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重点调研报告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纪检监察重点调研报告(推荐8篇)

纪检监察重点调研报告 篇1

xx市纪委监察局

(2009年8月7日)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监察局按照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保定市纪检监察工作综合考评中取得第一名。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情况:

1.围绕 “项目建设攻坚年”开展立项监察。市纪委监察局、发改局、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科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市委市政府确定十个生产性项目、十个基础设施项目的进展情况,每周进行一次实地督导,并形成督查专报报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并就项目建设中有关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已撰写督查专报6期。

2.对药交会筹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围绕召开“第十八届国际药材节暨2009中国安国药材医药保健品交流会(以下简称药交会)”筹备工作进行立项监察;对药交会涉及9个组的前期筹备工作每周进行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结果以督查专 1

报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领导报告。

2.专项资金治理。以安办字[2009]10号文件形式出台了xx市《2009年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3月,我市按照三明确、三防止”部署要求,对治理项目的清理摸底工作,主要集中治理项目:2008年社保资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06-08)、土地治理、产业化项目、农村沼气项目资金(01-08)。经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汇总,2009年我市专项资金治理总额为6753.48万元。

3.对扶贫资金、种粮直补资金、新农合资金等重大支农惠农资金的检查。今年4月份,我市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医疗保险金等四项基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执法监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确保了各项资金安全有效运转。目前,全市“小金库”专项治理、专项资金检查以及收支“两条线”检查正在积极开展。针对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家电下乡补贴落实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对11个乡镇进行了全面检查3次。

二、围绕“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的主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

1.设立企业监察联络员。在工业、商业、药业、建筑业、农村两委干部以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聘请了30名“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特邀监督员。

2.扩大对重点企业进行挂牌保护的范围。筛选6个在建生产性项目实行行封闭运行,7个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并举行了隆重的揭

牌仪式。实行入企“纪委备案制”和“报批准入制”;进一步完善企业、项目监测点制度和纪检监察科级干部与项目“一对一”的联系制度,继续在封闭运行、挂牌保护单位实行监察联络员制度。

3.严厉查处违反工作纪律以及损企害企、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上半年以来,共查处影响发展环境典型案件17起,涉案人员29人,全部按照党政纪予以查处并向全市范围予以通报。

三、围绕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切实利益,开展纠风治乱方面:

1.行风评议方面:取消了领导直评制、免排制和一票否决制,实行了群众满意度测评和总评结果有限否决制;开辟了民主评议专栏,;建立“投诉查实降级制”,对参评单位的投诉一经查实,评议排名一律降级;实行民主评议工作向基层延伸,让各基层所站、学校参与民主评议,召开各种形式的自我评议、网上评议、听证质询活动80次,受理群众投诉64人次,纠正执法不规范行为12起,涉及14人次。

2.加大对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监督力度。抽调6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治理超载监督小组,对公安、交警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发生。今年以来,接到举报110人次,出动车辆98台(次),做到“举报必查,查必有果”。给予行政记过处分5人,一次查实下岗2人。

3.加大了对“企业五乱”监督检查力度。对市重点在建和新开工项目每周进行一次督导,同时每周以“督查专报”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单位通报情况。

四、围绕提高效能,深入开展明察暗访

1.对全市各乡镇办、市直各部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地督导检查12次。

2.对市行政服务中心2009年2月24日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7名责任人、5名主管领导、5名单位一把手进行了严肃处理,并以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简报形式在全市进行通报。

3.对首问首办负责制落实情况进行了3次专项监督检查;

五、围绕维护行政纪律,严肃查处违纪案件 进一步完善协调、督办机制,严格以及依法办案,不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今年1-6月份,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初核案件60件,立案57件,涉案人员73人,结案52件。给予党纪处分37人,政纪处分17人;组织处理21人,办理涉及科级干部的要案15件。

六、围绕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治本功能

1.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建设。按照《xx市关于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工作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专题会议;对我市依法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逐一进行了清理,确定我市依法实施的许可事项共90项;积极筹建我市新的行政服务中心。

2.扩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工作领域。抓住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警示教育展览、案例通报等,搞好案件剖析,找准了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的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对查办案件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研究,及时发现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治理建议。

纪检监察重点调研报告 篇2

《工作计划》明确了四个方面的专项监察任务:一是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在钢铁、化工、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电石、铁合金等行业, 开展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有关要求以及国家现行能耗限额标准, 对工业企业执行能耗限额标准情况进行专项监察。按照《电石、铁合金行业能耗限额标准贯彻实施方案》 (工信部联节〔2014〕78号) 要求, 对2015年度电石、铁合金行业能耗限额标准专项监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 对整改不到位的, 要采取纠正措施, 予以处理。

二是阶梯电价政策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各地区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解铝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3〕2530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解铝企业电耗核查手册的通知》》 (工信厅节〔2015〕65号) 要求, 对电解铝企业落实阶梯电价政策情况进行专项监察。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关于运用价格手段促进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4〕880号) 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6〕75号) 要求, 对水泥企业落实阶梯电价政策情况进行预警监察。

三是电机、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专项监察。各地区要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关于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 (2013-2015年) 的通知》 (工信部联节〔2013〕226号) 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 (2015-2017年) 的通知》 (工信部联节〔2015〕269号) 要求, 对照在用低效电机淘汰路线图、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年度淘汰计划,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对生产和使用企业实施监察, 核查落后设备淘汰情况, 督导企业按要求完成停止生产和淘汰的任务。

四是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提升专项监察。各地区要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4〕23号) 、七部委《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发改环资〔2014〕2451号) 要求, 会同有关部门核实锅炉能源利用效率及落后锅炉淘汰任务完成情况。

纪检监察重点调研报告 篇3

一、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有利于加强企业反腐倡廉的“基础”管理

企业管理千头万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内容,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却是每项管理所必不可少的,而完善制度、严格执行制度、遵守和维护纪律,正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内容。效能监察是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贯穿于全过程,所以在反腐倡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规违纪行为多发且不乏大案要案,说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极易滋生腐败,也往往成为监督和管理的难点、“软肋”。因此,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介入流程控制,通过专项检查、督察、日常监督、业务公开等手段,查问题、提建议、督整改,促进制度完善,堵塞漏洞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这对于监督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和领导干部的履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既能纠偏,也有利于防范违法乱纪行为。例如,2013年某国企直属单位通过效能监察,不仅避免和挽回了经济损失,节约了资金,增加了经济效益,更是发现了管理缺陷,纠正了行為偏差,促进了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管理,对于促进源头防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是强化监督的有效途径

效能监察,是监督的重要手段,而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就需要抓好监督这个关键。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既能起到规范行为和预防违规违纪作用,还能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和揭露其背后所隐藏的不规范行为和问题。例如,2013年某国企通过效能监察,发现案件线索17条,立案3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3人,党政纪处分4人,组织处理55人。再如,某国企直属单位对历史上“三产”和“多经”单位开展效能监察,除追收大量流失资产外,还发现违纪违法线索,最终使非法转移并侵占国有资产的数名违法犯罪人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需要加大惩腐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发挥了惩处作用,也有警示教育意义,还能助推制度完善和执行。而效能监察以业务层面为抓手,其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监督功能,能够发现一些深层次的腐败迹象甚至案件线索,提供案件来源。同时,对做好惩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有助于形成反腐防腐机制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效能监察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有标本兼治的作用,而新形势下,它的治本功效更能促进惩防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效能监察工作,对于执行制度、遵守纪律、预防腐败来说,是集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以及惩处功能于一体的。

效能监察是对企业进行监督的常用和有效方式,在惩防体系建设占有重要地位。而通过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及查处等一系列措施,对制度保证、教育基础以及惩处成效,都有相关作用及影响。效能监察的扎实有效开展,有利于形成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局面,更有利于在更高的层次上完善廉洁风险防控和惩防体系建设的机制。原因就在于,效能监察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方面能够发挥较大作用,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等,强化事前监督,注重过程监控;提前预防,及时纠偏;完善制度,督促整改。监督制度运用得好的话,还能够上升到制度机制和源头层面。当然,这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探索。

四、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能狠刹“四风”促转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权力异化的结果,也是相当一部分权力沦为谋私工具而失去职工群众有效监督的直接后果。许多腐败问题,都与“四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从事反腐倡廉工作的人员,若或多或少地有“四风”习气,将直接影响反腐倡廉工作的效果。要有效解决“四风”问题,确保不反弹,就要注重发挥“制度笼子”对权力的约束作用,保证制度规范运行。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开展“接地气、反四风、促转变”效能监察工作,纠正和查处了一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同样,企业效能监察,在促进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在促使领导干部自觉规范履职行权方面,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都收到了积极效果。这无论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反“四风”精神,还是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因时因地制宜,结合企业实际,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

结合企业实际,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或薄弱环节选题立项,开展效能监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要抓好重点效能监察项目。比如,某国企开展针对“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发现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预提费用核算不规范和个别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整改完善建议并予以落实。对于一些不符合“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促进了“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也巩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效能监察,不仅具有监督作用,也具有教育和提醒作用,对防止出现深层次的腐败问题具有一定功效。

二要结合企业实际,向企业工作的难点、重点,成本管理的薄弱点和效益的流失点等领域延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防范经营和廉洁风险。2013年某国企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检查,根据实际情况,着重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设计管理、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开工前各项手续的办理和审批、现场管理和竣工结算六个环节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通过努力,进一步规范了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加强了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管理。

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而企业效能监察则是贯穿并做好这几方面工作的好方法、好措施、好抓手。国有企业要成为全国人民满意的企业,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建设,而针对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加强效能监察就显得尤其重要。

纪检监察重点调研报告 篇4

今年是抓好惩防体系建设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落实和下一个五年工作规划的研究论证工作,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镇纪检监察工作责任十分重大。我镇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委提出的总体目标,着眼大局、加强监督,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中去,为打造宜居宜业新XXX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纪律和作风保障。

(一)强化教育防范,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教育 要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要深化廉政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先进模范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从政各项规定。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巩固扩大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大宣教机制作用,鼓励各村、学校、单位积极创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营造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要改进教育方式。突出抓好重点部位、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政教育,提高廉政教育的针对性。要在继续坚持党课、报告会、培训会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村干部大课堂、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载体,编印好适合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材料,不断提高廉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效能 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推动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要突出监察重点。根据党委、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内容,会同有关部门、办、所(中心)加强对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注重监察工作的有效性。以贯彻新《行政监察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体系,着力健全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及时发现、严肃查处各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保证政令畅通。

(三)强化审计职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健康规范运行 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强化审计监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举措。要每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审计。做到“三必审”,即主要领导干部离任必审、重点建设项目必审和领导干部经济案件举报必审,发挥审计监督的廉政前哨作用。做到早发现问题、早提出整改意见、早整改落实,始终保持强大监督压力,防范腐败问题发生。要强化整改督促,保证监督到位。建立审计回访制度,适时组织审计组织进行回访,督促落实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确保整改落到实处。强化审计结果和审计成果转化,加强审计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重点调查分析一些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领域及在制度、机制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意见和措施。要提高审计能力,提升监督质量。切实加强审计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和审计业务培训,着力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审计干部队伍,真正发挥“经济卫士”作用。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全面推行送达审计,有效避免不廉洁问题发生。

(四)强化“三资”监管,进一步推进基层廉洁工程建设

要把强化对村级“三资”管理,作为推进基层廉洁工程,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重要内容。要健全组织,保障“三资”有人监管。进一步健全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督促领导小组切实对集体“三资”监管的组织协调、政策制定、监督指导和考核检查负起责任。要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和“三资”管理监督小组的作用,加强对集体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处理、重大事项决策等日常监督。要完善制度,确保“三资”有章监管。进一步完善健全村级集体资产产权界定、资产资源台帐管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民主决策流程管理、资产处置公开公示、建设工程规范管理、经济责任审计整改、集体经济发展和“三资”监管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三资”管理有章可循。要规范流程,确保“三资”管理有序监管。明确重大事项决策范围,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强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制度刚性,确保决策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推行集体“三资”常规事项定期公开、急重事项和热点事项随时公开等举措,有效减少“三资”管理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强化执纪惩处,进一步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

始终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坚决查办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加大查处发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及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着力建立预防与惩处并重的制度,严格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深入剖析违法违纪案件发案特点、原因和规律,为廉政教育提供教材,为制度建设提供依据,为实施监督提供重点。认真做好案件审理工作,坚持和完善公开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党政纪处分决定执行工作限时告知责任制,严格执行纪律惩戒有关规定,确保执纪到位。加强信访举报工作,不断拓展和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探索建立纪检监察信访协调工作机制。

环境监察考试重点1分 篇5

环境监察现场检查的的主要依据:⒈法律依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覅三十五条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三款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二款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四条、第五十九条第二款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一条、第五十五条

⒉环境监察的标准依据: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⒊环境监察的事实依据:监测数据与物料衡算数据、排污申报登记与统计结果和现场调查取得人证、物证等。

环境行政执法:环境行政主管机关或具有一定环境管理职能的机关及法定授权组织,为了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直接对特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和行政事务采取措施,影响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环境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

环境行政处罚:是指环境行政组织法机关或者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环境行政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管理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种类: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④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⑤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书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

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⒈行为有违法性:即行为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如果行为人没有违法,就不能追究其行政责任⒉行为有危害结果:即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后果。一般来说,危害后果越大,承担行政责任的程度就越重⒊行为人有主观过错:即违法行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

环境行政责任的形式①行政处罚②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级、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等八种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⒈行为的违法性⒉行为损害的结果⒊违法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环境民事责任的形式:⒈停止侵害⒉排除危害⒊消除危险⒋恢复原状⒌赔偿损失

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⒈环境犯罪的主体⒉环境犯罪的客体 ⒊环境犯罪的主观方面⒋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

污染源监察的依据⒈法律依据⒉环境标准依据⒊事实依据

污染源监察工作程序:㈠污染源监察的计划管理⒈污染源调查⒉排污申报登记⒊环境保护档案材料⒋建立污染源数据库⒌绘制污染源分布图㈡污染源现场监察:⒈制定现场监察依据⒉污染源现场监察包括五方面①工况调查②现场取证③视情处理④定期复查⑤总结归档⒊污染源监察的形式①定期检查②定期巡查③不定期检查

污染源工况调查:⒈查看主要原料的来源、组成、性质、贮存及场内输移⒉工艺与设备调查①工艺设备的先进性、适应性,是否属于淘汰、禁止采用之列②工艺设备布局是否容易导致环境污染或发生污染事故③设备是否得到及时维护④是否严格按规定运行操作⑤工艺系统对外环境污染事故的反应处理能力⑥是否有非正常的跑、冒、滴、漏⒊调查生产变动情况 污染守法监察:㈠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猪肚的执行检查⒉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情况检查⒊其他制度执行情况检查㈡污染治理情况检查㈢污染物排放情况检查

水污染源现场监察工作要点:⑴排放量的复核⑵水质检查⑶用水工艺和设备检查

⑷检查是否向水体排放有毒物质的行为⑸排水分流检查⑹废水处理检查⑺废水重复利用情况检查

大气污染源现场监察工作要点:⒈燃烧废气污染源的监察⑴检查设备⑵运行检查⑶查炉灰与炉渣⑷查除尘、集尘设备⑸查二氧化硫的控制⒉工艺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源的监察

固体废物现场监察工作要点:⒈查固体废物的来源⒉查固体废物的存放⒊查固体废物的利用

⒋查危险固体废物

建设项目的环境监察: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前期管理㈡建设单位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㈢建设项目试生产前的现场环境监察 污染防治设施的环境监察:

(一)污染防治设施的环境监察工作程序:⒈收集信息⒉分类建档⒊目标管理⒋日常监察⒌视情处理⒍总结归档

用水工艺和设备检查

(二)污染防治设施施工验收内容包括:①设施建设完工情况②试运行使用情况③资金使用情况

(三)重要污染防治设施的监察:⒈水污染防治设施监察⒉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监察⒊噪声防治设施监察

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监察:⑴该生态功能保护区边界是否已经划定⑵监察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业生产项目建设及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是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否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⑶监察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进行开垦、开矿采石、挖沙、砍伐等活动和交通、水电等建设项目是否属确需的,是否严格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⑷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外围地带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是否危害区域内主导生态功能的发挥与运行⑸监察是否在生态功能区保护区内的禁伐区、禁垦区、禁牧区、禁渔区、禁猎区、禁采矿区、和禁挖药区或已由林业、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划定为永久性征用的林地、草地内,从事与保护目标不一致的自然资源开发建设活动⑹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是否制定了相应的项目开发生态保护规划。

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监察主要监察内容:⑴监察自然保护及重要风景名胜区内的各种人为活动是否合法,及时制止、纠正各类违法生产及开发活动⑵监察旅游开发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置处理,旅游设施建设、旅游路线开发对自然环境、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超越批准范围擅自扩大旅游景区等情况⑶监察是否存在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各种外部人为活动

大中型养殖场监察内容:⑴检查是否办理建设项目环境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手续⑵检查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污染设施是否执行“三同时”制度⑶对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和粪便贮存场所进行检查验收⑷定期检查是否正常进行对排放废水进行检测⑸对地处敏感区与畜禽养殖场不合理的进行关闭⑹对污染超标污染严重的由人民政府或委托部门进行限期治理,过期的进行关闭⑺违反其他环境保护,其情节轻重的责令改正,限期治理

农村环境监察的要点:水污染,面源污染⑴加强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⑵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⑶畜禽水产养殖业的严格管理⑷努力控制面源污染等

海洋陆源污染的环境监察要点:⑴对陆源污染源检查包括总量控制和排海许可证⑵放射性污水排放的检查⑶病原菌污水排放检查⑷富营养物质检查⑸温度控制,不得使海水升温高于4℃⑹检查沿海地区农药化肥使用情况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程序(1)简易程序三个条件:违法事实确凿、情节轻微、有法定依据(2)一般程序:立案、现场调查取证、撰写调查终结报告、告知、审议、作出处罚决定、送达、复议或诉讼、执行、结案。立案:告知当事人权利,作出处罚决定的理由、证据、依据,可申请复议、听证,提出行政诉讼,受到损害的行政赔偿。听证:依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作出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吊销许可证或者较大数额罚款(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50000元以上罚款)。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适用规定的听证程序。(1)听证告知(2)听证申请(3)听证主持(4)听证参加人员(5)听证会议程序 复议范围:(1)行政处罚决定(2)限期治理决定(3)排污许可证的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4)建设项目审批决定(5)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决定(6)环境监察部门征收排污费的决定(7)认为环保部门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复议方式:书面或者口头

申请复议期限: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

行政诉讼:是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义时,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行政诉讼内容:是因为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行政争议,而不是与行政机关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争议,行政诉讼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即公民不起诉,法院不主动受理。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1)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2)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一般诉讼时效为15日;特殊诉讼时效有5日、30日、3个月三种。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一般诉讼时效为3个月,(即从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起3个月内,特殊时效为15日和30日两种)。3)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4)有明确的被告,明确指出是什么行政机关作出了何种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5)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如罚款等。

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级:⒈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⒉特大环境事件⒊较大环境事件⒋一般换将事件 环境污染事故报告的形式分为速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速报是在事故发生后的1个小时内,将有关事故的基本情况上报。确报是指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是在确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文件。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先控制后处理。

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法律规定:⒈造成污染危害的,应带排除危害,赔偿损失⒉为了保证对污染受害人的赔偿,法律规定了对污染损害赔偿试行“无过错责任”原则⒊为了保证对污染受害人的赔偿,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对二人以上共同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人,实行连带责任⒋为了保证对污染受害人的赔偿,实行全部赔偿原则,以使加害人占不到便宜,使受害人得到充分补偿⒌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被告举证原则⒍为了体现公平,实行过失相抵原则

处理环境污染纠纷基本原则:⑴要认真及时严肃地对待环境污染纠纷,积极进行调查处理,将纠纷解决于萌芽或初级阶段,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⑵纠纷一发生,就要进行全面的综合调查,弄清事实真相,包括查明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责任者、受害者、危害程度等。⑶要以调查为主⑷要既重视对污染受害人的经济赔偿,又重视对污染的治理,排除污染危害,实现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⑸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⑹环境纠纷涉及面广、比较复杂,要查清事实并求得圆满解决,必须与有关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环境污染纠纷的调节方式:⒈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⒉环境执法行政机关调解处理⒊司法处理⒋通过仲裁程序解决

环境污染损害免责条件:⑴由于不可抗拒的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山洪、泥石流等,尽管已经及时采取了力所能及的合理措施,仍然无法避免灾害发证环境污染,并造成损失,免除污染者承担污染责任和赔偿责任⑵由于第三者的过错引起的污染损失的,应由第三者承担责任⑶由于受害者自身责任引起的污染损害的,由受害者自己承担责任。

环境侵权行为损害赔偿的原则⒈全面赔偿的原则⒉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的原则⒊衡平原则 污染事故案件取证范围:除了技术性很强、时间性很强的证据外,凡条件许可、时间允许的证据,一般应由法定或权威机关的人员参加取证。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⒈意识行为实施了排污行为⒉引起环境污染并产生了污染危害后果⒊排污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环境信访工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书信、电话和当面来访等形式向各级环保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情况,反映环境污染和扰民事件,提出有关环境保护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环保部门按照规定予以调查、处理并答复的工作。

纪检监察重点调研报告 篇6

马交〔2010〕112号

局属各单位、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办:

根据国家交通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实施纪检监察人员派驻制度的暂行办法》(交监察发〔2003〕209号)的规定和省监察厅、省交通厅、省国资委《关于向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的通知》(皖交监〔2008〕5号)的要求,结合我市交通工程建设实际,经研究,决定成立市交通运输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蒋祥;成员:胡德英,柳云龙,刘家金。

一、派驻纪检组工作职责:

1、协助项目业主的主管单位制定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检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有关规定情况;

2、监督检查《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等制度执行情况;

3、指导并协助项目业主加强对有关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人员的法纪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

4、全程参与建设工程的项目招标、材料采购等重要环节的现场监督;

5、加强对工程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6、认真处理来信来访,重大事项及时上报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二、派驻纪检组工作内容:

1、听取项目法人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情况汇报;

2、参加项目办公室召开的有关会议;

3、对招标、评标等重点工作环节实施现场监督;

4、查阅、复制与纪检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5、会同上级质量监督人员实地查看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

6、要求被监督单位和有关人员提供与纪检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及其他必要情况。

三、有关工作要求:

1、向交通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关口前移而建立的一项重要监督制度。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派驻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派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各项目办公室要自觉接受派驻纪检组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各项目的从业单位要自觉主动接受派驻纪检组的监督检查。

3、派驻纪检组在局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派驻纪检组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和工作联系制度,定期向局党委报告工作情况,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派驻人员要加强学习,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纪检监察重点调研报告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政府的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民众的参与、监督意识空前高涨, 在新形势下, 环境监察执法异常严峻。在新常态下, 作为一名环境监察执法人员, 怎样做好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2 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现状难点

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普遍形成了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 通过集中式的执法, 重点监察的方式, 同时借助社会大众的监督, 有效地推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虽然环境监察执法有了较大进步,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监察范围越来越大。随着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 环境监察人员的工作范围不断由点向面进行延伸。由以前的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业、重点行业转变成面向现在所有可能影响环境的企事业单位, 包括小企业、作坊, 全部实施检查监管。越来越全面的监察执法工作也决定了其复杂性, 增加了监察执法工作的难度。

(2) 对环境监察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1) 要求监察工作人员反应速度快, 在接到投诉举报, 2h内必须赶到现场; (2) 监察人员必须具有预判能力, 预防为主。不仅针对已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监管, 对有可能、有苗头的环境影响也要及时制止监管; (3) 要环境监察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了解新技术。目前各行业发展迅速, 各项新技术层出不穷, 相应的环境治理技术及设备不断涌现, 环境监察人员在熟悉掌握环境监察政策法规的基础上, 必须不断学习, 了解新的治理技术、装备,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无误。

(3) 资金设备匮乏。投入专项的资金相对较少, 监察所需装备较为滞后, 再加上专业人才缺乏, 严重制约着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缺少执法所需的车辆、现场快速检测仪器、应急防护装备等, 这些因素导致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相对滞后, 不能满足现场监察执法及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需求。

(4) 部门之间配合度不够, 监察执法工作难以进行。要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上取得良好的成绩, 需各个部门的密切协调和配合。环境问题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部门, 如果部门之间缺少协调配合, 势必会影响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进行。在当前部分环境监察执法的职责界定不清、管理权限界定不明的前提下, 容易会出现以下问题: (1) 多头管理, 对于涉及业务广的行业和部门, 环境执法人员受多处管理的影响, 降低了执法的可行性, 无从下手进行管理; (2) 对于发生了企业违法环境排污问题, 特别是企业是当地发展经济的重点保护企业, 这种重经济发展轻污染治理的地方保护也影响了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问题不仅防碍了正常的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 降低了监督执法的权威性, 而且导致基层执法队伍人心不稳、工作无从下手, 因为不管是不负责还是尽职尽责, 都可能会遭受连带责任的处罚。

(5) 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有些环保部门, 尽管有监察执法人员在把守岗位, 但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比较低下, 致使监察执法的过程中态度散漫或处理不当, 从而影响了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有序进行。

3 新常态下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力度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环境监察执法观

(1) 在环境监察执法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是难以弥补的, 所以监察执法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地部署, 尽可能在环境问题未产生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2) 树立正确的环境监察执法观念。环境问题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预防环境污染就是关心百姓的生活。在新常态下环境执法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监察执法工作量和难度越来越大。若想使执法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就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环境监察执法观念, 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2 积极推行创新执法模式

现阶段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 所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问题, 而是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错综复杂的问题, 想要解决该些问题只依靠环境监察部门本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所以需要其他各个部门的配合工作, 才可以形成统一协调处理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局面, 推进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 积极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执法团队, 引导他们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主动学习, 运用新技术、新设备, 新思想去带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3.3 完善环境监察保障措施, 解决“难以执行”

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后, 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范围纵深发展, 基层一线环境执法工作的压力和责任进一步加大, 环境监察人员在现场执法中遇到暴力抗法、拒绝执行等现象也不断增加。一方面环境监察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从人类自身生存与法律等方面给抗法者予以疏通缓解。另一方面要完善环境监察工作的权责制度和法律法规, 规范防止多头管理或地方保护主义给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带来的困难。针对环境监察执法部门而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形成完善的执法难点报告制度。当基层监察人员遇到通过现场监察能力不足以制止或改正时, 监察人员应当详细填写《现场勘察笔录》, 记录现场勘察情况和执法过程, 收集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材料, 向监察单位负责人提交《环境监察报告》。单位负责人根据《环境监察报告》建议向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清理, 创造条件解决基层执法难点。

(2) 要有完整的环境监察保障措施。环境监察人员发现违法行为, 实施责令改正或者行政处罚后, 对消极改正、拒不执行的应当依法采取查封或暂扣生产设施、停产整治直至移送司法部门, 确保消除环境隐患, 杜绝重大污染事件。同时要全面执行环境监察督查工作, 提高环境执法工作的效果, 分清监察工作的主次和轻重缓急, 明确现场检查的内容和程序, 推行执法过程全方位痕迹化监管, 做到敢于执法、科学执法, 纠正执法不到位、整改不到位问题。

(3) 了解企业的环境监察难点所在, 以便更好地进行监察执法工作。监察执法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去企业进行解剖麻雀式学习, 了解企业难点;不断分析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人员工作的典型案例, 提高自身的监察执法能力;加强不同地区的工作人员的探索与交流, 借鉴经验, 促进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环境监察执法环节中, 环保部门在新常态下需加大力度,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对相关执法人员统一进行培训, 充分提升个人的工作素养与业务能力, 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尽职尽责做得更好。环保部门内部也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 不断强化管理, 积极配合, 将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孟晨.论新形势下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J].现代商贸工业, 2013:159.

[2]腾恩江.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和装备错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 2013 (8) :169~175.

[3]张园.环境应急监测主要技术与方法探析[J].绿色科技, 2014 (3) :128~129.

纪检监察重点调研报告 篇8

质检办特函〔2011〕541号

关于做好近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重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的精神,保障旅游、娱乐高峰期和汛期特种设备安全,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地要根据近期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特点,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安委明电〔2011〕7号)的要求,按照当地政府安委会的部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特种设备现场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行为,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秩序。一要突出重点。各局要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重点对安全管理薄弱、事故隐患较多的生产使用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对无证、超范围或者许可证过期从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的,使用非法特种设备、超期不检、无证上岗的,伪造许可证书、检验检测报告的,拒不执行安全监察指令、抗拒执法等行为坚决严厉查处和打击。二要联合执法。要充分发挥安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安全监管、公安、监察、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和移交有关案件,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打非”工作的合力。三要强化督导。各局要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的检查督查活动,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打非”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总局特种设备局将在6月下旬对部分地区“打非”专项行动情况进行督查。

请各省级质监部门于2011年7月5日前,将本地区开展“打非”专项行动总结材料报送总局特种设备局。

二、加强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保障群众旅游、娱乐安全

夏季是旅游、娱乐的高峰期,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乘客数量多、密度大,设备负荷重、运行时间长,加之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极易酿成严重后果。各局应加强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监督检查,督促运营单位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一是做好检查和维护保养。运营单位要认真做好每天开机前的例行安全检查,进行空载试车,对设备运行状况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测试,确认安全后,方可投入运营;运营单位应当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定时停机进行设备检查维护,不得因游客集中而超负荷、超时间运行。二是加强对乘客的讲解和引导。操作人员应当主动向乘客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引导游客正确乘坐,认真检查每一位乘客安全带、安全压杠等安全装置是否到位,设备运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游客的状态,及时制止游客的危险行为。三是加强客流高峰人流疏导。运营单位应当制定应对高峰客流的预案,在人流集中、场地容量狭小的地段及设备出入口安排专人对游客进行疏导,并提前安排好分流措施,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汛期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防范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

各局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1〕10号)要求,高度重视汛期强降雨、洪水、台风、泥石流、雷电、高温等自然灾害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带来的不力影响,督促指导相关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应对措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一是早排查早处理。室外使用的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对周围存在受洪水、山体滑坡、垮塌和泥石流等威胁的场所提前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并加强巡视检查,同时要检查基础的稳固性及防风装置等情况;二是早预警早停运。相关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密切关注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注意天气变化,当遇有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风、雨、雷、电时,应当提前疏导乘客,立即停止使用,采取防范措施,不得冒险运行。三是加强设备检查维护。在经历恶劣天气影响后,应对设备进行清理和全面检查维护,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

四、加强危险化学品承压设备安全监察,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承压设备的使用安全全面负责。使用单位要从源头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把好质量安全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检验检测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落实事故应急措施和制定完善救援预案。

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加强安全监察,严格检验检测、使用登记监督管理工作,重点监督检查人员密集场所、中小型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承压设备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督促企业消除因质量安全把关不到位、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错误操作,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维修和维护等造成承压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遏制因隐患或故障应急处置不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

五、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各地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当地政府批准的《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强化部门合作联动,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机制。各地应加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特种设备技术专家作用,为应急救援、重大事故的调查提供技术支持;按照《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指南》的要求,督促和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开展多层次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值班工作,确保与上级部门及当地政府的及时联系,做到信息畅通。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立即上报,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和事态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活动,营造良好安全氛围

“六一”儿童节将至,各地质监部门要因地制宜地继续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的“三进宣传”活动。通过与新闻宣传等部门合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采取电视滚动字幕宣传、发表专栏文章、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现场展板咨询、张贴标语或招贴画、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方式,宣传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制度,展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对经济、民生的重大作用,宣传典型事故案例,普及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基本知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联合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以群众和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中普及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营造良好安全氛围。

各局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总局特种设备局。

上一篇:ccu病房实习心得体会下一篇: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