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教学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担任了职高班两个班的《机械基础》的教学任务。如今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虽然日子过得很紧张很劳累的但收获也是蛮大的。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教书育人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教学思想
一个学期来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教学上采取“教学做”三合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确实做到“教一懂一”、“教一会一” 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彻合《机械基础》教材的特点,抓住重点(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章节。)把实用放在首位,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并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教材中的其它次要内容(如:其他常用机构、液压元件等。)加以简明介绍。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如:V带的相关参数计算、螺旋传动的旋向判定及移动距离的计算等章节。)应彻合现实生活加以适当点评,多讲多练,使学生对这方面有一定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来进行教学。首先从认识上加深对《机械基础》在本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例举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机床、机器,交通运输的各式汽车,航天航空的歼—
10、神舟号、嫦娥系列等。生产生活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课堂上的气氛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把他们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借用各种教具模型是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也是一种选择。由于学生的特点课后是很少去看书复习预习的,因此我每次上课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完后板书出这次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一些预习题目,给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黑板的题目预习这次课的内容,找出自己的疑点。之后集合学生预习的情况讲述新课解答学生的问题。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相关的习题,务必做到教一会一,课堂剩下最后10分钟左右给学生自己消化整理当次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四、作业情况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反思
在教学上的一些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以典型题目为主,最具代表性题目才能反映学生真实掌握的程度。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上新课前对上次作业评讲,为曾强学生的自信,每次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学质量
为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前作了充分的备课,对教案进行工整有序的书写。教学前,在大脑里作一次完整的模拟过程。课后对所教内容进行总结记录,并对当天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以便下次上课时有所提高。由于是新教师听课是用来提高自己的一个最重要环节,从中取长补短,从别人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经过课后调查,发现了有同学抵触这一科目,就是因为抽象学不懂。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匆略他们,对他们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社会是发展的,特别是我国目前逐步成为“世界工厂”机械工业更是突飞猛进,教学也应与社会同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面向社会,解放思想。因此,不能匆略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了解新技术。通过阅读各类科技、人文书藉和网络来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
六、存在的不足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做好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漫长的过程,其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开始,由于对学生基础不了解,导致教学进度过快,讲述内容偏深,重点把握不够准确,使有的同学失去了对本课程的信心。经过分析与反思,与学生的沟通,我迅速地调整了过来,学生也很快适应了自己,各方面都进入了正常状态。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上课迟到屡禁不绝,部分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屡有出现。如此种种令我举手无措,多次与其他老师探讨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管理学生是我亟待提升的一大环节。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教学基本功、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1 杂交晚稻机械插秧技术的特点
根据我们调查、考证、验收, 机械插秧具有插秧速度快、成本低、密植好、返青快、分蘖早、矮缩病缺空穴减少、提穗整齐、有效穗足、产量高的特点。
1.1 密植好, 有效穗足, 产量高
今年晚稻乐清市农业局和镇农技站在小港村吴金碎高产示范方一丘机插高产典型田通过密植考查, 行距31 cm, 株距18.4 cm, 亩植11680丛, 每丛11.5株, 亩有效穗13.43万穗, 理论产量650.0 kg, 验收实产578.1 kg。在白鹭屿村种粮大户吴明乐一丘手插田通过密植考查, 行距29.7 cm, 株距26.3 cm, 亩插8530丛, 亩有效穗9.98万穗, 理论产量516.9 kg, 实产520.0 kg。
1.2 机械插秧穗总粒实粒减少, 全田总实粒增加
经考查, 机插田平均穗总粒241.1粒, 实粒201.8粒, 亩有效穗13.43万穗, 全田总粒2710.17万粒;手插田穗总粒262.2粒, 实粒215.7粒, 亩有效穗9.98万穗, 全田总粒2152.68万粒, 机插多557.49万粒。
1.3 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成本低
(1) 机械插秧田比例为1:0.01, 每亩秧田成本25~29元;手插秧田比例为1:0.1, 手插秧每亩秧田成本38~40元, 每亩大田可节省成本11~13元。
(2) 步行式插秧机2个人一天可插18~20亩, 人工插秧一个人一天只插1亩田, 机械速度是人工的9~10倍, 每亩大田可节省工资107~108元。
(3) 机械插秧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 每亩可节省纯氮2.0~2.5 kg, 可节省成本10~12元。据调查, 每亩机插稻比手插稻可节省成本128~133元。
2 机械育秧技术要点
2.1 选用适宜品种
大田前作要选用早中熟品种, 如嘉育253、嘉早312、杭959、金早47等。杂交组合要选用感光性强、产量高、米质优、耐肥抗倒的品种, 如甬优6号、甬优9号等。
2.2 掌握秧龄和分批播种
晚稻育秧期间, 由于气温高, 秧苗生长快, 很容易徒长、串根。因此, 要比手插秧推迟一周左右, 秧龄掌握18~20天。承包面积大的农户要分批播种, 每批隔2天。
2.3 机插秧田制作及播种
(1) 秧田灌水用拖拉机翻耕, 过一周后翻第二次; (2) 畦宽1.5 m, 沟宽0.2 m; (3) 按每亩大田18张秧盘计算, 将秧盘横摆在畦上; (4) 盘泥最好用河泥、沟泥, 也可以装满秧盘推平; (5) 将经过浸种、消毒、催芽、稻拌威拌过的种子, 亩用种1.3~1.4 kg均匀播在秧盘上。再用遮阳网覆盖3~4天 (遮阳网用木桩架起, 距育秧盘30~50 cm) 。
2.4 秧田肥水管理
(1) 河泥中含有氮、磷、钾、有机质肥料, 整个秧苗期无需施肥。如果用沟泥 (可据秧田肥力) , 一般基肥亩施复合肥25 kg或碳铵25 kg、磷肥25 kg、钾肥15 kg, 苗期看苗追肥。
(2) 一叶一心期灌水2~3 cm上秧畦到插秧。
(3) 一叶一心期亩秧田用200 g多效唑加水50 kg用喷雾器均匀喷施, 使秧苗矮壮, 有利于机械插秧和插后返青。
3 机械插秧大田栽培要点
3.1 备插
翻耕前每亩大田先用百螺敌2包掺水15 kg喷洒, 除净福寿螺。
3.2 秧龄
掌握18~20天, 插秧时间控制在7月底。
3.3 插秧密度
一般亩插1.1万~1.2万丛, 亩插1万丛以下的可在插秧机驱档上调整。
3.4 大田肥水管理
机械插秧密植程度高, 后期通透性比手插差, 除做好烤田外, 在施肥上要注重施磷、钾肥, 适当控制氮肥。一般掌握亩用量纯氮12.5 kg, 磷25 kg, 钾15 kg。纯氮基肥与追肥各占75%和25%。第一次追肥要在插后一周内施好, 做到浅水插秧、浅水促蘖。插后20天搁烤田, 覆水后及时追施穗肥。
3.5 病虫防治
第一次主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亩用40%氯虫噻虫嗪 (福戈) 8 g (2包) +25%噻嗪酮 (扑虱灵) 可湿性粉剂25 g。
第二次主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兼治二化螟, 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 (康宽) 10 mL/+25%好虱灵50 mL+5%锐劲特50 mL。
第三次主治稻纵卷叶螟兼治二化螟, 亩用康宽10 g+15%阿维.毒死蜱80 mL+25%扑虱灵50 g。
第四次始穗期主治稻纵卷叶螟 (兼治二化螟) 和稻瘟病、纹枯病, 亩用75%三环唑37.5 g (3包) +康宽10 g+30%苯甲丙环唑 (永苗) +30%吡虫.噻嗪酮 (强势) 。
第五次齐穗期, 主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兼治稻曲病, 亩用75%三环唑37.5 g (3包) +福戈8 g+30%永苗20 g+30%吡虫.噻嗪酮 (强势) 100 mL。
第六次后期主治稻二化螟、稻飞虱和稻曲病 (或细条病) , 亩用康宽10 mL+25%噻.异 (好虱灵) 50 g+11%井岗.已唑醇60 g (2包) +龙克菌60 g+锐劲特50 g。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教学;问题;方法
中国分类号:TD406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体系过于陈旧
虽然机械制造学科的内容含量较大,但是当前课程教学体系还较为传统落后,因为机械制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因此更加需要教师付出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当前课程学时相对较少,这就为教学增加了难度,学生很难短学时之内完成教学大纲又能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更无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1.2教学手段落后
现在很多职业技术院校在教学在教学手段上没有跟得上时代的进步,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成为了全部的教具,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利于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更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3实训条件远不能满足需求
当前一些职业技术院校过于重视理论的讲解,没有充分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且由于许多院校普遍缺乏机械加工实训的场地,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机械制造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果铣、刨、磨、铸、锻等教学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就会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机械制造工艺教学方法
2.1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加强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要通过各种新鲜事务的引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可以使用汽车、轮船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务引发学生对机械的联系,即使所讲内容与讲授知识没有直接关系,也能激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也可以讲述一些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兴趣。
(2)教学内容紧贴生活,做到专业通俗化。作为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做到教学紧贴生活,运用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刀具磨损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区别砍骨头刀和切菜刀的区别,引发学生思考,找到答案,砍骨头刀是因为受力大刀刃不能太薄,切菜刀受力小刀刃要薄而且锋利。这样就能够恰当引入了教学的内容。在进行机械加工的时候,粗加工和细加工会针对切削的材料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工艺,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刀刃。这样学生就能根据生活中的两种菜刀的类型而掌握粗细加工材料道具。
2.2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的优势
(1)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教学能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到机械制造工艺的整个过程。计算机教学过程能通过模拟动画对复杂的机械运动进行演示,这样能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砂型铸造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演示不仅能对各种铸造类型进行分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铸造的过程,以便能更加准确的进行划分和记忆。
(2)随着各种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在机械制造教学的过程中能将比较复杂的机械零件进行演示,使各种零件的演示和绘制更加的立体和逼真,使学生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各种零件的结构和相关的性能。在利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恰当使用这些软件把零件的加工过程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现场教学法
在对机床的结构、原理、操作方面讲解时教师必须注意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因为在课堂上单纯的理论灌输讲起来抽象,学生不易接受。如“铣削”中介绍X6132型卧式升降台铣床的主要部件及其功用,以及铣床附件、工件的一般装夹方法等内容,在课堂上讲解,费尽精力后,效果仍然不好。通过学生对实际设备的观察和对操作方法的观摩,可加深直观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程中,绝大部分的内容均可采用现场教学法。如:在介绍“磨床”这一章节时,把学生带到现场,首先让学生认识磨床的种类: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平面磨床、万能外圆磨床等。在介绍磨床种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各类砂轮及各种磨床对应的加工范围。然后着重介绍M1432B型万能磨床,参照现场的实物讲解其主要部件及其功用,实际演示操作,让学生理解主运动与进给运动,并初步了解规范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当然这些内容不可能在一次的现场教学中能完成,得安排多次的现场教学才行。采用现场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下问题:
(1)在进行现场教学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可在现场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进行深入的考虑,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2)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各个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和学习,在到现场参观讲解前,首先需要对参观的内容进行熟悉,在进入现场前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汇总,对学生在现场学习的过程中要有重点的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3)在现场学习的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在现场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老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现场的实物观察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回到学校后老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提问,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没有掌握的重点进行重现的讲解,以帮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职业技术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教师要充分重视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方式,重点对疑难、难懂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路,通过生活实例和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岐.浅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J].科技致富向导,2013,33:233+257.
[2]顾永康,吴莉萍.机械制造工艺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风,2011,12:242.
杨仁快
本学期机械加工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根据不同程度的班级,做了以下教学总结,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机械加工主要是以实训为主的一门学科,里面包含的内容主要有钳工和车工两大内容知识点,由于二年级前面一个多月区富士康实训,所以落下很多的课程,钳工的知识就讲得比较少,因为重点内容主要是普通车床。这门课程我主要是让他们先学好普通车床的基本操作,然后教普通车床的外圆车削和端面车削。学好这两个之后,让他们根据鸭嘴锤的设计图纸,做出成品进行展示。
教学班级基础情况,本学期本人担任1605、1606、1609班以及高考班的机械加工,除了1609班之外其他三个班都是要升学的班级,基础比较好,对于1609班的就业班基础比较薄弱,对此作出以下的教学计划,升学的班级对于理论课的教学较为详细透彻,而就业班主要以实训为主。
完成教学任务情况:1609班以实训为主,全部完成教学任务,而1606和1605由于冲掉好多课程,并且班级人数过多,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实训任务完成三分之二。
高一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文中的内一般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在上课时我们尽可能多的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不感到模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列举事例,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初步具有了正确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理解和掌握了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学会了应用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掌握了简单的机械工程力学实验知识;具有对机械零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对机械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初步能力;具有对机械零部件的简单力学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能力。
1、承担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升本和机械专科等专业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共计44个班次的实验教学工作,并编写了上述课程的实验指导书。承担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2、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开发实验教学项目,利用新进设备开发了综合设计性实验“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及性能参数综合测试分析”。通过挖掘改造已有的设备资源,为《机械设计》课程开发了6个项目的实验内容。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发了机构运动测绘和分析实验,2008-2019第一学期已经面向06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开出; 3、2007-2008第二学期面向06级机自专业的学生实行了实验室开放。充实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的内容,为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创造了条件;中国教育文摘 www.eduzhai.net
4、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校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构建开放型 创新型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新模式》于2008年结题并通过验收; 2008年10月,的教学研究项目《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和创新机制的研究》被批准列入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
5、撰写并公开发表1篇教学研究;
6、在教学评估中承担了学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资料收集汇总和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学院的《教学工作情况汇报》和《自评依据报告》;
对于加工精度而言, 主要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几何参数, 与理想零件几何参数相同, 两者之间所形成偏离误差的现象, 加工误差精度的出现反应了加工精度的高低。在加工精度分析的过程中, 其具体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种:首先, 是尺寸精度:主要是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尺寸之间形成的误差范围;其次, 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限制加工表面的宏观几何差异, 例如、工件加工的圆度、圆柱度以及平面度等;最后, 是相互位置的精度, 主要是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见的误差, 例如, 工件之间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位置等。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 误差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并不会对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 应该对误差进行合理分析, 掌握其出现的规律, 从而通过相应措施的分析减少误差现象的出现。对于不同的工艺形式而言, 在其操作的过程中, 只要细心调整, 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 就可以使精度加工得到有效性的提高。
2 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因素的探究
2.1 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的误差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 或是近似的切削刀轮廓进行加工, 从而出现误差现象。例如, 滚齿加工的齿轮刀存在两种误差, 首先, 切削刃齿轮廓近似的造形误差, 由于在技术制造中存在一定难度, 在精加工的同时会采用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其次, 滚刀刀齿数是有限的, 与理论的光滑线有一点的差异。在近似值成形运动过程去, 虽然会出现加工误差原理, 但是, 在通常情况下, 能够简化机床的加工结构, 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优化精度加工的技术理念。如果在机械精度加工的过程中, 误差不超过规定的精度值, 是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
2.2 主轴回旋误差分析
机床主轴主要是装夹工件或者是工具的基准, 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 主轴的回旋误差会直接影响到加工工件的精度。主回旋轴的误差主要是指, 主轴不同瞬间的实际回旋轴线所对应的其平均回旋轴线的变动量, 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主要形式, 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以及角度摆动。出现轴线转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轴轴尖端面以及轴承承载端面对主轴形成的垂直度误差。对于不同的加工形式而言, 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主轴回转轴线存在着加工误差。由于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出现, 对加工外圆以及内孔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 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轴向回旋误差所造成的影响是较大的。当出现车螺纹时, 主轴向回转误差的出现会形成周期性的误差。因此, 在技术优化的过程中, 为了不断提高主轴以及箱体的制造精度, 可以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选择精度较高的轴承, 实现精度装配, 合理优化主回旋误差现象的出现。
2.3 刀具以及夹具制造误差分析
刀具误差现象的出现对于精加工的影响, 定尺寸刀具误差的出现, 会直接影响到加工精度, 对误差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果出现刀具磨损的现象, 会直接影响到被加工的形状及精度, 导致加工零件尺寸出现误差。
对于夹具而言, 其作用可以使工件对刀具以及机床确立正确的使用位置, 所以可以发现, 夹具制造出现的误差对工件的影响精度是很大的, 夹具的误差会引起工件定位的误差, 如果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部件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磨损, 就会出现严重的误差现象, 导致部件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形变, 影响了机床中项目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刀具应用的过程中, 由于刀具尺寸的热容量较小, 道具热形变对加工的精度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从而出现精度误差的现象。
3 机械装备控制加工精度的经验总结
3.1 优化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原始误差的出现主要是产生加工误差原因的出现, 做造成的误差现象。而在机械装备系统加工控制的过程中, 为了不断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形式, 就需要对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进行分析, 从而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为整个工艺技术的优化提供科学化的服务。如果在机械装备加工的过程中, 需要减少原始误差出现的现象, 可以提高零件加工中所使用机床的精度, 提高夹具、量具以及工具本身的精度, 有效控制工艺系统承受力的能力。在精密零件加工的同时, 应该注意机床的几何精度、刚度以及控制加工热心变的现象, 从而有效减少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3.2 原始误差补偿现象的分析
误差补偿法主要是指, 人为造成的误差形式, 用误差去抵消原始工艺系统中的原始误差。对于工艺系统中的原始误差而言, 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误差补偿的技术形式, 对工艺零件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不断减少误差出现对工艺系统造成的影响。在原始误差补偿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一种原始误差抵消另一种误差, 使两种误差形式尽量减小, 保持方向相反, 成人减少机械装备加工中出现的误差, 提高系统应用的精确度。
3.3 转移原始误差的技术分析
转移原始误差主要是指,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将原始误差从原有误差敏感的方向转移到误差费明显的方向中。如果在工艺技术加工的过程中, 并没有将误差内容有效的转移到非敏感方向,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械装备的加工工艺, 在原始误差转移的过程中, 对于精度要求并没有影响。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 原始误差转移的技术很多。例如, 主轴锥孔, 为了保证轴颈的同轴度, 通过夹具的使用, 减少原始误差现象的出现。
3.4 均衡原始误差的技术分析
机械设备工艺加工的过程中, 为了不断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可以采用原始误差的分析方式。配合精度的分析需要很高的轴与孔的控制, 经常采用研磨工艺形式。研具自身并没有对精度进行要求, 但是, 在系统工作的过程中, 当与工件进行相对运行时, 会对工件进行微量的切削, 其中的高点逐渐被磨掉, 从而使工件的设计得到了原有的精度要求。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现阶段机械加工精度分析的过程中,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优化, 传统的工艺形式不断发展, 对精加工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 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为了实现系统加工技术的有效控制, 可以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技术的优化措施, 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 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机械加工的工艺技术水平, 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 从而使工艺企业得到经济化的发展。
摘要:在机械装备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精度的控制是机械加工技术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较多, 例如, 加工原理以及主回旋轴出现的误差等。因此, 在现阶段工艺技术的发展中, 怎样有效控制机械装备加工的精度, 就成为装备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机械装备,加工控制,精度分析,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黄海, 申向丽.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14:135-136.
[2]魏杰.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5:39-40.
[3]许旭.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探析[J].品牌, 2014, 7:116.
[4]张家峰.机械加工中的高精度加工技术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1:58.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激发创新能力
“书本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学生就怎样听”,以往这些不成文的常规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必须明确指出:任何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都不是唯一的,它是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和现场生产条件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因此讲授这门课程时,不能用常规和以往的经验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采用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思维引导学生。例如,在某机械厂“箱体加工”的现场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某个箱体的加工工艺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同学们经过现场的观察及思考后,提出了不少有创新的建议,此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又如,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注意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为了达到解题的预期目的,要求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探求解决的途径。一题多解表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可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任课教师讲授机械制造工艺这门课程时,有三个因素不能忽视。其一,是该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杂乱,前后逻辑不强,多数学生对该课程感到枯燥无味,“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普遍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其二,由于受教学计划总学时的限制,导致课时少,任务重,出现课时“供求”不平衡;其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前面学过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遗忘较多,给本门课教学带来困难。要解决以上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向45分钟要效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民主化,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对推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坐在教室中的学生如一支蜡烛,教师上课就像在点燃这一支蜡烛,要让蜡烛发出亮丽的光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也应该是一种朋友关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上讲台发表他们的独特见解,为学生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锻炼舞台。
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是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也可以是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讲台进行发言,最终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受欢迎。有时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会出现激励的正反两方争辩的动人场面。通过争辩,学生深深体到单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平时就必须广泛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不断消化、吸收前人总结经验。同时也会体会到学习工艺知识必须理论联系实践,要从生产实习中不断总结,提炼和充实自己的工艺知识。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除了保留原有的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等环节外,还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物或模型教学。例如,讲授无心磨、研磨、拉孔、磨螺纹、插齿时,到现场进行教学,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又如,讲授铸造、锻造和各类典型零件的加工时,可安排到电教室上课,边看录像,边讨论,边点拨,让学生感到自己如同置身于生产现场,其教学效果比抽象地讲授自然就好得多。
另外,课外作业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自编一些切合学生实际、与实际联系密切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如结合实习工厂或附近机械厂的定型产品,编一些常见的、较简单零件的题目让学编制工艺过程卡,并利用实习或参观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检验。这样,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不少学生感到做此类作业时有种“成就感”。
与课程内容直接有关的课程有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学、机械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由于多种原因,不少学生对已学过的上述课程有较多遗忘。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讲授与上述课程有关的知识时,应及时帮助学生复习或归纳这些知识,或指出有关内容的出处让学生思考、复习。例如,在讲授工艺基准时,可与设计基准做比较;在讲授工艺尺寸链时,可与设计尺寸链作比表;在涉及感应猝火、冷作硬化、冷加工、热加工等概念时,可帮助学生复习这些概念;在选择材料和毛坯时,可解释材料的组织、性能。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复习有关的旧知识,思路比较清晰,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巩固和深化了旧知识,学生容易融会贯通,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也就能不断提高。
“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的2010年,是我院教学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当中,根据我院“十一五”工作要点,围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年末“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我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2010年被成都市批准为特色专业。该特色专业是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设计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大力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设计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我院学生有200多学生在校内参与了机械创新设计比赛,其中选拔出十二个项目、59名学生参与了四川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其中,一个项目、5名学生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得一等奖。64名学生参加了2010年成都大学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156名学生和63名学生分别参加了科技创新协会举办的第四届“鸡蛋撞地球”比赛和第二届CAD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13项,另外尚有四个项目获得了成都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立项等。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本专业的培养特色。
我院于2009年正式申报的车辆工程专业,2010年秋季已经正式招生41名学生,在围绕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中,学院在一系列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5年建设规划(2010~2015),以及成都大学与龙泉区共建汽车产业平台三年规划等等,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服务市场,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高等教育精神,凸现校企的深度合作。
其次是整合教学资源,努力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办学能力。在学校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本,我院在原有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着手新专业车辆工程的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制定和初步落实,参与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申报了成都大学车辆类专业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并获得100多万的初步建设资金的支持。
另外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根据我院各专业的培养
特色和实际情况,制定了2010级四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专科专业教学计划,为顺利完成10级各专业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我院加强了对教学秩序的管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向广大教职员工宣传学校有关规定基础上,严格按照教务处有关规定执行各项管理工作,杜绝了随意调课、上课迟到等问题。全年未有各类教学事故发生,保证了我院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2010度毕业设计的各项工作,机设本科和材料成型专业130多人中,获校“优秀”毕业设计4人,整个毕业设计成绩完全符合统计学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研究,本共有两项校级教改项目立项,积极落实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活动月”各项工作的安排,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监督,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院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的提高。其中,莫莉老师获得了成都大学2010年青年教学竞赛一等奖;李俭老师的机械设计课程获得了成都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网络课程。
2009年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是我院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当中,根据我院“十一五”工作要点,围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我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全年共申报四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两门课程已获批为校级精品课程立项。申报5个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其中两个项目申报成功。目前,我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共有校级精品课程一项,在建校级精品课程两项,在建特色专业一项,在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两项。
2、人才培养
我院目前共有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专科专业。09年共有本科生105人、专科生130申请毕业。经过审核,本科99人获准毕业,毕业通过率为94.28%,其中有95人获得学士学位,学位获得率为90.48%。专科125人获准毕业,毕业通过率为96.15%。四级英语通过率为33.87%,计算机二级通过率为41.9%。09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创比赛,获省级三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参加了“正保教育杯”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优秀奖两项。
3、专业建设
目前,我院已有三个本科专业、一个专科专业;2009年又申报了汽车工程本科专业,并获通过。
4、教学管理
制定了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于09年下半年试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情况良好,平均完成率为89.61%,其中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师简介完成率为100%,教学日历完成率为92.21%,授课教案为57.14%。
5、教学改革与研究
【关键词】中职 机械制造专业 创新
一、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对中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积极掌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要点以及重要性,导致中职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2.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经费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计算机设备的应用,是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经之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多中职院校对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设施以及各种资源的投入不足,使得很多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资源缺乏、教学失衡的现象。在中职教学过程中虽然十分鼓励利用计算机设备以及资源进行教学,但是由于设备比较昂贵,经费投入不足,因此很容易出现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设备配备不足的现象。
3.教师综合能力素养不高,机械制造专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在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机械制造专业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对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当前很多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对机械制造专业资源的整合能力不够,不能对图片、文字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各种电子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也不够高,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旧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学习,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用机械制造专业资源进行教学的策略
1.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中职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数字化和信息化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传统教育理念。要加强教师思想观念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加强教师对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认识,了解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意义,使得教师能够意识到机械制造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要定期对教育教学人员宣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理念,对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优势以及特点进行宣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教职人员思想的转变,促进中职教职人员能够加强对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技术的应用,从而为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经费投入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育需要大量的经费,教学的投入水平是影响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各种计算机设备、机械设备、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大对这部分的经费投入。加强对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投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学校领导对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重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促使学校拨出更多的经费用于各种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源的配备等,从而提高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水平。第二,根据教学需求加强各种计算机设备以及机械制造专业资源的配置,促进中职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设备以及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为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在计算机设备以及机械制造专业资源的管理方面加强投入,比如加强人工投入、经费投入等,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等,保证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3.加强机械制造专业资源的整合
在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机械制造专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各种机械制造专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管理中,应该要做好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比如对幻灯设备、学习资源等进行共享,对机械制造专业信息资源等进行处理,对计算机、投影仪等各种计算机设备都要加强整合,同时利用多种计算机设备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机械制造专业资源丰富的特性,加强图片、文字、音乐等形式的应用,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过程中要根据课程以及教师的个体差异,根据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的特点,促进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资源的平衡。
三、结语
中职教学过程中,机械制造专业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源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专业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金星.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2] 蒋文阳.浅谈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学周刊(c版),2014(08).
《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在历年的教学中, 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零件加工过程始终存在认知困难。在与学生交流中, 经常会得到这样的反映:听老师讲时似乎是明白的, 自己独立完成某一零件的工艺编制时, 又无从下手。分析《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讲授过程, 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零件加工的感性认识
从高中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 原本对机械加工等实践性知识无感性认识或知之甚少, 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很难理解。
2.授课形式脱离实际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通常采用先解释基本概念, 难点问题、综合性的内容采用举例的形式, 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3.缺乏质量意识
虽然安排学生机械加工实习, 如车削实习、钳工实习, 但这些实习内容比较单一,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只是简单地模拟老师的加工步骤, 很少涉及质量检验。
4.《金属切削手册》、《机械设计手册》等工具书不会使用
在工艺课程的教学中, 经常要查阅一些资料, 如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机床的参数等, 学生不会主动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这些问题本质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教育方法违反了学生认知规律。没有实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师必须在做上教, 学生必须在做上学”。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能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加入了项目教学内容。
二、以项目为载体, 营造《机械制造工艺》学习氛围
项目教学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学习行为, 是以行动为导向, 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项目教学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是在工作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典型的工作任务, 有效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迁移, 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项目教学中典型工作任务的选择是关键, 《机械制造工艺》主要是介绍机械零件在普通机床上加工时工艺的编制, 机械行业中常用零件有很多, 如轴类、套类、箱体类、齿轮类、叉架类等。考虑到我院机床的种类, 在常用零件中选用了传动轴、轴套、导块三种典型零件作为项目教学典型工作任务。这三种零件加工涵盖了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工艺过程。
三、《机械制造工艺》项目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的设计是将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化处理的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后, 必须将其转化为学习结构, 才能成为具有学习价值的教学项目。以传动轴为例, 教学是围绕传动轴的加工而展开, 此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时由这样几部分构成。 (见图1)
在教学中, 模拟企业零件加工的流程, 让学生亲身感受金属零件加工过程, 明确企业中零件加工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任务引领中遇到各种工艺上的问题, 为解决问题而诱发对理论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正确调整工作程序, 改进工作方法, 减少失误, 更好地完成任务。这种“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项目教学不仅是有效的技能训练, 而且使学生达到学会和会学。
四、项目教学要求
1.项目教学目标明确
在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开始, 都明确告知学生通过本工作任务的学习, 必须达到的目标。传动轴工作任务目标: (1) 能分析轴类零件的图纸。 (2) 能选择满足图纸要求的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键槽加工方法、螺纹加工方法, 能正确安排加工顺序。 (3) 能根据加工要求确定工序间余量及工序尺寸。 (4) 能确定内螺纹底孔尺寸。 (5) 能正确运用轴类零件常用的几种安装方式, 如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安装工件;用一夹一顶安装工件;用两顶尖安装工件等。 (6) 能使用手册查阅资料, 确定切削参数。 (7) 能进行轴类零件精度的检测。形位公差的检测:径向圆跳动的检测、端面圆跳动的检测, 键槽对称度的检测。会使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工件, 会使用粗糙度样板检测工件, 了解综合检验量具, 如卡板、螺纹塞规等。 (8) 分析、总结在加工中遇到的问题, 评定产品质量。
2.每个项目有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计算
每个典型工作任务都有工艺分析, 让学生明确:拿到零件图纸后, 如何去分析图纸、选择加工方法、编制加工工艺;用举例的方式, 分析计算工艺尺寸、分析在某一工序中的切削参数, 让学生知道工艺中的每个数据不是凭空想象的, 都是通过计算或通过资料的查询获得的, 而且资料的来源必须是权威认证的。
3.每个项目有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
对传动轴、轴套、导块都有详细的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 学生可先通过阅读, 熟悉工艺编制的形式, 正确理解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4.每个项目都有零件检测要求
工艺制定后, 根据编制的工艺过程卡, 每个同学都要进行零件的加工, 然后对零件进行检测, 检查零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这一环节在项目教学中是关键, 是检查零件加工工艺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 也是培养学生“质量就是生命”意识的有效途径。
5.每个项目都有拓展练习, 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如在传动轴工作任务后, 还有其他一些轴类零件图纸, 如螺杆, 学生按照“收集信息——编制工艺——按工艺加工——按图纸检验, 判断零件是否合格——总结评价”的要求, 独立完成该零件加工,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技能。
四、项目教学的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采用小组形式, 如5人为一组, 学习场景与实际生产场景类似, 在教学现场都具备加工中所需设备。学生在学习时, 一般采用”六”步法:
1.收集信息。要求学生掌握工具书的使用, 如《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设计手册》等, 了解收集信息的途径。
2.讨论方案。以小组形式, 讨论零件加工内容, 编制加工工艺。在这个阶段中, 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 有些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 有的可能找不到, 需要老师经常参与其中,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同时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期间, 教师不要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同学主动寻找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制定加工方案。每个小组把制定好的加工方案, 与老师一起讨论其可行性。老师要肯定方案的优势, 同时指出方案存在的问题, 告知学生这些问题可能引发的结果。最终由学生确定小组的加工方案。
4.加工零件。小组每个人都要按已定的加工方案加工零件, 期间, 老师除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外, 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 并强调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文明生产意识。
5.质量检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在零件加工后, 要求学生按图检测零件精度。一方面培养学生使用量具的准确度和熟练性,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6.总结与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求学生善于总结, 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同学体会到只有不断积累, 才会不断提高。
【机械制造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煤矿机械制造11-23
机械设计制造06-11
机械设备制造09-17
机械制造工作汇报09-09
机械制造实习答案09-23
烟草机械制造行业分析07-22
机械制造工程学试09-09
机械制造车间管理制度11-26
机械制造类个人简历11-29
机械制造专业面试自我介绍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