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随笔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随笔(推荐10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随笔 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随笔 孙淑贤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随笔 篇2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讲, 学生听, 一问一答, 机械模仿。而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因此,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进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制定出行之有效、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

二、加强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阅读、听课、笔记、总结归纳等方面指导学生, 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阅读方法指导:

数学学习一样要求学生要学会阅读, 在预习、复习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有选择地进行粗读和精读。如, 对于新内容的预习, 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 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 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 故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性质特点以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

2. 听课方法指导:

在听课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听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听方法和知识的总结。对于课堂笔记, 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录时机, 不能被动笔记 (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 , 而应主动笔记 (自己选择内容来记) , 使学生学会记要点、疑点、分析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小结及特征习题。

3. 整理、归纳方法指导:

在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的学习完成之后, 应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三、优化自主学习评价

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努力做到:1.评价目标多元化;2.评价内容具体化;3.评价形式多样化。在评价过程中, 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1. 从教师评价的角度看, 应重视激励性评价。

首先, 教师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 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其次, 评价应及时、准确。

2. 从学生评价的角度看, 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开展自我评价, 能使学生开拓思路,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 改变学习习惯, 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 (1) 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2) 把握自我评价的时机, 如在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 教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 如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对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结论进行评价等; (4) 提供自我评价的形式, 如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小组对辩、师生对辩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随笔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 大学生 能力培养

0 引言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能力,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人类学习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婴幼儿时期自发地自主地学习,到中小学时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到大学时期逐步走向自觉独立自主地学习,人的自主学习的程度是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积累、知识智能逐步提高、文化程度提升而不断提高的。在大学期间,一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水平越高,意味着他走入社会时自觉独立、自主学习的起点越高,社会适应性越强,这是符合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的。

1 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指学习者拥有的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它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以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 自主学习的要素

2.1 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现代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要求学生进行不间断的终身学习,这就迫切需要学生掌握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根基又在于自读能力,即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所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该培养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只有启发并培养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获取所要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脉络体系,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3 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自主学习首先需要在制订计划的基础上,逐渐落实所制订的计划,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充分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规划是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计划的人,其学习只能是低水平和低效的。

2.4 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大学生应会认识和评价自己现有的观点、道德、技能、知识、智力、能力、思维特点、思维水平、学习风格、志向、爱好、气质、意志等与学习及成长直接有关的诸因素的结构状况和水平高低。此外还应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

3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

由于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统一目标、进度、内容、方法的班级教学又无法照顾到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因此,人们提出用自主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在大学生的学习中,不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许多学习上的事情让老师包办代替,被动应付老师的教学,不会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外主动追求知识、发展兴趣、培养能力、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情况令人担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每个人在学习化社会进行终身学习,善于不断更新知识。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进入教学领域,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完善,扩展了人们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自学的活动范围,提高了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自主学习在学习者的学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4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1 学会自我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内因是获取知识的关键,学习内因的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包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己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具体的、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等。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问题上,内心就会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带着疑惑进入新课, 从而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4.2 培养良好的学习意志和习惯 自主性越强,学习意志就越强。在学生的交往中,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协作,才能发展学生的独立评判能力、自我做出决定的能力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4.3 充分了解自身的条件 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学习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差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

4.4 掌握学习策略,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 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意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自学能力包括:制订并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对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的判断能力;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活动方式并执行学习活动的能力;与学习伙伴(包括教师)的协商交流能力;对学习活动实施情况的自我调控能力;调整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自我评价、矫正学习结果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充分地履行自己的权力和责任。

4.5 善于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由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例如,可以调用教学资源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教师个人网站、资料库等,以巩固学习的内容,解决学习的疑惑,了解不同的观点,掌握不同的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也可以在教师也可以在服务器终端找到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等。

当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学习者自身来实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指导、辅导、顾问、合作、帮助的作用。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一个不愿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是很难进行自主学习的。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是:具有专博结合、文理兼容的知识,能够掌握当今社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动态的复合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就要按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定位,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成才模式,自主学习,自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昌明.激发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的主体活力.产业与科技论坛论.2006.9.

[2]周秀霞.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4.

[3]黄辉.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4

3)在学习上大胆进行明智的猜测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不怕在学习中出现错误,认为出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错误可以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善。因此,语误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特征。学习者在长期与真实语言的接触中,会逐渐地用正确的形式代替不正确的形式,养成正确运用语言形式的习惯。在Brainstorming阶段不以对或错评判学生的观点。因此,Brainstorming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使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充分发表观点和见解的机会,并能由此获得一种成就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4)利用情境理解所学知识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善于利用情境理解学习内容,但是外语课堂教学往往缺少真实的语境,Brainstorming可使学生有机会把已有的相关知识(内容图式)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为理解知识创造所需要的语境。

二、Brainstorming的组织形式

Brainstorming可以按以下组织形式进行:

1.个人思考。

2.成对或小组活动。

3.全班讨论。教师把全班学生的想法(最好以短语或词组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4.全班进一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想法进行评价、评论、比较、对比、重组和归类,选出最重要的或最有代表性的观点。

5.个人进行写作。

1)个人思考

写作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好的文章来自于高质量的思考。在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大约3~5分钟的时间对所要讨论的内容进行思考。在这几分钟内,新鲜的想法或早巳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图式被激活;但是这些想法还只是无序的“原材料”,需要在小组以及全班讨论中进行加工。

2)成对或小组活动

成对活动通常是同桌活动。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把双方的想法清晰化和条理化,并用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篇5

一、问题 提出的背景

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方法上基本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方式,结果不但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磨灭了学生人格发展中的自主精神。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通过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方面进行操作性的研究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能动性和认知内驱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具体的教学策略:

那么以自主学习为模式的数学课堂应该怎样建构呢?。它的结构程序是:引入---引探---交流---评价。

一、引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只有情境创设的好,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方法很多,本文列举以下几个。

1.制造悬念,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3.操作实践,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热烈争论,创设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同时也要注意,在创设情境中,切忌牵强附会、缺乏问题性和偏离阶段性。

二、引探——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从不断提问出发,进行自主学习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好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提问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出示例题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让学生不断去质疑;总结全课时,也应让学生袒露疑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提问,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够准确、很琐碎,有时甚至与教学内容无关,教师应慎重筛选有用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自我操作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注意说清活动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巡视,帮助一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进行自主学习

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课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审慎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

对学习的全面反思不仅包括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意志进行反思,还可以对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进行反思等等。反思活动进行的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潜能就易于激发,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教师要适时倾听学生的反思,切忌过度开放和流于形式。

三、交流——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学得更主动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时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交流是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尽量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以评价促“自主”

课堂中的评价是多元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使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适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因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

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使他们能更主动地发挥自己学习潜力。尤其对中下等学生,更要在细微中看到他们的进步,对其有见地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尤其能使他们摆脱那些优生的阴影,树立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学习中更主动,更自信。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生活在群体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为了得到同伴间良好的评价,他们都会努力的表现自己出色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是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方面。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自主性 独特性 多元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片段评析

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从中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学生自由读书、充分思考,后纷纷举手。)

师:请不要把你的发现说出来,把它变成问题来考其他同学,当小老师。

小老师甲: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生:我发现船夫驾驶小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操纵自如,从“操纵自如”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老师甲:你说得不错,还有补充的吗?

生:上星期六,我在学校上完兴趣小组后,骑车急匆匆赶回家,经过十字路口时,右边开来一辆摩托车,我想让开,可车子不听使唤,被撞跌在地。如果能使车子急转弯,就不会相撞了。而威尼斯的船夫却能使小艇作急转弯,可见他们的驾驶技术确实高明。

生:我刚才研究了课文的插图,仔细数了一下,图上看得清的小艇有四十多只,小小的一片水面上有这么多的小艇急速地行驶,而不相撞,船夫的驾驶技术实在太高超了!

生:刚才我用铅笔当小艇,按照书上的描述演示了一下,现在我表演给大家看(学生表演),你们说,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吗?

小老师甲:真没想到你们答得这么好!

小老师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

生: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生: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起总起作用。

小老师乙:你们的回答我很满意。

小老师丙: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还起什么作用?

生:这句话还是中心句,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小老师丙:你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

[评析]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本教例作了有益尝试,体现了探究学习的“三性”:

一、探究主体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这里,老师充分相信尊重学生,把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发现、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发现、自主考问、自主交流、自主评价中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事实上,学生还真会发现,不仅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且还在写作方法上。有所发现令人欣喜,你们发现了我的“发现”吗?把自己的发现变成问题考考其他同学,更令发现者心醉,谁不想享受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呢?当然,这也进一步激起大家的探究的欲望,谁也不想被自己的伙伴难倒。探究的气氛弥漫整个课堂,课堂成了探究的舞台,学生成了探究的主角。

二、探究方法的独特性: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

都不一样,所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法具有其独特性。如:对“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探究,有的采用“重点词感悟法”,有的采用“比较法”,有的采用“演示法”,有的采用“图文结合法”。

三、探究结果的多元性:

家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 篇6

坚持鼓励,不加、少加批评,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

为此,家长千万不要拿处家孩子的缺点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说什么“瞧人家总拿前几名,你呢”······,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基础、身体、爱好、特别是语言能力是不同的甚至是很不相同的,随便去比只会降低他的学习兴趣;还有,课本和录音带里都有“说说唱唱”等这一部分,它是孩子们喜欢而又好学好记的内容和形式,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常常在放学时还在高唱,可以说这是上课的延续,应当得到家长的赞许,但是不少家长忽略了它,往往急于追问“今天学什么啦”、“你学会了吗”等,马上会遏制孩子浓浓的兴趣;反之,如果家长欣赏地听孩子唱完后高兴地夸赞:“又学新歌啦,唱得真好”等,会进一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再有,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课堂上“能说会道”,因而告诉家长说“会了”,但是当他在家时往往“不会”了,这是因为课堂上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又是刚刚学习过、练习过的,离开老师和课堂当然就会不一样了,家长要理解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多听录音,而不是批评,更不能指责他们。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随笔 篇7

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信息社会里, 要求学习方式多样, 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 强调学生感受、体验、实践, 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驱动力而言的, 相对于“被动学习”, 是指学生学习时, 在行为、态度方面主动参与学习,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在学习动力, 不需要外力的维持也能进行下去。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 就能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就能对自己的学习全面评价, 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矫正的能力。因而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意识。

目前, 我国教育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入, 面对全球的教育改革,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由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 学生在上课时, 还习惯于听老师讲, 且听课状态不佳, 情绪上表现麻木、消极, 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且作业, 不能主动积极地独立完成, 抄袭他人作业, 一味地做一些自己感兴趣却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活动。这样比较长的时间内学生一直不能主动积极, 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也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上课溜号、玩东西、看其他课外读物, 甚至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等。面对这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 就应努力思考, 每个学生都有旺盛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这种学习动机是同学习的直接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师教学活动中一开始就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令人愉快的、充满趣味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动, 力求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厌烦畏惧学习的心理。

其次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发挥语言的魅力, 运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肯定和表扬,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表扬某同学字迹工整、很有内秀, 你画的图很美, 我很欣赏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你记录的数据很认真、准确等等, 这些感性的语言都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好感和信心, 让学生感觉老师关注他,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促使学生自然地产生和老师交流的意愿, 这样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迈进了一步。

第三, 投其所好, 因势利导, 将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如有的同学喜欢绘画, 就让他作一些做图题, 如力的图示, 画电路图等, 然后及时鼓励。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就让他动手操作一些演示实验并展示给同学们, 并给予表扬等。这样各类型的学生功能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地增强。

第四, 由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内向、胆小的孩子总是不爱向人倾诉, 有一种怕表现不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指责的思想, 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更没有自信, 渐渐失去了兴趣, 渐渐地课堂表现消极。因而在班级内采取“一帮一”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或分组比赛, 可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不积极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发挥相互制约、互相帮助的作用。

第五, 针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定期举办不同范围的物理竞赛, 可以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如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举办不同类型的比赛, 评出优胜者并表彰。这样同学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被激发起来自主学习意识也随之增强, 课上课下主动讨教问题的学生将会逐渐增多, 教师的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取得显著的提高。

最后, 教师要爱每个学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及时适当地向每个学生示爱,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喜欢他, 关注他的发展。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喜欢并关注老师, 更喜欢老师所讲授的学科知识, 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意识将最大限度地提高, 因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效果将无法估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8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首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善意对待,不要因为学生提的问题无多大意义、钻“牛角尖”而消极对待。

其次,要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深思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类,认真研究学生质疑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如必修5中的《等待戈多》是学生较难理解、把握的一篇文章,预习时可以指导学生先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荒诞派戏剧的其他作品,借以帮助学生对荒诞派戏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更好地感知剧本的内容,领悟作品的主题。还可设计“两个流浪汉在做什么,有什么用意?” “戈多指什么?” “如何理解本剧的主题?”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

最后,教会学生质疑的技巧。学生要学会质疑。关键是要把握住正确的思维角度。

1、从课文关键处质疑问难。它可以是文章的标题,也可以是文中关键性的语句,还可以是文章看似“矛盾”之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关键处质疑问难,不仅能充分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带动全体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而且有利于让学生领悟课文关键处对表达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2、从课文“留白”处质疑问难。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地方正是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空白,这些“留白”处往往能成为激发思维、驰骋想象的益智因素。如《项链》一文的结尾便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玛蒂尔德会感到怎么样呢?是悔是怨。是嗔是喜?这“留白”正是莫泊桑小说情节构思的独具匠心之处。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留白”处质疑问难。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反复咀嚼、品味课文“留白”处所造成的朦胧的美学境界时,会产生无限的意趣,这对刺激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3、从课文“无疑处”质疑问难。课文中有些语句、段落或情节等,学生阅读时不觉得有疑问,往往一瞥而过,而这些“无疑处”有时却是理解课文的枢纽,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在课文“无疑处”质疑问难,既可激发学生深思,又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众多的学生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讨论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常规。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信息传递,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有显著的效果。

1、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讨论,理解讨论的题意。把握好文章讨论的主题,即解决了讨论的方向和价值,可以说是讨论之魂。如讲授选修9《传纪选读》第三单元中《项羽本纪》一文《垓下悲歌》的片断时,我便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假如项羽没有自杀,接受亭长的建议,坐船东渡到江东,结果会怎么样呢?项羽最后放弃渡江,悲壮自杀了,假如是刘邦落得如此下场,刘邦会不会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呢?学生们饶有兴趣。展开热烈讨论。有的说。项羽最后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刘邦被擒,成就不灭的神话;有的说,项羽自杀是明智的选择,即使他回到江东称王,但势单力薄,一旦刘邦追杀到江东来,他根本无法抵挡,何必再连累父老乡亲呢!对第二个问题的讨论,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刘邦是天下枭雄,他必定不会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刘邦是识相之人,如果沦落到这种地步,他必定也会自杀的。

2、引导学生筛选要点、找准目标、恰当表达。信息的传送方式一般是接受信息到输出信息,接受有一个筛选过程。输出有一个怎样表达的过程,如果说接受信息是听的过程,那么听后会说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有输入和输出才符合信息学的有关原理。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是“学生认真地答,教师简单地评”。在课堂中把说一说、评一评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一听,然后说一说、评一评,教师适当地加以总结。这样做不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对学生听后会说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培养途径。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篇9

我带的两个班学生,英语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亟待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优化教学关系,让学生“敢”学。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老师仍然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整个课堂教师是主角,学生则成为了忠实的观众。学生有问题不敢问,有意见不敢发表。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使学生从“怕”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就需要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来自于被爱的需求,教师的爱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一种外部条件,但是它能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微笑着给予纠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热心地给予支持;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慷慨地投以赞许的目光。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的质疑,自由言论,更鼓励他们对老师的看法提出异议,在师生之间构建一种知识型伙伴的关系,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和完善。实践证明,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更能促进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得以树立,自主参与意识得以增强,自主性这一人格特征得以培养。

二、优化合作环境,使学生“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会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我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外语好的学生,可以搞各种不同类型的比赛,阅读、写作、听力等。同时要照顾到其他学生,如朗读比赛、书法比赛;讲故事、戏剧表演、每日汇报、唱英文歌曲等。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接触英语,听英语新闻,看英语电影,从中得到乐趣。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取。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我决不插手;凡是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我就积极鼓励其独自完成。在开始阶段,学生不是很习惯,有时甚至会不知所措。我除适当给予指导外,尽可能让同学相互合作,互教互学。如多让学生做配对练习(pair work)或小组练习(group work)。这既能增加同学间交往和语言实践的机会,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协作精神,迈出自主学习的一大步。

三、优化指导方法,使学生“会”学。教师不只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交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和指导,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方法,达到自由运用。比如在单词的识记上,我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巧记单词的方法,学生在有效的启发下,也乐于自己想办法巧记单词。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识,养成了勤查字典、勤翻资料进行自学的好习惯,而且更有利的开发他们自主和创新的学习潜能。除此以外,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判断、质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根据学生的程度不时地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外完成,训练学生独自计划、实施和完成一项语言任务。实践证明,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练习量,而且还能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去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四、优化评价方法,使学生“善”学。要让学生变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活动就必须设计的能够支持并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但如何使他们保持持久自主学习的动力,还应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其中形成性评价就不失为一种良策。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让学者体验到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自主性,又使其看到不足,便于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等并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最终获得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总结 篇10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 自主参与”的能力呢?笔者以为,要在以下四方面落实: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参与”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 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A、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传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与文本发生意义关系,学生处 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机械性的理解接受。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这已成为非常 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学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当今信息时代 对人才的要求,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 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随着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培 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 主人?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 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由此,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 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子来。

主要研究内容: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 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以数学课堂教学为扩 散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心 得体会。

目标、意义:防止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在教与学中,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观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必要 性和有效性。教师把握自主学习的时机,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监控,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 有效的课堂学习方法。

一、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简析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往往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自主参与落实得 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素质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试 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教师未能从旧观念中摆脱出来

应该承认,当今教坛上,还有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仍存在“教学教学,我教你学”、“传道授业”、“师道尊严”这些狭隘的传统观念。其主要表现是: 教学目标是片面的—— 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素质发展的多元建构; 教学过程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由媒 体到学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还需要由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任 务是单一的——单纯传授知识,狭隘地诠释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热的“学习能力”,其本质上也无非是训练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唯手熟尔”;

3、老师未摸索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门道、掌握适当的方寸现在,许多教师都希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希望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有效方法的情况下,往往收效甚微:讲少了,既怕被批为放羊式,又怕学生不懂,应付不了考试;讲多了,则被告知“方法陈旧”、“满堂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可以说,许多老师都无法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总是感到有心无力、事倍功半。

二、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关注知识与技能、关注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的发 展。当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应如何将新课程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 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动呢?下面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㈠对“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有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场所,也是不同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克来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参与是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最基本的保证条件,也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参与,且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㈡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 是单纯记忆、复制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集 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 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

㈠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 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忙个不停,却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师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 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学啥就学啥”,“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来交流学习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对此,许多教师在课 堂教学实践中都感到无所适从。实践证明,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的转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扮演一种全新的角色——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 和学习的伙伴。

1、以目标指导预习

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准备。搞好课前预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且有 利于自学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讲新课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和任 务,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以语文阅读课为例:⑴初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和思路;⑵能 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新课文扫清障碍;⑶找出本课的 重点、难点,挑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来解决。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才能抓住听课重点、难点、疑点,轻松掌握所学的新课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落实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 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 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㈡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

生本教育观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都具有个别的、有潜在价值的 思维个性,都存在着经过自主努力达到掌握的学习潜能,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蕴藏着日后走 向发展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片面、单一的 做法,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1、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已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单指结 果。只有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 传统的评价中,往往只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对活动过程很少关注。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实际上是把学生获得 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等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摈弃于评价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 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一 个良好的依据。

2、既关注知识,也重视方法

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尔茨州教育部提出“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新课程中提出关注“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单纯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科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老师要善于结合日常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细水长流地加以评价引导;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习以为惯,使之 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3、既关注能力,也重视情感

新课程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这其中包含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评价要向情感目标延伸,即关注学生的状态、反应,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走出来,在学习中焕发新的生命。每一个赏识的目光、每一句鼓 励的语言,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将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 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心境,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既关注终结评价,也重视形成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 于区分学生的优劣程度,并以分等鉴定为标志;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目的是为了 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 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 持续性评价。它是在一种开放、宽松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如一个学生的朗读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这个学 生每次朗读后,老师、同学都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老师采 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该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增强其自信心;帮 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 展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

㈢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学科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内容。什么是学科教学设计?周庆元同志认 为:“学科教学设计就是学科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学科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 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于学科教学的整体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 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则偏重于学科课 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策划。

1、吃透教材,找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生长点” 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要了解学科知识 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 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除此之外,了解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即问题情境。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 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 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 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动态生成就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教师课前的准备越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就

2、目标制订、练习设计要留有余地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踩西瓜皮— —滑到哪,算到哪”。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处理意外问题,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备课 环节,体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要求教师从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3、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 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问答的环节里,学生 基本是被动地接受,所以老师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态。要知道,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 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 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笔者近几年 来听了相当数量的学科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 与空间,在实施时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独立思考、自主有效活动的时间不少于课时的三分之二,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用某一个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班 里上课,可是效果迥然不同,感觉完全变了味。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对于教师来说,光有 教学设计还不够,成功有效地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精心组织的。

四、效果与存在问题 ㈠效果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

开展研究以来,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 开展,形成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自主开放、凸显个性的生动课堂,学生的 学习更加主动了,兴趣更高了,参与意识很强,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更 加有效。

2、学生自信心增强,自主参与学习

如果有人问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们可以一口气 回答:“学生的胆子大了,变得自信了,敢提问题了,而且问题特别多;课堂上,他们显得 特别活跃,好像眼睛特别亮;学生变得聪明又能干,有了课前预习和学习资源包,他们有备 而来,总是能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讨论问题,大胆地进行质疑;过去上课,学生主要是听,现在,学生要想、要动、要做……”可以说,学生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 “配角”,而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讨论,喜欢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 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3、促进教师的发展 所谓“教学相长”,科研课题的开展,不仅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课前:重视教学设计,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去 图书馆、到所有能寻找到资料的地方。

课堂上:教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 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经常有对学生真诚的赞赏;在注重预先设计 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

课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㈡存在问题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科老师都要担任班主任,周 课时排得很满,平时零碎的杂务使得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大班额与学生自主式教学 之间存在矛盾;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五、结语

上一篇:财务管理实践总结报告下一篇:张家口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