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评要为学生开放求知空间——小学数学作业自主练、评探微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统的“指定练——机械评”方式, 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忽略了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 于是出现“千人一面出自同一模子”的教育现状。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评价的导向、调控、激励、诊断等功能, 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多元化、多样化, 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自主练评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小学数学作业的练习与评价, 应以促进主体发展为主旨, 以激励主体创造为目标, 以练习、评价为途径, 充分发挥主体潜能, 为学生开放求知空间。

1 实施练习要为学生开放求知空间

练习是深化学生认识, 促进学生理解的有效途径, 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练习的作用在于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 形成必要的基本技能、技巧。传统的练习方式, 多是教师指定教材中的一些习题, 直接将书本上没有做完的练习题和练习册中配套的练习题拿来, 让学生统一训练。这种练习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其一, 统一做法, 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其二, 机械训练,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少指令性作业, 拓宽练习空间, 把练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人人都有选择的余地, 让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使学生想做、会做、善做。

1.1 自主选练, 改变指令性机械练习

当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后,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能力状况, 自由选择课后习题进行练习, 一些自认为容易、有把握的习题, 可以不必花费时间去做。这种练习方式, 打破了每题必做的传统做法, 克服了因教师布置指令性作业而出现学生抄袭作业的不良现象, 让学生自主选练, 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 真是这种信任, 促使他们更加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就连所谓的“学困生”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也能知难而进, 甚至认真完成所有选题, 消除了人们所担心的他们只选简单题目做的心理;让学生自主选练, 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一类题由于基础性较强, 中下等生能顺利完成而得”☆”, 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类题具有挑战性, 能满足好学生战胜困难后的成功的快乐。如学习了“混合运算”后, 一位学生在完成教材上一道根据面包车和小轿车的数量展示图回答问题时, 就自发多提了一个问题:我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并且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问题) 虽然这个学生只在课本原题后加了一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质的飞跃, 是由被动做题目到自我主动思考的飞跃, 由模仿到创新的飞跃,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自主选练。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练习的重点, 实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2 互动考查, 改变单向性封闭练习

开展“你出题我来做”, “组内出题自由做”、“组际出卷随机做”等活动, 为学生提供“互动”练习的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做法一:组内互练。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将班级学生按其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小组 (四至六人一组) 。学习一个新知识后, 让小组学生交换“自拟题”尽心考查,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采取抽签、指定、自选相结合方式, 打破学生被动练习的传统做法。做法二:组际互查。这种练习方式一般在单元、期中、期末进行。考查前, 让每个小组各自准备一份“自拟卷” (注明组别) 。考查时, 组际互换“自拟卷”进行。这种考查方法, 打破了过去“教师一人包办”、“考试单向性、同一性”局面, 变学生阶段性紧张考试为经常性趣味练习, 使学生的主体性在考查中得到体现, 使教、学、考得到和谐统一。做法三:师生互查。这是一种双向练习活动。一方面,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考老师”的机会, 使师生关系更趋平等、对话;另一方面, 教师要立足教材, 同时又能超越教材, 设计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考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以评促练, 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长期以来, 评价几乎由教师包办, 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只看成绩, 并不加反思。其因有三:一是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思想, 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 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二是学生自我调控意识淡薄;三是学生没有评价意识, 缺乏评价能力。新的评价观要求教师不宜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 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 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给予学生评价时空, 引导学生善于客观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 鼓励学生勇于对自己或他人的思维过程提出异议, 鼓励学生多与他人进行学习交流, 促进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2.1 学生自评

评价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优缺点, 引导学生对自己多提出一些“不满意”, 允许学生评“错”, 允许学生“再评”。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自我评价。这样, 给予学生自我评价机会, 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学有兴味, 使之明白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自觉地形成反思意识, 从而不断向新的目标奋斗。当然,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不能只局限于评价思维过程正确与否、解题方法简捷与否,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纠正错误,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纠正错误,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加以评价。如, “你能给自己的练习打什么样的等级?”“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收获多吗?”等。

2.2 生生互评

生生互评主要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旨在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帮助, 实现共同提高。在单元考查互评时, 教师引导学生作以下两方面的评价: (1) 答卷人评价试卷。评价参考标准: (1) 试题具有全面性, 能较全面覆盖单元内容, 能突出重、难点, 占30%; (2) 试题具有灵活性, 能较好地反映拟题者的水平, 占30%; (3) 试题具有创新性, 有自己独特见解, 能够提出与单元知识有关的新问题, 占40%。 (2) 批改试卷, 评定成绩。这一评价过程, 主要做“点”与“面”的评价。首先, “点”评, 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一试题解答情况评价。评价时, 可以是“一对一”评价, 即拟题者对答题者评价;也可以是“多对一”评价, 即多个学生对某一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这样, 可以把问题推向纵深, 可以把思维引向深入, 可以使评价得到拓展。

2.3 师生互评

师生互评是为了激励主体发展。笔者认为, 教师应把更多的评价权交给学生:”你觉得他回答得怎么样?“你认为他的解题思维最棒的地方在哪里?“这种做法怎样?谁来评一评?”这节课谁最值得你学习?“你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吗?请提出你的建议。“等等。教师从中适当穿插一些评价。这样, 经常开展师生互动评价, 能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强化学生对人对己的认识, 增强评价意识, 提高评价能力。

总之, 小学数学作业的练、评, 是环环相扣、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学中, 只有密切两者联系, 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练评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数学、探数学、用数学,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上一篇:基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高中班主任工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