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考试技巧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数学考试技巧(通用15篇)

小学生数学考试技巧 篇1

1、审题认真避免粗心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高中生都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审题不够认真,很多时候明明你会的,就是因为审题不认真导致你答错了,对于题目要边看边挖掘出题目隐藏的条件,还要把题目中的关键条件给划出来,这样就不会忽略掉哪些条件了。

2、计算要细心

数学是需要计算的科目,所以计算的时候最好要在草稿纸上算一遍,不要贪图快一点,就在计算上马虎应对,这样很可能会导致计算出错,还有就是要留点时间自验算上,验算是检验你答案正不正确的一个好方法。

3、先易后难

小学生数学考试技巧 篇2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 注重质量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 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 知识是无边的海洋, 不突出重点、难点, 舍本求末,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 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 不能随心所欲.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 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 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 就可以认为, 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

二、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 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 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 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 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 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 齐答了事, 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 气氛活跃, 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 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 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 则易造成“问而不答, 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 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三、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注重趣味

课堂提问就是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 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 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 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四、问题要有结果和答案, 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 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在教案设计的时候, 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 该做哪些回答, 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 还要估计学生对这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 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 该怎样引导.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后, 提出了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 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对吗? ”话音刚落, 全班学生已分成两个阵营, 有的说对, 有的说错. 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 教师没有判定谁是谁非, 而是鼓励双方进行辩论, 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学生课堂辩论.

正方 (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 :“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

反方:“是! 是! ”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

反方:“是! 是啊! ”

正方:“既然是二分之一, 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

师:“反方同学, 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 ”

反方 (从圆纸片上撕下一小块) , 高举着分开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

正方:“是. ”

反方 (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 :“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

正方 (小声的) :“不是. ”

反方:“既然不是二分之一, 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自始至终, 教师以微笑鼓励着学生, 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 辩论结束, 教师紧握着反方学生的手, 说:“祝贺你们, 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后深情地握着正方的手:“谢谢你们, 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 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 ”教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 孩子们笑了. 教师接着向全班学生说:“从上面的例子可以体会到, ‘分成两份’和‘平分成两份’是不一样的, 我们一定要仔细认真. ”

我听完这节课对这一幕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正是教师延迟了对标准答案的判定, 才有了这个精彩片段, 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 使暂时失败者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 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只有成竹在胸, 上课提问之后才能很好地组织讨论,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全对的, 要肯定其成绩, 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错的, 教师要耐心倾听, 让学生把话说完, 并设计好纠错方法, 及时更正, 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全对的, 应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些,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错中有对的, 既要肯定学生什么地方答得好, 又要指出什么地方答得不够完善, 不够正确, 并点明原因, 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切忌对学生回答只用“好”“对”“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或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 甚至不作评价.

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技巧 篇3

关键词:片段教学;小学数学;主要形式

一、片段教学的主要形式

1.单口相声式

单口相声式的教学法,就是指教师身兼教师和学生两种身份,通过自问自答以及自言自语的方式将整节课完整讲授下来,充分展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这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表达出自己的教学流程,还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这个过程就像单口相声一样,使教师模仿学生的语气,更有甚者需要教师模仿学生的表情和动作。

单口相声式教学法中,教师表达学生观点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是以“老师……”开始,表达教师自己观点时以“老师认为……”开始,用清晰的语言将学生话语和教师话语分开,再现教师生动逼真的教学场景。

2.重复评价式

重复评价式的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重复评价学生的发言来表达师生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情况,多次重复学生的发言内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评价是教师在片段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互动首发,在重复评价式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和手势表达、面部表情等,还要有意识地将下面坐的评委老师当成自己的学生,还要时不时地和评委之间进行眼神沟通和交流,切忌不能眼神过于呆板。

3.转述说明式

转述说明式教学法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学工作节省时间,但是如果过多地采用转述说明法,很容易使片段教学变得形式化,甚至变成说课中的“说教学过程”这一环节,难免会使人感受到片段教学和说课混为一谈的感觉,所以说,转述说明式这一方法只适合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以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展示出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

二、片段教学的五大关键

在片段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和日常教学有十分大的差距,片段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五大关键点,以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教学为例,阐述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明白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的道理,在这样的片段教学中,该如何设置呢?

1.在内容选择上一定要适中

一般情况下,片段教学的时间大概是在12~15分钟之间,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合理把握教学内容,不能太多也不能过少,不然就不能精确地表达出教学内容,这对片段教学内容的选择有非常高的要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环节的片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三个不同的活动内容:(1)让学生自己主动操作,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确定已知数能分成几组,剩下几个,使学生认识到分不完仍有剩余;(2)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竖式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并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余数在算式中表达的含义;(3)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出现的规律,并总结出余数小于除数的真理,这样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改善课堂质量。

2.制订科学合理又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于课时教学来说,片段教学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处理好课时教学目标与片段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片段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有很大不同之处,片段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定下的,它要求更加的细致、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个片段中体现出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全面把握课时目标,理清课时目标与片段目标的关系,要侧重于片段知识点所对应的目标,并将片段目标科学合理地定位。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指定为了解余数的概念,理解余数的含义,并充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式。

3.分清教学主次,把握要点

个别情况下,课堂重点教学就是片段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说,片段教学一定要将教师的精力和实践集中到一起,着重解决片段教学中的难题,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设置一共有32盆花,如果将每5盆分为一组,那么可以分成几个组?还剩下的两盆是否还能构成一组?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2带来的重点体验。一般来说,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除法教学中关于余数的问题,在新旧知识的交融下,学生可以更加透彻地认识到教学关键。

4.片段教学中各个环节要合理安排

片段教学具有时间短等特点,这要求教学结构更加的紧凑,每一个环节都要层层相扣。另外,结构的安排还要做到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层次清晰等。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片段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复习—探究—应用”这三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在问题设置过程中,要层层深入,做到一环扣一环,彰显出教学层层递进效果,并通过不同程度的问题,来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另外,在整个片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分配时间,三个不同环节分别占到三分钟、六分钟、四分钟的时间,还要注意归纳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不同,使学生清晰地掌握数学逻辑结构,使片段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

5.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片段教学中,也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需要教师拥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片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确定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构建更加清晰科学、合理的数学结构,还拿“有余数的除法”来说,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点拨法、对比比较法等,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融入亲自计算实验法、主动动手操作法以及用心体验观察法和班内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法等,教师只有科学合理地选用最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才能始终保持师生之间正常的互动教学,才能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在片段教学过程中,还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尽可能地避免片段教学和说课混淆,说课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这么教”,而片段教学用来解决“怎么教”。(2)要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放在首位,教师要特别重视片段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出一套绘声绘色、五彩斑斓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置同样是关键,需要尤其注意。(3)要重视片段教学的教学评价,片段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预设时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提前预设,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出来,再完成评价过程,评价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十分有利于后期学法的改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片段教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虚拟性,所谓的虚拟性是指片段教学中没有学生、没有互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才能讲解出更加生动的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技巧。

参考文献:

[1]陈华忠.对“片段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 2011(32).

[2]王建恩.“有效教学”的行动理念及实施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9(07).

[3]陈华忠.对片段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1(35).

[4]曾惠容.在片段教学中彰显专业风采[J].新课程:综合版, 2011(07).

[5]陆志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 2011(10).

学生反思数学考试 篇4

一、提高细心度的方法——抄电话号码。找一个通讯录,在一分钟内抄写电话号码,做到“左手指、右手抄”,尽量做到抄得又快又不出错。连续对三次以上结束当天的训练,如果错了就要训练十分钟。

二、计算快又准的方法——扑克牌速算。去掉牌里的大小王和J、Q、K,然后把牌洗乱,再掐着秒表一张张地迅速累加牌上的数字,直到熟练无比。这个方法我以前用过,可都没坚持下来,这次我一定要坚持下来。

三、写得快又好的方法——抄写阿拉伯数字。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快而又准确地抄写阿拉伯数字,具体方法同一。

小学数学考试试卷分析 篇5

第一大题口算,许多学生出错,口算十几减几有遗忘现象,诸如“12-8=( )-10”这类口算,学生有困难。平时的计算还需要加强速度与正确率的训练。

第二大细心填一填,本题共12小题,考查得比较全面,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估算等内容。第8小题“70比( )大1,比( )小1。”学生会搞混,错写成“70比71大1,比69小1。”第9小题,考查学生的单双数的辨识和排序问题。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还需要加强辅导与练习。

第三大题数一数各有几个,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和统计的能力,图形较多,有叠加,学生容易数错,平时还需要强调观察的有序性以及做题方法。

第四大题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不少学生画得不规范,还需要指导与训练。

小学数学高效学习技巧 篇6

上课要认真,这句话听了上百篇,但是今天唐涛老师今天依旧是想说孩子们课堂要认真,不过课堂学习有诀窍,教你口诀,“上课要认真。眼神要到位,耳朵要跟上。大脑动起来,思维活起来。遇到小问题,下课问同学。遇到大问题,及时问老师。课堂利用好,成绩差不了。”

2、考试

成绩不能决定孩子们的能力,但是却能从试卷上反映出一些问题。试卷上能够分析出你的问题,那么就是你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善于利用考试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改正,总结,整理错题。一定不要忽视了考试喔。

3、难题攻克

很多孩子喜欢攻克难题带来的成就感,但是唐涛老师不建议把太多时间花在难题攻克上面,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很多收获。面对难题,唐涛老师给予的诀窍是十分钟不能解决就直接看答案或者等老师讲。有了答案讲解之后,自己再来总结为什么没有想出来这道题,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哪个条件没有注意到,哪个小细节没有考虑进去,从难题中找到解题思路和思考方法才是高效率学习的诀窍,举一反三。

4、错题

一道题,第一次错了,第二次还是错了,于是你很多次去做这一个题,直到这个题已经滚瓜烂熟了,还在沉浸在做这道曾经错过的题的快感中。但是,通常高效率学习是错题做三次就完全够了,在找些类似的题目比重复做一个题更有效果。或者去攻克更多的错题,以及新题,这样既攻克了错题,又练习了新题,才是小学数学高效率学习。

5、归纳总结

数学的归纳总结的很重要,但是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归纳总结。一方面觉得题不是特别难,另一方面觉得数学没有什么好归纳总结的。但是今天,唐涛老师分享给大家归纳总结的方法是建立解题联想,找出其中关键词,建立思维连贯性,去梳理如何做这种类型题的思维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型的题目,就能找到解题突破口。

6、不求满分,会的必对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技巧 篇7

一、培养“问题结构能力”。

能力就是能适应相应活动的人的心理、思维特征, 是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该项活动的条件。无可厚非, 许多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 重视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但是, 我觉得这些方面属于一般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分学科进行的, 不同学科还有不同的特殊能力。我们要使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深入下去, 取得更好的成效, 就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培养上, 而要深入到学科, 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 研究如何培养学科的能力。这是培养能力如何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注重抓住特殊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结构意识。所谓数学问题结构, 通常是指人们在解答一个问题前, 必须先了解这个问题, 分析这个问题, 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然后把这些成分综合成一个整体, 从而抓住问题中具有本质意义的那些关系。对于一般学生来说, 特别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分析和综合过程把问题的各种成分分隔后, 再联系起来。我在教一步应用题时, 就着重地抓了数学问题结构的训练。如画线段图的训练, 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 题意不变改变叙述方法的训练, 自编应用题的训练, 根据问题说出所需条件的训练, 对比训练, 等等。在讲两步应用题时, 把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课”作为重点讲授, 同时进行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 变换问法, 让学生扩题、缩题、拆题, 看问题要条件等四个方面的训练。讲多步复杂应用题时, 又进行了多步应用题的“发散思维课”及相应的各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 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二、注意训练解题思路。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 问题本身一般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 但从教学法来说, 更重要的是在解决思路方面 (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 缺乏必要的训练, 使许多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 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 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作一比较, 就清楚了。做计算题时, 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 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 看得见、摸得着, 学生计算得对与错一目了然。而应用题就不同了, 学生要了解题意, 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 要通过分析、综合, 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 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步, 都是用内部语言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 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 有无错误, 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 我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 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 把学生解题的内存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 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重视系统训练。

我在应用题教学中, 改变了那种一类一类问题地教、一个一个例题地讲的教学方法, 以培养数学能力为中心, 重新设计编排一套练习, 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问一答单纯解题式的技能训练, 而是着眼于培养举一反三和思维的灵活性, 形成数学能力。因此, 在我的重新编排的练习题中, 不仅有问题的解答训练, 而更多的是各种思维训练:有扩题、缩题、拆题、编题的训练, 还有发散思维训练、对比训练、一题多变训练、一题多解的训练、系统思维训练, 等等。为了进行这些训练, 我采用了“结构课”、“思维分析课”、“变式课”、“发散思维课”等形式的教学结构和一系列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下面, 以两步应用题的“变式课”为例, 说明我是怎样进行思维训练的。“变式课”的教学, 有五种基本做法。一是改变叙述方法, 二是改变重点词语, 三是改变条件, 四是改变问题, 五是改变条件和问题。“变式课”的教学过程, 就是数量关系不断进行变化的过程。由于“变式课”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复杂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思维越广阔, 变的途径就越多;思维越灵活, 变的式样就越新颖;思维越深刻, 变的内容就越复杂。所以“变式课”的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农村小学数学考试评价初探 篇8

一、改变考试的方式

我县在考试方式上采取“三个结合”的策略:(1)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根据检测内容的不同,灵活恰当地选择检测方式。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和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等。这项检测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它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通过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2)单项与综合相结合。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是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方式,我们把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的结果整合后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不同年级的要求,我们分别进行了口算、听算、笔算(含简算)和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单项测评。口算,注重口算的准确性和对速度的要求;听算,注重听题及心算的准确性;笔算(含简算),注重计算方法的选择、运用和速度的要求;应用题,注重画分析图或线段图分析已知和未知的条件,寻找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3)平时测查与期末检测相结合。在评定学生学期成绩时,主要把平时的单项测评、作业成绩、单元测试与期末的综合测试按一定的比率综合起来,作为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决不凭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平时检测也是为了期末进行综合评定。

二、改变考试的内容

(一)语言表达——激励化

传统的数学考卷,语言表达过于严肃、呆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乏味,容易产生压抑、厌烦、恐惧心理。为此,我们在试题的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巧妙变换题目,精心设计了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试卷的左上角增设了内容不同的导语,如:“小朋友,欢迎你来到小精灵数学收获园,请你把字写得端正,保持卷面整洁,祝你成功!”“辛勤努力换来成功的果实。放松心情,认真思考,细心答题,你会满载而归的!”这些亲切自然、充满人文关怀的开考寄语,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暗示了学生要竭尽所能去争创佳绩,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考卷中还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等题目名称分别改为“认真思考,填一填”、“仔细琢磨,判一判”、“反复推敲,选一选”、“细心审题,算一算”、“心灵手巧,画一画”等等,让人赏心悦目、情绪高昂地投入作答。

(二)题材选择——生活化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因此,在试题的选材上我们也加大了力度,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题材,或创设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情境,以此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如三年级的试题:图书角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4层,平均每层放15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这是学生熟悉的,由此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学生自然地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三)知识考查——基础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把考试的难度系数定为80∶15∶5,且不出偏题、怪题或繁杂的计算题、死记硬背的概念题。学生通过考卷的完成,较好地展现自我,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能力要求——层次化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对能力目标的要求,我们的考卷较好地设计了综合能力的考查题。为了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一些考卷按能力层次的要求分A、B卷,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考卷,较好地体现了“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的评价理念。这样分卷答题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增强了每一层次的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心与决心。

(五)解决问题策略、答案——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命题中还注意解决问题策略和答案的开放性。如二年级试题:把下面的算式和口诀填完整。45÷()=9、()×2=14、()÷()=5、()九四十五、二()十四。这样命题,既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从学生的个体出发,让学生进行独特的体验,通过选择不同的解答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小学数学考试质量分析表 篇9

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本次考题还是比较基础的,大部分题目或是题型学生在考前复习课都见过和做过,老师也反复讲解过和强调过,所以,认真积极配合老师的学生考卷都答得不错,就是不太认真学习的学生考试结果不太让老师满意。

2、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导致最最基础的题目也严重丢分。

3、有的学生迁移能力差,平时经常做的题型在考卷里稍微改变一点,就不会做了。

4、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题总是差一点就做对。

5、有的学生非常粗心,不是看错题就是看漏题。

6、少数学生做应用题时根本无从下手,思维能力的训练还有待加强。

7、有的学生不注重考试技巧,在某些题目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一些能得分的题目没时间做。

改进措施

1、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引导家长在家应如何配合老师。

2、对学生更加严格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计算的能力。

4、让学生多见识各种各样的题型。

5、要求学生多些掌握生活常识。

小学数学教学小技巧 篇10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教学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孙悟空分甘蔗的故事,一天,孙悟空带了3根一模一样的甘蔗,小猴子贝贝、佳佳、丁丁看见了一哄而上,叫嚷着要吃甘蔗。孙悟空说:‘好,贝贝分第一根甘蔗的1/2,佳佳分第二根甘蔗的2/4,丁丁分第三根甘蔗的3/6。’贝贝、佳佳听了连忙说:‘孙爷爷,不嘛,不公平,我们要分得和丁丁的同样多。’孙悟空真的分得不公平吗?”同学们为此议论纷纷。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数学故事引起了学生无限的求知欲。

于是,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对同学们说:“要想弄明白故事的奥秘,我们必须掌握分数中一个重要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真正的性质教学这时才拉开了帷幕。同学们情绪极度亢奋,真恨不得马上明白其中的道理。待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意义,并能巧妙地运用后,还没等我重提那个孙悟空分甘蔗的故事,同学们就早已按捺不住,情不自禁地又议论起来了。最后,全体同学都明白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也就是说,孙悟空分的甘蔗其实是公平的。通过引入故事,为新知的教学创设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兴趣浓郁,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学的效果随之提高。

表演激趣

数学表演能让学生进行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活动方式,为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运用数学表演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在教学退位减法“十几减九”时,教师课前准备四件标价都是9元的商品,在课上给四名学生分发人民币: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整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教师提问:“要求各剩下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四个算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巧 篇11

一、情境引入与学习紧密联系

课堂引入技巧在新课改中占有较大比例,凸显其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举个例子来说,当小学开始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小学教师可以用实物展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拿着10个一元硬币开始展示,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当教小学生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小学生:“你们的爸爸妈妈会穿你们的衣服吗?”这时候学生就会回答:“不会穿,因为他们太胖了,比较高大,所以穿不进去!”这样教师就可以说:“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今天这堂课就了解一下。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可以多关注一下。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

知识迁移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温故知新,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采取迁移的方法,让小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的学习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11x9,11x9+11,11x10+11×2的算式,然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读一下这个算式,这时候学生就会说“是11乘9、9乘11、9个11......”等。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9个11进行讲解,随后便说明9个11再加上一个11也就是10个11,紧接着第三个算式就是10个11再加上2个11,可以说是12个11。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说:“同学们知道11乘10是多少?好,大家说不知道,老师就来教教大家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如此一来,教师能够轻松地引入新课程,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样利用知识迁移的方式,既让学生温习原来的知识,又能够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这样便于小学生更容易了解新的知识。

三、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需要关注所有学生的综合情况,这样有利于正确把握。因为每个小学生自身的情况都不同,教师需要掌握好提问的难易程度。如果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只是简单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很难让学生进行思考。虽然简单的问题会使课堂气氛比较热烈,但是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不利。小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养成思考的能力,发散思维。但是教师也不能把问题设计地太过深奥了,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往往会变成启而不发的局面。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堂上的实际需要进行课堂问题没计。

四、构建媒体型学习模式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數学教师应该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多种媒体技术,将多媒体与数学教学两者相结合。这样既能够节省教师备课实践,又能够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吸引小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尽可能多学习一些教学信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运用,这样能够加快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方面能够起到好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老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多媒体,利用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形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他们数学思维方法的拓展。构建媒体型学习模式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课堂评价方法方面的策略

课堂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教师通常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延迟评价原理就是许多创新性思维在思维的后半期,所以不能过早地进行评价,否则就会影响思维的深入。同时,小学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课堂评价的时候对待低年级学生可以采取小红花的方式,大力鼓励一番。但对于高年级小学生就应该从精神方面进行鼓励,用语言鼓励,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对待尖子生应该多启发,让他们开阔视野。对待中等生多鼓励支持、纠错改正。对于学困生应该注意评价,既要放大闪光点又要打消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技巧 篇12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虽然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提问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总结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中的提问内容缺乏设计, 随意性非常大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课堂提问是有效了解学生特点, 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然而实践中很多教师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 没有充分发挥教学提问的作用, 尤其表现在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 随意性非常大. 即便采取了提问教学策略, 但提问方式、内容等启发性、针对性非常小, 甚至有些问题设计过于简单, 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 在此过程中, 还有一些教师将问题前后设计得过于简单, 缺乏有效的联系, 以至于不同的问题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和连续, 既对课堂教学不利, 又严重影响了知识体系的建构.

2. 课堂提问设计缺乏实效性, 评价多元性不足

据调查显示, 当前很多小学教师为了设计课堂提问内容而“设计”, 比如, 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习惯性地将备案详细地记录下来, 然后将课堂上所提问题、答案等一一记录在案, 在课堂上照本宣科, 形式化、流程化现象非常的普遍. 一些教师为了能够确保课堂提问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甚至在课前组织学生彩排, 引导学生对预设问题答案进行课前记忆, 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模式, 必定难见成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确保提问质量和效率, 片面地将提问问题的设计对象定位在了优等生层面, 设计问题时会不自觉地以此为基础和范围, 涉及面显得非常的狭窄, 很难照顾到中等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 因此也就很难有好的提问效果. 同时, 提问评价缺乏多元化, 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回答以正确、错误为评价结果. 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 无论对错, 都渴望教师能够给予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而且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基于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提高提问技巧,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提问的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当首先明确为什么要进行提问, 之所以要提问, 主要是为了通过这种互动方式, 来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基于此, 在提问设计过程中, 应当确保提问目的的明确性、具体性以及针对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比如, 部分教师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中, 进行以下提问, 即“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其中, 一些学生的回答是“都是真分数”, 一些学生的回答是“分子都为1”, 从这种回答结果来看, 学生根本不明白提问的目的, 随意回答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若将提问内容改为“两分数分母一致吗? 不同分母的分数是否能够直接相加呢? 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这种提问方式, 可使提问目的变得更加的明确一些, 提问效果会更好一些.

2. 提问设计应当多样化

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设计过程中, 应当确保提问设计的多元化、多样性. 比如应用题内容为:现在有60千克苹果, 其比西瓜的2倍少2千克, 问题是西瓜有多少千克. 学习成绩稍微好一些的学生会根据题目要求列算式, 即西瓜重量为 (60 + 2) ÷2, 而后进生 所列的算 式则是60×2 - 2. 此时 , 教师应当通过巧妙设计多元化的提问问题,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先问“2倍”指的是什么, 然后再问西瓜的2倍呢, 经过这一提问, 很多学生就明白60×2是错误的, 算式60×2 - 2也是错误的. 此时立即追问学生:“苹果是西瓜的2倍吗? 有没有其他数据和条件? 题干中的少2千克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提问设计, 可以使整个提问教学过程彼此保持紧密的关系、环环相扣, 将多种提问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采取该种提问策略, 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非常有趣, 而且能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探究问题, 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 更多的提问策略和方式方法被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但一定要注意应用技巧、把握好“度”, 只有这样才能 为教学服务 , 才能提高教学 质量和教学 水平.

参考文献

[1]卢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 (教师) , 2012 (01) .

[2]赵令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 , 2013 (04)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巧 篇13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等,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在为创设情境这一环节绞尽脑汁,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至于出现了为了情境而情境,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情况

如笔者听的一堂连加计算课,短短四十分钟竟创设了五个教学情境:动物运动会――热闹的操场――动物打靶――学具操作――模拟购物,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学生开开心心,回顾当今的公开课,哪节课不是这样?我们深思下:在这些热闹的课堂中,学生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数学思考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仅仅停留在情境上以至于丢失数学课的数学味,数学化思想的培养应是我们数学课的终极目标。我们应从现实性、基础性趣味性和思考性四个维度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做到情境性与数学性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探究式与接受式相结合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新教材为教学留下了广阔的探究空间,整个教材贯穿着“导学不包办,引探不封闭,重结论更重过程”的原则,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解答,结果让学生归纳,这就为学生的学习留出了想象验证、探究、讨论的空间,但也有一些教师片面理解探究式学习,认为所有的内容都需要探究,出现了重“探究”轻“接受”的不良倾向,一段时间以来,老师的“讲”成了说教式、注入式、置学生于被动的旧教学模式的代名词,教师的“讲”成了公开课、教学经验交流中的忌讳,老师的“讲”被推到了被告席,横遭口诛笔伐,出现了“谈讲色变”的怪现象。

小学生数学考试技巧 篇14

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

但一定要让孩子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5: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浅析小学数学乘法口诀的教学技巧 篇15

一、故事引入,吸引学生兴趣

乘法口诀的学习是在小学二年级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比较稚嫩,充满了对童话世界的美好向往,通过讲有关童年的童话故事,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增强教学的效果。

乘法口诀,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今后的乘除学习中,都必须以乘法口诀为基础。而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使学生记住乘法口诀,不仅难度较大而且用时较长,与当前减轻小学生学习压力的要求不符,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必须减少学生学习的时间,寓教于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才能省时省力,进而才可以为学生减负。为了增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可以引入故事,增加故事中的图片的方式,解释乘法的含义,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七的乘法口诀时,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幻灯片播放动画的方式,展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白雪公主非常的饿,为了填饱他们最亲爱的白雪公主的肚子,使她免受饥饿的痛苦,他们分头去山上采果实去了。结果,7个小矮人分别给了白雪公主1个苹果,则白雪公主有了7个苹果;每个小矮人给公主2个苹果,则公主的手里就有了14个苹果;每个小矮人给公主3个苹果,则公主的手里就有了21个苹果……每个小矮人给公主7个苹果,则公主手里就有了49个苹果。

通过这个方式,就可以直观地讲述出7的乘法口诀,不仅通过故事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简化了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乘法的原理,更利于学生们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运用,为接下来乘法口诀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俗语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于当前二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家长的教育,以及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俗语、影视剧中的话语记忆较深,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利用外界环境创造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不能单纯地利用书本上的教学案例。乘法口诀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熟练的掌握是能够正确利用口诀的命脉。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现有资源。

例如:孙悟空是学生们众所周知的偶像级人物,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待了“七七四十九”天,最终练就了火眼金睛,在取经的路上遇见的妖魔鬼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终于,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的磨难,取得了真经。这段例子中,可以使学生熟记里面的乘法口诀。

因此,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心理的需求,不断地为课堂增加活跃成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要利用学生掌握的生活常识,加强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减轻学生记忆的难度,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对二年级的学生培养先理解后记忆的意识,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都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对今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练习,巩固乘法口诀

小学阶段,对课堂的教学程序有一定的要求,课堂练习、课堂总结是课堂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有效的练习可以巩固学习的新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进行乘法口诀的训练时,要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差异性,趣味性。

在题意的难度上,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例如:如下题:

(1)2×5=()、(2)3×8=()、(3)3×()=(27)、(4)24是几与几相乘得到的?16是几乘几得到的?

计算题的安排上,可以先进行顺向思维的运算,再像第(3)题这样进行逆向思维的运算,除此之外,设置开放性题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全面思考的能力。如(4)题,自己去思考,寻找全面的答案。在题型的设置上,要注意差异性,不能完全按照一种形式出现,可以出口算题,还应该出一些应用题,例如:一个星期是7天,那么,请问小明暑假放了5个星期,一共有多少天呢?这样的题型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题型的设计中,要利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设计题,以便于增强学生的兴趣,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中,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每一个口诀的由来,深刻地记住每个口诀的内容,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学生的应用,为今后的使用奠定基础。

总之,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今后学习乘除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提高学习乘法口诀的效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基础的准备。

摘要:乘法口诀是开启数学之门的钥匙,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熟练的掌握乘法口诀,那么下面的数学学习将无法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故事引入,吸引学生兴趣;俗语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练习,巩固乘法口诀。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口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建丽.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乘法口诀”综合教学新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2]陈映娜.乘法口诀,轻松熟记——让学生在扑克游戏中乐学乘法口诀[J].教育科研论坛2009(03)

[3]赵有娟.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4]沈芳胜.浅谈“做”数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上一篇:小学升初中数学试题卷下一篇:二阶段回头看整改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