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问责暂行办法doc(共10篇)
知
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中直和省直驻汕单位:
《汕头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暂行办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履行信访工作职责,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研究解决信访问题,防止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各地各部门在执行《暂行办法》过程中的情况和建议,请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
中共汕头市委办公室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6月28日
汕头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信访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2009]25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发[2010]2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区(县)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市直局以上单位领导成员,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其他有关责任人员。
第三条
信访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依纪、实事求是,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
第四条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涉及信访工作的重要事项及突出问题。第二章
信访工作责任
第五条
各级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做好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事先公布接待来访时间、地点;定期分析排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不稳定因素,制定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限期作出处理。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单位领导,要认真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定期接待来访群众,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及时处理信访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及突出问题。
(二)亲自阅批群众来信;对上级批转的重要信访事项,及时阅批并督办;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信访事项,及时转交有关负责人或部门办理。
(三)对上级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及信访积案实行领导包案或挂案处理,并按规定时限办结。
(四)发生重大越级集体上访或突发事件时,要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亲自到现场妥善处置,尽快将上访人员劝回当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
(五)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经常督促检查信访工作制度的执行和信访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认真处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做好来访接待工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信访工作情况、突出问题和重要信访事项,提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二)认真办理领导批办、交办的信访工作事项,督促承办单位或包案负责人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办结并上报办理情况。
(三)发生重大越级集体上访或突发事件,要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并协助有关领导妥善处置,努力做好有关工作,避免发生恶性事件。
第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九条
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引发信访突出问题致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责任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以及在处理信访问题、处置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中方法不当、措施不得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人员,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本款所称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应履行的工作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不完全履行工作职责,或不依照规定程序、权限、时限履行职责。第三章
责任追究方式及适用
第十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方式分为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与其他责任追究方式合并适用。
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与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合并适用。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爷轻重,对发案单位、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的责任追究:
(一)不认真贯彻执行信访工作政策法规和上级工作部署,责任不落实,机制不健全,信访问题突出,信访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的;
(二)不按《信访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办理信访事项,或者不按规定向交办机关及信访人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办结信访事项,或者故意推诿、敷衍、拖延办理信访工作事项,造成重信重访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发案单位、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停职检查或者引咎辞职的责任追究:
(一)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没有按《信访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办结,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有明确规定应解决而没有及时妥善解决,引发群众越级集体上访事件的;
(三)发生群众越级到上级领导机关集体上访后,未按规定时间、要求派出负责人到现场疏导劝返,导致信访人在上访现场滞留,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发生群众越级集体上访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导致群众重复越级集体上访的;
(五)对发现的集体上访苗头或者已发生的集体上访事件,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导致信访人非法聚集、游行、停工、停课、停市、阻碍交通、冲击围堵党政机关和重要场所等重大群体性事件,或发生打、砸、抢、烧等恶性事件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发案单位、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责令辞职或者免职的责任追究:
(一)决策失误或者工作失职,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或者对法定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拒不受理,导致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信访恶性案件或重大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隐匿、篡改、销毁信访材料,或者将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转交给被检举、揭发单位和有关人员,过失或者故意泄露信访秘密,致使信访人、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陷害或者其他损失的;
(三)对信访人反映的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或对发生重大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的;
(四)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勒索信访人钱物,或者阻碍、干扰对信访案件、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四条
有本办法第十一至十三条所列情形并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追究责任: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组织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十五条
有本办法第十一至十三条所列情形并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干扰、阻碍或不配合组织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投诉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或者以其他方式损害其合法权益的;
(四)拉拢、收买办理信访责任追究事项工作人员的;
(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六条
受到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同时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依照中央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规定给予处分。
第十七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情况,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依据。被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在重点管理期间不得提拔任用。受到责任追究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责任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使用和任职,依照中办发[2009]25号文第十条规定办理。
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使用及任职,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第四章
责任追究程序与权限
第十八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按照规定程序和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及职责分工,履行本办法中的有关职责。
第十九条
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市委、市政府发现各区(县)党委、政府和市所属部门党政领导千部及工作人员有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情形,按照管理权限责成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职责分工和有关程序进行调查核实。
(二)对因检举、控告、处理重大事故事件、查办案件或者其他方式发现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或者有关部门移交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对需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建议。
(三)对在于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对需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建议。
(四)对在日常信访工作中发现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由信访部门按照《信访条例》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对需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按照管理权限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建议。
(五)党委(党组)、政府决定信访工作责任追究事项后,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或任免机关及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各自职责具体执行。
(六)市信访部门每年对各区(县)和市直各单位开展信访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按程序报市有关领导审批确定重点管理地区后,由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或任免机关吸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各自职责具体执行。
第二十条
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依照下列管理权限进行:
(一)给予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的,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提出建议,报同级党委(党组)、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由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或任免机关执行。
(二)给予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提出建议,报同级党委(党组)、政府批准后,由有关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或者任免机关、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执行。
(三)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照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要求办理。
第二十一条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在信访责任追究工作中,应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通报交流信访责任追究工作情况。
第二十二条
党委(党组)、政府作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前,应当听取被追究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第二十三条
党委(党组)、政府作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后,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按照分工权限制作《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式样附后),以书面形式送达被追究人及其所在单位,并派专人与被追究人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有关工作或需要交接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
与被追究人谈话、听取其陈述申辩和送达《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
第二十五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人员的有关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且将执行情况报告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机关,回复责任追究建议机关,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八条
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二十九条
在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人员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不服党纪政纪处分提出申诉的,按照不服党纪政纪处分申诉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人员拒绝执行责任追究决定或者申诉处理决定的,由责任追究决定机关依照干部管理权限作出相应的组织处理。
第三十一条
负责办理信访责任追究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发案单位是指直接发生信访突出问题、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部门和单位,责任单位是指按照规定有权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部门和单位。
第三十三条
对镇(街道)以上党(工)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中对国有资产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领导人员实行信访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共汕头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汕头市监察局商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汕头市信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共汕头市委办公室、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实行信访工作责任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汕市办[2005]31号)同时废止。
附件:《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文本式样
附: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
[
] 决字第号
关于对XXX同志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决定
第一部分:被追究人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事实、依据、结论、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等。
第三部分:不服责任追究决定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批准机关(盖章)年
月
日
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促进作风转变,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相关法纪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对工作中的有错无为实施问责,要坚持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统一、惩教结合的原则。
第二条 对有错无为行为问责,主要是对违规行使职权,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力,联系群众、服务基层不到位,疏于管理、行为失范,以及应急处置失当,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应予以追究,给予相应组织处理。
第三条 问责对象的行为,涉嫌违反党纪政纪、法律
— 1 — 法规的,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具有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企业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
烟台市属以上驻龙单位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有错无为问责,由市委、市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提出问责建议。
第二章 问责内容
第五条 在制定决策、行使职权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违反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
(二)在专项资金(基金)和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划拨及出让、产权交易等重要问题上,违规干预、违规操作,以及采取打招呼、指定等方式影响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
(三)在行政征收过程中,无依据实施征收或擅自增减征收项目,改变征收范围、标准,不使用法定部门制发的专用征收票据的;
(四)未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运用职权指定中介机构出具相关鉴定、报告等,并收取费用的;
(五)违反程序实施执法检查,或未经批准随意实施执法检查,或侵犯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
(六)不按照规定的处罚种类、幅度和程序实施行政处罚,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指标,或不开具罚款、没收财物正规单据的;
(七)其他违规行使职权的行为。
第六条 在执行部署、推进落实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对上级决策、部署、批示、交办工作,贯彻落实不力,或对全市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达不到工作推进要求的;
(二)对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题、建议和意见、提案,不认真办理、答复、整改的;
(三)在研究、部署、汇报工作时提供的情况失真、失察,导致决策失误,或工作考评时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
(四)对行政许可事项不按有关制度和要求办理,或办理不力,给服务对象带来不便的;
(五)大局意识淡薄,强调局部利益,工作推诿扯皮、各行其是的;
(六)其他执行不力、落实不够的行为。
第七条 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对“一线工作法”、“双结对、双促进”、“村情档案”、“两走进、两承诺”等制度落实不到位的;
(二)对群众信访、“在线民声”、“民情热线”、“三公开一对话”等渠道反映上来的群众诉求,敷衍了事、上推下卸的;
(三)对公开承诺的服务事项推进不及时、不到位的;
(四)服务质量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引发群众不满的;
(五)其他联系群众、服务基层不到位的行为。第八条 在加强管理、树立形象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搬弄是非、散布谣言、挑拨离间、拉帮结派、制造事端的;
(二)工作故意刁难、吃拿卡要,乱摊派、乱拉赞助的;
(三)不遵守工作纪律、会议纪律,不严格执行外出请销假制度的;在办公场所有上网聊天、炒股、娱乐等行为的;
(四)工作作风不严谨,公文出错,泄露信息,造成损失的;
(五)不服从组织安排的;
(六)其他损害公务人员形象的行为。
第九条 在强化防范、应急处置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日常监督防范不力,造成不良事件(事故)发生或处置不力,导致事态扩大的;
(二)对职责范围内的不稳定因素,排查、稳控、处理不力的;
(三)在防灾、抗灾、抢险工作中,未按相关法律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妥善、有效组织开展工作的;
(四)其他防范或处置失当的行为。
第三章 问责机构
第十条 问责工作坚持在市委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
— 5 — 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市委办、市府办、组织部、人才办、企业服务局、考评办、法制办为成员的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纪委(监察局)设立问责工作办公室,根据责任大小,由一个或多个部门组织实施问责。
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系统问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责任,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配合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抓好问责工作,对自行发现的工作人员的轻微问题,可参照本办法实施问责。
第十一条 问责工作人员在实施问责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章 责任界定
第十二条 责任界定分以下四种情形:
(一)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对直接主管工作范围内出现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分管领导责任,是指对分管工作范围内出现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直接责任,是指直接当事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相关责任,是指对其职责范围内,参与决策或执行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五章 问责方式
第十三条 问责方式:
(一)责令改过并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停职检查;
(四)调离工作岗位;
(五)引咎辞职;
(六)责令辞职;
(七)免职;
(八)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根据具体事实情节,单独或合并使用。
第六章 结果运用
第十四条 问责结果运用分以下三种情形:
(一)凡是被问责的人员,取消当年的评优树优资格。
(二)凡被责令改过并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2次以上人员,或受到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
(三)引咎辞职或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任与其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
第七章 问责启动
第十五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事实依据的举报、投诉、反映;
(二)上级领导和市级领导有关指示、批示;
(三)市委、市政府督查机构和执法监督机关、司法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问责建议;
(五)明查暗访中发现或行风义务监督员反映,以及 — 8 — 民主评议、岗位目标考核等反映的重大问题;
(六)组织考察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七)新闻媒体曝光的重大问题;
(八)其他途径发现的重大问题。
上述渠道反映的问题,属于问责范围的,经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启动问责程序。
第八章 问责程序
第十六条 实施问责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调查核实。由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有关部门组成问责调查组,对问责事项进行调查。
(二)意见提出。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提出问责意见。
(三)认定整改。经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认是否进行问责,并及时进行问责追踪整改。
第九章 回避与申诉
第十七条 参与问责调查处理的工作人员与问责对
— 9 — 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问责对象应当配合调查,提供真实情况,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5日内向市纪委(监察局)提出复核或申诉。市纪委(监察局)在接到复核或申诉申请后,成立复核申诉调查组,认真研究处理,在10日内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决定的处理意见,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参与原问责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回避参与复核、申诉的处理工作。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十章 附 则
2月11日,市委、市政府两办以2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郴州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作风问责暂行办法》,在市第四届纪委第二次全会暨全市反腐败工作和作风大整顿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向力力提出了‚用郴州史上最严厉的问责,掀起‘治吏风暴’‛,这两个文件既是对不正之风的当头棒喝,也是对公职人员健康成长的坚强保护,足见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抓好全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强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通过学习领会会议及文件精神,我充分认识到了抓好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个人的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决心抓住这次作风纪律整顿的大好机会,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深刻地研究和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自觉运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势的发展。二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兢兢业业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同时还要主动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行政问责制贯彻落实
工作,把推行行政问责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单位作风和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机遇来抓。一是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传达县委政府推行行政问责制工作会议精神,就我乡如何贯彻落实行政问责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全面部署,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勐弄乡实施行政问责制度工作方案》;二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乡纪委书记、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各村委会、乡直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落实行政问责制的日常工作。三是及时印发和下发学习材料。我乡办公室将行政问责制的主要文件、领导讲话和相关背景材料印发给各部门,要求部门认真组织学习,为推动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奠定良好基础。
二、突出特色,全力实施行政问责制
在全面落实好学习教育阶段的任务、要求基础上,我乡认真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做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为行政问责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是印制了行政问责桌卡。为切实提高行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行政问责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推进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印制了“行政问责桌卡”,发放到乡直各科室,桌卡由行政问责事项、德宏州机关作风五不准、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和监督方式三大部分组成,内容详尽、重点突出。在发放的同时,领导小组还要求全乡各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在办公桌上摆放统一制作的行政问责警示卡,熟记内容,切实做到随问随答。有效增强了全乡各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遵守《行政问责办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进一步深入学懂弄通《行政问责办法》,切实树立责任意识,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抓手。二是建立了推进行政问责制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领导小组领导定期听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对如何落实好行政问责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三是乡关工委举办了《行政监察法》培训班,对乡直属各单位、部门就实施行政问责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专题推进,并深入系统学习了《行政监察法》。四是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工作形式,各村委会和机关站所组织本单位采取集中和自学的形式,认真学习了《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公务员法》等法令法规。五是在乡内张贴了行政问责工作宣传海报、标语、布标,使落实行政问责制真正达到入眼、入脑、入心,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六是加大了落实行政问责制的监督检查。乡督查组按照行政问责工作方案的任务、要求,对乡各部门和单位开展行政问责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针对违规承诺或不履行应当履行的承诺事项造成不良后果或影响的个人或单位将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加大暗访工作力度,发现问题坚决纠正,直至行政问责。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乡在实施行政问责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学习宣传的力度要更进一步加强;二是面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的内容相对粗泛,细化程度不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三是对贯彻规章制度还不够有力,还存在着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和服务态度不够好的问题。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乡将以实施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我乡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升行政质量和服务品质,更好地为全乡各族人民群众服务。
【发布文号】穗办〔2006〕13号 【发布日期】2006-06-26 【生效日期】2006-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穗办〔2006〕13号)
市直局以上单位: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施,认真贯彻执行。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这项改革,保证派驻机构和统一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
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
(2006年5月30日)
根据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纪律检查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对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4〕12号)精神及省对派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体制。通过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及授权管理单位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进一步促进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1.改革领导体制。在市直有关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将市直有关单位纪检组、纪工委、监察室改为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立纪委的单位,派驻机构与纪委合署办公。
派驻机构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
2.创新工作机制。市纪委监察局授权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所属系统及授权管理单位(以下简称驻在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实施管理和监督。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履行《党章》、《行政监察法》赋予的纪检、监察两种职能。
3.强化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4.确保工作成效。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后,驻在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应切实得到加强。
二、首批派驻范围
第一批先在下述11个单位实行派驻: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规划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
三、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
(一)派驻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1.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
2.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
3.经批准,初步核实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参与调查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调查处理驻在部门其他 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
4.协助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组织协调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召开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批示,部署工作,交流经验,协调解决开展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5.受理对驻在部门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检查、控告及党员、行政监察对象不服处分的申诉。
6.承办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的工作关系是:
派驻机构实施监督和查办案件工作直接受市纪委监察局领导,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直接向市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
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对本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按照规定职责予以协助、配合,有关情况及时与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沟通。
为便于派驻机构履行职责,设立党委、纪委的单位,派驻纪检组组长兼任驻在部门纪委书记,担任驻在部门党委委员,参加党代会选举;设立党组、纪检组或党工委、纪工委的单位,派驻纪检组(纪工分)组长(书记)继续担任驻在部门党委(党工委)成员。派驻纪检组组长参加驻在部门的有关行政领导会议,但一般不参与驻在部门的业务分工。派驻监察室主任列席驻在部门有关行政领导会议。
四、机构编制和干部管理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后,其机构编制、干部管理工作和后勤保障按以下方式实施:
(一)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市直有关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改为派驻机构后,其人员编制从驻在部门的人员编制划转,领导职数按现有职数配备,由市纪委监察局根据各单位工作需要提出配备方案,经市编办审核,报市编委审批。划转的人员编制作为市纪委监察局的人员编制实行单列,由市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
(二)干部任免和管理。派驻机构的市管干部,其任免、考核、交流和管理等执行市委的有关规定。
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人选由市纪委商市委组织部提名并共同进行考察,由市纪委呈报市委任免。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一般不从驻在部门产生。新提任的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人选从有关单位后备干部和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中提名,交流使用。
派驻纪检组副组长(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人选由市纪委监察局提名并考察,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后,由市纪委监察局任免。
派驻机构其他干部的调整、考察任免由市纪委监察局商有关部门负责办理。
派驻机构干部(不含市管干部)的档案由市纪委监察局管理,驻在部门建立干部档案副本。
(三)干部招考录用。市纪委监察局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做好派驻机构人员的招考录用工作。
(四)教育培训。派驻机构干部的教育培训由市纪委监察局与驻在部门共同负责。驻在部门继续安排派驻机构的干部参加有关培训和出国(境)考察活动。
(五)干部交流。派驻机构干部因工作需要或在同一派驻机构工作时间较长的,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交流。需要交流的干部,由市纪委监察局提出意见,商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六)考核。派驻机构人员的考核由市纪委监察局负责。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向市纪委述职述廉,其履行职责和廉政勤政的情况,由市纪委商市委组织部考核或考核情况向市委组织部备案。
(七)派驻机构干部的工资关系、党(团)组织关系、群团关系由驻在部门负责管理。派驻机构干部享受驻在部门同职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并享受纪检监察工作岗位补贴。其工资、福利、补贴、医疗、退休等事宜由驻在部门负责。驻在部门要保障派驻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的办公费用、办案经费和工作条件,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工作用车等。
五、加强领导,稳妥推进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认真实施。
(一)市纪委监察局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实际困难。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内设各职能机构要适应派驻机构工作和统一管理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健全业务工作制度,加强对派驻机构的指导和联系。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积极配合。
(二)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要积极支持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支持派驻机构履行职责,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要关心,为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三)派驻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派驻机构要认真处理好统一管理后的相关工作关系,注意与驻在部门搞好协调与沟通,积极探索履行职责的有效方式方法,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搞好工作衔接,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派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既要主动接受市纪委监察局的监督管理,又要自觉接受驻在部门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监督。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做好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各项工作。
一、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因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事故隐患突出的乡镇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委会,下同)、有关职能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二、道路交通安全告诫对象、内容和措施。
(一)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道路交通安全告诫:
1.机动车保有量在20辆以上的单位,一年内累计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车辆占车辆总数20%以上的;
2.机动车保有量在20辆以上的单位,内部无专职交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
3.一年内本单位机动车辆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或发生两起以上一次死亡2人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或发生一起一次死亡2人又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人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或发生三起一次死亡1人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大型专业运输企业以分公司为考核单位);
4.一个季度内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较多(发生两起以上重大死亡事故或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事故)的主管部门。
5.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交警部门通知整改而不及时整改的。
(二)对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告诫通知书(以下简称告诫书),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提出建议,报县安监局审批签发;告诫书的对象属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时抄送县监察局。
(三)凡收到告诫书的行业主管部门、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及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开展自查自纠,落实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县安监局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对收到告诫书的道路运输企业及生产经营单位,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其停业整顿。
三、道路交通安全问责对象、内容和措施。
(一)凡乡镇辖区内道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该乡镇人民政府实行道路交通安全问责;同时对负有责任的公安、交通、农业、建设等职能部门实行道路交通安全问责:
1.半年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上一年度一半以上,且增幅位列全县前3名的;
2.年度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上一年度10%以上的;
3.发生一起死亡5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4.一年内累计发生2起死亡3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
5.一年内辖区无牌、无证车辆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或发生3起以上一次死亡2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
6.货车、农用车、拖拉机、正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
7.年度内对省、市、县三级“事故黑点”消除率在90%以下的;
(二)凡乡镇交通、建设等有关道路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该乡镇或部门实行道路交通安全问责,并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93条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
1.改建、新建的道路(含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缺陷,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投入使用的。
2.对存在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交警部门要求整改而不按规定进行整改的,导致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
(三)道路交通安全问责书(以下简称“问责书”)由县安监局、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提出建议,报县政府审签,同时抄送县监察局、考核办。
(四)凡收到问责书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须向县安全生产委员会报送整改报告和工作计划,并落实整改措施,切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告诫书和问责书的发送次数,列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
五、受到告诫的单位、主管部门和受到问责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如不积极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再次造成重特大交通事故,或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虚报的,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渎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本暂行办法中需给予告诫的“道路交通事故”均指负同等责任以上的。
【发布文号】穗办[1998]32号 【发布日期】1998-12-31 【生效日期】1998-12-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关于在我市开展续修志书工作的请示的通知
(1998年12月31日穗办〔1998〕32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在我市开展续修志书工作的请示》,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在我市开展续修志书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认真重视并积极支持做好这项工作。
关于在我市开展续修志书工作的请示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七日)
市委、市政府: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代的千秋大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84年以来,广州市及市属各区、县级市先后开展首届志书编纂工作,由于坚持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工作体制,广大修志工作人员甘于淡泊、辛勤劳动,使修志工作进展顺利,成果迭出。鉴于首届广州市系列志书(市、区、县志)即将全面完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6〕47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建议从现在起,开始我市第二届志书的编修工作。现就有关事宜请示如下:
一、一、续修志书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创新,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市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二、广州市第二届系列志书在首届系列志书基础上续修,包括市志和区、县级市志。第二届志书记述的时间,上限衔接首届志书下限,下限统一定为2000年。
三、三、编纂第二届志书,要继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工作体制。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由政府主持,地方志编纂机构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和市属各单位要将续修志书工作列入职责和议事日程,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负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四、健全和稳定市、区、县级市的修志机构,市属各部、委、办、局和其他市直单位也应明确负责修志工作的职能部门。各承修单位应配备为修志工作提供资料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要为续修志书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专、兼职修志工作队伍,开展必要的业务培训,并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福利待遇等问题。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尤其是吸收各行业的老领导、老行尊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修志工作。
五、五、编纂第二届志书,必须树立精品意识,确保志书质量。市地方志办公室将根据续修工作的不同阶段,提出工作要求,制订实施细则,认真做好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六、六、各级地方志编纂部门及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倡导“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敬业精神,认真执行修志工作的各项制度和细则。着手开展队伍培训、方案制订、拟定篇目和搜集资料工作,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出版周期,努力做好我市第二届系列志书的编纂工作。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区、县级市及市直局以上单位贯彻、实施。
(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不良贷款的听证、问责工作机制,规范和完善不良贷款听证问责工作程序和操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听证问责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责必追、尽职免责”的原则,构建起“形成一笔、认定一笔、追究一笔”的不良贷款听证问责工作机制。
第三条 实施听证问责,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农合机构贷款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以及《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黑农信联发2011〔104〕号)和《关于经营法人单位理事长(董事长)信贷经营管理风险责任追究意见》(黑农信联发2013〔158〕号)为基本依据。
第四条 听证问责分为操作责任和管理责任听证问责。
第二章 听证机构及范围
第五条 听证范围为自2012年10月1日起,省联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工作的意见》(黑农信联办发〔2012〕259号)之后发放贷款中形成的不良贷款。
第六条 市区联社在贷款进入不良管理以及发现贷款重大风险时即逐笔进行听证问责。***办事处负责对辖内单笔500万元以上(含)、省联社负责对单笔1000万元(含)以上的不良贷款实施听证问责。省联社和办事处对不良贷款超过一定额度或占比以及出现其他重大事项的地区和单位可随时实施听证问责。
第三章 听证组织
第七条 听证问责工作由市区联社听证问责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委员会成员包括:班子成员和资产保全、信贷、风险、内审、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联社资产保全部)负责具体工作。
第八条 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听取被听证人的意见陈述。
(二)对被听证人所陈述事由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质询。
(三)形成听证决议,提出责任认定意见。
第九条 委员会实行回避制度
(一)亲属回避。与被听证人存在亲属关系,可能影响听证问责结果的委员,不得参与听证。
(二)关系人回避。直接参与、间接参与或变相参与、可能负有责任的关系人不得参与听证。
第十条 被听证人员,是指被听证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信贷、风险、内审业务分管负责人及上述业务部门负责人,贷款经办人,风险监管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第十一条 被听证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出席听证会,就听证事项发表意见,阐明理由,对听证人提出的质询进行说明。
(二)有权向相关部门及人员了解相关政策要求、制度规定等情况。
(三)根据回避制度规定,要求相关人员回避。
(四)向上级部门申请复议。
第四章 听 证
第十二条 听证程序
(一)听证会议前,应做如下准备:
1.被听证单位对进入听证范围的不良贷款,要逐笔提供贷款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等相关资料。做免责说明的,应提供免责的相关证明材料。被听证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在上报的材料上签字确认,对真实性负责。
2.委员会办公室对被听证单位上报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对于存在异议和需要进一步核查的可视情况交信贷部、风险部或内审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上报材料完整、齐备后,委员会办公室提请委员会审议。
(二)委员会办公室应在听证会举行5日前将拟听证不良贷款的相关材料送委员会委员审阅。
(三)听证会议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由被听证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不良贷款相关情况进行陈述,基本内容应包括:贷款申请和贷前调查情况、贷款审查和审批及发放过程、贷后管理检查情况、到期催收情况、逾期贷款质询情况、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已经采取和将要采取的清收措施以及预计损失情况。
2.市区联社被听证问责时,应同时陈述责任认定和处理情况。3.委员会委员向被听证人员就相关事项提出质询,质询不受话题和时间限制。
4.对于存在争议和重大疑点无法确定时,可责成信贷部、风险部或内审部门进行核查,核查结论取得后,再次提交委员会审议。5.形成听证决议。
第五章 责任认定及追究
第十三条 责任认定标准。结合实际,制定自身的责任认定细则标准,要确保同质同类责任认定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一笔不良贷款涉及多名责任人的,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依据当时适用的规章制度,公平合理地划分承担责任比例。
第十四条 听证会议结束后,委员会办公室应根据听证决议形成《不良贷款责任认定书》,并分别向被听证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反馈。
第十五条 对于已经完成责任追究且处置得当的贷款责任人,不再重复问责。对2013年底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未进行过责任追究的,可参照上述相应程序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 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听证情况,将责任人认定结果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责任人处理程序对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处理结果由人事部门记录存档。
第六章 免 责
第十七条 贷款合法合规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免除当事人责任。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因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无力偿还或代偿,信贷人员已尽职并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二)借款人因违法犯罪(应与该信贷业务无关),依法受到制裁,处理后的财产不足偿还所欠贷款,又无法落实其他债务承担责任的;
(三)因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意外事件致使借款人死亡,或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被宣告死亡,无合法继承人承担其债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未能收回全部贷款本息的;
(四)认定的责任人已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
(五)存在其他免责情况,并经上一级联社认可的。
第十八条 符合免责条件的,应由被听证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一)借款人遭受意外事故的,须提供事故处理意见书、裁决书及有关资料。
(二)借款人触犯法律依法受到制裁的,须提供法院判决书及其他证明材料。
(三)借款人死亡或依法被宣告死亡的,须提供死亡证明、户口注销证明、依法宣告死亡判决书及其他证明材料。
(四)其他用以证明的有关文件、资料及说明材料等。
第七章 责任台账
第十九条 市区联社建立不良贷款责任台账制度,作为进一步责任追究和干部业绩评价的基本依据。台账统计内容及方式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市区联社根据听证决议确定的贷款责任划分(包括免责)将不良贷款逐笔录入个人台账。
第二十一条 不良贷款责任台账实行三级管理,账随人走。各级机构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季度对台账进行维护更新,确保台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基层社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上报备案。联社完成新形成的不良贷款听证问责后,要填报不良贷款听证问责明细表,分别上报省联社和办事处备案。
第二十四条 市区联社要做好相关会议档案资料管理及保密工作,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等听证问责资料,要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专人专柜严格保管,严防发生毁损、灭失等现象。对档案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未经相应授权,严禁任何人擅自对外披露。
【发布文号】穗办〔2003〕10号 【发布日期】2003-06-17 【生效日期】2003-06-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广州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穗办〔2003〕10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监察局重新修订的《广州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按照新修订的《实施办法》,认真施行。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三年六月十七日
广州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
为增强我市各级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根据省维稳及综治委、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监察厅《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广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结合实际,特修订本实施办法。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维稳及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的党政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的副职为直接责任人。维稳及综治领导责任制的责任人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二、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稳及综治工作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任期目标之一,定期研究,积极解决维稳及综治工作遇到的困难,及时处置突出的不安定因素及社会治安问题,并根据上级有关维稳及综治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对维稳及综治工作开展的重大行动,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
各级维稳及综治委成员单位要将维稳及综治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按照本级维稳及综治委的部署,积极履行职能,落实维稳及综治工作各项措施,发挥齐抓共管的作用。
中央、省和外地驻穗单位以及其他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接受所在地综治委的组织、指导、检查、考核,参与驻地社区治安防范的联防联动。
三、通过抓维稳及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维稳及综治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内容要函盖维稳及综治工作的各个方面,明确“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领导职责、目标要求,并且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加强对维稳及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将各项综治措施是否落实,治安防范效果是否明显,群众对社会治安是否满意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四、对维稳及综治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部门、单位及个人,由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或维稳及综治委给予表彰、奖励。
(一)维稳及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秀的地区、部门、单位,可参加各级维稳及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的评选。
(二)有特殊贡献的个人,可由市、区、县级市维稳及综治委推荐,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给予立功、晋级或授予荣誉称号。
(三)被评为市维稳及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的,除由评选单位给予单位奖励外,由本单位给予党政一把手和党政分管副职各1个月基本工资额的奖励;连续3年被评为市维稳及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的,由市维稳及综治委提出建议,市委、市政府给予党政一把手和党政分管领导嘉奖,并由所在单位给予3个月基本工资额的奖励。此后再次被评为市维稳及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的,重新计算并给予奖励。
(四)被评为市维稳及综治工作先进个人的,由本人所在单位给予1个月基本工资额的奖励;连续3年被评为市维稳及综治工作先进个人的,给予3个月基本工资额的奖励。此后再次被评为市维稳及综治工作先进个人的,重新计算并给予奖励。
(五)由市统一组织评选的市维稳及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奖励经费由市财政专项安排;各单位按本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所需经费,从所在单位自有经费中解决。
(六)维稳及综治工作考核成绩可作为党政一把手和分管副职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依据。
五、对维稳及综治领导责任制不落实,没有达到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的地区、部门、单位,实行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给予黄牌警告:
1.政法基层组织和综治机构不健全,综治工作没有专人抓、专人管,工作不落实的;
2.对不安定因素或内部矛盾纠纷化解、处置不力,发生50人以上参与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3.区、县级市发生刑事案件或治安责任事故,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影响的;
4.出现被上级主管部门点名批评,或被新闻媒体曝光的治安问题,经综治部门调查核实,确实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
5.因教育管理工作不力,本单位干部职工中违法犯罪情况比较严重的;
6.创建安全社区(村)工作不落实,或租赁屋和外来暂住人员管理不落实,造成社区(村)内违法犯罪案件多的;
7.群众对社会治安基本满意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的;
8.各级维稳及综治委认为应予黄牌警告的其它情况。
(二)未达到
(一)所列程度,但问题较为突出的,给予通报批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给予一票否决:
1.对维稳及综治工作不重视,领导机构不健全,综治工作不落实,以致本地区或本单位刑事、治安案件大幅度上升(同比上升20%以上),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2.对不安定因素和内部矛盾不及时化解、处理,以致发生被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的非法请愿、罢工、罢课、示威、游行等问题,或发生100人以上参与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危害社会稳定的;
3.区、县级市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刑事案件或治安责任事故,街、镇、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刑事案件或治安责任事故,造成特别恶劣影响的;
4.因管理不善,防范措施不落实,发生刑事案件或治安责任事故,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又不认真查处并改进工作,或有意瞒报、虚报的;
5.出现被上级主管部门多次点名批评、被新闻媒体多次曝光的治安问题,经综治部门调查核实,确实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
6.具有省维稳及综治委、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监察厅《关于实行扫除“黄赌毒”一票否决权制的实施细则》(粤维稳及综治委〔2000〕13号)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或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参与、支持、纵容、庇护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影响恶劣的;
7.群众对社会治安基本满意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的;
8.维稳及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不合格的;
9.各级综治委认为应予一票否决的其它情况。
(四)市维稳及综治委对区、县级市及市直有关部门行使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权;区、县级市维稳及综治委对街、镇及驻区的机关(由市维稳及综治委考核的除外)、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行使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权;区、县级市及街、镇两级维稳及综治委可以就上一级维稳及综治委决定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行使建议权。
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由同级维稳及综治办提出,或由下一级维稳及综治委建议,市或区、县级市维稳及综治委领导审批决定;一票否决由同级维稳及综治办提出,或由下一级维稳及综治委建议,经同级维稳及综治、纪检、组织、人事、监察部门联席会议审议,市或区、县级市维稳及综治委全会审查通过。
(五)由市、区、县级市维稳及综治委向被批评、警告、否决的地区、部门、单位发出《通报批评通知书》、《黄牌警告通知书》、《一票否决决定书》,并向其所属地区、部门、单位通报。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决定应及时报告本级党委和政府,抄送同级纪检、组织、人事、监察部门,并报上级维稳及综治委和纪检、组织、人事、监察部门备案。
(六)黄牌警告时效为半年,一票否决时效为一年。黄牌警告、一票否决期满后,行使黄牌警告、一票否决权的维稳及综治委应对被警告、被否决的地区、部门、单位进行检查,对已按要求整改的,应按时解除黄牌警告或撤销一票否决。黄牌警告期满,经检查整改未达要求的,应予一票否决。一票否决期满,经检查整改未达要求的,再次予以一票否决。解除黄牌警告或撤销一票否决,按照决定给予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的批准程序进行。
受到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的地区、部门、单位,对黄牌警告、一票否决不服的,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有不同意见,可在收到《黄牌警告通知书》、《一票否决决定书》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决定的机构的上一级维稳及综治领导机构提出书面复议申请。受理复议的机构,应在接到提请复议的要求30日内复查完毕,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并答复申请复议的单位或个人。复议期间原决定暂不执行。经复议维持原决定的,以复议决定书签发日期为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的生效日期。
(七)受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的地区、部门、单位,在解除黄牌警告、撤销一票否决之前,取消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和受奖励的资格,其维稳及综治工作责任人不得评先受奖、晋级晋职、晋升工资,不得易地、易岗担任同级领导职务。
对连续两年被一票否决的地区、部门、单位,作出否决决定的维稳及综治委应向本级党委、政府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对维稳及综治工作责任人降职、免职或撤换的建议。
六、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维稳及综治委的建议,对严重失职,导致治安秩序长期混乱,发生影响特别恶劣的刑事案件、治安责任事故的地区、部门、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及时进行检查和监察,并根据其应承担的责任,依照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及其它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各级各部门在组织综合性的评先奖励活动过程中,在将评选意见提交审议之前,必须先征求相应的维稳及综治领导机构的意见。
八、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区、县级市维稳及综治委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
九、本《实施办法》由广州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十、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关于施行〈广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穗办〔1994〕11号)、《关于印发广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穗办〔1997〕7号)、《关于〈广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几点说明》(穗综委〔1998〕8号)同时停止执行。
【发布文号】穗文〔2007〕11号 【发布日期】2007-03-29 【生效日期】2007-03-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召集人及成员单位的通知
(穗文〔2007〕11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市直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
为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对照中央文明委下发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经市委同意,现对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召集人及成员单位作如下调整:
一、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召集人:
朱小丹、张广宁、张桂芳、陈建华、苏泽群、吴沙、李卓彬、许瑞生、陈国。
二、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市纪委(市监察局、市纠风办)、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市国防教育办)、市委政法委(市维稳办、市综治办、市610办)、市直机关工委(市基评办)、市委政研室、市委老干部局、市编办;市政府办公厅(市出租屋管理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交委、市经贸委(市减负办)、市府研究室、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局、市环保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林业局(市绿委办)、市质监局、市旅游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市容环卫局、市国资委、市安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整规办、市食安办、市打假办)、市知识产权局、市人事局、市城管支队、市交警支队、市公安消防局、市档案局、市文明办、市政府打私办、市法制办、市城管办、市爱卫办、市信息办、市共建文明珠江协调领导小组办、市军警民共建办、市流动人口管理办;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从化市、增城市;广州警备区;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委党校、市科协、市残联、市社科联、市社科院、广州日报社、广州电视台、广州电台;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广州港务局、广州海事局、广东省渔政总队广州支队;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中国联通广州分公司、中国网通广州分公司、市电信局、市邮政局、市公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电集团广州供电分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
特此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问责暂行办法doc】推荐阅读:
中共广州委组织部06-14
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组织部07-10
广州网约车暂行办法的分析报告06-26
中共武汉市委关于09-12
中共唐山市委文件09-26
中共启东市委组织部11-21
中共唐山市委政法委06-04
中共峨眉山市委宣传部09-28
中共市委直属机关党委2011年工作要点05-30
中共委办公室抽调通知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