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审美理想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书法审美的哲学意蕴

摘要:书法审美贯穿于书法创作、艺术品评、理论研究等美学实践,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其境界追求、艺术品格、理论呈现等方面与中国哲学思想及其精神内蕴息息相关。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上,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的进步与成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中国哲学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引导,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书家在创作书法作品和构建各自书学理论体系时,都植根于儒释道等本土思想的文化土壤,倡导审美主体透过笔墨线条等外在形态获得自我与万物通而为一的体验,通过返归内心的路径实现精神的超越,从而展现出书法独特的艺术形态。中国古代哲学中“尚道”的精神气质、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阴阳相生的思维方式、中和的审美倾向等都成为千百年来中国艺术的“大经大法”,此“大经大法”也是今天书法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应当根植于中国哲学思想,以一种宏大的、深刻的文化视野,观照书法的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在原始语境中阐释书法审美的内在价值,这对于诠释古代书论精义、建构书法美学理论形态、丰富当代中国美学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当代的书法创作、艺术品评等美学实践提供理论参照。本文主要从书法审美本质、审美形式、审美实践三个维度展开研究。第一章,着眼于书法审美本质的探讨。书法的审美本质,就是书法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审美特征,从这个角度看,书法审美本质来源于人们对书法艺术本质的认识和洞察。本文认为,书法艺术的本质就体现在中国人通过书法表达出对天人关系、物我关系的认知,书法以艺术的方式加以诠释,既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同时又有具体的可观可感的形象。这一章分别从天人之际、身心修养、社会教化三个维度进行阐发。从中发现书法艺术“志道”的根本精神,以及注重心性修养和社会教化功能发挥的文化特质。书法审美本质,要求人们应当以更加宏大的眼光来欣赏书法艺术,不能孤立地去欣赏具体的艺术形象、艺术现象。要求艺术家们在崇尚读书、修养性情、下学而上达的维度中开展对艺术的探索。可见,书法的艺术本质在于其文化性。这一部分也可看作是对书法本体论的研究,为后面更为具体的微观层面的探讨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从书法的审美形式出发,探讨继承与创新、形式与内容、人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第一节的研究可以发现,任何艺术形式都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演变,同时显示出一定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解决古今关系的核心在于运用“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方式实现对古代经典、古法规矩的内化。这个结论对于我们解读历史艺术样态、指导当代艺术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第二节,结合中国哲学史上的形神之辩,探讨书法艺术中形质与神采的关系问题。中国文化、书法艺术的圆融之处在于,普遍认为神与形之间存在着彼此可以交融通会的契机。形与神的圆融状态,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体现于“文质彬彬”形神兼备的审美理想,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倡导书者弥合“象”与“意”的藩篱,超越“形”与“神”的界限,进入“心手两忘”“忘怀楷则”的超凡入圣之境。最后一节,从人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探讨人工秩序在艺术中的适度控制问题。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艺术家出于对“美”的追求,无可避免地会在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上不断地精益求精,随着历史的发展,技术层面会显得愈发精致工巧。但通过这一部分的探讨,可以发现书法艺术在崇尚天趣、善于品拙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始终保持了对“工”和“巧”的适当警惕。可见,书法在古今关系、形神之辩、物我关系的处理上,并不赞同非此即彼、泾渭分明地偏取一端,也不倾向于简单化地概括为二者兼之,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于相而离相”,以不滞不执的态度实现对传统经典、形质古法、人工技巧的超越。第三章,关注到书法的审美实践,剖析书法创作中字形结构、章法布局、创作风格、创作心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通过前两节的阐释,发现书法创作中最常见的艺术规律,即阴阳互用的创作手法、阴阳共生的美学追求。第三节通过对创作风格的考察,发现普遍存在着“中和”的审美倾向,倡导创作者在情感的抒发、技术的运用上都要有所控制,使其“发而皆中节”,最终进入“泯没棱痕”的艺术境界。结合全文的研究,第四节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道”是书法创作的关键,在道的境界中,无所谓好与坏,泯除了一切是非,进入无可无不可的艺术心境。

关键词:书法美学;书法审美;道;自然

学科专业:中国哲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国哲学视野下书法审美研究的合理性

二、先行研究概况

三、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书法审美本质与哲学

第一节 “道器之辩”的书与道

一、“翰墨小事”与“书”“道”分殊

二、“书之为征,期合乎道”

三、“技进乎道,艺通乎神”

第二节 “书如其人”的书与人

一、“书为心画”

二、“书虽一艺,与性道通”

三、“人由心正,书由笔正”

第三节 “与政通矣”的书与社会

一、“结绳以记事”

二、“书之为教,古者以参于礼乐”

第二章 书法审美形式与哲学

第一节 “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继承与创新

一、“格不古则时俗”

二、“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三、“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第二节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形式与内容

一、“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二、“形质不存,神采何生”

三、“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第三节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人为与自然

一、“书肇于自然”

二、“大巧若拙”

三、“能所俱泯”

第三章 书法审美实践与哲学

第一节 “不落两边”的字形结构

一、“欲暗不欲明”

二、“知止不怠”

第二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章法布局

一、“万物负阴而抱阳”

二、“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第三节 “不偏之谓中”的创作风格

一、“偏有所着,既非中道”

二、“作书最要泯没棱痕”

第四节 “虚室生白”的创作心态

一、“寄将道枢,得其环中”

二、“唯道集虚”

结语

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子数据安全性质审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