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质量管理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论文主题涵盖五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制造业质量管理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由于机械制造业生产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质量管理难度大,因此,需要根据机械制造业生产特点,实现智能化管理,可以解决质量管理存在的很多问题,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一篇:制造业质量管理论文

汽车制造业冲压生产的质量管理

摘 要: 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冲压生产是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也是整个汽车制造生产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加强汽车制造业冲压生产的内部质量管理,建立数字信息化质量控制系统,成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本文介绍了汽车冲压件质量体系、冲压过程质量控制、冲压产品质量控制、冲压过程自动监控。

关键词: 汽车制造 质量控制 自动监控

据统计,汽车上有60%~70%的零件是用冲压工艺生产出来的。因此,冲压技术对汽车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冲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尺寸一致性好、原材料消耗低等优点,因此,汽车上的许多结构件,如车厢的底板和侧板等,广泛采用冲压件。

汽车上的冲压件具有尺寸大、形状复杂、配合精度及互换性要求高和外观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例如:汽车覆盖件,多是三维非数学曲面,不仅外观质量要求高,以满足汽车造型的要求,而且要求配合精度高、形状和尺寸的一致性好,保证其焊接和装配的质量。因此,生产汽车覆盖件所用的设备、模具和原材料,都和一般冲压件生产所用的设备、模具和原材料有所不同[1]。

1.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要求

考虑到汽车生产的复杂性,对于汽车零部件生产的质量管理,提出了一些更严格的要求,以确保汽车的产品质量和汽车生产顺利进行。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共同制订的QS9000标准,已被广泛采用。汽车行业对企业质量体系的要求,是建立在ISO9000的基础上的,对“生产件审批程序”、“持续改进”和“制造能力”等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要求。因此,作为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企业,首先要达到ISO9000标准的基本要求,还要满足QS9000标准的行业要求,才能成为合格的供应商。

2.汽车冲压件质量体系

从事汽车冲压件生产的企业,既要根据ISO9000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汽车行业QS9000的要求,又要结合冲压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健全自己的质量体系。首先,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质量方针,包括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承诺,并形成文件。其次,质量体系应编制组织机构图,并对质量职能进行明确,明确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定采用何种质量保证模式。通常,对于生产汽车冲压件的企业,可选用ISO9002。

要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第三层次文件,对选定的质量保证模式中的每个质量要素做出具体规定。既要符合标准要求,又要在企业内可操作,保证它能有效实施。质量体系应明确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以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为了满足特定产品的质量要求,应针对特定产品进行质量策划,编制质量控制计划,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达到要求的质量。质量体系建立后,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定,以便不断健全和完善,并争取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

3.冲压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控制的实质是过程的质量控制,指为了实现过程目标(包括质量、效率和进度的要求)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2]。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控制的目的在于减少在诸多干扰因素下过程产生的波动,保证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使过程输出保持在符合要求的范围内。当过程出现偏离控制目标的趋向时,就采取相应措施,使其恢复到稳定状态。冲压过程质量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冲压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质量控制、文件和资料控制、原材料的控制、技术文件及技术标准和资料控制、下料过程控制、冲压过程控制。

4.冲压产品质量控制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是一个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边界条件非线性等复杂的力学过程。而且汽车覆盖件要经过多道工序甚至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在每道工序中都会因冲压有关参数、冲压条件等质量问题。总的来说,在拉深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破裂、起皱和回弹等[3]。

当产品的外观、尺寸、性能等质量特性(项目)与设计要求有偏差(缺陷)时,需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可参考德国汽车联合会(VDA)制定的质量指数(QKZ)法进行。按VDA规定,为了对各个缺陷进行公平的评价,必须根据零件的不同用途,对项目和缺陷进行分类和加权,然后计算质量指数(QKZ)。

对缺陷的评价,是根据它们造成的后果进行分类和加权的:

A类(关键)缺陷:预见到会对人身造成危险和不安全的缺陷。加权系数为10。

B类(主要)缺陷:非关键缺陷,预计会导致产生事故或影响可使用性,不能完全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加权系数为5。

C类(次要)缺陷:预计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不会受到多大影响,或者与适用的标准有偏差,但对设备、装置的使用与操作、运行仅有轻微影响的缺陷。加权系数为1。

项目的加权系数与缺陷的加权系数是一致的。

每个项目的缺陷分数的计算:

A类缺陷数×10+B类缺陷数×5+C类缺陷数

质量指数QKZ的计算:

5.冲压过程自动监控

现代冲压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冲压过程进行自动监控,以保护冲压件的质量,在亚毫米冲压项目的自动检测和监控中,其研究成果就包括冲压过程的特征分析、在线诊断和检测系统、高速和非接触的冲压件测量系统、冲模维护的科学预测系统、冲压成形关键参数的在线调节和补偿系统等。

冲压过程引起工件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凹凸冲模的磨损、裂纹及冲模错位等,这些微小变化可由高分辨率的位移传感器和冲压力传感器进行跟踪检测。其中位移测量是极重要的一种测量,位移传感器通常由安装在模具上方的关源和位于下方的接收单元构成,可监视偏差,跟踪加工全过程,及时输出监测信息和进行报警停机。

参考文献:

[1]王新华.汽车冲压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柴邦衡,刘晓论.制造过程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张静.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关键技术仿真优化及冲压质量控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2.

[4]赵桂范,杨娜.汽车制造工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4.

作者:郭小兰

第二篇:机械制造业质量管理探讨

摘 要: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日趋成熟,社会对于机械制造质量管理要求也更为严格。俗语有云“质量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机械制造企业,其质量管理水平高低与机械产品自身使用安全性、使用年限及使用性能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甚至波及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文以机械制造业质量管理为切入点,分析其现存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机械质量;质量;管理

引言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产业, 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 机械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已经是当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质量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接近百年, 而且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创新, 质量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

一、质量管理的概况

质量管理是指质量方针、目标与职责的确定,并利用质量体系内质量策划、控制及改善等方式,达到质量控制目的。质量管理发展和各个行业与管理科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其基本特性包含以下3点:

1)质量社会性。质量优劣评价可由用户与社会两个方面分析,特别是与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等问题有关的质量管理。2)质量经济性。质量管理需充分考虑技术指标,更要分析制造成本、价格、使用价值等多个方面。在质量水平、目标确定后,不能与社会条件、需求脱离,不能进行技术先进性的过分追求,并对使用经济性加以考虑,达到均衡质量、价格的目标。3)质量系统性。作为一个受设计、制造、使用等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质量系统是指具有确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和为交付使用所必须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步骤的网络。

二、机械制造管理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质量性问题一直都是机械制造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机械制造逐渐转化为大型化、智能化,如质量控制不到位将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发展进度,甚至引发安全问题。基于此,必须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机械制造的进度,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降低损失,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此,必须对其质量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一)设备因素

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机械制造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需选取更为先进的电子设备、网络控制设备,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人工失误率、提高质量。但此类设备的大量运用,将加大机械制造管理的难度,如出现连锁反应,将带来严重安全隐患。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设备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新旧设备更新換代不及时,机械制造故障出现过于频繁;更新设备时,配套设备、人员培训不符合相关管理规定,进而对整体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二)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因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确保整个机械制造施工过程的质量,更不能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质量管理混乱。因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将加速机械设备老化速度,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机械运行作业。

三、提高机械制造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作为机械制造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性管理措施,质量体系管理具有较高技术标准。为此,需规范质量管理工作措施,将质量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与完成机械制造工作目标的关键。

(一)建立健全科学预警制度

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制度是机械制造生产的指导,在质量管理与事故防范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规范预警流程。安全防控需根据监测、识别与诊断依次进行,避免质量问题出现;第二,专门预警机构的建立,统一组织、安排预警管理,将其长效性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三,质量监督制度的建立,实行问责制度。机械制造质量预警管理中,企业应重视制度管理工作,实现质量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构、落实质量责任制

在机械制造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监督机构、落实质量责任制。这也是提高机械制造质量的最直接措施。利用划分流程可达到规范生产程序的目的。该过程必须要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生产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监督人员需做好监督工作,在各个流程加工中完成产品监督检查工作。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规范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并引进合理监督方式,实现质量管理程序规范化,这也是提升质量管理工作规范性的重要保障。

(三)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标准化生产

据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不完善不是技术而是管理问题,机械制造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标准化生产是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管理制度规范化的重要前提。机械制造企业的标准生产可以分为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是指通过一定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人的行为,人和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机械制造产品的工艺流程、操作流程以及经济责任等,规范的管理标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以及产品质量。技术标准是指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标准、产品工艺标准、半成品标准以及产成品标准等等,对产品形成中各个环节的工序、物料等进行严格把关,使整个机械制造过程受到严格控制,技术标准主要以产成品标准为核心。机械制造企业要想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标准以及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严格把控机械生产过程物料质量和人员工作质量,制定严格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各项标准。

(四)加强机械制造企业的质量检测机制

质量检测在机械生产过程中起到质量把关的作用,对原材料以及半成品进行严格控制,分选出不合格产品,并按照质量要求决定是否进行产品接收。一定要做到保证原材料合格后投入生产,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不能投入下道生产工序,严格禁止不合格产品出厂。在检测过程中通过产品质量检测获得的数据为生产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标准,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产品合格率。同时质量检测部门要将检测数据和相关质量问题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为提高质量管理提供质量信息。

加强质量检测工作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机构,配备满足机械制造需求的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并且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检测制度,做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全程严格监督,做好原始资料的记录工作,明确生产工作人员和检测工作人员的职责,实现全程质量可追踪。质量检测人员同时还肩负监督指导生产人员的工作责任,生产工作人员也不只负责生产工作,生产出来后生产人员需要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检测,自检、专检、互检相互结合,紧密联系质量检查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质量检测机构必须由领导直接管辖,保证检测机构的权威性,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不能干涉,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出厂,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能投入生产,半成品检验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生产工艺。

(五)准确把握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关键点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特性等的关键影响因素重点把控,采用特殊的管理方式,实现强化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管理要求。专业管理人员对机械制造企业的整体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指出生产工作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从而加强控制,实现更好的质量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立足点,也是企业整体综合素质的表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导致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第一大生产工业,强化质量管理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泽宇,石国坤,许立通,刘煜,安涛,鲁佳龙,耿文育,陈晓萌.机械制造全面质量管理中零缺陷管理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3):232+234.

[2]廖悦铭.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12(11):147.

作者:张刚 季向明

第三篇:智能化质量管理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

摘要:由于机械制造业生产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质量管理难度大,因此,需要根据机械制造业生产特点,实现智能化管理,可以解决质量管理存在的很多问题,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文对机械制造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生产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缺失、信息化控制不足,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应用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通过构建智能化质量管理机制,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收集机械设备运行信息,对客户生产需求进行高效精准地调控,准确预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质量,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控,对工艺过程能力进行验证,确保产品质量,推动机械制造企业朝着精细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迎合社会对机械构件的需求,增加产品销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智能化质量管理;机械制造业;应用

前言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科技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推动了社会进步,智能化推动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发展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对各类物质产品的需求,在生产实践中,大力应用机械电气设备,加入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解决生产过程的人工不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当前,机械制造业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依靠传统经验已经很难适应生产管理需求,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品质,需保证装配过程质量受控,检验产品质量,从装配设备出发,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全程控制机械制造业生产过程,提高管控效率,从而保障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水平。

1. 生产制造业生产特点

目前机械制造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人们对机械制造产品需求量增大,需要对机械制造业生产特点进行分析,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复杂性。机械制造生产过程需要诸多零配件完成,这恶习零部件是机械制造产品构成要件,这些零部件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对质量标准和要求也较高。

二是动态性。机械制造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客户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不同要求,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调整,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三是柔性化。机械制造业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必须保证自身机械制造生产机床柔韧,根据客户具体需求对生产工具进行调整。

2. 机制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生很快,但我国机械制造业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再加上当前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在此种形势下,机械制造业质量管理出现无法跟上生产工艺的情况,存在不少问题:下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2.1 生产加工艺术质量控制力度不足

机械制造业具有复杂性、动态性、柔性化等特点,产品种类比较多,不同产品需要采用不同加工工艺,质量管控难度大。此外,客户对机械制造产品的需求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生产方案,调整生产工艺路线,因此,会导致企业无法制定固定的产品质量标准,无法按照统一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产品质量难以管控。一方面,机械制造生产流程比较长,环节多,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方可开展质量管控工作,管理力度稍有不足,影响产品质量。

2.2 信息化控制缺乏系统化和整体化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数据信息,管理人员根据这些信息把控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如果偏离,需要调整运行参数,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目前很多机械制造企业重视自动化生产的重要性,引入自动化设备,并配上信息技术对生产进行控制,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信息化控制缺乏系统化和整体化及装配检验不准确,导致各子系统无法协调运行,实现互动和协同作业,加上部分模块集成化程度较低,机械制造生产数量信息分割现象,对生产质量管理有影响。

2.3 质量数据处理方法不科学

根据现代化及自动化机械制造生产管理要求,很多企业购买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辅助生产,对装配过程进行质量检验,从生产实情构建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但是数据处理方式不科学,还保留有传统的质量管理数据分析方法,缺乏准确预测机械生产车间的质量,尚未发挥质量数据参考价值。

3 智能化质量管理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

在信息化科技发展背景下,在机械制造业引入信息科技技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推动了社会进步,智能化推动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发展。借助机械制造业的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的分层分布式设计理念和模式,可以对机械制造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预测、控制和管理。

3.1 建构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引入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机械制造企业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设计理念,系统框架组成如下:①数据层。该模块主要负责收集机械制造生产车间数据,并管理工序質量预测数据,在获取相应信息后,传输到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②功能层。该模块负责对各机械制造产品加工方案进行功能性设计,包括生产计划决策、生产调度决策、关键工序质量预测仿真等项目的质量控制,每一个项目都包含质量控制计划模块、关键工序质量预测仿真模块、质量控制知识管理模块等相互独立而又有所关联的不同功能模块;③集成层。机械制造生产过程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合作,因此,需要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CAPP)相契合的集成层,实现部门人力、物资、设备、资金等生产资源信息的整合和交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各项资源;④业务流程层。这一模块能够借助系统各子模块的信息输入与输出方式,将各个生产部门紧密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预测、评估与信息反馈。

3.2 加强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

机械制造企业构建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预测生产全过程,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具体来讲,该系统主要应用在产品质量控制环节,具体是:一是质量预测。机械制造生产车辆根据生产计划,采取相关数据信息,分析影响因素,并计算各影响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机械制造企业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在出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智能化系统可以收集这些数据,作为检验的依据,能发现产品有质量缺陷,从而提高产品检测效率。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机械制造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占据优势,需要创新产品制造方式,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提高控制技术,从而提生产效益,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机械设备代替了人工作业,这需要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发挥这些设备的价值,那就需要创新机械化管理模式,依靠计算机技术,构建智能化质量管理机制。本文对机械制造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生产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缺失、信息化控制不足,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应用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收集机械设备运行信息,对客户生产需求进行高效精准地调控,准确预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质量,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控,确保产品质量,推动机械制造企业朝着精细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迎合社会对机械构件的需求,增加产品销量,从而提高企業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海斌.信息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业智能制造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1):146-147.

[2] 熊冰峰,周红林,彭艾琼.设备智能管理助力极端制造——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智能化建设及应用经验浅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04):6-9.

[3] 梅华平,李玉梅,李涛.智能制造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8(09):196-198.

[4] 蒋政委,李孝芳.智能自动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发展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8(10):59-60.

作者:严增昀

第四篇:浅谈机械制造业质量管理规范化建设

摘要:制造企业应将企业、顾客作为利益的共同体并与其保持终身的互动协作关系,了解并有计划地满足其需求,最终与其实现双赢。文章介绍了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质量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质量管理实施、持续改进到文件记录等方面对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化建设提出意见。

关键词:质量管理;规范化;机械制造业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业已逐步过渡到以销定产的销售模式。然而,现阶段不少机械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只是自身利润最大化,这种短期目标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和行为的“短视”。

制造企业应将企业、顾客作为利益的共同体,通过高效有序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制造水平,吸引、获得、留住和发展有价值的顾客,并与其保持终身的互动协作关系,了解并有计划地满足其需求,最终与其实现双赢。只有企业质量管理中价值链的每个要素都能够取得赢利,整个价值链才能够持续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化的建设内容。

2 质量管理规范化建设

机械行业产品制造都要经过多个工序。我们将各工序的质量按满分100分来计算,假设共有10个工序,如果每个工序都只做到99%的质量,那么最终成品的质量就是99%的10次方为90%,得出产品质量为90分。也就是说,工序越多,对产品的最终质量影响越大,只有所有工序都做到满分,最终的产品才能达到质量100%的效果。而如何使每个工序都是满分,就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首要方向和目标。

2.1 体系建设

工序作业时,有很多因素会对质量产生影响,包括人员技能、操作方法、设备工具、原材料、环境等。要使这些影响因素都能满足质量需求,需要建立标准化的作业要求,也就是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应详细介绍各工序操作步骤,并明确人员的技能要求、设备的操作要求、材料的规范要求及环境条件要求,以保证各工序的产品质量。

作业指导书遵循“规范、切实、可行”的原则,一般由熟知该工序的技术人员编写,也可由操作者编写。编写过程中应结合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实事求是,以生产出最佳产品为目标,为操作者提供可靠、可行的参考文件,并经过公司技术主管审批后发布实施,成为体系文件。

2.2 严格实施

合格、有效的体系文件建立完成后,执行就成为当务之急。为保证作业指导书的实施,从公司高层领导开始,就应有严格执行落实的态度和意识,并要将这种意识传递至生产线每位员工。而技术管理人员应大力推广作业指导书执行规范,加强现场巡查,指导操作者,发现未按要求执行的,严厉制止,必要时应采取一些考核措施,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当大家都能够按照要求做好每一个细节的时候,“优质品”的时代就来临了。

2.3 检验

为保证每个工序都是合格的,应对每个工序结果进行检验,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检验标准。检验标准要结合操作过程,涵盖每一个细节,应经受得住推敲及考验。这个标准也应传递给每位操作人员,使其在生产过程中时刻警惕。

2.4 不合格品控制

制造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些不合格品,为确保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的使用,需要制定一套处理不合格品的有效制度,规定不合格品处理的职责和权限。

制度应包括:(1)发现不合格品的过程和标准,以便更精准的发现不合格品,避免遗漏;(2)不合格品的评审权限,针对不合格品的分类制定不同的评审权限,提高工作效率;(3)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2.5 纠正措施

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终处理结果都是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并杜绝不合格的再次发生。首先找到不合格产生的根本原因,从人、机、料、法、环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然后针对这些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并加以验证,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

2.6 最终检验

为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合格,应由规范的检测机构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此时检验标准应以顾客要求为依据,并出具规范的检测报告。

2.7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是处理顾客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渠道,优质的售后服务是保证顾客再次光临的重要条件。每一个行业都应有售后服务的意识,如果顾客的售后问题无法得到满意处理,那么失去的就不只是一个

顾客。

目前,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的领导仍然存在重产品销售、轻售后服务的观念,这是十分可怕的。企业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诚信度,从而获得更高的评价及口碑,获取长远发展。

3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发展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而顾客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企业要提高顾客满意度,就必须开展持续改进活动。

持续改进是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3.1 体系维护

体系包括制定的各类程序、标准、作业指导书等。在生产过程中,应针对输入、过程、输出不断改进,同时应保证体系文件的不断更新,确保与实际一致。同时,这些改进与更新必须以满足顾客要求、保证产品质量为根本。

3.2 顾客满意度调查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需求或期望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满意度是顾客满足情况的反馈。顾客满意度可从已交付产品质量报告、顾客意见调查、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等渠道获得。通过顾客满意度收集分析,确定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从而改善、提高顾客满意度。

3.3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趋向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企业在开展预防措施时,首先,应明确潜在不合格的发现途径,收集各类质量参数,确定潜在不合格的来源;其次,运用先进的测量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如FAME表、MINITAB等,找出潜在或趋向的不合格;最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这些不合格的再次

发生。

4 文件及记录

4.1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指对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发放、使用、更新、再次批准、标识、回收和处置等全过程活动的控制,目的是确保文件使用的有效性、时效性及合法性。

4.2 记录管理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记录为产品符合要求和过程有效提供证据,在有需要的时候实现可追溯性,记录中的信息和数据成为持续改进的输入。因此,保证记录的及时、完整、及准确性是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化运行的重要体现。

5 结语

机械制造企业要建设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持续改进,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准李瑞,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标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2] 韩福荣.中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发展、特征、问题及建议[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1998,(8).

作者简介:李国才(1981—),男,宁夏平罗人,宁夏共享铸钢有限公司部长助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及建立、实施。

作者:李国才 张宏凯 白晋成

第五篇:辽宁省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产品质量是制造业企业的关键指标,因此质量管理在制造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制造业的质量管理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三级编码构建理论模型,经过研究提取了领导支持等6个维度及领导对质量管理的支持程度等17个指标,并据此编制出辽宁省制造业质量管理评价量表,为辽宁省制造业改善质量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扎根理论

制造业作为辽宁省支柱性产业,是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在此背景下,辽宁省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智能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也进入了一个智能化生产的全新时代。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但辽宁省经济持续低增长,这些对辽宁省制造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一、研究内容

对于质量管理,Dean和Bowen是这样定义的:质量管理是由一套相互加强的理论所组成的管理思想或管理方法,而每种理论又有不同的活动和技术作为支持。根据Carlos认为TQM实施效果与当地环境氛围融合的程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实施效果不好主要是缺乏对质量管理的理解所导致的。

Saraph等是第一个对质量管理的因素进行量表开发的,他们提出的质量管理八个关键因素的结论在理论界受到了广泛的引用。Flynn等则在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以及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把质量管理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龙勇等通过分析得出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指标为高层的承诺与支持等六项。刘颖等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三级编码构建理论模型,对制造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进行探析。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1.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指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归纳与总结,得出结论,然后形成到系统的理论。Strauss将扎根理论中的材料数据分析过程命名为“译码(或编码)”,研究采用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式编码的流程来定义资料的概念、范畴,从而达到高度抽象化的理论。

2.研究设计

从辽宁省制造企业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制造企业的30名员工作为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所访谈的制造企业均属于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业,并且都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这30名员工在质量安全生产方面表现优异,在质量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工作经验。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的深入查阅和开放式访谈与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扎根研究,收集和整理与质量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料。

最终自编形成的企业质量管理调查量表中,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部分,包括题目为行业、职位、工作年限。质量管理相关题目为第二部分,共22题,其中,领导支持对应1-4题,员工参与对应5-7题,流程管理对应8-11题,供应商关系对应12-14题,客户关系对应15-17题,产品设计对应18-20题,结果要素对应21-22题。采用Likert式五点尺度量表评价法。顺序由低到高(即从1-5),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较为不符合”,“一般”,“较为符合”以及“非常符合”。

三、编码与提炼

通过文献查阅与访谈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到初始的文本资料。为得到能够清晰表明受访者的观点的陈述句,需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该过程中避免任何对语句和语义理解的深加工和挖掘过程。在得到的初始语句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剔除不相关语句,形成粗略的分类框架。

在进行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之后,就需要通过实质性的编码来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接下来进行理论的饱和度检验的步骤,理论饱和度检验主要就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对某一概念或范畴进行继续的分析,确认这些概念和范畴是否需要进行增减的操作。

1.开放性编码

经开放性编码挖掘处理得到22个范畴,得到的22个范畴为:LDZC1领导对质量管理的支持、LDZC2是否制定相关政策、LDZC3是否进行质量考核、LDZC4是否参与质量考核、YGCY1参加质量管理活动、YGCY2参加质量管理培训、YGCY3参加质量管理考核、YGCY3参加质量管理考核、LCGL1控制工具的运用、LCGL2数据可获性、LCGL3操作标准性、LCGL4设备的保养与维护、GYSGX1选取供应商标准、GYSGX2供应商数量、GYSGX3与供应商关系、KHGX1是否重视客户关系、KHGX2考虑客户需求、KHGX3收集客户信息、CPSJ1多部门参与、CPSJ2重视设计质量、CPSJ3考虑多方面因、JGYS1客户满意程度、JGYS2产品质量。

2.主轴编码

通过进一步分析提炼出的22个范畴,提取得到6个维度,LDZC为领导支持,YGCY为员工参与,LCGL为流程管理,GYSGX为供应商关系,KHGX为客户关系,CPSJ为产品设计,JGYS为结果要素。

3.选择性编码

主范畴归纳出后需进一步梳理彼此之间的联系,即通过“故事线”发现核心类属,把资料中的概念、范畴串联起来,构建初步理论体系。本研究在回顾原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概念、范畴深入剖析,提炼出质量管理要素的相关维度,选择性编码结果见表1。

四、质性研究结果检验分析与修正

本次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制造企业的30名员工作为访谈对象进行訪谈,具体访谈对象基本信息为,中高层管理者5人,普通员工25人。电信制造业6人,软件业2人,医疗器械及仪表制造业5人,医药制造业3人,汽车业4人,电子机械制造业2人,非电子类机械制造业5人,其他制造业3人。工作年限在小于2年,2年至5年,5年至10年,10年以上各阶段的人数分别为17人,9人,3人以及1人。

1.信度檢验

首先对辽宁省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自编量表进行信度分析。借助数据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通常认为当α系数大于0.6代表信度尚可,0.7代表信度较佳,0.8代表信度甚佳,0.9以上代表信度达到理想水平。

结果显示,各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39、0.781、0.632,0.412, 0.814,0.703,0.790,因此,需剔除GYSGX这一维度。同时根据α系数和修正后的项与总计相关性这两项指标发现,在剔除LDZC4这一指标后,α系数将提升至0.834,且该指标修正后的项与总计相关性较小,说明在4个题中,该题与其他3题的相关性是最低的。因此对该指标进行剔除。同理剔除LCGG维度的LCGL2指标。

2.效度检验

本文的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效度检验、结构效度检验、会聚效度检验。内容效度就是对所要测量对象的包含程度,实质就是检查量表是否能代表所要测量的主题或内容。由于本研究中的体现大部分都是源于众多学者的研究,因此文件的内容重复的涵盖了所有要测量的内容,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根据结构效度检验结果分析后可知筛选后的辽宁省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因素KMO值均为0.628,Bartlett半球体检验为0.000,满足因子分析条件,问卷结构效度较好。

通过计算组合信度CR和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进行问卷的会聚效度检验。辽宁省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各维度CR值分别为0.7962,0.8233,0.9032,0.7214,0.8636,0.8641,均大于0.7,AVE值分别为0.6324,0.7323,0.5914,0.7965,0.6337,0.5270,均大于0.5,问卷会聚效度较好。

五、研究结论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确定了辽宁省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的领导支持等7个维度,领导对质量管理支持程度等22个评价指标,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发放问卷以及访谈的形式对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了领导支持等6个维度,领导对质量管理的支持程度等17个指标的辽宁省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结果见表3。

参考文献:

[1]Noronha C. Culture-specific TQM in China: Case Studies for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J].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2002,1:125-145(21).

[2]Saraph J V,Benson P G, Schroeder R G.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Quality Management[J].Decision Sciences,1989,20(4):810-829.

[3]Flynn B B, Schroeder R G,Sakakibara S. The Impact of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Decision Sciences,1995,26(5):659-691.

[4]龙勇,李军锋.国外质量管理实证研究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J].工业技术经济,2002,21(6):69-72.

[5]刘颖,吴甦,黄国梁,王赟松,邓佳敏.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关键要素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9,24(01):182-188.

[6]Strauss A L,Corbin J.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J].1990.

作者:李冬雪 初铭畅

上一篇:中小学评职称论文下一篇:中医生物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