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

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础管理与个案管理效果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础管理与个案管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本中心管辖的十二个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6例,分为两组,基础组和个案组,基础组为社区基础管理,个案组给予社区个案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管理后SDSS、BPRS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管理后SDSS、BP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个案组治疗后SDSS、BPRS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社区重性;精神疾病;基础管理;个案管理;效果

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且治愈的机率较低。本文主要就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础管理以及个案管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本中心管辖的十二个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在18~53岁;平均年龄为(32±2.13)岁;病程在2~13年,平均病程为(6±2.34)年。

将9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基础组和个案组,每组48例;基础组进行基础管理,对照组实行个案管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以及文化程度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9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均参照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所选患者的文化程度均在小学水平以上;且年龄在15~55岁之间;所选患者至少有1位身心健康的家属或监护人陪同[1]。

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酒精或药物依赖者;排除急性期患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排除严重身心疾病、脑组织病变以及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基础组进行基础管理,首先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对纳入管理中的患者进行社区随访。随访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家庭护理、精神卫生以及用药护理等;此外,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复诊,以便在发现患者病情复发或恶化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减少复发率。

个案组进行个案管理,个案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组织医护人员向社区群众以及患者家属讲解并宣传个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及规程,管理达到的效果等,使其能够积极配合管理和治疗;其次,还应加大对个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够详细了解个案管理的服务理念、服务的模式、特点以及工作的内容等,从而提高服务技巧及能力。(2)分组管理;将研究组48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4组,每组12例患者,每组均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3)建立个案管理档案;了解患者身体、精神状况以及日常生活的技能等,并对其进行评估,明确问题,根据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及康复方案或目标。(4)每个季度进行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服务的计划[2]。

1.4评判标准: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两组患者情感交流障碍、紧张、兴奋、定向障碍以及概念紊乱等,并将其分为无症状、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极重等7个层级,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病情越重。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职业、婚姻状况、社会活动的能力、社会性的退缩情况等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的患者,社会功能的缺陷就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管理后SDSS、BP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个案组治疗后SDSS、BPRS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重性精神疾病复发率以及致残率较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妄想、幻觉、行为紊乱以及严重的思维障碍等[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家属以及社会的负担。为避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害到他人或社会,应提高重性精神疾病康复与治疗方面的知识,加强对其的管理。

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个案管理,训练患者生活及社会的技能,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及愿望,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帮助其树立起自信心,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的自理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并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本次研究表明,社会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基础管理,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仪修芹,卜祥峰,董兰,孙建强,胥爱萍,刘艳,等.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与基础管理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5):356-357.

[2] 杨惠青,邓筱璇,黄群明.社区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8):2109-2110.

[3] 邓筱璇,郑晓聪,杨惠青,张雪静,骆焕荣,黄群明,等.惠州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7B):30-32.

作者:洪姬莲 朴香兰

第2篇:职业康复个案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摘要】 目的:探究职业康复个案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照隨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职业康复个案管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PANSS评分)、护理情况(NOSIE-30评分)、社会功能(SSFPI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3、6个月,两组PAN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两组NOSIE-30、SSFPI、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职业康复个案管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其认知能力、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及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职业康复个案管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临床效果

【Key words】 Occupational rehabilitation case management; Chronic schizophrenia;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gmen Third People’s Hospital,Jiangmen 52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0.026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复发率及致残率很高的慢性重性精神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社会功能减退、孤僻退缩、缺乏主动性及人际交往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并加重其家庭经济负担。目前常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由于该方法起效较慢,且对上述不良行为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因此,如何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降低其病耻感,提高患者社功能,使患者能够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2-3],及降低其复发率是相关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为此,本院根据目前较为先进的精神康复模式,结合实际工作内容,采用职业康复个案管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康复,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身心康复水平,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为探究其临床效果,特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38.62±6.13)岁。(1)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18~60岁,且病程≥3年,并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患者连续住院时间>6个月,且其精神症状持续稳定时间>2周,并在治疗过程中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变。(2)排除标准: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药物依赖或酒精依赖者;患者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或过敏史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患者或其监护人均对本次研究方法知情,并自愿在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准备工作 在本次研究开始前,根据课题内容及要求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与分工,制定相关制度,对相关量表进行统一性评估培训;做好宣传工作,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按入组标准筛选患者入组。

1.2.2 患者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的康复护理,包括工娱治疗及文体训练等。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职业康复个案管理的模式,其具体方法如下,(1)职业评估。患者经过病房医生转介到康复科和康复中心后,由康复治疗师及专职的康复护士对其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个案管理职业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自我照顾、居家料理能力训练、工作能力训练、社交指导[4]。(2)小组分配。根据患者年龄、诊断、病情、躯体疾病、社会功能及康复意愿等对其进行分组,同时参考患者性别、受教育程度、入院前职业、病情情况、个人特点等具体情况,治疗小组根据职业难易程度的不同,分为清洁小组、分餐小组、护理小组、手工作业小组、田间作业小组、售货员等岗位,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工作种类和工作情况给予适当劳务补助,各个小组间可以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转换[5]。(3)观察及调整。主管人员对每位职业康复患者根据日常观察记录评价结果,考虑是否调整治疗分组。(4)职业康复治疗时间。其工作时间为5 h/d,即上午及下午各进行2.5 h,中途休息15 min,5 d/周。(5)职业康复训练模式。①以个人或小组治疗作为治疗模式;②以课堂、辅导、模拟实习、现场训练等作为治疗媒介;③以模拟或康复实际场地作为治疗环境。做法:由医护人员及社工师等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纳入个案管理,并实施职业康复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日常生活技能、工作能力及习惯、社交人际关系、认知能力等选择各种活动作为治疗媒介,包括居家、厨卖、缝纫、工场、农疗、创作、文体、文书、服药训练、健康教育等活动小组,和压力应对、工作社交技巧、情绪管理等治疗小组。在小组团体活动中以优势、充权选择等原则提升患者各种能力。第1周对患者进行特定岗位技能培训,为期3~5 d,培训合格的患者可进入工作岗位,患者每周工作应>4.5 d,且由相应护理人员对其工作量进行记录。(6)激励机制。职业康复的过程中遵守各自的制度,并进行适当的激励,包括精神激励:主要采用目标激励、尊重激励、赞美激励等[6],鼓励患者能够达到预定目标,目标完成时给予赞美,使患者产生一定的成就感;物质奖励:当患者完成任务后,给予其有劳务补贴,对于进步较大的患者,可适当给予一定数量的物质奖励;亲情沟通:通过与家属及时沟通,增加患者探视的次数和请假试出院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所有量表由研究对象在受训研究小组成员指导下完成量表填写,实行一对一评估,量表当场收回。(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对患者住院期间情况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相应维度症状越好。(3)比較两组治疗前后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对患者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如下:>38分社会功能正常;29~38分轻度社会功能缺陷,19~28分中度社会功能缺陷,9~18分重度社会功能缺陷,≤8分极重度社会功能缺陷。(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7.79±6.31)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9.16±5.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各项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NOSIE-30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OSIE-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两组NOSIE-3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SSFP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SF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两组SSFP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几乎与社会隔绝,且该类患者由于其病情难以重返社会,在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加重了社会负担[7]。随着医学模式及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由单纯的控制症状、降低复发率逐步提高至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低病耻感、预防复发,早日回归社会,达到心理及社会康复[8],该方向已成为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和康复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行为干预、改变住院环境、增加手工活动和文娱活动、社交技能训练和职业训练等,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职业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社交、工作及社会兴趣等方面局有重要意义。

职业康复主要涉及的范围包括自我照顾和家居料理能力训练、工作能力训练、社交指导和学习指导等,是借助特殊设计的活动作为媒介,引导患者发挥潜能,提高社会功能,重返家庭与社会[9],具有显著的技能性和职业性,帮助患者从职业技能、应对能力、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提升,从而提高其生活、生存质量,缩短住院周期和减少医疗费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康复方式[10-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6个月,两组PANSS、NOSIE-30、SSFPI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治疗方法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相应状态,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有研究人员指出,由于患者工作效率及流动性等因素,在与部分商家进行协商时,由于其较难保证商家需要,因此无法开展大面积职业康复训练,本次研究中通过将患者合理分配至居家、厨卖、缝纫、工场、农疗、创作、文体、文书、服药训练等小规模崗位,使其逐步适应其职业训练,同时,还应注意对该类患者日常行为进行严格观察,避免其因受到外界刺激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16-20]。

综上所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职业康复个案管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其认知能力、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及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奎,李征,丁金伯,等.职业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94-295.

[2]邢济明.职业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8):43,23.

[3]马继红,谢静,刘晋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定岗职业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新疆医学,2015,45(6):730-733.

[4]喻红群,张秋明,刘萍华.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始动性功能缺乏的康复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2012,13(2):105-106,108.

[5]甘郁文,吴淑华,潘瑞媚,等.个案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3):242-244.

[6]崔虹,何夏君,丁寒琴,等.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23):77-79.

[7]袁勤,陆红英,陶丽,等.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82-185.

[8]侯玉玲,刘瑶瑶.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33):47-48.

[9]袁勤,陆红英,陶丽,等.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移动性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2):930-933.

[10]袁晶晶.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9):7634-7635.

[11]张伟波,朱益,陆怡,等.国内社区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与研究现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2):202-205.

[12]刘京惠,陈浩,向应强,等.社区精神分裂症应用个案管理干预的社会功能改善效果评价[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1):72-76.

[13]吴文艳.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6,29(29):165-166.

[14]阉慧妤,冉瑞珍,钟梓涵,等.多维度康复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1):3870-3873.

[15]徐裕,刘祖松,黄翠萍,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个案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6):430-434.

[16]陆怡,褚庆文,宋凤,等.优势视角下的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7):993-997.

[17]鲍永伟,张越,王娇.职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7,30(16):170-171.

[18]王卫丹,胡雁.构建精神康复患者职业管理技能训练模式的行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7):2126-2130.

[19]李拴荣,王剑英,孙素珍.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社区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4):46-47.

[20]王卫丹,张国芳,李晨虎,等.管理职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6):3177-3179.

(收稿日期:2019-02-21) (本文编辑:董悦)

作者:王莉 朱锦烨 陈春兰 钟古华 王桃 梁雪玲

第3篇: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对出院重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对出院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对其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精神科男病区50例出院重性精神病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基础组和延续组,各25例。基础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延续组实施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病情变化状况、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状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延续组患者药依从率及BPRS、MRSS、SDSS评分、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GQOLI-74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可改善病情控制效果,提升用药依从率,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关键词】 重性精神病 延续护理 个案管理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ing Nursing Case Management on Soc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sychiatric Discharge/LI Chunlian, LIANG Chaomiao, CHEN Ying, LIN Yuzhen, WANG Ling, AO Qizhao.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1): -121

[

[Key words] Severe psychosis Continuing nursing Case management Social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Yangjiang Public Health Hospital, Yangjiang 5295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1.030

重性精神病是指存在嚴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运动行为异常、情感异常等异常状况,其类型较多,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等。重性精神病对患者工作、生活、学习均会造成一定影响,病情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攻击行为、自杀行为等,不仅给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还存在潜在威胁,影响社会和家庭发展,也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1-2]。延续性护理是将院内护理内容延续到院外康复阶段的护理模式,其可保证患者出院后仍获得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保证出院后康复效果;个案管理是以患者实际需求状况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管理的管理模式[3]。为明确延续护理和个案管理联合的运用效果,本研究对25例患者实施了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精神科男病区50例出院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标准:实施综合检查并根据ICD-10中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为重性精神病患者[4],且患者通过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处于康复阶段,可出院治疗;一般资料完整者;意识清晰者;可正常用药者;至少有一名家属与患者共同生活。排除标准:文盲者;无法填写问卷者;其他严重组织、器官、系统病变者;存在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中途退出研究、失访者;精神发育迟缓者;言语沟通障碍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基础组和延续组,各25例。患者家属均了解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课题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对基础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重症精神病康复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家属出院后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护,一旦出现异常状况需立即就医;为患者家属发放药物,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的用药知识;指导患者家属定期带患者入院复查,告知患者家属出现疑问时可通过电话询问医护人员。(2)延续组实施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干预:①建立个案管理小组:在科室内选择护理经验丰富、护理责任心较强的护理人员组建管理小组,由管理小组成员在患者出院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随访资料(电话、地址、微信、QQ等),并由专人对患者进行用药状况、认知状况、病情状况、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信息管理,在患者随访期间由专人实施1次/月调查。在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延续护理和个案管理的相关知识,回答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的疑问,获得患者及家属认可,并为患者建立档案,告知患者及家属预期管理内容及效果。②随访方案:在患者出院后实施1次/周电话随访,1次/月家庭随访,在随访期间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重症精神病的疾病知识、生活注意事项,可通过QQ群、微信群不定期向患者及家属传播重症精神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情绪控制的相关方法,如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保持舒畅心态;指导患者家属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及家庭氛围,并可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家务劳动,避免过度劳累;指导患者家属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辅助患者进行能力训练,引导患者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团体活动、社会活动等,为早日回归社会打下基础。③个案管理:随访期间由个案管理小组每月通过定期家庭随访了解患者实际病情状况,根据患者及家属实际认知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强化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参与精神病知识讲座,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倾诉,给予患者针对性生活作息、生活注意事项指导;对情绪不稳定患者,要指导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情感支持,积极引导患者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升生存及回归社会信心;针对患者实际病情状况,给予患者针对性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介绍应对方法,并告知患者家属监督患者用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状况,使用简明依从性评定量表(BARS)评定,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类型等,评估患者实际用药百分比状况,以百分比>85%为用药依从,反之为不依从[5]。(2)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变化状况,在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后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康复状况量表(MRSS)评价患者病情状况,BPRS共18项,每项1~7分,总分18~126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MRSS共28项,每项0~7分,总分0~196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6]。(3)比較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状况。在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后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共10项,每项0~2分,总分0~20分,分数越高社会功能越差[7]。(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后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生活质量,共74项,涉及心理功能(20项)、躯体功能(20项)、社会功能(20项)、物质生活(10项)、总体生活质量(4项),每项1~5分,总分74~37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8]。(5)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将患者随访期间病情加重或症状完全缓解后再重新出现,严重影响生活或需住院治疗者纳入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基础组25例,年龄21~58岁,平均(38.6±11.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1±0.6)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2例、双相情感障碍9例、偏执性精神病2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例;延续组25例,年龄21~59岁,平均(38.7±11.1)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2±0.5)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3例、双相情感障碍9例、偏执性精神病2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延续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6.0%,显著高于基础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病情变化状况比较 出院时,两组BPRS、M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延续组患者BPRS、MR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状况与生活质量状况比

较 出院时,两组SDSS评分、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延续组患者SDSS评分低于常规组,GQOLI-74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状况比较 随访6个月,延续组疾病复发率为4.0%(1/25),低于基础组的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53,P=0.042)。

3 讨论

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康复时间较长,治疗经济负担较大,多数患者在病情急性发作控制后,多实施出院维持治疗,但重性精神病患者病情影响因素较多,患者在出院后康复治疗期间护理不当极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影响预后,也影响患者回归社会[9-10]。因此在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期间需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疾病影响因素,保证病情控制效果。

常规护理对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期间护理内容较少,难以控制患者出院后病情影响因素,影响预后。延续护理是院内护理内容的延续,可保证出院后护理内容的全面、规范、科学[11-12]。个人管理是对患者进行追踪,以患者实际状况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管理的管理模式,其在慢性病管理中运用较多[13-14]。

本研究中延续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用药依从率为96.0%,高于常规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是在延续组中可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给予患者针对性用药指导,可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用药的重视,促进患者配合用药,减少不依从状况的发生[15-17]。随访6个月,延续组患者BPRS、MRSS、SDSS评分、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GQOLI-74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对病情控制更好,且可改善患者恢复效果,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分析原因是通过常规出院指导可给予患者康复指导,但出院后随时间延长,患者依从性逐渐下降,影响病情控制效果;而实施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可保证患者配合用药,并可通过个案管理、延续性干预减少病情影响因素,针对性控制病情,从而改善预后[18-20]。

综上所述,对出院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可提升用药依从性,改善病情控制效果,减少疾病复发,可改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宁小玲,麻景贤,唐全胜,等.协同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2):3060-3062.

[2]郭涛.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4):99.

[3]李紅,李霞.延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19,10(10):52-53.

[4]夏玉兰,韦用兰,李雪,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医院-家庭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2):290-293.

[5]朱彩虹.延续性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96-98.

[6]张彦,康茜,陈青,等.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5):800-802,805.

[7]李萍,刘艳星,查莉,等.多部门联动管理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5):373-377.

[8]杨华梅.电话回访式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24(4):114-116.

[9]冯杏.延续护理出院康复指导对精神病人生活质量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2):1869-1870.

[10]高叶青,王洁.延续性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稳定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2):69-70,76.

[11]蒋秀花,方燕平,黎赛英.院外延续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2):160-162.

[12]曹新妹,贾守梅,龚晴,等.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6,16(4):28-31.

[13]曾海燕,黄慈芬.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4):12-14.

[14]李启青,刘伟杰.延续护理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7):20-23.

[15]王松烨,刘艳娜,魏炜.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2):158-159.

[16]黄慈芬,郭华贵,曾海燕,等.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4):152-154.

[17]李晓秋,迟新丽.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8,33(2):204-205.

[18]郑梅,何县利,雷玲玲.探讨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法改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7):910-912.

[19]付明月.延续性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影响[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42,44.

[20]程群.研究个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作用[J].罕少疾病杂志,2018,25(6):83-85.

(收稿日期:2019-07-08) (本文编辑:姬思雨)

作者:李春莲 梁超苗 陈颖 林玉珍 王玲 敖琪钊

第4篇: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个案

引言: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长约1.5米,由结肠和直肠组成。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人工肛门手术或肠造口术是指因治疗需要,在患者腹壁上先做一个开口,将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外并将肠管开口固定在腹壁上,用于排泄粪便,粪便可收集于贴于开口处的特制塑料袋内,因此,人工肛门是重新构建的一个排出粪便的人为肠道开口。

一、病史介绍:

主诉:于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

现病史:患者,刘桂英,女,78岁,于2014年10月4日08:15入院,入院时测T:36.5℃,P:72次/分,Bp:115/65mmHg,体重:43kg。主诉:于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为暗红色血性液体,量约10~30ml,无里急后重感,无腹痛腹胀,便血间歇性发作,无呕血黑便。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拟“直肠占位”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肠镜示:直肠占位。病理示:直肠腺癌。肝胆胰脾B超示:胆囊结石。腹部增强CT示:肝脏未见明显转移性病灶,直肠占位。血常规、凝血四项、大生化、肺功能测定、心脏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患者于9年前因结肠癌行手术治疗。

二、病理生理及手术方式:

直肠癌发病原因通常有三个方面:直肠慢性炎症;饮食与致癌

1 物质;遗传因素。临床表现常会出现:

1、排便异常,即直肠刺激症状;

2、粪便反常,如血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粪形变细等;

3、梗阻症状,为直肠被癌肿梗阻,有排便困难,伴有腹胀腹痛等。大体分型可分为:肿块型,也称菜花型,向肠腔内生长,预后相对较好。溃疡型,多见,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易发生出血、感染或穿孔,转移较早。浸润型,癌肿沿肠壁周围浸润,使肠腔狭窄,预后较差。检查及诊断的方法有:

1、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直接和主要的方法;

2、肠镜,是诊断肠癌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可直接取组织做病检;

3、大便隐血试验是高危人群的初筛方法及普查手段。直肠癌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手术治疗,临床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决定手术方式:肿瘤距肛缘5cm以上的患者可以行保留肛门的手术,即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当肿瘤距肛缘5cm以内的患者行不保留肛门的手术,即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当肿瘤有远期转移或患者年老体弱、不能承受根治性手术时,只能行姑息性手术,即Hartmann术。

三、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直肠镜、病理检查、B超、腹部增强CT

治疗方案:直肠癌根治术,但因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肠壁全层及骶前

筋膜,如果分离肿瘤,易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故实施姑息性结肠造瘘术,给予止血、抗炎、营养等补液治疗,留置导尿管、胃管、盆腔引流管。

四、护理诊断:

P1:焦虑——与恐惧癌症、手术及术后康复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详细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举例手术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治疗信心。

3、正确评估引起患者焦虑的原因,将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教给患者,如散步、与人交谈、读书、听音乐,嘱家属多陪伴并给予心理支持。

P2:疼痛——与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主诉疼痛缓解。

护理措施:

1、解释疼痛原因,予以心理护理。

2、协助患者半卧位休息,减少切口张力。

3、指导家属协助分散注意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

5、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止痛。

P3:排尿异常——与手术留置导尿有关。

护理目标:尿管已拔除,拔除后小便能自解,留置尿管期间未发

生尿路感染。

护理措施:

1、术前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

2、导尿及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导尿

管,保证有效引流。

3、给予会阴护理每天两次。

4、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

5、术后第48~72小时开始间断夹闭导尿管,定时开放,

训练膀胱功能。

6、可进食时,告知病人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P4:自我形象紊乱——与人工肛门有关。

护理目标:对自我形象的改变有正确的认识,言语行为表现出对外

表改变的接受。

护理措施:

1、将病人安排在人员较少的病房。

2、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从中正确评估引起病人形象紊乱的原因。

3、多与病人沟通,鼓励亲人给予足够的支持,以增强自信心。

4、鼓励尽早自己动手,学习造瘘口的护理方法,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重返社会的信心,尽快接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P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躯体活动受限及人

工肛门流出的肠液、粪便对周围皮肤刺激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全身皮肤完整无破损,人工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护理措施:

1、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随时更换污染的衣物、被服。

2、定时翻身,避免拖拉病人,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3、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便器。

4、使用造口袋时,应定时清洗更换,排便后要先用清水擦洗,再用盐水棉球洗净造瘘口周围皮肤并擦干,然后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以防出现皮炎。

P6:活动无耐力——与切口疼痛、体质虚弱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可在帮助下下床行走。

护理措施:

1、患者禁食期间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予以营养支持。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3、拔除导尿管后协助下床活动。

P7:知识缺乏——与缺乏人工肛门的护理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学会人工肛门的自我护理技术以及选择适当饮食调节大便的方法。

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正确使用人工造口袋,做到及时清洗、更换,造口周围皮肤温水擦净后涂氧化锌软膏保护。

2、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太稀或粗纤维过多的食物,减少豆类、洋葱、大蒜等产气太多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硬的食物,少食多吃,防止消化不良;生活饮食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指导病人掌握劳动强度,避免因腹压过大引起结肠粘膜脱出。

4、要求病人出院后按时复查,若发现人工肛门狭窄或排便困难,及时就诊。

P8: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与手术创伤,切口污染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症状。

护理措施:

1、每日监测体温变化。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3、做好造瘘口的护理,避免流出的肠液、粪便污染腹部切口。

4、遵医嘱予以抗炎、营养治疗。

五、伤口造口的护理:

1、加强对造口的护理及观察,造口开放前,周围用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保护;开放后,及时清洁造口分泌物、渗液和保护造口周围皮肤,更换敷料,避免感染。观察造口肠粘膜的色泽、造口肠段有无回缩、出血或坏死等。

2、避免造口狭窄,术后由于瘢痕挛缩,可引起造口狭窄,应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为避免造口狭窄,可在造口拆线、愈合后,可定期扩肛,以松弛肛周肌肉,保持通畅。方法是:戴手套用食指伸入肛门内约4cm,每次1~2分钟,每日1次,插入手指时,切勿粗暴过深,防止肠穿孔。扩肛时,可张口呵气,防止增加腹压。

3、预防腹泻便秘:术后观察病人排便情况,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开始要稀淡、易消化食物,以后逐渐增加纤维素和维生素多的蔬菜,过度至正常饮食,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引起腹泻,

6 如大便干结,嘱病人多活动、多饮水,可进食蜂蜜,必要时用温盐水灌肠,保持排便通畅。

4、预防肠粘连:术后早期鼓励病人在床上多翻身、活动四肢,2~3天后病情允许下,协助病人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轻腹胀,避免肠粘连。活动时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牵拉。

六、排便功能训练:

嘱患者开始时每天3~4次去厕所做排便动作,随着时间的延长,排便次数可减至每天1~2次,逐渐在大脑皮层形成定时排便的兴奋灶,肠道功能适应了新的环境,人工肛门的括约肌功能建立,这样就可像正常人一样排便。

七、指导病人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

1、人工肛门袋的选择及安放:根据病人情况及造口大小选择适宜的肛门袋。清洁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并待其干燥后,除去肛门袋底盘外的粘纸,对准造口,紧贴周围皮肤,袋口的凹槽与底盘扣牢,带囊朝下,尾端反折,并夹闭。

2、人工肛门袋的清洁:当肛门袋充满三分之一的排泄物时,及时更换清洗。清洁皮肤后,擦干后涂氧化锌保护皮肤,防止局部炎症、糜烂;同时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湿疹、充血、水疱、破溃等。

八、体会:

通过学习了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了解了很多有关人造肛门的相关知识,知道它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如果患者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护理,那么手术仅成功了一半,如果患者能自我护理造口,

7 她的尊严也能得到维持,也是患者康复后再投入社会生活的关键,所以我们要鼓励患者自行掌握造口的护理方法。

第5篇:胆囊结石患者护理个案研究

中 南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胆囊结石患者护理个案研究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层 次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

引言-----4 一 个案病史介绍-------------------------5 二 术前护理-----------------------------6 三 术中护理------------------------6 四 术后护理------------------------7 五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8 致谢 ------9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中,据国内资料统计,此类病人已占人口约8%-10%,高发区可达到20%。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胆囊结石的护理和预防胆囊结石变的尤为重要。护理专业是一项需“耐心、细心、关心、慎独”的综合护理工作,在平时的护理操作中,必须遵守严密的无菌操作和注意微小的事件。与病人沟通中,要有自信,也要虚心。在学习胆囊结石患者护理中宣教中,我们更多的不是在于如何治疗胆囊结石,而是如何预防胆囊结合,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饮食越来越好,结石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健康宣教变的尤为重要。预防结石最重要的就是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活饥一顿。不要食过多高脂食品,防止肥胖。注意饮食卫生。

关键词:胆囊结石

护理

个案

研究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手术和尸解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少数病人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其他

(1)很少引起黄疸,较轻;

(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 (3)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4)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

(5)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5.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中,据国内资料统计,此类病人已占人口约8%-10%,高发区可达到20%。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胆囊结石的护理和预防胆囊结石变的尤为重要。

一、 个案病史介绍:

(一)病人主诉

反复右上腹痛三年余,再发加重15小时

现病史:患者,女,已婚,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未想他处放射,无心慌气闷,无恶心,呕吐,无返酸,嗳气。到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胆囊结石”予以抗炎等治疗后症状好转,此后症状反复发作,性质同前,15小时前,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右上腹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门诊B超提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收入住院。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可,睡眠一般,大小便如常,体重未见明显减轻。患者有高血压,病程4余年,血压控制情况尚可,自诉患有眼疾多年,视力不佳。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4年余,血压控制情况尚可,否认 “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1972年,学历高中,职业农民,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冶游史。家族史:父母已故,有一兄弟2姐妹,均体建。二系三代内否认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及染病史,否认类似病史。

病理生理: 胆囊结石:一般不产生绞痛,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梗阻,可长期无明显症状,有时偶尔在饭后感觉上腹胀闷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平时常有胃灼热、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易误诊为“胃病”或“肝炎”,较小结石常可移动而嵌顿于胆囊颈部,出现剧烈胆绞痛,伴恶心呕吐;如嵌顿结石位置改变而解除梗阻,则胆绞痛即可缓解。发病早期无感染,故无寒战,发烧,当伴发感染和梗阻时,胆囊可发生化脓、坏疽,甚至穿孔。急性发作大多在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当平卧时,胆囊结石容易滑入胆囊管而造成梗阻,故部分病人可在夜间发作。如果这时患者体位改变(如坐起或侧睡),结石松动、滑落,回到胆囊里,梗阻解除,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二)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B超

医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右肝下引流管,给予头孢曲松,奥美拉唑,水溶性维生素,氯化钾。

(三) 护理诊断和方案

病人能说出引起焦虑的原因, 病人能采取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病人了解手术和目的,并接受LC手术;.病人能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懂得术后腹部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重要性,能描述伤口感染的先兆感。

P1:疼痛

R/T:与胆囊结石反复发作有关

P2: 焦虑 R/T:与LC手术知识的缺乏,顾虑手术效果及预后有关 P3: 舒适的改变

R/T:与手术创伤 病人角色强化有关

P4:潜在并发症---感染

R/T:与腹部有切口,腹部有引流管有关 护理目标:减轻病人的疼痛

护理方案:.详细介绍LC手术的适应征,手术方式和优点.对病人所提出的疑问给予明确的、有效的、积极的信息,必要时介绍病人与经历相同手术的病友交谈,使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术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并协助病人完成洗脸漱口,入厕等自理活动

二、术前护理

护理方法

1.测定T.P.R.BP观察腹部体征及有无寒战高热。

2.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肥肉、油煎、油炸等高脂食物和辛辣、刺激行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3.配合术前准备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采用下肢弯曲的仰卧或侧卧位,以减轻腹壁紧张,使腹痛减轻.帮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侧卧位或半卧位).术前知道病人清洁腹部皮肤,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常规备皮更衣,并以酒精活松节油擦洗脐部至干部无污垢。向病人宣教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渗血、渗液).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帮助病人减轻疼痛。.遵医嘱应用解痉止痛药

三、术中护理

(一)护理措施

1.向病人说明说能出现的感觉如切口疼痛、恶心、腹胀、全身心不适等。

2.去震平卧6小时,血压平衡后改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和减少对横隔的压迫改善呼吸

3.术后第一天在床上活动上下肢及做翻身活动;术后第二天可实行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以防肠粘连

4.术后第二天可进食少量流质,以后进半流质,普食。饮食要低脂、易消化、多进:食蜂蜜几富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5.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胆漏、肠穿孔、伤口渗液及腹部体征。注意有无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等。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二)用药护理: 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成人2g/日,溶于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右旋糖酐注射液40ml中,约10~15分钟内滴入。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头孢曲松不得用于高胆红素血的新生儿和早产儿的治疗。如新生儿(≤28天)需要(或预期需要)使用含钙的静脉输液营养液治疗,则禁止使用头孢曲松,因为有产生头孢曲松-钙沉淀的危险。奥美拉唑: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氯化钾:静滴每次用10%10ml,用5%-10%葡萄糖液500ml稀释或根据病情酌定用量。静滴时,速度宜慢,浓度不可太高(一般不超过0.2%-0.4%,治疗心律失常时可加至0.6%-0.7%),否则不仅引起局部剧痛,还可导致心脏停搏。绝对禁止讲氯化钾溶液直接经静脉内注射。

(三) 减轻或控制疼痛

切口疼痛的缓解;(1)解释说明切口疼痛的原因、持续时间,关心、体贴病人,给予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使病人情绪保持稳定。(2)保持安静的休息环境,减少外界刺激,促进病人睡眠,缓解疼痛。(3)用腹带外固定。(4)采取半卧位,减轻切口张力,减轻疼痛。(5)鼓励自主有效咳嗽,并用双手扶着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以减轻切口张力减轻疼痛。(6)指导病人运用有效方法,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如放松、听音乐、听广播、读报、与他人交谈等。(7)疼痛剧烈时按医嘱应用镇痛药物。(8)观察切口有无渗出,及时更换敷料。

(四)降低体温

1、降温:根据病人的体温情况,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尽快降低病人的体温。

2、控制感染:遵医嘱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以有效控制感染,恢复病人正常体温。

(五) 营养支持

1、对梗阻未解除的禁食病人:通过胃肠外途径补充足够的热量、氨基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2、梗阻已解除、进食量不足者,指导和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和低脂饮食。

四、 术后护理

(一)防止皮肤破损

1、提供相关知识:胆道结石病人常因胆道梗阻而致胆汁淤滞、胆盐沉积而引起皮肤瘙痒等。应告知病人相关知识,不可用手抓挠,防止抓破皮肤。

2、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洗皮肤,减轻瘙痒。

3、瘙痒剧烈者:可遵医嘱应用外用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

4、注意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护理:若术后放置引流管,应注意其周围皮肤的护理。若引流管周围见胆汁样渗出物,应及时更换被胆汁浸湿的敷料,局部皮肤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刺激和损失皮肤。

(二)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术后早期出血的原因多由于术中结扎血管线脱落、肝断面渗血及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应加强预防和观察。

(1)、卧床休息:对于肝部分切除术后的病人,术后应卧床3~5天,以防过早活动致肝断面出血。

(2)、改善和纠正凝血功能:遵医嘱予以维生素K1 10mg肌内注射,每日2次,以纠正凝血机制障碍。

(3)、加强观察:术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血性液增多,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腹围增大,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护理。

2、胆瘘的预防和护理

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引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胆瘘。

(1)加强观察:术后病人若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的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病人发生胆瘘。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

(2)妥善固定引流管:无论腹腔引流管还是T管均应用缝线或胶布将其妥善固定于腹壁,避免将管道固定在床上,以防病人在翻身或活动时被牵拉而脱出。对躁动及不合作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脱出。

(3)保持引流通畅:避免腹腔引流管或T管扭曲

折叠及受压,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通畅。

(4)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管引流出胆汁的量、颜色及性质。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的量约为800~1200ml,呈黄绿色

清亮、无沉渣、有一定黏性。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日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出,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处理;若引出胆汁量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1)采取合适体位:病情允许时采取半坐或斜坡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腹腔内渗液积聚于膈下而发生感染;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位或行走时不可高于腹部手术切口,以防止引流液或胆汁逆流而引起感染。 (2)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消毒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

(3)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定期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保持引流通畅:避免T管扭曲、受压和滑脱,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内感染。

(三)T管拔管的护理

若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日左右试行夹管1~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病人若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经T管作胆道造影,如造影无异常发现,在持续开放T管24小时充分引流造影剂后,再次夹管2~3天,病人仍无不适即可拔管。拔管后残留窦道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天内可自行闭合。若胆道造影发现有结石残留,则需保留T管6周以上,再作取石或其他处理。

五、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一)饮食护理

(1) 忌辛辣(如咖喱、辣椒)、肥腻食物和烟、酒,忌暴饮暴食,严重者可禁食。讲究饮食卫生,以防吃入蛔虫卵。

(2)重视早餐,不吃早餐会使人空腹时间过长,胆囊中胆汁不能正常排出,长期胆汁淤滞使胆结石更容易形成,且早餐中应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吃蔬菜、水果可预防体重增加,减少胆固醇结晶形成,进而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3)常吃干豆类、洋葱、萝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可帮助胆汁酸的吸收,抑制肠内胆固醇吸收,促进其排泄,进而减少胆石症的发生。尽量少吃高糖、高胆固醇食物,以减少形成胆石症的风险。

(4)要多吃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弛胆道括约肌及利胆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水代茶饮)。

(5)保持大便通畅,如2~3天不解大便,可服一些清泻剂(麻仁丸、果导等),补充粗纤维食物,增加肠蠕动和疏通大便。

(二)生活护理

(1)术后病人休息2~3 个月,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康复,生活要有规律,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避免熬夜伤阴。

(2)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及体力劳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可增加胆汁排出,避免胆汁淤滞。

(3)复查时间 出院后根据医嘱定时服药。1~3 个月复查一次,不适时随时复诊。

(三)早期活动

手术后若无禁忌,病人应尽早开始活动,可促进身体各部位机能的恢复,可增加肺的通气,有利于气管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少腹胀增加食欲,有利于病人排尿,防止尿潴留。促进活动的方法:

(1)协助病人翻身,鼓励病人早期开始活动。 (2)鼓励病人作深呼吸的动作,鼓励咳嗽。

(3)术后次日协助病人坐起或在床边坐立数分钟,随后扶着病人沿着床边走几步。初次活动应注意病人脉搏、面色、意识的变化,防止病人摔倒。如戴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脱落。活动要根据病人的耐受能力适当进行。

(四)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半月后从事轻体力劳动,一月后恢复正常劳动,避免重体力劳动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清淡、易消化。少脂肪为宜,还应注意饮食卫生,不能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进食过多油腻音频,不要生食海鲜和饮酒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愉快的心理。

本文在实习半年后完成。实习时间虽短,但我深深地体会到护理专业是一项需“耐心、细心、关心、慎独”的综合护理工作,在平时的护理操作中,必须遵守严密的无菌操作和注意微小的事件。与病人沟通中,要有自信,也要虚心。在学习胆囊结石患者护理中宣教中,我们更多的不是在于如何治疗胆囊结石,而是如何预防胆囊结合,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饮食越来越好,结石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健康宣教变的尤为重要。预防结石最重要的就是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活饥一顿。不要食过多高脂食品,防止肥胖。注意饮食卫生。

同时对指导实习的老师和本文指导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2】黎瑞庄,医院评审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9,33(6):368 【3】王保良译、施 斌校,有关胆囊结石的错误认识及其正确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3,15(1):

【4】张永摘、陈朝琼校,胆囊结石护理中的困难.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2 12(3):135 【5】张世民,胆囊结石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2,14(5):193 ;

【6】李建荣,胆囊结石的防治及护理[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1(17):69. 【7】申罗英,叶芳,胆囊结石的防治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14(13):1782. 【8】何永群,杜爱华,丘淑丽.胆囊结石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2,5:13.

第6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为确保我中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根据卫生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2011版)》,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目标

(一)至2016年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45% 。

(二)至2016年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0% 。

二、工作组织机构

(一)、工作小组 组 长:成小亮

员:范英培 10名村卫生所医生

(二)、工作小组分工

成小亮主管全辖区严重精神障碍的督导工作;

范英培主管10村卫生所医生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建档、随访等工作;

10名村所医生负责管理各自村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建档和随访工作。

三、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辖区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村卫生所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严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严重精神障碍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及县疾控中心。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中心每月统计在档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区级严重精神障碍疾控机构。

4、病情评估:为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县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5、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8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臵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6、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7、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8、技术指导:接受市、县级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

许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1月4日

第7篇:高血压病患者的个案护理体会

xxx

一、案例介绍:

患者,男性,35岁

患者因“反复头昏左侧肢体无力3年,再发1月”于2011年06月13日09:30入院。

3年前患者因情绪激动时突感头昏,并班左侧肢体无力及流涎 ,无头痛、恶心及呕吐,无失语、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常及饮水呛咳,即至“市一医”就诊,作头颅CT示“脑出血”,考虑“高血压脑出血”,经治疗后病情缓解,此后患者经锻炼肢体功能恢复尚可,但头昏反复发生,血压时有波动,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头昏伴左侧肢体无力,无恶心、呕吐,无头痛、意识障碍,无畏寒、发热等不适,未珍治,今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门诊收入我科,病后精神、饮食尚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曾患“高血压病”10+年,血压最高达180/110mmHg,现口服“厄贝沙坦、美托洛尔”降压治疗,自述血压控制可。半年前曾与我院诊断“颈动脉硬化症;腰椎间盘膨出症”,偶感腰部疼痛。否认有“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伤寒”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

查体:T36.80 C P78次/分

R20次/分

BP182/110mmHg,神清,语言流利,巩膜无黄染,结膜红润,眼睑、双踝部无水肿,心尖搏动正常,腹部无压痛,肝脾无肿状,肠鸣音正常。

入院诊断:Ⅱ型高血压病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遵医嘱给与降血压治疗,高血压急症治疗静脉给药,通过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降压,开始以每分钟10—25ug速率静脉点滴,根据血压情况调节滴注速率。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指导:合理饮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指导,控制总热量摄入,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以低盐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食含碘和维生素C食品;

2.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充分认识到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及控制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

2.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保证充足睡眠。

3.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多食易消化食物。

(二)用药护理

1.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遵医嘱予降压药物治疗,测量用药前后的血压以判断疗效,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2.用药注意事项降压药物使用从小剂量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要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用药期间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三)病情观察

1.血压及症状监测观察病人血压改变,每天测血压2次,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病人头痛,头晕程序持续时间,是否伴有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2.严密观察并发症征象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突然胸骨后疼痛等心脏受损的表现,观察头痛性质、精神状态、视力、语言能力、肢体活动障碍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表现,注意有无尿量变化,有无水肿以及肾功检查结果是否异常,以使及早发现肾功能衰竭。

3.防止低血压反应,避免受伤指导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以防发生急性低血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向病人解释病情,缓解病人压力,有助于减轻病人头痛症状。

(四)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与情绪紧张、环境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多有焦躁、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不良的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易形成负面的影响,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节,提高心里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 2.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3.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4.嘱病人按时服药,适当参与活动。

5.高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四、护理体会

(1)通过此患者的护理我了解了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患者本身的配合也很重要。感受最 深的还有,此病情很有可能会复发,情绪容易激动,所以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都很重要,护理人员不仅要监督病人饮食还要给与患者较多的关心和耐心,同时也要和家长有较好的沟通。

(2)通过此次实习我能独立完成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氧气吸入疗法、心电监护、静脉留置套管针、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皮内、皮下注射等护理技能操作。与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沟通,能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3)通过此患者的护理你感受最深的、收获最大的内容的描述。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是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做好护士这个职业必须要牢固的掌握好理论与临床知识,理论联系实践,也必须有良好的协调与分析能力,更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必须做好“三查七对”。此类病人入院时出现头昏很有可能伴有其他疾病,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此时家属也会因为过于担心而着急把希望依赖与医护人员,面对这一切护理人员必须学会冷静,做到不慌不乱,有条理的将家属安置一旁,护士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安置抢救床,安置卧位,上氧,监测生命体征、上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建立通道、静脉采血标本,静脉输液、吸痰等护理技术操作。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和生命征,锻炼的是护士的协调和分析能能力,这些抢救工作也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训练,护士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己的操作技能,也要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还要有不断开拓创新、严思敏捷、附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多理解病人,多关心病人,做一名合格的护士。

第8篇: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个案护理

泌尿外科 隋晓丽

一, 护理评估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姓名:罗燕 民族:汉 性别:女 婚姻:已婚 年龄:43岁 文化程度:初中

职业:务农 入院时间:2015年5月31日 2, 健康史

现病史:患者自诉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腰背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像会阴部放射,伴恶心呕吐,为为内容物:伴寒战发热,热峰不详,无尿急,尿频,尿痛,无肉眼血尿,无腹胀腹泻,无头晕呼吸困难,于云浮市中医院诊断为左肾盂结石,予止痛对症治疗,疼痛缓解。今再次出现左侧腰痛,性质同前,到我院急诊就诊,完善B超检查提示“左肾盂结石并左肾积液”,予止痛对症治疗后拟“左肾盂结石并左肾积液”收入我科。入院后于2015年6月12日在腰硬联合麻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左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术中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尿液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淡黄色,于2015年6月17日出院。

既往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无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无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性物质接触史,无吸烟饮酒史,无传染病接触史,无食生鱼史。月经史:初潮13岁,3-5/30天,末次月经2015年5月25日,月经量中等,无痛经史。 婚育史:已婚已育,配偶健在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3, 身体状况 T:37°C , P:62次/分,R:18次/分,BP:126/69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听诊无殊。腹平坦,下腹扪及胀大膀胱,轻压痛,其他部位无压痛,未及肿块。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下肢无水肿,双肾区未见异常膨隆,双肾未触及,左肾区扣痛,双侧输尿管形成体表投影压痛点无压痛,膀胱区未见异常隆起,无压痛,浊音界未引出,尿道外口未见异常分泌物。 二, 护理诊断

1, 2, 疼痛----与手术创伤,放置输尿管支架有关。

焦虑与恐惧----与环境改变,留置双J管支架管及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3, 4, 5, 有管道脱落的危险------ 与放置肾造瘘管、双J管、尿管有关 有压疮的危险------- 与术后伤口疼痛、活动受限有关 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尿路刺激征,尿液反流----双J 管放置位置不当或双J 管下移致膀胱内导管过长刺激膀胱三角区或后尿道导致平滑肌痉挛所致。

6, 知识缺乏----缺乏此疾病相关知识。

三, 护理目标

1,病人疼痛得到缓解或有效控制疼痛,自诉疼痛减轻 2,焦虑情绪组建缓解,恐惧感减轻

3,住院其间无发生管道脱落 4,患者及家属能掌握压疮预防措施,无发生压疮

5,病人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尿液颜色有淡红色变为淡黄色,未发生感染。

6,病人能够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四, 护理措施

1, 疼痛:每天评估疼痛程度,给予对症治疗;

指导病者通过放松心情,看电视,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

2, 焦虑与恐惧: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

多与病人沟通,了解引起焦虑及恐慌的原因; 和病人家属讲解手术详情,增加患者的手术认知。

3,有管道脱落的危险

加强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避免管道扭曲折叠、牵拉,尿袋低于导尿管出口水平,及时倾倒尿液。保持引流管足够的长度:协助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柔。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形状、量。 定时巡视患者,观察管道有无脱落,伤口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床头悬挂警示标识:落实防脱管的措施,做好床边交接班。 4,有发生压疮的危险

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 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 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做好生活护理 加强交接班,密切观察皮肤的情况

5,有出血,感染的危险:

术后要注意尿液颜色及尿量的变化。在出血期间, 应适当减少活动, 多饮水, 若患者突然出现鲜红色尿液或肾区胀痛等症状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检查;

嘱病者每日饮水2500—3000ML,每天及时排尿,勿憋尿,防止液反流,及尿路感染。

6, 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加强患者

的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起居、饮食及活动, 不做 四肢及腰部同时伸展动作, 不做突然下蹲及重体力劳动。指导 家长不要让小儿打闹及剧烈跑动, 防止双J 管滑脱或上下移动。 指导患者对尿色、尿量变化的观察并定期复诊按时拔管, 发现 异常及时就诊。对于结石手术患者, 指导其注意调节尿液酸碱 度并多饮水, 防止尿盐沉积再形成结石或阻塞双J 管。

五,护理评价

1,病人疼痛得到缓解或有效控制疼痛,自诉疼痛减轻

2,焦虑情绪逐渐缓解,恐惧感减轻 3,住院其间患者管道无发生脱落

4,患者及家属能够掌握压疮预防措施,无发生压疮 5,病人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发生感染 6,病人能够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第9篇: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018年**卫生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为确保我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并落实《精神卫生法》、《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根据《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山东2017年版)之《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工作规范》以及省、市各级工作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促进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培训、督导、考核等方式,促进我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区、街道、社区、镇、村全面覆盖。

(二)按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山东2017年版)之《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工作规范》为患者提供免费建档、健康查体、随访服务等,提高检出率、管理率及规范管理率。

(三)加强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全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促进山东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正常运转。

(四)加强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消除群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

(五)加强贫困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救助,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成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工作小组

(一)工作小组组长:**

成 员:** ** ** 各村卫生室负责人

(二)工作小组分工

**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工作;

**负责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乡村医生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

**负责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出院信息单录入工作;对村卫生室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管理的督导工作;

**负责辖区内所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山东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体检表及随访信息录入工作;

各村卫生室负责人负责管理各自村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建档和随访工作。

三、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辖区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村卫生室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严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严重精神障碍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及区疾控中心。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每月统计在档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区级精防中心。

4、病情评估:为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区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5、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6、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7、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8、技术指导:接受市、区级专业技术指导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

**卫生院

2018年1月6日

上一篇:高校寒假作业下一篇:卫生局办公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