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总结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总结(精选12篇)

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总结 篇1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九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年初把它列入今年中心中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组,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通过一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九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中心首先召开项目动员大会,将制订的《2011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由中心主任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实行主任负责制、团队包干制。

我们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的经验,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多少的不同,如根据辖区居民健康调查和社区八类慢性病管理情况得知,我院重性精神病患者主要分布在东区,约占27%,但是由房屋拆迁,患者大部分搬迁或租住它处,难以登记和管理,所以我们召开医疗小组组长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

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系,逐户摸底,同时各社区卫生医疗小组注意将搬迁或租住到其社区的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中心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因此中心和各社区卫生医疗小组主要负责人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和执行人。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各社区卫生医疗小组在一个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中心派人全程参与,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进行督查。目前对辖区44名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其中44名重症患者纳入“686”项目管理,定期随访(43名患者病情平稳,1名病情复发继续在家服药)。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结合慢性病管理和送温暖活动,营造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氛围。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是更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要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康复意识。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常识,让大家了解和掌握精神病康复知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精神病人。在社区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使残疾人真正康复,必须是躯体、精神、贫困等三者的康复,因此,我们每年不仅对残疾人免费体检,而且对到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实行优惠,力所能及的减免费用。

四、强化培训、指导,确保项目质量;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力度。由于这项工作对我们是项全新的工作,不管从专业知识、管理经

验都十分缺乏,又没有经费,要把这项工作做到位还很困难。为此我们首先要逐步培养一支较专业、有爱心的团队。因此项目领导小组同志和相关人员除自学相关精神病防治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省市县开展的关于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才有技术力量为重性精神病人在基本医疗、生活照料、娱乐活动、功能训练、技术培训等康复服务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照项目方案做好残疾人筛查、病情评估和定期随访,中心每季度组织开展自查1次,每年进行1次项目总结,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板桥乡卫生院

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总结 篇2

2004年我国政府启动了“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 因第一年中央财政专款项目经费686万元, 被简称为“686项目”。该项目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 (疾控) 局主管,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承担具体管理工作。旨在建立医院、社区一体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将精神病院的管理、服务延伸到社区, 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以及患者家属的培训, 提高精神病病人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减少精神病病人的致残率和肇事率。首批建立了30个农村示范区, 项目覆盖农村人口3400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建立的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就是很典型的一个。

林口县地处偏远贫困山区, 交通不便, 过去精神病人看病需要到200公里外的市级精神病院。大部分病人因家庭贫困且缺乏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加上病人家属担心家中出了“疯子”被同村人歧视, 而拒绝去医院, 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治疗, 严重时往往冲动、伤人、毁物等反社会行为,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林口县被确立为农村示范区后, 通过项目的实施, 建立了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成为医院、乡村一体化的管理治疗网络, 填补了林口县在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空白。

当时为了实施“686项目”, 成立了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精神卫生机构专家为组长的技术指导组。确定工作要求, 对培训对象、方式、教材进行研究部署, 并结合农村工作特点, 采取办班培训、以会代训、进修培训、访谈培训等方式, 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人员及病人家属实施了全方位培训。先后培训了乡村医生、个案管理员155人, 病人家属200人, 民警、村委会干部40人, 计算机病案管理10人。培训使个案管理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为逐步建立个案管理队伍, 将医院服务延伸到乡村, 为医院乡村一体的防治系统提供了人力资源准备。提高了民警、村委会干部对重性精神疾病, 特别是有肇事倾向的病人提供帮助和综合管理的能力。

牡丹江市精神病防治院作为项目执行单位, 抽调了30人组建专业社区防治队伍, 走访了全县12个乡镇240个村屯, 与乡村医生共同对村民和家属提供的1500例病人进行了诊断复核, 系统采集了病人的基本情况、病史、既往治疗情况、目前情况及病人家庭的贫困情况, 全部资料建档立卡。同时对评估为有肇事的500例病人确定为随访对象。对特别贫困的150例病人提供免费药物治疗, 对病情严重且特别贫困的20例病人提供了免费救助性住院治疗。

建立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以后, 乡镇医务人员或全科医生就是坚持日常具体工作的骨干力量, 他们主要需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学习精神疾病的认症技巧, 提高诊疗水平, 争取对病人做到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对农村中新发病例的及时有效治疗制定了以下途径:

第一步初发。家属或村民对新发病例及时联系当地村医, 村医初步为病人检查后将病人全部信息登记, 然后上报至乡镇防保站, 防保站上报至医院防治科。精神科医生直接到病人家中诊断复核, 病情特别严重者直接转诊到医院。

第二步治疗。一是在家治疗, 由精神科专业医生根据病情,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指导当地村医为病人用药、发药及定期随访。二是住院治疗, 病情稳定且配合治疗后转回家庭治疗。

第三步康复。由医院防治科个案管理组指导当地村医定期随访, 指导家属如何帮助病人进行社会功能训练, 家属负责监督病人服药, 个案管理组定期对病人进行评估。

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 新的药物不断被研发出来, 疗效不断提高, 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也在增加。但是对重性精神病的病因仍不十分明了。重性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和双相情感障碍四种。虽然目前对发病的基础和诱因还在探索, 但临床上治疗的最佳方案还是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如果病人是首次发病, 及时发现, 早期经系统按疗程治疗, 症状完全消除后能长期坚持随访复查, 坚持服维持剂量和注重心理防御措施, 有效避免再次发作也是可以实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最怕治疗晚, 反复发作, 发作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 最后必然成为难治之症, 以至成为精神残疾者。

重性精神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篇3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因此,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工作成为我省精神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一)规范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及档案

(二)随访

建立健康档案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为患者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

(三)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以及规范管理率。

(四)开展精神疾病康复服务

二、职责分工

(一)卫生防疫站职责

(1)协助卫生局起草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协助相关部门规范区域内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网络的管理;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

(2)协助重性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组织诊断、复核诊断。

(3)组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每年的筛查、治疗、网络及档案管理。

(4)指导乡镇卫生院、制定乡镇管理工作方案,开展工作效果评估;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乡镇卫生院管理的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成每月的工作报表。

(5)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街道和乡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6)承担卫生局交办的其他临时性任务。

(二)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职责

1、协助卫生防疫站起草精神疾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

2、承担我市精神疾病防治培训、技术指导。

3、承担重性精神疾病筛查中病例诊断和复核诊断工作。

4、参与重性精神疾病病例随访。

5、重性精神疾病疑难病例会诊、诊断、复核诊断。

(三)基层医疗机构

1、乡镇卫生院主要职责:

A.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卫生防疫站;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

B.在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

C.协助中医院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

D.向市中医院及上级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

E.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2、村卫生室主要职责:

A.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B.协助精神疾病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

C.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和按时复诊。

D.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3、其他医疗机构

对发现的疑似重性精神疾病、但未经精神科执业医师确诊者,转诊到就近精神疾病医疗机构确诊,或联络会诊。向就近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转诊确诊的、病情严重的患者。

三、工作内容

(一)人员培训

1.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包括卫生局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精神疾病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等专业人员;市卫生防疫站管理人员;乡、村卫生机构中从事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医生、护士等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患者家属、公安机关人员、居委会(村委会)干部等其他相关人员。

2.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内容包括: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管理、患者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网络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患者家属护理教育、民警和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等。

3.培训评估

培训举办单位应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培训效果、内容、教材、教员、培训班组织管理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培训。

(二)健康教育与宣传

1.对首次确诊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及其亲属,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开出健康教育处方,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他们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

2.对于慢性精神病病人,健康教育要以提高自知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

3.以提高乡村医生对于常见重性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和跟踪随访治疗能力为主,重点培养乡镇卫生院兼职人员,熟悉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的宣传要点和核心信息,利用广播、电视和宣传材料等对农村常住及流动人口、乡镇企业工人等进行宣传教育。

4.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积极倡导居民对已经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家庭给予理解和关心,平等对待病人,促进和谐稳定。

5.学校健康教育与宣传。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掌握重性精神疾病早期症状,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行为干预,及时发现和干预行为异常者,防止发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三)发现和登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对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本市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连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进行线索调查。

1.疑似患者线索调查

卫生防疫站在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的指导下组织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村卫生室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疑似患者调查,填写《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卷》。在线索调查中,要充分依靠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当地民政、残联、救助管理站等的力量,提供搜集信息。

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报市卫生防疫站。

2.患者报告

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村卫生室,以及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卫生局指定的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3.重性精神疾病诊断与诊断复核

卫生防疫站组织、协助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进行诊断或复核诊断。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相关诊疗规范,结合患者精神状况检查、既往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等做出诊断。不能确定诊断的提请上级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会诊。

4.出院病例通知

医疗机构在征得患者本人、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后,应在患者出院时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每月定期通知卫生防疫站。卫生防疫站及时将《出院信息单》转至患者治疗管理和随访单位。

5.患者登记管理

确诊重性精神疾病的本地居住患者,在征得患者本人、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后,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将其纳入当地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对象,进行登记管理。

(四)建立健康档案、随访、服务流程

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随访要求和服务流程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执行,为每位患者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并开始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应填写《重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患者死亡、外出打工、迁居他处、走失等原因,连续3次失访,随访医生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每月定期上报卫生防疫站。

四、资料信息管理

卫生防疫站负责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分析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资料信息,按照附表8与附表9的要求,于每年的1月10日、4月10日、7月10日和10月10日分别将上一季度工作进展情况报**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

实行书面报表和电子报表两种形式,书面报表应加盖公章。

五、督导与评价

卫生局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各级精神疾病防治机构要定期对基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进展进行督导和评估。

1、督导目的。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或管理问题,提高项目工作质量。

2、督导覆盖率。每季度对所有乡镇督导一次。

3、督导内容。项目管理质量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进度与质量。

4、督导方法。

(1)远程督导。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定期对下级单位上报的各种报表、数据等资料进行审核、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反馈意见。

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总结 篇4

工作2011总结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十一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年初把它列入今年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组,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项目管理制度》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通过一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九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中心首先召开项目动员大会,将制订的《2011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制度》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由院长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实行团队包干制。

我乡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在各个村,居住分散,给我们

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难以登记和管理,所以我们召开村医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系,逐户摸底,同时各村医注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

造册并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我院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目前对辖区10名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结合慢性病管理和送温暖活动,营造关心重性精神病患者,关爱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氛围。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是更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要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康复意识。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常识,让大家了解和掌握精神病康复知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精神病人。在农村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使残疾人真正康复,必须是躯体、精神、贫困等三者的康复,因此,我们每年不仅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体检,照项目方案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筛查、病情评估和定期随访,我院每季度组织开展自查1次,每年进行1次项目总结,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安太乡卫生院公卫组2011年12月20日

安太乡卫生院精神病患者

康复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吴日江(院长)

副组长:杨求全(副院长)

成员:韦仕军(公卫科科长)

唐梦勋(院办主任)

门航波(党小组组长)

蒋甲兴(医院门诊、住院部主任)

苏景芳(医院妇产科主任)

韦卓蕾(医院儿保科主任)

梁淑娟(公卫人员)

韦喜娟(临床医生)

吴汉菊(临床医生)

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总结 篇5

(2011年9月—2012年第一季度)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九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本院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高新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成立工作组,不断完善工作流程,近半年来对高新区唐家湾镇常住人口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开展规范管理,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辖区基本情况:本院辖区15岁以上常住人口数为13701人,共有唐家、唐乐、后环、鸡山和银星5个社区,辖区内有后环、鸡山和银星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本院应完成85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规范管理。

二、既往工作完成情况:

1、根据珠海市慢性病防治站及高新区民政、残联提供的在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名单对辖区内患者进行核实工作(此项工作已于2011年9月完成):共提供患者人数为42人,经核实完成建档人数为14人并同时完成随访工作(其中唐家社区3人,唐乐社区4人,后环社区6人,鸡山社区1人),14人中有3人已被外院录入;不同意纳入规范管理3人;白云医院住院6人;红旗医院住院1人;已死亡1人;异地8人;通过电话、家访及社区档案均无法查找9人。

2、线索调查: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各社区报告疑似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填写《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10人,上报珠海市慢性病防治站,珠海市慢性病防治站按照“精神专科诊断与诊断复核”的原则,珠海市慢性病防治站林建龙主任及王雀良医生于2011年12月6日到本辖区进行诊断与诊断复核工作,确诊重性精神疾病3人,本院同时完成了建档及随访工作。3、2012年3月底经珠海市慢病站调配入本院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3人,其中本院已建档规范管理3人,其余尚未进行随访。

截至2012年3月31日本院登记建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27人,共随访48人次。未完成任务数为58人。

三、今年工作计划:

1、加强与珠海市慢性病防治站联系,及时更新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资料,以及时发现新的重精确诊病例;

2、加强社区民政、残联、公安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部门沟通,积极查找现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3、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下社区、企业、单位、餐厅及大学园区等开展疑似患者线索调查;

4、完成已建档重精患者的随访工作,管理好在册重精患者。

5、各社区按比例分配任务数;

6、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督导;

7、重精患者及家人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治、康复意识。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唐家湾镇)卫生院

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总结 篇6

1基本情况

1.1一般资料

赤松镇总人口数为29 118人, 重性精神病患者136人,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分裂性情感障碍等[3], 同意纳入686项目管理系统进行规范随访管理的为130人, 其中女性61人、男性69人;患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0~50岁间的中年人, 其中<20岁的5人, 20~30岁的18人, 31~40岁的24人, 41~50岁的43人, 51~60岁的26人, >60岁的14人;57人未婚, 67人已婚, 7人离异;职业均为农民; 文化程度以 文盲、小学为主, 分别占30.76%、61. 20%;家庭经济贫困占80.77%;60%患者类型为精神分裂症。

1.2收集方法

由本院联村责任医生结合上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提供的相关数据, 对全镇的精神疾病患者开展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家族史、初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 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康复措施、总体评价等。

2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精神卫生人力资源是保障精神卫生服务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4]。据报道我国人均精神科医师数为1.46/10万, 人均精神科护士人数为2.25/10万[5], 而我区辖区内缺少专业的精防机构, 专业的精防人员几乎为零, 因而卫生院医务人员在重性精神疾病的规范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

2.2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专业性较强, 卫生院联村责任医生队伍除少部分是全科医师外, 大部分是乡村医生、护理药剂等人员组成, 整体业务水平较低, 基层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极为有限, 技术水平很低[6]。

2.3患者及家属的的配合度不高, 因为患者及家属不能正确面对疾病, 病耻感较重, 工作不能主动配合, 一些患者及家属怕外人排斥, 有意隐瞒病情, 不愿透露疾病相关信息或不愿意让联村责任医生上门随访。

2.4患者或家属对重性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极度缺乏, 在日常管理中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低[7], 部分患者或家属因服药时间长、无法治愈而放弃治疗, 而长期用药是重性精神病主要治疗手段[8]。

2.5因家庭成员患有重性精神疾病, 导致因病返贫, 多数家庭处在低保边缘, 获得的医疗救助等社会支持也很有限, 治疗费用对他们的家庭是沉重的包袱。

3对策与措施

3.1针对联村责任医生、联络员加强业务培训[9]

3.1.1我院主动对接市级专业精防机构, 邀请精防专家来我院对联村责任医生队伍进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专题培训,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知水平, 让大家认识到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分裂情感障碍等疾病。重性精神病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患病比例, 在发病时, 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对行为的控制力, 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 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

3.1.2我院指定相关人员作为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责任人, 派其参加上级举办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知识专业培训。

3.1.3我院专题制作《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 多媒体课件, 组织全体联村责任医生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及重性精神疾病的概念、种类、常见症状、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随访原则等随访管理知识进行系统化培训, 使其了解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 掌握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工作要求及相关程序规定;对公共卫生联络员进行培训, 让其了解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的重要性, 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协助配合联村责任医生开展随访管理工作。

3.2规范随访管理级别和内容

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对130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风险评估, 确定管理级别 (其中Ⅰ级管理1人, Ⅱ级管理18人, Ⅲ级管理50人, Ⅳ管理61人) , 并按照管理级别进行随访管理。Ⅰ级管理每半月随访1次, Ⅱ级管理每月随访1次, Ⅲ级管理每2个月随访1次, Ⅳ级管理每3个月随访1次。

3.2.1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或家属纳入686项目进行规范网络管理的好处, 且全程随访管理工作均由专人负责, 患者信息不会外泄。同时, 对患者家属进行危险行为预防及应对等知识的指导, 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 提高他们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

3.2.2药物指导

向患者或家属讲述重性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其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并告知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其他某些疾病不同, 药品一旦用上就不能因病情的好转或加重而随意增加、减少或停药, 且患者服药必须有监护人看服, 确认其服下后方可离开, 以防止其藏药或吐药;告知家属抗精神病药物毒副作用大, 尤其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3针对社会群体加强宣传

3.3.1充分利用辖区内各行政村的健康宣传栏, 张贴并发放各类宣传手册, 开展广泛宣传, 提高群众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3.3.2结合学校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辖区内的小学、中学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提高青少年对于重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知晓水平。

3.4针对贫困患者加大救助力度

低保患者参合费用由村或乡政府承担;对长期服药、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患者, 帮助其办理《区特慢性病门诊病历》, 每年享受封顶2 000元的门诊报销额度, 适当的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为特困患者申请686项目救助经费。

3.5完善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设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专职管理员, 对联村责任医生上门随访工作进行及时督导, 并及时将随访结果录入信息系统;制订考核指标, 将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纳入到联村责任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评当中。

4效果与评价

全镇130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通过两年的规范随访管理, 其中92.83%的患者或家属能很好地配合联村责任医生的随访管理, 提供患者的当前病情相关信息;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提高, 64例患者能遵医嘱按时、规律的服用药物;108例患者病情稳定;7例患者当年因病情发作转诊至上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两年来未发生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

5体会

通过对全镇130例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 笔者体会到加强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的重要性。但是, 虽然经过两年的随访管理实践, 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仍存在很多不足及困难, 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的随访管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为了能进一步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的随访管理工作, 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重性精神病的监管和管理治疗工作的领导, 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公安、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 实施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参与实施的综合治理。②加强与上级专科医院的交流、协作:选派联村责任医生到上级专科医院进行学习;邀请上级专科医院专家到基层卫生院作业务培训及指导;对联村责任医生排摸出来的有精神障碍倾向的患者给予技术支持 (诊断复核) ;加强信息互通, 能及时反馈到上级专科医院就诊的患者信息。③加大政府救助力度。虽然卫生部启动了686项目, 对贫困患者给予免费的住院或门诊药物治疗。但是救助经费有限, 惠及的患者数少。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种问题与矛盾的显现, 影响农民精神健康的因素日趋复杂, 农村社区各类精神健康问题也更加突出[1]。而我国精神卫生资源的配置极不均衡, 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 精神卫生保健需求较高的农村人口得不到充分的资源, 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目前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已列入国家要求重点管理的三大慢性病之一, 基层卫生院在精神卫生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病的管理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基层卫生院在重性精神病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特点, 就在基层卫生院如何加强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病的管理, 从存在困难、应对措施、取得成效及工作体会等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泽华, 杨镇松, 吴民吉, 等.广东省汕头市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 (9) :671-674.

[2]韩超.四县农村居民精神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济南:山东大学, 2011.

[3]俞峻瀚, 肖泽萍.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研究及对策[J].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7 (6) :353-355.

[4]何晓燕, 曹日芳, 赵国秋, 等.杭州市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现状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2013, 33 (11) :1277-1279.

[5]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报告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90.

[6]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203.

[7]张雪静, 李伟丽, 刘惠卿, 等.访问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1) :4-6.

[8]田春燕.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4) :53-54.

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7

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镇对各乡镇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督导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目前我镇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与重性精神病人实际管理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充分认识到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的重要性,高度重视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特别是肇事肇祸倾向重性精神病人的筛查、治疗、随访、治疗管理工作,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向政府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联系,及时发现、研究、解决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认真筛查,及时通报

会同公安、社区等部门,加强重性精神病人的筛查、发现、登记和发病报告工作,重点做好肇事肇祸倾向重性精神病人的危险性风险评估,完善重性精神病人信息数据库。要及时将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病人信息通报给同级综治、公安部门,建立部门间定期信息交换制度。

三、落实措施,消除隐患

要严格执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信息报告工作。加强高风险和肇事肇祸倾向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建立健全患者监控、预警、救治、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县医院和乡镇卫生

院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县医院及时将门诊或住院患者信息下转至乡镇,我院定期随访患者,督促病人服药,监测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措施,特别要加强流动人口和农村地区中重性精神病人的发病报告和治疗管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科学合理确定“强制治疗患者”的出院标准,同时做好出院后随访监测,预防和减少出院后的危险行为。

四、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持续提高其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强村医生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常识普及工作,充分发挥看护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看护人遵照医嘱督促患者服药的意识,提高看护人对医务人员随访或治疗工作的配合程度。

五、完成市卫生局和精神病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完成2015我院231人的患者筛查和录入工作,对辖区内管理的所有精神病患者,要定期随访,并将信息及时录入微机。做好危险行为病人的应急处置、随访技术指导、门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专项化验、复诊、紧急住院治疗和病人家属的护理教育。收集整理好各项资料。

重性精神病管理制度 篇8

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配备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相关健康管理工作。

2、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更新。

3、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4、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5、熟悉辖区精神病人的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做好建档、建卡工作。

重性精神病半年工作总结 篇9

重性精神病半年工作总结1

总结前半年工作,我们从中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构建长效机制,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持久学习机制。构建并且不断完善学习机制,用机制来保障学习型医院的创建活动在健康、可持续的轨道上发展。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自驱力》、《没有任何借口》这两本书,并做到有记录、有心得。

执行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主题。有无数的人拥有卓越的智慧,但只有那些懂得如何执行的人获得成功;无数企业拥有伟大的构想,但只有那些懂得如何执行的公司获得成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组织中层观看学习著名博士余世维讲授的《赢在执行》录像,共6盘。通过学习,引起很大反响,全院中层干部交流了《赢在执行》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并将所学到的用于工作中。

二是建立值周督查长效机制:督查是我院医疗质量建设的内部评估机制,经过半年的实施,已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由员工轮流任值周督查,实行主任管员工,员工管主任的互动管理机制。值周督查每天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各科室在医疗文书、医疗流程、服务流程、组织纪律、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检查,并督促其改进。为了将值周制度落到实处,我院下发了《一周考勤情况登记簿》,并明确由值周督查在进行检查时适时登记,每周五将值周总结在中层会议上进行公布,按时上交办公室以供复查、评比、备案。

二、转变理念,推行阳光工程,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今年年初,我院实行公开竞争上岗,拉开了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序幕。从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的角度出发,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医院开展了公开竞选科主任竞争上岗,建立优胜劣汰的良好用人机制,此举有效地增强了中层干部和科室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强化了科室管理,进一步体

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才荐才机制,从而使选择干部的视野拓宽,广开“才”路,让更多的职工看到自己职业的成长性,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干部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管理能力。这也让医院的政务越来越公开、公正和公平。

三、完善制度,制度创新初见成效,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今年年初,我院通过建立完善了《关于成立督查组的安排》、《值周制度》、《学习制度》、《科室员工互动制度》、《考勤考纪制度》、《科主任职责》、《罚款制度》等几项规章制度,使医院的各项工作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制度创新,进一步调动了医院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推进了和谐医院的建设。短短半年,医院出现了一派新气象。

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突出打造品牌

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病人、家属、社会评价医院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我院始终把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打造技术品牌作为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的一个重点来抓。

1、进一步落实了病案管理制度、住院病历书写、门诊病历、病程记录等制度规范,定期督查,找出问题,制定措施,加以改进。

2、以科技兴院为动力,增强医院发展的后劲。

我院实施科技兴院战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五、坚持服务创新,融入人文关怀

服务不是口头禅,而是实在的行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我院立足于“一切为病人、为病人一切、为一切病人”,面对医疗服务竞争,提出医疗服务创新,将现代化的人文文化融入医院中,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各科室之间形成健康、和谐、有序地竞争,科室之间合作精神不断增强,形成了服务、质量、效益、管理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不断显现。

开展了“三化、五心、六个一”服务,即设施管理正规化、服务标准化、病房家庭化,用真心、爱心、关心、细心、诚心,为病人倒一杯开水、献一束鲜花、发一张贺卡、递一块手帕、送一个微笑、道一声问候。如协助病人进食进水、喂药漱洗、擦身洗澡、洗头、男病人理发剃须、处理大小便、翻身拍背、协助下床活动、应答病人呼唤、床铺的整理、维护病房秩序等,使得让家属把患者送到医院治疗时,可以上班安心、感到省心、让患者也放心,从门诊到病房,从入院到出院,从人前到人后,医护人员用真情、实情、深情、亲情、动情、感情,实行一条龙式服务,体现我院为患者提供真情的服务。

出院时还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对康复、保舰用药、饮食、运动、复查等问题进行指导,重点病人进行随访,并开展上门服务等等。此项举措的实行,受到了广大病人及家属的欢迎和好评。

六、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展示我院特色

文化建设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运用信念、道德等无形力量,倡导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树立医院的最佳形象。

重性精神病半年工作总结2

我院的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根据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的总体要求,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排查工作,结合线索调查,走访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促进,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具体总结如下:

一、制定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方案

以区局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项目目标,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目标人群。各行政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负责对本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评估登记建档,镇卫生院对重性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随访,并制订了重性精神疾病筛查、评估、干预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患者实行一人一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人信息表、个人体检表、每次随访记录表。填表书写要规范、完整、各种医学检查单附贴随访表后,明确了镇、村二级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的各自职责。镇卫生院负责培训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各类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和上报工作,力争我镇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达到上级要求。

二、培训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管理人员

为了使我镇公共卫生管理项目顺利实施,由区疾控中心和卫生院组织培训辖区内各卫生室和公共卫生科人员,于3月xx日和2月28

日在镇卫生院三楼会议室,进行重性精神病健康管理的培训,参加培训分别为17人和29人。用基本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指导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人员熟练管理和规范管理程序,牢固掌握重性精神疾病排查、评估、个人信息的采纳、登记、归档工作要领,工作中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信息表格,准确记录数据,及时发现目标管理服务人群,及时登记信息,及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随访,同时,要求各村卫生室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每月底上报本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现数和累计数,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定期随访,给予干预指导,从而使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达到规范管理。

三、全镇具体的工作开展结果

按上级要求,开展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全镇xx个行政村卫生室和1个居委会,均开展了重性精神疾病建档工作,落实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15人,截止3月底,实际管理精神病人36人,在区疾控和市精神卫生中心指导下对36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累计随访73人,累计随访显好67人次。

四、采取多种形式学习精神卫生法

20xx年3月xx日下午在牌楼镇卫生院门诊三楼会议室组织牌楼镇卫生院公卫科人员及所有乡村医生学习宣传了《精神卫生法》,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李梅华主任主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总则、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了解了精神障碍的康复、保障措施、法律责任。3月20日,牌楼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工作人员在江湾村卫生室进行了《精神卫生

法》知识讲座,让广大居民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者康复,维护精神障碍者合法权益。

五、下一步打算

1、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疑似患者线索调查;

2、完成已建档重精患者的随访工作,管理好在册重性精神病患者。

3、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督导;

4、重精患者及家人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治、康复意识。

重性精神病半年工作总结3

第一季度:

1、与责任村村委主任、书记建立联系,确定公共卫生联络员,移交公共卫生联络员台帐,健全通畅责任村公共卫生信息管理联络渠道;

2、熟悉责任村基本卫生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掌握责任村常住人口数、季度出生人数、季度人数、儿童人数、60岁以上老年人数、慢病人数、孕产妇人数、流动人口数,重点是流动儿童和孕产妇信息;

3、根据卫生院公共卫生总体部署制订工作计划,按照责任医生台帐要求,规范填写责任医生台帐日志;掌握责任村60岁以上老年人群、慢病人群基数情况,高血压、糖尿病人分级管理,完成第一季度随访工作;

4、完成责任村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报告、结核病人督导用药、新发精神病人的线索调查排查、从业人员信息收集报告等工作;刊出春季传染病防治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开展第1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工作,发放外来建设者健康手册资料50份;

5.3月底前上报公共卫生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第二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二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完成社区居民花名册填写,掌握参保人数,为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打下基础;

3、熟悉农民健康档案信息软件,完善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数据,及时将随访信息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4、完成责任村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完成责任村从业人员调查摸底,完成查螺筛查工作;

5、做好社区惠民政策宣传,配合做好一卡通的发卡工作;

6、规范填写各类台帐表册,迎接公共卫生半考核;

第三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三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根据半考核情况查漏补缺;

3、完成责任村改水改厕工作,落实水质监测;

4、配合完成中小学生健康体检。

第四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三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完成本责任医生全部工作,包括各类台帐表册,责任村家庭和个人档案建档率达到80%,重点人群建档率达到85%,慢病随访信息整理,健康档案信息化合格率80%以上,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做好工作总结,积极迎接卫生局考核评估。

农民健康体检:

根据中心卫生院总体部署,完成责任村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及时将体检结果信息归类整理反馈,做好健康体检后续管理服务,及时准确将体检信息和随访情况输入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重性精神病半年工作总结4

一、重性精神病病人督导管理

20xx上半年中心管理重性精神病病人12人,规范管理率100%,督导管理是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我们除了通过电话对病人进行服药指导和督促外,还定期组织人员到病人家中和监护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指导病人进行治疗和服药。对病人服药情况的督导管理,我中心将病人的督导工作进行了下放,由各卫生站人员负责其所属区域内的重性精神病病人督导及定期进行随访,由于他们和病人居住场所比较近,服务的对象又主要就是各站管辖居民,因此相对比较熟悉病人的情况,比较容易和病人沟通交流,督导起来也比较便利,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二、对各站精神病防治工作检查和指导

我们加大了对各卫生站卫生防病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是加强了对重性精神病病人的发现和督导情况检查力度。根据制定的考核办法和标准,每月开展一次对各卫生站的日常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评分考核,每次检查和考核都仔细查看重性精神病登记本,并进行认真核对。检查大大提高了各卫生站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意识

对入项病人服药情况管理方面,首先组织对各卫生站医生进行督导培训,对辖区的每一例新入项病人,中心工作人员都带领卫生站医生到病人家中给他们进行现场指导。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基础较为薄弱。这不仅严重影响重性精神病病人的发现率,也严重制约了整体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

(二)重性精神病培训指导力度尚嫌不足,培训指导的内容、频次和力度上还须加大。

(三)重性精神病防治宣传力度还需加强。虽然开展了一些初步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但是无论在宣传手段、对象和宣传的区域上还是太过于单一和局限。

滨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性精神疾病半年工作总结 篇10

我院的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根据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的总体要求,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排查工作,结合线索调查,走访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促进,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具体总结如下:

一、制定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方案

以区局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项目目标,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目标人群。各行政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负责对本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评估登记建档,镇卫生院对重性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随访,并制订了重性精神疾病筛查、评估、干预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患者实行一人一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人信息表、个人体检表、每次随访记录表。填表书写要规范、完整、各种医学检查单附贴随访表后,明确了镇、村二级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的各自职责。镇卫生院负责培训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各类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和上报工作,力争我镇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达到上级要求。

二、培训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管理人员

为了使我镇公共卫生管理项目顺利实施,由区疾控中心和卫生院组织培训辖区内各卫生室和公共卫生科人员,于3月12日和2月28

日在镇卫生院三楼会议室,进行重性精神病健康管理的培训,参加培训分别为17人和29人。用基本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指导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人员熟练管理和规范管理程序,牢固掌握重性精神疾病排查、评估、个人信息的采纳、登记、归档工作要领,工作中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信息表格,准确记录数据,及时发现目标管理服务人群,及时登记信息,及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随访,同时,要求各村卫生室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每月底上报本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现数和累计数,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定期随访,给予干预指导,从而使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达到规范管理。

三、全镇具体的工作开展结果

按上级要求,开展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全镇14个行政村卫生室和1个居委会,均开展了重性精神疾病建档工作,落实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15人,截止3月底,实际管理精神病人36人,在区疾控和市精神卫生中心指导下对36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累计随访73人,累计随访显好67人次。

四、采取多种形式学习精神卫生法

2013年3月13日下午在牌楼镇卫生院门诊三楼会议室组织牌楼镇卫生院公卫科人员及所有乡村医生学习宣传了《精神卫生法》,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李梅华主任主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总则、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了解了精神障碍的康复、保障措施、法律责任。3月20日,牌楼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工作人员在江湾村卫生室进行了《精神卫生

法》知识讲座,让广大居民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者康复,维护精神障碍者合法权益。

五、下一步打算

1、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疑似患者线索调查;

2、完成已建档重精患者的随访工作,管理好在册重性精神病患者。

3、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督导;

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总结 篇11

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模式”、“山东模式”等一度兴起,均为我国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方面的积极探索。伴随国内精神卫生政策的逐步完善,精神科研究人员以更开放、重视效能的眼光,探索更加完善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途径,著名的有上海市的三级管理网络等[2]。同时,部分学者也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模式,如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其在减少住院、促使就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成效,具备跨文化有效性[3]。

1.2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总结 篇12

000疾控中心慢病科

2012年10月 —————————————————————————————

第4期

2014年第4季度慢性病管理工作督导检查

为了进一步加快和落实我县慢性病和重型精神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步伐,推进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均等化项目服务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创建慢病示范县,积极开展死因监测、心脑血管登记、肿瘤登记工作,督促各项目单位认真完成第四季度的各项访视工作,我中心进行了第4季度的检查督导工作,现将检查结果通报如下:

一 督导检查内容

1、慢性病常规服务项目:第四季度访视是否完成,随访记录填写是否规范、完整,有无逻辑错误等。

2、慢性病月报表: 月报表上报及时程度,是否完整、规范、准确,保存是否完整。

3、重型精神疾病的网络管理:随访记录是否按时录入,录入正确、规范程度。

4、有关重型精神疾病的其他月报表。

5、首次测血压制度的完善情况。

6、高危人群的管理情况。

7、慢性病及重型精神病的系列宣传日的的宣传情况。

8、慢性病及重型精神病的有关制度是否上墙。

9、是否有本年的工作计划、乡医督导记录。

10、上报人数和实际建档建档人数是否相符。

11、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心脑血管登记报告、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12、居民健康档案及老年人保健管理工作,体检、随访及系统录入情况。

二 检查结果及存在问题

1、普遍存在的问题档案填写不规范,涂改严重,精神病体检率较低。项目填写不完善,缺项、漏项严重,相当一部分医院联系电话号码错误,电话查询不真实,个别血压值、血糖值,服药用量都一样,访视不真实,有造假情况,没有达到规范管理的要求。

2、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心脑血管登记报告、肿瘤登记报告上报不及时的单位有:张家湾卫生院、寺仙卫生院、南道德卫生院、岔口卫生院、北道德卫生院。

3、普遍存在问题:老年健康管理无评估表、健康评价及健康指导。2012年居民健康档案维护更新、系统录入率低、体检率低。纸质档案填写不完整、不规范。65岁以上居民体检率低。

三、整改措施

1、患者的档案和随访记录要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填写,一定要填写完整、规范,随访内容前后必须符合逻辑。

2、必须每季度随访一次,本季度的随访必须在本季度内完成,前后两次随访的间隔时间为三个月,提前或推后不能超过十天。随访必须由临床医生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必须给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给糖尿病患者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给与相应的生活方式指导。

3、重型精神病患者每季度的随访记录必须在本月内录入系统。

4、完善首诊测血压制度。高危人群的管理:在筛查过程中发现有高危人群,要及时登记到“高危人群管理登记本”上,并进行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血压或血糖的测量。

5、积极开展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心脑血管登记报告、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完善各项管理资料。

6、截止10月25日住院、门诊病人根据门诊日志、住

院病历维护要求达100%,将近5年所有体检表装入个人档案。将纸质档案填写完整。截止10月28日将45-64岁以上人员体检花名册、电子版报卫生局关延娟处。10月30日前将重性精神病排查汇总表基本情况报至疾控中心健教科。11月10日前完善老年健康管理资料,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装入居民健康档案中。居民健康档案中要有健康评价、将自我保健、伤害预防、自救知识指导填入健康教育处方处,并进行健康指导。

000000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3年级日记400字左右下一篇:优秀的幼儿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