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本科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J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与供给。高校如何发挥人才培养职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创业类人才,对乡村的产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十分关键。基于此现状,本文希望通过对农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素质的研究为高校培养农学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借鉴。本论文以J农业大学为例,围绕“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如何,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等三个关键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首先,论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在借鉴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适用于J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评价指标,经过专家咨询等途径形成了测量学生创新创业素质量表的4个一级指标:创新创业意向、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人格以及创新创业能力,12个二级指标;就学生的入校前户籍、年级、专业、家庭经商经验、家庭年收入等个人背景因素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假设;汇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可能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设置题项,进而形成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现状的调查问卷。接着,论文收集整理J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本科生的问卷数据,运用SPSS21.0对收集到的58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总体水平一般,其中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掌握较差,创新创业意向较低、创新创业能力较差、创新创业人格较好;同时,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在户籍、年级、家庭经商经验、家庭年收入等个人背景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最后,论文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对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培养农学类专业本科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质;农学类专业本科生;研究

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

1.5.2 创新创业素质

1.6 理论基础

1.6.1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1.6.2 三螺旋理论

1.7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评价指标的设计

2.1.1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评价指标的梳理

2.1.2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评价指标的筛选

2.2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现状问卷编制与检验

2.2.1 研究假设

2.2.2 创新创业素质量表的初步编制

2.2.3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可能影响因素汇总

2.2.4 问卷的正式编制

2.2.5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2.3 问卷的发放

2.3.1 研究对象

2.3.2 问卷的发放

2.4 访谈的实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现状分析

3.1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现状分析

3.2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个人背景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现状的差异化分析

3.3.1 不同户籍下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差异化分析

3.3.2 不同年级下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差异化分析

3.3.3 不同专业下农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差异化分析

3.3.4 家人是否从商经历背景下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差异化分析

3.3.5 不同家庭收入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差异化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现状归因分析

4.1 家庭环境以及就业理念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形成

4.1.1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发展

4.1.2 家人传统就业观念阻碍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

4.2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不足阻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4.2.1 农学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具体

4.2.2 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4.2.3 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不到位

4.2.4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式不具有特殊性

4.2.5 校内创新创业竞赛与活动开展不充分

4.2.6 学校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不足

4.3 社会创新创业环境限制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发展

4.3.1 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不到位

4.3.2 创新创业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4.3.3 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不浓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策略

5.1 家庭层面

5.1.1 量力给予创业资金与资源支持

5.1.2 适时转变就业理念

5.2 学校层面

5.2.1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5.2.2 构建综合性课程体系

5.2.3 打造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5.2.4 创新教学方式与改进教学方法

5.2.5 建立多元化创新创业相关平台

5.2.6 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5.3 社会层面

5.3.1 完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5.3.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5.3.3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第六章 研究小结

6.1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上一篇:家居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入学教育开放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