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通用11篇)

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 篇1

2012年,xxxx卫生局按照xxxx卫生局关于全市开展重症精神病排查工作的部署,解放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概况

按照xxxx卫生局统一安排部署,目前全市总人口360万,xxxx人口数30万,按1%应患人数解放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2400人,按0.5%应患人数患者为1200人,今年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以来,网络录入数仅为602人,占全省要求的90.30%(省定人数8000人),按要求应录入665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

为进一步做好xxxx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区卫生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全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2011年开展工作以来,我区召开重性精神疾病工作会议,部署工作重点,对辖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国家新系统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全区精神疾病患者人员资料的录入工作顺利完成。

(2)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知晓率。

针对目前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开通“焦作精神卫生网”,创刊“焦作精神卫生报”,通

过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零距离和上街义诊等多方媒体扩大宣传力度,搭建与外界宣传和交流的平台,制作重性精神疾病社区专版知识彩页数3万余张,目前已发放到辖区居民手中,在居民楼道张贴重性精神疾病宣传版面200张。

9月22日-10月22日,由xxxx精神病院承办了“十月十日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月启动仪式在人民公园西广场举行,共组织辖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精神病学专委会成员单位共15家医疗机构,为群众进行了义诊,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摆放展板50多块,现场接受群众咨询2000多人次。10月9日,医院又举办了老年精神健康知识讲座、大型医患联谊会,医护人员和患者在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受到患者家属一致好评。

(2)发挥专科医院优势,督导检查,工作有序向前开展。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中,利用xxxx精神病院专科优势,创新机制,协助基层排查、随访、建档,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做好技术指导,与县区建立点对点对口技术支持,资源共享,服务患者,有利于基层更好的开展工作。深入县、乡、社区开展培训25次,协助区卫生局对各县区进行督导,促进了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专家定期坐诊,发挥职能,保障社区。

按照工作要求,市精神病院成立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小组和技术专家团队组,定期到辖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进行

技术指导,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使社区精防工作管理员及技术负责人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协助后续治疗和康复的业务指导以及必要的跟踪服务,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对各社区服务中心上报的患者及时向中心进行反馈。市精神病院及时更新网络数据,扎实工作,确保全市录入数据准确及时,网络系统健康运行。

(4)与解放辖区签订重性精神病转诊协议,方便患者就医。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规范管理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创建和谐安定的社区环境,建立点对点技术支持及双向转诊关系,市精神病院指定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免费接住院患者,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三、存在问题

1、精防人员少,宣传力度不够。

2、经费严重不足,对于筛查出的患者仅能提供建档、随访、体检等服务,不能提供如免费发放一些能缓解病情药品的治疗措施,导致患者就诊率低。

3、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重,出现很多家庭无法治疗,出现“关锁’现象。

4、家庭监护责任过重,社会救助不足。

5、排查管理难,入户随访困难,由于精神疾病受社会歧视,很多患者和家属拒绝随访,社区录入工作受阻。

四、下步工作

1、创建xxxx重性精神疾病示范区。

2、按照省要求,本年底录入工作完成98以上。

3、将本项工作纳入年终的绩效考核目标,规范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的各项管理。

五、工作建议

1、希望政府加大对精防经费的投入力度和扶持力度,真正形成政府主导,卫生、民政、公安、残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格局。

2、建立试点。加强试点管理与救助,使精神病患者和家属能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减少患者因病致贫地现象发生。

xxxx精神病院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

治疗工资汇报材料

近年来,xxxx卫生局紧紧围绕建立长效重性精神疾病管控机制的工作目标,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规范(2012年版)》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合作,广泛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精神障碍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精神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作为专科医院,在重性精神病管理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医院概况:

xxxx精神病院1992年经市政府、市计委批准立项筹建,1994年7月市卫生局下发成立文件,1995年3月张汉英市长亲自授牌开业,是我市唯一一家集预防、治疗、康复、教学、培训为一体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填补了xxxx精神卫生事业的空白。医院位于林园路西段,与占地2400亩的森里公园相毗邻,非常适宜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康复医疗。医院开放床位300张,国家级心理咨询师32人,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30余人。面对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和精神疾病患者对心理健康的社会需求,医院按照“内抓质量、外树形象”、“院有特色、可有重点、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精神卫生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集预防、治疗、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特色科室、特色治疗成为支

撑医院发展的坚强磐石。

医院被评为河南省精神疾病诊疗网络成员单位、河南省精神卫生医联体成员单位、xxxx精神病医院协作医院;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卫生科普协会精神科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单位;xxxx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委员单位;xxxx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xxxx精神卫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xxxx精神病的慢病及病退鉴定协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治疗,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我院作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重性精神病项目办公室,设立了xxxx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成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组及应急医疗处置组,建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队伍。与各县、区卫生局联系,与公安、民政、及残联等部门协作合作,开展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查、登记,同时与相关医疗单位开展排查、随访、档案管理的落实,积极排查管控,使重性精神病的管理趋于常态化和制度化。为以后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2、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技术水平。

我院作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重性精神病项目办公室,设立了xxxx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成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组及应急医疗处置组,建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队伍。与各县、区卫生局联系,与公安、民政、及

残联等部门协作合作,开展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查、登记,同时与相关医疗单位开展排查、随访、档案管理的落实,积极排查管控,使重性精神病的管理趋于常态化和制度化。为以后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3、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降低肇事肇祸率。

积极组织建设xxxx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小组和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领导小组等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实行责任制,有效地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与各县区公安部门联系,积极组织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协调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

自2013年开始,我院积极组织精神病学专家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康复工作及社区精神疾病管理工作模式,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我院拟定《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研究》课题,该课题在研究后期,在我市各县区选取研究示范区作为试点,经半年多的社区实践后,在2014年被xxxx人民政府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4、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援助排查、复核工作。

按照市卫生局文件要求,我院积极组织建立xxxx重性精神疾病治疗小组。每季度深入各县区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排查、随访、复核工作,同时将排查工作反馈给相关的上级卫生部门。定期汇总上报各县区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数据,每季度组织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数据员培训工作。

5、加强政府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费用减免力度。

医院积极加强与市卫生局、民政、残联、救助站等部门联系,为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争取相应的政策扶持。同时,医院利用自身能力,适当的减免一些贫困家庭入住院费用。

三、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为市卫生局下属机构负责,但我院系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间接地导致行政隶属关系模糊,上级下发的文件不及时。

2、xxxx是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人均收入较低,全市大多数人口系农村人士,家庭困难,收入较低;而争取过来的经济援助较少,直接地导致一些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诊治。

3、我市360万人口,按照国家重性精神疾病比例,我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大体有近万余人,但从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人员仅有若干人,工作量繁重,工作压力大,而且多数管理人员为临时工,间接地导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不周到。

4、各社区对于重性精神疾病认知不足,群众对精神病患者侮辱、歧视现象时有发生。

5、患者知情同意隐私保护能力不够,在公共卫生网的重性精神疾病信息与其他慢性并管理一样,保密性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提高社会公众责任意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精神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普及精神

卫生防治知识,消除偏见和社会歧视,真正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社区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和良好社会局面。

2、希望政府加大对精防经费的投入力度和扶持力度,真正形成政府主导,卫生、民政、公安、残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格局。

3、加强与人事部门联系,争取解决管理工作者编制问题,明确职责,规范工作行为,确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4、积极发挥我院专科医院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参与重性精神疾病治疗工作,加强医院对各县区卫生医疗机构技术指导工作。

5、加强与各地公安部门联系,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对肇事肇祸病人的排查管理工作,做到重点监控。

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 篇2

1基本情况

1.1一般资料

赤松镇总人口数为29 118人, 重性精神病患者136人,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分裂性情感障碍等[3], 同意纳入686项目管理系统进行规范随访管理的为130人, 其中女性61人、男性69人;患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0~50岁间的中年人, 其中<20岁的5人, 20~30岁的18人, 31~40岁的24人, 41~50岁的43人, 51~60岁的26人, >60岁的14人;57人未婚, 67人已婚, 7人离异;职业均为农民; 文化程度以 文盲、小学为主, 分别占30.76%、61. 20%;家庭经济贫困占80.77%;60%患者类型为精神分裂症。

1.2收集方法

由本院联村责任医生结合上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提供的相关数据, 对全镇的精神疾病患者开展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家族史、初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 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康复措施、总体评价等。

2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精神卫生人力资源是保障精神卫生服务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4]。据报道我国人均精神科医师数为1.46/10万, 人均精神科护士人数为2.25/10万[5], 而我区辖区内缺少专业的精防机构, 专业的精防人员几乎为零, 因而卫生院医务人员在重性精神疾病的规范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

2.2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专业性较强, 卫生院联村责任医生队伍除少部分是全科医师外, 大部分是乡村医生、护理药剂等人员组成, 整体业务水平较低, 基层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极为有限, 技术水平很低[6]。

2.3患者及家属的的配合度不高, 因为患者及家属不能正确面对疾病, 病耻感较重, 工作不能主动配合, 一些患者及家属怕外人排斥, 有意隐瞒病情, 不愿透露疾病相关信息或不愿意让联村责任医生上门随访。

2.4患者或家属对重性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极度缺乏, 在日常管理中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低[7], 部分患者或家属因服药时间长、无法治愈而放弃治疗, 而长期用药是重性精神病主要治疗手段[8]。

2.5因家庭成员患有重性精神疾病, 导致因病返贫, 多数家庭处在低保边缘, 获得的医疗救助等社会支持也很有限, 治疗费用对他们的家庭是沉重的包袱。

3对策与措施

3.1针对联村责任医生、联络员加强业务培训[9]

3.1.1我院主动对接市级专业精防机构, 邀请精防专家来我院对联村责任医生队伍进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专题培训,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知水平, 让大家认识到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分裂情感障碍等疾病。重性精神病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患病比例, 在发病时, 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对行为的控制力, 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 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

3.1.2我院指定相关人员作为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责任人, 派其参加上级举办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知识专业培训。

3.1.3我院专题制作《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 多媒体课件, 组织全体联村责任医生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及重性精神疾病的概念、种类、常见症状、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随访原则等随访管理知识进行系统化培训, 使其了解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 掌握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工作要求及相关程序规定;对公共卫生联络员进行培训, 让其了解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的重要性, 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协助配合联村责任医生开展随访管理工作。

3.2规范随访管理级别和内容

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对130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风险评估, 确定管理级别 (其中Ⅰ级管理1人, Ⅱ级管理18人, Ⅲ级管理50人, Ⅳ管理61人) , 并按照管理级别进行随访管理。Ⅰ级管理每半月随访1次, Ⅱ级管理每月随访1次, Ⅲ级管理每2个月随访1次, Ⅳ级管理每3个月随访1次。

3.2.1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或家属纳入686项目进行规范网络管理的好处, 且全程随访管理工作均由专人负责, 患者信息不会外泄。同时, 对患者家属进行危险行为预防及应对等知识的指导, 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 提高他们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

3.2.2药物指导

向患者或家属讲述重性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其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并告知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其他某些疾病不同, 药品一旦用上就不能因病情的好转或加重而随意增加、减少或停药, 且患者服药必须有监护人看服, 确认其服下后方可离开, 以防止其藏药或吐药;告知家属抗精神病药物毒副作用大, 尤其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3针对社会群体加强宣传

3.3.1充分利用辖区内各行政村的健康宣传栏, 张贴并发放各类宣传手册, 开展广泛宣传, 提高群众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3.3.2结合学校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辖区内的小学、中学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提高青少年对于重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知晓水平。

3.4针对贫困患者加大救助力度

低保患者参合费用由村或乡政府承担;对长期服药、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患者, 帮助其办理《区特慢性病门诊病历》, 每年享受封顶2 000元的门诊报销额度, 适当的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为特困患者申请686项目救助经费。

3.5完善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设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专职管理员, 对联村责任医生上门随访工作进行及时督导, 并及时将随访结果录入信息系统;制订考核指标, 将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纳入到联村责任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评当中。

4效果与评价

全镇130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通过两年的规范随访管理, 其中92.83%的患者或家属能很好地配合联村责任医生的随访管理, 提供患者的当前病情相关信息;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提高, 64例患者能遵医嘱按时、规律的服用药物;108例患者病情稳定;7例患者当年因病情发作转诊至上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两年来未发生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

5体会

通过对全镇130例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 笔者体会到加强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的重要性。但是, 虽然经过两年的随访管理实践, 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仍存在很多不足及困难, 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的随访管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为了能进一步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的随访管理工作, 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重性精神病的监管和管理治疗工作的领导, 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公安、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 实施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参与实施的综合治理。②加强与上级专科医院的交流、协作:选派联村责任医生到上级专科医院进行学习;邀请上级专科医院专家到基层卫生院作业务培训及指导;对联村责任医生排摸出来的有精神障碍倾向的患者给予技术支持 (诊断复核) ;加强信息互通, 能及时反馈到上级专科医院就诊的患者信息。③加大政府救助力度。虽然卫生部启动了686项目, 对贫困患者给予免费的住院或门诊药物治疗。但是救助经费有限, 惠及的患者数少。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种问题与矛盾的显现, 影响农民精神健康的因素日趋复杂, 农村社区各类精神健康问题也更加突出[1]。而我国精神卫生资源的配置极不均衡, 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 精神卫生保健需求较高的农村人口得不到充分的资源, 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目前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已列入国家要求重点管理的三大慢性病之一, 基层卫生院在精神卫生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病的管理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基层卫生院在重性精神病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特点, 就在基层卫生院如何加强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病的管理, 从存在困难、应对措施、取得成效及工作体会等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泽华, 杨镇松, 吴民吉, 等.广东省汕头市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 (9) :671-674.

[2]韩超.四县农村居民精神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济南:山东大学, 2011.

[3]俞峻瀚, 肖泽萍.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研究及对策[J].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7 (6) :353-355.

[4]何晓燕, 曹日芳, 赵国秋, 等.杭州市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现状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2013, 33 (11) :1277-1279.

[5]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报告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90.

[6]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203.

[7]张雪静, 李伟丽, 刘惠卿, 等.访问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1) :4-6.

[8]田春燕.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4) :53-54.

浅谈重性精神病人出院后护理 篇3

【关键词】 精神病;出院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2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3858—01

精神病患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等均可出现明显的异常,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动作行为古怪、与众不同、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支配下,有自杀、自伤或攻击他人的可能,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故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行为与心理均是正常的,从而拒绝治疗。所以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承认自己有病,一般都不会主动接受治疗,在院外往往拒绝治疗,因此出院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1 院外应按医嘱进行药物巩固治疗

家属配合下一定要督促患者坚持服药,这是预防病情复发的关键。重性精神病目前已纳入国家慢病管理,出院后仍需社区及家属的配合管理,督促其坚持服药。有关资料表明,如不坚持服药,五年发病率为85%,发病率如此之高,可见坚持服药有多重要。首先在病人出院时,医护人员就应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此疾病的性质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个别病人及家属认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使病人变傻,出现表情呆板,动作行为迟缓,流涎等反应,所以病情稍有好转就停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些反应只不过是暂时出现的药物副作用,随着病情的好转与抗精神病药物的逐渐减量,这些不良反应也会随之消失。如果随便停药,很容易导致复发,有的病人及家属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病已经好了,不用再吃药了,所以一定要向他们讲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2 保持良好的心态

开导患者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认识自身疾病,解除对疾病的错误看法,家属要配合并给其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要患者正确对待生活琐事,正确对待不良刺激。对其内心的不满,要及时给予疏导和关心。生活要有规律,特别是不能饮酒、喝浓茶、咖啡及一些兴奋性饮料,丰富其生活,参加有益身心的劳动及活动锻炼。

3 识别复发征兆

病人和家属要知道精神病防治知识和复发先兆,如出现睡眠障碍、情绪改变、言行紊乱和拒绝服药现象,及时就医。

4 定期复查

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 篇4

定州市卫生局:

为了落实《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加强我市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治疗工作,我院组织参与了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2012年第一次督导,现将督导情况具实如下:

2012年7月2日至8月3日,由卫生局公共卫生科副科长张鹏、定州市精神病医院院长郭明带领定州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督导组前往我市29个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对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进行了督导。

各被督导单位相对比较重视这次督导工作,就目前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做了汇报,并提出了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督导组对各个单位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检查和督导,查阅了相关资料,从督导情况看,我市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极不乐观,2012年的工作几乎未开展,个别开展的单位,也只是有些随访资料,而且资料填写的极不规范,各单位没有相应的制度、职责、小结,有的甚至没有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负责人,与上级要求相差甚远。

这次督导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低,未能达到上级要求。我 市任务数2953人,线索调查1936人,已网络录入1608人,需诊断复核810人。

2.各社区、乡镇工作程序不清楚,病人未经明确诊断复 核、未建立居民档案就网络录入,纸质和网络录入人员不符。

3.机构定位及职责分工不明确,有的单位重性精神疾病 管理负责人不知道自己是本辖区的管理者,有的不会在国家数据库里面录入,有的甚至不知道本单位登录的用户帐号和密码。

4.领导不重视、不清楚、不知道。参加工作会议的人员 回去后不汇报,文件随处一扔、不传阅。

5.人员配置不足,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档案不完善,有空项目,未按国家 规定程序录入,随访不按时进行,记录不全,没有及时网络录入。

7.报表不及时,有错误、空项目,各种制度、职责、小 组未建立,资料不全,整理归档不规范。

8.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 属健康教育以及与其他单位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工作总体比较薄弱。

经过本次督导,对各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予以表扬和推广,对不足之处已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希望通过大家不懈地努力,共同把我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做好、做实。

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 篇5

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模式”、“山东模式”等一度兴起,均为我国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方面的积极探索。伴随国内精神卫生政策的逐步完善,精神科研究人员以更开放、重视效能的眼光,探索更加完善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途径,著名的有上海市的三级管理网络等[2]。同时,部分学者也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模式,如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其在减少住院、促使就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成效,具备跨文化有效性[3]。

1.2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篇6

为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为确保我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根据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办法》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目标

(一)功能完善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

(二)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一)范围:全社区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宣传。并做好入户访视工作,了解病人身体情况。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和。

2、收集确诊病例资料。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

3、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身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4、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5、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 篇7

2004年我国政府启动了“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 因第一年中央财政专款项目经费686万元, 被简称为“686项目”。该项目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 (疾控) 局主管,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承担具体管理工作。旨在建立医院、社区一体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将精神病院的管理、服务延伸到社区, 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以及患者家属的培训, 提高精神病病人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减少精神病病人的致残率和肇事率。首批建立了30个农村示范区, 项目覆盖农村人口3400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建立的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就是很典型的一个。

林口县地处偏远贫困山区, 交通不便, 过去精神病人看病需要到200公里外的市级精神病院。大部分病人因家庭贫困且缺乏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加上病人家属担心家中出了“疯子”被同村人歧视, 而拒绝去医院, 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治疗, 严重时往往冲动、伤人、毁物等反社会行为,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林口县被确立为农村示范区后, 通过项目的实施, 建立了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成为医院、乡村一体化的管理治疗网络, 填补了林口县在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空白。

当时为了实施“686项目”, 成立了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精神卫生机构专家为组长的技术指导组。确定工作要求, 对培训对象、方式、教材进行研究部署, 并结合农村工作特点, 采取办班培训、以会代训、进修培训、访谈培训等方式, 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人员及病人家属实施了全方位培训。先后培训了乡村医生、个案管理员155人, 病人家属200人, 民警、村委会干部40人, 计算机病案管理10人。培训使个案管理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为逐步建立个案管理队伍, 将医院服务延伸到乡村, 为医院乡村一体的防治系统提供了人力资源准备。提高了民警、村委会干部对重性精神疾病, 特别是有肇事倾向的病人提供帮助和综合管理的能力。

牡丹江市精神病防治院作为项目执行单位, 抽调了30人组建专业社区防治队伍, 走访了全县12个乡镇240个村屯, 与乡村医生共同对村民和家属提供的1500例病人进行了诊断复核, 系统采集了病人的基本情况、病史、既往治疗情况、目前情况及病人家庭的贫困情况, 全部资料建档立卡。同时对评估为有肇事的500例病人确定为随访对象。对特别贫困的150例病人提供免费药物治疗, 对病情严重且特别贫困的20例病人提供了免费救助性住院治疗。

建立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以后, 乡镇医务人员或全科医生就是坚持日常具体工作的骨干力量, 他们主要需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学习精神疾病的认症技巧, 提高诊疗水平, 争取对病人做到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对农村中新发病例的及时有效治疗制定了以下途径:

第一步初发。家属或村民对新发病例及时联系当地村医, 村医初步为病人检查后将病人全部信息登记, 然后上报至乡镇防保站, 防保站上报至医院防治科。精神科医生直接到病人家中诊断复核, 病情特别严重者直接转诊到医院。

第二步治疗。一是在家治疗, 由精神科专业医生根据病情,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指导当地村医为病人用药、发药及定期随访。二是住院治疗, 病情稳定且配合治疗后转回家庭治疗。

第三步康复。由医院防治科个案管理组指导当地村医定期随访, 指导家属如何帮助病人进行社会功能训练, 家属负责监督病人服药, 个案管理组定期对病人进行评估。

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 新的药物不断被研发出来, 疗效不断提高, 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也在增加。但是对重性精神病的病因仍不十分明了。重性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和双相情感障碍四种。虽然目前对发病的基础和诱因还在探索, 但临床上治疗的最佳方案还是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如果病人是首次发病, 及时发现, 早期经系统按疗程治疗, 症状完全消除后能长期坚持随访复查, 坚持服维持剂量和注重心理防御措施, 有效避免再次发作也是可以实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最怕治疗晚, 反复发作, 发作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 最后必然成为难治之症, 以至成为精神残疾者。

论人性假设与管理的两重性 篇8

关键词:人性假设;管理理论;两重性

1几种“人”的解释

(1)“工具人”假设的实质在于取消了管理对象的“人”的资格,认为他们并不具备人的本性,只是管理者实现其目的的手段。这种假设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合理性。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以及这种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负反馈,要求人们提出新的人性假设以形成新的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

(2)“经济人”假设将人的特点概括为①每个人的行动只受个人利益的驱使,按照自我保存的方式来行事;②每个人都只服从理性,只想以最小牺牲来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③自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个人完全是孤立自由的,独立于任何其他人。在生产力尚不十分发达,劳动仍然作为谋生手段,收入水平不高而且对丰富的物质世界充满欲望时,人的行为背后,确实有经济原因在作怪。因此,经济人假设利用人的这一经济动机,来引导和管理人们的行为,应该是一大创新。

(3)“社会人”假设认为①人都有天生的协作的本性②人的行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③人是社会人,社会需要、团体归属感往往是人们更重要的行为动机。据此,以往的管理模式必须改变,新的管理方式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激励的重点应该放在社会、心理方面而不是物质报酬方面;领导能力中要包括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技能。团体动力学、参与决策、新的领导方式以及团体激励等一系列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由此产生行为科学理论非常注重对人的感情等社会需求的满足。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行为动机、行为规律等开展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成为人本主义管理思潮的源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自我实现人”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采取适当反映高层次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复杂人,它既有“经济人”的财富欲、“社会人”的权利欲,更有“自我实现人”的发展欲。自我实现人假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首先来自基本的需要,如果基本需要的得到满足,又会激发高一层及第二层次的需要。第一层次的需要通过工资、福利设施等经济和物质又因得到满足。第二层次的需要包括友谊、协作劳动、人与人的关系、爱情等社会需要。这些学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第三层次的需要,如希望被人尊重、晋级提拔等自我需要,最后才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所有潜在能力的需要。

管理的自然属性即为管理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决定社会生产关系变化和发展。

管理的两重属性之间的矛盾为管理理论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人性假设的提出与改变是管理理论发展的前提。

管理理论处于管理的社会属性范畴之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管理的社会属性就会随之作相应的调整,而最基础的调整就是对于人性的假设的变化。

2启示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企业管理中,由于忽视了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大锅饭,平均主义使得企业管理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自主权的扩大以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极大调动了广大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在企业管理中,单纯坚持某一种人性假设都不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发育水平,企业员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及事件上会重复、交替的表现为“经济人”、“社会人”和“文化人”,针对以上的分析,根据人性的历史性与层次性,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职工需求分析所谓职工需求分析,就是要及时、准确的了解特定时期的职工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其次,工作需求分析。工作的种类纷繁,不同种类的工作,性质、特点不同,对所需人员的要求也不同。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工作总结 篇9

年初工作计划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十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年初把它列入今年中心中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组,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通过半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十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我院首先召开项目动员大会,将制订的《2011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由我院马杰院长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实行院长负责制、团队包干制。

我们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的经验,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多少的不同,如根据辖区居民健康调查和社区八类慢性病管理情况得知,我院重性精神病患者主要分布在18个村,约占60%,患者大部分搬迁或租住它处,难以登记和管理,所以我们召开村医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

系,逐户摸底,同时各村注意将搬迁或租住到其社区的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我院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因此我院和服务站主要负责人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和执行人。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各村医在一个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卫生院派人全程参与,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进行督查。

三、强化培训、指导,确保项目质量;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由于这项工作对我们是项全新的工作,不管从专业知识、管理经验都十分缺乏,要把这项工作做到位还很困难。为此我们首先要逐步培养一支较专业、有爱心的团队。因此项目领导小组同志和相关人员除自学相关精神病防治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省市开展的关于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才有技术力量为重性精神病人在基本医疗、生活照料、娱乐活动、功能训练、技术培训等康复服务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

包公镇卫生院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知识题 篇10

规范知识题

一、填空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重性精神病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2、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且患者()的一组精神疾病。

3、重性精神病主要包括()、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四项:1.患者信息管理2.()3.()4.健康体检

5、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

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为其建立一般

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

6、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

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

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级。

7、重性精神病患者病情稳定的。若危险性为()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

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时随访。

8、每次随访重性精神病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家属提供()。

9、在重性精神病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

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血常规(含白细胞分

类)、()、血糖、心电图。

1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重性精神病管理考核指标包括:()、()、()。

二、选择。

1.重性精神病患者病情不稳定的。若危险性为()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

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

(1)2--4级

(2)2--5级

(3)3--5级

(4)3--6级

2.重性精神病患者病情不稳定的,对于未住院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

同协助下,()随访。

(1)2周内(2)每年4次(3)2个月(4)每年6次

3、《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是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

议通过,自()起实施。

(1)2012年10月26日(2)2012年12月1日(3)2013年1月1日(4)2013年5月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立法宗旨中提到规范精神卫生服务涉及()等三个方

面。(1)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2)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康复(3)患者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和健康体检。

5、《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卫生的管理机制是实行()(1)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2)法定监护人、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医疗机构等共同

参与

6、精神障碍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患者的住院治疗原则上

实施自愿原则,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下,才可以对患者实施非自愿住院治疗。

非自愿住院治疗的必备条件是:()

(1)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

(2)已经发生维护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3)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4)上述的(1)和(2)有一种情形,且具备(3)的条件的。

7、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5年(2)10年(3)15年(4)30年 8、2012版《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要求,“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指导下,由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患者社区/乡镇管理,分为基础管理、患者个案管理。”基础管理包括:

()

(1)危险性评估、危重情况处置、分类干预、随访体检等其他要求、记录和网络报告(2)患者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3)发现疑似患者、通知出入院、登记确诊患者

9、院外应急医疗处置精神障碍患者的常用措施有:()

(1)保护性约束(2)心理危机干预(3)快速药物镇静、持续性药物治疗、其他治疗。(4)以上都是。10、2012版《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要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采取的有关应急医疗处置措施有:()。

(1)现场临时性处置、精神科门诊留观、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2)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院外应急医疗处置措施、处置后患者管理(3)院外应急医疗处置措施、处置后患者管理(4)(1)和(3)都有

三、判断

1、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评估3级表现为: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

制止。()

2、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评估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

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3、重性精神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的。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

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

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

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2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月内随访转诊情况。()

4、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

不可以担任监护人。()

5、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

6、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通讯和会见探访者权利应当尊重,任何情况下不得限制患者的通讯

和会见探访者的权利。()

7、突发重性精神病,或者重性精神病并且急剧变化,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对自身的伤害

(自杀、自伤行为),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对财物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等

(危害社会行为),或者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需要通过应急医疗处置及时采取干预措

施,以避免伤害和损失的发生或减轻伤害和损失的程度。()8、2012版《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应急医疗处置原则是:合理、及时、安全。()

9、精神障碍患者的应急事件报告。已经接受社区或乡镇管理的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患者

家属或监护人可以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报告。后者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报告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情况紧急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就近向精

神卫生医疗机构报告。()

10、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总结应该包括一般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一般情况应该有本地

城市和农村人口数及15岁及以上年龄构成,村或居委会数、乡镇或者街道数、区县数、地市数,以及其他基本情况。()

四、简答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服务时要分类干预,分类干预的根据是

什么?

解读动画角色设计的双重性 篇11

关键词:艺术;商业;角色;性格;衍生产品;价值

一、引言

独特的性格魅力是一个动画角色的灵魂,动画角色的人气的高低与其性格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一定的商业因素融入动画的艺术创作中是动画片产业化运作的突破口。通过对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标准造型设计和动作设计等多种要素综合体现角色的性格魅力。

一、从艺术和商业两方面研究动画角色的性格

动画片是深受儿童和家长的艺术产品,可以说老少皆宜。我国观众大都记得《大闹天空》、《三个和尚》、《神笔马良》等深入人心的动画片,他们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动画片以及动画产业具有无国界语言障碍、消费群体广大、国际化强、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无高能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因此经济学家把文化产业之一的动画产业划为“朝阳产业”,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开发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动画片以及衍生产品的出口就超过了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日本、韩国的动画片和其衍生产品目前也正在超过其传统工业,如钢铁、汽车等,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2003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小猪历险记》,产生了巨大影响,票房收入直逼《狮子王》创造的7.5亿美元的记录,海外销售也连创佳绩,其可爱小猪形象的衍生产品价值也很可观。日本的《千与千寻》和《多啦A梦》,韩国的《小恐龙杜丽》,巴西的《2003阿尼玛.门迪》,童话王国丹麦的《鸟的王国》、《小蚂蚁嘟嘟》、《狗和鱼》、《大公鸡图米》等等,都成为2003年世界动画片市场的佼佼者。据统计,2003年世界卡通、动画片及衍生产品的产值大约在5000亿美元左右。

而近期有影响力的动画片要数《超人总动员》。超人先生(Mr. Incredible)是《超人总动员》中的动画明星。在动画片中他被塑造成一位天赋异秉、胸怀大志而又不得不应付糟糕琐事的“反传统的超级英雄”。皮克斯与迪斯尼合力打造的超人先生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发人深思的个性魅力,这也是《超人总动员》获得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重要砝码之一。

二、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确定了角色性格的基调

动画电影占领国际市场的关键不只是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全球化的、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角色形象。好的形象才能够充分地展示角色的性格魅力,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好的角色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还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

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是动画片创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形象设计一定要准确定位,深入挖掘角色的个性,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动画角色的形象是运用美术的造型技法和手段创造出来的,是可以产生动作和表现生命的模型。包括立体的木偶形象、平面的绘画形象和剪纸形象以及电脑生成的二维或三维的形象等。它们是动画片的演员,可以传达感情和意义,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具有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描述的角色外貌和性格特点,进行素材搜集,提炼概括以及形象创造的过程。过程中要对大量的形象素材进行分解、集中、对比与统一。它是一个将朦胧的意识明朗化、将意念物化的设计过程。

动画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视觉符号,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包括人格魅力和气质因素。因此,形象设计不能只注重形象的外形与轮廓,还应该考虑形象的身份与性格。

动画角色也是形态各异的,有迟钝的、怪癖的、聪明机灵的、天真活泼的、浪漫风趣的等等。这些动画角色具有或者微妙或者明显的形态与情态差异。在设计动画形象之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角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寻找和发现形象设计的原始素材,经过反复筛选与提炼,然后开始设计形象。运用造型艺术手段描绘出形象的草图或轮廓图,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加工,最后设计出动画角色的形象。如《超人总动员》中弹力女超人的造型具有漫画式的夸张,但是又非常优美。她的臀部比肩膀要宽,同时又有一双修长的美腿,这种卡通式性感的造型传神地显示出弹力女超人的性格特征。

三、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挖掘并突出角色的性格

动画片的生产与制作具有分阶段、分群组作业的性质,高度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动画生产流程要求有严格的计划和规范。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是集体创作过程中的参照依据,具有数据化和模式化的特点。没有标准造型设计就没有统一的动画形象,没有统一的动画形象就不能创造出完整的动画片。标准造型设计是动画角色表演时的标准样式,它保证了动画片视觉形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其中包括确定各种比例关系(形象本身的比例、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比例、形象与道具之间的比例、形象与场景之间的比例)和形体构造(体面、结构转折、连接)关系,以及角色的服饰和色彩设计等。

动画角色的造型分为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与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

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一般没有可供参考的设计原形,是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形式美的造型法则设计出来的动画角色,具有夸张、唯美、幽默、虚拟、神秘等特点。

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因其形态、设色、服饰、性格等设计都更接近角色的真实状态,因此可以拉近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很多动画片的角色造型都属于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超人总动员》中的角色造型就有很浓的漫画风格,《怪物史莱克2》中的角色造型则是漫画风格与写实风格的结合,其中史莱克拥有一张明星脸,但是他的整体造型却是比较漫画化的。

要想充分突显一个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它的服饰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相一致。此外,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还要遵循动画设计的法则,在形式简单、色彩鲜明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时尚流行元素。

动画角色标准造型的色彩与其性格塑造也是息息相关的。根据色彩设计人员确定的色法和色彩指定,经过上色之后,角色的标准造型就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通常动画角色造型的色彩设计采用的颜色种类较少、配色简单。当某种颜色在设计与配色中占的比例较大时,动画角色就给人以该颜色为基调的色彩感觉。

设计人员和观众在动画角色的性格与色彩的关系方面具有共同的认知和判断。针对特定的性格,色彩设计有相同的色彩习惯,这显示出角色的色彩蕴涵的性格意义具有共通性。

整体呈现出白色的动画角色给人和平的感觉;呈现出红色的动画角色给人热情澎湃、妙趣横生以及容易亲近的感觉;呈现出黑色的动画角色给人神秘冷酷、严肃认真、恐怖的感觉;紫色的动画角色给人优雅高贵的感觉。

这些规则对设计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设计者选择出最佳的色彩表现形式来强化角色的性格,从而提高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度。

四、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将角色的内在性格外化

角色的动作设计是完成角色性格塑造的重要部分,是角色内在性格外化的关键。

动作设计是指对角色的运动状态进行设计,它包含角色的性格定位、动作特征定位等。角色的常规和特殊运动状态、常规和特殊表情动作以及性格动作是动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具有普遍性,符合观众的视觉经验和自然规律,观众通过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可以轻松地体验到角色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意义。

角色的特殊运动状态是角色在某种突变情况下瞬间的动作状态,强调动作的张力,通常采用瞬间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角色的特殊表情动作是角色在经历感情转折或变化时表现出的神态与表情,强调表情的感染力。角色在表现一些极端化的表情时,通常伴随着夸张的动作,这样可以强化表情的感染力。与角色的常规和特殊动作不同,角色的性格动作是针对角色的特有个性而设计的动作,是角色的招牌动作。

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具有夸张、幽默与戏剧性的特点,角色的动作设计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中原本动作状态的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动作。动作设计的风格与造型风格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造型风格是漫画风格,动作设计也应是漫画风格的。漫画风格的动作设计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或理念,将生活中常见的某种表情简化夸张成为一个特别的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给人新奇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映,一些极度夸张的动作设计甚至给人荒诞离奇、匪夷所思的感觉,这也正是动画的独特魅力之一。

根据夸张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划分出“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两种不同倾向的动作设计风格。“现实主义”类型从造型设计开始就以自然中的物象为参照,动作设计也是摹仿或者再现自然的基本规律。而“表现主义”类型无论造型设计与动作设计都与客观现实的状态有一定的差距。这两种风格类型的动作设计从动态到运动过程、时间掌握等几方面都截然不同。动画主要是以动作来传情达意的,动作设计首要原则是使大多数观众能够心领神会,其角色的动作必须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共性。同时,还必须从共性中突出角色动作的个性。

动画片中的角色大多数是拟人化的,虽然它们形象各异,但是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类的情感。因此,要以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动作设计的基点。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设计都应模仿人类的表达模式,把人类的动作和表情特征渗入到动画角色中。

角色动作的设计风格除了要考虑各个角色之间的差别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与整部片子的风格相一致。很多成功的动画片都运用动作语言符号化的表现方式,拓宽了角色动作的表现途径。

设计者仔细观察和揣摩,再经过大胆取舍,才能将生活中的常态动作提炼并创造出既能准确达意,又令人耳目一新的动作符号。这种强化了的动作符号能更贴切地反映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1、尾泽直志.图说动画规律——给角色赋予生命力[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美国Quarto出版社编著;赵嫣等译.奇幻卡通创作技法——造型特效篇[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罗进丰.生命的幻想——3D数字角色动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游三门蛇蟠岛作文下一篇: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