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调研报告(精选8篇)
一、基本情况
山东邹平长山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近年来,围绕“打造中国风电城,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强镇”的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内产业特征趋于明显,企业和企业家队伍成熟稳健,科技支撑效果明显,形成了风力发电成套设备、大型精密轧辊和风电主轴、造纸机筛、林木机械等主导产业,培育了一批装备制造企业、企业家和后续人才,逐步形成了群山竞秀、高峰凸显的良好发展格局。我镇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形势与上级要求,编制了《山东省(邹平长山)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其编入了《长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成为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的建设纲领性文件。目前,园区内拥有企业14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
1、生产规模及企业效益。我镇拥有装备制造业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6家),从业人员4600余人,2010年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7.8亿元,利税18.1亿元;分别占全镇企业经济指标的46.3%和60%。其中,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作为我镇主导产业,仅此一项就实现年产值79.7亿元,利税17.4亿元。
2、主要企业及主要产品。经过多年发展我镇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山东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经过2年的努力,自行研发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形成了年产500台套2MW、300台套3MW的生产规模;以生产造纸机筛制造为主的杰锋公司,年可生产大型压力机筛、振动筛400余台套;随着长丰集
团一期工程的试产运营,二期工程的扩建,将实现年产2000支大型精密轧辊和10000支风电主轴及高铁用轴的生产能力;以鲁钢、鲁伟机械制造为首的林木机械生产厂家大小20余家,年可生产各类林木机械、农业机械2000余台套。
3、发展主要优势。一是市场需求大。随着国家鼓励节能
环保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等政策的实施,我镇以长星风电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市场广阔,社会需求量大。以长星为例,先后与意大利、保加利亚、波兰、印度、巴基斯坦等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在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并在保加利亚成立了公司,成立了国际业务部,拓展了国外市场。二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初步成形。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镇已经形成了以长星集团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发展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具备风力发电机组、造纸机筛、军工机械轴、大型林木机械、矿山机械等成套、配套、单件、原器件和中间材料等生产能力。三是具备发展装备制造业所需的科技和人力资源优势。目前,长山镇拥有山东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一批专业强、技术好、学历高、水平高的人才进入企业,为企业注入了发展的活力。2010年我镇申报各类专利82项、新注册商标35个。山东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杰锋机械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分别荣获国内首台(套)技术装备企业和省内首台(套)技术装备企业荣誉称号。长星集团自主研发的风力发电变流器和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两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星集团自主研发的2.1兆瓦成套风力发电设备成功获得国际CE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欧洲认可的风电制造企业。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部分企业规模小、产品单
一、竟争力弱。我镇装备制
造业产品主要是风力发电成套设备、造纸机筛、军工机械轴、大型林木机械、农业机械。虽然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产业迅速扩张,但产品趋同,创新能力不强,有些领域还是空白。小企业个数比重较大,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经营机制都参差不齐。各企业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松散状态,生产销售各自为政,成本高,甚至恶性竞争,与现在发达地区普遍采取的纵横联合,优势互补的企业发展方式相差很远,由此造成了行业集中度偏低,整体关联度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专业化协作程度差,资源分散和浪费的现象严重,没有建立起“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结构,也没有形成一个大发展、快发展的氛围,制约了我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整体上看,我镇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不足,用于科技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的经费支出很低。虽然具有一定的加工能力,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应用与转化水平不高,生产设备老化,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现有产品多数处于中低端层面,技术含量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工艺设计水平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比重低。
3、成套能力较差,产业链条短。我镇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在零部件、单机、原器件、中间原材料生产等方面的加工能力较强,但没有形成以大型单机制造厂为核心向下延伸的产业链。各产业、各企业之间有效整合不够,行业聚集度底,主导产业链不长,上下游产品链接度不高,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三、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措施
1、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拉动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带动大调整,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以突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培植产业群、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紧紧围绕风电行业培植新兴优势产业链和壮大膨胀一批新的骨干企业群体,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努力形成既有高山又有群峰的工业发展格局,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2、加强协调指导,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装备制造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之间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3、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掌握核心技术,支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一、上海电气的改革历程
上海电气的改革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 局部整合, 分拆出部分优质资产进行组建企业集团的尝试
1987年, 按照中央“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 上海市将包括闵行区“四大金刚” (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 在内的9家大型国企从上海市机电工业管理局 (简称机电局) 划出, 重组为以电站设备为主业的国有大集团, 即上海电气 (集团) 总公司, 成为全国首批计划单列的57家试点大集团之一。
(二) 整体整合, 机电局所属企业全部注入到电气集团, 并授权经营
为解决出资人人格化、出资人到位的问题, 推进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 1995年5月, 上海机电局整体“翻牌”, 改制为上海机电控股 (集团) 公司, 1996年又与上海电气 (集团) 总公司联合重组, 成立新的上海电气集团。这一阶段明确了上海电气的3大功能 (即管战略、管资产、管干部) , 相继建立了8大事业部 (即电站、输配电、机床、通用、重机、工程动力、基础件、家电) , 制定并实施了财务监管的5项措施 (全面预算、财务总监、信息监控、一头结算、随机稽查) , 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核心使命。
(三) 重组上市, 彻底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 上海电气在集团层面实施了以核心资产上市为目标的整体改制改组, 以总公司充当出资人, 股份公司发展核心产业, 管理公司整合存续企业。2004年3月, 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9月, 引入5家战略投资者, 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 迈出了上市进程的重要一步;2005年4月,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公司在香港挂牌上市, 2008年12月, 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成功实现了A股回归。
二、上海电气重组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破解对策
(一) 理顺了体制、产业和管理三个核心矛盾
1. 彻底破解了困扰企业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上海电气 (集团) 总公司通过核心资产重组, 首先组成了有限责任公司, 引进了战略投资者, 建立了具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 之后变更为股份公司并成功上市, 打通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壮大了资本实力和融资能力。两个阶段的重组过程科学合理, 即“先内后外、先私后公” (先境内后境外, 先私募后公募) 。
第一步:2004年3月, 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原始投入57.1亿元, 引入5家外来战略投资者 (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汕头明光投资有限公司、西门子公司) , 私募资金27.5亿元, 实现了存量对接增量、国资对接民资、长三角对接珠三角, 以多元、混合的产权结构取代了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
第二步:2004年9月, 为实现上市融资目标, 有限公司转变为股份公司, 2005年4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首次招募H股29.7亿股, 每股发行价1.7港元, 共计公募资金53.5亿元。2008年12月开始了A股回归, 在上交所以每股4.78元的价格, 招募6.16亿股, 又募集资金29.5亿元。
2. 优化了产业结构, 突出了核心主业。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 上海电气以“符合国家产业导向、能发挥集团现有优势、体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为标准, 通过反复研究, 筛选出“电力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交通运输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等) 、以及环保设备”四大核心业务板块, 明显提高了产业集中度。这四大核心板块均由其股份公司经营, 其中电站集团销售收入占股份公司的50%以上, 是集团四大核心产业板块的重点和龙头。集团目前核心产业定位于电站成套设备, 发展目标直指电站工程总承包能力 (EPC) , 包括工程设计 (Engineering) 、材料和设备采购 (Procurement) 、工程施工 (Construction) 等环节, 由此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在重点发展电站设备生产及服务能力的同时, 根据比较优势, 培育其他优势产业, 形成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互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 解决了大企业的组织管理难题。
上海电气组织运作架构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总部层面, 简称“三总部”, 即总公司、股份公司、管理公司。总公司负责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和班子建设。股份公司囊括了集团总公司的核心产业, 包括电站设备、输配电设备、机床、轨道交通、环保设备、印包机械、重工、电梯等生产企业集团。管理公司主要负责未纳入股份公司的其他企业续存资产、债务和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整合工作。第二层面是产业集团+管理部, 逐步形成产业集团管控工厂 (成本中心) , 管理部管控企业 (利润中心) 的运作格局。目前, 上海电气初定11个产业集团, 作为集团主业和发展主体, 其中属于股份公司的有8个 (电站、重工、输配电、机床、电梯、印包机械、轨道交通、环保设备) , 属于管理公司的有3个 (集优股份、海立股份、自动化仪表股份) ;另外管理公司还设有3个平台型的管理部, 是管理公司内部按下属企业的相关性和管理的便利性划分的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 代表管理公司对划定范围内的企业群实行整合、消化和管理。第三层面是企业实体, 负责具体的生产、经营。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了企业健康程度, 增强了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改造重组后上海电气集团管理架构如图1所示:
(二) 破解了资金、债务、人员三大历史遗留问题
上海电气将核心产业重组上市后, 存续企业的整合由管理公司全权负责。在整合过程中, 重点解决的就是国企改革普遍存在的“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债务怎么办”三大问题。
1. 放开产权链, 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1) 资本运作, 股权转让。对股权多元化合资企业和部分经营状况尚可的国有企业, 经过管理业绩提升和“主辅分离、精干主业”式的整合后, 将股权转让。一部分由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定向收购, 一部分进行市场化转让。其中, 仅股份公司就收购了20户企业, 股权变现收入10多亿元。 (2) 行业重组, 上市募资。将行业特点鲜明、产品配套能力强的机械基础件行业的8家企业 (如上海工具厂、上海轴承厂等4家轴承企业以及上海标准件进出口有限公司等) 进行重组, 组建了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经业绩提升和整合包装后, 于2006年4月在香港主板市场成功上市, 共募集资金15亿元。 (3) 产权交易, 资产变现。对资产规模小、整体资产质量较差、但部分产品有市场的国有中小企业, 放开产权、“国退民进”, 由民营资本并购、控股, 共引资20.3亿元。 (4) 盘活存量, 开发资源。对所有土地、房产、设备等资源统一进行集约化经营、租赁、管理和开发, 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共实现收入44.3亿元。
2. 整合资产链, 破解“债务怎么办”的难题。
(1) 企业破产核销。对列入国家计划内破产的3家企业 (上海轴承公司、上海大隆机器厂、上海砂轮厂) , 积极争取政策, 进行规范操作, 共核销坏账约51.4亿元。 (2) 债务重组清偿。通过各种方式, 以25亿元的重组成本, 清理了金融债务总额达101亿元 (平均清偿率为24.7%)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管理公司以集团的名义与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对原债转股债务和政策性剥离债务进行协议重组;二是与商业银行通过诉讼终结、以物抵货和还本免息等方式进行重组;三是对压缩应收账款、减少库存积压实行严格考核。
3. 重组产业链, 破解“人往哪里去”的难题。
(1) 企业改制吸纳一批。规定在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中, 任何一家民营企业出资来收购或控股 (包括经营者收购) , 都必须至少吸纳原国企40%以上的职工 (实际达70%以上) , 并以此作为国有产权转让的必备条件。 (2) 技能培训转岗一批。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公司一手抓岗位开发、一手抓转岗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 提高离岗职工就业技能;先后与多个用人单位进行合作, 吸纳了1000多名离岗职工;组织了数十场招聘会, 推出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 录用数千人。 (3) 发展服务业安排一批。如发挥上海电气特有的设备安全监测资源的优势, 创办了“立足业内、面向市场”的生产性服务业新载体———上海电气安全生产监测中心, 为转岗职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已安排了数百名职工上岗。 (4) 自谋出路放走一批。对自谋出路的职工, 在经济补偿上给予优惠政策, 鼓励职工走向市场。四年来自谋出路的职工共达2万多人。
(三) 更加突出了技术创新这个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上海电气特别强调, 核心竞争力是不可复制的, 关键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是企业盈利的关键。解决技术人才问题是解决技术来源的关键, 加大技术投入是解决技术人才和技术来源的关键。基于这种理念, 上海电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从2004年起, 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15亿元, 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以上。2009年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入研发资金更是多达30亿元。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 上海电气也加强了创新管理。一是重点项目推进的统一计划。上海电气围绕提高设计技术和集成技术研发能力, 各有关单位在集团战略规划部的统一组织下, 实施了专人负责、专门攻关的研发管理模式, 技术领军人才和广大职工共同参与, 形成了很强的创新合力和执行力。二是资金的统一平衡管理。通过实行统一的科技项目预算管理体制, 进一步发挥股份公司和管理公司的作用, 加强了集团研发资金筹措和资金使用的统一管理。三是资源的统一配置。在集团统一部署下, 上海电气打破产业板块之间、企业之间的壁垒, 按照有利于项目推进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了研发、试验、人才、成果的共享, 实行统一的资源配置机制。四是科技成果的统一管理。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作为集团科技服务管理平台, 承担着为企业科技项目提供支持和服务、深化细化知识产权工作、实行专利、技术资格认证等科技成果管理任务。
在创新路径上, 上海电气不拘一格, 引进技术二次创新、集成创新 (产学研相结合) 和自主创新三条路同时走。在引进技术上, 以海外并购提升核心技术能级。收购日本秋山国际, 使印刷包装机械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收购德国沃伦贝克机床、控股日本池贝公司, 大大提高了机床的国际竞争力。在产学研合作上,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联合培养研究生、与海外研究机构合作以及设立院士工作站等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创新成效。自主创新方面, 组建中央研究院, 以共性、关键、超前技术的开发研究为主攻方向, 并与各产业集团及各下属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一起, 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 (集团总公司战略性技术研发+产业板块的技术研发+企业技术中心) 的自主创新体系。
三、上海电气集团重组对辽宁的启示
上海电气重组过程是我国国企改革的缩影, 也是国有企业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所有制到混合所有制转变的成功尝试, 对辽宁的国企改革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一) 启示一:集中改革, 整体重组, 从根本上破解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难题
上海电气的改革重组一直是沿袭机电工业局管理下的集中式改革和整体重组。市机电局整体“翻牌”成为机电控股 (集团) 公司, 实现了由政府主管部门向企业的身份转变, 紧接着与原来的电气集团联合重组为上海电气 (集团) 总公司, 随后便进行整体改制重组, 成功实现主业上市。在上海市装备制造业的地方企业中, 除上海汽车公司外, 几乎所有的装备制造企业都重组到上海电气集团中, 这样, 政府就可以集中精力, 扶持发展好上海电气这一个企业, 就等于管好了整个上海装备制造业。
近年来, 辽宁的部分企业也实施了重组与整合。如沈鼓集团凭借品牌和管理优势对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气体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重组和重大技术改造, 组建新的沈鼓集团。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合并重组成北方重工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是由我国重机行业两大重点骨干企业——大连重工集团和大连大起集团重组而成。沈阳市将原来的三大机床企业合并为沈阳机床集团, 并将核心资产实施了上市融资, 行业整合重组取得了初步成功。沈阳变压器厂被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并控股, 形成了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从总体上看, 辽宁的企业整合目前呈现出分散重组的特征, 大都局限于同一行业内的、小范围的重组, 且重组后在所有制上的变化并不大, 比如北方重工仍然是国有独资企业。辽宁的企业重组还更多着眼于企业规模、产品结构上, 一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并未触及, 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 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及上市融资进展较为缓慢。这种一家一户式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并未从根本上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一家一户的改革不但极大浪费了政府的资源和精力, 也疲惫了企业的神经。同时, 分散于各行业、各企业间的技术力量也得不到整合, 不能形成技术集成创新能力, 制约了大型成套设备以及新产品的研制开发, 特别是制约了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形成。因此, 从技术集成能力角度看, 企业整合重组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 沈阳、大连两市都各有很多属于不同行业的装备制造企业, 在原来政府的各行业管理部门撤销以后, 统一归口国资委管理, 但面对众多的国有企业, 国资委也仅仅能做到配备干部和充当出资人的角色, 没有能力从全局的角度筹划企业的发展。从上海电气的重组效果看, 合并重组最直接的效果是减少了企业数量, 而更重要的则是减轻了政府管理国企的负担。通过重组, 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政府就可以更多地授权于企业。这样, 企业管理层就可以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司发展需要自主决策, 提高决策能力和效率。
(二) 启示二:大企业集团的组建壮大了企业综合实力, 形成了国际品牌, 塑造了一个地区产业的整体形象
品牌是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志。世界一流的企业正是通过品牌以及品牌战略来创造商业神话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品牌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形象, 如通用电气、西门子和三菱重工就分别是美国、德国和日本装备制造业的典型标志。
辽宁号称中国的装备工业部, 一些企业已经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北方重工、大连重工·起重、大连船舶重工、沈阳鼓风机、瓦轴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各自的行业内都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但仅属于产品品牌。这些品牌目前尚无一个够得上世界级, 而且是分散的产品品牌, 只是一些“点”在闪光, 还未形成代表辽宁装备制造业整体形象的品牌。
上海电气在这方面又已先行一步。如果说提到中国的装备制造, 就会想到辽宁和上海, 那么提到上海的装备制造就一定只会提到上海电气这一家, 而想到辽宁的装备制造业, 则是一个个似乎彼此不相关的企业。上海电气正是要通过塑造公司的整体品牌来扭转各种产品品牌的劣势, 在整体装备制造业方面创造持续的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通过上海电气这一整体品牌, 竖起上海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旗帜。
辽宁已经拥有了一批在行业内举足轻重的装备制造企业和著名的装备产品, 如今需要做的正是进一步整合有形资产, 提炼无形资产, 打造出能代表辽宁装备制造整体形象的品牌标志。
(三) 启示三:
重组合并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动力, 规模和效益都实现了高速增长, 效益增速高于规模增速
上海电气将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能够体现集团优势的产业作为主营业务注入股份公司, 目标直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股份公司整合了集团总公司旗下与电力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重工设备等相关的几十家生产企业, 组成了几大核心产业集团, 形成了设备的成套能力, 避免了内部竞争, 降低了交易成本, 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主要产品价格上升、成本降低, 直接导致规模和效益双双高速增长。公司的电力工程总承包能力初步形成, 根据麦克劳·希尔公司 (McGraw-Hill) 发布的2007年度ENR全球最大225强国际承包商排名, 公司位列第148位。
从规模上看, 股份公司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12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89亿元, 六年间增长了3.9倍, 年均增长30%;从效益上看, 营业利润从2002年的7.5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07.5亿元, 六年间增长了14.2倍, 年均增长55%, 实现了规模和效益都快速增长、且效益增速快于规模增速的大好局面。产生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重组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 具体表现为产业链条延长、产品成套能力加强、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2008年虽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 股份公司仍然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 其中:电力设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40亿元、营业利润63.4亿元, 毛利率达到了18.6%。汽轮发电机、汽轮机、锅炉三大主设备产量分别实现28680兆瓦、27030兆瓦、24860兆瓦。工程总承包 (EPC) 业务继续得到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实现收入逾人民币100亿元。承接的海外发电设备订单总金额逾人民币200亿元, 海外市场竞争力不断显现。
机电一体化板块维持了稳步的增长, 实现营业收入130.7亿元, 营业利润24.8亿元, 毛利率为19%。电梯业务继续领跑中国电梯市场, 公司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成为全球率先实现单一工厂年产销3万台电梯和累计销售20万台电梯的企业。电梯出口业务再上新台阶, 整机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30%。
重工设备板块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实现营业收入逾人民币51.43亿元, 同比增长逾50%, 利润7.16亿元。公司与德国KSB公司合资后, 成功进入了核电泵阀设备制造领域, 核电核岛设备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 市场竞争优势将逐步显现, 囊括了国内市场所有的堆内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电设备订单, 同时承接了红沿河、宁德、方家山、阳江、海阳等核电百万千瓦级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稳压器项目的订单。
交通运输设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4.78亿元, 利润7.4亿元, 毛利率为16.4%, 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销量为148辆, 上海市场占有率约为27%。同时, 公司在重庆、深圳等地已经获得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业务订单。环保系统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面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公司积极调整板块业务结构, 夯实产业基础, 并继续培育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业务领域的运营能力。
毫无疑问, 上海电气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 与其整合重组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直接相关。主业突出, 相关业务又相互配套, 使得企业综合实力和效益迅速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虽然门类比较齐全, 但众多相互关联的产品却分散在不同企业中, 难以形成系统集成能力和成套优势, 导致整体效益不高。因此, 辽宁装备制造业需要在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组织形式上重新进行审视, 借鉴上海电气整合经验, 选择若干具有战略性的产业, 将分散的优势资源汇集到几个主导方向上, 通过重组再造形成合力, 从而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四) 启示四:
通过重组合并, 解决了人才不足、特别是优秀企业家严重不足的问题
人才是公司做大做强的根本, 包括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普遍面临人才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高级人才缺乏。由于区位等原因, 与上海相比, 辽宁在吸引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劣势。高级人才已经成为稀缺资源, 为各个企业所争夺。上海电气作为一个整体, 在吸引、招纳和使用人才方面, 无疑更能集中力量和节约资源。这也正是企业合并重组带来的好处之一。与其让各个企业为他们共同都需要的高级人才进行竞争, 不如将这些企业合并为一个整体, 集中力量来吸引高端人才。既在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上更节约资源, 也给了人才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从而达到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赢。
辽宁在人才方面的一个严峻问题是特别缺乏能够使企业做大做强的优秀企业家。鉴于这种形势, 与其多个企业配备多套领导班子, 倒不如学习上海电气集团, 组成一个大企业, 这样就可以优中选优, 组成一套有战略眼光和进取心的领导班子, 管理好这个企业, 实现1+1>2的效果。同时, 由于组建大企业集团整合了省内 (国内) 的企业, 企业的整体实力增强, 那么企业就会减少内耗, 而将主要精力用于参与国际竞争, 这样更有利于培育或招募最优秀的企业家。
(五) 启示五:
通过重组上市, 改善了资产质量, 做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国企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只有如此, 国企才能生存和发展。任何一个企业, 要做大做强, 就需要源源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或进行规模扩张, 就需要注入资金, 而资金的来源渠道必须依靠自身的利润积累或外部筹措。企业自身盈利有限, 外部筹资渠道不通, 是阻碍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
上海电气在这方面的改革则尤为值得借鉴。重组核心产业, 引进外来战略投资者, 把国有独资的所有制结构转变为多元的、混合的产权结构, 再将有限公司变为股份公司, 在香港和上海挂牌上市。这一改革, 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 增强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而且也打通了国际国内融资渠道, 为企业的一系列重大扩张举措筹集了充足的资金, 为企业进一步的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 两次在证券市场IPO都是溢价发行, 以57亿元资本引入81亿元外部资本,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实现了55.7%的绝对控股地位, 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度增值。有了资金保障, 上市当年就投入15亿元研发资金, 研发项目覆盖了100亿元的销售收入, 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3%, 接近国际知名企业的标准。
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企业中还有很多没有通过上市融资, 如北方重工、沈鼓集团、大连机床、大连重工·起重等企业, 由于其产品技术水平低于国外企业, 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不高, 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影响了企业的授信能力, 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有效办法就是尽快推进企业上市融资, 一个好处是IPO的溢价发行将大大增加企业的实收资本, 降低资产负债率;另外, 一旦上市成功, 意味着彻底打开了融资渠道, 可以通过配股和增发等手段进行二次融资。
(六) 启示六:
整合了技术研发资源, 破解了应用科学、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研发的难题, 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技术创新能力是反映企业软硬实力的重要指标。上海电气在重组改造过程中, 花大力气整合了属下的技术资源, 形成了多层次分工明确的研发体系。上海电气的创新体系, 可分为集团总公司层面的中央研究院、产业集团层面的研发中心、企业层面的技术中心三个层面。中央研究院作为总公司的研发机构, 一方面充当科技管理平台, 统一管理和引导集团的创新;另一方面也进行长期的、超前的共性技术以及集团急需的应用技术研发;同时, 还负责协同社会上的研发资源, 如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等。产业集团层面, 侧重于加强设计技术和集成技术等应用技术的研发, 提高技术集成能力, 以推进产业集团向设备集成供应商地位的转变, 提高在设备成套和工程承包领域的竞争优势。在企业层面, 则侧重于围绕主导产品, 积极解决技术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向精、专、特、优发展, 以推进企业成为主设备供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在各技术中心层面, 则以在专业技术领域内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专长为目标, 力争在某些方面超过竞争对手, 占据本行业技术前沿。
上海电气这样多层次互补的创新体系, 很好地解决了企业长期、中期和短期多方面的技术需求, 覆盖了应用科学、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和产业应用技术等各个层次的研发活动。
研发投入不足,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不掌握一些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严重制约了辽宁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解决这一问题, 最需要的就是中央研究院这类进行长期和超前研究的机构。根据这一需求, 进一步推动辽宁企业的重组, 则无疑会整合各个企业的研发资源, 从而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共性核心技术难题。
(七) 启示七:
专门成立资产管理公司, 负责剥离出来的人员、债务和资产, 妥善解决了遗留问题
国企改革不可避免地要处理比较沉重的包袱问题, 如富余人员的安置、历史债务的清偿、改革中剥离出来的业务的处置等。上海电气通过对集团的整体改造, 将核心业务重组上市, 对于其余的存续企业以及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人员安置、债务偿还、资产增值等问题, 则由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 并联合政府、金融等有关机构, 进行统一处理。通过产权改革、资产整合、产业重组、技能培训等手段, 不但根本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而且为公司创造了新的价值, 还维护了社会稳定。
辽宁国企改革所面临的此类问题要比上海大得多。一家一户的改革会遇到这些问题, 整体改革也同样会遇到。与其每重组一个企业都处理一次这类问题, 不如另辟蹊径, 通过推进大企业集团的组建, 将各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归类合并, 通过整体性、系统性的方案彻底予以解决。
(八) 启示八:
实施由制造业向“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业模式转变, 主营业务由装备制造向装备系统解决方案过渡
装备制造业的做大做强, 已不仅仅是这一产业本身的问题, 现代制造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越来越突出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国务院颁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将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作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一项重点工作。
鉴于此, 上海市在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中, 已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考虑在内。如上海市国资委监管的企业主要是制造企业, 但他们却在努力探索这些工业集团如何做服务业, 如何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寻找“接口”。上海电气这一大企业集团的组建, 一方面可以在装备制造领域将其核心产业做大做强, 依托这些核心产业, 进一步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务, 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另一方面, 可以将一些辅业剥离出集团, 在全市寻找同类企业进行整合, 从而创造更多、更大、更强的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
辽宁也已经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制造服务业。装备制造企业的整合重组不仅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做强优势产业, 而且还能为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大规模的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
四、辽宁装备制造业整合的必要性及建议
(一) 整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 辽宁在企业整合重组方面有了良好开端, 如沈阳机床、北方重工、大连重工·起重、沈鼓等企业都实施了小规模重组。但这种重组的范围和规模都不及上海电气的力度, 我们的重组都仅限于行业内生产同类产品企业的合并, 合并后的企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各企业自成体系, 协作性较差, 对大型项目工程总承包能力较弱。重组后企业的销售收入一般都在100亿元左右, 和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这样销售收入近800亿的超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相比, 规模还是太小, 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更无法与国际上的大企业集团对等竞争。
纵观几个主要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都有几个世界500强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作为支撑。近些年, 国内的一些省份也在纷纷加大企业整合力度。山东省为打造千亿“巨象”, 于今年6月将潍柴控股集团、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等大型企业进行整合重组, 成立了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多元化的大企业集团, 已经引起国内众多省市的瞩目。
辽宁拥有众多地方国有装备制造企业, 这些企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 都在寻求与国内同行业或产品用户进行纵向重组, 如沈鼓集团引进了中石油和中石化, 北方重工引入了中国建材集团, 沈阳变压器厂已经被新疆特变电工收购控股, 随着这种纵向重组的不断进行, 关联方将越来越多, 产权结构日趋复杂, 就更不利于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的横向重组。作为国内装备制造大省,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标志性企业, 不能任由别人来重组我们, 当务之急是必须主动开展横向重组, 将辽宁地方装备制造企业整合出一两个多元化、国际化的大企业集团。
(二) 辽宁装备制造企业重组的建议
1. 先以沈阳、大连两市为试点, 由各市政府推动企业重组, 各组建一个装备制造集团。
如何组建综合性的大企业集团, 有两种思路可作为参考, 一是由沈阳和大连两市政府推动, 按市场机制, 选取具有行业代表性、资产状况较好的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 以企业现有资产为股本, 同时吸收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组建大型集团股份公司, 然后争取上市。二是由省政府推动, 在全省层面上对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整合, 组建超大型集团股份公司。根据上海电气的重组经验, 考虑到我省主要装备制造业资产仍隶属于沈阳、大连两市政府, 我们认为首先由沈阳、大连两市各自整合较为稳妥, 各自依托自己的装备制造业优质资产, 再引进5个以上的战略投资者, 分别组建大型、多元化的装备制造集团公司, 争取率先打造出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
2. 借助振兴东北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机遇,
重组要一步到位, 方法上分两步走, 第一步吸收战略投资者, 组建股份公司, 第二步推动企业上市。在重组的路径上, 可以借鉴上海电气“先私募, 后公募”的资本运作理念, 借助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和新股发行重启的有利时机, 分两步进行辽宁装备制造企业重组。第一步, 首先成立集团股份公司筹备机构, 集中核心资产和优质资产, 以私募方式吸收外部国有资本、外资、民资等战略投资者, 组建集团股份公司。考虑到我省一些装备制造企业战略地位的特殊性, 这一私募过程应保持我省国有资本60%左右的控股地位;第二步, 股份公司申请上市, 公开募集资金。这一公募过程将形成股本稀释, 最后应保持我省国有资本51%以上的控股地位。
3. 在重组的做法上, 优质资产和不良资产分离, 分开运作, 统筹管理。
可以借鉴上海电气成立三总部的办法, 用核心业务等效益较好的优质资产组成主营业务集团股份公司 (主营业务经营总部) , 准备整体上市;依托剩余资产, 组建另一个管理公司 (续存资产管理总部) , 统筹规划解决重组后的存续资产、待岗人员、债权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主营业务经营总部和存续资产管理总部由集团总部统一协调和管理。□
只有经历过风雨的历练,才能见到美丽的彩虹。启源装备成立于2001年3月,是国内最早自主开发、制造变压器专用设备的企业之一。经过10多年稳健而快速的发展,现已成为领跑国内电工装备行业的制造企业。自主研发推动技术革新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踉踪一调研一消化吸收一创新一领先一再创新”的技术创新路径与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紧跟国际前沿技术,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目前已拥有9项核心技术、27项专利,已获受理专利申请11项,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有8项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5项产品被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认定为质量可信产品,1项产品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名牌产品,2项产品被西安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名牌产品。公司还主持制定了电工专用设备方面的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2010年2月,在由商务部、国资委授权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进行的中国电工行业信用体系评价活动中,公司被评为国内变压器专用设备行业唯一一家AAA级信用企业。2010年8月,公司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电气技术》杂志社评为首届“十大电气创新企业”。启源装备是国内唯一能为客户提供系列成套设备的厂家,齐全的产品线,满足了大中小型各类变压器生产厂商的需求,提高了公司对客户的吸引力,增强了公司的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公司的业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规模效益。公司同时也是全球变压器专用设备制造商中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厂家之一,产品被国内外著名的变压器生产厂商如西门子、.ABB、东芝、伊林、阿海法、中国西电、天威保变、特变电工等使用。凭借良好的性价比优势,目前产品已远销美国、葡萄牙、波兰、俄罗斯、印度、巴西、土耳其等41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自主研发使启源装备一步步取得了今天的辉煌。不断进取引领行业发展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启源装备也不例外。公司通过完善“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运营模式,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外拓市场,内转机制,规范管理,实现了经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高速增长,成为国内变压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领先者、国际电工专用设备制造业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挑战者。未来三年(2010~2012年),公司将进人“资本助推、跨越发展”的腾飞期。公司必将把握国家建设坚强电网的历史机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发展更加先进(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变压器专用设备,满足电力行业建设特高压、智能电网和进一步提高电力设备节能环保等对高精尖技术装备的迫切需求。启源装备将以上市为契机,将募集的1550万股资金,用于电工专用设备生产扩建项目、电工专用设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上,从而进一步增强实力、规范管理,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和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进一步为引领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石。
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促进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在江门调研的讲话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举全市之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掌握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倾听基层和企业诉求,更好地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推动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10月中旬,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成调研组赴有关市(区)开展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专题调研。调研主要围绕如何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了解企业最新经营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和发展形势及潜力,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形成了研究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 在“工业立市”战略的指导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强力推动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近几年,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高速发展。增加值从2014年的177.7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14.7亿元,增幅达77.1%;投资额自2014年以来,5年间增幅接近1倍。2015年至今,共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3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的协议投资额超1000亿元,项目动工率超80%,四年累计完成投资431.8亿元。形成了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船舶与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珠江西岸先进装备产业带建设初具规模,一些企业在行业中的 地位不断提高,产品服务于国家重大项目和工程的能力不断提升(如海鸿变压器产品服务于港珠澳大桥建设和参与国家环保节能项目等)。
但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带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 1—9 月份,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投资额分别为229.55亿元、175.8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和-4.3%,在珠江西岸八市中均排名倒数第三。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在宏观经济大背景下迎来新的机遇挑战,完成三年攻坚计划目标任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主要内容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进行了深度的梳理和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人才不足,特别是高端人才缺口大;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亮点做法,为下一步发展思路提供了借鉴。
(一)多数市(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放缓。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建设情况,稳中有变,形势不容乐观。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和投资额增速都在负增长区间,除江海区和新会区实现正增长外,其他市(区)两个指标中至少有一个负增长,蓬江区和开平市的增加值和投资额增速更是同比下降了10%以上。而江海区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亩产论英雄”改革等举措,使先进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增加值和投资额增速分别高达22.2%和121.2%。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受中美贸易摩擦,江门市不少企业产值都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形。例如鹤山市某工作母机企业由于受美国市场影响,今年产值下跌超过15%。中美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产值,还影响企业的经营信心,部分企业因此减少、推迟甚至取消了下一步投资。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开拓市场,增加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进一步增长;同时改善了以往较为狭窄的销售格局,销售市场更健康。江门市君盛实业有限公司受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市场销售同比减少,但其通过扩大国内及除美国以外的国外市场,今年销售额增速仍然超过了20%。
(三)龙头企业量少质弱,产业带动及集聚作用不足。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整体层次不高,上下游延伸不足,产业集聚度不高,整体竞争力弱。2018年,我市制造业产值超过200亿的只有1家企业,100—200亿元之间的企业只有 3 家。而据江海区介绍,2018 年江海区产值超亿元的 36 家企业中,今年超过四成出现负增长,产业带动能力弱。但是,部分行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依托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江门市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发展。目前,已有包括中车广东、广东南奥、中车轨道、格兰达、国通克诺尔等龙头企业共 13 家配套企业落户配套基地。车门、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总装基础件、车辆内饰件等均已实现在园区配套企业本地化采购,园区产业链条日趋成型。作为江门市轨道交通装备的龙头企业,中车广东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已由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全面接管,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将中车广东定位为“中国中车城际动车组专业化造修基地”“中国中车城轨车辆造修基地”“中国中车动车组和城轨车辆
重要零部件检修基地”“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平台动车组异地高级修基地”“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华南地区研发中心”,将给中车广东公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今年1—7月,中车广东公司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
(四)高端人才不足,企业招工难。由于我市经济在珠三角竞争力不强,工资水平不高,配套措施不完善,辞职再就业难度大等原因,我市很多企业存在招工难,特别是招高端人才难的问题。如深圳市迁入开平市百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向调研组反映了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希望政府帮忙解决;而同样由深圳迁入江门的一些企业则指出,由于高端人才不足,在江门招一个高端人才的成本甚至要高于其在深圳招人成本,出现工资倒挂现象。不过,佛山顺德迁入江门鹤山的广东鑫通驰机械有限公司则反映,他们前期按照顺德工资水平在鹤山招人,其提供的待遇在当地依然很有优势,在江门招人比佛山容易,部分说明工资倒挂尚未成为江门市普遍现象。虽然工资倒挂不是普遍现象,也一定程度反映出江门高端人才稀缺的问题,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解决企业用人难问题是我市当务之急。
(五)企业“工匠精神”缺失,核心竞争力不强。当前我市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部分企业当前经营情况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一些企业缺乏“工匠精神”,长期处于代加工等低端生产链,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不强。但是,也有部分企业长期秉持聚焦主业、专攻一个城垛口,他们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坚持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助力企业成长,走知识产权创新道路,为企业未来发展赢得了主动权。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将“工匠精神”作为长期坚持的企业精神,甘于寂寞,聚焦主业,十几年如一日,积极推进产品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作为滚动直线导轨副
行业龙头企业,不仅新增制造了阻尼器、钳制器和制滑器提高了机床的制造精度,还主持制订了3份滚动直线导轨副行业技术标准,参与制订了6份滚动直线导轨副行业技术标准。滚动直线导轨副现在国际上没有通用的行业标准,企业表示,要按照国家工信部领导的指示,不满足于国内标准,而是要将其上升为国际标准。
(六)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与本地产业层次客观存在差距。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向各企业宣传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扶持政策。现在我局正组织2020年第二批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项目入库工作,调研组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项资金。但部分市(区)、企业反映,由于我市普遍产业层次偏低、规模偏小,研发能力较弱,产业状况与目前专项资金扶持政策门槛客观上有差距,导致我市企业申报专项资金成功率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申报的积极性。
(七)珠洽会宣传力度不够,企业获得感不强。第五届珠洽会刚于9月底圆满结束,此次珠洽会江门市取得优异成绩。本届珠洽会上,珠西8市签约投资额1956.18 亿元,其中,江门市签约投资额达到412.69 亿元,超过了签约投资额的五分之一,排在珠西 8 市第二,为历届最高。调研组对各市(区)、企业积极支持第五届珠洽会举办表示感谢,并征求了各市(区)、企业关于举办珠洽会的意见。中车广东公司表示公司的CRH6动车组头车和高速磁浮头车在珠洽会期间深受观众欢迎,通过此次珠洽会,中车广东公司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不过部分市(区)、企业提出此次珠洽会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不强,到场洽谈商务的同行不多,企业获得感不强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一)狠抓招商引资,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坚持招大商、抓龙头、育集群,瞄准国际国内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关键项目。结合我市电子信息、家电等支柱产业的装备状况和装备技术升级的实际需求,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工作母机类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好企业跟踪服务工作,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加快本届和历届珠洽会已签约项目开工进度,全力推进项目早动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产。做好“小升规”企业培育,做到应统尽统,努力完成省下达指标任务。
(二)加强企业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贯彻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推动中车广东、中集集团、富华重工等企业尽快成为超百亿元大型骨干企业。积极扶持科杰、今科机床、海目星、利和兴等工作母机类龙头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启动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扶持“专利池”建设,壮大我市工业经济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充分发挥江门市在珠江西岸各市中的比较优势,集中资源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打造一批有示范意义、辐射带动面广的产业集群。尤其是轨道交通产业,要以中车广东公司为龙头,通过龙头引领,聚集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核心竞争力,积极扩展市场,积极抵御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风险。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上门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加大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企业知晓政策、吃透政策,积极服务好企业申报专项资金,鼓励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研发能力,及早匹配扶持政策要求,解决江门市专项资金申报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支持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协扬机械(广东)有限公司和广东鑫通驰机械有限公司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申报 2020 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扶持项目。落实好《2019年江门市开展赴百家企业上门招商到千家企业上门服务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暖企调研活动,加大对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走访,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丰富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生活,解决我市人才不足,特别是高端人才不足问题,想方设法扶持好企业做大做强。
(四)积极筹备第六届珠洽会,为企业发展助力。提前做好第六届珠洽会筹备工作,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各市(区)及相关市直单位的职责,积极发动企业参展,广邀客商参展,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以及一些先进装备制造业网站、杂志等专业媒体,加大对珠洽会的宣传力度,特别是着重加大对专业群体的宣传力度。积极向珠洽会组委会反映宣传力度不足、同行客商较少的问题,争取省级资源,加大珠洽会及江门展区的宣传力度,将珠洽会打造成一个有影响的展会,将江门市企业风采展示给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想法设法促成企业在珠洽会期间多签约,为我市企业发展助力。
第二部分: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事 主题教育党课红色故事20 例
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
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1961 年隆冬时节,63 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 50多天,先后接触了2000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7个公社和10多个大队的情况。5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点 15 天,写了 3 个调查报告,得出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4.1927年1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 5 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5.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6.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靠边站”
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7.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 1 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8.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9.董必武与何连芝1937年在延安结婚,育有三名子女:董良羽、董良翚、董良翮。三个名字之所以都带“羽”字,是因为董必武深感旧中国的“落后就要挨打”,希望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早日飞上蓝天,期待他们兄妹志存高远,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愿望,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1963年1月28 日还专门写了首《字三子》诗:“蓄势如鹰隼,奋飞健翼张”“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兹”“如鹏飞有意,标指向天津”。
10.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11.刘伯承元帅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娱乐,“一生只研究打仗这一件事”,“自打从军时起,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在战斗和工作间隙,翻译大量的苏联军事教材下发指导部队作战,被誉为“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12.毛泽东同志 1938 年 4 月 9 日出席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时对学员说,你们若想在抗大站住,首先要下定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没有最后的决心是不够的,更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是毛泽东同志给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标定的精神高地。这“三个牺牲”,非但没有吓跑抗大学员,反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形成“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还有颗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去抗大”“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滚滚洪流。
13.抗日战争胜利后,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国内民众希望和平的意愿,蒋介石不得不作出姿态,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会谈。蒋介石开始不把共产党和毛泽东放在眼里,但一经与毛泽东见面,就改变了看法。蒋介石对其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嗜烟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能做到数小时不抽一支烟。他所表现出的决心和精神,说明此人绝对不可轻视!”历史已经证明,蒋介石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准的。
14.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引用一首咏泥神的诗来给官僚主义者画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他尖锐地把官僚主义称作“反人民的作风”,大声疾呼“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15.红军长征中,吴起镇一仗,我军大获全胜,毛泽东十分高兴,赋诗赞扬
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后深感不安,将诗中的“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朝鲜战场上,巴金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一文,彭德怀看后,提出修改意见:“巴金同志,„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实,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
16.陈云曾讲,工作作出成绩时,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个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他强调,这样的次序是不能颠倒的。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深谙“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真谛,真正在感情上思想上和工作上信赖、依靠党和人民,始终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
17.1927年夏秋,正是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之际,年届五十的徐特立面对大批共产党人被杀害的白色恐怖,在最危险的时候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 年 1 月 30 日,徐特立六十大寿时,毛泽东写信祝贺徐老生日提到此事时说:“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 年秋天加入共产党。”徐特立的入党,给今天的我们以深刻启示,这就是:矢志不渝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党绝对忠诚,矢志不渝为民工作。
18.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无工作者总理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允许请客送礼;不允许动用公家汽车;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敬仰。
19.在长征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半条棉被”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项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
2011-08-25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你委《关于现代物流建设项目申请国债切块资金的请示》(石发改服务〔2011〕155号)及有关文件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为促进石家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推进石家庄物流业加快发展,原则同意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百营物流中心项目。
二、项目单位为河北顺邦物流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为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内。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总占地98亩,总建筑面积235270平方米,主要建设物流大厦、配送区、仓储区、加工区及配套设施。
四、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总投资10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95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资金93846万元,银行贷款6154万元。
五、该项目拟安排中央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150万元。
六、该项目前期条件完备,城市规划、土地征用及环境评价等手续已全部办结。
七、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施工单位和采购设备。
八、请认真做好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各项资金落实到位,按计划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词:河北物流资金申请批复 抄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姓 名:学 院:机电工程学院学 号:
09
机械制造装备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纷纷投身科技的潮流,以创造和实现超额价值。机械制造亦不例外,作为一种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数控加工不断受到追捧和重视。如今,计算机技术成为主流的现代科技技术趋势日益明显,市场产品竞争也逐渐加剧,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产品多样化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换代速度。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比重的加大,产品交货质量和成本要求的提高,这就需要现代的制造技术具有很高的柔性。如何能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以及产品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力,就需要我们能利用现代数控技术的灵活性,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将机械设备的功能、效率、可靠性和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满足现代市场的竞争需求。
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是我国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虽然近年来,我国数控技术与装备的开发研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国产数控技术在技术创新能力、商品化进程、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尚有诸多不足。
【关键词】机械、机床、数控技术、发展、需求
一、数控技术
1数控技术的概念
数控技术,简称“数控”。英文:Numerical Control(NC)。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2.数控特点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加工和运动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它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基础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3 数控技术的应用 3.1工业生产
工业机器人和传统的数控系统一样是由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执行机构组成的。主要运用机器设备的生产线上,或者运用于复杂恶劣的劳动环境下下,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劳动条件,保证了生产质量和人身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单元是由计算机系统组成,指挥机器人按照写入内核的程序向驱动单元发出指令,完成预想的操作,同时同步检测执行动作,一旦出现错误或发生故障,由传感系统和检测系统反馈到控制单元,发出报警信号和相应的保护动作。而执行机构是由伺服系统和机械构件组成。有动力部分向执行机构提供动力,使执行机构在驱动元件的作用下完成规定操作。
3.2 煤矿机械
现代采煤机开发速度快、品种多,都是小批量的生产,各种机壳的毛坯制造越来越多地采用焊件,传统机械加工难以实现单件的下料问题,而使用数控气割,代替了过去流行的仿型法,使用龙骨板程序对采煤机叶片、滚筒等下料,从而优化套料的选用方案。使其发挥了切割速度快、质量可靠的优势,一些零件的焊接坡口可直接割出,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数控气割机装有自动可调的切缝补偿装置。它允许对构件的实际轮廓进行程序控制,好比数控机床上对铣刀的半径补偿一样。这样可以通过调节切缝的补偿值来精确的控制毛坯件的加工余量。
3.3 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近20年来发展尤为迅猛,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数控技术的出现,更加快了复杂零部件快速制造的实现过程。
将高速加工中心和其它高速数控机床组成的高速柔性生产线集“高柔性”与“高效率”于一体,既可满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要求,做到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又有接近于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的生产效率,从而打破汽车生产中有关“经济规模”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多品种、中小批量的高效生产。数控加工技术中的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在复杂的零部件加工制造中可以很轻易方便的实现,不仅如此,数控技术中的虚拟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集成制造技术等等,在汽车制造工业中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21世纪的汽车加工制造业已经离不开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了。
3.4 机床设备
机械设备是机械制造中的重中之重,面对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需求,具备了控制能力的机床设备是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数控技术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机床控制能力,即把计算机控制装置运用到机床上,也就是用数控技术对机床的加工实施控制,这样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它是以代码实现机床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主轴变速、刀具的选择、冷却泵的起停等各种操作和顺序动作数字码记录在控制介质上,从而发出控制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执行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零件。
二、数控机床
(一)、数控车床
数控车床又称为 CNC车床,即计算机数字控制车床,是目前国内使用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种数控机床,约占数控机床总数的25%。数控机床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微电子和信息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械制造设备中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和高柔性化等优点的工作母机。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高低及其在金属切削加工机床产量和总拥有量的百分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数控车床是数控机床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它具有广泛的加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 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数控车床的基本组成
1.数控车床由数控装置、床身、主轴箱、刀架进给系统、尾座、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排屑器等部分组成。
数控车床分为立式数控车床和卧式数控车床两种类型。
立式数控车床用于回转直径较大的盘类零件车削加工。
卧式数控车床用于轴向尺寸较长或小型盘类零件的车削加工。
卧式数控车床按功能可进一步分为经济型数控车床、普通数控车床和车削加工中心。
(1)经济型数控车床:采用步进电动机和单片机对普通车床的车削进给系统进行改造后形成的简易型数控车床。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和功能都比较差,车削加工精度也不高,适用于要求不高的回转类零件的车削加工。
(2)普通数控车床:根据车削加工要求在结构上进行专门设计,配备通用数控系统而形成的数控车床。数控系统功能强,自动化程度和加工精度也比较高,适用于一般回转类零件的车削加工。这种数控车床可同时控制两个坐标轴,即x轴和z轴。
车削中心
(3)车削加工中心:在普通数控车床的基础上,增加了C轴和动力头,更高级的机床还带有刀库,可控制X、Z和C三个坐标轴,联动控制轴可以是(X、Z)、(X、C)或(Z、C)。由于增加了C轴和铣削动力头,这种数控车床的加工功能大大增强,除可以进行一般车削外,还可以进行径向和轴向铣削、曲面铣削、中心线不在零件回转中心的孔和径向孔的钻削等加工。
2.液压卡盘和液压尾架
液压卡盘是数控车削加工时夹紧工件的重要附件,对一般回转类零件可采用普通液压卡盘;对零件被夹持部位不是圆柱形的零件,则需要采用专用卡盘;用棒料直接加工零件时需要采用弹簧卡盘。
对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的比值较大的零件,需要采用安装在液压尾架上的活顶尖对零件尾端进行支撑,才能保证对零件进行正确的加工。尾架有普通液压尾架和可编程液压尾架。
通用刀架
3.数控车床的刀架
数控车床可以配备两种刀架:
(1)专用刀架 由车床生产厂商自己开发,所使用的刀柄也是专用的。这种刀架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但缺乏通用性。
(2)通用刀架 根据一定的通用标准(如VDI,德国工程师协会)而生产的刀架,数控车床生产厂商可以根据数控车床的功能要求进行选择配置。
4.铣削动力头
数控车床刀架上安装铣削动力头后可以大大扩展数控车床的加工能力。如:利用铣削动力头进行轴向钻孔和铣削轴向槽。
5.数控车床的刀具
在数控车床或车削加工中心上车削零件时,应根据车床的刀架结构和可以安装刀具的数量,合理、科学地安排刀具在刀架上的位置,并注意避免刀具在静止和工作时,刀具与机床、刀具与工件以及刀具相互之间的干涉现象。
(二)、数控铣床
定义:数控铣床是在普通铣床上集成了数字控制系统,可以在程序代码的控制下较精确地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
1.数控铣床的主要功能
1)点位控制功能 数控铣床的点位控制主要用于工件的孔加工,如中心钻定位、钻孔、扩孔、锪孔、铰孔和镗孔等各种孔加工操作。
2)连续控制功能 通过数控铣床的直线插补、圆弧插补或复杂的曲线插补运动,铣削加工工件的平面和曲面。
3)刀具半径补偿功能
如果直接按工件轮廓线编程,在加工工件内轮廓时,实际轮廓线将大了一个刀具半径值;在加工工件外轮廓时,实际轮廓线又小了一个刀具半径值。使用刀具半径补偿的方法,数控系统自动计算刀具中心轨迹,使刀具中心偏离工件轮廓一个刀具半径值,从而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轮廓。利用刀具半径补偿的功能,改变刀具半径补偿量,还可以补偿刀具磨损量和加工误差,实现对工件的粗加工和精加工。
4)刀具长度补偿功能 改变刀具长度的补偿量,可以补偿刀具换刀后的长度偏差值,还可以改变切削加工的平面位置,控制刀具的轴向定位精度。
5)固定循环加工功能 应用固定循环加工指令,可以简化加工程序,减少编程的工作量。
6)子程序功能 如果加工工件形状相同或相似部分,把其编写成子程序,由主程序调用,这样简化程序结构。引用子程序的功能使加工程序模块化,按加工过程的工序分成若干个模块,分别编写成子程序,由主程序调用,完成对工件的加工。这种模块式的程序便于加工调试,优化加工工艺。
7)特殊功能 在数控铣床上配置仿形软件和仿形装置,用传感器对实物扫描及采集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自动生成NC程序,进而实现对工件的仿形加工,实现反向加工工程。总之,配置一定的软件和硬件之后,能够扩大数控铣床的使用功能。
2.数控铣床加工范围
1)平面加工 数控机床铣削平面可以分为对工件的水平面(XY)加工,对工件的正平面(XZ)加工和对工件的侧平面(YZ)加工。只要使用两轴半控制的数控铣床就能完成这样平面的铣削加工。
2)曲面加工 如果铣削复杂的曲面则需要使用三轴甚至更多轴联动的数控铣床。
3.数控铣床的装备
1)夹具 数控铣床的通用夹具主要有平口钳、磁性吸盘和压板装置。对于加工中、大批量或形状复杂的工件则要设计组合夹具,如果使用气动和液压夹具,通过程序控制夹具,实现对工件的自动装缷,则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2)刀具 常用的铣削刀具有立铣刀、端面铣刀、成形铣刀和孔加工刀具。
参考文献: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 具有雄厚基础的西安依托科技优势, 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 实现了经济的再次腾飞。2009年, 西安市装备制造业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克服重重困难, 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575家,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0.8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42.32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49%;资产总计达1939.51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6.57%;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达到27.76万人, 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 在取得或债的背后西安市装备制造企业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劣势和不足。相较于其他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 西安市装备制造企业仍存在规模偏小、自主研发能力弱、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而究其根本原因仍在于没有强大的经营业绩支持。因此, 对西安市装备制造业进行业绩评价, 特别是对具有针对性的财务业绩评价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业绩评价概述
如何对企业业绩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评价, 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较为成熟的业绩评价模型主要有Stern Stewart的EVA业绩评价系统、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的平衡记分卡、Kelvin Cross和Richard Lynch的业绩金字塔、Andy Needly和Chris Adams的业绩三棱镜评价模式。
国内研究相对比较滞后, 大多局限于理论层面。刘力、宋志毅 (1999) 、谷祺 (2001) 等学者对EVA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张蕊 (2002) 、赵全超 (2004) 等学者对平衡记分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蒋艳霞、解青芳 (2008) 对财务业绩的四种评价方法—ROE、EPS、Tobin'Q、EVA进行了对比。在总结以往学者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 大多学者在推行财务业绩评价时, 较多注重企业自身的历年纵向比较, 而忽视了行业内部的横向比较和对整个竞争环境的分析。因此, 本文将从行业内部横向选取研究对象, 并结合其所处的竞争环境, 对其历年的财务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三、西安市装备制造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研究
本文以西安市装备制造业的8家上市公司为目标案例, 通过搜集其2007年~2009年年度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 利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相应指标的主成分, 并通过建立财务业绩评价体系和有时序多层次决策模型, 对其进行动态研究。
(一) 财务业绩评价体系
本文结合西安市装备制造业的特点, 借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业绩评价操作细则》, 建立评价体系, 如图1所示。
(二) 数据收集
结合东方财富网、和讯股票网、新浪财经等, 搜集、整理西安市装备制造业8家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数值。
(三) 指标提取
利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 按照方差贡献率大于等于85%的原则, 对指标进行分析处理, 提取相应的主成分:反映B1的净资产收益率 (C1) 和销售净利率 (C2) 两个主成分;反映B2的资产负债率 (C3) 、流动比率 (C4) 和速动比率 (C5) 三个主成分;反映B3的存货周转率 (C6) 、应收账款周转率 (C7) 和总资产周转率 (C8) 三个主成分;反映B4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C9) 、净利润增长率 (C10) 和总资产增长率 (C11) 三个主成分。
(四) 评价系数矩阵建立
以2007年为例, 建立如下评价系数矩阵A2007:
(五) 评价系数矩阵规范化
在选取的11项财务业绩指标中:
(k=1, 2, …, q, i=1, 2, …, m, j∈Ω1) (maxmaxakij和mixmixakij分别为指标p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对评价系数矩阵规范化后得:
(六) 将规范化的系数矩阵进行简化
将上述规范化的系数矩阵转化为基于被评价方案的评价系数矩阵Di0 (i=1, 2, …, 8) 得:
(七) 构造理想矩阵与负理想矩阵
对于矩阵Di0 (i=1, 2, …, 8) , 构造理想矩阵D+和负理想矩阵D-如下:
(八) 计算各方案与理想方案的距离值
由于搜集整理到2007年~2009年三年的数据, 取 , 计算Di0与D+, D-之间的距离值, 如表1所示。
(九) 计算各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相对关联度
按照相对关联度的计算公式fk=dk-/ (dk-+dk-) (0燮fk燮1) , 8家上市公司的C层指标对B层指标理想矩阵的相对关联度的计算值, 如表2所示。
(十) 综合评价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确定的权向量ω (i) = (0.24, 0.20, 0.26, 0.30) ;按照f*=ω (i) f (i) , 计算各方案的最终综合评价结果如下:
因此, 得到8家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业绩排序, 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 西安市装备制造业的8家上市公司在财务业绩排序:企业2最好, 5次之, 6最差。
四、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 不仅可以得到装备制造企业各家的综合财务业绩排名, 也可根据上表计算相对关联度的大小, 清楚的看到这8家企业在财务业绩评价体系中的优劣势。例如, 在盈利能力 (B1) 方面, 7, 8企业最强, 2, 3, 5企业较好, 1, 4, 6企业表现一般;同理, 可以分别得到企业在财务业绩评价体系中B级指标的排序。
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对企业进行财务业绩评价, 分析企业的优劣势, 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进行专项管理, 加强优势, 改进劣势, 使企业整体财务业绩水平达到良好状态。当然, 在本文的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在权重系数的精确确定上仍需作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R obert.S.Kaplan.&D avid.P.N orton.U sing Balanced Scored card as Strategy M anagem ent System.H arvard Business R eview, 1996
至2004年底,CAM占用土地面积276万平方米,总资产19.97亿元。2004年新增合同额超过15亿、主营业务收入9.78亿、利润总额5535万元。
以人为本
本着“科技以人为本”的治院方针,坚持科研育才,在几十年的科研实践中,CAM形成了由4位院士、20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262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354位研究员组成的科研带头人队伍和近4000人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作为首批学位授予单位,CAM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核技术及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学科均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已为国家培养了471名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其中几十位科研管理人才先后走上了国家和省部级领导岗位。
CAM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内部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科研水平的提升,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服务的规模化,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三大主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CAM将以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强大的科技开发能力、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历程
CAM前身是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院和机械科学研究院,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科研事业单位。1958年更名为机械制造与工艺科学研究院,1971年改名为机械研究院,1978年恢复为机械科学研究院,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0年4月29日正式注册,定名为机械科学研究院。总部设在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内,在北京、哈尔滨、沈阳、郑州、武汉、蚌埠有科研、设计和生产基地。
历经近50年的不懈努力,CAM形成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三大主业。已由建院之初支撑机械行业的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公益(标准化)技术研究为主的研究院,发展成研制材料类制品、机械装备及系统集成类产品,并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的大型科技企业。
初创与发展阶段(1956年~1978年)
1956年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在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发言时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有独立的设计能力,而独立的设计能力又要建筑在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因此,CAM不断加强同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联系,并积极建立与健全部内的设计和工艺研究机构,开展技术研究工作。据此,第一机械工业部同年决定成立机械科学研究院,定位于国有科研事业单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战略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CAM只是按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行战略实施工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以科学研究为主,消化引进机电产品制造技术,为设备制造厂提供先进工艺及生产组织的技术援助;承担机械工业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定型工作,并负责编制基础标准;承担部下达的科研任务和行业管理工作。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机械工业的基础技术研究、机械加工工艺和设备研究、材料表面保护技术研究、工业自动化技术研究、机械工业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研究等5大研究领域。工作特点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面向应用的科学研究,协助政府承担行业科技组织管理工作,填补了当时部在技术组织管理上的某些不足。CAM是部直属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和管理机构。
深化改革与经济发展阶段(1979年~1998年)
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精神,1984年CAM开始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1992年以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是CAM历史上各项工作改革力度较大、影响深远的时期。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共同制定战略,随着干部的任命,制定了任期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
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为机械工业共性基础技术归口单位,组织共性技术的研究及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开展机械工业技术经济发展战略和科技管理的研究,接受部委托的行业管理工作。把国家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逐步集中到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和新材料及工程应用技术4大领域。工作特点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仍是事业单位,但按企业化管理,由一个纯粹进行应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逐步转变成集科研、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既有事业性质,又带有企业管理特点的单位。
改企转制阶段(1999年~2004年)
1999年是CAM发生历史性重大变革的一年。1999年6月,作为改革的试点,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北京机电研究所以机械科学研究院的名称,整体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0年9月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进行转制,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进入CAM 。
随后,CAM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制工作,按照“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建立集团化架构,形成综合优势,加快发展速度”的总体思路,对院本部和直属单位的功能、工作重心等进行了重新定位,确定了集团管理模式,并进行了职能部门和组织架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产权明晰的母、子企业组织体系。
2003年9月,机械科学研究院集团架构形成。 2004年,CAM确定了“一个基础,三条主线”的年度工作目标,即以保持全院技术经济稳定发展为基础;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革;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同年6月,下发了《机械科学研究院公司制改革实施细则》、《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地区资源整合实施意见》、《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地区资源整合实施细则》。至此,CAM以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为目的的改革工作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改企转制阶段主要工作内容:积极推进转制工作,深入开展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内部机制改革,建立起以院本部为母公司、含全资子公司、控股股份公司的企业集团架构。由科研经营型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产业转变,由企业化管理向企业化运营转变。为机械工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系统集成产品。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和新材料及工程应用技术四大领域。工作性质与特点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性质、企业运营,根据转制的要求,将工作重点放在加速产业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工作水平。
坚持“科技是立院之本,产业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壮大科技产业。形成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三大主业。该阶段获得授权专利69项。2004年新签合同额15.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5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4939万元。
【装备制造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装备制造业调研07-15
郏县机械装备制造行业调查报告06-06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06-05
中学教育装备自查报告09-25
祥云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自查报告10-09
制造市场调研报告10-25
习家店镇中心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自查报告07-04
生产制造报告06-07
汽车制造工艺实习报告09-18
物流装备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