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方法(通用8篇)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学生对教师总带有一种畏惧、戒备、冷漠等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能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一、自主学习概况
自从提出自主学习以来, 国内掀起了自主学习的高潮, 从小学到大学有关自主学习的文献报道很多, 各门类的学科都相继报道本学科的自主学习方法、途径、策略等, 尤其是英语的自主学习报道最多, 但是对于医学院校自主学习有关资料报道不多。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主要是阐明人类的生命现象、疾病的发生和疾病的治疗过程, 是以生命活动为基础, 它需要临床的实践才能达到的。因此, 它需要知识面广、学制学习时间长、实践操作严格等特点, 所以,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需要, 例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ming, PBL) 成为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 来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 把这种学习能力变成现实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 我们应面对现实、寻找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认定
其实自主学习是有一定框架的, 它包括科学问题、心理难度、任务条件、自主的实质和自主过程, 要分清学生在哪方面自主。例如, 科学的问题包括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在哪里学、与谁一起学等。也有人主张把自主学习以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等自主作出选择和控制的就被认为是自主性的。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很多, 学生可根据自己需求来选择, 不断调整学习目标, 不断选择学习策略, 通过学习调整可以重新生成新的学习程序, 找出新的学习方法。以上过程需经多次反复, 最后才能获得与任务标准和要求相匹配的学习效果。
三、自主学习的获得
自主学习的获得是一个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过程, 自己要经历一系列先后学习阶段, 即观察阶段、模仿阶段、实践控制阶段、自主阶段。处于自主学习阶段的学生能够自觉运用学习策略、方法, 根据情境特征调整自身的学习, 以目标要求自我技能、手段驱使去获得成绩。即使在没有榜样的指导情况下, 自己也知道如何运用特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并自主地变换策略的特征, 赢得知识。在实践过程中, 自主学习能力可通过教学干预得到提高, 或通过反复的总结得以完整。
四、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创新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多样化, 自主学习的方法及途径也是多样的, 主要是学生自身方面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互动就有可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效果。我国的招生人数较多, 与国外相比很难实施PBL的教学法, 应根据我国教学情况和条件创建多轨或多元教学模式。
1. 以教学进度安排要求实施自主学习。
每一门课程在教学前都预先列出该门课程的教学进度表, 教学按进度表的安排实施教学, 学生可按进度表的教学安排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自主学习相当于预习, 而预习也是自主学习一种方法, 它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先自学, 使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先理解、做到心中有数,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把以前学过的内容与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便于掌握, 如生理学习应与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联系起来。在自主学习中搞清概念、名词、过程、机理、特征、分类等, 把这些都掌握了, 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 以教学大纲要求自主学习。
每门课程都根据教学的要求编写教学大纲, 教学时依据教学大纲来进行授课, 大纲分为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要求, 重点内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在自主学习时学生应学会抓重点, 把重点掌握内容吃透, 然后以重点内容为核心向四周扩展。目前学生多数均以教学大纲为蓝本进行自主学习, 因为课程的理论考试大多以教学内容重点掌握部分出题, 所以基本学会以教学大纲重点掌握内容并结合一些思考题目、习题等实施自主学习。
3. 以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实施自主学习。
目标定向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自主学习动机变量, 正受到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运用与关注。学习目标主要分两种:一是掌握目标, 二是成绩目标。掌握目标的目的在于能力;它企图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技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绩目标的目的在于展现;它是企图通过成绩来表现或证实自己的能力, 以学习目标作为定向的个体必须先设置学习目标, 然后才采取相应的行为, 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优秀的学生和青年教师更应自我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又能完成的学习目标。
4. 以实验课教学的实践培养自主学习。
实验课教学对于医学生学习, 它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验证学过的理论,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实践, 起到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实验方法已不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 随之而来的各校都相继实施了综合性、探索性、设计性实验或科研立项, 这就要求学生加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现代手段通过自主学习获取资料, 根据获得的文献资料, 找出存在的不足, 自行立题。所以, 实验课的创新、尤其是探索性或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低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会设置这类实验,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使他们获得新的知识。
5.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程优点进行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不断制作。这些多媒体课件集图、文、音一体, 形象的教学纷纷出现, 给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当今, 网络课程的出现, 使学生在不同的地点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点击学习。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的出现, 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 自主选择自己薄弱的章节和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多媒体和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同时又可随时阅查, 不受时间的限制, 能满足学习要求, 很受学生的欢迎,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五、培养自主学习需要一定能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主学习起源于十九世纪60年代, 而提出自主学习于80年代开始, 认为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 学习者基本上不依赖作为教学管理者与方法提供的教师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这就说明, 自主学习是靠学习者独立完成, 同时, 自主学习是需要学习者要有独立行为能力的。要求学生具有自发、自由、自律的特征。自觉学习并非迫学, 应是自觉。即自觉学习意识、自主管理机制、培养正确的思维。另一方面, 在教育教学方面, 首先搭建自主学习的教学平台, 互动平台,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参与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 提供各种学习便利。第二创建多轨学习模式, 在学生难于实施PBL的情况下, 应开展多轨教学方法, 自主、实践、创新和个性化。再次, 提高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临床思维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当今时代的需要, 如何把自主能力变成现实需要进行能力培养。文章针对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 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能力,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余峰彬, 杨静, 程南生.PBL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2]赵善民, 何显教, 黄丽娟, 等.在医学生中培养创新能力应加强探索性实验的开展和实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20) :1591-1592.
[关键词]激发;培养;数学;慧眼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的思维。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成功的满足,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稳定起来。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回答正确,都要加以肯定,给予他们成功的满足。每个学生智力水平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梯式问题和习题,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给与学生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学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创造的潜能,关键是课程内容中要提供好的观察素材,以促进学生的观察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和好奇心,要充分适应和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因此,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数学观察学习内容。
三、培养学生数学想象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首先必须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大量教具、挂图、参观、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概念,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模型,通过这种感官上的了解,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感知能力是想象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真正地对客观事物有了自己的感知,才能将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进而去认识这个客观事物,而这也是空间想象能力的活动过程。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要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利用实物模型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是提高感知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实物模型进行新概念的授课,如对圆柱、圆、圆锥等图形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模型,然后自己找出这些图形的特点,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些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借助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學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
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例如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作垂线,怎样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呢?很简单,就是先弄准什么是垂线,作起来也就不难了。
2.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
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3.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或训练所能达到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进一步开发智力,提升能力。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不过只有真正找对了学习方法,才能能事半功倍,还能培养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大家正确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1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践新课程课题研究的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很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通过交往互动,师生间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二、教给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
农村孩子知识面窄,家长辅导能力较差,又不懂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师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最后学生按学习目标去学习,去交流。学生根据“自读提示”以自学为主,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方法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学习、思考,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总结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三、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技巧。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设计新颖有趣的开头,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首先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鱼在纸上游的吗?学生露出惊异的神态回答说:“没有”。是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可作者却说“鱼游到了纸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经过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活动方式很多,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课后家访力度加强,引导监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农村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并多数在外打工,所在教学农村空心化程度高,自主学习没有家长引导和监督将流于形式。要求农村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责任心,加强家访,引导监督学习小组,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六、持之以恒,养成学生自觉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持久地培养,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
七、积极评价策略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教师评价的时机要适当,要及时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的热情的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好语文的热情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
总之,我们的农村教师只有让课堂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农村学生要在有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2小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活动的基础上,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让学生在观察中建立表象,在操作中获得技能,在交流中感悟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成长,在活动中健康稳步的发展。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让学生大胆猜想,思考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我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
(1)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
(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
(1)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
(2)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五、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总之,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3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特别是探究一些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有趣的化学实验、生动有趣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感兴趣东西都容易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所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需求感、好奇心,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容易被学生接受。如讲解第五单元时,有句成语叫“点石成金”,给你一块石灰石,你能使它变成金子吗?从而导入质量守恒定律。讲第六单元时明朝爱国将领于谦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你能通过这首诗知道哪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原理吗?在讲解第七单元时用“鬼火”、“天火”引入自燃。这种以趣味化、形象化的巧妙语言可成为激活学生思考的诱因,可以诱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又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的学习,就有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科普小知识,要求学生去查阅一些课外资料,来解答“为什么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够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二、正面引导,大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发表见解,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发表看法,促进思想交流。方法上可讨论、可辩论。让同学相互评价,并由回答问题的同学自己作总结,其他同学也可参加发表意见。通过互动学习掌握知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讨论之中,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找到成为课堂主人的感觉。如我们在学习第二单元《制取氧气》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明确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只是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并没有发生改变。课后布置思考题:“怎样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让学生思考了一段时间,然后引导学生去参照“混合物的分离”这部分内容。学生们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合作、探讨、交流,教师对设计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设计不好或不正确的,给予引导和指导,结果很多学生都能够完整的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把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建构知识,整合知识。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善于用书,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利用课本P53的表提问:此表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得出:
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电子数。
3、氢的原子核中无中子(或大多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电荷数不同。像这样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参照文字、表格、插图、图解等,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通过对应阅读,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增加记忆的深刻性,在考试时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关注后进生,帮助后进生,使他们也能自主学习
最后,自主学习并不是优等生的专利。教学过程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教学中要针对后进生的特点,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鼓励指导,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为他们设计一些适合它们的简单问题,为他们补习旧知识,提前为他们介绍新课的内容及重难点,只有帮助了后进生,全班的整体学习水平才会提高。因此,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最终实现“教学是为了不教,举一是为了反三”的教学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4一、自主学习具有行为的创新性
自主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求知道路。学生或结合成组,或“各自为阵”,他们的学习可在课,可在课外;可在校内,可在校外;可在图书室,可在实验室,可在电脑房;学生共研共讨,师生零距离接触,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
二、自主学习具有发展的可行性
学生要把学习的需求调动起来,根本还在于激发自身的内因,自主学习就能在看似没压力中感受压力。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这种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空间,他们会在这种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得深透,学得扎实,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三、自主学习具有科学的实践性
阶段性执行计划
《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研究组
《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阶段性执行计划
一、指导思想
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让一线教师能深层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插图,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说写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将在主课题的引领下着重开展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第一学段学生说写的能力多践行,深思。
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本课题组组长带领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另外本课题组成员
订一份跟语文教学有关的杂志,开展“分享阅读”(组员阅读到好的文章作好记号推荐给其他组员阅读),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课题组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本学年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题组成员计划以典型课例为突破,进行研究总结。
4、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本学期至少要完成一篇“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或“案例分析”,并争取发表或获奖。各课题组成员要主动积极维护课题网站的正常运转,要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以让本课题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日程安排:
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
2.课题组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
3.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4.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5.课题组理论学习。(分享阅读,主题: 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
6.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7.课题组理论学习。
8.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和案例。
9.课题组观看优秀教学录象,并对录像中课例进行点评。
10.课题组理论学习。
11.课题组沙龙暨研究反思活动。
12.课题组理论学习。
13.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反思与总结。
14.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
三 月自学理论,相互交流
四月理论交流,撰写阶段计划
五 月以 “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为研究活动展示,学生自主能力成果展示,学生个案分析,反思课题研究情况,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
——将“兴趣”转变成“爱好”
教过英语的老师一定感受过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内容的增加,有些学生就开始打退堂鼓了。如何使学生保持最初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爱上学英语,这就需要老师下一番功夫了。通过最近参加“国培”,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以下总结: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教师应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一是对学生提问,二是让学生“发问”。通过“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同伴合作,比如pair work 和group work,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难点,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构建英语知识体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从中得到思维的启迪。
最后,让学生乐于学习。
具体操作时,教师可先了解学生的一些兴趣和爱好,比如一些名人或体育明星,一些名胜古迹等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描述,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他们喜欢的东西,又学习了英语,何乐而不为呢?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人们处在知识急剧增长, 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的知识“爆炸”时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是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果我们课堂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 忽视他们自主能力的培养, 将是历史性的失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更需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中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同时, 也为学生走入社会之后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诸多学科中, 语文教学面广量大, 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场所, 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它不仅要突出工具性要素, 更要突出人文性要素。而这些必须在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中才能完成, 即通过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感悟, 产生学好语文的内驱力, 产生情感的爆发力, 从而达到预期效果。因此,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从学生自主学习抓起显得十分必要。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是主体的, 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 实践的主体, 自我发展的主体。为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 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 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认知建构主义认为,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科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华南师大刘良华先生认为,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自主学习, 简单地说, 不是教师对其放任自流, 不闻不问, 而是教师唤醒学生, 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在具体实践中, 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 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敢于放手, 多给时间, 让他们去安排;多给机会, 让他们去把握;多给权利, 让他们去选择;多给问题, 让他们去解决;多给是非, 让他们去明辨;多给疑难, 让他们去探讨……让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 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 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 唤醒自主发展意识
在过去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主宰一切, 学生只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津津有味地讲, 学生昏昏欲睡地听, 课堂气氛死气沉闷。这是以“应试”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且严重阻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长期这样的教育操作, 学生的学习意识错乱模糊, 学习语文的热情主动性缺乏成为必然的事实, 反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要改变这种状况, 在教学中首先就时时刻刻要注意渗透自我发展学习的教育。学习的目的不是为考试, 不是为父母师长, 而是自身在社会面前的需要。社会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人, 而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 对学生必须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自主参与学习。只有形成自主发展的意识, 才能使自身知识与能力终身发展, 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的活动。
(二) 营造和谐宽松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形成一种安全感, 这样他们才敢于真正地表现自己,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教师亲切的面容, 期待的目光, 甚至一举手、一投足, 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 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 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同时,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单靠教师的积极性不够, 还必须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多给一点微笑, 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 给予欣赏、给予激励, 学生即使出错误了也不妨“容错”, 给予其热情的鼓励, 引导其“改错”。另外, 也要给学生信任, 尊重个体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 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 教师要多用一些人情味的语言, 如“请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学习”、“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相信你, 你能行”等,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保证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发现、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不是完全靠他人的传授给予的, 而是靠自己积极主动地构建培育的。因此, 课堂教学中, 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面, 培养学生善于参与的能力, 这样, 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课堂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 按自己的水平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 同时, 传统的属于教师的某些活动也可让学生来尝试参与,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1. 注重课前预习, 独立寻疑, 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预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 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 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 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 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初读课文时, 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 寻找出不理解之处, 进行质疑, 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 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
2. 注重学生质疑, 进行“问题教学”, 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古人说:“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有疑问, 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 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体现。对于学生来说, 从思想上鼓励他们不盲从权威, 不迷信书本, 大胆探索, 勇于发现, 勇于开拓, 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 这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认识到, 任何学者、权威、老师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 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 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 培养他们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平中见奇, 一般中见特殊与特殊中见一般的能力, 鼓励他们敢于怀疑经典与权威, 从自我的视角来观察分析问题。如在学习《爱莲说》时, 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 以为“如果不是淤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 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而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淤泥总是一声不响, 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就这么默默奉献着, 即使千百年背了肮脏的罪名, 也无意争辩, 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有的学生对作者对世人追求富贵的世俗风气所作的批判持相反意见, 认为“富贵有何不好, 难道还要我们追求贫穷不成?”等等。这些理解难免有些以今律古, 但学生们能提出这些新的见解, 这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实难能可贵, 应及时加以鼓励。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注重自读感悟, 讨论交流, 张扬自主学习的个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的确, 阅读是一种很强的个性行为, 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而学生在已有知识、学习方式、语言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自读感悟就是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感知、领悟, 有效地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把自读的感悟与体验说出来, 教师应注意组织好交流的教学策略。首先要重视交流的过程。交流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展现生命色彩的过程, 是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张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如学了《斑羚飞渡》后, 有的同学说:“苦难是生命的常态, 怎么对待呢?逃避, 决不是办法;面对, 或许能有生机。”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加强自读实践, 珍视学生的个性感悟, 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去领悟、去交流, 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自主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它是一种建立在对新事物、新知识、求知欲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已掌握旧知识基础上的“能学”, 建立在已掌握学法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体验成功基础上的“终身学”。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感知、实践、领悟来获得知识、技能, 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 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张扬个性,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关鸿羽, 向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176.
[2]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5.
[3]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52.
[4]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261.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时至今日,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育观念,我们身为新世纪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平台,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摆在显赫位置。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其原因:
(一)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教师是用爱来浇灌学生的心灵,目前还有少数教师仍坚持自己所谓的尊严与权威,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意的。也要“唯我独尊”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就大大埋没了学生敢于想象的思维,教师的威信难以持久,学生的参与也“销声匿迹”,只是机械随和老师。学生不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也难以开启整个思维过程,导致创新意识受到压制,无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在观摹一些公开教学课时,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许多老师也错误认识,认为学生不会自己看书,提问题,时刻不敢放手,日复一日使学生丧失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消极。
(三)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前有车后有辙,由于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不习惯于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长期以往,就会让学生形成定性,因为不愿而导致不会,本来可以开发的大脑始终滞留在原始的空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上述的这些教育方式与新课标是相悖的。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弘扬,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尽心尽力却找不到教学质量差异的原因,如此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让教师一筹莫展。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简单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享:
(一)优化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教师课堂的言行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力求言谈文雅、举止端庄、和蔼可亲、情绪乐观;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多些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每个学生,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与学生和睦相处,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三)培养探索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要重视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教师要十分重视创设质疑氛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寻求解决的方法,力争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不指导,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暗示;学生通过探求交流可以自己理解的,教师不代替。要从分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交流获取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打破“人云亦云”的思想定势,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使学生的创造欲在执着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直言的思维互动,集思广益,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胆识。
(四)重视对学生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还要注意肯定性评价语言的选择和及时使用。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我们只要对他们多留意、多帮助,他们的闪光点是随处可见的,教师要及时选择恰当的肯定性的评价语言进行鼓励。我们常常采用下列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有“你回答得棒极了”、“你真会动脑筋”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加以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学习;对欲言又止的学生,有“胆子大一些,试试看,老师会帮你的”;当学生自己完成了任务时,用“你成功了!”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我们也使评价语言便于学生接受,是学生从中受到鼓舞。长期坚持使用这样的思路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就会明显增强。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别给与不同的肯定和评价,不仅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而且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的个性行为,有效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课改能否成功,教师是关键,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学生。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用好教材、搞好实验、组织好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世纪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过新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方法】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随笔07-26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0-16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9-28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09-28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理念12-1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9-10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