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思考题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共党史思考题(通用8篇)

中共党史思考题 篇1

摘 要:军校学员是军队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军校学员进行中国中共党史教育,关乎中国共产党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死存亡,关于兴国强军战略的实施,因此,新时期必须加强对军校学员的中共党史教育。

关键词:军校学员;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不断结合、不断创新的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

一、加强军校学员中共党史教育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共党史,而军校学员又是军队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宝贵的后备力量,因此对军校学员进行中共党史教育意义重大。

1.对军校学员进行中共党史教育,可以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肩负军队光荣的历史使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先后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都先后失败了。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这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华民族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如果学员不了解这些历史,就无法了解今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的历史过程和艰辛历程。当今世界仍然不太平,“无硝烟的战争”时而发生,作为新时期的军校学员,更应该提高警惕、认清形势、继往开来,自觉肩负起这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

2.对军校学员进行中共党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澄清历史是非,抵御邪恶势力的影响。近几年来,各种歪曲、丑化党的历史的社会思潮沉渣泛起,尤其是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某些重大事件、历史人物恶意诋毁。在党的历史上,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所走的弯路大加指责。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同时也一是一条崭新的路,是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可贵的努力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曲折失误是难免的。另外毛泽东同志在晚年犯了错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已经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我们要用党的历史教育青年学员,扩大其历史视野,培养其历史思维,自觉抵制种种邪恶势力,坚定对共产党的信心。

3.对军校学员进行中共党史教育,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年代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素材对当今军校学员的成长教育都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白求恩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98抗洪精神等等。当代军校学员都是在和平、物质丰裕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缺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品质与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军队之间的关系。中共党史教育要以鲜活的事迹、真切的情感打动学员,让学员以先进历史人物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自觉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

二、加强军校学员中共党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军校学员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教育。

1.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解把握中共党史的水平。事实证明,只有教师业务能力过硬,把党史讲好讲活,才能发挥党史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其次,切实提升党史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把中共党史作为教育主线与教学重点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解读融入“两课”课堂,并通过报告会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讲座,选用生动的人物的历史和事迹案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提高大学生学习教育的积极性。

2.大力开展党史实践教育活动

党史教育应该融入历史讲理论,以大量史实来说明道理,这样学生容易接受。整合资源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活动,使党史宣传教育在大学生中切实“入脑、入信、入行”,真正为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首先,重视社会实践,开展专题组织活动,我们在实践教学时,先后组织学员到花园口、红旗渠、焦裕禄纪念馆、杨静宇纪念馆、郑州郑东新区等进行参观,让学员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新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重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化党史教育,开展专题讨论、实行对标承诺、开展岗位竞赛、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激励广大学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以及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爱国热情。其次,充分利用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党史教育,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党史教育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学习中共党史,就是要使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革命教育基地所承载的党的历史资源,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革命烈士墓前开展革命祭扫活动,敬献花圈,重温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大学生对共产党的情感,激发广大青少年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和奋斗精神。

3.充分借助现代网络媒体推进中共党史教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的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和电视等众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借助现代传媒手段的优势,为大学生学习党的知识提供新的途径。首先,建立党史教育专题网站。建立了网上党校,充分借助当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党史教育网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史”、“党史党建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知名党史教育网站,不不断丰富学习内容,不断增强网上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 其次,开通中共党史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微博以其内容简短、传播广泛、发送方式便捷等特点,已经成为新的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发挥微博与微信获取信息快捷便利的优势,积极党史教育培训的新阵地,不断扩大网站库容量,定期更新内容,将党史教育内容转化成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动态灵活的“微信息”,使大学生随时都能便利接受党史教育。

综之,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精神资源,是军事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充分发挥党史教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党史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借助现代网络媒体推进中共党史教育,更好地传播党的奋斗历史,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培养新时期军队建设合格的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党史思考题 篇2

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七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之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曾与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两次合作, 编辑出版了一至四卷《中国手工业合作化和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书籍, 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 全面回顾、记录了建国以来, 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光辉历程。

我国城镇集体工业是在上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中, 经过手工业合作化建立起来的,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 城镇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历史证明, 城镇集体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为发展经济, 繁荣市场, 安置就业, 增加财政收入, 扩大出口创汇, 保持社会稳定, 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和各级联社作为城镇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 为推动我国集体经济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 总社和各级联社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 着力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 积极推进集体企业深化改革, 探索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许多城镇集体企业焕发了青春与活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 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坚持平等保护物权,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互相促进新格局。”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希望这次大会以后, 总社和各级联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积极推进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谱写我国集体经济新的历史篇章。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共党史思考题 篇3

摘 要: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化可以从多种维度进行,例如加强理论的指导、借鉴多种研究方式、不断丰富研究资料以及不断创新研究方法等。“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思想被提出以来,从社会史的角度上进行中共党史的研究,无论是从研究的内容上还是研究的视域上都得到了挖掘,中共党史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社会史;中共党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40-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史和各个学科间的交流融合也在不断的增强,以社会史为基础,在社会史的理论方式上进行中共党史的研究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以社会史为基础进行中共党史的研究,可以从多种维度上进行,但是必须在已有的成果的基础上展开。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观点一经提出,就促进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使其研究的内容和材料都更加丰富,研究的领域也更加宽广。

一、关于社会史的基本概念

社会史属于历史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运用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结构、社会行为以及社会心理等内容的。社会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的分支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整体的研究领域上进行研究,可以将其看成为社会关系或者社会现象的具体体现。目前的社会史研究的最小单元就是一个家庭或者某个集团,其中又以集团的研究最为常见,很少专门去研究某一个家庭的[1]。社会史的研究领域和其他历史学母学科的研究领域是等宽度的,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已。这也充分的说明了社会史和其他的历史学学科具有很多交叉的地方。从严格意义上讲,社会史是在现代社会学产生之后才出现的,但是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对社会史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了。目前对社会史的一些观点上并没有统一[2]。而要在社会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共党史的研究,就必须详细地阐述关于社会史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社会史的研究对象

关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定义,至今都还没有得到统一。综合不同学者对社会史的研究对象的分析可知,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对社会史的研究对象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史研究的对象为除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宏观因素以外的所有微观因素;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史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社会宏观因素之外的微观因素,还应包括社会整体的整个过程,即所有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而在狭义上,不同的学者又有不同的看法[3]。在国内,认为社会史研究的对象应该为社会整体的全过程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张静和陈旭麓先生。陈旭麓认为,只要是能够反应过去时代的全部面貌的就是通史,而通史等同于社会史。张静如先生更是直接指出,社会史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研究对象应该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全过程[4]。张静如先生指出,社会史是对社会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考察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阶层、社会组织等宏观因素,同时还要考察社会心理、人们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微观因素。总而言之,就是在研究社会史的时候,要同时研究社会的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

(二)研究社会史对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性

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的研究,并不是单纯在把中共党史改为社会史,而是在研究中共党史的重大问题时,需要应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研究成果,需要从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研究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共党史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在研究所有的中共党史时都要从社会生活的领域进行,只是在研究某一些问题的时候,从社会生活的领域分析才能获得良好研究成果。即使是从社会生活领域入手分析的中共党史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重大问题,并不是都要毫无遗漏的从社会生活领域等入手,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个重大的问题进行细分,细分为若干个小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相关领域,有侧重点的进行分析。另外,在以社会史为基础进行中共党史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中共党史,社会史仅仅是一个研究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并不需要叙述社会史本身,一定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在以社会史为基础研究中共党史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社会史的基础上来研究中共党史,在社会生活领域,还可以体现一些重大的历史变革,说明这种变革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5]。在社会史的基础上研究中共党史,必然需要一些社会调查材料和社会统计材料,而这些材料在之前的中共党史的研究中是不会出现的。所以在社会史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可以取得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社会史对中共党史的影响

(一)研究的视域更加广阔

中共党史研究主要是对中共自身的历史活动进行研究,一切社会历史的现象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近现代的中国社会中,中共开展的所有历史活动也都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外的文化、历史等因素。所以,中共活动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交互作用。也就是说中共历史性的所有活动都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反过来,历史活动也会影响社会环境。无论历史发展在哪个阶段,研究者都会充分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资金、材料和资源等,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已经变化了的历史环境中,人们依然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事从上代继承的活动。而反过来,通过继承的已经改变的历史活动又会变更旧的社会环境。所以,一切外在的环境,都会对人类的历史活动造成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人们不关注的地方也同样如此[6]。所以,在研究中共历史活动的时候,同样要对中共历史活动的外界环境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内容更有深度

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的研究,可以使中共党史的研究更有深度,研究的视域也更加广阔。通过研究内容的深化和研究视域的扩宽,中共历史的研究在不同的层面都会更加丰富。以往的中共党史的研究,主要内容为中共的政治活动。之所以选择政治活动,是因为中共党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所以研究的内容自然以政治活动为主[7]。但是实际上,中共的历史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其他领域的活动也不容忽视。1991年,张静如首次提出“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由于社会史研究的领域比较广,涉及到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内容,所以中共党史开始关注文化和经济等领域,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中共活动主要在近现代,而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并不仅仅只包括政治领域,还包括经济和文化生活领域,并且经济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共史研究不能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还应该对文化和经济领域深入研究。在社会史的基础上进行中共党史研究,把研究的范围拓展到经济文化领域,才能使研究更有深度,并且视域也更加广阔。

(三)研究的材料更加丰富

在社会史的基础上研究中共党史,中共党史的学科性质是历史学,属于历史学科的一部分,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就要按照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研究。而历史学研究是离不开社会调查材料和社会统计材料的,所以在社会史的基础上进行中共党史的研究,可以不断地丰富研究材料。历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严谨,在研究中,得到的所有的结论都要有真实的史料支撑,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史料的处理技术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史学虽然和史料学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从学科的性质上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史料的运用和积累。所有没有依赖研究材料的研究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问,都不具有严谨科学性质[8]。中共党史学科具有历史学的性质,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也必须要严格按照历史学的研究方式和模式来进行,要注重史料的传承,所有的研究都要以真实的材料说话,得出的所有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在所有的中共党史研究中,凭借的材料都是中共自身的历史活动中留下来的材料,其中以文献材料为主。

在社会史的基础上进行中共党史的研究,将中共党史归类为历史学,可以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的材料会更丰富,研究成果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史料基础上的,这就使研究结论有了史料的支撑。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中共党史,可以使中共党史研究的视域更加广阔,研究内容不再单纯局限于政治领域,还可拓展到经济、文化领域,因此研究成果会更真实、更有深度,研究视域也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黄道炫.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革命史研究及其趋向[J].史学月刊,2012,12(3):23.

〔2〕吴汉全,王炳林.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再思考[J].中共党史研究,2014,(9):100.

〔3〕朱文通,增强学术史视域下的“新革命史”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4,31(6):109.

〔4〕李金铮.向“新革命史”转型:中共革命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突破[J].中共党史研究,2010,21(01):81.

〔5〕曹小文.自成一家的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读张静如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社会史》[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23(05):109-111.

〔6〕满永.革命与生活——兼及问题导向的中共历史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21(1):16.

〔7〕吴汉全,王炳林.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再思考[J].中共党史研究,2014,9(12):92-95.

〔8〕郑艳凤.张静如教授与中国社会史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6):803-805.

读中共党史有感 篇4

通过一段时间阅读有关党的历史,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饱含深刻意义的党历史,从中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改变中国近代史走向的一步一步辛酸经历,这本书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本书紧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准确介绍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追求和崇高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本书准确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坚韧不拔的实践探索,用历史发展的进程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和带领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征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本书运用真实而生动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启迪党员干部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更加坚定地、更加自觉地维护和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

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深刻阐释党的发展规律。毛泽东在谈到如何研究党史时说:“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我们要用这样的研究来使我们对今天的路线和政策有更好的认识,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进步。”创造明天,先要读懂昨天,只有一刻也不停止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书全面准确地介绍了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介绍了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介绍了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介绍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伟大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这些都为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借鉴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既是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又是大学生党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应时刻做到:

一是要强化自身学习,切实明辨是非,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对党的理论学习,党的理论也是一部发展史,学理论就是学党史的延续和深化,深刻理解这些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理论真知的内涵,积极探索产生理论真知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以及隐藏在底层的共产党人生生不息总能找到正确道路的本质所在。明辨我们党现在面临的复杂局面中哪些是时代属性固有的缺陷,哪些是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西方社会强加在我们党身上的欲加之罪,哪些是网络社会虚拟化炒作吹起来的不利的泡泡,又有哪些确实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不足。越明辨越客观,越客观越能做到去伪存真、正本清源,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会越坚定。

二是善于用自己掌握的党史知识和对现状的客观分析说服影响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使其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不再人云亦云地编排中国共产党的不是;敢于与各种偏激、不正当、别有用心的思潮作斗争,尽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捍卫党的舆论阵地。

三是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处理工作中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说实话,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那些历史遗留问题都是让人头疼的大难题。但透过历史去看,这些事是过去那个历史时代的产物,有一定的必然性,其实不足为怪。过去的时代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遗留问题,现在和将来的时代同样孕育着解决问题的契机和条件,只要严格遵循法规制度,只要紧紧围绕发展主题,积极探索具有敏感时代特征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保持主动,顺势而为,扎实推进,问题终会得到圆满解决。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今天很多80,90后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共产党新生力量的新型党员,日益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如果不认真学习这段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将这段历史同自己当前的工作相结合,作深刻反思,我们就无法正确把握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总结,就无法将当前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就会走弯路、走错路。

中共党史支部整改方案 篇5

针对本支部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方案:

一、进一步坚持支部的学习制度

支部作好工作计划和总结,定期召开支委会和党员学习会议。根据学校党委要求和院党委具体部署,目前重点是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继续学习相关文件;积极贯彻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好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二、加强支部活动的多样性

安排支部活动的多样性,可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如在2006年安排集体外出考察活动;结合当前要求,计划安排一次专题学习活动。

加强与其他教研室支部的沟通和学习。

三、加强交流,开好民主生活会

充分利用网络,加强支部党员的学习和信息交流;开好支部民主生活会。

四、作好支部活动记录

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作好学习和活动记录,使支部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

中共党史支部

读《中共党史简明读本》有感 篇6

——读《中共党史简明读本》有感

最近,我读了《中共党史简明读本》,再次回顾了党的历史发展过程。虽然对于党的历史,我并不是很陌生,但每一次的学习与回顾,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和体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在这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新中国经历了巨大的沧桑变化,从建党到今天,有着许许多多的辛酸与欢乐。

翻开慢慢建党史,我再一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和坚定信念,以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审时度势,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之下,在这半个世纪的屈辱和受压迫受剥削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坚苦的探索,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封建地主阶级改良者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辛亥革命,这些虽然都给帝国主义造成不同程度的打击,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无产阶级的优秀领导,而中国共产国也没有辜负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顺利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且开始进入了轰轰隆隆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期间虽然有过失误有过教训,但党中央及时扭转了局面,社会主义建设也在曲折中缓慢发展。

十一届三种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方面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从此,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真正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回顾九十年的风风雨雨,在社会主义道路中,新中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灾难。如98年的洪灾和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这两个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较大的人员伤亡,不过这两个自然灾害在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两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终于克服了它们,使国家可以恢复好本来的秩序。

回顾九十年的风风雨雨,在社会主义道路中,新中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如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党中央冷静地分析了形势,有针对地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对策,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使中国仍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实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

回顾九十年的风风雨雨,在社会主义道路中,新中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考验。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7月5日的新疆乌鲁木齐事件都给新中国给予了考验,经过考验,证明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不会被任何势力推翻和分裂的。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建立起来的,各族在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部来居住的;在民族建设中,汉族帮助各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和富强,新中国帮助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建设许多支持地区发展的项目,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许多的帮助。

中华民族齐聚一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各族人民在苦难中不会混乱发,而会更加的团结在一起,所以那些想分裂国家的分裂分子所做的一切行为都会成为徒劳,因为各民族人民都相信一点:中华民族是一个任何困难都打不倒的优秀民族。

新中国在外交上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与各国建交,多年来各国政府和新中国都交了很深的友谊,与国际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各国对中国的表现也一直的好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也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然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已经历了九十年的风风雨雨,更需要新的接班人不懈的继续努力。

中共党史思考题 篇7

一、将中共党史知识贯穿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对思政课教材的有益补充, 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列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逐渐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及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规定, 本科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于大学生了解掌握中共党史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高职高专院校只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 没有专门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等相关课程。这对本来人文基础就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了解掌握得还远远不够。

当今的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由于加强了“论”, 削弱了“史”, 弱化了中共党史的内容, 教材有时显得有些“干瘪”、教学内容缺乏足够吸引力。此外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相对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实践, 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贫富分化、社会不公、腐败蔓延在实践中尚未找到解决办法, 在教材的理论中尚无论证或阐述之法, 显得难以驾驭, 使得教师有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采取回避态度。还有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力较差, 历史文化基础知识及党史知识本来就相对匮乏, 这些都给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带来困难。单纯的理论灌输容易让学生反感。

若将中共党史的相关知识融入思政课教材的理论之中, 以大量史实说明道理, 让学生明白理论道理的同时也对党的相关历史知识有进一步认识。这样学生不仅容易接受, 而且对现实中一些问题的思考与困惑还能在历史知识中得到启迪。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节中,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从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科学命题最先使用等。教材用简单而凝练的语言, 准确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思考和探索过程。如果能够以丰富的党史知识贯穿于这一问题讲解, 则能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了领导好革命和建设, 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深入了解、分析中国实际的基础上, 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群众实践显露出的智慧的基础上, 坚持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创新精神, 会使我们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勇于并善于创新, 才能不断推动党的事业发展”[3]。

因此中共党史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贯穿渗透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对思政课教材的有益补充, 还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

二、中共党史知识贯穿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政治热情, 避免因知识的缺乏而受错误思想的误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越来越坚定,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迎来新历史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日益严峻的挑战[4]P1。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同时,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就像一把双刃剑, 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与创业意识, 又使大学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加之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做文章, 进行攻击、丑化、污蔑, 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面对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及就业的压力, 不少高职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学好与就业直接相关的专业课最重要, 于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相距甚远”等错误思想时有存在。这些因素淡化了高职高专学生的政治热情。

所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 我们能不能始终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青年一代整体素质强不强”[5]。即我们的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 在思想政治上也要有进步, 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就等于没有灵魂”。[1]第七卷P226

而将中共党史知识贯穿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政治热情, 使其形成正确政治观点。古人说:“灭人之国, 必先去其史。”可见历史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是一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 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3]。习近平强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青少年, 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 不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及中共的历史, 就很难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也不可能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 更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中共党史知识贯穿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党史的了解程度, 更清楚地明白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至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并勇于纠正自身错误, 以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使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了解党的光辉历史, 了解自己家乡的英雄事迹, 才会从心底对祖国和家乡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 才会避免因党史知识的缺乏而受错误思想的误导。

三、中共党史知识贯穿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一剂营养剂, 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指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 它更加注重的是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6]。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同样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其人才培养目标, 不仅强调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 而且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高素质劳动者不仅是指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过硬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而且必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 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部署, 强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把握、认真贯彻落实。如果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是“负数”, 那么他越有知识越“反动”, 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所以没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 无论有多少知识, 都称不上是人才。“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等‘三不朽’, 立德排在首位, 万事从做人开始。爱因斯坦说, 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4]P2。

历史之中有营养, 历史之中有智慧。将中共党史知识贯穿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 可以使学生了解到,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 面对着保卫和建设国家的繁重任务, 不畏艰难, 不怕干扰,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此过程中, 社会各领域的共产党员和工作人员, 为了国家富强, 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任劳任怨。这种实干精神, 会教育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浮躁、不懒惰, 踏踏实实、信心百倍地完成各项任务;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为了救国救民, 中国先进分子怎样努力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 建立起中国共产党, 从而改变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在随后的漫长岁月中, 面对强大敌人, 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英勇奋斗, 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最终推翻反动统治, 建立新中国。在此过程中, 有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及积极支持革命的群众, 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地下工作中, 为了共产主义信仰, 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以至生命。这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会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毅力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因此高职院校不但必须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 而且要坚持把中共党史知识贯穿于思政课教学中, 积极发挥其文化育人的作用,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 促进学生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 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融合在一起,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不断创造人才红利, 才能筑牢“中国梦”腾飞的基础, 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摘要: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建设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在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中普及中共党史的知识, 将其贯穿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是对思政课教材的有益补充, 而且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热情, 避免因知识的缺乏而受错误思想的误导, 当然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一剂营养剂, 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共党史知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七卷.人民出版社, 1999.6, 第1版.

[2]习近平.2013年7月.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3]张静如.把党史作为最好的营养剂.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15日.

[4]储水江, 杨婉玲, 赵璇, 徐旭著.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年9月, 第1版.

[5]1959年时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在《中国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中指出.

蔡和森开拓中共党史研究之路 篇8

[关键词]蔡和森;中共早期党史;开拓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5-0008-03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早期领导人,也是我党重要的思想理论家和史学家。他在36年的人生中,有12年时间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密切相关。蔡和森开始研究中共党史,主要是适应客观的需要,根据工作的安排。1925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派遣蔡和森、向警予、李立三为代表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其间,在共产国际东方部推荐和中共东方大学旅莫支部刘伯坚等同志的邀请下,蔡和森应邀为东方大学中国班的学生作了两次有关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报告。这个报告经施益生等人对照整理笔记并油印装订成册,送给蔡和森校阅,后形成为约5万字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使命》提纲。

一、蔡和森的报告反映的关于中共党史的若干重要观点

(一)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状况,认为党员应该了解“关于党及党的内部情形”。在蔡和森看来,共产党及党的内部情形和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有所不同。关于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可以在报纸上、党团刊物上看到,知道个大概。但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内部情形,当时党报很少按期出版;而在莫斯科学习的同志们离中国距离太远,“同志们对于党的生活及其斗争的经验想知道而不能知道”,所以蔡和森的报告选取了这个题目。他认为,“应先做这个报告”。让莫斯科的同志们首先了解“党及党的内部情形”。所以,蔡和森的报告,一上来便以党及党的内部情况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关注党的发展,思考党的发展道路,深刻阐明学习、了解党史的重要意义。蔡和森讲党史,立足点是在于党的发展。他指出,在莫斯科的同志有条件就近“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与俄国共产党的历史,但是同时我们又要知道中国革命及我党要如何发展及其发展的道路如何,故须明白我党的历史”。换句话说,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其意义在于了解中国革命及党的发展及其发展道路,而离不开对党的历史的学习和了解。在蔡和森作报告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不过才短短的5年时间,还“仍在幼稚的时代”,但蔡和森对党充满了自信,对党史充满了自豪。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五年中间已能领导中国无产阶级由经济的争斗走到政治的争斗”,这已经可以和成立了20余年的俄国共产党,和西欧成立了百年或数十年的工人阶级的政党相媲美了。“我党虽仍青年,但是已经有了很多的复杂的事实,而值得我们研究了。”[1]在蔡和森看来,党的历史不论长短,都是在实践斗争中走过来的,对于党的未来发展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强调共产党员通过学习党史,可以更好的明白自己的责任。面对当年在莫斯科学习的中共党员,蔡和森在报告中强调:“要做一个好党员,忠实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第一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但如何才能明白呢?那就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2]蔡和森把学习研究党史,作为做一名好党员的起码要求。因为只有深刻的知道党史,才能明白党员的责任,才能做好“忠实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的一员。

(四)学习党史是为了回答现实问题。历史和现实是紧密结合的。“同志们一定要问究竟我党现在已到了一个什么阶段、发展到什么一个程度呢?以及发展的道路是怎样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怎么回答和解决呢?“必须以历史的方法答复的。”[3]蔡和森是采用历史的参照法、对比法,用历史的眼光,发展变化的视角,帮助党员更好地认识党在现实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脱离现实的空想,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党在当下的状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蔡和森的报告富有特色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背景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深入而透彻的分析了党产生的背景。蔡和森指出:“我们绝对不会把一个政党的产生当作是脑筋中幻想出来的或者是几个学者创造出来的。一个政党的发生,必有其阶级的、政治的、经济的背景。”一些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人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攻击和诬蔑。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共产党员对于党的产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深刻的了解”[4],就显得更为必要。蔡和森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产物呢?“这小孩为什么会产生的呢?这个青年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十月革命后与中国工人阶级发展的一个产物。”[5]蔡和森的报告,语言平实,一气呵成,比较准确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背景,彰显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有根有据有说服力。蔡和森在报告中所提出的上述论述,至今仍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创立背景的经典性观点。

(二)在回顾中国共产党形成过程时,对《新青年》和《星期评论》两个刊物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强调了《新青年》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两个口号。但又认为,随着新青年社的分化,“新青年社变为五四运动中的先进分子的团结机关了”;而星期评论社,则开始时由我们的同志所组织,后来却变成了“完全反对我们而成为国民党右派的首领或反革命派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形成过程中,这两个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由这两个组织到“后来即渐渐影响到一些小组织”,如少年中国协会、新民学会、天津觉悟社、新生社、共存社、工学业社和工学实业[世界]社等。[6]蔡和森指出,这些组织虽然不是“纯粹的共产主义组织,但都是一步一步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的,此时尚无全国组织,但已在萌芽时代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两份刊物到两个组织,再影响到其他一些组织,这些萌芽,也逐渐形成为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组织基础。

蔡和森对这些萌芽状态的进步组织的宣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新青年》在中国的第一个“五一”节发行的数目达到1万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他的先进分子所发行的传单、刊物也很多。这些组织还进一步接近工人,到工人中组织工人补习学校,开展实际工作,并对工人的先进分子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蔡和森很看重这一点。他认为,工人中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在吾党历史上,在劳动运动史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的”。[7]

(三)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海早期党组织。蔡和森指出,陈独秀1920年“五一”节后,“即邀李汉俊、沈玄庐、沈仲九、施存统及一女人来发起组成,不久戴[季陶]、沈仲九退出了,于是于一九二零年就正式成立了”。今天的人们认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时间为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时,即1921年7月;同时也承认上海的早期党组织成立于1920年。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从地方发起组走向全国性组织的客观过程的真实反映,同时也不排除受到早期共产党人蔡和森等人真知灼见的影响。

(四)在考察中国共产党历史之时,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责任、历史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蔡和森认为,“每个政党必有政治的政治责任”“但各个政治环境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成功,“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负有解放无产阶级的责任,并且负有民族革命的责任”。蔡和森还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力量”。因为要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不仅要明白其政治环境,还须知道各阶级的力量如何、关系如何。

蔡和森考察了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的各阶级”,除了旧有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还在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产生了新的阶级,其中一个新阶级即是买办阶级。买办阶级又逐渐形成为商业资产阶级,再到最近产生工业资产阶级。这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后,中国资产阶级发展的三个阶段。而另一方面,中国土著资产阶级发展,尤其帝国主义在华开设工厂,中国无产阶级亦产生了。相对于中国过去的统治阶级来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新的阶级。这两个阶级的产生对政治上的影响很大,政治的动力不同了。

蔡和森回顾了自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革命运动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历史,他认为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说明买办阶级是反动的,农民虽然是革命的动力,但缺乏正确的领导,最终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封建阶级,它是资产阶级性的,但革命仍然失败了。“我们的结论是:辛亥革命也是因为缺乏了领导阶级,故失败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责任是在确保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彻底成功直到完成无产阶级的革命。[8]

关于五四运动的意义,蔡和森认为至少有三个:“第一,他是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第二,他是由美倾向于俄的;第三,脱离了国民党。他是一新的表现。”蔡和森对五四运动的有些看法与众不同。他认为五四运动的开始是倾向于美国的,但结果却倾向于俄国了。他甚至还说五四运动的背后指挥力量,为北京美国公使以及各地的美国牧师,故此次运动的方式是美国式的。但中国民众所希望要求的是美国帮助中国人取消二十一条与退出山东的主权。但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却承认日本在华所得的利益是合法的。于是,美国的幻术破灭了。中国数百万的学生,活动的知识分子无出路了。于是,原来被视为洪水猛兽的俄国十月革命,现在被看到,一面推翻了俄皇专制,一面推翻了帝国主义干涉,建设了工人国家。于是“知识阶级中起了一个分化,已有一部分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过程。国民党站在五四运动以外“不闻不问”。“北京、上海学生虽然有派代表找过国民党,而孙中山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蔡和森认为,“一个革命的政党在革命的高潮中完全不能领导”,这就是当时国民党的窘况。国民党老了,快要死了。“中国革命倾向于组织各派力量以反对帝国主义而引导革命的党了。”[9]

蔡和森由对中国革命史的分析,得出结论: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虽参加了,但不能领导;小资产阶级虽参加了革命,但领导的方法、策略是不对的,不知抓住群众,证明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这个革命;农民未有起来;无产阶级尚未占在领导地位,但无产阶级应是各种势力之组织者、领导者,他应该领导中国革命到底,并去得到完成中国无产阶级解放的事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所应担负的使命,所应有的政治的责任。[10]

三、蔡和森对中共党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决非偶然,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

(一)我们要学习蔡和森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蔡和森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曾在1920年8月13日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表示:“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展有力的组织。”[11]蔡和森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把个人完全融入了党的事业之中。他对于党史的分析和阐释,怀有“亲切的深刻的”感情,也是他能够有所建树的重要原因。

(二)我们要学习蔡和森牢固地掌握科学理论。蔡和森具有相当高深的理论造诣,在回顾和反思历史时,他能够成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时代的蔡和森曾说,揣摩诗文不算学问,真正的学问是从历史现象中找出能认识今天社会现象的真理。他还编写过《中国近百年来的国耻史纲》,贴在学校大礼堂的墙壁上,激励师生的爱国热情。他认识到:“马克斯的唯物史观,显然为无产阶级的思想。以唯物史观为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的出发点,结果适与有产阶级的唯理派相反,故我们今日研究学问,宜先把唯理观与唯物观分个清楚,才不至堕入迷阵。”[12]

(三)我们要学习蔡和森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蔡和森在研究宣传党史时,特别注意澄清事实,明辨是非,提出,要正视历史和现实,既肯定党的成功、成就,也要“正确认识党的错误”,吸取经验和教训。正确认识错误,正是为了更好地改正错误。蔡和森对党的错误敢于面对,正确认识,加以批评;对自己的错误也敢于承认和勇于改正,他“承认犯过错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严于律己,开展自我批评的精神。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党史报告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2.2.2.3.11.8—9.10.16.19.20.

[11][12]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1-52.63.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上一篇:离婚合同下一篇:家具店的条幅经典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