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2022-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工作中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你在拟写计划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级计划生育工作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村级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村级组织的性质及其工作重心

村级社会是我国治理结构中的最小单元。虽然在村级组织之下还有村民小组,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它已经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组织”。对于我国村级组织的性质这一重要问题,长久以来,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是被忽视的。

村级组织的演进历程

关于村级组织的演进历程,这里仅追溯到1978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业生产包干到户的情况下,生产大队不再管理农业经营事务,生产队也已瘫痪。但是,土地争议、邻里纠纷、水渠堰塘维修、公路养护等公共事务需要有人办理,于是在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在其他地方,出现了类似“村民委员会”的村级组织。

1982年宪法规定建立村民委员会制度。从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共建立了92万多个村民委员会。

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产生方式、工作方式等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制度。

1998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其后各省相继制定新的村委会选举办法,使村民委员会制度更加完善。

在村级组织的演进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1980年代,当时的国家决策层认为,集体土地经营事务只剩下发包土地这一件事,有村民自治组织就能完成此项工作(杜润生语),因此,最终确立了“村民委员会”制度。

关于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性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级组织的职能分析

一个组织的性质是由其职能决定的。村级组织作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独立管理层次,它通过职责的履行已经实现了哪些职能和应当实现哪些职能呢?职能是组织机构存在的前提,通过对村级组织的职能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它的本来面目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村级组织的行政职能

按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是基层行政机关。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国土面积大,一般乡镇辖区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有的甚至20万人,因此,行政管理事务仍然需要村级组织来分担。

村级组织的行政职能包括:1、计划生育管理。这是一项对村级组织要求很高的行政管理工作。2、土地管理。村土地管理员在宅基地管理的各个环节协助乡镇土地管理部门工作。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对村级社会的矛盾纠纷排查及化解,各级组织都提出了很高的工作要求。4、防汛工作。包括防汛人员的组织,防汛措施的落实。5、地质灾害防治工作。6、民政救济救灾工作。7、其他工作。包括五年一次的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等统计及抽样调查工作,畜禽防疫,合作医疗,地方病防治,征兵工作等等。行政职能是村级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能。

二、村级组织的经济职能

宪法、法律确认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对集体土地的经营是村级组织的首要职能。不进行集体土地的经营或没有搞好对集体土地的经营,这样的村级组织是不称职的。

村级组织的经济职能并不是只有发包土地这一件事,在把村级社会的决策权真正交给全体村民的前提下,其职责包括:1、制定土地经营方案,并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实施;2、组织水利设施建设,搞好农田灌溉;3、组织农田植保;4、组织农业的专业化生产,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整体水平;5、围绕农业的產前产中产后服务,开展生产生活资料的经营,搞好农产品的初深加工;6、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发展其他工商项目;7、以出资者身份,管理好村办企业,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村级组织的社会职能

村级组织的社会职能包括:1、饮水设施建设;2、公路建设及维护;3、协助进行电网改造及信息传输设施建设;4、调解民间纠纷;5、敬老爱幼设施及环境建设。

四、村级组织的职能关系

在村级组织的行政、经济及社会职能中,经济职能是基本职能,依据有三点:一是我国实行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村级组织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必须搞好对集体土地的经营;二是从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看,组织合作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是村级组织的重要职责;三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需要。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消灭城乡差别,消除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村级组织的本来面目应当是一个经济组织。

村级组织行政职能应当由法律加以明确界定。既然乡镇人民政府是基层行政机关,那么正确的界定是:对于村级社会的行政管理事务,村级组织与乡镇人民政府之间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村级组织在委托权限范围内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同时乡镇人民政府要为其职责的履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村级组织没有义务从经营收入中列支行政管理费用。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从公共财政理论上也论证了这种关系,只是法律上的界定滞后。

村级组织的社会职能实际在任何一个大中型企业中都存在。村级组织的社会职能,完全可以在村级组织的经济组织性质框架内得到实现。

在我国农村改革已经历三十余年的今天,一个不大正常的现象是:无论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好,还是发展是第一要务也好,抓经济、以经济工作为中心任务,理应是村级组织的工作本义。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对村级组织的工作要求,从法律政策到各级党委政府,从来不要求村级组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工作。在新农村建设热潮中,经济建设从来就不是工作重心。

农民组织体系中的村级组织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在各个领域向纵深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分散的农户作为市场主体,对新的形势很不适应,他们难以凭借个人的力量,在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中参与竞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民组织这一重要体系,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框架而言,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缺少了农民组织体系,既不能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更谈不上如何完善的问题。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角度,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角度,构建民办官助性质的全国性的农业产业合作社组织最为紧迫。

已有100多年发展历史的合作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历经困难和多次转折而不断得到壮大,关键在于它确保了弱势群众尤其是农民利益的实现。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需要重新和深化认识合作经济在三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农民与市场联结问题。2、保障农民利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3、合作经济组织是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系统。4、通过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追求和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5、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6、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7、国家的惠农政策通过农业产业合作社系统发放,可以兼顾公平和效率。8、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近些年来进行的一系列农村改革,已经使农业产业合作社组织的创建变得十分迫切。例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机制的关键是“顺价销售”,即不允许国有粮食企业出现亏损,必须盈利。换句话说,就是必须从农民身上赚取更多的钱。国有粮食企业盈利越多,就表明农民的损失越大。当今的现实是:私商粮贩在农民身上赚的钱要远多于国家粮食直补资金。而如果我国建立了农民粮油合作社系统,农民自己掌握了流通领域的粮源,粮油经营的盈利通过这个系统返还给农民,改革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在这样的改革之下,就不用担忧外商控制我国的粮油市场,担忧粮油国家安全了。

如果真正认识到了创建农业产业合作社组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那么使村级组织成为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合作经济组织就成了一件必然要做的事。只有这样,村级组织的体制机制才能够与乡镇以上的农业产业合作社系统相衔接。

村级组织与民主治理

我国农村二十多年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和着力点在于:一是农村村民得到和加强了基层选举的政治锻炼。农村基层民主主要是以逐步完善选举制度,依法组织选举工作为中心的村民自治活动,选举始终是农村民主化进程的主线。二是基层民主决策议事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行,村民代表会议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升。三是基层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四是基层民主监督得到强化。

尽管农村基层民主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但从民主发展的方向和为农民服务的角度看,两件事情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和落实:一是还权于民。由农民自己决定村级社会的重大事项。在一个拥有选举权的村民达数百人或数千人的村级社会里,法律应当明确规定“村民代表大会”为村级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并同时规定村民代表的人数、产生方式、议事规则等,使农村民主从以选举为中心转移到以治理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二是解决有人为农民服务的问题。村级组织的执行人员不能实行选举制,而应实行聘任制,并为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提供必要的法律环境。

有朝一日,如果村级组织及其人员的主要精力是在发展经济方面,始终是围绕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思考问题和做事情,那才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真正希望。

作者:马俊山

第2篇:浅谈村级财务审计工作

摘要: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保证着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帮助农村经济以正常的速度进行提升与发展,这对于我国建设新农村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村级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应遵循审计工作原则,并在审计工作中注意相关的审计工作事项,才能确保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村级财务审计;意义;原则;注意事项

农业和农村工作近年来被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愈加重视,在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上加大监督力度,充分认识村级财务审计重要性。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主要指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及行使村民委员会财务审批权的村“两委”成员的相关工作进行评价、审查和监督。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合理规范农村经济,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意义

施行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准确、全面地落实农村政策,更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经济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干部按照法律政策和管理监督;完善村级财务审计,更好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的真正落实,方便基层干群了解监督村组财务的收支状况;施行农村财务审计,可以有效规范农村财务工作流程;完善村级财务审计,使农村集体资金得到了充分合理使用,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合法利益能否被维护,同时也决定了未来的农村经济秩序是否完善。只有将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才能够更好的规划农村经济秩序,帮助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得到更好的健康发展,从而建设更好的新农村。

2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原则

2.1 合法性原则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政策和法令,并按照政策、法律的实施。村级财务审计的证据取得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审计程序以政策、法令为经济活动的准绳。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审计工作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失去了法律规定的审计结论并不具备合法效益。

2.2 针对性原则

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部门要根据村级财务的实际情况,然后对不同的对象和范围采取适合本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2.3 独立性原则

在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能够接受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监督,从而更好地根据我国国家法律法规来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而審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除此之外,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都无权干涉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审计机构应当做到独自承担审计责任,不得外包,只对直接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

2.4 客观性原则

就是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反映被审单位真实情况,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公正结论。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取证过程中,要自觉遵守审计纪律等各项规定,奉公守法,不准假公济私、借机刁难。审计调查实施和审计总结都不可带有个人偏见,应真实反映审计结果。

2.5 保密性原则

除依法公开外,不得泄漏与审计有关的内容及事项,审计的实际结果需要进行保密,这不仅是工作要求,更是法律提出的明文规定。

3 注意事项

3.1 确定审计程序

审计一般先确定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方案,抽调合格人员组成审计小组,接着送达审计通知书,在村内发布审计公告,再实施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最后做出审计结论或意见书等程序进行。

3.2 坚持依法依规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开展审计,严格遵守审计程序,认真做好审计笔录,全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应做到慎重认真、尊重实事、客观公正。明确区分个人与集体、失误与舞弊等责任界限,并提出恰当处理意见。

3.3 明确评价范围

在审计过程中,村级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做到与审计单位的财务范围相对应,保证与业绩和责任相匹配。否则在实际审计中,将很难理解会计原始财务资料,也就无法将整体经营范围内的财务情况进行完整的审计。如果发现存在无法全部取证的情况,则需要对审计目标或审计单位进行重新划分取证,如果重新取证之后依旧无法顺利划分,那么将不做评价。要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明确划清问题产生的时间界限,明确区分个人与集体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要责任人与一般人员责任。

3.4 客观出具报告

审计报告不仅需要经过全体审计小组成员的开会讨论决定,更需要与审计对象进行详细的沟通,保证听取审计对象的意见,同时需要保证审计对象在提出意见时拥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如果被审计对象或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小组提出的意见持有不同态度,则需按照有关部门提出的步骤进行复审,复审发现确有不属实情况后应进行纠正。如果复审属实,要求审计部门向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对象做出应有解释,同时要接受群众监督。审计结论也应向全体村民公开,并通知被审单位执行。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审计单位需要保证以客观事实为主要参考,将客观数据列为研究对象,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想法需要进行详细化的取证。取证代表着审计单位获取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随后再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审计工作。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并没有获取到合法依据或者依据不充分,那么就不能做出具有法律效益的审计评价。审计报告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所列举的具体事实和客观数据要做到紧密结合,为上级部门提供可靠的使用证据。

3.5 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落实也需要始终坚持完成财务审计工作。因此,未来发展需要将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进行提升。在选拔阶段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约束。建立一支懂知识、懂业务、道德品质良好的村级财务审计队伍。做好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这部分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并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使村级审计工作保质保量,进一步提高农村村级财务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审计人员的道德培养,养成正确的审计意识,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真正做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需要施行并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它对促进基层党风廉政、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应遵循审计原则的同时,注意相关的审计工作事项,确保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有序顺利开展。村级财务审计人员应尽心尽力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林美珍

第3篇: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创新

[内容摘要]本文以成都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为例,首先初步分析了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然后以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为研究视角,重点分析了成都市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最后在总结成都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村级公共服务;实际需求;制度创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主要的投入方向却集中在县、乡(镇)两级层面,受益区域也主要体现在县城与乡(镇)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最基层的村级层面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是一片空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缺失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与制约因素。基于此,江苏、重庆等省(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建立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后,开始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此打造村级公共服务的新平台。然而,从江苏、重庆等地的实践经验来看,更多地将其精力放在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硬件建设方面,在创新与完善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等软件建设方面仍略显不足。

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固然是我国当前破解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笔者看来,建立和完善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是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改革创新方面开始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在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安排与设计上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道路。

一、引言:研究文献综述

从宏观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在城乡基本公共资源配置决策中,尽量考虑到农村实际而采取了系列惠农政策,这对扭转城乡差距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从微观层面来看,却依然存在忽视农村居民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偏好这一问题。

由于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方面的原因,在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公共服务内容严重背离农户的实际需求,由此形成了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模不足与结构失衡。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求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差异日趋明显,但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却比较单一(林万龙,2007)。[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要体现的是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需求偏好,而不是有效地体现农村居民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王小林,2007)。[2]由于需求表达机制不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决策并未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由此造成了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求错位这一普遍现象(顾严,2010)。[3]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一方面由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即供给方面的因素决定;另一方面也受农村居民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 即需求方面的因素决定。需求因素与供给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安体富,2010)。[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充分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因此,当前应如何保证农村居民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把村级公共服务看作一项制度,那么从制度的参与角度来看,需要充分考虑“制度参与主体”,也就是作为目标群体的行动者。实际上,制度的目标群体并非同质性,不同主体对村级公共服务在可行能力和参与程度上,存在着千差万别。“制度”与“参与”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目标群体并不是被动接受制度设定或者给定的东西,他们可以用脚投票式地不参与,或者在既定框架下对村级公共服务没有能力参与。从理论层面来看,在村级公共服务供求关系中,农村居民理应是村级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的主角。然而,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者和农村公共服务供应主体常常是同一的。这种远离服务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与公共服务供应机制,显然不能体现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为农村居民反映其实际需求与偏好提供适当的平台和激励,并且让农村居民的这种“声音”能够真正地影响或被纳入到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决策中。

成都市在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呈全面快速增长趋势,并且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成都市如何抓住改革的有利契机,构建以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进而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以成都为例,以期在分析总结成都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的提供思路借鉴与对策建议。

二、成都村级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以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根据有效需求理论,衡量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主要标准在于其供给能否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农村居民是村级公共服务的建设主体与受益主体,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要以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以政府为导向”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模式,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动力机制来看,主要以需求信号为导向;二是从运作程序来看,主要表现为自下而上、由内向外;三是从组织模式来看,主要表现为民主制;四是从相互关系来看,主要表现为参与合作的关系;五是从资源配置来看,主要表现为多样化与个性化;六是从评估手段来看,主要表现为以群众满意度为手段。

由此看来,创新村级公共服务制度,必须高度关注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及需求表达方式。基于此,成都市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等文件,[5]初步提出了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的五大机制,其中,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从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角度着手进行改革。结合成都市统筹委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手册》中提出“六步工作法”,笔者认为在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中,收集民意这一步是最关键的。因为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需求意愿以及需求表达就来自这一步,后面的讨论、决议以及项目执行等都是来自于对民意信息的收集与汇总。从目前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来看,已初步建立起以村民议事会为核心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即已基本建立起农村居民参与的民主议事、民主评议、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制度,这是目前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的主要制度创新。

在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中,双流县积极探索出了三个“由群众说了算”,让农村居民为自己作主。一是服务项目“由群众说了算”。通过开坝坝会、走访农户、分户发放《意见征求表》等方式,挨家挨户征求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需求意愿。然后,通过召开社议事小组会议,把本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筛选出来并报给村议事会;村议事会再根据全村总的经费情况和项目的轻、重、缓、急,从各组上报的建议中筛选出群众反映最普遍、最迫切的意见。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议事会提出的建议逐项“过堂”,由群众签字、盖手印,形成决议后上墙公示。二是过程监督“由群众说了算”。当项目确定下来后,农村居民还是有点不放心,担心这些事情最终不能落实。为了让群众放心,村社议事会和群众民主选举出一些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按照农村居民自己制定的监督办法,对项目启动、实施过程及实施结果等进行全程监督。三是服务效果“由群众说了算”。由当地群众制定评议的标准与办法,并由群众对服务人员、服务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打分,监督小组拥有绝对的“权威”。第一次得分在80分以下的,给予一次整改机会,由监督小组与服务人员“集体谈话”;第二次得分在80分以下的,扣划工程款的10%-20%;第三次得分在80分以下的,就取消来年的竞标资格。

农村居民是村级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应以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例如,温江区开始探索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与信息反馈机制。温江区在6个试点村(社区)确定村级公共服务内容时,首先对农村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以充分了解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确保农村居民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论证与选择。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对公共服务项目依据多数村民的意见提出初步方案,并将其方案公诸于众以进一步征求意见。经过多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酝酿后,提交村民大会投票表决。温江区创新以需求调查为重点的村级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初步改变了政府惯有的“自上而下”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切实转变到按群众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基层群众的创造精神,较好地实现了村级公共服务供给“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项目的效率与农村居民的满意度。

成都市通过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使广大农村居民切身感受到:“以前干什么都是村干部定好了再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不同意他们照样干。这回有点不一样了,什么事都由我们说了算,我们真的当家作主了”。通过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将村干部从传统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济上去。这既显著地改善了村级民生、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又有效地促进了村级民主、优化了村级治理结构。由此看来,成都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为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僵局、完善村庄治理模式进行了大胆而又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

三、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创新路径思考

农村居民是村级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者,满足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现实需求,是开展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的宗旨所在。以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其实质就是将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需求偏好、需求表达以及需求满意度评价等要素作为创新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的核心内容,以此确定村级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层次及内容,根据需求变化趋势适时作出调整并进一步优化,以达到最优供给目的。当然,从总体上来讲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从需求方角度来看,农村居民要有显示或表达其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偏好的意愿;二是从供给方角度来看,政府要搭建供农村居民反映其需求偏好的平台和机制,而且还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农村居民主动反映其真实需求和偏好,最终实现公共服务决策由政府作主向政府与农村居民上下结合决策转变。将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需求偏好纳入政府决策函数,不断创新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是改善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关键所在。

1.创新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的偏好显示机制。农村居民能够反映其真实偏好是改进村级公共服务决策机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获取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需求信息,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政府要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制定更多的激励政策,搭建更多的显示平台,鼓励农村居民客观、真实、大胆地反映其需求偏好。同时,政府还应对农村居民的需求偏好进行识别,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于村级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吸引农村居民自愿参与到村级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中来,让农村居民的真实意愿得以体现,并且让农村居民的这种“声音”能够真正被纳入到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决策中来。

2.创新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的利益表达机制。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的偏好显示与意愿表达需要借助相应的表达机制。要创新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其前提是必须让农村居民充分、如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意愿。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偏好显示与意愿表达较强,而且准确性也相对较高,但现有表达渠道却不畅通。因此,要更加注重通过农村基层群众的组织化,充分尊重村民自治,搭建农村居民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成都市温江区探索建立的“民情信息中心”,为农村居民表达其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3.创新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的访谈调查机制。目前,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好现行的入户调查统计制度,充分了解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如县级政府可建立起采访民意的“调查研究”机制。同时,学术界对成都村级公共服务这一主题也比较关注,为此也作过大量实地调查研究,政府要合理运用这些调查研究资料。通过上述途径,合理界定村级公共服务供给范畴,并以此作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依据。此外,各级政府还要积极探索建立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满意度进行定期调查的机制,充分了解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程度。

4.创新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的动态供给机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社会变迁进程加快,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多层及多目标的态势。与此同时,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需求外延在不断扩大、需求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基于此,应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把握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需求偏好及偏好趋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供给,这样才有利于公平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进而提高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5.创新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的参与决策机制。在村级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方面,其决策程序应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村级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既要体现当前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主要来自上级政府“自上而下”的特性,同时更要体现村级公共服务受益的地域性原则,即也要体现“自下而上”的特性。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信息联动与反馈机制,将对基层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村级公共服务供给评价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林万龙.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下的城乡公共品统筹供给:理论分析及其实现含义[J].中国农村观察,2005(2).

[2]王小林.结构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3]顾 严.“十二五”亟需理顺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2).

[4]安体富.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影响因素分析及均等化方案设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3).

[5]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构建新型农村治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改革,2010(6).

An Innovation Research on the Village-level Public Service

Needs System: A Case from Chengdu

Zheng Zhou

Key words:Village-level Public Service; Actual Needs;Institue innovation

作者:郑洲

第4篇: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调研

对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调研报告

小安山薛军起

如何强化村级管理,进一步健全经常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网络作用,真正实现以村为主,工作重心下移,解决计划生育“梗阻”在村问题,提高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是新形势下急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村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一法、一条例”,各级党委政府发扬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精神,注重加强村级队伍建设,减员增效,提高村级计生人员待遇,尊重群众民主权利,注重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推动村级管理步入经常化轨道的新路子,使计划生育村级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计生形势的发展,目前村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

1、有的村领导基本不管。一些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对亲自抓,负责总责认识模糊,认为计划生育是专干的事,所谓亲自抓,就是抓专干;部分村班子软弱,管不起来,所谓负总责,就是看考核,很少俯下身去抓重点解难题;另有一些村支书、村主任有个人副业,无暇顾及,加之市、镇约束乏力,某种程度上成了抓自己(个人副业),不负责。

2、有的村专干管不过来。多数村专干一人对镇计生办布置的十余项基础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报酬不足以成为个人主要收入,导致专干不“专”,被动维持、应付。

3、有的育龄妇女小组长不会管。相当一部分小组长素质不高,其中一部分是只出于利益动机的村干部亲属,加之待遇偏低,只能跑腿儿,送信儿,开会儿,己远远不能满足育龄群众的服务需求,不能适应当前计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

4、育龄群众不愿让乡计生人员代管。由于村主要工作指标和上级考核前的准备工作多数由乡镇包办代替,且宣传形式呆板,内容空洞,实用性差,考核形式教条,内容要求与群众文化素质差距较大,加之季节、时间不定,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时有冲突,多有扰民之嫌,容易在群众中造成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5、约束机制弱化。依法管理机制不健全,综合治理不完善,村级工作运行缺乏有力保障,导致约束乏力,管理工作出现断层。

6、计生人员待遇偏低,激励机制不能有效落实。县、镇经费普遍吃紧,投入相对不足。我镇48个行政村,目前村两委成员实现了县镇财政支持,

占了转移支付的大部分,提高村级计生专干的工作尚未落实。目前的报酬难以充分调动村级计生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待奖励激不起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二、对策及建议

针对村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否则,势必影响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健康的开展。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大力探索,形成一套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管理新机制。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要做好村级计生工作,组织是保证,队伍是关键。因此,一是要选配好村“两委”班子,增强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加强其对人口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认识,真正做到亲自抓,负总责。二是健全村计生办组织。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录用有一定文化水平,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计生事业的专干、小组长,优化其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提高村级计生人员整体素质。三是完善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人多、面广,能人汇集,贴近群众,灵活多样的优势,真正起到宣传、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使村级网络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形成计生工作县级宏观调控,乡级具体指导,村为主、户落实的管理格局,建立起坚强有力的组织载体。

2、完善合同化管理机制,强化计划生育民主管理。《人口法》的颁布实施,要求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实现“两个转变”,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体现在村级管理上,可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框架,规范村规民约,实行合同化管理,即经民主商议,以村民共同认可的形式,制定《计划生育协议书》,明确村干部(包括专干、小组长)和村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把法律、法规所赋予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更加具体化的融入《计划生育协议》,使其具有合法性、民主性、互约性,使村组干部行使管理职责有明确标准,群众监督有实在内容,权利与义务对等,使每一个村民在参与管理的同时,也无形中管理自己,使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形成管理、监督、责任、义务的良性循环,以有效实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村干部(含专干、小组长)职责和村民责任。明确责任,严格奖惩,是调动积极性,促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为了确保村级计生工作纳入经常化轨道,可采取乡镇党委、政府与各村“两委”签订任务明确、奖惩严明、要求具体的计划生育责任书,村“两委”与村专干、小组长签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村“两委”与已婚育龄夫妇家庭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定期评议等制度,做到有责任,有义务,有管理,有监督,并且严格奖惩,严格“一票否决”,以增强村级主动承担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调动村民参与计生工作的

积极性,建立起乡、村、户之间有责任,有义务,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4、加强指导,建立工作运行保障机制。村级管理离不开乡级指导,更需要行之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一是把农村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经济等融入计划生育工作,置乡、村职责于计生工作中,置计生工作于日常各项工作中,扩大计划生育辐射面,以避免工作断档,防止乡、村脱节,出现断层。二是加强乡级对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可实行包村制、例会制(村支书、村主任、村专干),以便经常面对面地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计生工作的动态信息,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水平,使村干部始终保持工作热情不减,工作力度不减,使他们想干、会干、能干。村级也实行专干、小组长例会制,及时沟通信息,增强凝聚力,激发他们抓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村级管理健康运行。

5、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优化社会环境。生育的经济效益是夫妇和家庭决定生育子女数量的一个基本动因,而实践也进一步证明,通过利益调整和经济杠杆的作用,调节农民的生育行为,把来自外部的约束力转化为发自内在的驱动力,以此刺激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这既是引导和补偿农民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政府实施人口宏观调控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进一步完善市级利益导向机制,切实落实优先优惠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一是制定落实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先优惠经济政策,使他们能够获得直接的经济实惠。二是落实独生子女奖励,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实施救助。三是制定落实母婴保健、社会化养老等社会政策,使其在整个社会中都能体会到优越感,充分体现奖励性和导向性,形成一个鼓励少生优生,促使转变婚育观念的整体社会环境,充分调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6、强化综合治理,优化村级工作环境。计生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一村、一乡、一部门孤军奋战难以奏效。尤其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必须有付诸实际的真抓真重视(如开会必说,调研必谈,见面必问),真正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为确保计生工作重心下移,村级管理纳入经常化轨道,从方方面面创造条件,形成一种上面重视,周围协助,下面配合的良好的村级工作环境。 ①经费保障。计生经费不足是影响当前农村计生工作上水平的重要因素。待遇偏低、报酬落实不及时,服务设施跟不上,奖惩不能兑现等,都将严重影响村级计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计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目前急需解决的是经费投入问题。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级积累。二是畅通市、乡经费投入渠道,明确管理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发展计生协会实体、

开展社会募捐等形式,增加投入渠道,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目前情况下,可本着突出重点,计生优先的原则,年初将村级经费按比例上交乡镇,不足部分乡镇无条件的予以补足,一次性到位,设立专门帐户,专款专用,以确保村级计生人员报酬及时兑现,奖惩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约束激励作用,并逐步提高村级计生人员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法制保障。加强法院、民政、司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及时解决村级管理中出现的违约纠纷,为村级工作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全方位提供法制保障。 ③服务保障。一是对市乡有关部门强化行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村户,搞好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二是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市、乡各有关部门支持、配合、指导村级开展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任务,并纳入对部门的目标考核,同时赋予村计生管理人员有直接要求、争取县级有关部门提供必要帮助和支持的权力,以约束各部门必须积极参与计生工作,进而提高村级管理的服务功能。 ④舆论保障。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以责任制的形式调动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报刊、电台、电视台开辟固定专栏,设置固定专题节目,坚持长期宣传计划生育。文化、宣传部门采取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婚育新风,造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形成广泛深入的宣传环境,为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推动村级管理工作提供舆论保障。

第5篇:村级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制度

一、监督和民主管理制度

1、参与制定计划生育人口规划以及工作计划,并监督贯彻实施。

2、参与两委对计划生育的重大决策。

3、参与本村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三为主”工作方针。

4、参与落实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社会保险、扶贫帮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等工作。

5、监督政府以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6、对人口规划、人口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人口统计的真实性进行监督。

7、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以及危害服务对象健康和安全的行为等进行监督。

8、监督政府人员的工作作风,及时反映个别干部违法乱纪行为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改进工作作风,使计划生育政策切实落实到位。

二、理事议事制度

1、协会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研究工作,汇报交流。

2、每季度向会长汇报一次工作。

3、发挥理事人才济济的优势,每年集中1至2次,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服务活动,扩大协会的社会影响力。

4、平时根据各自工作岗位和特长,为计划生育各尽所能。

三、会员联系制度

1、协会理事、会员按就近自愿的原则联系3至5户(名)

已婚育龄妇女。

2、每月与联系对象沟通一次。

3、向联系的育龄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帮助联系户解决生产、生活、生育的实际困难,做到送温暖、传知识,搞好服务。

4、定期向协会汇报联系户的思想及计划生育情况,平时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协助组织做好工作。

四、学习培训制度

1、协会将理事、会员的学习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

2、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培训或讲座,经常受到协会知识的教育。

3、每年对协会会长、秘书长、理事会理事培训一次,重点学习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计划生育协会性质、任务,协会工作业务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

4、结合“人口学校”的教育,抓好对协会会员的培训,让广大会员掌握协会章程,懂得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科学知识,切实履行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发挥带头作用。

五、会员活动制度

1、协会开展各项活动正常、活跃、扎实,达到寓教于乐,把协会切实办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

2、建立会员之家活动阵地(一室多用,有会员之家牌子)。

3、理事、会员档案齐全,做到各项活动记录准确。

4、定期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5、协调社会力量,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为计划生育困难户排忧解难。

第6篇:村级工作计划

某某村2012年工作计划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2011年我村各项工作得到了圆满完成。面对新形势,在总结2011年全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村党支部、村委会继续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工业园的开发开发为主线,完善和改造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服务群众、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目的,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现将2012年工作总结如下:

1、由于基本农田地块农用高压线路年久失修氧化严重,造成大部分电压低,群众灌溉困难。2011年计划更新线路6000米,以解决电压不足问题。

2、更换部分地块地下管道破损及堵塞部分,预计2500米。

3、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清除村内各个死角路段污物杂物,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4、村庄主干道路硬化1000米,达到村庄内各条主干路连贯并加以亮化。

以上是我村2012年几项重点工作,我们相信在镇党委的正确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工作,更快更好的推动我村的经济发展,使群众生活更上新水平。

第7篇: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职责

一、严格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坚决杜绝计外超生、非法抱养、非法婚姻、非法同居等问题,严肃处理违反政策法规的人和事,搞好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

二、搞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加强计划生育舆论环境建设,办好人口学校;经常向群众宣传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晚婚晚育,宣传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知识;人口教育普及率、参学率、应知应会率均达到95%以上。

三、严格申请、颁发《生育证》。生育计划落实到人,把好婚姻登记关和生育年龄关,晚婚率、晚育率达100%。

四、认真搞好计划生育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和出生报户;加强已婚育龄妇女薄卡管理,准确及时填报人口出生、初婚、死亡、节育手术报告单,统计合格率100%,统计资料要立卷存档。

五、定期组织已婚育龄妇女透查,透查率达100%,做好计划孕情管理,坚持查访制度;做到孕情控制到人、到月;对计划外怀孕坚决动员流引产。

六、按时组织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各项避孕节育措施,节育措施及时率达100%,搞好避孕药具的管理、发放、药具使用有效率达98%以上。

七、做好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办证和管理工作,搞好摸底登记,建档立卡,严格管理措施,严格政策,严格把关落实奖罚制度。

八、办好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领证率达100%,独生子女保健费全部兑现,并办理独生子女“两全”保险和母子安康福利保险。

九、发展协会组织,扩大会员,搞好全民自我管理,生育、监督,落实“三生”“三优”政策,开展好“三结合”服务项目。

计生主任职责

一、 每月完成本单位的出生、新婚、死亡、节育手术、药具等方面的统计上报,统

二、

三、

四、

五、 计合格率达100%。 定期组织育龄妇女参加透查。落实各项介于措施,严格晚婚晚育审查,杜绝早婚早育,非法同居合计外生育。 监督检查和组织实施药具发放,月经查访等。 管好村级计生档案,准确填写和及时调整各种记录、卡片等。 定期组织计生小组长会议,检查总结部署计划生育工作,组织育龄人群参加计

划生育宣传和人口教育。

计生统计员职责

一、认真执行《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搞好人口计划的呈报和落实工作。

二、按时完成人口出生、死亡、初婚、节育手术报告单和药具、协会、宣传等报表工作,

统计合格表达100%。

三、搞好档案和各种资料的管理和归档工作搞好计划孕情管理,认真填写孕情追踪查访

簿。

四、积极配合完成上级的各种调查和其他工作任务。

计生宣传员职责

一、积极宣传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当地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组织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

二、做好广播和宣传栏,搞好标语和文艺宣传,定期编排、更换宣传栏内容。

三、加强与妇联、共青团、民兵等组织联系、做好宣传系统网络建设。

四、负责保管使用和及时维修宣传器材、设备,管好宣传档案。

计生药管员职责

一、熟练掌握避孕药具知识,做到会宣传、会使用、会管理、会发放、会指导、会处理一

般技术问题,及时领取药具。

二、坚持发放药具及时到人、随访到人、并做好发放、随访记录,确保药具到位,及时到

人。

三、搞好超前服务,做到使用药具人数清,对生后满月,结婚无计划,流产后30天的,

药具及时到位,提高药具及时率和有效率

四、对使用药具按“八种人”分类管理,并积极宣传避孕药具知识,精心指导群众使用药

具。

五、保管好药具。做到账实相符,不变质、无浪费,管好用好档簿,准确及时上报有关报

表计生小组长职责

一、搞好本组每月的出生、新婚、死亡、节育手术、药具的统计,报村计生主任。

二、对本组已婚育龄妇女每月进行一次经期查访,并填好查访记录

三、动员本组已婚育龄妇女落实避孕节育措施,药具服务到人;保证本组成员无计划外生

育(含非婚生育)、非法收养孩子,严格制止非法同居现象,动员计划外怀孕者终止妊辰。

四、组织本组已婚育龄妇女按时参加妇检妇查

五、负责搞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组织本组育龄妇女参加计划生育学习培训。

高新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制

第8篇: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六鳌镇营里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2011年,我村计划生育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计生办的帮助指导下,结合我村实际,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对照与镇政府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内容,紧扣各项指标和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和办法,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精神有计划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9月份,营里村总人口2225人,已婚育妇499人,占总人口的22.43%,其中无孩育妇26人,占已婚育妇的5.21%;一孩育妇236人,占已婚育妇数的47.29%(其中一男户166户,占已婚育妇的33.27%);二孩育妇173人,占已婚育妇数的34.67%;多孩育妇64人,占已婚育妇数的12.83%,其中二女育妇21对,占总人口的9.44‰。

1、出生情况:截止9月份当共出生18人,出生率8.11‰;政策内出生16人,政策符合率88.89%;一孩出生12人,二孩出生4人,多孩出生0人;当年二女出生2人。含补报出生18人,政策内出生16人,政策符合率88.89%。

2、出生性别比:出生人口中,男7人,女11人,性别比63.6;其中二孩男2人,女2人。

3、初婚情况:女性初婚18对,初婚率8.11‰;其中晚婚17对,晚婚率94.44%。

4、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情况:落实节育措施41例,其中结扎9例,上环28例,人引7例,其中二女扎2例。

5、双查情况:截止9月份,第三轮应查环203人,已查199人,到位率98.03%;应查孕72人,已查72人,到位率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工作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对计划生育的组织领导,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规范完善人口计生工作中的优先、优惠、奖励、扶助救助制度,全面实行"少生快富"资金户奖励、计生特困户救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工作,为顺利推进我村人口计生工作健康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管理力度,抓好队伍建设

我们始终把计生队伍牢牢抓在手中,坚持每月一次例会,雷打不动,既可以及时贯彻上级工作指示,又可以通过信息反馈做到下情上达;对村两委做到年初有责任制,年终有考核,兑现各项奖罚;充分加强计生协会队伍建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认真扎实地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使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育节育、优生优育、出生缺陷、生殖保健等基本常识深入人心,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结合全县“创国优”的大好形势,一是通过开展婚育培训、政策法规咨询,提高了计划生育知识的教育普及率。二是制作以生育节育、优生优育、出生缺陷、生殖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宣传黑板报。三是发放宣传技术服务、生殖保健、计生常识等计生知识宣传品。四是加大工作作力度,积极组织动员育龄妇女参加环孕情、生殖保健、妇科病初诊等服务,进一步体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服务理念,提高了广大育龄妇女的健康保健水平。五是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特别是计生女组长的带头作用,进村入户进行术后随访、产后随访等工作。六是积极开展群众自治,创建群众自治示范村,与所有育龄妇女签订群众自治协议书。

(四)继续加强优质服务

2 贯彻“以人为本,服务为主”的工作理念,是群众的需求,也是计生工作的需要。一年来,我们首先围绕计生政策、奖励扶助政策进行宣传;其次,通过开展孕环情普查,针对群众的需求,热情为育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新上环人员开展了术后随访、B超及电话跟踪服务;积极陪同育龄妇女去服务所上、取环,人流,以及免费为月经延期的妇女做尿检,切实为育龄妇女提供方便。

(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今年以来,随着孕情监测和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推出,流动人口管理有了新的模式,我们在采集流动人口信息的同时,不忘与私房出租户签订合同,并对流入育龄妇女下发补办婚育证明的通知等,较好地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双向管理。

虽然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二女户占农业人口比例偏低(二类乡镇责任指标15‰以上),只占9.44‰;双查拖欠严重,未查环人数还有四例,存在政策外生育可能。

三、2011年工作计划

结合本村实际,对2011年计生工作打算如下: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深入贯彻“一法三规”政策、《福建省人口与计生条例》以及新的方针政策等;

(三)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在群众自治、孕前管理等方面重点突破;

(三)积极抓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努力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

(四)积极做好重点人员的管理工作,以减少政策外生育的发生;

(五)继续抓好期内综合措施的落实,努力提高措施的长效率、有效率等。 以上是我村一年来的计生工作总体情况及2011年的工作打算,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第9篇:村级妇联工作计划

我村妇联工作根据县妇联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开展了“五项建设”活动,充分发挥了妇联自身的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能力建设,积极参加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提高做好妇女工作的能力 一是组织乡直机关党员妇女积极参加各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并制定学习计划,按要求记笔记、谈心、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按照党员干部四联四送活动(即联实际送法律、联产业送信息、联岗位送科技、联学校送温暖)要求,乡妇联分别组织妇女党员看望了结对特困户,并给妇女儿童送去了衣物和慰问金价值____余元。与先教办联合组织村两委干部、女教师、部分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参加了全县优秀***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参加报告会___多人。

二是抓妇联干部的学习,从动员到总结始终要求村妇代会主任参加先进性教育的学习,目的是提高妇联维权能力建设,同时学习妇女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体会到新时期该做什么,为谁做,有了新的认识就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妇女维权工作。

二、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推动妇女工作实现新发展。

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同唱一台戏。由于我乡经济较落后,妇联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引导和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并推动妇女工作实现新发展,今年乡妇联牵头配合农技、宣传、计生部门利用计生例会、各村人口学校开课之机,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_期,村两委干部培训班_期,培训妇女__多人次,在计生、科技致富方面培养出一批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示范户,同时做好在妇女党员的发展工作,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__人,列为发展对象_人。

利用妇联的"联"字作用,大力支持和宣传鼓励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带头致富抓示范,影响带动更多的妇女投入富道路。根据本乡经济现状组织农村妇女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动员有科技意识的妇女从事养殖业、种植业。 做好扶贫工作,妇联部门积极主动。主要是为贫困户妇女结对帮扶,给予经济、技术、信息、劳务等各种支持。年初,全乡共结对帮扶__户贫困户。

三、推进依法维权建设,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一是依托部门抓维权。乡妇联配合综治办、派出所等组织送法上门,尤其加强对外出务工妇女维护自身权益的教育,切实增强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广播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等基本国策,今年以来,开展普法宣传_次,受理群众来访_例,解决家庭纠纷_例。 二是上下联动抓维权。"六一"儿童节期间,乡妇联配合教育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六一"节活动,宣传有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六一"期间,各校组织教师深入开展走访学生家庭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有线广播宣传“八荣八耻”荣辱观,组织老干部宣讲团走进校园宣讲“八荣八耻”。期间,县地税局带着浓浓的爱心,为我乡中心小学贫困儿童送来了____元现金和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完成了“春蕾计划”资金的募集以及春蕾儿童的挑选,

四、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妇女应有的作用。

_、精心组织三八节日活动。"三八"期间,我们组织了表彰会、座谈会;由于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配合,扎实开展了文明平安户创建活动。 _、实施"关爱女孩"工程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

_、联系专家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病查治,受到了妇女们的一致欢迎。

_、母亲节期间,乡妇联和乡团委联合在全乡各小学师生中开展纪念母亲节活动,并要求每位少先队员以"我心中的好妈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从中评选出优秀作文,并给予奖励,弘扬母亲无私奉献精神。

上一篇:全国二级建造师考试下一篇:村支部党建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