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经济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级经济(共9篇)

村级经济 篇1

上海市政协区县政协联络指导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新郊区新农村的要求,围绕“发展村级经济、实现强村富民”这一课题,开展了认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上海进一步发展村级经济、实现强村富民的对策。选题及时,立意深刻,对本市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报告认真总结了本市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和特点,客观分析了村级经济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正确阐述了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发展村级经济的指导原则和阶段性目标,对本市认真实施强村富民和和谐村镇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并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评审组认为,调研报告提出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建立不断增强村级经济活力和实力的新机制为抓手,以扶持经济薄弱村为重点,研究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是正确的。调研报告提出要加强村级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创新村级经济的发展机制,落实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郊机制,重点聚焦支持经济薄弱村的发展,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等措施,符合本市郊区农村的客观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村级经济 篇2

近几年来, 各地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体制转换等有力措施, 加大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力度, 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财务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因此, 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 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财务管理现状, 从财务收支结算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村级重大开支由村民商定的原则, 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落实到实处, 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明晰产权, 摸清家底, 建立集体资产台账, 规范资产管理,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 对本村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 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 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 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 了解整个资产状况, 明晰资产所有权, 并进行产权登记。二是要搞好资本营运, 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集体资产, 如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 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三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目前, 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 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四是要搞好财务公开,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 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 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 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 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三、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至关重要

财会人员要认真履行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两大职能, 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运行的监督管理, 做到善于监督, 敢于监督。村主要干部要认真履行村级财务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严格按照要求, 规范操作。其他村干部和出纳要相互监督, 真正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村财务监督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对村级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 检查审核财务帐目及相关经济活动, 及时否决各种不合理开支, 确保村级财务规范有序、顺畅安全地运行。

摘要: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 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党群干群关系。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经济

参考文献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职能问题探析 篇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长期缺失导致的。原有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已经与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核心问题是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本文从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和经济职能入手,通过对村民委员会性质、任务,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经济职能的区分,阐述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必然性,并提出如何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有效途径。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和经济职能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词来源于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是由“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演变而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对独立性。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并“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201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全国人大对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进行了司法解释:农村的各种集体经济组织,都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村委会应当予以尊重,不能随便干预。对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不仅村委会自己不能随便平调、摊派,要认真兑现承包合同等,还要抵制来自其他各方面的乱摊派,同时,还要制止某些群众的红眼病和哄抢现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也赋予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法管理集体资产,为其成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组织合理开发、利用集体资源,壮大经济实力。

2.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

我国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都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法律并没有直接赋予村民委员会经济职能。全国人大关于“村委会的性质和任务”的法律释义中特别强调:它(自我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村民会议集中全体村民的意见,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由全体村民遵守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社区秩序。也就是说,村委会对集体经济的管理是间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这里特别强调要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并没有完全赋予村民委员会管理集体土地和财产的权力。199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经济职能区分

1995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关于公司登记管理中几个具体问题的答复意见》中规定:农村中由集体经济组织行使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投资主体;没有集体经济组织,由村民委员会代行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投资设立公司,应由村民委员会做出决议。也就是说,村民委员会的“经济职能”是一种代行职能,也从另一侧面说明,村民委员会没有真正的经济职能,其所谓的“经济职能”,是在集体经济组织缺失的情况下,在村民自治基础上的一种管理职能,而不是直接经营的职能。严格来讲,村民委员会不具备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它的经营管理职能是间接的,是为村民自治服务的。特别是2010年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中,对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作了说明:农业部提出,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方案、宅基地使用方案等事务,应当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讨论决定;据农业部介绍,全国有约60%的行政村的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合一的,有近40%的行政村另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据吉林省农委统计数据,我省9367个村级集体组织中仅212个村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占行政村总数的2.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7。全省97.7%的村由村委会代行经济职能。

4.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成发展必然

2007年,农业部在全国部分省份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核心内容就是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和运行机制,最终目的就是建立健全符合市场需要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目前,全国相当一部分省份开展了试点,广东、浙江、北京等多个省份及相当数量的市、县等已普遍推行了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职能分开,并建立健了全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011年,农业部开展了《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立法与维护农民经济权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维护农民经济权益》、《基层农经部门拓展农业保险职能与加强能力建设》三项研究,其中两项便是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来开展的。农业部《2012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作出明确部署: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积极探索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力度,推动尚未启动改革的省(区、市)有计划地开展试点;已经开展试点的地方,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激励约束有机结合的现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招标投标和公开竞价机制引入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集体“三资”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近年来,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关的部分制度文件也相继出台,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农办经〔2008〕1号)、《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农经发〔2009〕11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农经发〔2011〕13号)等。同时,农业部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方面做了不懈努力。据从网上了解到的情况,“十二五”期间,在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有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开展立法研究,制定、出台《农业部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时机成熟时升格为《国务院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条例》。二是界定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为明晰权属奠定基础。三是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四是完善集体资产制度建设,为保值增值创造条件。五是推动各项扶持政策出台,为持续发展创造环境。六是强化农经监管服务机构,为指导调控提供支撑。从当前全国情况看,虽然浙江、湖北一些省份起步较早,但目前已经处于一个推广经验的初级阶段,很多地区的做法已经不是自发行为,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5.如何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发展村级经济四步曲 篇4

其次要注重生产生活设施条件,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俗语道“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解决好这一难题,村党总支多次研究并向上级反映,在镇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下,我村已完成25公里通村通组水泥公路;组建了专业卫生队,保持路面的干净整洁;建成了农村合作医疗室;紧接着又着手规划建设村中心小区和村部篮球场。我村通过积极开展并完成各项工作,有效地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营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有力地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再次要加强新组织建设,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有保障。近年来我村的养殖业迅猛发展,养鸡专业户就有三十多家,存栏数达四十多万只,每天产蛋一千多箱,产值近二十万,但市场价格波动大,单个农户抗风险能力差,利益无法保障,为了确保农户利益,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村两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养殖户们成立

了“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合作社+协会+支部”相结合方式,合作社组织得到快速的发展,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村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有力的推动了我村经济建设。

最后要落实维护稳定职责,为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维护好农村稳定,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是村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为此,村“两委”着眼于构建和谐农村,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农村的矛盾,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各类矛盾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目前,我村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没有聚众赌博搞封建迷信的,没有出现一个“法轮功”练习者,并且做到了新事新办、丧事简办,全村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呈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县注重求实创新发展村级经济 篇5

近几年来,我们**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级经济发展问题,通过实施规模调整、拓展物业经营、探索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村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发展村级经济的新路子。2006年,全县367个村(社)集体收入(不含土地征用及整理收入)4.15亿元,比上年增加5580万元,增长15.5,平均每个村(社)113.1万元;村级集体总资产达39.79亿元,比上年底增加3.05亿元,增长8.3;集体净资产32.4亿元,比上年底增加2.1亿元,增长6.8。回顾近几年来我县发展村级经济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精心实施规模调整,培育村级经济发展优势

2003年5月,县委、县政府针对村庄“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的现状,全面部署并实施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将原有的738个行政村撤并为359个行政村,缩减了379个行政村,减幅达51.4。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平均人口增至1761人,平均村域面积达3.1平方公里,各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村级集体总收入由调整前村均52.02万元增加到106.93万元,增长105.6。通过并村,既拓展了村级经济发展空间,使农村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又配强了村级班子,精简了村干部队伍。据统计,在规模调整中,全县共分流村干部961名,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省村干部报酬支出1000多万元。

二、大力拓展物业经营,创新村级经济发展模式

经营物业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盘活存量、拓展增量的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做大做强物业经营,切实增加村级稳定性收入。对一些紧临城区和集镇的村,指导依托区位优势,兴办各类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对一些有产业优势的村,鼓励兴建产业集聚区,发展个私经济;对一些位于大市场、大企业周边的村,鼓励开发仓储等配套服务产业;对一些县城、集镇周边和开发区附近的村,引导把土地征用后获得的巨额货币资金,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对一些集体资产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引导利用土地、资金与相关村或企业合作开发房地产等项目;对有基础、有实力的村,鼓励开展资本经营,以投资入股的形式,获得固定收益;对关停企业或闲置资产比较多的村,鼓励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使“死资产”变“活资产”。如我县钱清镇,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建造标准厂房、营业房、仓储用房及创办各类市场,村级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该镇22个村的村级收入达7627万元,平均每村达347万元,最多的村达831万元。

三、注重做好资源开发文章,开辟村级经济增收渠道

在抓好物业经营的同时,我县还积极通过开发利用土地、矿山、水电、旅游等资源,挖掘增收潜力。对企业占用的集体土地,坚持每年收取土地使用费;对部分有矿山资源的村,鼓励以公开拍卖转让或招租的形式进行创收;对山区有水库的村,鼓励建设小型水电站;对一些旅游资源较丰富的村,鼓励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对有荒山荒地、废弃杂地的村,鼓励实施土地整理、宅基地整治。地处我县南部山区的稽东镇,通过开展土地整理,14个村一年共获土地整理净收益1006万元,村均达41.9万元。

四、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增强村级经济发展活力

顺应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我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从2002年开始,我县以“三有一化”(有保障、有股份、有技能、社区化)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目前,全县已有88个村实施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组建了8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共量化集体资产87904万元,持股村民(股东)达104547人,人均持股8408元。通过改革,既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解决了村级集体资产所有者的缺位问题,建立了责、权、利相结合的捆帮机制,又提高了村级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村级经济发展环境

这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扶持村级经济发展。一是开展结对帮扶。从1999年开始,每个平原发达镇每年落实结对帮扶资金7万元支持南部山区镇,县财政配套补助8万元。与此同时,县级机关部门和20个山区相对薄弱村实行了结对帮扶。大力开展“百企扶百村”活动,鼓励县80强、80优企业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二是扶持物业经营。从2006年起,对上一年经常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建设物业用房的,由县解决土地指标5亩,并给予150元/平方米的资金补助,所在镇(街道)给予1∶1的资金匹配。同时,县农村合作银行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贷款用于扶持村级发展物业经营项目,并在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对由村集体出面建造外来建设者集体公寓的,由县解决土地指标,并给予120元/平方米的资金补助

。三是实行转移支付。自1999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对经济薄弱村进行扶持。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县财政一定三年,每年安排25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解决上一年经常性收入10万元以下村的干部报酬、办公经费补助等。

六、不断优化指导管理,规范村级经济运行机制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切实规范村级经

济运行机制。一是优化指导,提升水平。继1999年选派30名县机关中青年干部到薄弱村任职,并实行镇(街道)干部联村制度之后,2004年,我县率先在全省推行驻村指导员制度,选派优秀镇(街道)机关干部下村担任驻村指导员,帮助所在村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促进发展。二是加强监管,促进规范。建立轮审制度,从2003年开始,每年审计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到2006年底,共审计了738个项目,审计集体资金48.3亿元,收缴清退和处理各类违规支出达450.2万元。规范资金管理,从2005年开始,严格实行村级集体资金一个账户进出,并由镇(街道)会计代理站对村集体资金的支取实行事前审核并盖章。加强日常监管,率先在全省建成了县、镇(街道)、村三级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实行动态监控。三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把发展村级经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列入镇(街道)、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和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的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

纵观近几年来我县发展村级经济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实效。

1、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县不适时机调整村级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村级财力的不断增强,为确保村级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维护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基础。尽管我县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完全依靠政府财政和民间资金的力量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靠村级自身实力的壮大。近几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村级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各级示范村的创建。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创建省级全面小康新农村27个、市级全面小康新农村32个。这些村的村级年经营性收入平均达217万元,总资产平均达3191万元。

3、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要稳定,经济是根本”。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前,兴办村级集体企业是发展村级经济的主要途径,此举不但资产风险大、收入不稳定,而且一旦企业经营不善,还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众上访的后遗症,从而造成“群众不放心、干部不好当”的局面。通过以物业经营为主发展村级经济,一改过去村级资产运作不规范不透明、经营风险较大、群众意见较多的弊端,使村级集体资产形态比较合理、资产收益比较稳定、资金运作日趋规范,广大农民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村干部的信任度明显提升,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05年全县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村级财务问题的信访案件。

虽然我县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与上级的要求,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到2008年底全县行政村村级年经常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到2010年村级年经常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的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深化认识,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充分发挥镇(街道)新农村建设专职副书记和驻村指导员的作用,努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调查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县西南部,xx中游北岸,东、南与xx镇、xx隔河相望,西连许村镇,北接中云镇,东北角毗邻紫阳镇,是xx县的南大门。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77平方公里,下辖玉坦、程家湾、曹门、新屋、薛村、xx、潘村、杨村8个村委会和大山头、青莲2个社区居委会,66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5万,下辖1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90人,其中女党员79人。镇人民政府驻地xx村,传说唐代诗仙李白(字xx)曾漫游至此而得名。

xx地势北高南低,乐安河沿东、南边界西流,有横槎水等在境内汇入乐安河。境内森林茂密,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肥沃,稻田成畴,现有耕地1.75万亩,山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是xx县重点农林生态乡镇,同时全力打造xx工业小区,全面建设“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旅游强镇、和谐名镇”。

二、存在问题

1、普遍存在问题:

我镇产业发展势头不强,缺乏产业支撑,农民生产经营渠道窄,收入来源少,生产经营单一、经营规模小,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来自第一产业,而且大多数以种粮油和养殖业为主,副业收入比重低、数额少,农民家庭生产经营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村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对致富项目不关心不参与,缺乏科学种田知识,不敢也没有能力去冒风险赚取更多的收入,产业发展氛围不浓。农业的生产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还占绝对优势,而能体现地区资源优势的畜牧业、林业、生态旅游业却发展不足,餐饮、旅游和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目前,在全镇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农民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两块,一块是家庭种、养殖业,一块是赴外打工。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体偏低。区域位置好的村能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少,增收后劲严重不足。相当部份的村还是“吃饭经济”,“有收入零积累”甚至“负积累”的现象十分普遍,位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的村级集体不断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村通路工程而到处举债修路,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想动力不足。部份村“两委”班子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习惯于将集体资产简单化处理,分光、卖光只图一时好过;加之村党支部书记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时间较短暂。部份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竣工或企业停产后,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

4、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制度保障。村级经济经营得一般的村,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才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

5、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权利用效率偏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三、总体思路和下步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建设“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村庄”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打造区域旅游、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三大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构筑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竞争优势更加突出的新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产业重镇,区域新城。

按照“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共融”及“精准扶贫、产业增收”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支撑,以投入为保障,充分调动和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农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突出生态、绿色、安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奔康。

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镇域生态良性循环。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臵与合理利用,强调资源开发的递进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注重产业开发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坚决杜绝盲目开发、无序竞争,绝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路子。

2、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共联。坚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一主导思想,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区域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为重点,强化技术支撑,突出市场培育,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协同。因地制宜,突出实效,结合我镇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做到“长短结合,种养循环,产销相融”,着力在畜禽、种植等方面下功夫,培育产业基地与现有产业集中连片打造,突出产业发展实效。

4、优势特色和主导产业示范带动。根据广大村民意愿,以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发展主线,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形成特色优势,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一系列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化组织经营和管理,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品牌,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5、农作物品种推广和农业科技转化应用。大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理念。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根本方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6、充分发挥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作用。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市场推进”的思路,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尊重农村农民主体地位,提供自我管理水平和自身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 篇7

进入90年代以后, 国家虽然做出了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的决定, 但基本上还是对以家庭承包经济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巩固和完善, 进一步的制度创新还不明显, 农村集体经济制度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没有解决, 表现为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了政府的附庸,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障其合法权益, 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权益关系不明确,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弱化和虚置, 权利、责任和义务不明确。

因此, 要有效地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的经济和财务问题, 有必要强化审计监督, 有助于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督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认真履行国家的会计法规和制度。逐渐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 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强化审计监督, 督促集体经济组织完善集体资产的管理制度和程序, 有助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 健全资产帐目, 避免和减少资产流失, 化解债务危机, 以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强化审计监督, 及时发现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效益, 促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强化审计监督, 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化解干群矛盾, 有助于打击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领导成员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 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强化审计监督,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推动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的实施, 从根本上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和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

二、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现有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1983年我国正式建立了国家审计制度, 经过10年的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有了较大的增长。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现有模式包括乡镇经管站 (或其内设审计部门) 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审计机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

现有的审计模式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没有解决, 表现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性质模糊, 独立性差,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难以推动和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形式和内容单一, 目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 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在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还很欠缺, 还普遍缺乏必要的制度与规范, 会计资料不全, 会计信息失真;现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没有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作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 广大农民群众却无权看到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结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结果处理与运用不尽人意, 乡镇政府会出于各种考虑或利益权衡, 还不能有效解决违法违纪问题, 会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严格。

三、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的创新

审计是一种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的监督工作, 审计是一种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的监督工作, 应当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来进行, 并适应现阶段的农村政治和经济环境。

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组织模式的创新。应当采取政府主导为主村民参与为辅的形式, 由政府成立的专门审计机构和村民代表大会选举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相结合的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体制与组织模式时应当考虑现成的层次较高的法律做依据, 能够使审计保持较强的独立性, 保障审计人员有专业胜任能力, 能够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建立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导的兼顾农村特点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县级政府将是实施新的审计模式的主体, 新设立乡镇审计机构可以根据授权的审计范围和任务进行编制, 计所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由县级政府负责解决, 审计所的负责人由县审计机关任免, 审计所负责人和审计人员由县审计机关负责考核;在县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运行, 具有较高的审计权威性和法律依据, 兼顾乡镇政府和广大村民对审计的需求, 保证国家涉农政策在农村得到贯彻执行, 充分考虑乡镇政府和村民的关注和要求, 能够真正实现依法审计, 从而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利益。

新型审计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一是可以将《审计法》作为新模式的法律依据, 能够保障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能够保证新模式的顺利推行, 促使有关部门在探索如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的方式, 可以得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广大成员的支持和拥护。并且领导重视是做好乡镇审计工作的前提;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 是完成乡镇审计工作项目计划的重要手段;加强机关制度和廉政建设, 是做好乡镇审计工作的先决条件。

新成立的乡镇审计机构在国家审计机关的推动下, 必须要学习和采用新的审计形式, 开拓新的审计领域。要完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并使之制度化;要开展经常性的经济效益审计, 开展合同审计。有助于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村民的利益,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制度和规范将会更加完善, 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结果处理和运用将得到重视, 有助于体现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法定性和严肃性, 是审计机构和人员能否取得村民信任的关键, 在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时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对改进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平、张立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与企业化改造》, 《农业经济问题》, 2002, 2,

[2]刘水长:《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的双重委托一代理关系及其效率分析》,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2000, 3。

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探讨 篇8

关键词:仙游县;集体经济;方法;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11

福建省仙游县下辖18个乡(镇)、325个村,人口113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201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512.07万元,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358.62万元,同比增长51.2%。

1经验做法

1.1出台政策措施,巩固发展集体经济

近年来,连续下发了《仙游县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意见》等十几份文件,促进了村级干部及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将发展、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当做工作职责,有章可循,做到底子明晰、安全管护、保值增值。

1.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管理水平

一是推选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思路、懂经济的同志担任村干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二是县财政和乡(镇)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每年根据增收情况给予奖励。村级在每年的集体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由村级两委成员共同享有,大大调动村级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定期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农村经济管理政策、财务管理知识,提高村级干部经营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1.3严格控制收支,管好用活集体资金

每年初预算集体财务收支,对经营收入、发包和租赁收入、集体投资收益等所有资金全部纳入核算管理,禁止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对支出严格把关,严禁乱支出“坐支”和“白条”抵库。对财务审批人规定审批权限,超过规定的,需经党组织书记、两委集体研究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规范村干部工资、补贴和报刊、会议费限额,增收节支。

1.4建立健全台账,规范处置资产资源

一是建立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二是规范招投标,单项物资采购1万元以上和工程建设、集体资产资源拍卖、发包5万元以上的,都要委托乡(镇)招投标中心进行;三是所有大额度资金支出、大型资产资源处置必须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报账时必须携带有关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材料,符合程序和规定的才能入账。

1.5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集体经济安全

一是开展村干部离任和任职期经济审计,查清集体“三资”和经济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制定并执行财务管理、工程建设项目、采购招投标管理等制度和财务核算流程,预前防范,确保经济活动不出问题;三是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即开出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督促整改到位;四是定期将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上墙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干部群众监督,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保证集体财产安全。

1.6探索发展办法,不断增加集体收入

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一是开发利用集体闲置土地,对预留的机动地、依法收回的承包地、没有发包给农户的“四荒”地,进行拍卖流转,获得资源收益;二是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对废旧村部、仓库、埕院、可利用店面等改造后出租、出让。对废弃和不可改造的危房等进行拍卖,得到资产收益;三是开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生产、生活安置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争取资金项目,兴办村级集体企业等取得收益。

2存在问题

2.1个别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够强

农村三年一换届,一些村干部存在短期心理,不考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组织工作量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动力。个别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愿望,但没有思路、措施和办法。

2.2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制定村级财务收支计划时,缺少发展生产和增加集体收入计划。一些村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有的村集体为了完成上级指标,不履行程序借款甚至个人垫资完成任务。

2.3生产性支出比例小,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许多村用于生产经营的支出不多,非生产性支出比例大,特别是报刊订阅费、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等开支多,造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4存在不合理支出,削弱了集体经济

一是有关部门向村级集体摊配各种赞助、捐赠;二是许多村不按规定支付慰问费、奖励金、活动费等;三是个别村用村财垫付社会抚养费;四是个别村滥发补贴、福利,报销商业保险费等;五是完不成征兵、综治、殡改、卫生等任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被截留扣发。

2.5没有化债计划,债权债务管理不力

许多村既没有对债权进行有效追讨,也没有合理制定偿还到期债务计划,造成债权和债务连年累积,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6集体产权不明确,难以发挥大的效益

没有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进行界定,村级集体资产资源难以进入市场交易,无法融资。没有完善的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产权转移时,没有合理确定价格,无法保值增值。

3发展思路

3.1加强培训引导,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意识

一要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加强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要组织参观学习,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观摩、学习;三要完善考评机制,号召因地制宜,开辟多种经营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2严格执行规定,减少村集体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一要制定详细的年度收支计划,杜绝不合理支出,严控非生产性支出;二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堵塞管理漏洞;三要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超限额支出要经过村“两委”、成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四要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收支清楚,干部清廉。

3.3认真清产核资,保证村级收入稳中向好

一要清理集体债权,认真履行经济合同,及时催收租金、承包金,逾期违约的,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二要对留归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只能用于发展生产,不能用光、分光;三要有计划偿还到期债务,对实质上不属于村级集体的债务进行剔除,确保不再产生新的债务。

3.4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资金资产资源最大的效益

一要充分利用资金,发展项目,增加收益。对闲置和荒废的资产资源,要通过改造、流转、拍卖等处理,实现经济效益;二要对价值被低估或不合理利用或承包中显失公平的,要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增加集体资产资源收益;三要对其他占用的资产资源,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3.5及时落实产权,将资产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

村级集体拥有的固定资产和资源,要进行界定,落实产权,取得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证书后,将用于抵押、担保或进入交易市场,为村级集体融资,帮助村级集体实现经济腾飞。

3.6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村干部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一要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兴办的村级集体企业予以支持;二要帮助村级集体企业融资,对待龙头企业、新兴集体经济组织,要安排财政扶持、项目资金时,倾钭村级集体企业;三要采取提高政治待遇和经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村干部,予以表彰,或从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予与奖励,并对不履行职责、完不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村干部,给予责任追究。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集中”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为支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实现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夯实农村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发展目标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三个集中”的工作思路,以产业领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项目、引进项目、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方面上狠下功夫,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

1、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调动干部群众爱村、建村的积极性;

2、加强村(队)道路建设和水渠等水利设施整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3、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行民主管理,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民经济人发展项目,增强村集体经济活力。

2、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使群众增加收入。

3、发展项目、引进项目,拓宽群众致富的路子。

4、做好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5、鼓励支持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帮助群众实现多元增收。

四、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

根据产业化发展思路,成立村现代农业发展建设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组长和社员代表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的落实、检查,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其他成员各司其职,层层落实责任。

2、落实惠农政策

上一篇:期末老师写学生评语下一篇:关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