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民主政治建设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政治文明语境下中国协商民主的优势研究

摘要:协商民主的理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与中国久已存在的协商民主实践完全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①她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为指导,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总结自民主革命时期以来党领导协商民主的历史经验,使协商民主在推进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协商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为指导,这是我国协商民主发展的显著优势。马克思政治文明理论的本质是让绝大多数人民享有民主,在当代中国,民主具有两种形式,即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他们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因此,马克思关于政治文明的思想始终指导着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政治文明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唯物史观内在的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协商民主作为中国两种民主形式之一,自然也是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政治文明思想,领导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人民享有民主从理论变为现实,列宁强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要有法制保障。列宁倡导并促成了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协商民主的开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政治文明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理论,探索了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的两种实现形式,即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紧密结合,集中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中,并指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取向。为协商建立新中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思想,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地位,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做主,他设计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是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进一步推进了协商民主的发展。江泽民明确提出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的两种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推进了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胡锦涛积极倡导党际关系和谐,推进了协商民主的程序化建设,为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思想、中共几代领导人政治文明思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显著特征是大力发展协商民主,习近平详细论述了发展两种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程序建设和实践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①理论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显著优势。在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指导下的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一直强调,这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所决定的。而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来源,不论雅典民主还是希腊民主抑或卢梭的民主共和理论均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基层群众是排除在民主之外的,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是为弥补代议制民主的不足而产生的,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民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本质区别,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国协商民主的独有优势。中国有其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文化基因,由此形成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天下为公、兼容并蓄,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就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广泛的民主协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关于和的理念、和而不同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更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给养和文化底蕴。中国协商民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西方协商民主相比,优势明显。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继承了雅典民主、古希腊民主和协商的文化传统,但在非理性代议制民主文化冲击下,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一个文化根基薄弱的理论是难以支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加强对政治文明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是中国协商民主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优势。纵观世界上其他国家,尽管学者们著书立说,大力倡导发展协商民主,但至今尚未见到有任何国家的执政党在执政实践中切实贯彻协商民主的理念,也未见到哪个国家的竞选者把协商民主作为竞选口号。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仅重视人民的选举权利,更重视人民持续参与日常政治生活的权利,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完美结合,大力倡导和持续推进协商民主,坚持人民在协商民主中的价值中心地位、利益中心地位、实践中心地位,并把它贯彻到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协商民主的发展,促使党的执政方式发生新变化,推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强调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没有制度和法律保障的民主是难以为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体制优势集中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自上而下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协商民主,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达到的。国外协商民主虽然倡导者众多,但是基于理论探讨为主,实践操作层面还处于零散状态,制度化只是局部的,个案的,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中国协商民主首先是从高层协商开始的,新中国的建立,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民族、各阶层人士经过广泛协商的结晶,并由此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成为中国协商民主的专门机构,使高层协商实现了常态化发展,高层协商就全国而言主要有政协协商、政党协商、人大协商,并延伸到省、市、县。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制度,经过多年实践,社会协商逐步规范有序;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市基层民主开始启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村民自治的兴起,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成了自上而下、全覆盖、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体制机制,并形成了以国家宪法法律为保障、国家政治制度和各项具体制度为规范、政策文件为支撑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和程序规范,有较大的制度和体制优势。认识并继续完善发展中国协商民主的优势,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关键词:政治文明;中国协商民主;优势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关于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二) 关于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三、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论优势: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思想对中国协商民主的宏观指导

一、马克思政治文明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指南

(一) 马克思政治理念文明思想

(二) 马克思政治制度文明思想

(三) 马克思政治行为文明思想

(四)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政治文明的价值归属,是发展协商民主终极价值的指针

二、列宁政治文明思想: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建立巴黎公社类型的民主共和国

(二) 政治意识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的探索

三、毛泽东政治文明思想:中国协商民主发生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 毛泽东对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政治文明理论的探索

(二) 探索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的路径

(三)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蕴含着两种民主形式

(四)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取向

四、邓小平政治文明思想:协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指针

(一) 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做主

(三) 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四) 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路径:调动党内外的积极性

五、习近平政治文明思想:推进协商民主快速发展的理论指导

(一) 坚持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

(二) 大力发展协商民主是新时代政治文明建设的显著特征

(三) 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和谐党际关系

(四)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终极价值

六、和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比较优势

(一) 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向度

(二) 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向度

(三) 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比较优势

第二章 文化优势:中国协商民主的深厚文化底蕴

一、“和而不同”理念是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形成的重要历史文化根源

(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二) 中华民族“和而不同”文化的多重意蕴

(三) “和而不同”的文化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

(四)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文化滋养

二、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协商因子赋予当代中国协商民主本土化的内涵

(一) 中国古代时间轴意义上的“政治协商”

(二)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政治中民主因素和协商因子产生的基石

(三) 中国古代的政治协商传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启示

三、当代中国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

(一) 从民本思想到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二) 从多元协商意识到社会主义协商制度,协商民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传承性和当代创新性

四、和西方文化的比较优势

第三章 领导优势:中国协商民主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中国两种民主形式的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积累

(一)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协商民主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基本经验

二、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深化

(二) 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三) 以党内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执政方式的新变化

(一) 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二) 协商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三) 人民政协: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渠道

四、和国外执政党执政理念的比较优势

第四章 制度和体制优势:中国协商民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体制优势:中国协商民主自上而下多层次发展

(一) 高层协商体制:常态化发展

(二) 社会协商:逐步走向规范化

(三) 基层协商:在发展中寻求创新

二、制度和法律优势:中国协商民主稳步发展的内在支撑

(一) 高层协商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二) 中国特色社会协商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三) 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三、文明互鉴:中外协商民主的个案比较研究

(一) 西方协商民主的个案研究

(二) 中国协商民主的个案研究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化工实验室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ICU护士培训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