、“一事一议”等会议。

二、纪检监督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工作。

三、听取村(居)民反映,收集群众举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负责反馈给村(社区)支部。

四、每季度村(社区)纪检小组报告对本村(社区)支部及党员干部廉洁履职的有关情况;对涉及监督方面的重大问题随时报告乡(镇)纪委;协助和配合上级纪委处理有关信访举报和违纪案件。

五、纪检小组要注意协调整合村(居)民监督委员会等监督力量,共同发挥监督作用。

**县乡(镇)村(社区)纪检小组议事制度

一、随时安排会议研究重大问题。

二、会议由纪检小组长主持,全体小组成员均应参加,若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但会议要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才能召开。

三、重大事项的决策,事前要作好准备,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会上集体研究,作出决定。

四、讨论研究有关工作事项,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决策。

五、全体纪检小组成员要坚决执行集体作出的决定,并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六、纪检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支持,团结协作。

七、认真做好纪检小组会议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5篇:***村纪检小组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党员同志们:

我受***村纪检小组委托,向各位作本届纪检小组3年中的工作报告,请各位同志评议、监督。

同志们,我们***村纪检小组在镇纪委的监督指导下,在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我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这一要务,扎扎实实地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效能建设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三年来的纪检工作汇报如下:

一、抓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准则

为了断源除根,着力治本,源头治腐,不断增强我村财政活力,控制支出膨胀,集中有限财力办事,一是加强预算约束,年初制定收支预算,各项收入支出必须纳入预算,不在预算之外另留收入项目。二是进一步理顺财务制度,实行资金统管。加强了村财务的管理,实行村帐镇管的模式。三是明确资金审批权限。所有票据必须在有证明人、经村支部书记及村财务监督审批小组评审后方可入账。四是从严控制支出,确保收支平衡。3年中,每年的业务招待费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平均每年为1.67万元,仅占年平均可支配资金的2.6%。坚持一只笔审批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做到日清月结,坚持财务公开,村财务每季度公布一次。所有的开支都在老百姓的监督下实行,不乱开支一分钱。五是村超过5万元以上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如村道建设、河道护岸等工程,全部采用组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工程施工队伍,所有工程在镇纪委、村监督小组的监管下有效的杜绝了权利腐败,进一步促进了党风廉政。

完善党支部民主生活制度,村两委会班子每月召开一次党员群众民主生活会,开民主生活会之前,班子成员都做好准备,通过谈心活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会上就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达到共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就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和村民代表也对我们的领导班子及工作等发表意见,使班子成员能修正不足,改进思想工作,另一方面也促进领导班子自身团结,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狠抓干部管理,提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1、抓学习教育,提高干部自身素质

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学习和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开展以“三创一争”为主题的活动。一是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侧重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条例;二是坚持党报、党刊中刊登和处理违纪党员典型案例的学习;四是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法律、法规知识。通过电化教育组织观看反腐倡廉专题教育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增强道德约束力和纪律观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做到 “不义之财不要,不明之物不取,是非之地不去”,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3年中,我村没有一起因为村干部、党员等原因造成的上访事件。为我村建设和谐村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2、抓管理,规范干部日常行为

管理党员干部自觉做到: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勤政务实,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坚持执行和落实领导干部不准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等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并定期召开好党员民主生活会,听取党员群众的建议意见。

三、抓财政、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对于工程或者事件,村全部采用党员、村民代表票决的形式决定。村对每位村干部的职务、职责进行张榜公开,公示上墙,便于群众办事;每季度按时对财务收支情况通过公开栏、村级简报等形式进行公布,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民主理财和群众参与意识,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禁止和杜绝村级招待费等不合理开支。

通过检查,弄清了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促进了我村各类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保持了全村的社会稳定。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理论的掌握上还不够透彻,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落实不到位,组织活动宣传面不够广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侧重热点,多想办法,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我们在纪检工作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制度,有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满意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于我们要更加深入学习,开拓进取,提高廉政意识,把握行为准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村的纪检工作工作进行到底。

***村纪检小组 20**年*月

第6篇:永胜乡纪检小组工作情况报告

永委„2012‟96号

中共永胜乡委员会

关于村纪检小组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县纪委: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乡村纪检小组自今年6月11日成立以来,都能积极开展工作,在纪检小组的参与下,村各方面工作都有很大起色,为全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培训,明确职责,增强纪检工作能力

6月11日,我乡11个村纪检小组成立后,乡党委庚即召开了动员部署会,会上,乡党委书记作了动员讲话,要求各村纪检小组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从政,同时,乡纪委与各村纪检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村纪检小组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增强纪检干部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乡党委、乡纪委召开了5次培训会,从什么是村纪检小组?为什么成立村纪检小组?村纪检小组是干什么的?怎样当好村纪检小组组长?四个方面进行反复培训,并确定每月的29日为纪检小组例会,听取各村纪检工作开展情况的 1

汇报,通过培训和定期听取汇报,普遍增强了村纪检干部为民办事的责任心,增强了坚持原则、廉洁勤政、秉公办事的信心,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建章立制,完善台帐,规范纪检工作开展

乡纪委制定了《武胜县永胜乡纪检监察工作制度》,明确了村纪检小组、纪检小组组长、纪检小组成员主要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村纪检小组各项工作制度,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信访举报工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并全部上墙。纪检小组建立了廉政建设、工作安排、信访处理、违纪处理、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学习培训、为民办实事等八大台帐,乡纪委对八大台账涉及的工作每月定期抽查,抽查情况进行全乡通报,为村纪检小组开展纪检监督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全面监督,注重预防,严格纪检工作执行

1、加强宣传,注重预防。加强对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村纪检小组的重要工作职责,村纪小组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大力度,务求实效。一是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村纪检小组以村支部活动室为阵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公示栏,大力宣传村纪检监督小组的任务、工作职责,广泛宣传反腐倡廉的主要任务和举措,正反典型、党规党纪、廉政准则等,让村党员群众知晓、掌握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二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村纪检小组积极依托村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资源开展了“读书思廉、看廉政片、写廉政心得、做廉洁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对农村干部廉洁从政起到了替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严格监督,大胆履职。一是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监督。各村在召开两委会议时,必须要有纪检小组列席参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二是参与村级“三资”管理。督促村两委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资

源、资金管理制度,认真行使监督、审核、督促纠正的权力,对村所有的开支票据进行审核。如碉楼村村纪检小组在本村水库承包过程中,严格监督村两委,坚持公开透明,督促村两委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商议承包底价,实行公开举价竞争,避免集体资产损失。三是加强对村重大事项监督。对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征地补偿费用管理、扶贫物资及救灾救济款物发、农村低保、五保户确定等重大事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任何款物发放的花名册中无纪检小组签字一律无效。如西寨村纪检小组在杨家桥建设过程中对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实行全方位监督,确保了工程按时按质圆满完成。四是督促开展“两务”公开。对村党务、村务公开的内容、方式、时效和程序进行监督,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做好信访调解工作。纪检小组参加与调解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下,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如石朝门村纪检小组在合川油气田天然气处理厂一期工程及其倒班公寓建设中,对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协调土地、村级公路损毁等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上,不辞辛劳积极协调施工方与村民的矛盾,避免了群体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县上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碑湾村二组村民刘礼云因家庭琐事与父亲闹矛盾,导致其父喝农药,刘礼云本人情绪十分激动,叫嚣要点火烧院子房屋,村纪检小组组长李隆强获知情况后,在现场积极协调劝解,并在第一时间向乡党委和派出所报告,乡党委和派出所及时处理了此次突发事件。五是收集反馈群众意见,积极为民办实事。及时了解村民的意愿和呼声,收集整理向上级纪委反映,同时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截止目前,全乡村纪检小组参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监督检查35余次、征地补偿费用管理监督检查6次、村集体资产(水库承包、石厂承包等)处理监督检查2次、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及低保、五保人员确定的监督检查32余次,解决群众纠纷58件,宣传党和国家政策79次,为民办实事92件。

四、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在县纪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乡村纪检小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个别纪检小组成员怕得罪人,应管不管,认为自己是编外干部,工作不大胆;二是部分纪检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不高,处理问题不恰当,不会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三是部分纪检小组成员年龄偏大,工作精力不够,处理具体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纪检小组要加强法律、法规及政策理论学习,使之具有一定的处理问题能力,二是不称职的坚决辞退,从新物色人选;三是继续发挥监督作用,使之监督经常化,确保纪检小组正常发挥作用。

中共永胜乡委员会

2012年8月29日

第7篇:求解纪检体制改革

求解纪检体制改革:重提垂直领导

近日,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做客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就“中央纪委的历史沿革和地位、职能、作用”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强调,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是一个改革、探索的过程,这个历史过程实质上逐步加强了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

吴玉良在回顾纪委的领导体制时表示,七大、八大和十一大党章规定,各级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工作;1980年2月,中央批准地方纪委改为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但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十二大党章规定地方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不再沿用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表述。

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一些专家也表示,目前纪委体制的同级监督不利于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导致机构独立性不够。

事实上,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便是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曾在十八大后,被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邀请参加反腐座谈会,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位于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可能会在近期有所突破。

纪委改革历程

在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纪委得到恢复和重建,十二大党章规定地方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不再沿用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表述,吴玉良认为这一过程逐步加强了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

吴玉良表示,十二大党章同时规定,“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党的纪律检查组或纪律检查员”,至十三大召开前,中央纪委共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有关部门派出了21个纪律检查组。目前,中央纪委监察部共有53家派驻机构,这些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到六大,党章中都设有“纪律”专章。七大到十一大党章,写法有所改变,不再设立纪律专章,但在“总纲”和“党的组织制度”中都强调了党的纪律。1982年,十二大党章专门增加了第七章“党的纪律”和第八章“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后来经过6次党代表大会的修改,形成了现在十八大党章的表述,核心思想是“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历史上,纪委机构的产生方式也有不同变化。吴玉良说,党的纪律检查机构的产生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变化的,主要有选举产生和决定成立两种。选举产生的方式有3种:一是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比如五大、六大和十二大至十八大。二是由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比如七大、八大和十一大。三是由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决定产生是指1949年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地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这是由于还没有召开八大的原因。

同级监督之辩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越来越关注,中央纪委和地方各级纪委也表现出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实际上,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目前已初露端倪。

9月2日,由中纪委、监察部主办的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改版开通。除了网站改版开通外,中纪委、监察部第一次“晒”出了自己的组织架构。

中纪委、监察部内设27个职能部门,与原来相比增加了2个负责案件工作的纪检监察室。上述官网还首次公布10个纪检监察室的职能分工,有4个室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的纪检监察,6个室分别负责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地方的纪检监察。

在提及目前纪检监察体制存在的弊端时,马怀德表示,整个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力量分散。既有纪检监察机构,也有检察机关的反贪机构,还有政府机构中的监督机构,比如审计。从机构的类别上来讲力量很分散,而且各个力量分布于不同属性的机构中,行政机关、党的机关、司法机关等。

第二个问题是,从监督的体制机制来看,纪检监察同级监督。同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这个难度比较大,不利于有效发挥监督作用。派驻机构的运作中也有差异。派驻各部委的纪检组长是直属中纪委管理的,但其个人与派驻所在单位之间又有很直接的联系,不能保障其发挥很好的作用。

马怀德分析认为,中央制定的制度反腐目标是“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十八大之后已经查出了10名左右的副部级以上高官,其中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惩处腐败力度加大,效果明显。但制度反腐、健全体制机制,才能“治本”。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四个体系:党内监督体系、民主监督体系、法律监督体系、舆论监督体系,中纪委和监察部开通新网站,就是健全舆论监督体系的一项举措。此外,派出中央巡视组、清理会员卡行动等,亦是对制度反腐的有益尝试。

对于未来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方向,马怀德认为,可以在两方面着力:第一,搞纪检监察的大部门制,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把相关部门合并起来,或者形成合力。第二,从同级监督变为提级监督,省级领导由中纪委监督,市级领导由省纪委监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也认为,当前纪检监察体制的主要问题在于,机构独立性不够、相对松散,机构授权也不足。

他表示,能否达到“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的目标,还要取决于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能否完成。纪委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目前不断有新的尝试,比如十八大后中央巡视组的首次巡视强调要“一次一授权”。这些变动都是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定型的完善制度的表现。这也能看出,现有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在发挥党内监督和法律监督的功能方面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任建明等专家学者呼吁纪检体制“大部制”改革,设立类似“国家反腐委”的纪检机构,整合纪检力量。作为体制内的中纪委驻国家粮食局纪检组长、党组成员赵中权在今年6月的《学习时报》发表文章——《反腐败要走法治化道路》。他在文中提出,根据我国反腐败的需要,可以考虑对现有分散在纪检监察机关(预防腐败局)、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局)等的反腐败专门机构进行整合,建立“国家反腐败委员会”,作为反腐败相对独立的专门机构。

马怀德说,“大部制”改革是学界提出的方案之一。此外,还有两个方案,像海关、税务机关一样实现垂直管理;上提一格,由上一级纪委监督下一级政府。(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第8篇:浅析纪检领导体制的改革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班冯宗元20093330204

浅析纪检领导体制的改革

纪检体制机制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适应反腐败工作的需要,不断进行纪检领导体制改革,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随着反腐倡廉实践的发展,纪检领导体制不科学的问题日渐显现,成为制约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进一步深化纪检领导体制改革,对提高党反腐倡廉的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进一步深化纪检领导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现行纪检领导体制主要包含着两种领导模式:一部分是主要的,普遍实行的双重领导模式,即“块”上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以下各级纪委,接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刚刚在局部地区和有限层面上推行的垂直领导模式,即“条”上的,它是2004年以来中央纪委和各省区市纪委对派驻机构实行全面统一管理。从在纪检组织内实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上看,双重领导模式占有主导地位,而垂直领导模式由于尚处于探索阶段等原因,其影响力远不及双重领导模式。因此,我国纪检体制就其根本属性而言是双重领导体制。

不可否认,自1980年中央确定,各省、市、自治区以下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关系,由受同级党委领导改为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以来,党的纪检系统的双重领导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的背景条件下,对于充分运用各种组织资源,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0多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呈现出的特点和规律与计划经济时代已大不相同,主要是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交换的普遍要求相碰撞,导致权力寻租行为大量滋生和蔓延。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需要大力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和政府职能,合理分解公共权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但在双重领导体制下,各级纪检组织所发挥的监督作用是有限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同级党委及其主要领导干部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党章和其它党内法规赋予了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职责。但在双重领导体制下,各级纪委实际上以横向的同级党委领导为主,主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人权、财权、事权等都主要掌握在同级党委和政府手中,对于同级党委及其主要领导干部基本处于不能监督、不敢监督、不准监督的尴尬境地。对这种组织监督无力的状况,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他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原山东省泰安市市委书记胡建学更是露骨地说: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有什么监督的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高官落马,主要不是同级纪委揭露出来的主要原因。

二是对其他党员干部能否实施有效监督,主要取决于同级党委主要领导的态度。按照干部层级管理的原则,各级纪委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主要是同级党委选拔任命的党员干部。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党员干部和上级党委领导之间一般都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工作关系。而在双重领导体制下,纪检组织查办这些党员干部违法案件又都必须取得同级党委的同意。因此,实践中,这类案件要不要查,查到什么程度,对违法的党员干部该给予怎样的处理,主要不是取决于纪委的意见,而是同级党委主要领导的态度。一般来讲,当纪委的意见与同级党委主要领导的态度相左时,纪委难以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无疑助长了一些违纪违法人员想方设法寻求保护,逃避党纪国法的制裁。由于一些不正之风的干扰,纪检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能时,常常处于无可奈何的境地。据一份权威报告统计,在有资料可查的36起高官违纪违法案件中,有29件是被牵连发现的,比例高达80.6%。事实上,这些高官在案发前,都曾经被举报过,有的反映还比较集中。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举报要么是所谓的查无实据,要么是石沉大海。有的举报人和揭露者甚

至为此负出了沉重的代价。反思这些教训,不难看到领导体制因素是制约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因素。

二、加快纪检领导体制改革的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纪检领导体制进行了数次改革,为全面建立垂直领导体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思想理论基础。十年**结束后,我们党对自身领导体制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深刻而明确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里说的组织制度就包含着体制改革的内容。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要大力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更是把“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写入报告,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党的纪检领导体制进行深刻反思、改革,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体制机制基础。自1978年各级纪委逐步恢复以来,党中央一直在积极探索纪检领导体制改革,其中一个十分明显的方向就是不断增强纪检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现行的纪检“双重领导体制”就其内涵而言包含着垂直领导的因素。中央明确各级纪委要接受双重领导以来,中央纪委和各级纪委都不断加强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工作。如,中央纪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都指定某个纪律检查室对一定区域的纪检工作实施全面归口指导。上下级纪委各业务室之间也建立了十分密切的指导关系。这种工作体制机制已经运行多年,为实行全面垂直领导打下了良好的体制机制基础。

3、改革实践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纪检领导体制改革不断迈出新步伐。2004年,中纪委启动改革步骤,对派驻部委的纪检监察机构实施统一管理。其显著的特点是“两个不再”,即:各部委的纪检组长、监察局长不再从所在部门产生,而由中纪委监察部直接委派;各试点单位不再受同级党组领导,而受中纪委监察部直接领导。此举是我国纪检领导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推动了党内监督“关口”的再次前移。2005年,中纪委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要对派驻机构实施全面垂直管理,进一步扩大改革的覆盖面。最近,海南省澄迈县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国进行镇一级纪委实行全面垂直领导。这些改革虽然只局限在一定区域和层面,但为实行全面垂直领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积极推进纪检领导体制改革

实践证明,只有从改革领导体制入手,实现各级纪委全面垂直领导,建立强有力的纪检组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督乏力的现状。这既是反腐败斗争的客观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但由于这项改革涉及党的地方各级组织领导权力的重新分配,涉及体制机制的重大调整,涉及广大纪检干部的切身利益,政治性、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改革实效。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一个完善的、成熟的监督体制应具有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客观条件:一是必须对其监督对象进行全面的监督;二是监督制约的力度必须与监督对象的职位和权力相适应;三是监督制约过程必须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打破双重领导体制的框架,革除制约反腐败深入进行的体制弊端,全面实施某种程度的垂直领导,是未来纪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当前,建议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对纪检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分专题进行调研论证,拿出系统的论证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议。二要抓好改革试点工作。在一定层面或区域内扩大进行全面垂直领导先行试点,做好经验积累和舆论准备。三要做好党内法规的修改、制定工作。重点明确

反腐败垂直领导体制原则,明确各级纪检组织的职责和进行监督检查的权限、方式和手段;明确省、区、市及以下各级纪委在党内的政治地位;明确各级纪委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同级党委的关系以及纪委和监察部门的关系等。

四、纪检体制改革的六个阶段

1、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的重建正名阶段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中央纪委并重建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

1979年3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发出通知,规定:省和县的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同级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报上级党委批准。明确纪委设在同级党委内,名称为某某党委纪委。

1980年2月, 中央纪委向中共中央呈送一份请示中提出,为有利于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纪委同志提议,将省、市、自治区以下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的领导关系,由受同级党委领导改为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而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同意向中央建议做这样的改变。中央如同意 以上意见,请批转各地执行。中共中央在收到《请示》的第11天,即正式发文:中央同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改变省、市、自治区和省、市、自治区以下各级纪委领导关系的请示报告,现转发你们,请照此执行。这是中共中央对中央纪委的请示,批复最快且规格最高的一次。

2、“十二大”至“十三大”的理顺关系阶段

1981年11月3日,中组部对北京市委办公厅同年11月2日给中央办公厅的来信进行了答复:经研究,北京市党的顾问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全称应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顾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特复。这可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中央机关公文运转最快的一次批复。党的“十二大”后不到两个月,纪委在名义上取得相对独立。

有了这一地位的中央纪委一方面行文提升下属地位,规定:“各级纪委的书记一般应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同时报请中共中央行文明确职级待遇,中央办公厅1984年9月发文,转发中央纪委《关于纪律检查机关组织建设几个问题的请示》的通知。中央纪委在这个请示中要求“省、地、县一级纪委的书记,应是同级党委副书记一级的干部,纪委副书记应是同级党委部长一级的干部”。

3、“十三大”至“十四大”的提升内部机构规格阶段

1988年6月,中央纪委、中组部联合颁发通知,规定中纪委室主任“配备正局(司)长级或副部长级干部”。地方各级纪委正副室主任按文件规定的职务设置。中央纪委室主任按文件规定的职务设置,在2004年开始逐步落实。

4、“十四大”至“十五大”的监督关口前移探索阶段

依靠中央行文或与中组部联合行文来前移监督关口的做法开始改变。开始探索通过全会报告形式使监督关口前移,提出“三重一大”和加强党内监督“五项制度”。

1994年9月,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提出“重视加强事前事中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机关的负责人要参加地方和部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的会议,了解决策的情况以利于进行监督。”

1995年中央颁布了旨在加强监督和预防腐败的三项制度(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礼品登记制度、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报告制度)。

1996年1月,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提出“反腐败领导机制”、“三重一大”(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和加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

5、“十五大”至“十六大”的监督关口逐步推进阶段

此阶段提出了战略思路——提出了源头治理和“三公开”(村务、厂务、政务公开);确定了抓手——《关于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规定》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正式出台;制定了措施——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巡视制度,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直接领导的试点;对地县党政主要领导任免实行党委全委会票决制,纪委书记列席同级党委书记办公会、参加书记办公会、担任同级党委副书记,改派出机构的双重领导为直接领导;突出了重点——治本抓源头,着重推进权、钱、人三项制度的改革。

6、“十六大”以来的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向阶段

十六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的吴官正,高度重视并努力发挥制度建设在反腐败中的作用,提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003年2月17日,吴官正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地开展对派出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试点工作,调整职能,理顺关系,通过改革,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这是进行试点以来,首次向社会公开这个问题。

此前,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为接受中央纪委统一管理、直接领导第一批试点的3个单位。国家工商总局的9名 纪检监察干部成为了最早从本单位脱离出来,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直接领导的纪检干部。派出机构的领导体制由中纪委、监察部与驻在部门双重领导改为由中央纪 委、监察部直接领导,这是派出机构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为此,中央纪委监察部还专门成立了统一管理试点办公室。商务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改委、国 土资源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共8个单位先后参与试点。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十六大报告关于“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04年4月7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会上,吴官正宣布,中央纪委监察部今年要全面实行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

.

上一篇:找差距定措施下一篇:安全法律常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