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学本科论文(精选8篇)
今秋,我报名参加了临海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本科的学习,计划用二年半的时间修完全部课程,力争取得电大开放式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证书,现将我的学习计划列出如下:
一、参加并争取通过电大法学专业的所有必修课,学习课程如下:开放将于学习指南,英语II(1)(2),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国际公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国际私法,劳动法学,合同法,商法,国际经济法,综合实践环节《法学本》,知识产权法,法律文书。
二.面授自古以来就有之,但电大面授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它的功能是“点拨”与“解惑”。在面授课中,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上课时集中思想,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弄清,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充分地利于提高听课质量…………………………….三.学习仅靠面授是不够的,由于课时安排紧张,面授课主要功能是“指点”,必须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知识,充分利用时间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成立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困难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班主任就帮我们班制也了班级所有同学的通讯录,全班分成四个组,选出了小组长,以便于有组织的学习和讨论,有什么事情大家还可以互相通知、转告,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我们有些同学平时所学的知识与现在所读专科的专业不一致,既要学习现在的知识,又要补充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知识,这样有了班级通讯录,成立了学习小组,大家就可以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五、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掌握学习内容
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适应我们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我们“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我们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工作效力………………………………………………………..六、极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
做作业和练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它的目的是检查学过的的知识能否及时消化,检查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核和独立操作,做到“做作业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对于 作业做错的原因,应认真分析,对症下药,直到弄明白为止;对于难题,应认真钻研,加深对难题的理解,直至问题决……………………………………….七、做好课后复习,让知识提高和升华
复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解决预习和上课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相信制定了这个学习计划,对我今年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可以有计划、有条理的去学习,争取在今年将所学的学科全部通过…………………………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电大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而言,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学生选题不当。有些毕业论文的选题过大, 超出本科生的能力范围, 有些选题又过窄, 无法开展研究, 有些选题与专业相关性较小;第二, 文章结构逻辑性较差, 论文的立意和分析过程不能围绕主题, 层次不清晰;第三, 参考文献在时间上过于滞后, 没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中教材太多;第四, 东拼西凑现象普遍, 缺乏新意, 个别学生抄袭现象严重;第五, 部分指导教师初评成绩的评语过于简单, 没有针对性, 体现不了文章的实质内容;第六, 论文中文字和处理能力欠佳, 格式还不够规范。
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认识不到位, 投入精力不足。电大的本科学生基本上都有工作, 有的还有家庭, 部分学生以工作繁忙为借口, 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投入精力不足, 他们大都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而缺乏写作能力,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写论文可能是他们经历中的第一次, 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 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因素。还有的学生不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 存在畏难情绪, 甚至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应付了事, 照搬上届学生或抄袭网上论文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学生甚至2、3天就可以完成一篇论文。那些要申请学位的学生比较努力, 因为论文的成绩要达到良以上才有资格取得学位, 而部分不申请学位的学生则从思想上轻视毕业论文, 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愿动脑筋思考, 认为论文只要通过即可, 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2.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其质量。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不足, 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工作压力大, 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 于是就会出现一些仓促选题、平时督促不力的情况。另一方面, 指导教师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同, 有些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不强, 业务不精, 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力, 从选题到交稿, 只与学生交流一两次, 几个月时间基本上是在“放羊”, 指导毕业论文是走走过场, 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还有的教师碍于情面, 给人情分, 即使论文质量较差, 也予以通过, 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误解, 认为不管怎样, 论文最终总能通过, 这种在毕业论文的考核上存在的迁就态度也助长了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风气。
3.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尽管学校有一套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在实施细则方面也比较完善, 但监控的力度还不够, 造成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漫不经心, 教师指导留于形式, 管理制度的监控作用未能很好实施。如制度规定一名教师所指导本科学生不能超过十名, 但仍有个别教师在不同的分校冒名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部分是由于管理不严造成的。
4.选题不知从何下手。正确选题是成功的第一步, 往往也决定着论文的成败。邻近毕业, 学生往往感觉没有可写的问题, 或者说没有观点, 学生找不到可以研讨的专业问题, 觉得无题可选, 自己想到的问题别人都已研究过了, 不知道选什么题材好, 这与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 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有很大关系。
5.收集资料不足。资料就是数据资源, 收集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都是写作论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学生收集资料的意识不够, 以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做过, 有的学生认为学过的教科书就是仅有的资料, 资料的真实与否, 质量如何, 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写作质量, 学生不能广泛地获取有关资料直接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选派指导老师采取学生自主选择和统一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学生毕业论文成功与否, 与论文指导老师关系重大。实践证明, 好的指导老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亮点”, 逐步开拓学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论文。根据电大学生的特点, 在指导老师的选派上, 我校采取了学生自主选择和统一安排相结合的原则, 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 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构建一种和谐的氛围, 这也是开放教育学生自主性的直接体现。每一位指导老师首先必须具有指导资格, 其次, 他们要关注本专业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给予学生充分地指导, 为防止指导的学生过多, 每位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十名, 对于不负责任的指导老师及时取消其指导资格, 以保证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只有整体素质好, 业务水平高, 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
2.选题应充分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认真指导好学生选题,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电大本科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 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有工作, 并且大部分学生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相近, 这一点可以说是电大学生的优势, 这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及的。选题时, 在符合专业要求的范围内, 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选择与工作有关的题目, 并与案例相结合, 这些都是他们熟悉的内容, 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 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选题, 文章言之有物, 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3.充分利用网上毕业论文交流平台和电大网上图书馆。网上毕业论文交流平台是电大的特色, 它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使学生和指导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在不见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 大大提高了论文指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上海电大的网上图书馆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不会查找文献的难题, 其中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保证了学生毕业论文资料查询的需要, 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保障。在论文中增加的“文献综述报告”是培养学生联网全面查阅与消化整理有关资料能力的有效手段, 论文结束后学生查阅与利用文献资料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4.论文写作过程应加强指导质量的可控性。不良的论文大多来自选题不当和指导不力, 选题确定后, 指导教师要把好质量关,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但部分老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 基本上只能是保证论文在格式、词汇语句上的准确, 而在论文的结构、论述方法和论文的内容上指导不够, 更有甚者对论文的格式过于苛求而忽视了论文的内容。当然, 这并不等于对论文格式降低要求, 但指导老师对论文的选题和内容的把握更具重要性, 应体现实质和形式并重的指导思想, 而决不能“形式重于实质”。这就需要强化对论文指导流程和写作过程的监控, 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论文指导的质量有一套监控体系。
总之,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校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我们深信,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加深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理解,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谭剑林.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与论文质量控制的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3期.
[2]黄萍.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 2004年第4期.
如果让王卫国自己叙述他所担任的社会职务,恐怕他自己也不能说全。名片上他只印着校长助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两个职务,而百度上则比较全面地列举了他的长长的一串头衔,除了如上两个,还有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破产法》起草工作小组成员,国际破产法学会创始会员,香港大学亚洲国际金融法研究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还有未收录的种种。
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有待提及,他是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央电大法学教育的合作项目的执行负责人。作为中央电大主讲教师,他为电大法学专业的学生上课已经长达十年之久。同时,他还是中央电大法学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任。
十年合作情牵电大法学教育
实际上,中央电大和中国政法大学早在1 999年就联合开展了法学专业开放教育试点,并签订了相关协议书,中央电大和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借助双方优势资源,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法律专业人才。2001年,中央电大与中国政法大学又共同签署了法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协议书,电大众多优秀毕业生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
“电大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能够集中最优秀的师资资源,为各个专业的学子贡献最优秀的讲义,而普通高校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另外,电大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大都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基层工作者,通过电大的法学教育,可以很快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说起政法大学与电大的合作成果,王卫国很有感触,“这十年来,我们与电大一起,为祖国大江南北,培养了三十多万法律专业人士,这些毕业学生,很多都分布在县乡一级的基层工作,大大提高了我们基层法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电大发布的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有着一致好评。
“总体来说,我们与电大的合作成果喜人,”王卫国说,“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想与电大继续合作,在培养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上面多做些工作。既然我们能够通过电大这一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不给那些在社会上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以继续深造的机会呢?我相信,与电大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央电大合作项目的直接负责人,王卫国不仅在合作方式上进行过诸多努力,同时,也参与电大授课,制作课件,他的课也成为电大教学中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此外,他也情牵电大教学中的各项活动,电大近几年来,多次举办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王卫国曾经作为评委现场观摩了学员们的精彩表演,并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今年,电大的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开赛在即,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央电大合作十周年庆典的一个重要活动,参加此次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的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将得到特别的奖励和表彰,同时,获奖作品还可以替代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应学分,王卫国对这样的方式表示赞同。
作为电大开放式法学教育的第一批耕耘者,十年来,王卫国用他惯有的热情与责任感始终关注着并参与着电大法学教育的发展进步。
朝着地平线努力
教学、学术研究,社会工作,这三者构成了王卫国的主要生活图谱。“三者,没有孰重孰轻,在我这里,是三分天下的局面。”王卫国幽默地调侃着。山城重庆长大,他的性格中自然烙印着重庆人的火热与豁达。
王卫国的人生道路历经坎坷,却没有耽搁人生中的任何一次成长,1951年出生的他,名字中也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此后,他的人生节奏亦如同一抹溪水汇流入滔滔浪潮中,上山下乡,当兵,如同那个时代的统一踱步,每一步都有他的共振参与。连悲苦也同样具有时代特色,父亲被关入“牛棚”达六年之久,母亲被迫害含冤而死……个体的命运在国家的疯狂前,显得那样渺小,那段暗色岁月随着时间的逝去,已经渐渐褪却了阴霾。如今,王卫国回想起那段日子,记忆最深刻的是下乡时一个人被放逐的自由——勞动之余的大把时间,他用来读书。开卷有益,他信奉这句话,并一生坚持。1 968年下乡,1 972年当兵,1 977年复员后进入重庆文化局工作,1 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由于成绩优异获准提前毕业攻读硕士学位。
青春在叙述中再次灼灼闪光。留在王卫国记忆中的一件事,是他在重庆市文化局工作期间,参加一个工作组,为重庆杂技团曾在疯狂岁月中蒙冤受害的一批人平反。年轻的王卫国充满激情地参与这项工作,他夜以继日地看卷宗写结案报告。他清楚地记得,当他随同局领导来到身患绝症的重庆杂剧团老团长、著名的杂技艺术家杜少义先生的病榻前,向他宣布组织上的平反决定时,这位病危老人眼里闪烁的泪光。王卫国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履行使命的成就感。生命不是可以被自己任意放逐的光阴,它可以更多地被用来帮助别人。
国家在七十年代后期渐渐步人正轨,惊涛骇浪渐渐收归于有秩序的涓涓长河。1978年,王卫国融入了严冬之后春意盎然的大学校园。“回想起来,那段岁月真是激情澎湃。”王卫国的脸上带着舒展的笑容。回望过去,那是一个人人都谈论理想的年代,稚嫩的肩膀期待扛起建设祖国的大任,求知的欲望灼烧着满腔热情的年轻人。他通读了《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列经典著作。除却课本之外的书,他将触角伸向了更广袤的地方,毕业时,他的论文被答辩委员会一致决议建议授予博士学位(遗憾的是,当时国内还没有一个民法博士的学位授予点)。而他的这篇硕士论文经修改后于1987年正式出版,成为中国法学史上的第一部侵权法专著。
年轻的王卫国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在文化局短暂的工作阶段中,他就对机关工作的“复杂性”有了体会。他爽利的性格不大习惯人事纠葛。“那些太牵扯精力了,人应该将有限的时间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是吗?所以那时我就知道,我不适合在机关工作,我期待在学术的殿堂中有所成就。”
于是,王卫国开始了一个学者的成长历程。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1 988年由于成绩突出,破格晋升副教授,1989年出国留学,先后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
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和讲学,1 992年回国,1994年调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在这里,他成为了教授、博导,并且以另一篇论文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开始以大马力的加速度在学术道路上飞奔。他从1 998年起担任系主任,后来成立学院又担任院长。他可能是目前国内法学院中最资深的在任院长。“院长不是官。除了为师生服务,我的主要角色就是学术带头人。”他说,“学术研究的目的并不是满足个人乐趣或者追求个人成就,而是以创造性的成果服务国家和推动社会进步。”
重庆人性格中的热烈,热情叠加在具有深厚理想情怀的王卫国身上,便有了一种浓烈的创作激情,他喜欢有所创新,如同他大学毕业时的研究论文《试论民事责任的过错推定》一般,他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惊讶的新之举,人大财经委组织专家起草《破产法》,他是执笔人之一,也是引进重整制度的首倡者。他对土地制度做过深入研究,并出版了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他的研究领域,从侵权法合同法,土地法到、企业法,破产法和物权法,现在又进入金融法特别是银行法的领域。他的学术轨迹似乎飘忽不定,却有着一定的规律,那就是始终以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问题为自己的兴奋点。
在王卫国看来,教师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职业。从大学讲台到機关、企业,从1999年为中央政治局主讲关于国企改革的法制讲座,到2009年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讲保险法讲座,他在广袤的国土上四处传播正义的激情和理性的智慧。为此他多次被中央机关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和法制宣教先进奖。他的课程也开到了国外。在欧洲、北美、澳洲和东亚,都有他面授过的学生。
所有的学术研究,所有的努力,都是奔向心中的理想之地——那就是至正,至公、至善的法治社会。对此,王卫国提出了一个颇有新意的理论地平线理论。“社会也好,法律也好,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人类社会永远是在不完美之中追求完美。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但是,重要的不是我们能不能到达终点,而是我们坚持不懈地朝着那个终点前进。这就是社会的进步。”王卫国说,“地平线是你永远朝着它走却永远走不到的地方;但是,朝着地平线走,就是走向光明。人生也是如此。只要你认准一个你永远到达不了的美好终点,坚定不移地朝着它走,你就会领略到一路上的无限风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卷)
法学专业证据学试题
2007年7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至四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40分)1.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A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B.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C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D本证和反证
2。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有()。A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B.民事争议发生过程的事实
C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D有关外国的法律法规的事实
3.下列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论中,正确的是()。A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B法定证据制度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C法定证据制度提高了法官的合理自由裁量权D法定证据制度提高了人类司法判决的权威性4.下列选项中,属于证明构成环节的有()。A证明对象B.证明主体 C证明责任D.证明标准
5.甲、乙二人共同犯有盗窃罪,在审理的过程中,甲在供述了盗窃罪行后,又揭发了乙还曾犯有强奸罪。甲对乙犯强奸罪的揭发属于()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B.证人证言C.当事人陈述D.口供和证言
6.在刑事诉讼中,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书证是()
A.直接证据B,间接证据c.原始证据D.言词证据
7.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有()。
A.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B.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C.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D.证明对象不同8.在著作权侵权案中,盗版书籍属于()。A.书证B.视听资料
c.原始证据D.传来证据9.当事人的陈述包括()。A.原告陈述B.证人证言
c.犯罪嫌疑人供述D.被害人陈述
10.在刑事诉讼中,鉴定人产生的方式有()。A.当事人选任B.自我推荐
C.司法机关指派D.司法机关聘请
11.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经法定程序确认后,不能成为()。A.被告B.原告C.被害入D.证人
12.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直接证据的有()。A.被害人尸体B.被告人供述和辩解C.现场目击者的证言D.现场提取的脚印
13;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被称为()。A.证据力B.证明力c.证据方法D.证据
14.欧洲中世纪盛行的证据制度是()。A.纠问式B.弹劾式
c.法定证据制度D.形式证据制度
15.从证据分类上说,凡是减轻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证据,都是()。A.本证B.无罪证据C.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
16.下列诉讼主体中,当事人可以申请回避的有()。A.翻译人B.鉴定人c.书记员D.证人
17.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这一规定体现了()。
A.被告人的自白规则B.补强证据规则C.最佳证据规则D.非法证据排陈规则
18.贾某向公安机关陈述其弟弟亲眼目睹王某持刀杀丁李某,贾某的证言属于()
A.原始证据B,传来证据c.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
1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第7条第4款规定:“被告人自愿认罪,井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庭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这一规定属于()的例外性规定。
A.直接言词原则B.证据裁判原则
C.自由心证原则D.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20.下列各项中,可能成为实物证据的有()。A.口供B.视听资料c.书证D.被害人陈述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视听资料证明力特有的特点有哪些?
2.有人说“在民事诉讼中,所有的事实都可以适用自认”.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
1.原告陈X(1991年4月18日出生)系某市岳江区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由于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中被和平动物园的大狗熊咬伤而向岳扛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和平动物园和岳江区第一小学共同赔偿医疗、营养、护理、就医交通住宿、误工损失、伤残及精神损失等费用,共计680800元。
案件事实是:1998年4月14日,岳江区第一小学二年级组织学生去和平动物园游览,在参观时,原告与另两位同学脱离学校队伍单独去看大狗熊,由于公园工作人员的疏忽,没有将狗熊圈外层的大铁门关住,原告与另两位同学进入大铁门内,而第二层门的铁栅又年久失修、锈蚀且有一大缺口,结果,在原告等要离开时,原告被大狗熊从缺口处伸出的爪子抓住。在同学、老师丑闻讯赶来的公园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才将原告从熊掌下挣脱出来。当时,原告左小腿肌肉被熊爪撕裂,血肉模糊,且由于失血过多而休克,被工作人员及老师送到中心医院,当时,动物园工作人员拿出1000元作医药费,后学校又送去3000元医疗费。原告经法医鉴定结论:陈X所受上述损伤,属重伤,左下肢部分功能障碍。事故发生时,熊圈周围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任何提示性警告。而岳讧区第一小学在组织游园活动之前,曾作过安全教育活动,由二年级教师(共6人)带领151名学生前去游览。
本案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原告认为二被告均有过错;动物园认为狗熊咬人主要是原告和被告岳江区第一小学的过错造成的;岳江区第一小学则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责任。请回答,(1)结合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理论,分析一下在本案中证明责任应该如何承担?依据和理由是什么?(2)本案中的证明对象有哪些?(提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2.被告人王某、男,34岁,工人。
2003年3月至2003年5月间,被告人王某将其伪造的4170公升汽油票分别以
2.oo元/公升和2.30元/公升的价格,先后销售,得款8000余元。归案后,被告人工某自恃已将作案工具“全部销毁”,便拒不交待伪造汽油票的犯罪事实,只说汽油票是从单位司机手中买来的。但侦查机关依法定程序收集了如下证据:
(1)王某现工作单位证明,单位既无汽车又没有售出过汽油票。(2)对假汽油票的鉴定表明:①伪造者具有一定的印刷技术和排版知识;②票面上的图章系胶皮质印章所盖;③假汽油票是用印刷厂的稀乳胶装订成册的。
(3)王某原工作单位证明,王某曾做过三年印刷工,有一定的印刷、排版技术。
(4)从王某家搜查提取的厚5毫米胶皮板一块,上有直径6厘米圆孔,与假油票上图章直径吻合。(5)某印刷厂职工李某证明,王某在2003年2月找他要过该厂稀乳胶一两多。
(6)从王某家中查获刻字刀一把,《怎样刻印章》书一册(上面有王某阅读时做的标记)。
(7)赵某证明,王某曾用真假汽油票各一张让他辨别真伪。
(8)岳某证明,王某曾对他炫耀说,我会刻汽油票,你想不到我还有这一手吧!
(9)帮助王某出售汽油票的同伙徐某证明,王某对他说过,到哪里也别说汽油票是伪造的,就说是买的。请回答:
(1)本案中,公安人员侦查收集到了哪些种类的法定证据?(请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如物证、书证等分类列举)
(2)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什么?根据本案中所获得的证据,能否认定被告人王某有罪?理由是什么?
试卷代号:10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法学专业证据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7年7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D2.ABCD3.ABD4.ABCD5.B6.A7.ABCD8.AC9.AlO.CD11.D12.BC13.A14.C15.B16.ABC17.C18.BC19.B20.BC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要点)
1.(1)直接:视听资料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是案件事实的直接反映,而且可以作为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据使用。(2分)(2)形象:视听资料可以直观、生动地反映和再现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2分)
(3)准确:视听资料对案件事实的记录和反映细致入微,比较客观和可靠。(2分)
(4)科学:视听资料的制作和使用都需要依赖现代科技设备,遵守科学技术规程„(2分)
(5)综合性:视听资料兼具其他证据的·一些特点,可以全方位地反映有关的案件事实。(2分)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民事诉讼中,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可以适用自认。(2分)
以下几种情形下禁止适用自认:(1)身份关系的案件。(2分)
(2)属于法院主动依职权调查的事项。(2分)
(2)属于显著的事实或其他法院必须予以认定的事实。(2分)
此外,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据。(2分)
三、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第四条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3分)(此处从法律或学理角度分析均可)原告起诉要求被告岳扛区第一小学和动物园共同赔偿损失,应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原告承担不利后果。(3分)被告动物园主张原告陈X被饲养狗熊咬伤主要是原告和岳江区第一小学的过错造成的,对此应实行证明责任倒置,即由被告动物园对原告陈X有过错和岳扛区第一小学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被告动物园承担不利后果。(4分)被告岳江区第一小学否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动物园认为自己有过错的主张,应就反驳对方诉讼请求和主张所依据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承担不利后果。(3分)(2)本菜中的证明对象有:
原告陈X是未成年人,系某市岳江区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1分)岳江区第一小学二年级组织学生去和平动物园游览。(1分)原告陈X擅自选入狗熊圈内。(1分)
原告陈X被动物园饲养的狗熊咬伤。(1分)原告陈X受伤的状况、后果。(1分)
被告岳江区第一小学是否尽到监管职责。(1分)被告动物园管理中是否存在严重的疏漏。(1分)
2.(1)物证:从王某家搜查提取的厚5毫米上有直径6厘米圆孔胶皮板一块、(1分)刻字刀—把。(1分)
书证:王某现工作单位证明、(1分)王某原工作单位证明、(1分)《怎样刻印章》书一册。(1分)
证人证言:某印刷厂职工李某证言、(1分)赵某证言、(1分)岳某证言、(1分)徐某证言。(1分)
鉴定结论:对假汽油票的鉴定结论。(1分)
犯罪嫌疑人供述:王某否认伪造汽油票的辩解。(1分)
(2)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1分)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根据上述证据能认定王某有罪。(4分)
本案中所获得的证据中,没有证明被告人王某有罪的直接证据,但是现有的间接证据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证据之间相互印证,否定了王某的辩解,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得出了唯一的结论,因此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4分)试卷代号:10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法学专业证据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是指()的例外。A.直接言词原则B.证据裁判原则C.自由心证原则D.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2.下列人员中,对自己提出的事实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是()。A.自诉人B.被告人C.原告人D.鉴定人
3.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是指()。A.证据方法B.证据力C.证明力D.证据原因
4.下列证据中属传来证据,又属言词证据的有()。A.当事人陈述B.文件的副本
C.听当事人讲述案件经过的证人作的证词D.鉴定结论的复印件
5.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的,又屑原始证据的,又屑有罪证据的有()。
A.听犯罪嫌疑人讲述杀人全过程的证人作的证言B.认定案发地的勘验笔录C.犯罪嫌疑人的无罪辩解D.被告人的有罪供述
6.下列能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中,可作为物证的有()。A.贪污案中的账簿B.走私的货物C.贪污的赃款D.贩运、私藏的枪支 7.物证可能是()。
A.原始证据B.传来证据C.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证据法为法院裁判提供了实体的根据
B.证据法受诉讼法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C.证据法是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9.下列关于证据种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现场照片是对物证的固定和保全
B.被害人陈述是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C.勘验笔录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D.书证记载内容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符号,图形 10.询问证人和询问被害人在程序上的共同点有()。A.不得少于2名办案人员B.须出示证明文件C.个别询问D.告知有回避权
11.反映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书证都是()。A.言词证据B.实物证据C.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 12.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包括()。
A.行政机关采取的证据保全B.公证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C.人民法院应申请采取的证据保全D.公安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13.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辩解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A.直接证据B.原始证据C.本证D.言词证据
14.运用测谎仪所得到的结果()。
A.可以作为证据使用B.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C.可以作为侦查的向导使用D.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15.作为鉴定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具有鉴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B.拥有鉴定所相应的技术手段
C.与案件之间没有依法应当回避的情形D.对案件事实有充分的了解
16.下列关于证明对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B.证据事实属于证明对象
C.刑事诉讼中排除行为违法性的事实属于证明对象D.证明对象与实体法规范无关
17.在一起水上浮尸案的现场,侦查人员发现—·封遗书,根据遗书记载的内容,侦查人员查出死者的家庭,身份。同时,又根据笔迹鉴定查明遗书确实是死者所写。本案中的遗书属于()
A.书证B.物证C.实物证据D.言词证据 18.下列关于当事人自认的陈述,正确的是()。
A.只能发生于诉讼过程中B.是对不利于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C.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D.对所有的事实都适用
19.甲借给乙5万元钱,但没有借条。后甲用录音机录下了乙在打给甲的电话中承认欠甲5万元钱的对话,该录音带属于()。A.当事人陈述B.视听资料C.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
20.债权人甲以借条证明他与债务人乙之间存在借贷法律关系,此借条属于()
A.直接证据B.本证C.反证D.书证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侦查人员在杀人案件现场收集到…封信和—张字条,信的内容与案件无关,但根据通信对方的姓名和地址查出了犯罪嫌疑人。字条的内容也与案件无关,但根据笔迹鉴定找到了字条的书写人,从而发现了另—犯罪嫌疑人。
请回答:本案中的信件和字条各属于何种法定证据种类?理由是什么?2.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是否可以将公证遗嘱直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理由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每20分,共40分)
l,在某甲与某乙的一次交谈中,甲告诉乙说:“我家邻居张某,于上月28日夜间12点左右,趁我父母上夜班不在家之机,撬开窗户进入我的房间,持菜刀威胁我交出现金和手饰。我当时怕他拿刀砍我,就告诉了放钱和首饰的地方。张翻出1500多元现金和一条金项链,装在衣袋里,就从窗户出去了。”甲还告诉乙:“损失不大,别对任何人讲,张莱是个亡命徒,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乙认为这是一起人室抢劫案件,当日即将甲所讲的情况向当地公安机关检举。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甲就当时被抢情况如实地向侦查人员作了陈述。张某被拘留后,对持刀人室抢劫甲的现金和金项链的罪行作了供述,张某的供述和甲、乙二人向公爽机关的陈述情节—致,并从其家中起获抢劫甲的现金和金项链。被告人张某受到应有的制裁。请问答;
(1)此案中甲向公安机关的陈述、乙向公安机关检举时的陈述、张某在拘留时的陈述、张某抢劫甲的现金和金项链各属于刑事诉讼证据中的瞩一种?
(2)乙向公安机关的检举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为什么?
2.2000年6月22日午夜时分,在河北省涿州市第四中学的女生宿舍内发生一起凶杀案。17岁的初三学生张小娟在睡梦中被人连砍3刀,当场死亡。十几天之后.案子破获,凶手是张小娟的班主任——26岁的青年教师李东身。警方查明,李东身曾多次以询问学习生活情况为由,将胆小怕事的女学生张小娟叫到办公室进行狠亵和奸污。后见张小娟即将毕业,怕事情败露,遂在学生即将离校的前一个晚上,带着匕首窜到女生宿舍撬开门将睡梦中的张小娟杀死。
公诉机关认定李东身就是杀人凶手的证据有:
(1)在女生宿舍里的电灯灯泡上发现了李东身的指纹.据李东身在公安机关交待.因为怕杀人时,被害人张小娟打开电灯,所以撬开门后先将灯泡拧下来,在杀人后又将灯泡拧上。
(2)案发几天后譬犬对于现场足迹气味的辨认,三条警犬中有两条警犬认定犯罪现场足迹上闻到的气味就是李东身。(3)李东身承认强奸杀人的口供。但李东身后来又对全部供述予以否认,并说是公安机关对他进行了刑讯逼供后说的。经检察院调查.认定侦查人员对李东升进行讯问时存在一些违法的行为。
(4)李东身学校同事,两个与其同办公室的老师对侦查人员谈到,曾经看到被害人张小娟被李东身叫到办公室。(5)撬门用的改锥。
李东身的辩护律师经调查了解到:
(1)涿州市第四中学从没配备过专业电工,教室宿舍里的电灯电器坏了,大部分要靠班主任去修理。
(2)撬门用的改锥上没有李东身的指纹。请回答;
(1)公安局收集的口供、灯泡上的指纹和警犬的认定等证据是否符合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理由是什么?
(2)本案中公安局收集了哪些直接证据?哪些间接证据?根据这些证据能否认定李东身有罪?理由是什么?
试卷代号:10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1法学专业证据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一,选择题t每小题2分,共40分)
1.A2.ABC3.C4.CD5.D
6.BCD7.ABD8.BCD9。ABD10.ABC11.C12。ABC13.D14.BC15.ABC16.C17,ABC18.ABC19.BC20.ABD
二、问答题
1.本案中的信件是书证。(3分)书证是指能够根据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根据信件记载的内容“通信对方的姓名和地址”查出了犯罪嫌疑人。所以信件是书证。(2分)本案中的字条是物证。(3分)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字条的笔迹属于痕迹,根据笔迹的特征发现了犯罪嫌疑人,所以字条是物证。(2分)
2.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将公证遗嘱直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4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规定,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当事人用公证遗嘱作为证据证明自己所主张的案件事实,法院经对公证遗嘱审查确认后,可以将其直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从而免除该当事人的证明责任。对方当事人对该公正遗嘱有异议的,须承担证明责任,举证加以证明,否则其异议不能成立。(6分)
三、案例分析1.(1)甲向公安机关的陈述属于被害人陈述、乙向公安机关检举时的陈述属于证人证言、张某在拘留时的陈述属于犯罪嫌疑人供述、张某抢劫甲的现金和金项链属于物证。(8分)
(2)乙向公安机关的检举是直接证据,同时还是传来证据。(4分)
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按以上述标准划分,凡是能单独直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是直接证据。反之,均为间接证据。本案中,乙向公安机关的检举直接证明了张某到甲家实施抢劫行为,属于直接证据。(4分)
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乙是听甲说张某到其家实施抢劫行为,乙向公安机关的检举是转述甲的陈述,所以属于传来证据。(4分)2.(1)公安局收集的口供不符合证据的合法性。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3分)
灯泡上的指纹不符合证据的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是伴随着刑事案件的发生过程形成的。但本案中灯泡上留下指纹不能排除是李东身在其他场合留下的。(3分)
警犬的认定不符合证据的合法性。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的种类不包括警犬的认定。所以警犬的认定不能作为证据。(3分)
(2)本案中公安局收集的直接证据是李东身承认强奸杀人的口供(但李东身后来又予以否认,并说是公安机关对他进行了刑讯逼供后说的。经检察院调查,认定侦查人员对李东升进行讯问时存在一些违法的行为)。(1分)
间接证据是李东身留在灯泡上的指纹,(1分)两个老师的证言,(1分)撬门用的改锥。(1分)仅凭本案现有证据不能认定李东身有罪。(3分)因为除了李东身的口供外(已经被本人否定),只有三个间接证据,即李东身留在灯泡上的指纹、两个老师的证言、撬门用的改锥。而灯泡上留下的指纹不能排除是李东身在其他场合留下的,两个老师的证言不能证明被害人张小娟被李东身猥亵和奸污,撬门用的改锥上没有李东身的指纹,不能证明李东身曾经实施撬门行为。本案所有证据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没有达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即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不能认定李东身有罪。(4分)试卷代号:10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法学专业证据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法定的证据种类是法律按照证据事实的,()对证据所作的具体分类。A 特点B.来源
C 表现形式D.本质属性
2.刑事诉讼证据有以下几种()。A 物证、书证B .证人证言C 鉴定结论D.当事人陈述
3.物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或者()。A 工具B .痕迹
C 票证D.枪支
4.诉讼证据具有下列特点()。A.全面性B 客观性C 相关性C 法律性
5.对被告人的口供不能轻信,但经过查证属实后,()成为定案的根据。A 可以B.一律不能
C 有的能,有的不能D —般不能 6.常见的鉴定结论有()。
A.法医鉴定B .刑事技术鉴定C 司法精神病鉴定D.其它技术鉴定
7.根据诉讼证据的(),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A 存在B 表现形式C 来源D.证明方向
8.在理论上,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证据可分为()。A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B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C 物证和书证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9.被告人供述一般都是()。A.传来证据B.间接证据C直接证据D·辩护证据
10.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体有()。A 证人B 侦查人员
C 检察人员D.审判人员
1L不能反映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书证是()。A.言词证据B.实物证据C 直接证据D .间接证据
12.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有()。
A.众所周知的事实B.自然科学定律
C 当事人承认的事实D.生效判决确认的事实
13.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
A 证人B 被害人C 被告人D.当事人
14.可以成为被害人陈述的主体的有()。A.自然人B .法人C成年人D 未成年人
15.下列关于证明对象的判断正确的是()。A.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B.证据事实属于证明对象
C 刑事诉讼中排除违法性的事实属于证明对象D.证明对象与实体法规范无关
三、案例分析(40分)
1.(15分)某市居民张三在本市永久商亭购买一箱啤酒招待朋友。在开启第三瓶啤酒时,该啤酒瓶突然爆炸,玻璃碎片当场将张三的眼睛严重击伤,其朋友李
四、王五及其子张小三的脸部也受了伤。张的家人赶快将他们送往医院治疗,并迅速到出售啤酒的永久副食商亭交涉。张三因伤住院半个月,花费5000多元医疗费,其朋友李
四、王
五、其子张小三也各花费了数十元至上百元不等,一个月后,张三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者赔偿所有损失。
问:(1)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有哪些?(2)在本案中,张三需要证明哪些事实?2.(25分)2003年辽宁省商人张某某突然死亡,周围的群众反映可能是他的妻子刘某与其奸夫占某合谋害死的,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收集到了以下证据材料:(1)刘某供认,为了同占某结婚,两人多次谋划杀死张某某,最终乘张某某熟睡的时候,占某用铁锄将其杀害。(2)占某向侦查机关做了与刘某一样的供述,承认杀了张某某。(3)刘某的公婆,即张某某的父母说,在张某某死的当天,他们不在家,听儿媳妇刘某说张某某是不小心摔倒死的。(4)邻居张
三、李
四、王五共同证明,刘某与占某通奸已久,周围的人所共知,张某某的父母也有所耳闻,只是,他们一家老实,没有声张。(5)从占某家里搜出来的铁锄上的血迹,经鉴定与死者张某某的血相吻合,其外形与死者的伤口也吻合。
请问,根据你所学的证据法的知识,上述5种证据分别是有罪证据还是无罪证据?是间接证据还是直接证据?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是言词证据还是实物证据?
试卷代号:10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法学专业证据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2.ABC3.B4.BCD5.A
6.ABCD7.C8.ABD9.C10.BCD11.D12.ABCD13.A14.ABCD15.C16.AB17.C18.BCD19.BC20.BCD
二、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1分)
(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作法,比如防止法官专断、强调法定规则意义,维护法制统一等制度,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1分)(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1分)
(4)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1分)
2.书证的特征是:(1)表现形式及制作方法的多样性。(2)书证所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必须同案件互相关联。(3)书证所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可供人们认知和了解。(2分)
书证的意义:(1)书证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往往能直接证明有关的案件事实;(2)与其他证据相比,其证明力更强,证明作用发挥得更充分。(3)书证是以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为载体,将一定的内容或思想固定下来,同时,书证的形成通常是在案件或纠纷发生之前。(2分)
3.(1)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0.5分)(2)生理上、精神上有权限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0.5分)(3)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的知道案件情况的人。(0.5分)(4)由于证人是以知道案件情况为特征的,具有不可代替性。(0.5分)(5)证人只能是公民个人,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不具有证人资格。(1分)(6)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应视为特殊的证人。(1分)
4.(1)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0.5分)(2)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0.5分)(3)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1分)(4)证明对象不同。(1分)(5)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1分)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情况,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即通常所说的口供。<2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着重要的意义:(1)确定侦查范围;(2)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和辩解意见,可以起到兼听则明的作用;(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对查明案件事实也有一定的作用。(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有利于公安、司法人员发现新的情况和线索,查破案件,使隐藏很深的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2分)
三、案例分析(40分)1.(15分)
(1)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A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B民事争议发生过程的事实。C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D有关外国的法律法规的事实。(7分)
(2)在本案中,原告张三应举证证明的事实有:A发生爆炸的啤酒是在永久商亭购买的事实;B啤酒瓶发生爆炸,并炸伤张
三、李
四、王
五、张小三的事实;C张三等人治伤花费了医疗费5000余元的事实。(8分)2.(25分)
(1)凡是能够证明巧巳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就是有罪证据,凡是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就是无罪证据。按照证据的来源划分,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转述的证据是原始证据,又称为第一手资料。凡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是传来证据,又称为第二手资料。根据诉讼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学界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凡是能直接证明主要案件事实的证据,就是直接证据;凡是不能直接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须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就是间接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凡是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言词证据。凡是表现为物品和痕迹和以其内容具有证据价值的书面文件,即以实物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实物证据。(15分)
(2)本案中,这五种证据材料分别是:有罪证据、直接证据、原始证据、言词证据;有罪证据、直接证据、原始证据、言词证据;无罪证据、直接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有罪证据、间接证据、原始证据、言词证据;有罪证据、间接证据、原始证据、实物证据。(10分)
试卷代号:101 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法学专业、证据学、试题
2004年7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水审、火审主要存在于()之下。
A.自由心证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C.形式证据制度D.神示证据制度 2.下列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有()。A.证明对象B.证明标准C.犯罪的概念D.推定
3.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A.优势证据B.排除合理怀疑
C.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D.合理根据
4.欧洲中世纪盛行的证据制度是()。A.纠问式B.弹劾式
C.法定证据制度D.形式证据制度 5.从证据分类上说,凡是证明被告人有罪并应从重处罚的证据,都是()。A.原始证据B.有罪证据C.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
6.我国古代刑讯的施用对象是()。A.法官B.被告人C.控告人D.证人
7.下列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中,不存在回避问题的有()。A.翻译人B.鉴定人C.书记员D.证人
8.属于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有()。A.排除违法性的事实B.量刑情节C.证据事实D.程序事实 9.口供的收集方法主要是()。A.鉴定B.检验C辨认D.讯问
10.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有()。A.物证B.人证
C.书证D.视听资料.
11.对被告人的口供不能轻信,但经过查证属实以后,()成为定案的根据。
A.可以B.一律不能
C.有的能有的不能D.一般不能 12.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有()。A.客观性B.关联性C.合法性D.可靠性
13.根据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与传来证据。A.直接证据B.间接证据C.原始证据D.实物证据 14.当事人的陈述包括()。A.原告陈述B.被害人陈述
C.犯罪嫌疑人供述D.被告陈述
15.不能反映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书证是()。A.直接证据 C.原始证据 B.间接证据 D.实物证据
16.在诉讼中,鉴定人产生的方式有()。A.当事人选任B.自我推荐.C.司法机关指派D.司法机关聘请
17.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A.被告B.原告C.被害人D.证人
18.视听资料同时具有下列哪些证据的部分特征?()A.证人证言B.当事人陈述C.物证D.书证
19.刑事自诉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是()。A.自诉人B.被告人
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
20.在刑事诉讼中,常见的直接证据主要有()。A.被害人陈述B.被告人供述和辩解C.现场目击者的证言D.现场提取的脚印
二、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在学理上,证据有哪些分类? 2.简述证明对象的特征。3.简述证人证言的特征。4.试述证据的特点。
5.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三、案例分析(40分)
1.(15分)在陈甲诉李乙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种证据:
①陈甲出具的由李乙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甲人民币3000元整,一个月以内返还。1999年3月20。
②李乙的同事乔丙的证言。乔丙证明,他在1999年3月21日听李乙说,李乙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旅游时用。
③李乙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乙说:“我在1999年3月20日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④李乙的朋友张丁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乙在1999年3月底与张丁到五台山旅游时向张丁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在上述证据中,请指出哪些是原始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对当事人陈甲的关于李乙向其借款的主张来 说,哪些是本证?哪些是反证?
2.(25分);8000年4月22日,海口某公司财务科保险柜内所藏的20万元人民币现金被盗。其中有100张钞票是连在一起的。被盗前,这100张钞票中还有43张是从不同的每扎100张的钞票扎中取出来的。侦查人员发现保险柜并没有任何的损伤和撬过的痕迹,仅仅在保险柜的侧面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指纹。经过鉴定机构的鉴定,该指纹与犯罪嫌疑人黄某某的左手中指指纹相同。侦查人员在侦查中进一步发现:黄某某过去曾经因为盗窃而被判除3年有期徒刑,半年前刚好刑满释放;黄某某现为该公司临时工,案发前曾经到财务科领取过工资,并在保险柜前抽过烟;当天上午,黄某某曾经到商场购买物品若干,其中用于付款的钞票中有3张百元的连号票,号码正好在失窃的l00张钞票的号码范围内;证人何某某、李某某证明在案发的当天黄某某曾经到过公司。根据上述事实,公安机关拘留了黄某某,但黄某某拒绝承认犯罪。请你根据所学回答,能否依据上述证据认定黄某某盗窃20万元的犯罪行为成立?
试卷代号:101 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法学专业证据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ABD3.C4.CD5.BC6·BCD7.D 8.ABD9.D10.ACD11.A12.ABC13.C14.AD15.B16·CD17.D18.ABCD19.A20.ABC
二、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答案要点)1·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本证与反证;(2分)根据诉讼证据是否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可将诉讼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1分)根据诉讼证据的来源,可将诉讼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分)2·证明对象是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相联系的概念;(1分)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在一起;(1分)证明对象是与实体法律规范相联系的概念;(1分)证明对象是指有必要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1分)3·证人证言是由知晓案件有关情况的人所陈述的内容;(2分)是证人陈述的与案件情况有关的内容;(1分)应当是证人就案件有关情况向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1分)4·证据具有三性,(1分)即客观性、(1分)关联性(1分)和合法性。(1分)5·(1)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0.5分)(2)公安机关也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O.5分)(3)
人民法院不负有证明责任;(0.5分)(4)自诉人负有证明责任;(0.5分)(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0.5分)(6)例外是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O.5分)(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要负证明责任:自诉案件中提出反诉的情况和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1分)
三、案例分析《40分)
1.(15分)本案的原始证据有:陈甲出具的借条、当事人李乙向人民法院的陈述;(2分)传来证据有:乔丙的证言、张丁的证言;(2分)言词证据有: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张丁的证言;(2分)实物证据有;陈甲出具的借条;(2分)直接证据有:陈甲出具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证言;(2分)间接证据有:张丁的证言;(2分)本证有:陈甲出具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张丁的证言;(2分)反证:无。(1分)
2.(25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总的来看,本案的证据尚未达到认定黄某某有罪的程度,使能认定黄某某是盗窃公司20元的犯罪分子。(5分)具体而言:
首先,本案中侦查人员查明,黄某某曾经在三年前因盗窃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证据和事实,与本案没有关联性,只能说明黄某某有前科,不能对黄某某是否盗窃公司的20万元产生证明作用。(7分).
其次,黄某某在购买物品时所使用的3张连号钞票,并不能说明,这3张就是失窃的钞票。
而且,尽管有两个证人证明黄某某在案发当天到过公司,但并不能说明黄某某就是到财务科进行盗窃。(7分)
最后,虽然在保险柜的侧面发现了黄某某的指纹,但这个指纹既可能是黄某某在作案时留下的,也可能是黄某某在几天前领取工资时接触到保险柜时留下的。(6分)
因此,总的来讲,本案的证据尚不能得出黄某某就是犯罪人的唯一的结论,即不能仅仅依据本案现有的证据认定黄某某实施了盗窃行为。试卷代号:10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法学专业证据学试题
2004年1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C.证据D.证明主体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40分)1.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区分根据是()。A.证据的来源B.证据的表现形式
C.证据与主要事实的关系D.证据的作用2.下列属于法定证据种类的有()。A.人证B.物证C.反证D.书证
3.我国行政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A.优势证据B„排除合理怀疑
C.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D.合理根据4.当事人陈述是我国()中的法定证据种类。丸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C行政诉讼D.三大诉讼
5.能够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伺:主要事实的是()。A.原始证据B.传来证据 C.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
6,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包括()。
A.犯罪构成要件事实B.量刑情节事实C.程序法事实D.证据事实
7.被告人口供在证据分类中是()。A.间接证据B.直接证据C.人的陈述D.广义物证
8.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的证明标准有()种。·A.四B.三C.二D.一
9.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证明责任应当由()承担。A.原告B.被告C.法官D.证人
10.司法认知的范围应当包括()。A.公众周知的事实B.裁判上显著的事实C.职务上已知的事实D.生效裁判
11.决斗属于()证据制度的内容。A.神示B.形式C.法定D.自由心证
12.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有()。A.客观性B.关联性C.合法性D.可靠性
13.根据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与传来证据。A.直接证据B.间接证据C.原始证据D.实物证据
14.下列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有()。A.原告陈述B.被告人攀供C.犯罪嫌疑人狡辩D.被告认罪 15.证据保全采取的方式有()。A.依职权B.自行采取C.依申请
D.被动采取
16.在民事诉讼中,鉴定人产生的方式有()。A.当事人选任B.自我推荐C.司法机关指派D.司法机关聘请
17.下列属于程序法事实的有()。A.情节事实B.回避的事实C.正当防卫的事实D.管辖的事实
18.视听资料在哪些诉讼中属于法定证据种类?()A.民事诉讼B,刑事诉讼C.行政诉讼D.经济诉讼
19.刑事自诉讼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是()。A.自诉人B.被告人
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 20.证明的构成环节有()。A.证明标准B.证明责任1.试论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意义。2.论述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和判断。3.简述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4,推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5.试论证据规则的功能。
三、案例分析(20分)
某县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某国有公司总经理王某有贪污行为。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因本案不属公安机关管辖,将举报信移送到了县人民检察院。县检察院经过调查取证,未能查实王某的贪污行为,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王某的个人生活支出明显高于其收入,于是+县检察院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对王某提起公诉。
问:根据刑事诉讼中;正明责任承担的原理,说明本案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试卷代号:10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法学专业证据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4年1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40分)1.C2.BD3.C4.BC5.C
6.C7.BC8.D9.B10.ABCD11.A12.ABC13.C14.BCD15.AC16.CD17.BD18.ABCD19.A20.ABD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答案要点)
l。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证据在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证据是公安、司法机关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以及定罪判刑和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3分)(2)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揭露、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3分)(3)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时,证据是解决发生争议案件的事实基础。(2分)此外,证据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
2.(1)审查被害人陈述的来源及其形成的过程。(2分)(2)审查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否符合情理,同案件有无关联性。(2分)(3)审查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系。(2分)(4)
审查被害人的作证能力与品格。(1分)(5)综合全案证据审查被害人陈述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1分)
3.间接证据的特点有:一是间接证据的依赖性。(2分)二是间接证据的关联性。(2分)
三是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相比,其证明过程复杂,必须有一个判断和推理过程。(2分)四是间接证据的排他性。(2分)4.(1)推定是法律所直接认可或间接认可的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特殊规则。(2分)(2)推定应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推翻,因而与证明责任紧密相连。(2分)(3)推定—既可以依法律规定进行,又可以按经验规则进行。(2分)(4)推定既须有前提事实,又须有推断事实。(1分)(5)不同的推定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1分)
5.(1)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功能。(2分)(2)侧重保护其他社会价值的功能。(2分)(3)兼有发现真实和保护人权的功能。(2;分)(4)追求诉讼效率的功能。(2分)
三、案例分析(20分)
(1)在刑事案件中,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由检察机关承担;在自诉案件中,由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同时,在公诉案件中公安机关也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这种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的程序法事实。人民法院不负有证明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也就是没有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不能因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证明自己无罪便据此得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结论。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负证明责任的例外,是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10分)
**电大法学本科 ***
法律实践是电大法学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让法学专业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接触法律的一种活动途径。根据电大对法学本科法律实践的要求,201*法学本科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一次法院旁听的法律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了解司法审判的过程,体会法律的庄严,201*年**月**日,我走进了**市(县、区)人民法院**法庭,由法院工作人员领入民事审判庭进行现场旁听。坐在旁听席上,我感觉兴奋却又有点紧张,静静地打量着民事审判庭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案件的开审,那嵌在审判庭中央鲜艳的国徽醒目而庄严。上午九时,庭审开始,此次公开审理的是一件离婚案,由张某担任审判长,洪某、庄某担任审判员,陈某担任书记员,原告是黄某,被告是王某,董某担任原告律师,张某担任被告律师,旁听人员大部分是原告和被告的亲属及好友。首先是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然后是审判长宣布开庭,公布原告被告以及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法庭调查;原告被告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调解;审议庭评议;公布判决等程序。此案由于事实清楚,证据比较充分,经过了一个多小时较激烈的辩论,审议庭审议后,法庭作出了判决。
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对有关法律知识和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法学思维得到基本训练,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专业知识水平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进行了自我检测,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有所提高,认识、理解了法庭庭审的程序;实践活动是学习方法的转变,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下面我就这次法院旁听活动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一、法庭庭审程序合法,执法严谨
开庭前三日,法庭送达了原告人及被告人传票,这个过程让当事人有所准备:请律师,找证据,组织法庭辩论等。
(一)法庭庭审庄重严肃
开庭之前书记员宣布十条法庭纪律:未经法庭允许,不准录音、录像和摄像;不准鼓掌、喧哗、哄闹;不准携带武器进入法庭,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在法庭审理期间,关闭移动通信工具等。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尊重人格,无论原告、被告,都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享有以下诉讼权利: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有申请回避的权利;由举证、质证的权利;原告又申请撤诉的权利,被告有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的反驳原告请求的权利;对双方争议的事实和法律关系,有相互辨认的权利;经法庭允许,双方当事人有权向证人、鉴定人发问的权利;双方当事人有请求法院调解的权利。民事诉讼当事人应承担以下诉讼义务: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举证的责任;应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和理由;应自觉遵守法庭纪律;对发生法庭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必须自觉履行。
(二)法庭庭审人性化,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
本次法庭审理的是一件离婚案,在庭审过程中,先让原告陈述事实和理由以及请求事项,再让被告针对原告的陈述及请求事项进行答辩,然后是双方对主要事实进行举证辩论,在这些过程中都体现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由于本案当事人双方都同意离婚,只在财产分割和孩子由谁抚养、抚养费、学费和医疗费上有分歧,在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后,最终也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另外,法庭还尊重当事人意见没有进行法庭调解。
(三)庭审程序严格
庭审中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庭审准备,审前书记员宣读了法庭纪律,询问了当事人是否在三天前收到法庭传票;公布开庭,由审判长一声槌响,宣布开庭;庭审调查,由原告陈述事实及请求,被告答辩;法庭答辩,由双方当事人辩论、举证;法庭调解,本案由于当事人意见不统一,故放弃调解;合议庭评议,由审判长、审判员就案情缘由做出审判结果;公布判决,把合议结果公之于众。
二、法律实践是学习方法的一大转变,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
参加法院旁听等法律实践活动,不像书本上的知识那样枯燥无味,它提高了我们学习法律的兴趣,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起了指导作用。以前我们主要是依靠自己学习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在学习中很难结合实际生活思考问题。而法院旁听就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法律实践机会。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年来,按照学校的教学课程安排,我学了《合同法》、《商法》等法律法规,也学了《证据学》、《法律文书》等专业知识。通过参加这次法院旁听活动,让我充分认识到不单要重视理论知识,还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实际问题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人性化地实际解决。
三、对今后的工作、学习产生的影响
参加法院旁听活动,使我对庭审程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时候该陈述事实;什么时候该双方辩论;还了解到怎样举证;以及“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规则分配举证责任;以及怎样依法判决;怎样作好记录等。
(一)实践出真知
通过本次法院旁听活动,检验了我两年来所学的知识,使我认识到光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只有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两年的学习生活的确太少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太少,各门课程的知识都只是学了点皮毛,要想在今后有所成就,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己,不但要在书中学习,还要在生活、实践中磨练自己。
(三)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做到学有所用
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身边的人,教育他们要如何遵纪守法,做一个好公民,不仅自己不做违法的事,还要勇于跟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四、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
此次审理的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事人不懂法、不知法、法律意识淡薄。我国现在犯罪还很多,普法宣传还没能深入到千家万户,普通老百姓特别是未成年人和失学社会青年的法律意识还相当淡薄,未成年人犯罪和失学社会青年犯罪相当高。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在人民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加强对未成年人和失学社会青年的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学法、懂法、守法,使群众学会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认识到法律不仅是惩恶扬善的正义之剑,还是维护自 3 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让每个公民都自觉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用法律武器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1、婚姻家庭制度,是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是由有关(婚姻家庭)的各种行为规范所构成的制度。
2、社会主义的一夫一妻制,是以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等原则为特征的最新类型的婚姻制度。
3、我国婚姻法即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家庭关系),实际上是(婚姻家庭法)。
4、婚姻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因此,和其他法律比较,它的特点是(普遍性,伦理性、强制性)。
5、婚姻家庭关系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自然性)。前者是它的(性质),后者是它的(特点)。
6、人类的婚姻家庭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
7、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是在(生产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的情况下产生的。
8、婚姻法的法律规范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义务性规范(或称肯定性的规范)、禁止性的规范、任意性的规范(或称授权性规范))。
9、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
10、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11、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12、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13、亲属产生的三种情况,一是由(婚姻)而产生的;二是由(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三是由(收养)而产生的。
14、亲属分为(血亲、姻亲、配偶)。
15、血亲分(自然血亲,拟制血亲)。
16、姻亲分(配偶的血亲,血亲的配偶,配偶血亲的配偶)。
17、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血亲关系的亲疏、远近是来用(世代)来表示的。
18、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19、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20、婚姻关系包括(婚姻的成立、婚姻的效力、婚姻的解除)等。
21、家庭关系包括(夫妻之间、父母子女间)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等。
22、家庭是由(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构成的生活单位.
23、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是(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
24、当前我国婚姻构成的三种情况是(自由婚、介绍婚,包办婚)。
25、国家的法律、政策对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推行、奖励一胎,严格控制二胎,杜绝、惩罚多胎)。
26、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亲属分为(宗亲、外亲、妻亲)三种。
27、亲系是(指亲属间的血缘关系)。
28、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29、结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主要方面),离婚自由是对结婚自由的(必要补充)。30、借婚姻索取财物是(违反婚姻自由的原则)的行为。
31、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中所规定的婚龄是男(不得早于 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32、我国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3、在我国,婚约(不具有)法律效力。
34、重婚的两种情况是:①(法律上的重婚),②(事实上的重婚)。
35、结婚的必备条件有:①(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②(必须达到法定婚龄),③(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36、结婚的禁止条件是:①(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②(患麻疯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39、男女双方均为现役军人的,应当向(地方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40、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话,而周围的群众也认为是夫妻的一种(违法)行为。
41、登记结婚后,根据(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成员,男方也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42、按亲系分,血亲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43、夫妻在人身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有独立的姓名权,有参加工作、学习、生产和社会活动的自由,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44、夫妻在财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有相互扶养的义务,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45、夫妻共同财产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46、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养)的义务。
47、(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
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48、继父(母)和(受其抚养的继子女)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49、我国婚姻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50、非婚生子女的生父,负担非婚生子女的抚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51、继父母和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之间,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
52、继子女是指(妻与前夫或夫与前妻)所生的子女。
53、继父母是指(父之后妻,母之后夫)。
54、继父母与继子女未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只是(一般姻亲)关系。
55、非婚生子女享有(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
56、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养父母和养子女的关系、继父母和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关系)。
57、父母有(管教、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他们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58、养子女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收养)而(消除)。
59、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60、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权力义务,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61、(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无力抚养)或(父母已经死亡、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62、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除外。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63、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劳动收入和其他的合法收入、继承的遗产、受赠的财产)。
64、我国夫妻财产制是以(共同财产制)为主体,以(约定财产制)为补充。65、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另有约定的)除外。
66、在我国,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67、离婚时,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为原则。68、现役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须经(现役军人的同意)。
69、离婚时,共同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个人债务以(个人财产偿还)。70、婚姻法规定钓准予离婚的条件是(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71、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原则是(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
72、男女双自愿方离婚的,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应即发给离婚证。
73、公民申请离婚时,应持(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本人的结婚证和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74、离婚时,如一方(经济困难),另一方应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
75、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防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76、夫妻离婚时,在哺乳期后的子女的抚养问题上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77,离婚的程序有(行政程序、诉讼程序)。
78、离婚时,夫妻双方只能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79、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80、违反婚姻法的规定者,得分别情况,依法予以(行政处分和法律制裁)。
81、对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和遗产继承)等判决或裁定的,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单位应负()的责任。
82、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自愿结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83、不准同外国人结婚的中国公民包括:(1)(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和其他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2)(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
84、只有依法履行了(登记手续),取得了(结婚证),婚姻才能成立,婚姻关系才(发生法律效力)。
自建国至今,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逐渐深入, 法学教育发展日新月异, 据2009年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 (2009) 》显示:我国高校法学院系30年增长了100多倍, 2000年至2003年全国新设法学院206所平均每年51.5所。2004年到2006年法学高等教育机构又增加214所, 截止2009年, 法学院系已达606所。截至2008年11月, 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法学专业在校生已超过30万名。从1998年至2005年, 普通高校法学招生数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2003年招生人数是1998年的4.58倍[1]。
大量招收法学本科生,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法学人才的需求, 但因招生规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 使法科毕业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 大量法学本科毕业生被迫放弃法学领域, 从事同法学毫不相干的其他领域。这既有法学本科盲目扩张的原因, 也有法学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上极不合理的原因, 从而导致法学教育进退维谷。
2 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目标不明确
建国初期, 设四所政法学院为四年制本科教育, 培养目标是业务型法律人才, 即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培养业务干部, 统称为“政法干部”。同时设六所综合性大学的法律系为五年制本科教育, 目标是培养理论型法学人才, 即为各综合大学、政法学院及法学研究机构培养法学教师和研究人员。但目前, 四所政法学院与大学法律系的本科教育均为四年制, 其培养目标相同, 均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而培养学术型法学人才的任务, 改由各政法学院和部分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教育承担[2]。
我国目前的法学本科教育实践中, 并没有独立的教育目标。通过四年的法学本科教育, 究竟能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不为法学院系所关注。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最后均可获得法学毕业证及法学学士学位证。而随着学生的毕业, 就业的迷茫感随之而来。因法学就业的困难, 考研成为了法学本科毕业生的首选, 毕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研究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但目前法学研究生教育同法学本科教育一样, 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随着报考法学研究生的人数激增, 法学研究生教育在逐年扩招, 有的学校甚至因法律硕士生源不够, 将部分法学本科毕业生调剂到法律硕士专业中去, 造成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培养人才的界限不清。
2.2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从目前法学本科的教学内容来看, 大部分学校的法学本科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只注重法学理念及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对现行立法的分析和讲授。以合同法知识为例, 目前众多本科合同法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法学教材抽象的特点使得法学本科教师在讲授法学本科课程时, 只注重理论的传授, 忽视教学内容同法律规定之间的衔接。众多法学本科学生在某门法学课程修完之后尚未认真研读过该法法条。
实践中, 法学理论知识只能作为一个法律人法律素养的综合体现, 但只掌握抽象法学理论是不能胜任法学实践需要的。法学实践往往关系到当事人权利义务等切身利益, 如果不能找到当事人拥有权利的法律依据, 不能令人信服。
目前地方院校, 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不做更新。在法学教育内容上, 长期忽视学生执业技能训练, 单纯地重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 没有把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法律实用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在法律教育的目标取向上, 是要把学生们培养成具有进行法学研究、写作论文、发表论文能力的法学人才, 而不是法律实用人才。[3]在观念上, 有的教师认为, 只要把法律概念、逻辑体系、理论框架灌输给学生, 学生们就可以将法律概念、法律原则适用于具体的案件分析,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技能培训课严重不足。因此, 法学专业毕业生严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不但不能很快地适应实务部门的需要, 而且连最基本的处理案件的程序也缺乏相应的了解[4]。
再以合同法为例:甲乙双方签订合同约定买卖A房屋, 并约定若一方违约需支付对方违约金5万元。买受人甲向出卖人乙支付了全部房屋价款, 乙亦将房屋交予甲使用, 但因乙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书, 故并未同甲办理房屋产权过户。五年后, 乙从房屋管理部门取得了房屋产权证书, 因房屋价格已较五年前大幅上涨, 出卖人乙表示其愿意支付5万元违约金后解除合同, 并退回甲所支付的房屋价款, 要求甲搬出房屋。甲不同意, 并以要求乙协助过户履行合同为由诉至法院。法院内部针对此案件进行讨论时出现了三种观点:第一种是以年长法官为代表的观点认为, 乙没有合同的解除权, 应当协助甲进行房屋过户, 但甲应当适当补偿乙五年来的房屋差价, 如此处理即保护了甲的利益, 又兼顾了双方之间的公平;第二种意见以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为代表认为, 根据自由违约理论, 乙在支付5万元违约金后, 是可以解除合同的, 这样处理充分体现了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第三种观点是以中青年法官为代表认为, 根据《合同法》第110条规定, 出卖人甲应当履行自己的协助过户义务, 没有任何理由要求解除合同。第一种观点被称为经验主义, 注重以自身的审判经验去处理诉讼纠纷, 最容易为双方当事人所接受;持第三种观点的法官是目前法官主流, 其大部分受过正规法学教育, 已经在法律实践领域工作了较长时间, 并能够认识到正确、系统运用法条的重要性, 能够理性地从法律规定中寻找案件的解决依据;持第二中观点的大多为刚刚踏入法院系统大门的法学本科毕业生, 法律思维比较灵活, 但受抽象法学理论影响, 他们的判断往往比较模糊和抽象, 没有老法官的经验依据, 也没有中青年法官的法律依据, 仅仅从自己内心的认识出发对案件做出判断。
2.3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众多学者均拿医学同法学相类比, 我们可以将法学的目的概括医治社会机体的病变, 使社会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法学同医学一样, 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大学本科的医学教学领域, 极少有医学教师没有坐诊经历, 但法学本科教育中, 从事法学实践的教师数量远远不够, 从而导致法学教育失去了法学实践的支撑。
目前的法学本科教育以课堂讲述为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过多地纠缠晦涩、复杂的理论, 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在教学方法上, 以讲授为主, 缺乏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地倾向于记忆性的重复, 而不具有批判和创新的精神, 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考察, 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率并不明显地高于其他非法学专业的考试者。
3 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完善
3.1 明确法学本科精英化教育目标
法学本科教育同其他本科专业法学基础课的任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法学基础课程担负着普法任务, 但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已经远远超出了普法的程度, 其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 换句话说应该是一种法学精英教育。
法学的精英教育是指培养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型的法学人才。所谓高层次, 是指经过了较长时间合理的专业课程学习, 达到了社会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标准;所谓专业化, 是指对某一法律学科或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精通者;所谓复合型是指学识的广度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既是精深某一专业领域, 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法学精英至少要符合以上三个标准[5]。
法学精英教育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实现:第一, 整合法学院校资源。目前设法学专业的院校过于散乱, 培养的法学人才参差不齐, 应当整合法学院校的法学资源, 将办学条件不足的院校中的法学专业取消, 严格法学专业开设条件, 防止法学专业的泛滥;第二, 严格对法学本科专业本科学生的考核标准, 实行多样化考核制度, 防止为通过期末或毕业考试而对法学专业知识死记硬背;第三, 严格法学本科专业的学位授予标准, 除完成相应的专业知识学科任务外, 尚需要加强实践在学位授予中所占的分量, 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法学运用能力。
3.2 细化法学本科教学内容
法学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培养法学理论研究型人才, 该目标应当交由更高层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来完成, 故其教学内容不应当以抽象理论的传授为主。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法解释学为基础, 让学生充分掌握法条, 并以此为基础学会对法条进行系统解释, 并以法条为基础归纳并演绎整体法学理论。法学本科教育本应是此种注释法学的教育。
3.3 丰富法学本科教育教学方式
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以增强学生对现行法律体系及法律精神的理解为基础, 增强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为目标,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 增加模拟教学内容。模拟教学训练是让学生了解司法实务,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把握职业感觉的重要手段。学生模拟当事人、律师、法官、检察官, 成为案件的当事人和参与人, 设身处地考虑角色利益, 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件, 体会理论和实际的现实差距, 不仅要面对法律问题, 还要面对社会现实问题, 是学生了解实务和社会的有效途径。
其次, 加强案例教学力度。实践中对法律的运用是借助于一个个的具体案例实现的, 故而仅仅熟练掌握法学理论是不够的。法学本科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案例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更快地将法学知识同实践糅合起来。教学案例更新速度跟不上实践的发展速度是目前本科教育中案例教学的一大难题, 建议鼓励法学教师从事实践活动, 只有法学教师的教学同实践紧密结合, 法学本科教育中才能有新鲜真实的案例出现, 才能使法学本科教育不脱离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林.中国法治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8~51.
[2]梁慧星.中国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载中国私法网[EB/OL]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shtml/20090701-020158.htm, 2010, 5, 4.
[3]法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不应放在本科阶段进行, 另外, 法学研究应该是建立在对现行法律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 目前本科教育的方式将导致所培养对象的法学根基不稳, 即使将其从事法学研究工作, 也不能紧密结合中国立法实践展开研究。
[4]王瑾.司法考试大背景下的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J].知识经济, 2009, 16.
关键词: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服务面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54—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我国法学教育空前发展。到2011年,我国现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近700所,法学专业在校生40余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地方院校的办学成果。另一方面,与规模扩大成反比的是,法学本科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就业率低等问题日渐突出,法学专业已从几年前的“香饽饽”变为“就业老大难”专业,这在地方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拟对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剖析,试图寻找出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之方向。
一、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之困惑
1.教学资源明显不足
地方院校与部属重点院校相比,办学力量相对薄弱。反映在法学学科,就是与校内其他学科相比较,也属于弱势群体,教学资源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师资配备与图书资料两方面。
就师资而言,大多数地方院校法学院系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少。尤其是近十年来借高校扩招东风而“升本”新开设法学本科专业的这些地方院校,师资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升本前的专科教师,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等方面离本科教育的要求有较大差距。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教师偏少,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法学专业教师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在校生的增长速度,有的学校生师比竟高达25:1。
另一方面,很多地方院校追求“大而全”,盲目上专业,随后投入却跟不上,尤其表现在图书资料方面。很多学校法学专业图书很少,加之法学学科分支较多,所需专业资料更是让图书采购人员无从下手。仅是经典法学原著一项,在众多地方院校图书馆或资料室中都并不多见。
2.办学定位不明确
法学本科教育何去何从?应将法科学生培养成什么类型的人才?地方院校法学教育服务面向应该如何定位?这是近年来理论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少地方院校的法学专业培养计划中,把“法学高级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力图将办学定位与重点高校看齐,意在培养学术型人才[1]。这显然忽视了自身办学历史、生源情况及教学资源等客观实际因素。事实上,就地方院校法学本科专业而言,以司法考试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应成为地方院校所明确且践行的办学方向。
3.服务面向不清
高等学校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其主要任务。换言之,高校办学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那么,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服务面向应该如何定位?是主动应对地方需求,还是消极、被动回避这一问题?目前看来,由于不少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性质较为模糊,且受历史因素影响,其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尚显不足,市场意识较为淡薄。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的法学专业很少主动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行业、部门的需求,服务面向模糊不清。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脱节,必然导致其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2],从而不断失去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失去其应有的市场份额,危及其自身的发展。
4.教学模式滞后
办学定位不明确,反映到教学上亦是问题不少。很多地方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办学思想仍处于摸索阶段,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难以适应司法考试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少学校长期以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忽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专业技能的培养,这也是近年来在司法考试的“检验”中,这些学校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屡屡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二、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之必要性
1.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生存发展,决定于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往往以学生就业状况为重要考核指标。而法学专业更具有特殊性,其职业要求往往以通过司法考试为前提,如此一来,学生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也就成为检验学校法学教育成败的标准之一。目前,地方院校法学专业所面临的生存压力空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改革已成必然。
2.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同时,我国法律职业缺口仍然较大,现有法律职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在各地方院校所在区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而言,这也是其生存发展的机遇所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调整自身定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人才,将是地方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3.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纸面上的法,更要了解和把握现实中的法,培养学生的法学使命感和法制建设情怀。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往往偏重于理论讲授,既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对于师资力量较弱、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地方院校来说,转变办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既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是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负责任的表现[3]。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三、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之方向
1.明确培养目标
现阶段,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构成了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体系。这三个层次的法学教育,有着各自的历史使命和培养目标。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法科人才的要求提高,法学专科教育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并将逐渐淡出。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放大和就业压力的巨增,致使很大一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从事理论研究的法科学生数量并没有太大变化。而作为基础性教育的法学本科教育,对其定位历来众说纷纭。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法学本科教育理应归属于通识教育,專业知识传授应是其教学重点;另一方面,法学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密不可分。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无论是从事具体法律事务还是从事学术研究,相关教育与职业发展都与法律实务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到地方院校,其培养的法科学生除了极少数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外,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司法考试走向社会,从事各种法律实务及相关工作。因此,地方院校应明确法学本科教育的学科建设方向就是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保留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职业教育成分,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由此指导并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2.确定服务面向
服务面向也是高校办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地方高校大多为省属高校或省市共建高校,其性质决定了必须要以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任务。因此,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的需要与支持的可能,明确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基本趋向、结构。具体到法学本科专业,则必须放弃盲目追随重点院校法学教育的发展模式,在办学思想上突出鲜明的“地方性”,结合地方实际,主动承担为当地培养法律专业急需人才的任务,主动融入本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同科技产业密切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占据其应有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一方面要强化地方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和利用地方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和优势,充分利用地方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服务”与“依托”方面努力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机制[2]。这样就可以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不断获得地方更大的扶持和资助,进而扩大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3.优化课程体系
在新形势下,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首先,当从优化课程体系入手。合理的课程结构,是法学教育的核心,也是改革的关键点。地方院校在确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法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后,就应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区域特征,结合法律及相关行业特点,分析职业和岗位需求,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并确定教学内容。在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完整性的同时,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增加应用性内容;要及时更新学科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还要把法律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
4.改革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法”,由此培养学生的法学使命感和社会建设情怀。当前,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中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但效果参差不齐[4]。对地方院校而言,如何克服当前案例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足,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应有功能,是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实践教学。法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应用型法科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为此,地方院校在反思并重整案例教学的同时,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发展水平,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诸如见习、实习、模拟法庭、诊所式教学、开展法律咨询及服务等方式,多方面训练学生通过分析、解释进而使用法律解决具体问题的專业能力。
总之,地方本科法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为此,地方院校应从合理定位、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更新等方面改革法学本科教育,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办学之路,扩大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学科专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复新.地方本科高校的目标定位及发展策略[J].教育探索,2008,(11):72.
[2]唐华生,何霖.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研究[J].西华师范学报,2006,(4):92.
[3]张建文.叙事民法学的构想与路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4):152.
[4]刘远熙.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J].教育探索,2010,(12):43—44.
【电大法学本科论文】推荐阅读:
电大法学法律实践09-08
电大法学毕业社会调查10-18
电大宪法学填空题11-12
电大民法学试题答案11-15
电大劳动法学形考作业答案09-09
中央电大民法学一试题汇总10-21
法学专业本科(专科)毕业论文格式10-07
电大毕业生自我鉴定会计本科06-20
法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09-12
法学专题小论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