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路径分析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公司发展路径分析

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路径分析

[摘 要]我国的公司财务学理论在过去是引进前苏联财务学,现在更多的是趋向于美式财务学。美式财务学理论深受我国经济市场欢迎,但由于制度以及政策等不同,国内的美式财务学无法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缺陷。近年来,虽然国内公司财务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与论文层出不穷,但是很多都是对美式财务学的崇拜以及认可等,并没有从公司财务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轨迹以及公司财务学的发展背景入手,导致国内公司财务学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基于国内公司财务学的发展轨迹以及国内发展现状,以创新和发展公司财务学理论为宗旨,尝试对我国公司财务学理论进行创新及修正。

[关键词]公司财务学;创新;发展路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8.008

[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开始重视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美式财务学理论由于没有紧密结合我国实际,迟迟没有探究出合理的创新与发展之道,难以促进我国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发展,导致现阶段市场发展出现实际与理论的巨大差距,不利于我国在信息化时代稳定前行。

1 我国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回顾

1.1 财务学理论形成初期——引进前苏联的财务理论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百废待兴,主要是从苏联引进财务理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财务理论体系,在大学中也没有自己的财务教学专业,都是从国外引进,直到1958年我国诸多学者经过研究之后,针对我国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基于我国发展的经济理论,例如资金运动论、成本范围论等,才具备了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财务理论,为我国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我国公司财务学理论发展一共分为3个时期。一是起源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58年,这个阶段我国探索了公司财务学理论,并且形成了具有中国计划经济特色的财务学理论,直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才开始中国特色财务学理论的再次发展。二是初步形成期。这段时间是1978-1993年,1978年之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转变,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也有了更多的权力以及市场份额,商品市场逐渐发展活跃,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使学者不得不再次探索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财务理论,针对财务本质以及与会计等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对原有的财务教材进行内容改革。1984-1993年,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的体制束缚,使市场的经济发展也更加丰富多彩,产权交易以及劳动市场的出现,使国有企业改革也逐步深化,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学者除了深入研究以往的基础理论以外,还针对财务基础理论进行理论创新,从市场发展角度提出了国家财务理论财务机制以及财务调控理论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财务学科的独立发展,使我国财务理论终于脱离了传统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财务学理论。

1.2 中国公司财务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从传统走向仿照美式理论

自从1993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的新时期,企业、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再次得到调整,明确了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經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经济体制,促进公司财务学理论不得不再次完善和发展。国有企业以及私营企业在经济市场发展中共同占据市场份额,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也得以完善和发展。我国公司财务学理论也从宏观探讨走向了微观分析,财务学研究方法以及层次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从内到外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经济危机以及经济生态环境的转变,我国财务学学者为了促进我国财务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市场发展,着眼于全球化发展,针对我国财务学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完善,提出了很多新理论,例如财务管理中心论、本金基金分流论等,以促进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发展。由于美式财务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市场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从财务前沿问题、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理论发展体制现状,从美式财务学理论的精髓中寻找与中国经济市场发展相符合的部分,与中国原有的经济财务学理论结合,促进我国财务学理论的发展。

2 我国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路径探究

2.1 我国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创新

2.1.1 公司财务学的研究方法论创新

(1)从个体到整体。传统公司财务学方法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研究方法也是遵循国外的个体主义原则,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社会不存在整体行为,所以公司财务学理论研究需要从个体角度进行分析解释,公司的投资行为也是服从于股东个体利益。所以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个体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财务学需要围绕股东个体利益以及公司个体利益的投资、融资行为。但是在现代化经济市场的发展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多是遵循社会整体发展趋势,不能够局限于个体行为研究,而是要从社会整体发展入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个体主义研究方法的最大局限,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下采用个体主义研究方法难以满足社会市场经济的需求。现阶段,需要从微观及宏观两方面入手,所以就诞生了整体主义。整体主义发展是要从社会主义整体发展趋势入手,从宏观因素入手进行研究,方法论从研究整体上入手,所以也大大促进了公司财务学理论创新,开拓了公司财务学的新领域。

(2)从形式主义到实体主义。方法论的形式主义是将经济形式以及经济活动的共同体作为研究中心,研究重点在于合体的共同内核,摒弃了社会和历史条件,局限于理论研究中心而不实际社会发展,虽然基于现在的发展观念这个研究形式并不符合发展需求,但是传统理论观念下的形式主义比起实体主义更受欢迎。现阶段,实体主义基于历史的相对性,强调的是经济过程中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致力于经济过程嵌入性研究机制。但是主流财务学更加注重形式主义传统,为了实现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从实体主义入手,将实体主义作为财务学理论研究的主流方法,这就需要学者们正确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及社会发展趋势需求,从传统理论发展中进行突破。所以国家在财务学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要大力促进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对财务学理论的创新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实际研究成果而不是理论研究分析,要基于实践发展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

2.1.2 公司财务学研究领域的创新拓展

财务学的研究领域拓展也是公司财务学研究创新的重要改进,公司财务学也是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不能够局限于传统,要和教育发展改革一致,就国内公司财务学理论研究对象而言,传统是将财务或者财务管理认为是资金运动,从而衍生出资金运动论。但实际上现代化财务学发展与传统并不一样,现代化发展下的财务理论主要以美式财务学理论为主,立足于中国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基于现如今国内财务学体系的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需要从古典模型分析走向信贷华模型分析,调整财务学整体体系使之与我国社会发展相结合,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特色,提高财务学研究的领域以及研究层次,正视与现实世界发展相关的研究领域,拓展供应链、环境、生态以及利益相关等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以及互联网、股东财务等多元化财务动机,提高财务学理论的研究层次以及显示指导价值,为公司经营者以及决策者提供正确的财务参考。尤其是生态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使公司发展需要从环境外生型的美式财务学,走向生态、环境、经济的多重因素考量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2 我国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探索

2.2.1 实现金融市场财务向商品市场财务拓展

金融市场财务是基于美式财务中财务与金融的等价而提出的概念,这与我国社会市场发展不符,我国主要是走商品市场的发展之道,这与美式财务中轻视商品市场的财务问题相违背。所以在我国财务学理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放大美式财务理论中的商品市场财务问题,将金融与商品放在同等位置,实现金融性融资以及商品性融资的结合,与我国商品市场的财务学体系融合,形成金融與商品市场的“两类市场”运行特征,从而实现资金与商品的双重管理。

2.2.2 从单体公司财务走向供应链财务扩展

供应链财务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下的新财务学研究主题,为了避免传统个体主义对研究的影响,供应链研究的主体是供应商、客户以及潜在利益相关者。我国不同于美式财务学的供应链是外生性变量,供应链发展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是内在的主要因素。所以单体公司财务需要从财务走向供应链,针对供应链的性质以及经济活动展开全面研究,例如投资、融资、利润分配和营运资金管理等,从多方面扩大供应链财务学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内容,弥补美式财务学中的供应链财务学研究缺陷。

3 结 语

我国公司财务学研究创新与发展路径,需要从我国财务学理论历程回顾入手,基于历史经验结合现代化社会发展,促进我国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实际发展以及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财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J].财会学习,2010(8).

[2]李心合,叶玲.嵌入供应链的公司财务理论研究[J].当代财经,2013(5).

[3]李心合.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路径[J].财务研究,2015(1).

[4]郭复初.中国特色财务理论的发展[J].财务研究,2015(6).

[5]房小兵.基于行为财务学理论的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作者:唐莹

第2篇:营销咨询公司发展路径选择

智业专题系列之二:

营销咨询公司发展路径选择

2013年7月刊,《营销咨询公司发展路径选择》专题之一刊发之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我们收到众多读者的反馈,其热烈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显然,这是一个中国企业和智业都相当关注的话题。

在这里,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考,因为真理越辩越明。

本期,我们将展现更多有关营销咨询的宝贵思考。但,这不是结束,下期将继续刊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赵辉 广州喜马拉雅广告公司董事长

你是最后的100席吗?

首先我认为营销咨询包含的细分需求范围很广,因此对应的公司形态也非常多,都有生存的必要和价值,因此我无法概括所有类型的公司该怎么发展,但是我可以结合喜马拉雅广告公司发展的一些基本观念和原则谈一下。

业务定位:“营销+广告”的复合服务。传统广告公司的服务优势主要是创意,但是由于中国市场一直处在高度发展和变化之中,市场策略也一直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因此,对营销的知识力变得很关键,否则很难与企业进行平等的对话。也就是说一帮搞艺术的和一帮搞生意的,尿不到一壶,搞艺术的不能正确理解生意,继而搞创意经常开枪打不准。所以,喜马拉雅广告从成立开始,一直致力于将“营销+广告”两个领域的知识力充分发展,打造成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复合型公司。用营销能力引导方向,用广告能力放大影响。

价值定位:先做好价值型公司,再做规模型公司。价值型公司主要体现在案例影响力大、案例口碑好、客户群质量高、收费较高等,不论哪一类型的智业公司,要发展首先要做到是一个优秀的价值型公司。喜马拉雅广告一直遵循此理念,10年以来为中国市场创造了许多经典案例,如“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创维健康电视、云电视”、“步步高VIVO智能手机”等。如果做好了价值型公司,再做规模型公司自然有很大的机会。

重视理论和工具,传承自有知识力。有理论,有应用工具,这样就能够形成自有的知识力体系。有了自有核心知识体系,必须考虑传承。最起码,公司高级、中级职员能够进入传承体系,这样往往流失的基层职员对公司影响微乎其微。因此不靠团队,只靠英雄是不行的。

喜马拉雅广告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工具方面做了大量积累,包括战略、营销策略、品牌定位、广告策略、创意、媒介传播、推广活动等关键领域,并通过对高级、中级职员的反复实践形成高水准的团队作业能力。

核心骨干和高管分享经营成果。智业类公司有一个现象,老板就是英雄,打工的就该吃糠咽菜。正是这种狭隘的土财主观念制约了行业发展,对钱太在乎、不懂得分享的力量。反过来,遵循事业共同发展、共同分享的理念一定是好公司的体现。喜马拉雅广告一开始就借鉴企业的管理方法,设立事业部,充分授权,包括人事权、财权,经营业绩与骨干和高层挂钩,把事业变成员工的事业,而不再仅仅是老板的事业。

你是最后100席吗?如果整个本土智业链条细分成10个大的类别,每个类别逐渐洗牌聚拢成10个主要的公司,那么未来10年内中国的整个智业可能只有100个珍贵的席位。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例如近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下滑,导致企业洗牌加剧,有能力支付高额智业服务费的企业数量急剧下滑,直接推动智业公司进入洗牌状态。

我认为,现在不是靠术能解决发展的时代,还是要回到公司基本的内功、知识力的高低、团队的凝聚等这些公司经营的基本面,只要基本面扎实,智业服务的需求毕竟是广阔的,公司发展一定大有可为。相反,没学会爬就想跑,不跌倒才怪。

叶茂中 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

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

一个很深的误解是,营销策划是个新兴行当。其实这行的历史足够悠久,出过不少大佬,诸葛亮算一个,刘伯温算一个,要算旁门左道的也有不少,姚广孝算一个。可为何大家总觉得营销策划是个新鲜行业?这得从中国商业市场的三个阶段说起。

第一个阶段是“胆”。在野蛮生长的阶段里,靠的只是勇气,只要比别人快半步,就已成功了大半。

第二个阶段是“识”。来自国外的诸多先进理论进入国内,如果我看过一本牛人写的牛书,你没有,我就完成了理性的学习增长,我就领先了。

以上两个阶段,企业是不需要营销策划公司帮助的。但是当中国市场进入第三个阶段后,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这第三个阶段,我认为是“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的阶段。在这个时代,知识和经验极大平台化,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与同质化,让每个企业家都面临空前的挑战,也使一大批企业在不同的产业阶段遇到瓶颈期。于是似乎营销策划业的春天才真正来临,但是过快的增长速度,也让这个行业本身陷入迷茫。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洞察力,通过深刻的洞察(而非观察)去理解这个市场,再用创造力和想象力,用破坏性的、颠覆性的思维去发掘出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跳跃性横向地突破这个市场,这才是营销策划公司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一个更深的误解是,企业家和老板们有时根本不知道营销策划是干什么的,他们又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以至于圈内出现了各种“销量与策划挂钩”种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在此,在下需要严肃说明,以正视听。

一、营销策划机构不是万能的。有太多企业从未找过营销策划机构,也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实际上,营销策划机构更像是一个外脑。企业的强项往往在于生产和运营,对于自己的问题和缺陷,有时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惑。如果说企业是一只大象的话,那么营销策划公司更像是一只小鸟,虽然体量很小,但飞的稍高些,看得稍远些,运气好的兴许能让企业少走点弯路吧。

二、营销策划与产品销量的关系。从来没有一个营销策划机构可以保证自己的方案能帮企业提升多少销量。企业的销量如何,增长还是减退,是一个多种变量综合下的混合结果,并不是由一个方案决定的,最简单地说,还得看落地执行得如何。

与一家机构合作后,你的销量上涨了50%,可是不是有可能不用他们的建议的话,本来可以上升200%?是不是有可能与另一家机构合作的话,本来可以上升400%?与一家机构合作后,你的销量下降了20%,可是不是有可能本来会下降50%而你不自知?

营销策划提供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可能。

三、广义上说,营销策划并不是个可复制的项目。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是一个道理,即使是单一性的咨询机构,其碰到的每个客户也都是大相径庭的。在不同市场阶段,不同的行业阶段,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当然我们承认,在营销策划的诸多工作中,其中有一些存在着标准的工作方法,但从广义来说,营销策划还是非量产的、个性化的服务行为。有些营销咨询机构标准化复制项目的行为,是在“草菅人命”。

不仅策划不能复制,理论和方法都不能滥用。有些经典的营销理论,我们承认其经典性和伟大,但同时也要研究其适用范围和合理性,某些营销策划机构死抱一些国外营销理论,画地为牢,随便来什么客户都拿出工具箱中现成的东西往上一套完事,所谓你自千军万马,我自岿然不动是也。这样的方式,也是违背营销策划的内核精神的。

沈国梁 上海凯纳营销策划机构总裁

从企业需求看“中国外脑”

营销咨询业,是一个智力型服务行业,也是一个“头脑产业”,是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营销推广提供“外脑”支持为己任的,对于未来中国营销咨询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探讨,我认为,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着力点,还是要从中国企业的营销咨询服务需求出发。

将“本土化”进行到底。很多人会拿中国本土的营销咨询公司和国外的奥美、麦肯锡等营销咨询巨头进行比较,会列举出本土咨询公司在品牌和产品营销策划推广运作上的诸多差距。但为什么依然会有很多本土企业甚至是国际跨国企业选择中国本土咨询公司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本土咨询公司的“本土优势”。在对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甚至是中国渠道、媒介等产品和品牌推广环节的了解上,中国本土咨询公司往往会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更贴合中国的产品推广策略,这就是中国营销咨询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做中国市场的企业最需要的,同样,继续强化这种“本土优势”,是中国本土咨询公司和中国咨询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基础。

服务实效化的“必然”和“当然”。企业寻找“外脑”,除了需要最了解市场的人,还需要最能带来市场推广实效的人。市场销量的提升与否、提升多少往往是企业主考核营销咨询公司的一个最关键性的指标,如果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企业产品销量的增长,那么营销咨询公司就没有了市场服务的价值基础。将销量和营销咨询服务进行捆绑,是一种企业需求的“必然”和“当然”。中国营销咨询公司只有切实地将这一企业目标纳入自己的每一份市场调查、每一个营销传播策略、每一项广告创意中,才能真正赢得客户的服务满意。所以,在未来中国营销咨询业的发展过程中,“服务的实效”依然是发展路径的一个主方向。

创“新”和创“新”的团队。市场推广的实效是企业需要的一个根本性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未来中国营销咨询公司的发展有两点需要重点关注:一,是创“新”精神。每一个营销咨询公司都需要有自己独特有效的理念体系和方法体系,这个体系是帮助企业实现销量和品牌提升的基础,也是企业选中某个营销咨询公司的价值关键;二,是营销咨询公司的团队建设。在我看来,中国的营销咨询公司只有真正构建一个在以组织服务而不是以个人声誉为基础的品牌性公司,一个众多营销咨询人可以自由流动和汇聚的“智脑平台”,才能真正具有走向世界、走向强大的组织和品牌基础。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中国营销咨询公司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是在“本土化”优势基础上,以服务的实效化和独特的创“新”策划理念为价值核心,以更具品牌性的团队和组织构建为自身发展目标,走向一个更宽广的产业未来。

冯帼英 广州市天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永远只做品牌精品店

品牌营销经营者的类型很多,优势、性格、能力、兴趣、志向千差万别。因此,有些人把它做成各类型服务齐全的大型品牌管理公司,就像大百货一样;有些人到处开分公司办事处,只做营销环节,就像连锁专卖店;而天进品牌管理的理念是只求做好,不求做大,让我们所服务的客户得到最好的结果,并且集中在提供品牌策略服务。因此,我们戏称自己是开精品店。

我认为品牌咨询公司如果过于快速扩张是件很危险的事,一个独立的咨询人的培养至少要七八年时间,过于快速的扩张容易让团队鱼龙混杂,难以给客户提供一定标准之上的服务,项目的把关也未必能得到公司高层的参与,这对客户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品牌策略咨询、营销策划咨询、广告创意、媒介策略及购买,这些服务差别很大,所需要的人才素质天壤之别,能够把这些不同类型的一流人才整合在一起协同作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通常服务链条长的公司通常会有一些环节做得好、有些环节做得不好。相反,做细分领域的公司通常都能找到提供一流服务的公司,但关键在于客户是否懂得及具备慧眼,而且高层及品牌管理部门要掌握整合的技巧。

也有不少咨询公司专注于某一行业,例如烟酒、快速消费品、家具建材、时尚品等等。这种集中的好处在于比较深入了解客户所处的行业营销环境,结果不会太差,但也存在弊端:容易陷入模式化,思路难以突破!

我认为集中几个板块的行业也未尝不可,几个板块的人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甚至有时候轮轮岗。这样做就不会陷进一种模式化的思路中。我们这些年来成就了不少行业领导的品牌,例如海尔集团、欧派厨柜、慕思寝具、箭牌卫浴、王老吉、嘉里粮油、恒安集团、皇明太阳能、招商银行等等,每一个案例都与众不同,这跟我们强调广开思路,突破模式绝对有关。别以为我们只是服务大品牌,要知道我们刚服务这些品牌时大部分只是小企业,独特的品牌策略是市场制胜的关键。

天进还有一个重要使命是传道解惑,学术提炼是我们的重要工作。近年推出的《品牌资产探索十八法》、《中国品牌十大病根》、《海尔背后》等书,虽然没经过包装及推广,但是口碑影响还不错,有一次跟叶茂中聊天,他说他们公司也买了《中国品牌十大病根》,我觉得很欣慰。总而言之天进没把公司当作一盘生意。

沈志勇 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

“以新对旧”,营销咨询公司生存之本

营销咨询公司隶属于服务行业,其服务能力的高低,特别是其在服务能力方面是否具备核心竞争能力,以及营销咨询公司能否顺应市场发展需要而不断创新服务能力的问题,是攸关营销咨询公司兴旺与否的最关键所在。

与实体企业一样,营销咨询公司也需要具备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需要具有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不可复制、不可分拆的系统性特征。但举眼望去,这种公司,为数寥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服务内容雷同、服务能力不足的营销咨询公司。

当行业集体处于同质化困境的时候,以新对旧,通过创新构建自身差异化的核心能力,对现阶段的营销咨询公司来讲,显得尤其重要。

为什么营销咨询公司需要“以新对旧,构建差异化的服务能力”呢?其原因有二:

第一,从客户的需求方面来看,营销咨询公司的服务能力需要随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营销咨询公司是依附于实体企业而存在的,其存在的价值乃是在于能够为实体企业解决企业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咨询公司必须在服务能力方面具备带领客户往前走的实力。

企业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在变化着的。比如:20世纪90年代,企业更多需要的是“品牌传播带动渠道构建”的解决方案,所以,当时的广告公司能够蓬勃发展;21世纪前10年,企业更多需要的是“品牌塑造+决胜终端”的解决方案,所以,当时的营销类咨询公司能够蓬勃发展;而后面的10年,笔者判断,企业更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品类创新+真正的品牌经营”的解决方案。

由上述变化可以看出,企业本身在不断地弥补营销能力短板。也就是说,到现在,部分企业已经逐渐掌握了品牌形象塑造、掌控渠道和终端的能力,这些营销能力对企业而言,将不再是差异化的、不能解决的。在客户的营销短板不断补齐、客户的需求将迎来新的变化的时刻,营销咨询公司也需要创新自身的服务能力,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第二,从竞争的需要来看,营销咨询公司也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能力体系。

我们在大众媒体上看到最多的营销咨询公司的广告,定位雷同、服务能力雷同、内容雷同,甚至宣传口号都雷同。

按照价值定律,利润将随着同质化的到来而离去。营销咨询公司服务的同质化,势必导致大家利润越来越薄,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试想,整天在教导客户要做好差异化定位、做好品类创新、做好营销管理体系的营销咨询公司,却连自身的定位与品类创新都做不好,还能够真正地为客户做好军师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总之,不断地对自身服务进行创新,构建营销咨询公司自身的不可复制的核心服务能力,展开以新对旧的竞争,是营销咨询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封大勇 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关于营销咨询公司的咨询

纵观国内咨询公司大致有以下几类:

生意类:将营销咨询视为一门生意,什么都敢承诺以满足老板的个人喜好。

培训类:搞一套理论一套课程,几天几夜收费数万,号称几天就可速成高手。

明星类:自我包装自我炒作,走明星路线。

综合类:有庞大的队伍,研究方法成熟,以投行加咨询为基本服务模式。代表为和君咨询等。

实力派:以北京盛初和上海博纳睿成为代表。

营销咨询存在的终极意义,是为了帮助企业成功。如果将营销咨询看作一门纯粹的生意,就不难理解上述前三类公司的生存之道。就以炒作定位的某些公司来说,风头一时无两,就连一些投行人士,都到了言必称定位的地步。

国外的咨询公司基本都有这么几个模块:数据库、消费趋势研究、方法论储备、跨文化研究等。

根据中国市场的阶段性特点,最近30多年的中国营销发展呈现一个清晰的脉络:第一个10年是推销时代,第二个10年是广告时代,第三个10年是渠道时代。以2012年“双十一”为代表的电商爆发则预示着中国企业又迎来了一个营销的新元年。过去靠某一个方法某一个点子轻易获得成功的美好时光已永远不复存在。

企业面临电商渠道兴起、社会化媒体、自媒体、大数据的移动互联时代,传统的生意模式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稳固传统生意的同时“触网触电”并形成新的生意模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按传统的品牌理论,品牌是由企业所拥有的资产。而在移动互联时代品牌是由消费者和企业共同拥有:一条跟帖,一条转发,一条评论都会增加或减少或影响品牌资产,这个时候,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就不完全是企业能控制的。

传统的渠道网络,各行各业是相对固定的。而在移动互联时代,除了传统渠道外,怎么开展电商,怎么搭建网络渠道,如何吸引网络用户等等,都是一些专有的技术。

针对营销咨询行业来讲,有以下几个趋势:

1.专注于网络营销这个领域,会催生大量的咨询公司,也可能产生巨无霸型的网络营销咨询公司。

2.专注于细分行业的咨询公司,比如说食品、饮料、酒类、化妆品、药品、连锁加盟,会有更多的成长空间,要求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个行业的绝对专家。

3.聚焦于区域的咨询公司,也会有一定的成长空间。

未来,社会、行业和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一个从事营销咨询的公司如何根据环境的改变而变,是一件既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事情。

博锋 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CEO

上马察阵识局,下马击剑杀敌

在一次格局颇高的营销峰会上,我和主讲嘉宾事后深度交流,发现他们竟然连菲利浦·科特勒的《营销管理》都没认真看过,个人的知识体系框架也是从网上东拼西凑而成。这些“营销大师们”大多出身于培训公司、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公关公司。

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营销咨询公司中很常见。中国不少营销咨询公司就是由上述几类公司改头换面演变而来,因此素质参差不齐。

中国营销咨询公司当前面临的挑战,我认为有两个:

一是应对市场环境全面变化的挑战,企业对中国营销咨询公司要求更高了。

二是对营销咨询公司自身专业技能严重不足的挑战,中国营销咨询公司必须具备卓越的服务技能。

我一向认为,为企业提供更大价值的服务是营销咨询公司的出路,营销咨询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培养为客户提供创造价值的技能。究竟什么才是足以为客户提供创造价值的技能呢?

技能有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两种:专业技能是指营销咨询公司为客户提供某种专业服务的能力;综合技能是指营销咨询公司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借项羽之口说出“学剑、十人敌;学兵、万人敌”。这里的“学剑”是指剑法,也就是专业技能。“学兵”则是兵道兵法,指综合技能。结合这个观点,营销咨询公司必须具备上马能观察全阵识大局,下马能冲锋击剑杀敌的综合技能。

中国众多企业营销规模越做越大时,利润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大部分还是“低价驱动市场”的规模导向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存在两大软肋:“销售溢价偏低”、“技术创新不足”,只能赚取产业链的最低端。以中国家电一线品牌企业产品和欧美、日本一线家电品牌比,中国品牌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同等机型销售溢价都比洋品牌低40%~50%不等。

这是中国制造30年来无法解决的顽疾,我把它称之为“品牌溢价不足”。中国品牌价值吸引力不足以让消费者支付更高溢价。只有在中国企业导入“品牌溢价盈利模式”,通过品牌“稀缺价值”的建立,在战略营销中获得高出品类基准价格更多溢价,中国企业才能具备真正竞争力。

现在不少中国营销策划咨询公司对市场营销既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更缺乏从大产业格局战略层面为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法的视野和魄力。我认为中国营销策划咨询公司要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就必须具备以下技能:

一、拥有国际化的品牌视野,能从全球视野及系统独立的创意、塑造高端品牌,构造品牌知识产权体系。

二、具备杰出中国本土营销实战和系统的战略品牌营销策划经验。

三、具有深厚系统的经济学、品牌营销学理论体系。

四、具备专业的管理跨国公司、中国领袖企业、中小型企业市场营销系统经验。

邱建卫博士 里程碑顾问创始人

全心成就他人,苦心完善自己

中国本土咨询顾问机构,是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兴行业。据说咨询顾问机构经营平均生存期8个月,好像有点夸张了,但一个咨询顾问机构设法活过十年以上的,顶多有8%。

咨询顾问机构一般有三种经营走向发展:

1.开专卖店经营模式,只对自己熟悉的专业、产业、领域服务,固定课题套餐服务,针对性强,但这类好比“专科诊所”,靠主治医生带一群护士,难做大,人才成长也慢,老板很累。

2.百货公司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机构有足够的资本,高管要精通企业战略到运营全套系统,此类机构难度大,需要团队经营,业务推广投入大,成本运营极高,一旦形成规模,定可做大业。但自古有本事的人就很难管,必须建立企业化决策力强的班子才能成大器,没有二三十年的磨炼,这类机构不好成活。

3.行业性咨询顾问,熟悉产业,熟悉运营,服务效益快,但一旦做坏一家,就基本没有饭吃。

1999年6月,我从国外考察几年回国,终于下决心创办了里程碑顾问机构,15年来,里程碑风雨兼程,终于苦尽甘来,现回顾从事咨询顾问行业的发展,我认为有两大困扰:

一是人才胜任力标准困惑。这一行,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咨询顾问能力模型,没有现成的人才考核标准,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咨询顾问,得自己去对新入者重新进行知识能力配置。里程碑顾问机构撰写的《顾问胜任力结构自我配置通识》,40多万字内训教材,从入职必知,到德能要求,做基本功及案例,全套咨询武功动作分解一一俱全,用师傅带徒弟传统言传身教,效果得到肯定。

二是经营模式困惑。咨询顾问机构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模式?区域业务还是全国业务?如何进行经营模式的构建,这也是无法学习模仿的。里程碑顾问近六年,在国内五大城市,国外美、意、日、法、英均设有联络点,采用“出资人+项目首席顾问专家+实体公司+商学院共同组配经营”模式,采用“集中决策、分散业务、遵循标准、共同总结、分段实施、责任界定、按绩分配”原则,主营集中在“为企业做大市场,为老板传承事业”的业务范畴,做自己最擅长的项目,同时大量借助国外智业机构商业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另外,我们要求主任级以上的干部在总部开会,原则上全程用英语交流,发双语文件,也是为了具有国际视野。

咨询机构就是为各类企业构建新的竞争力,诊断过去,确认现在,设计未来,与企业共同探讨确定:看法、方向、方法、做法、活法。一专多能的专精咨询顾问机构定会大有可为。

窦林毅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智业策略总监

如何才能不被判出局:知行合一

营销咨询的江湖犹如韭菜,每天都有新的英雄冒出来,每天也有忽然倒塌的英雄不知所踪。在这个朝不保夕,神鬼莫测的行业里混,如何才能不被判出局,如何才能顺应行业发展的规律呢?

从知营销懂营销到会做营销。刚开始,企业不太懂营销时,咨询公司可以凭借知识、资讯、专业的优势获取企业对你的认同,但随着企业的营销知识在不断充实且比你更懂营销时,咨询公司则必须达到另外一种境界:营销上的知行合一。

对于动销方案、竞争策略、消费者及消费心理,你需有更好的认识体系和更科学的工具,来实现企业营销的进步和增长。在这点上丝毫含糊不得,如果你依然不具备过硬的营销实战经验和方法,早晚都要出局。

从泛营销到行业营销。原来一提起营销,自然是营销一家亲,上至天上飞的,下到海里游的。没有我营销搞不定的。上个月是激战白酒之巅,下个月就是化妆品温情之旅。概念+造势+促销+美女+折腾,就等于OK。

现在估计不灵了吧,试想一下:如果你拿着家电的营销套路去电瓶车市场打天下,你想想结局会如何?企业所有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行业基础上的,不懂行业你估计是玩不转了。企业需要咨询公司对行业有更清晰的发展报告,有更科学的市场机会分析,有更详实的行业竞争报告评估,如果你精通某个行业营销,这个行业就是你的。如酒类的盛初咨询,行业才能决定价值,决定出路。

专业营销将大行其道。在营销环节越来越趋向细化的时代,专业营销将是企业借助外脑最多的选择。比如北京华谊嘉信营销咨询依靠线下整合营销,规模化的路演成为营销咨询行业第一家成功上市企业。招商类咨询、动销类咨询、样榜市场建设咨询、经销商管理、渠道建设等分类型的专业营销咨询将大行其道,成为企业成长道路上必须仰仗的。做强做大某环节上的专业营销将是未来行业内出现大公司、巨头的最现实可能。在专业化构建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面临各种营销扩张的冲动和需求,望能抵御住诱惑,我行我素,坚决做好专业营销。

夫妻店、游击队到兵团作战。夫妻店的运作模式在初始阶段会占据一定优势,专业可以很快融合,很默契地转化为企业服务价值。但不是长久之计,个人再强也是精力有限。企业的发展也在倒逼咨询公司需要有更科学的管理,具备一定规模的服务能力。成熟的团队管理,可以很好弥补个人的不足,对于企业变幻的需求更容易调整和满足。

赵辉先生的喜马拉雅公司依靠兵团式作战,且拥有飞机、核弹类大规模现代化的知识体系管理配备,真正具备了自上到下的全营销服务体系,正逐渐成长为这个行业的航母级公司。

你如果在江湖中行走碰到这样的对手,只能提醒你:赵辉出没,请注意!!!

行业不会再有第二个叶茂中。不要疯狂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榜样,叶茂中无疑是中国营销咨询行业不老的传奇。正如任何的英雄都是时代的产物。不应崇拜而去照搬,不应对权威盲目崇拜。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打造合适自身发展的路径。

电商屁股摸不得。电商是个很大的市场,相对应的网络营销自然成为营销人垂涎的大蛋糕。可有些人的做法是照搬——将现有的直接转移到线上,就想一劳永逸,现实是这样吗?我嗅到了电商惨烈的硝烟味,同时也嗅到了浓重的死亡气息。做网络营销,需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具备互联网技术、搜索业务、网络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多项技术综合支撑。企业动辄投入百万巨资尚不得门道,你拿着现学来的花拳绣腿就开始上阵了,你玩得转吗?七匹狼做电商时,是马云亲自带队做的技术指导,你有那么豪华的专业配置吗?

转战电商?亲!还是洗洗睡吧。不要只看到鲜花,而忘了那其实是带刺的玫瑰。

编辑:刘韶华 454969269@qq.com

第3篇: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创新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发展面临不少困难,集中体现在存款、贷款增长均显乏力,资产质量出现滑坡,不良资产率持续攀升,公司业务对银行贡献不断降低。如何破解难题?新形势下加快创新发展是重要的战略思维和突破路径。

困境

公司业务存、贷款增长乏力。中国银监会成立10年来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发展迅猛,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较好地支持了社会经济发展。但2009年以来,公司业务增长虽仍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但增速逐步放缓,2013年尤其明显。从最接近公司业务存、贷款增长趋势的银行业总负债和总资产增长情况可以看出这种状况(见表1)。2009年因长期经济过热、为防范金融危机而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导致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增长率双双超过26%,创历史新高。之后两项指标双双走低到2013年的13%,创十年来历史低点。

资产质量出现滑坡。自2004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趋势良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基本呈逐年下降态势。但近3年出现变化,尤其是2013年两个指标均出现上升,反映整体经济比较困难,公司业务风险出现上升苗头引人担忧。

公司业务贡献降低。一是公司业务总体贡献趋势发生转变。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商业银行2013年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比2012年增幅下降4.4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3%,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9.2%,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这也说明作为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公司业务发展遇到了困难。二是公司业务在利润贡献中的比率在降低。兴业银行2012年度报告显示,在业务收入中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达42.81%。交行2013年前三季度公告称,其资金与同业业务实现利息净收入也占全行实现净利润的三分之一。招商银行2012年年度报显示,在贷款利息收入中,零售贷款收入占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的35.63%,非利息净收入中,零售银行业务净收入占比更高达49.74%。公司业务面临银行业务转型的压力日渐加大。

挑战

公司业务一直以来并将长期占据商业银行业务的核心地位,但随着零售业务转型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业务的迅速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持续开发,以及利率市场化、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时代来临,公司业务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零售业务基础性地位日益突显。我国普通民众家庭高储蓄的行为习惯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带来巨大商机,零售业务的“含金量”正不断被我国银行业“重新认识”。一方面,零售业务是银行业务的基石。零售业务面对成千上万的客户,做大规模不容易,需要较长时间。但只要到了一定规模,零售业务的稳定性也相对较高,不易大起大落,尤其是低成本的储蓄存款,越来越成为银行业竞相争夺的“焦点”。另一方面,零售业务是银行业转型的基础。历史上较长一段时间商业银行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对公业务,目前总体而言银行业收入中对公业务收入的占比也高达90%以上。但随着零售业务的不断成长,尤其是在对公业务举步维艰的时刻,零售业务开始“反哺”对公业务。再者,形势的变化不容过多迟疑,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市场国际化的加速到来,对公业务、同业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冲击更大,零售业务的坚定转型必将成为银行业有识之士的共同自觉选择。

金融市场业务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贷存比、存款准备金率的刚性要求,资本要求的细化和趋严,监管趋紧限制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增长速度并压缩了盈利空间,金融市场业务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兴业银行2012年年度报告显示,金融市场业务配置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达41.63%,主动负债在负债总额中占比达34.30%,实现收入在业务收入中占比达42.81%。金融市场业务成为创新型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收益的重要来源,也是商业银行创新的高地。其他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也存在类似趋势。

投资银行业务全面推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另一个明显趋势是投资银行业务的不断兴起。商业银行资本有限、规模受限,除金融市场业务外,资本占用更少、基本不占用信贷规模等资源的投资银行业务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不少银行已经将其作为战略重点大力发展。

利率市场化对公司业务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也不断加速,对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利率市场化培育了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财富管理意识,无论是对个人客户还是公司客户,大家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的代客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的理财业务更出现飞跃式增长,理财业务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存款利率水平上升趋势明显,商业银行存款营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互联网时代金融脱媒进一步加剧。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互联网时代正以让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到来,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格局将面临深刻变革。互联网的全面应用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社会资源将重新整合,社会经济各行业面临深度改造,商业模式面临巨大变化,企业运营将面临全新的运行规则和管理要求,产品、客户、服务等基础商业概念面临重新定义。就金融业而言,金融脱媒将进一步加剧,直接融资周期更短、效率更高、信息更透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也将面临信托机构、各种类型和背景的直接投资机构(如券商、保险资金运用部门)、各种类型的直接贷款平台(如小额贷款公司、P2P金融平台)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面临“十面埋伏”。

出路

理性看待公司业务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趋势

因时而变,理性定位公司业务。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有了不少新的变化、新的趋势和新的要求。公司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国际业务等也将迎来更快更好的发展。公司业务的发展不能再沿袭以前粗放的模式,一定要精准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每个主体都应认清自己,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而其他更多的生意机会,则应理性看待,“有舍有得”。对于新兴业务,则应认真论证、理清思绪,确定发展方向,建好架构和团队,大力拓展,把握新的业务机会,形成新的利润中心,打造新的发展模式。

顺势而为,加强风控稳健经营。公司业务的发展,风险控制是核心内容,尤其是在当前经济面临困难的背景下,一定要顺应逆周期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发展规律,审慎稳健经营。一方面要理清业务主线,打造核心竞争力。重点是抓住自身风险控制的领先区域,稳定发展业务,打造业务特色品牌。另一方面,对于非核心的业务,要果断放弃一些业务领域和业务机会。适当精简部门、机构和人员,努力控制好经营成本。牢固树立“减法”思维,为做好核心业务增添动力。

理性看待公司业务与其他业务的联动发展

公司业务要加强与零售业务联动发展。一方面,公司业务是零售业务的重要客户来源,各公司的员工就是零售业务的基础客户。另一方面,零售业务对公司业务发展有很大的作用。零售业务对客户的各项良好服务有助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是与客户业务合作的重要前提。而客户接受某一机构一定数量的产品与服务后,其行为习惯将决定其主导的业务机会的归属(经验数据表明,个人或公司客户接受某银行4~6项产品与服务后,其对该银行的“粘度”将显著提升,其他的业务机会往往倾向该银行)。同时,零售业务由于其直接服务于金融消费者自身,更容易形成品牌影响力。比如,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经营负责人、资金或财务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大多数员工有直接服务的银行,其对该公司的重大对公业务机会的获得相对更为容易。这也是富国银行(Wells Fargo)和招商银行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加强联动,对公和对私产品交叉销售大获成功的重要经验。

公司业务需加强与金融市场业务联动发展。虽然银行业信息披露日益健全和完善,但金融市场业务部门仍然是深入了解同业的重要窗口。公司业务部门要加强与金融市场业务部门的联动,主动加强与同业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先进经验,迎头赶上,先行发展;吸取同业教训,少走弯路,提前防范。在交流中把握合作机会,在重大业务合作中不断创新形成突破,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商业银行中一直有互相学习的良好风尚,值得坚持和进一步发展。

公司业务须加强与投资银行业务联动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较快,业务创新层出不穷,投入比较少,人均创利高,为不少机构带来较大的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投资银行业务本身不少就是公司业务机会,有些业务是在监管要求下的创新操作。投资银行业务的客户一般资质较好,是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其商业活动普遍较为活跃,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较高,与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合作的机会相对也更多,是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重要方向。

公司业务应加强与国际业务联动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也十分迅速,为我国银行业与国际惯例接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不少优秀大中型企业也不断走出国门,将国际化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境外交流、境外投资等活动日益频繁,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何更好地服务好这部分优质客户,加强公司业务与国际业务的联动发展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理性看待公司业务的发展重点和工作措施

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机制。公司业务应坚持市场导向和利润导向,同时也应兼顾客户维护等基础性工作。考核应高度重视基础客户群体的培育,加大对基础工作和业务量的考核力度,引导基层单位通过业务量的积累逐步夯实业务基础,提高创新能力、完善产品体系、提高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超额价值,在客户业绩提高和达成愿景的过程中实现商业银行自身的业绩增长,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维护文化。坚持市场定位和风控优先,公平资源投入,引导存、贷款等中间目标的顺利实现,最终完成实现利润这一核心目标。

完善产品体系加强服务能力。商业运作产品是核心,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要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行为习惯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完善产品功能,形成产品体系;并尽可能地保留“度身定制”功能,围绕特色需求组织产品设计和生产运营;及时跟踪市场情况和同业产品动态,高效满足客户需求。

加强深度挖掘提升客户质量。客户群体培育之后,如何提升现有客户的产能就是更为关键的经营能力。需不断加强对客户的跟踪和了解,根据客户所处发展阶段和业务特点,提前预判客户需求,设计适合的产品和贴身的金融解决方案,诚心实意在客户有需要之前或及时提供金融服务,实现精准营销,不断提升客户忠诚度,加大合作力度和业务深度,努力提高其对银行的综合贡献。

加强客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不断收集和分析客户需求的最新变化,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及时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提升品牌形象。以客户满意为追求,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做到制度设计、流程优化、业务创新等一切业务活动都立足于客户需要,为客户节约时间、为客户降低成本、为客户创造价值,既满足客户实现价值的需要,也充分关注客户的精神需求。重视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售后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

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团队意识。要培养一批好的团队带头人,用强有力的领导来带动公司业务队伍实现销售目标。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团队、培养学习型员工,全面提升业务水平。要塑造良好的团队文化,加强公司业务与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国际业务等的全面联动和交叉销售。培育全员营销意识,打造良好的全员销售文化,不断提高业务执行力。

强化后台支撑提高运营效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科学运作,不断提高银行经营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集成能力。将客户业务发展所需天使投资、创业扶持、资产评估、信用增级、征信服务、融资策划、管理顾问等所有服务尽可能地集合起来,建立全面统一、灵活高效的公司业务“金融超市”,并与其他各项业务良性互动。提高系统服务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为客户提供最优体验,为产品提供最佳运行环境,为服务提供强有力的运行保障,不断强化服务特色和品牌意识,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温州银行副行长)

作者:欧阳韶辉

第4篇:我国新媒体电影发展路径分析

2010年10月,一部名为《老男孩》的网络电影在网络中迅速蹿红,这似乎在预示着,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新媒体用一种新的途径表现出来,此后,新媒体电影的发展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媒体电影的出现,打破了影视制作的神秘感,使电影成为大众表达的工具,也唤起了更多人利用网络媒体消费这些“草根电影”的热情。可以说,新媒体电影是继影院电影、电视电影之后,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电影形态,有学者预言:新媒体电影将会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应该看到,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同时,与其他互联网产品一样,新媒体电影目前也同样面临了诸多的问题值得研究与探讨……

中国论文网 http:///7/view-1607357.htm

新媒体电影是继影院电影、电视电影之后,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电影娱乐形态,将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媒体电影是一种新的电影类型

在互联网领域,电影艺术是以两种面目出现的:一是传统电影在网络上进行二次传播;二是专为适应网络的媒介特性而制作的“电影”。本文所谓新媒体电影,是指后者,即指以网络传播为主要媒介的叙事性视听艺术作品。第一,具有艺术性。新媒体电影应当是由创作者进行艺术的完整构思,通过一定的艺术创作手段,表达一定的审美趣味和主题的视听艺术作品。第二,新媒体电影应当具备叙事性。这使新媒体电影与网络广告、企业宣传片等功能性网络影像区别开来。第三,新媒体电影必须简短。与影院电影的鸿篇比起来,新媒体电影要情节简单,不支持多重线索或多重结构的叙事方法。

新媒体电影在生产者、作品、传播媒介、受众上都与传统电影有明显的区别。见下图所示。

二、新媒体电影发展状况

新媒体电影得以产生发展,得益于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1、新媒体电影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电影开始进入网络传播。随着网络带宽的发展,出现了众多以播放、下载电影为目的网站。此阶段电影网站上播放的电影都是传统电影,只不过放在网络上传播而已。

第二阶段,民间原创作品蓬勃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原创新媒体电影,作者多为半专业人士(电影专业的学生、资深发烧友)、爱好者和普通家庭。2006年初《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播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土豆网、优酷网、乐视网为代表的大批专业视频网站的建立,也为这些民间原创新媒体电影的播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第三阶段,专业制作成为主力军。这一时期的新媒体电影,引入专业电影制作团队,由专业制作公司操作,投入较大,在内容上脱离哗众取宠的搞怪网络,回归创作本体,努力建立新媒体电影自身的美学趣味。为了推动新媒体电影的发展,2006年以来,北京电影学院特邀谢飞、田壮壮、李少红、顾长卫、贾樟柯、王小帅、候咏、黄磊、徐静蓄、张建栋等国内知名导演创作了大量的新媒体电影作品。中影集团自2007年进入新媒体电影创作领域,目前已制作近400部新媒体电影。特别是2010年,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共同推出了“11度青春”新媒体电影计划,即生产11部由新锐导演制作的新媒体电影。其中,《老男孩》在网络中迅速蹿红,《哎》、《泡芙小姐的金鱼缸》、《阿泽的夏天》等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2011年1月27日,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制作的《波澜万丈》在韩国上映,此片就是一部用iphone4手机拍摄的总长度33分钟新媒体电影。

2、新媒体电影发展的三种形态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国新媒体电影已发展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改编型。此类型的作品以传统电影为基础进行“翻拍”、“篡改”,又可分作两种:其一为业余改编型。如胡戈的成名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大史记》系列、《网络惊魂》等都属于此种类型。它们主要是对传统电影作品(可能是正在上映的或者是比较经典的大片)进行解构以后,再重新拼凑而成的。这类作品大都以颠覆性的姿态及时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其二为专业改编型。这类作品主要是将传统形式的某一部电影作品改编为网络版。这里的“改编”不是单纯地把传统电影网络化,同时也包含了新的创意、新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效果。以网络影片《特务迷城2003》为例,它被看作是成龙的贺岁片《特务迷城》的网络版。

二是原创短片型。此形式的影片无传统版本,是专为网络制作的。其主要特点为片子短,小巧灵活,适合网络播映。一般长度在5~30分钟,适应网上观看的快捷形式,也适应人们在工作之余收看短小节目的消费需求。如,高晓松执导的《断指之声》在短短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两位女钢琴家的故事。。

三是互动型。与那些事先做好、再上网发表的网络影片不同的是,互动型作品制作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利用网络,其创作、传播、欣赏都是在网上进行的。有的创作者在影片开拍以前就和网友共同筹划剧本、故事情节和挑选演员。有的采取“实时交互创作”方式,创作者允许世界各地的观众同时、及时地欣赏到自己的影片,欣赏者可以评头论足、出谋划策。以新媒体电影《怪兽之家》为例,它的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开放式的。观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故事发展的路径,不同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电影版本。因此网民不仅是观众,也是播放者,也成了影片的编剧或者导演。

三、新媒体电影发展的利弊分析

新媒体电影丰富了电影内涵。电影这一传统艺术在互联网媒体那里找到了崭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载体。在网易2008年1月推出的关于新媒体电影的网上调查中,参与调查的1111人中,有567人认为“单身时就看新媒体电影,谈恋爱时就去电影院”,占调查人数的51%。这表明新媒体电影的“自我”表述的风格特征,已经获得网民的认可,成为表达或服务个性的首选。

新媒体电影的出现,打破了影视制作的神秘感,把门槛降低了,使电影真正成为大众表达的工具,极大地解放了人们利用电影表达自我、宣泄情绪的本能,也唤起了更多人利用网络媒体消费这些“草根电影”的热情。

同时,与传统电影不同,新媒体电影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新媒体电影解构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电影传播学,将之改造成为主动的接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受众不再是电影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内容的选择者,也是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新媒体电影的交互性使得传受双方在网络的技术支持下可以实现即时交流,第一次传播反馈中的受传者便成为下次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如此循环,便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传播模式。另外,新媒体电影能够为更多的青年导演提供机会。网络则给予了青年导演一个很好的机会。比如《老男孩》的导演肖央、王太利便是通过“11度青春系列电影”这样一个计划被网友熟知,积累了人气,而之后推出新作《赢家》,仍然收获了很高的关注度。随着各大视频网站及门户网站对新媒体电影的重视,新媒体电影比赛、电影节、电影计划将会层出不穷,给广大青年导演一个很好的展示才华的机会。

但是,虽然新媒体电影具有许多的优势,也存在不足:

首先,在内容方面,缺乏精品。目前网络媒体电影作品中,草率流俗者居多,原创精致者较少,多数是自娱自乐的视频片断,由网民免费提供、无偿传播。这与主流文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对现成影视素材直接挪用、恶意篡改,有的还存在侵犯隐私和版权的现象,使新媒体电影的整体品质较低,无法激起广大受众的消费欲望。

其次,在整个产业的运营上,新媒体电影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更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盈利模式。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广告模式。新媒体电影还缺乏一个完善的策划团队、健全的制作机构和运作管理体系。产业化程度不高的新媒体电影,还无法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还无法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可。

第三,在管理上,存在着缺位的问题。由于网络媒体分布式的特性和未实行实名制,传播者身份是隐蔽性,新媒体电影内容也是不受控的。并且,网络传播是跨地域、甚至是超越国界的,这使得网络用户出现了地域上的极端分散性。在处理这些违法行为时,往往涉及到管辖权方面的棘手问题。加之,目前我国对网络管理政策法规滞后。如,新媒体电影虽然具备了电影的基本要素,但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将其定性为《电影管理条例》规定的“电影”缺乏直接法律依据。这导致新媒体电影目前还没有被归入电影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范畴。

四、新媒体电影的发展趋势

1、满足人民个性化需求,成为一种新兴大众娱乐方式

新媒体电影以参与性、即时性、原创性、互动性为特征,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个性需求,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大众文化消费。据2009年由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新媒体电影深为当代大学生喜欢,几乎100%的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观看过新媒体电影,还有不少学生亲自动手拍摄过校园DV在校园网上播放,还有同学组建新媒体电影社团。

2、商业前景巨大,成为创意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媒体电影基本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英国早在2005年全年新媒体电影交易已达20亿人民币。国外经验表明,在网络的传播强势下,新媒体电影往往能够通过广告和每月向固定用户收取服务费用等渠道而获得盈利。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数据还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84亿人,用户覆盖率达到78%,即每5个网民中就有近4个是网络视频用户。特别是随着3G全面开通,多数视频网站将网络视频平移到手机视频。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二季度末,移动电话用户快速增长,达到9.2亿户,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3.03亿,手机上网用户在全国互联网用户中比重占到66.2%。作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潜在的新媒体电影观众将不断增加。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收入首次单季突破10亿元,达到10.0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近翻番。以这样的规模及速度发展,我国的新媒体电影市场前景诱人。

3、产业经营的横向整合,反复消费

新媒体电影可以实现在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介领域的批量传播,这将一定程度上实现媒介特性和产业经营的横向整合。网络媒体电影的运营商可以通过与网络经营商、移动通信经营商达成商业协议,在网络院线所有的终端计算机页面上开设手机电影专区,并实现网络与手机之间的无缝链接。一部互动性强的新媒体电影,可以实现多种媒体受众的资源共享。在很多的门户网站上,通过新媒体电影的运营商与播客宽频等进行合作,播客可以全程参与从前期策划、剧本创作到电影的成型的整个制作过程,并随时根据市场消费的风向标做出调整。与此同时,通过开发与新媒体电影相关的音乐、影像、图片、台词、故事情节,并由此再开发出手机彩铃彩信、网络音乐视频等,网络媒体电影的产品链最大限度地得到延长。因此,新媒体电影不是一次性消费文化产品,而是可以供反复消费。

4、与主流电影机构联手,走精品化发展道路

当前,新媒体电影的创作由于缺乏主流电影界的参与,又没有准入门坎,使得新媒体电影总体质量不高,显得参差不齐,以致有些观众排斥新媒体电影,坚持认为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看的才是真正的电影。好莱坞有一个规定,只有经过影院放映的电影,才能获得参加评奖的资格。确实,目前的网络影片在制作质量包括画面质量和音像效果上,都比不上电影院里放映的大片。新媒体电影要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提高内容质量,满足受众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鉴于此,新媒体电影的发展必须要加强与传统主流影视文化机构的合作,只有借助主流影视机构的人才、创作和运营优势,新媒体电影才能真正向精品化、大片化发展。

5、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载体

网络文化是一种高度开放的文化,网络上每一种文化产品都具有“世界性”与“全民性”。类似于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新媒体电影的创作与传播,不是单一文化的内部创作与传播,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新媒体电影基于互联网天然的全球化特性,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当前,我国传统电影“走出去”步伐缓慢,还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比较高的市场份额。新媒体电影以全球化的运营模式,加速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理想载体。

五、新媒体电影发展的主要举措及政策建议

要坚持管理与发展并重的思想,使新媒体电影迈向健康发展轨道,成为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有生力量。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媒体电影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充分认识新媒体电影的重要性,才能增强新媒体电影发展和管理的自觉性。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对互联网的应用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和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纲要》的精神,以坚持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适应新媒体电影消费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创新新媒体电影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电影文化消费。要遵循“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的基本方针,发展好管理好新媒体电影。

(二)从实际出发,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当前,亟待建立符合网络作品传播特点的法律规则。要修订现有的相关法律和《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构建与完善我国网络版权保护制度,并形成关于网络版权保护的民事、行政、刑事三个方面的法律制度,制止网络版权侵权行为。要修改《刑法》和《民法通则》,对故意泄露个人隐私严重、辱骂行为恶劣的,重则刑事处分,轻则民事赔偿。同时,要在现有的《电影管理条例》完善的基础上,从法律层面明确电影主管部门对新媒体电影的管理权力,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

(三)采取措施,加强网络内容监管

一是正面引导。对新媒体电影进行科学分类,建立多种类、多角度的评比激励机制。采用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办法,评选优秀播客、优秀电影作品,在网络媒体上定期评比公布、设立排行榜。二是设立举报机制。庞大的网络、庞大的人群和技术特点,完全依靠专业人员和技术手段是不可能不遗漏的。所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对网络媒体的不良、有害、淫秽和反动的信息。

(四)推行实名制,加强视频网站管理

逐步探索实行上传新媒体电影实名登记制和开设博客电影、播客等实名登记或注册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视频网站的接入服务、网站备案、牌照发放等基础管理,使视频业网站担负媒体社会责任,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杜绝网上低俗之风。要加强行业自律,以国有视频网站为主,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视频网站参与建立发展公约,建立起一个权威的新媒体电影播放规范准则。

(五)建立主流新媒体电影网站,宣传主流文化

积极创建高质量的中文电影网站,提高新媒体电影文化的汉化程度,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与自信。鼓励建立政府电影网站和主流国有电影机构网站,传递主流电影文化,吸引网民参与,在网上帮助政府和主流电影机构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提高我国主流电影网站的国际影响力。

(六)扶持内容产生,实施电影奖励制

设立国家级新媒体电影创作基金,并将新媒体电影内容生产纳入“青年导演计划”的实施。可在我国各类的影视节上如金鸡百花奖、上海国际电影节等,设立新媒体电影奖,以扶持那些创意好、导向正确的优秀新媒体电影,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特别是在全国大学生电影节上,要专门设立新媒体电影奖。等条件成熟时,要借鉴美国著名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开展“年度视频大奖”评选活动的做法,设立中国新媒体电影节。

(七)发挥主流电影机构作用,建立新媒体电影创作园区(基地)

按李长春批示的“国家主流媒体要占领网络、手机等新的舆论宣传阵地”,鼓励大的电影制片企业和知名导演进行新媒体电影的拍摄制作,培育新媒体电影的正规军。发挥正规军作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新媒体电影的整体水平,并以减少网络“恶搞”现象,促进中国电影事业和网络事业的良性发展。以主流电影机构为主体,依托新媒体电影的创意、版权和打造明星机制,整合新媒体电影及其他网络产业的资源,建立新媒体电影创作基地,实现各产业板块的市场收益,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型新概念产业经济区。

(八)扩大电影艺术教育,提高全民电影艺术素养

要注重在普通民众中普及电影知识,提高民众科学开发和利用电影的能力,提高民众电影素养。要让电影知识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介宣传中。通过扩大电影艺术教育,使人们了解电影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了解电影对社会和个人的正、负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电影的积极态度,树立正确的电影创作观和消费观。

陈共德: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晓红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7/view-1607357.htm

第5篇: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

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萧山政府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能力,营造城乡优美环境等不同方面进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来加快实现城乡融合。

(一)以规划修编为龙头,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

2002年起,开展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确立了一个主城区,三个副城区,十一个重点镇的多组团城镇化发展格局,并以完善发展规划为契机来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一是统筹城乡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对中心城区和城市组团镇进行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进一步细化区域发展规划,进行空间重组,功能融合,产业集聚。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快构筑开放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江南副城新格局。二是整合专项规划,完善规划体系。科学修编完善了中心城区、新城和组团、建制镇、中心村四个层面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细化了城市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和交通道路、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基本形成了萧山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框架。三是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村庄规划。按照人口向城镇集聚,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全区农村按照按城市示范村、集镇示范村、农村示范村、农村整治村四个类型修编村庄规划,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新型村庄规划体系。四是整合园区规划,形成集聚效应。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要求,以经济区划和功能定位为纽带,基础设施为依托,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强化工业园区规划的整合,拓展产业内涵,提高园区规划档次,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连片开发,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块状经济,促进镇街经济协调发展。五是创新规划编制,严格管理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公正、公开和公平的规划制度,实行规划公示制和专家评审制,建立区规划咨询管理委员会。严格规划执法,组建成立区规划分局并增设三大组团规划所,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创新镇街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机制,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加强规划协调,强化次区域规划与五大新城、三大组团、建制镇、十三个城市综合体等规划的衔接,努力实现区域规划一体化。

(二)以交通建设为突破,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强化路网构筑,建立覆盖全区的海陆空交通构架,并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的大融合、全覆盖。一是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建设农村交通路网与城市交通路网结构完全衔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形成快速高效、四通八达、功能齐全的快速公路网络,实现对内快速化、对外高速化、乡村网络化目标。二是着力完善城乡公用服务设施。按照“一城一交”要求,建立大公交管理体制,萧山和主城之间强调“多点相通,多线相接”,满足萧山和主城区之间高效对接的要求。在萧山城区、组团、乡镇层面上,以“村村通公交”为导向,拉近城乡“距离”。通过强调临浦、瓜沥、义蓬组团中心镇的凝聚力,强化萧山组团和城区之间的衔接,支撑城乡“一副三组团”的多级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区域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城市环境卫生、信息网络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强化城市防灾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公用服务和供给保障水平。三是着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村庄整治建设为有利抓手,整治村、示范村、生态村、卫生村、绿化村等创建项目的合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善,涌现出了一批规范化农村新社区。

(三)以征迁项目为带动,推进农民居住一体化。

抓住“一港四区三组团”(机场二期工程,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工业园区、钱江世纪城、湘湖旅游度假区,临浦、瓜沥、义蓬三组团)建设机遇,以项目带动农民公寓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城中村整体改造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和“改造、整治、控制”的思路,编制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尽快完成城区围内的城中村改造任务,把城中村区域改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社会文明、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社区。二是以项目带动推进农民多层集聚。通过实施城市示范村多层住宅建设,既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城市示范村多层公寓149万平方米;安置农户4338户,安置面积88.7万平方米。 三是以示范村建设推进两户联建。通过新农村两户两间房的集聚建设,使村镇建设规模扩张,村镇布局分散得以抑制,闲置浪费土地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几年来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各类示范村大量农户的集聚,节约了大量建设用地。目前已经形成像浦阳镇桃北新村以项目带动,进行整村迁建新建的示范村,像党山镇碧苑新村以全镇农户建房集聚镇域的示范村,像新街镇元沙村以土地整理引导农户集聚规划区块的示范村,像进化镇涂川村以旅游开发提升村容村貌的整理改建的示范村等。

(四)以生态建设为载体,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

城市和乡村的环境是一个整体,唇齿相依。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坚持城市和农村环境同步保护和共同改善。一是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普及生态环保知识,以创建省级生态区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和区级生态村等创建工作,加强水系、湿地、生态公益林等生态资源保护,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秀的生态城区。二是着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有序推进,开展殡葬改革和生态墓地建设,基本完成“三沿五区六座山”迁坟平坟和覆绿工作。新创建市级以上生态镇13个、生态村12个,区级生态村140个。开展主要公路两侧综合整治和生态带建设35公里。今年开始,对区境内高速沿线进行综合整治,并对沿线涉及的行政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进行全面提升。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环卫处理机制。全区“户投、村收、镇运、区处理”垃圾处理机制进一步确立。全区现已建成29座垃圾中转站,基本实现“一镇一站”,关闭镇级垃圾填埋场21个,村级实现全关闭。到目前为止,主城区和中心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全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中心城区122个村(社区)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由区级环卫部门接管。

(五)以园区组团为平台,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

以园区整合为突破口,构筑现代化工业发展格局。园区是萧山发展的承载体,产业是园区建设的支撑力。坚持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是并重的方针,提升发展水平,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一是大力发展经济,夯实统筹基础。萧山的经济发展,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体,潜力在三产。萧山区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加快三大产业的融合,推进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努力构筑产业新高地。统筹工业布局,促进扩量提质,统筹城乡产业,促进融合提升,统筹民资外资,促进民外合璧。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发展块状经济。进一步明确五大新城的功能定位。按照“规模大、服务优、环境美、建筑好、竞争力强”的要求和“四高”方针,全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加快五大新城开发建设步伐。推进三大组团建设,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的发展思路,推动三大组团由小城镇向小城市发展转变,加快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产业协调、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和城镇群。正确处理中心城区、组团、新城、城市综合体的关系及其与建制镇的关系,按照“规模适度、注重特色、功能提升、环境整洁”的要求,加大“产业强镇、功能兴镇、特色活镇、生态建镇”的力度,推动建制镇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按照“错位发展、品质至上、功能优化、有序推进”的原则和“新建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突出完善体制、加大扶持、加快建设,促进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发展、市政配套、交通建设相协调,努力建设形成一批有特殊服务功能、多种功能配套的高效率建筑群,打造一批旅游城、奥体城、博览城、商贸城。

(六)以农村医保为重点,推进就业社保一体化。

以建立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为目标,重点实施由村民向市民转变所必需的五大保障制度:一是健全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对全区各类建设项目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实行一次性缴足15年养老保险费和一次性支付安置补助费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全区完成3万多名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并轨和待遇调整工作,8.8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二是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社保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目前参保职工达52.31万人,实现了各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统筹就业工程和“一户一岗”工程深入开展, 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低收入农户当年人均收入全部达到或超过2500元。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完成农民培训4.6万人,选拔认定农村实用人才8220名。三是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全区已基本形成了“城乡统筹、全民覆盖、制度贯通、自愿选择、适度筹资、分类享受”的医疗保障体系。四是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和240元。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3972万元、物价补贴1550余万元、老年人生活补助金4701万元。开展慈善救助和帮困结对,提高退役军人家属优待金,重点优抚对象保障也日趋完善。2008年新增老年星光之家157个,完成396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五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实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9255人,举办失业人员培训班107期,免费培训失业人员506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2%。

(七)以文化教育为根本,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不断加强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一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结构和布局。深化“名师名校长”等教育品牌和市学前教育强区创建,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化。注重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加大农村学校资金和师资扶持力度,实施百名优秀教师支教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加快卫生强区创建和“健康萧山”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服务圈。大力扶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镇街综合性文体设施,加快公共图书共享连锁体系建设,提升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文化传播事业,努力构建均等化的城乡公共文化体系,全区80%以上的农村初中、小学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要求,完成迁建、扩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村(社区)健身苑点覆盖面基本达到100%。

(八)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进城乡管理一体化。

城乡统筹的核心内容和制度基础是体制共融,构建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消除城乡之间的体制性差距,构建城乡平等的制度环境。一是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完成股份制改革村168个。二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目前,全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已达29.5万亩,占农户承包面积的46%,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达22.93万户,占总承包农户数的84.85%。三是大力扶持村级经济。“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深入推进,全区共有1150家企业与480个村(社)结对,到位资金5744万元,实施项目557个。欠发达村帮扶工程深入实施,8%村级发展用地政策不断完善,指标使用方式更加创新,每年安排200亩用地指标用于村级经济发展,实施用地指标跨镇村调剂,实现发展用地效益最大化。四是改革城乡户籍制度。破除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身份制度。为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增强全区城镇人口、产业集聚功能。五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区本级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涉农的安排达到20亿元以上,使农民群众广泛受益,农村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促进了区域间协调发展。通过扶持南部欠发达乡镇和行政村的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以此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特点分析

通过对萧山区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路径描述,让我们清晰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的特点。

(一)发展经济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要求。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近年来,萧山农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都市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总部农业、强队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服务农业等五大农业发展迅猛。工业上注重工业企业的强队建设,通过宣传造势,环境强势,政策扶持,力促工业企业做强做大。依靠科技进步,突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化纤纺织、机械汽配、羽绒服装、钢构网架、精细化工等五大制造业主导产业的产业链进一步拉长,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品牌战略稳健推进,管理创新成效明显。稳健推进“工业兴区”战略,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以超市为主要形式的商业业态结构继续巩固,连锁经营有了新的拓展,购物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区已有连锁商场超市720家。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商业城、新世纪市场园区、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钢材物流中心等四大百亿市场运展顺利。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53377万美元,其中进口280472万美元,出口总额672905万美元。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家具、化工产品、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主力。

(二)政府主导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必然现象,然而市场的力量无法自动消除这种现象。市场经济单一的逐利行为不仅容易使城乡差距在一定时期内恶性扩张,而且还可能使这一阶段持续时间很长。因此,仅仅依靠经济发展自身规律来弥合城乡差距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政策干预手段,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倾斜政策,切实有效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是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的主动干预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萧山区委区政府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适时提出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的决策思路,并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随即,配套出台一篮子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的主动干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萧山区在制定规划、组织协调、宣传发动、政策扶持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推动政府部门职能向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方向转变;积极发挥农民群众在决策、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三)民本自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坚实基础。内生于广大群众创造力的农村工业化,是来自于民间的自发的制度创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集体经济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广大人民群众,其动力来自于民众对致富的渴望,充分体现了民资、民办、民营的主要内涵。广大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经济,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发展动力和财政税收、就业支持,更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强的基础。农村工业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城。萧山民营企业增速迅猛,截止2008年9月30日止,全区有各类民营企业21333家,占萧山全部企业数的96.43%。内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达到7085914.30万元,外资注册资本达到417340.13万美元。2008年全区28家民企入围全国民企500强,民营企业占全区全年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民营经济发展已成为萧山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运行好坏直接影响着萧山经济能否又快又好的发展,彰显了民本力量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性作用。

(四)共建共享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缺乏、文化生活落后的现状,消除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差别,实现城乡待遇公平、服务均衡、重点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覆盖。萧山区以改路、改水、改厕、改垃圾处理方式为重点,促进城市交通、电力、通讯、环卫、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道路功能,完善农村公交体系,形成方便快捷的城乡公路网和公共客运网。加快实施西水东引工程,推进自来水进村入户、管网改造和日常管理工作,全区实现自来水进村入户全覆盖。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推广无公害化户厕建设,农村无害化户厕。积极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和农村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完善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的日常运行机制。

(五)集中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优化城市生产力布局,改变农民生产关系地位和生活居住方式,按照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加快土地集中、产业集中、人口集中,促进城乡资源节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用。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农民向规划区集中居住;农用土地进行集中整治,复垦周转,是一条非常节约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萧山湘湖为例,2005年湘湖旅游度假区旅游项目带动,散居在4.6平方公里区域的1400多户农民统一安置入住多层公寓,仅用450亩土地。农民集居,还能为产业升级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还是转移到第二产业。农村第三产业不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居住分散,对第三产业形不成需求。农民集中居住以后,第三产业才能发展起来,才能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党山碧苑带动了城镇商贸圈繁荣,且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此外,在本区部分农村,新的房子不断外延,不断侵占耕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心村”,这些空心村一部分是农民废弃的旧房,一部分是农村“贫民区”。推进城镇化,把土地置换出来后,对溢价进行良好的分配和使用,包括农民工的保障问题、居住补偿为体等,都可以解决。

四、启示

当前萧山区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时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把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作为根本要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规划战略一体化

按照规划一盘棋、城乡全覆盖的思路,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转变观念,注重城乡并重,在规划中尊重农村的历史,突出农村的特点,符合农民的需要,适应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特点,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因地制宜,分类规划。

(二)制度体制一体化

制度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必须建立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打破现有的城乡分割,建立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要素的新型制度。大力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财富;大力实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实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土地购买制;改革财政和税收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扶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等。

(三)基础设施一体化

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是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农村享受城市文明的体现。农村需要建设与城市一样的交通、通讯、能源、环境、供水、排水等现代化设施,而且实施统一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进一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交通联村联网工程,清水河道整治工程,农村污水收集治理工程等项目,实现农村交通、供电、通讯、信息、垃圾等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并逐步扩大到管道燃气、数字电视、网络宽带等延伸覆盖。扩大城乡基础设施的种类,提高共享水平,增强同城效应。

(四)就业社保一体化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扩大城市社会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强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按照“种类齐全、覆盖全面、水平提高、制度接轨”的要求,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费并扩大到高中阶段和农村职业教育上,困难家庭实行补助。全面覆盖和参合农民合作医疗并提高补助标准。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并有计划接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巩固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五保户实施集中供养等。

(五)公共服务一体化

加快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等。

(六)环境治理一体化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将环境污染转嫁给农村,造成城乡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对立是经济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城乡一体化必须统一考虑生态建设和环境的治理,要在城乡总量上减少和治理污染源,改善整体环境,杜绝污染的相互转嫁。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七)居住安置一体化

打破以行政界线和户籍制度为依据的身份决定论,建立以实际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依据的,并以人为本,以家为体的新的城乡划分标准和管理制度。以此为基础规划与安排城乡统筹和协调的居住点,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安置建设。抓好全区的村庄布点规划,合理进行各区域中心村、一般村的村庄布点,形成较为科学的梯度关系,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城镇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村庄统一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小区,并纳入社区管理;中心村统一进行农民建房集聚改造,按照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的要求纳入安置点集中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相对边缘村进行整理改建,进一步提升村庄居住环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管理。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和具体实践。

第6篇:深圳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当前,我国包括深圳制造业发展都处于亟须从制造转向智造的发展时期。机器人作为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智能化产业,机器人产业具有一般高新技术产业所表现的突出特征,即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技术、高难度、高潜能和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产品新等特点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将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最有活力的经济领域(本文所指机器人主要为应用于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并包含特定情况下的服务机器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市场。2013年,中国购买了约3.7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工业机器人全球销量的1/5,较2012年增加了近60%。2013年底,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地政府纷纷通过出台具体扶持政策、规划建设专业产业园区、搭建产业服务平台等方式扶持发展机器人产业,力争抢占先机。

——深圳产业初具规模,新应用领域潜力巨大

深圳市机器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的产值超过了200亿元。在本土机器人企业中,富士康的本体、雷柏的系统集成、汇川的伺服器、固高的控制器在国内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深圳在工业机器人的产学研结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建立了10多个跟机器人产业密切相关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机器人孵化器和产业联盟。深圳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也是全球电子产品的制造大本营。

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1. 打造经济创新发展新引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都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的下一个大型高新技术产业。它将带动和引领其他产业发展,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撑,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深圳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锋,应充分认识到机器人产业对深圳经济创新增长的突出作用。

2.机器人引领多产业发展。从深圳实际情况来看,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将对家电、通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软件、互联网等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不亚于深圳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3.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全球正在以信息通信技术(ICT)推动工业4.0工业革命,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工业4.0的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深圳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既能有效解决制造业人力资源问题,更能推动尽快实现深圳制造业的自动化改造,从而进一步向智能制造发展。

——可行性

1. 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深圳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控制器、伺服器、多传感融合、信号处理、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技术具备国内领先水平,培育了汇川、固高、雷柏、众为兴等多家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建立了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为主的10多个跟机器人产业重点相关的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以及机器人孵化器和产业研资产业联盟。只是在科研院校人才方面稍显不足,暂时不能满足深圳对于机器人产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另外,作为与机器人产业紧密相关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可观,2013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为4163亿元,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约150亿元,涉及机器人和数控装备的企业近千家。

2.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根据行业共识,电子行业是继汽车之后的第二大机器人应用领域。目前国内电气、电子行业的机器人普及率不到50台/万名员工,数量明显偏低,未来的需求很大。此外,未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物流仓储自动化装备需求将迎来高增长。上述的电子、电气、通讯、家电、物流、仓储等领域全部都是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辐射能力非常强。

深圳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主要路径

——打造新产业领域机器人智造中心

3C产业是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机器人应用可预期的重点发展领域。同时通过深圳信息通信技术(ICT)优势,又能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并推动工业4.0工业革命。因此,深圳应该将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领域重点聚焦在3C产业领域,以3C产业为代表,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的新产业领域机器人智造中心。具体理由包括:

1.传统应用领域难以逾越。全球工业机器人最主要的市场在汽车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而在这些传统领域,库卡、安川、发那科、abb等四大机器人龙头本体企业占据了超过一半的绝对市场份额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而且也是龙头企业严防死守的重点产业领域。因此,深圳机器人产业不应该从机器人应用的传统领域作为突破点。

2.以智能制造实现弯道超车。3C产业是深圳发展新产业应用领域机器人的基础,但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不能完全停留在传统发展模式上,更应该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的大背景下,依托深圳ICT产业发展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机器人产业有机结合,率先开展机器人应用领域智能制造。既包括机器人产品本身的智能制造,也包括通过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各行业的全面深入应用,推动深圳尽快步入智能制造行列,同时也实现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

——打造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机器人三大关键零部件占到了总成本的72%,其中伺服系统成本占24%;减速器成本占36%;运动控制器成本占12%。三大关键零部件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质量及价格,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方面,应重点支持本土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的自主创新。对产业链上游关键零部件环节的固高、众为兴、雷赛、麦格米特、汇川、英威腾(行情,问诊)等深圳本土核心部件企业,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在部分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尤其在核心算法、软件控制系统等方面要抓紧缩小差距。

另一方面,应想方设法强化硬件技术项目的引进与合作。减速器、伺服电机等硬件方面对材料、工艺的要求更高,更有赖于国家装备制造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当前条件下,引进与合作应成为首选策略。目前上海机电(行情,问诊)与日本纳博已成立合资公司从事中低端精密减速器研发生产(上海机电控股51%),深圳也应在关键硬件方面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并优先考虑与深圳本土企业开展项目和技术合作。

——打造机器人集成服务及人才辐射中心

一是集成服务中心。虽然前文着重阐述了上游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但机器人产业终端产品的个性化特点,注定了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市场在于系统集成。不仅是终端应用产品的个性化集成,更主要的是产品的后期维护与服务。尤其是面对深圳及周边地区众多3C厂商的机器人需求,集成服务能力将成为机器人市场空间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这块市场一定要为深圳所牵头占领。

二是人才辐射中心。国内制造业的机器人应用环境相对复杂多变,巨量的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进而产生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与技术服务的人才需求。而人才集聚会带来产业的发展与集聚。因此,应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育为纲,立足深圳既有技术、产业与市场基础,在深圳构建中国工业机器人人才培育与技术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三是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在深圳机器人产业调研中,2007年开始做机械手臂的深圳本土企业——深圳市福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建立公共工艺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这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机器人产业对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要求非常高,同时涉及对各行各业的应用服务,应用领域非常广,对普通企业来说,无法承担所有的研发与服务,亟须通过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共性服务,降低企业研发和经营成本。同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可以有效地吸引产业发展资源,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

促进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抓紧出台专项产业政策

为鼓励本地企业发展,引进外来优质资源,做大做强深圳机器人产业,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机器人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具体建议:前期鼓励企业采取对外采购与成套设计、系统集成相结合的“韩国模式”,加强行业细分领域的集成应用,尤其在电子信息、通信、家电、物流仓储等深圳优势产业,鼓励发展本地企业“应用和集成技术”,扩大与占领新领域应用市场。同时借鉴“日本模式”,充分发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等科研院校带头作用,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集体攻关,重点突破“伺服系统”、“控制器”、“核心算法”等关键核心部件,尽快形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商等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整体推进。

——精准定位产业链布局策略

在上游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建议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重点引进“精密减速器”龙头企业研发制造项目,或与深圳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填补深圳在产业链环节的技术空白;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技术方面,深圳已有一定技术积累,可以采用加大扶持与重点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速形成技术集聚效应。在中游本体环节,根据机器人产业链分析,深圳在机器人本体环节与国外知名企业技术上存在较大差距,且本体生产投入巨大,占用土地等要素资源较多,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可以鼓励深圳已有的大型生产企业,如富士康、华为、比亚迪(行情,问诊)、创维等企业加紧内部研发使用。在下游集成应用方面,深圳应用环境较好,应在本土企业基础上,加大引进高端“系统集成”龙头企业,结合深圳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打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集聚中心。

——加强行业推广支持产业载体建设

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决于市场培育和市场空间。建议深圳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等方面加大市场应用示范,拓展机器人市场空间;同时建议深圳市政府在大沙河创新走廊、国际低碳城等重点区域进行机器人产业载体规划布局,支持多种形式的专业园区载体建设,尽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整合优化本土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资源等优势。

第7篇:中资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分析

——以华为为例

摘 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华为的跨国经营模式、总结经验与教训,希望对有意走向跨国经营道路的中国企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 企业文化 战略选择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是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要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它要求从产品中抽离所有的与语言,国家地区和文化相关的元素。换言之,应用程序的功能和代码设计考虑在不同地区运行的需要,其代码简化了不同本地版本的生产。开发这样的程序的过程,就称为国际化。

一、华为的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设备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解决方案。在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超过100个国家,以及28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

二、华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

1994年,华为首次在北京参加国际通讯大会。1995年10月华为再次参加日

内瓦国际电信展览会,同时明确把开拓国际市场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点。1996

年,华为承接了香港合记电信的订单,试水香江,初战告捷,就此开始了跌跌撞

撞的国际化之路

1997年,华为进军海外的第一步迈向了俄罗斯,当时的中国产品在俄罗斯

普遍面临信任危机,华为的艰难可想而知。程东升回忆说:“华为一直坚守,留

了几个人在那里。从来不说我们要撤走,要打持久战这样一种心态。在这个过程

中,华为一直在和客户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后来华为在俄罗斯拿的

第一个订单,非常微小。但是它给若干年以后,华为在俄罗斯取得3亿美元的订

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从非洲转战欧洲的已经升任公司副总裁,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的确艰难。当

初,华为欧洲地区部只有两个人,连运营商的门都进不去。因为欧洲人认为中国

只能生产廉价的鞋子,对中国人能生产高科技产品闻所未闻。比如前些年华为参

加电信展,报道题目竟然是:“中国居然也有技术?”充满了怀疑和不屑。

在新加坡,华为与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有合作关系,并为一家运营商

搭建了东南亚第一个4G商业网络。华为也在新加坡投资研发,建立融资平台。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盛赞华为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中国公司,在企业发展较早的阶

段就聘请国际咨询机构,使其财务和人力资源等流程标准化华为最近十多年更加明显的变化是国际化。2000年,华为海外销售额

首次突破1亿美元。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2011年,

华为全球销售额达324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约占三分之二。

华为的员工队伍也在全球化,目前全球雇员约14万人,一些市场的雇员本

地化比例甚至超过90%。本土化方面,华为的表现尤其突出,为中资企业甚至

外资企业树起一个典范。

正因为这些努力,华为得以在强调安全和技术的通讯设备领域,跻身国际一

流行列,为全球50家顶级电信运营商中的31家提供服务,这几乎成为了一个奇

迹。华为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很多人都充满了好奇。

在华为有这样一项硬性规定,每年销售额10%都会被投入研发。最初,任正非的这一提议遭到了专家组和公司高管的反对,但任正非还是坚持把这写进了《华为基本法》。对于这一幕,当时担纲华为企业顾问的人大教授彭剑锋至今印象深刻。

三、成功原因的剖析

(1)准确的战略选择。优秀的企业往往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准确的战略选择,只有结合企业现阶段的实力,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才能获得成功。最初在开拓国内市场时,华为借鉴中国革命成功的一条关键经验是农村包围城市,在国内取得很大的成功。随后的国际市场同样运用这一战略,认真研究了“国际形势”:太穷的没有支付能力,赚不到钱。太有钱的看上的是欧美大公司,不会选择你的产品。只有手头紧,但未来经济发展有潜力的国家才是最合适的目标。 (2)技术的不断创新。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华为在FMC、IMS、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华为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人员有62,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4%),并在德国、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3个研究所 。华为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34 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3)具有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在以前的媒体宣传中,外界总认为华为的企业文化就是总裁任正非的众多管理思想,例如“毛泽东思想”、“狼性文化”、“军事化管理”等一系列新式的企业管理文化,集中体现在“华为基本法”中。实际上,在全球化运营的发展时期,华为真正的企业文化在于其核心价值观。

(4)独特的经营体制。华为探索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包括利益驱动机制、权力驱动机制、成就驱动机制、理想追求与价值驱动机制。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创造公司的全部价值;公司的成就,以及全体员工的士气和公司的归属意识是价值评价的标准;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与风险承诺是价值分配的依据。把知识转化为资本,知本主义实现制度是华为的创新。其表现在股权和股金的分配上,股权的分配不是按资本分配,

而是按知本分配,即将知识回报的一部分转化为股权,然后通过知本股权获得收益。

四、对中资企业的国际化的启示

华为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中国企业实力的彰显,更多的是对广大的中资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的借鉴。中国企业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还是体现自身实力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包括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市场营销能力。 从长期来看,价格优势不能成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这种优势本身很脆弱,而且低价策略所受到的打压和限制也越来越多,客户可选择你的产品,但不能认同你的品牌,同样也不能赢得竞争对手的尊重。

支撑华为在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依靠的是其多年来构建的世界级一流企业接轨的管理体系,和长期探索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机制。正是早期与国外通讯巨头的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使华为认识到先进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这也是华为义无反顾地走向国际化的信心来源。华为信奉并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理念是: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坚定地进入国际化的信心来自于经过长期努力构建的世界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中包括以高绩效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体系,任职资格体系,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以绩效承诺和中期述职为主体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员工持股、股票期权和虚拟股票权为主体的长期激励体系。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中国政府“引进入”与“走出去”的政策引导下,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而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逐步摆脱了传统的以代工为主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走出一条以技术与研发为主的国际化模式,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研究华为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国内其他正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提供现实的参考意义。

任正非总裁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静水潜流。这是华为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之谈,发人深思,对走在国际化道路上的中国企业也是一种启示。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为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复旦大学.2005.02

《2》 李华.谢雨婷.华为与思科的国际化路径分析.江南大学学

报.2007.08

《3》 徐林志.华为的企业战略.海天出版社.2008.10

《4》 李梦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浙大出版社.2010.05 《5》 刘梦华.华为的企业文化与跨国经营.北京大学.2010.08

第8篇: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分析与选择

2014年05月31日 00:00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24卷第02期 作者:胡 佳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80

[摘要]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正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如东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研究和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如东县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虽有所增强,仍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及主要特点

2010年,如东县237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867.69万元,村均16.32万元,而2009年村均为11万元,同比增长32.6%。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有134个,占总数的56.54%;10~20万元的村有20个,占总数的8.44%;20~50万元的村有71个,占总数的29.96%;50~100万元的村有8个,占总数的3.38%;100万元以上的4个,占总数的1.69%。其中,有8个村没有村营收入。

不难看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但是,“百万元收入村”和经济“空壳村”的同时存在也反映出如东县村级集体收入缺乏固定收入来源,发展后劲不足;村级公益事业等支出呈刚性增长,村级不良负债不断攀升;区域发展不平衡明显,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差距很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不少村出现了“五难”现象,即队伍难稳定、工作难开展、干群难协调、任务难完成、社会难稳定。另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相当数量村的村庄道路、环境卫生、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条件无法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由此可见,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如东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也进一步增强。但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成因分析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经成为如东县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为此,应正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如东村集体经济薄弱主要原因在于:

2.1观念守旧,制约经济发展

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内在动力和外部扶持,不少地方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对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足够的认识。有不少村具有很好的资源优势,却没有很好的将其利用,发展极为被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坐等上级给项目、给政策、给扶助,村组干部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积极探索本村的自身发展路子。由于受到地方财政实力的影响,各村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投入严重不足。而市直各帮扶单位支持的资金大多是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很难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投入。

2.2开源受制,增收困难重重

如东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办法不多,思路不广,创新不足,缺少村级经济增长亮点。全县总体来说,村级集体经济较好的村都是村级资产资源较多的村和一些渔业村,收入来源基本是资产、资源性收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充分发掘潜力和优势。全县97个年村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大多数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穷村,发展缓慢的问题更加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3机制不全,管理有待加强

通过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离任审计、建立村财务监督小组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东县村级财务和资产管理的机制正在开始建立,但总体来说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确保集体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上还没有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部分村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支配上没有严格履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个人做主,随意性大,导致难以发展壮大。

3.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如东县发展规划,2011年全县力争80%的行政村经营性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2012年,所有行政村经营性年收入20万元以上,30%的村达到30万元以上;到2015年,所有行政村经营性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50%的村要达到50万元以上。全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年增长12%以上。为此,我们认为应认真研究对策,培植典型,总结经验,通过“多予、放活、少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1开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主动探索新形势下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坚持因村制宜,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富民强村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1.1资本运营,资产增值。开展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清理,盘活有限的存量资产,进一步摸清村级资产状况,对村集体土地、校舍、房产等经营性实物资产进行排查,坚持集体所有权和转让使用权,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在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抓住小城镇建设机遇,开展闲置房屋出租、兴建商业用房。有条件的村充分利用集镇优势,在符合集镇、村庄建设和土地规划的前提下,围绕小城镇建设,由镇统筹规划,村筹资建设商业店面、专业市场、标准厂房等,通过物业的租赁经营,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引导村级集体组织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产权租赁、物业回购、提供服务等形式,兴建或购置物业房产,增加物业、服务收入。

3.1.2土地经营,以地生财。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而其基本前提就是土地相对集中。因而,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基础上,寻找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权有偿流动的前提下,实行土地集中经营的新方式。积极发展合作经济,鼓励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农副产品购销合作组织,通过引导和服务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设施栽培、温室大棚等现代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服务中获得经济收益。

3.1.3项目兴业,税收强村。推进发展工业骨干村,积极培育村级工业经济,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村级经济。组织各村排查在外能人住处,引导各村把“引凤还巢”、发展二三产业作为发展村级经济的重点,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在镇工业集中区兴办二三产业,既节约利用土地,又减轻了基础设施投入的压力。其次,因地制宜培育经济特色村,引导各村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路子,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

3.1.4清收债权,化解村债。对村级债务进行梳理,落实化债措施,通过清欠来偿还债务,镇村联动,相对集中镇村人力,集中时间,突击清收,有铲化解村级债务,消化村级债务负担。存在村级债务的村要摸清村级债务的数量、结构和成因,对不良债务要通过收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

3.2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能就事论事,就村抓村,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关心,齐抓共管,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扶持和保护。

3.2.1用好用活国家政策。灵活运用国家村庄规划的契机,创造条件,盘活土地,进行整体开发。利用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集体林改等机遇,乘势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兴办村集体农业项目。全县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土地指标,用于行政村建设有固定收益项目,具体分配指标根据各镇(区)上报的项目确定

3.2.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安排相应的资金,采取适当的形式,支持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公共财政覆盖率,相关部门建设项目和资金要向农村延伸和覆盖,尤其要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倾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农业经营组织以及发展第三产业所需办理的各种证照,工商部门免收除省、国家以外的规费。

3.2.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实力,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专门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放宽贷款抵押担保范围,允许土地使用权益、机器设备、有价证券、注册商标和无形资产作为抵押品。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合作银行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扩大联保范围,完善担保方式,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安排要给予适当倾斜,利率给予适当优惠,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级财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应安排一定的贷款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税务、工商等部门在税收、工商管理上,对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和各种经营项目要按有关政策适当给予减免和优惠。

3.2.4帮扶单位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各村实行结对帮扶,兴办特色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更要注重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上倾斜,并吸纳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输血功能。携手帮扶经济薄弱村,组织骨干企业和机关部门与薄弱村结对帮扶,帮助其招商引资、兴建增收项目,培育村级增收长效机制。

3.3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领导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级组织的领导。各级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在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服务之外,必须加强经营管理。

3.3.1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和会计持证上岗制度,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加强乡镇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

3.3.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各级党组织应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等方面的奖励政策,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成效,纳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

3.3.3建立健全村级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加大清收债权、化解债务的力度,努力使村级组织卸下历史形成的债权、债务的沉重包袱,同时应坚决防止新的不良债权和债务的产生。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适时深入到镇、村督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进展情况,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忠根,李华敏,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用、问题与思考——基于浙江省138个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

[2]戴振启,郑伟军,村企一体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对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的调查[J].经营管理者,2009,(16).

[3]薛继亮,李录堂,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新形式:来自陕西的经验[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第9篇:临床路径总结、分析

临床路径总结与改进

创伤外科·ICU

目录

创伤外科2010年临床路径总结改进………………3

创伤外科2011年临床路径总结改进………………5

创伤外科2012年临床路径总结改进………………7

创伤外科2010年临床路径总结改进

我科对常见病及中医优质病种制订了常规临床路径,并 按路径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 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临床路径要求全程按 路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 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我科常见 病及临床路径的疗效及特色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原路径 做如下修订。对路径的实施作出总结。一:进一步提高 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路径。通过对路径的实 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临床路径,

并用 此路径指导治疗,使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 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 接受中医药治疗。二:实施路径一年多来,在中医药治疗参 与率提高的前提下,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 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科室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三: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 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临床路径,及 时进行完善和取舍。所以,我们进行经验总结后,对于骨盆 骨折制订进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现叙述如下:

骨盆骨折:骨盆骨折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路

径,我们在使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性骨盆骨中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对于老年患者避免了保守治疗时 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褥疮、坠积性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同 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近年的实施过程中,对传统的 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在去年路径的基础上对原手术路径 做出了进一步的修订:对于创伤比较严重,出血多且危机生 命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患者,先期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 及时治疗大出血、抢救生命等对症治疗。有效的降低患者 亡率,提高治愈率。

我科运用中医药及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骨盆骨折有明显 的路径,在本地有较大影响,通过试行路径后,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提高中医参与度,对于骨折早期中医证属内伤瘀血 时,症状表现为:骨盆部剧痛,明显肿胀,腹部胀满,按之 痛甚,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干,脉弦实。诊 断病机为:瘀热互结。中医治法:攻下逐瘀,理气活血。方 药:桃仁承气汤或加味承气汤。外治用消疲止痛膏、双柏散 三色敷药或紫荆皮散等。疗效确切。

创伤外科2011年临床路径总结改进

我科对常见病及中医优质病种制订了常规临床路径,并 按路径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 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临床路径要求全程按 路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 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2011年 以来我科临床路径的疗效及特色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原 路径做如下修订。对路径的实施作出总结。一:进一步 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对方案的 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使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二: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科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临床路径,及时进行完善和取舍。所以,我们进行经验总结后,对于骨盆骨折制订进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现叙述如下:

骨盆骨折:骨盆骨折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病 种,我们在使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中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对于老年患者避免了保守治疗时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褥疮、坠积性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近年的实施过程中,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在去年路径的基础上对原手术方案做出了进一步的修订:对于创伤比较严重,出血多且危机生命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患者,先期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及时治疗大出血、抢救生命等对症治疗。有效的降低患者死 亡率,提高治愈率。

我科运用中医药及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骨盆骨折有明 显的优势,在本地有较大影响,通过试行临床路径后,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中医参与度,对于骨折早期中医证属内 伤瘀血时,症状表现为:骨盆部剧痛,明显肿胀,腹部胀满, 按之痛甚,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干,脉弦实。 诊断病机为:瘀热互结。中医治法:攻下逐瘀,理气活血。

方药:桃仁承气汤或加味承气汤。外治用消疲止摘膏、双柏 散、三色敷药或紫荆皮散等。疗效确切。

创伤外科2011年临床路径总结改进

我科对常见病及中医优质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路径,并 按路径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 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临床路径要求全程按 路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 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2012年 以来我科临床路径的疗效及特色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原 路径做如下修订。对路径的实施作出总结。一:进一步 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对临床路 径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并用此路径指导治疗,使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 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 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二: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在中医药治 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 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科室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三: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中药对部分常 见病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 案,及时进行完善和取舍。所以,我们进行经验总结后,对 于骨盆骨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股骨颈骨折制订进 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现叙述如下:

一、骨盆骨折:骨盆骨折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 病病种,我们在使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性骨盆骨

折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对于老年患者避免了保守治 疗时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褥疮、坠积性肺炎等一系列并发 症,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近年的实施过程中,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在去年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对 原手术方案做出了进一步的修订:对于创伤比较严重,出血 多且危机生命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患者,先期行骨盆外固 定架固定,及时治疗大出血、抢救生命等对症治疗。有效的 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我科运用中医药及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骨盆骨折有明显的优势,在本地有较大影响,通过试行方案后,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提高中医参与度,对于骨折早期中医证属内伤瘀 血时,症状表现为:骨盆部剧痛,明显肿胀,腹部胀满,按 之痛甚,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干,脉弦实。 诊断病机为:瘀热互结。中医治法:攻下逐瘀,理气活血。 方药:桃仁承气汤或加味承气汤。外治用消疲止痛膏、双柏 散、三色敷药或紫荆皮散等。疗效确切。

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我科 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病种,我们在使用手术切开复位内 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对 于老年患者避免了保守治疗时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褥疮、坠 积性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 近年的实施过程中,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不断改良,在去年

方案的基础上对原手术方案做出了进一步的修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手术方案,”FPNa治疗股骨粗部 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固 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尤其适合 老年患者。

我科运用中医药及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骨盆骨折有明 显的优势,在本地有较大影响,通过试行方案后,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提高中医参与度,特别是术后按骨折分型中药辨 证施治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中医学认为骨折早期手术 加重创伤的机制主要是局部经脉受损,血溢脉外,积于肌肤, 形成局部气滞血瘀,瘀阻经脉,故早期治以活血化瘀,消肿 行气止痛,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中后期由于骨折及手术损 伤气血,气血失和,元气虚弱,肝肾亏虚,故治以壮筋骨、 补气血、补肝肾,方选接骨汤加减、舒筋散加减。观察表明 中药对骨痂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疗效确切。

三、老年股骨颈骨折:老年股骨颈骨折是我科传统的中 医治疗的优势病病种,我们在使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对于老年患者避 免了保守治疗时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褥疮、坠积性肺炎等一 系列并发症,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近年的实施过 程中,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在去年临床路径的 基础上对原手术方案做出了进一步的修订。对陈旧性股骨颈

骨折不愈合、或兼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无明显变形者或青 壮年股骨颈骨折移位明显者行内固定并植骨术,取得良好的 治疗效果。

我科运用中医药及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骨盆骨折有明显的优势,在本地有较大影响,通过试行方案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中医参与度,特别是术后按骨折分型中药辨 证施治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中药按伤科三期辨证用药:早期瘀肿,疼痛较剧,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痛减肿消,宜通经活络,活血养血,用活 血灵汤或舒筋活血汤;后期宜补肝肾,壮筋骨,用三七接骨 丸。局部及远端肢体虚肿宜益气通络活血,用加味益气丸, 肌肉消瘦发硬,功能障碍者,宜养血通络利关节,月养血止 痛丸。

上一篇:十二星座之最各种排名下一篇:特种作业高压电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