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班主任应具备的十大意识-班主任工作艺术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代班主任应具备的十大意识-班主任工作艺术(精选8篇)

当代班主任应具备的十大意识-班主任工作艺术 篇1

时下,老师都在抱怨,学生的素质是一届不如一届,老师难当,班主任更难做。确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不再是以前的学生了,如果我们还是以前的老思想,旧观点来和新时代的学生来相处,就会觉得现在的学生的有些所作所为难以置信。但是如果我们老师自己能与时俱进,少一点抱怨,多一分心去了解现在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新时代的处理问题的艺术,做一个好班主任并不是很难。

由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很重视感情,充满热情与激情,活泼愉快,富有朝气。其热情的社会性日益增强,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与幻想,向往英雄事业行为,但也可能因为盲目狂热而做出蠢事,独立性增强,自我意识增强,有很强的模仿性,有很强的自尊心,孤独感和焦虑感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我们班主任就应该知道,他们渴望独立,他们希望得到自尊,他们需要沟通,他们需要温暖。如果我们班主任能运用一些处理问题的艺术技巧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那么不仅能让我们从繁琐的事情中解脱出来,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能和学生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就我自己三年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懂得两个交的圆的原理

一位动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巴利可高原研究狼群,发现每个狼都有固定的活动范围,他们的活动半径大约是15公里。当他把狼活动圈微缩在图纸上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三个圆圈是交*的,也就是说,这些狼群在划分地盘时,留有一个公共的区域。我们知道狼是有很大独立性的,但它们也需要在公共的区域交流和沟通。兽类如此,人也亦然,更何况老师和学生呢?我们的学生虽然需要独立但需要沟通。如果我们老师也营造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公共区域,并且进行愉快地交流,诚心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又有什么发愁得呢?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上的事情就很容易处理,毕竟,我们的学生也都是很重感情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心,时时细心,用心发现学生喜欢的事物,并和他们一起去欣赏,一起活动,一起学习,达到彼此的相互信任。我就经常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参加学生的兴趣小组,课外一起和学生打篮球,一起和他们谈文学,谈人生,论足球等等。学生从心底里来接纳我这个班主任,把我当作他们良师益友。如果我们还象以前一样,整天板着脸孔,一副与学生格格不入的样子,学生的活动不屑去参加,觉得他们说话做事都很幼稚,那么学生也会和你有一层隔膜,他们也会把你当作“外人”。如果班里有什么情况,他们也会支吾其事,班主任就很难了解真相。其实,在与学生一起活动中,不仅能促进我们师生的感情,还能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因为,这时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心与心的交流,才是真诚的交流。学生信任班主任了,他们愿意把自己在学习生活的苦与乐和班主任分享,班主任就会对班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班里出现什么事情也能对症下药,所以我们老师多留意寻找并建立与学生的公共区域,热情的投入到他们喜爱的活动中去,做学生真实的聆听者,与他们一起分享生活学习中的乐趣。

二、注意破窗理论

犯罪学家曾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他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他注意到楼上有一扇窗的玻璃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整齐美丽极不协调,显得格外刺眼,过了一段时间,他惊奇地发现,那破窗不但没有及时维修,大楼反而多了几个打烂的玻璃。如果有人打坏了玻璃,而这扇窗户不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有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就是“破窗理论”。

学生正处于模仿性最强的阶段,一旦有学生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老师如果不及时的制止的话,那么很快就会在班上蔓延,而且传的很快很广。因此我们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一旦发现不良的行为,马上制止,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记得一个学期,我因为参加培训,几天没有去班里观察,结果班里竟然成了牌馆。后来问那些本来还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为什么也跟着去打牌,他们说,看其他同学在玩,自己也很想玩,就也去买了牌来玩。从这件事我得到启示:当班里出现“破窗”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弄清楚真相,防止出现更多的“破窗”。其实这就是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只是他们模仿的是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只要及时的指导教育,让他们趁早从迷途中返回。

三、运用打折理论

当我们在街上闲逛时,本来对那些高价的物品望而止步,因为我们实在没有能力去购买。但是只要店铺打出横幅:本店所有商品一律2折。即使打折商品的价格还是在我们承受的范围之外,我们还是想尽办法把它买下来。等到我们慢慢的喜欢这些高贵的品牌后,慢慢地也会去选择他们。这是商家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和发展潜力客户经常运用的手段,我暂时称之为“打折理论”。

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我思索: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这种心理需求,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在老师眼里的所谓的“差生”,他们谁不愿意做老师的得意门生,大家所羡慕的好学生呢?他们也在不断的努力,希望去达到,但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没有达到而已。那么我们能不能对这部分所谓的差生的要求打折呢?他们也需要得到满足,也想有自己的自尊啊,他们也想慢慢来树立信心啊。

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几乎从不来做早操,为此,我找他谈了好多次话,软硬兼施,但是,每次他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总有理由和借口。我真拿他没办法。有一天我用商量的口气对他说,我们来一个君子秘密协议:一周有五次早操,我给你两次机会可以不来,而且两次时间不给你固定,你自己可以选择……还没等我说完,他便十分高兴地答应了。并且信誓旦旦地说,我每周一定按时来做三次早操,如果没来三次,就任老师处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只提醒他还来几次,他自己也经常给我报告:“老师,这个星期我来了两次了”。我不时地鼓励他,好样的。慢慢地,我又把标准提高了些。他也很愉快的接受了,自觉地在进步,后来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在支持他,最终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出早操了,而且成绩也提高。每当我看到我们班上整齐的队伍时,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从这件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天生其人必有用,天生其才必有用,老师的水平就应该体现在给学生一点松动,多点尊重,恨铁不成钢的做法与学生的心理需要是相悖的。

当代班主任应具备的十大意识-班主任工作艺术 篇2

什么是艺术型?笔者认为就是一位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法指导上要有一定的技巧, 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 起到“亲其师, 信其教”的教育效果。

一、管理班级中的艺术

一个班级教育效果的高低, 主要决定于班级教学管理的好坏。对于班级教学管理方法各有不同, 但要达到班级管理有序, 教学效果好, 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具有爱的艺术。

师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自觉的情感的倾注。是没有任何条件, 不是有纯粹的功利目的所支配。师爱是社会情感的理性表现或抒发。上海特级教师毛蓓蕾说过:“正是因为我爱他们, 所以我的生活是充实的, 我一想到孩子, 就有了力量, 就会感到‘其中有乐, 其乐无穷’。”可见班主任的爱应该是无私的, 应建立在博爱的基础上, 不能因是亲朋好友之子则“偏爱”, 不因学生学习拔尖而“溺爱”, 不因学生调皮、成绩不好就“薄爱”。当爱在班级管理中失去了公正, 就会误入歧途, 不利于班级管理, 所以管理班级中的爱是有艺术的。

2. 修炼自身的艺术。

做学生的导师, 用自身的品格、言行、才能等因素影响他们。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 增加了实施教育的机会, 因此, 应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例如, 对后进生重在感化, 注意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而少些训斥。

高尚品格、行为的影响是班主任对学生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一种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结果。因此每一位班主任工作者, 都应加强自身修养, 注意自己的言行, 时时、处处、事事成为学生的表率, 以自己高尚的品格、行为赢得学生, 有利于班级管理。

才能影响力是一种使人自觉服从的力量, 他们愿意追随自己所“崇拜”的人, 服从指挥, 听从教诲。在日常教育中, 同样的事、同样的学生, 有的教师三令五申、态度严厉甚至体罚学生, 但收效甚微。有的虽心平气和, 学生却言听计从, 做得很好,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品行和学生对其才能的崇拜。所以班主任必须具有修炼自身的艺术。

3. 培养班干部的艺术。

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的带头人, 他们的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班风建设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那么, 如何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首先, 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班主任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常规表现, 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 了解学生与班级的关系, 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通过谈心家访, 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 从中加以分析、选择优秀的“苗子”, 加以培养;其次, 教育学生干部树立责任心与荣誉感, 在学生干部任职的第一天起, 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并在今后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 告诉学生干部, 当干部要有吃苦、吃亏的思想准备, 处处做表率, 同时班主任要帮助班干部消除那种“当干部不合算, 出力不讨好”的消极情绪。因此, 在培养班干部上运用艺术的手法会“事半功倍”。

4. 培养集体荣誉感的艺术。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 班级的荣誉关系到每个学生, 来自各个不同的方面, 一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具备了, 他们每个人多会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为自己的班级去争取荣誉, 例如, 他们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争取上进的气氛。

二、引导教育的艺术

在班级工作中, 引导教育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批评, 成功有效的批评好比一剂良方, 能使种种疑难病症得以医治, 从而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有利于树立良好的风气。因此, 批评要想达到一定的效果, 就需要一定的艺术。

1. 富有幽默含蓄的艺术, 能使之反省。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 是智慧的闪现。”幽默的作用, 不仅是含有笑料, 使人轻松;更重要的是, 它含蓄、深沉和犀利, 使人在哈哈一笑或啼笑皆非之后, 有无穷回味和智慧的启迪, 并受到一定的教育。如一次班会上, 我针对个别同学做值日不认真或不做的现象, 来了一个正话反说:“同学们, 最近我们班涌现出了一批颇具爱心的同学, 他们扫地时总是轻描淡写, 可谓扫地不伤蝼蚁命;还有些同学, 总是让清洁工具静静地躺在工具箱里, 不忍心让他们沾染半点灰尘, 更可谓菩萨心肠。大家说, 这些同学不值得表扬吗?”同学们忍俊不禁, 哈哈大笑, 那些不爱做值日的同学, 深深埋下了头。

2. 具有利用教材, 因势利导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利用教材, 抓住时机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妈妈的爱》一文中, 讲述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母爱。我有意让班里一位孤僻的对母亲有很深隔阂的孩子来分析课文并回答:在你的记忆中妈妈为你做了哪些让你难忘的事?在述说中他低下了头, 流出了泪。我趁机说:“同学们, 他的妈妈真爱他呀!”这样学生在顺水推舟中不知不觉接受了批评教育, 效果显著。

3. 营造天时、地利教育环境的艺术。

教育批评总要指出缺点揭人短处的, 总是使人不舒服, 因此批评时必须要善于营造合适的场合。否则, 不仅批评不易被接受, 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 其结果适得其反。我班一位同学很聪明, 成绩也不错, 但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 较自私。一次大扫除, 分完工后就他一人没带清洁工具。我很生气, 但想到以前这样时, 当场批评过后没有一点效果, 就压住怒火没说什么, 帮他找了工具。事后我把他叫到操场上谈心。我先问他看到清扫过的校园有什么感受?在听到他的回答后又问, 在他家里, 家人经常做家庭大扫除吗?那时侯他干些什么?家长会怎么说等等, 原以为我要像以前一样批评的他没料到我会这样婉转的、通过谈话教育了他。从此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 开始关心他人, 关心班集体。

4. 运用面部表情, 控制情绪的艺术。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是学生洞察教师心灵、性格的窗口。正确运用表情语言, 因势利导, 会有很大的收效。如上课时, 有的孩子思想抛锚, 不认真听讲, 我不是点名批评而是向其投向关注的目光, 学生从中感受到的有责备也有关怀。这一特殊的眼神, 能使犯错误的学生读懂, 并能触及其内心。

卡耐基说过:“表扬可以形成文件, 而批评之打个电话就行了。”班主任要掌握教育引导的艺术, 那就会事倍功半。

三、促进全班学生共同、稳步前进的艺术

能够使全班共同发展, 齐步前进的前提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在每个班都存在。这部分学生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智能不好;一种是智能较好, 但顽皮不学。因此摸透情况“因材施教”转化好他们, 才会使班级工作更上一层楼。然而, 转化后进生也需要有一定的艺术。

1. 在关心、尊重的基础上, 帮助后进生树立自尊、自信的艺术。

我们深深知道, 后进生心里深深隐藏着对平等和尊重的强烈渴望, 他们渴望老师尊重、关心自己, 渴望得到老师的同情、理解和帮助啊。因而要转化后进生必须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 从感情上亲近他们, 从学习上帮助他们, 从兴趣上引导他们, 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上去鼓励他们, 使他们懂得自尊。并启发他们相信自己, 树立自信心, 确认自己有一定的潜力:只要发奋努力, 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有一位同学在转入我班不久, 学校进行了期中检测。他的语文考了45分, 数学考了37分。其纪律散漫不爱学习, 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由爷爷、奶奶管教。原学校不要后才转入我校。了解到他的情况后, 我先借给他了一些关于名人成功的书, 让他阅读, 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 让他说说读后的感受。根据他的感受我趁热打铁说:“你也很聪明, 只是有点贪玩, 只要端正学习态度, 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不信?老师可以和你打赌。”果然, 他的进步非常大。

2. 对后进生进行合理评价, 为他们提供成功机会的艺术。

对后进生的评价要合理、要适宜, 只要有进步就行, 只能纵向比, 不能横向比。假如这次考了40分, 下次对他提出要求是45分, 这对他来说很容易, 于是就会在这种鼓励下不断前进。也就是让他们学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自信、自强。平时对后进生实施“四优”:优先参与、优先发言、优先批阅作业、优先辅导。比如后进生在其他方面有特长, 就请有关教师进行指导训练, 并创造条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从而使其自觉地改变自我形象, 为班级出一份力。

3. 对后进生对症下药, 教育辅导的艺术。

后进生一般缺少基础知识和技能, 思维能力、认识水平较低, 意志能力薄弱, 致使学习发生困难, 教师要摸清后进生的底子, 抓准症结所在, 缺什么补什么, 才能把知识和技能上的缺口补起来。对粗心大意的学生, 应该要求他们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 养成自己检查、订正的好习惯;对信心不足、缺乏毅力的学生, 要多鼓励、多表扬他们的进步, 帮助后进生克服困难, 不再承受心理负担, 应该放下包袱, 轻装上阵。

当代班主任应具备的十大意识-班主任工作艺术 篇3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能力;培育

道德教育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受教者能够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向道德实践转化,真正的做到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的统一,在知识向行为转化的过程中,道德能力是做好道德实践工作的关键和基础,我们将大学生作为出发点研究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并对大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的提升途径做出研究。

1 当代大学生具备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的必要性

1.1 是社会转型与多元化价值并存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单一的社会生活被消除,社会中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和多元化社会使得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新道德观念的形成,旧道德观念的消沉,各种道德观念相互碰撞,给现阶段我国社会道德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也淡化了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能力。所以各高校需要提升对大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培养的重视,让当代大学生能够在道德迷宫中明确现阶段各种道德现象,并作出理性科学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1.2 道德相对主义与“去道德化”盛行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程度的大幅度提升,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交流的更加频繁,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自身主体意识的提升,使得主张自由的当代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和推崇尊重个人个性和主体的道德相对主义,而对那些社会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却加以反对。这种“去道德化”的思想的出现造成社会中未婚先育、吸毒等一些原本具备鲜明是非准则和善恶的事物变成了个人私事,社会对当事人不能进行其特定行为和态度要求。在这种道德相对主义和“去道德化”风靡的背景下,给我国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更消除了道德存在的本真意义,使得我国当代大学生丧失了原本正确的道德意识,对善恶不能进行有效的区分,影响了我国未来人民的道德意识,所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让其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做到明是非、变黑白,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教学的重点内容。

1.3 受信息多样化与负面大众文化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网络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的重要部门,但是网络社会的出现,使得我国原先单一的信息空间开始向立体化信息空间转变,但网络社会中广泛的信息资源,使得信息过于膨胀和泛滥,大学生不能清楚分辨出哪些信息是合法的那些是非法的,哪些是有益的信息,哪些是有害的信息。这种真假信息混淆的状况下出现了网络信息污染。此外那些娱乐化、低俗化的大众文化也对我国主流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大大降低了主流文化的约束功能和导向能力,让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在大学生生活和文化价值观念中得到渗透。那些当代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分辨出道德生活善与恶,出现了道德困惑的状况。所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就变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2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

2.1 自主化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广泛的提升,尤其是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更要在公平竞争、追求公平的市场中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作为大学生进行信息获取和储备知识重要途径,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自由性以及虚拟性都大大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使得大学生主体意识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上也有所反应,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和确立过程中摆脱了对教师、家长以及书本的依赖,并按照自己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了自己的道德观念。自主化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是新时代下产生,也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

2.2 具备传统精神文化引导下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 传统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培养的源泉,现阶段,大学生普遍存在排斥传统文化道德精髓的现状,更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真正的与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意识培养和道德能力提升安排在传统政治教育过程,让大学生没有真正的意识到道德存在的价值,更没有将道德作为个人约束的关键准则。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传统文化精髓指引下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并能够了解和认识到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当然需要做好道德意识的创新、继承工作,只有升华的道德意识才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2.3 具备理性化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 我国改革开展具有较广的复杂性、开放性、多层次、全方位等特征,市场经济则具备自发性、盲目性和竞争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让当代大学生感到了极大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性。大学生想要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就需要具备理性化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并能够拥有广泛的自信,面对道德问题出现时做到冷静观察和理性思考,不要盲目冲动和过于情绪化。更重要的是要坚定自己对事物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够展示出沉着、冷静和独立思考的行为,使得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都趋于理性化。

3 结束语

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和文化背景以及多变的道德环境,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大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在面对道德选择能够做到从容应对,更好的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道德生活。

参考文献:

[1]周姝怡,陈冬林.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实效性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蒋燕.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育[J].职教通讯,2015(8):77-80.

[3]何小红.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5):71-72.

班主任十大工作艺术 篇4

作者:刘丽芳

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教师是班主任。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帅难得。”特别是对有不良品德的差生的转化,班主任工作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必须具备以下十大艺术。有了这些艺术教育的基本功,合上时代的文明节奏,班主任就是艺术家了。

一、谈话艺术。谈话要传之以心,授之以意。对多数或全班同学的谈话,要坚持正面教育,一分为二,肯定成绩为主。对有不良品德的学生个别谈话,谈前要虚心体察,冷静分析。要做到及时。谈时要首先排除意义障碍,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为有不良品德的学生创造接受教育的内因。品德不良的学生在生活的历程中,听到的往往是批评、指责、训斥、挖苦和嘲笑。因此他们有“戒心”有“敌意”。总认为周围的人都厌弃自己,所以内心总被一种“反抗”的情绪所笼罩。平时表现为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理,这种内因是无法接受教育的。班主任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善于洞察他们的心灵,揣摩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善于体贴关心他们的内心要求。用一些感人肺腑的事迹,启发他们觉悟,满足他们的一些正当要求,这是矫正不良品德,达到谈话目的的前提条件。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要及时给他们谈话。谈后使他们感到轻松,没有负担。因为他们自我放纵和自我原谅受到了压抑,而自强不息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这时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愉快感。这才达到了谈话后的理想境界,矫正不良品德的可能,才由此开始。即使有反复,问题也不大了。

二、家访艺术。家访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与家长取得联系,互通情报,以达到教育转化学生思想为目的。班主任应持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去进行家访工作,才可促效。切忌找家长去告学生的状。中学一类的大学生,犯了错误,受到校纪处分或被公安机关扣留罚款时,家访工作尤为要慎重对待。对学生来说,这是最臊脸的事。多数学生怕或不愿让家长知道,但错误性质严重,影响很大。特别是罚款拿不出来,不找家长不行。班主任要变“恨铁”为“锤铁”,正面对他们进行教育,不能发火,以行动间接教育感化,让他们“听锤”。再公开进行家访。必要时班主任和他一起找家长,使他感到班主任对他有保护作用。这样创设条件促其“内省”,才能起到教育学生转变思想的作用。

三、情绪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育过程中最微妙,也最有意义的因素。”情绪分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两种。教师的情绪中尤其是班主任情绪的力量更为重要,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谈到演员的修养问题时,所比喻的那样:“当一个人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得把套鞋脱下,留在室外的过道里;当演员来到剧场的时候,他也应把自己的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之外,在这里在剧院里他整个的人是属于艺术的。”班主任也应该如此,当他来到学校里,在学生面前,他应该忘掉自己的一切痛苦和不快,因为他整个人属于孩于们的,是属于教育事业的。教育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班主任要做到真情实感,善于调控才行。教育学生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各种情绪,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在错误的行为中,也有微妙的变化,其行为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原来的担心和忧虑造成的心理负担会马上消失,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当学生体验到这种情绪时,就不仅在理智上,而且在感情上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其实这种情绪也就是教师的教育在学生的内心的一种折光,它源于学生内心,激起学生主动向上的力量。当学生遭受挫折后的追悔、内疚,如果处理得当,亦可变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的力量。即使“小皇帝”也会变成“乖孩子”的。这就是情绪艺术转换成了教育的力量。

四、组织艺术。班主任的组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中学生有明显的自尊心,强烈的荣誉感和理智感,在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以及尽到责任或义务时,常常会引起道德上的满足。这是做好组织工作的有利条件。组织工作又是具体的细微的,必须主持公道,组织严密。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失误。班主任的全部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坚持正面教育,做好转化工作,体现以学为主。为了这三句话,班主任还须经常记录三本帐:正课、自习出勤登记帐,早操、课间操两操考勤登记帐,生活卫生登记帐。为阶段性的总结,提供第一手材料。这些记录可交学生去作,班主任及时汇总。为此相应而来的班、团、组干的选拔与健全、寝教卫生的轮留与安排,公物保管及课代表的分配等,一系列组织工作必须跟上去。组织严密了,学生有遵循,遇事该找谁明确,班级事务也就有条理了。班主任阵脚不紊乱,腾出手来可考虑班级大事计。这就叫“有组织能力不用忙,没组织能力跑断肠。”

五、疏导艺术。疏导即打通开导思想,体现一个“通”字。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包括进取心、恒心、信心、意志、毅力五个方面。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和技巧。还应当通过班主任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更好地调动起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须把住脉搏诱导,抓准个性教育。(班主任工作

)当代青年的特点:政治上具有探求性,观点上带有偏激性,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目标上的时代性,需求上带有的享乐性,思维上的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意识上的自主性,处事上带有自私性,行为上的独立性,生活上带有依赖性,性格上的开放性,意志上带有脆弱性,自我认识上的早熟性,实际上带有幼稚性,理想追求上具有狂热性,行动上带有短暂性。弄清了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不失时机的对症下药,才能强化德育教育,打下烙印,不能雨过地皮干。使德育工作螺旋式提高,波浪式前进。

六、转化艺术。转化即转变、改变,重在一个“变”字,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对立面对换位置。班主任做好转化工作,实质是对差生后进生而言的。差生的性格特征:缺乏克制力反思自身学习上的弱点,纠正不足和错误之处,朝着目标前进的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薄弱;容易表现为情绪不安,朝三暮四,容易发怒、非常郁闷,毫无理由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意念,促使他在自暴自弃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班主任对此必须设法改变他“处处遭白眼,时时受批评”的冷遇处境,不能头疼医头,脚疼治脚,必须长久从计。在转化工作上,要把握“火候”,达到要求。必须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围追堵截为巧妙疏导,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一曝十寒为细水长流,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耳提面命为循循善诱。抓住循环性,好些问题,一次教育不会奏效,就是几次教育构成一个系列有时也难彻底解决。思想教育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为此,班主任在善于发现积极因素、点燃“星星之火”的同时,要抓住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的几个关键时机,促使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醒悟就是他们感到坚持错误的危险,思想上有了改正的愿望,教育者应及时抓住这个时机给予鼓励和帮助。转变就是指有改正错误的表现,这时要抓紧工作,积极促其转变。对微小的进步要及时表扬,使正确的行动得到强化而渐渐巩固下来。反复就是重新犯错误。反复是正常现象,但要及时找出原因,继续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直到不再反复和动摇,从而进入巩固时期。持久的巩固就进入了稳定期。“撩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理想境界即可达到。

七、教学艺术。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与他本人的教学工作好坏是密切相关的。班主任应首先是教学能手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应具备比中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多许多倍的知识。”这是班主任能赢得学生信任的前提之一。知识越渊博,信任越牢靠。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难想象一个教学上一蹋糊涂的班主任教师,能会在学生中有多高的威信。威信又牵扯到班主任的群众基础问题。另外,教学、辅导、批改这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窗口。教学艺术高,教育学生时的逆反心理就会小。学生感到从班主任的教学中,学得了不少知识,这样学生从心底里佩服,班主任说话就香、就灵。所以教学艺术的高低,对班主任工作来说是有直接关系的。

八、诤友艺术。有人从慈母的角色讲,班主任是学生的“班妈”。强调了班主任要做到与学生心理相容,必须以爱为桥梁。爱是开启受教育者心灵的灵丹妙药,要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觉行动的催化剂,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但要准确把握,过分的溺爱或姑息错误,这是做“班妈”的角色失当。真正的“班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学习思想上严格要求,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严也是爱,严也是慈。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益友,同他们休戚相关,心心相印,亲密无间。还要做学生敬畏友,更要做净友。当他们有了错误缺点时,敢于旗帜鲜明地予以批评教育,决不含含糊糊,遮遮掩掩,更不能文过饰非,纵容姑息。尤其是对有不良品德的大一点的学生,犯了错误,又不认识。班主任的正确教育听不进去,找后帐,施加威胁,作为班主任,此时此刻必须坚持原则,据理力争,毫不动抓摇。故遇到这样老大难学生,做净友的艺术更重要。净友艺术是熔慈母;益友、畏友为一体的。既做后进生最能了解和信任的朋友,又要做最能体贴和爱护他们的母亲。严中有爱,爱中求严。情暖人心,又不失原则。

九、预见艺术。即是班主任要有超前观念,事情未发生前,通过虚心体察,冷静分析,就有一定把握的预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预见准确度的高低,也是衡量班主任平常工作能力水平高低的标志。为此,班主任必须做到:第一,不断提高自身德育工作水平;第二,对班级情况必须了如指掌。第三,注意收集各种信息,经常运用信息指导班级工作。预见艺术也是个科研题目,问题没出来,答案已经有了。班主任才可胸有成竹。深入实际,洞察情况,内外联系,反馈加工四步走。这是为“锤铁”生火,从“听锤”知音。预见艺术对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是必不可少的。

十、人格艺术。说服人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真理的力量;一种是人格的力量(即作出示范)。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人格。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这种监督对班主任会更胜一筹。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时一个动作,一句话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兴趣、追求和事业……。仪表庄严,潇洒、美观,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给学生会留一下美好的印象、一位好的班主任教师,几十年后,你的学生谈起来,还是头头是道,记忆犹新,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你的人格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永世不灭的。教师不向人索求特殊报酬,忠于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事业,玉成他人为自己的最大幸福。但求桃李芬芳,而自己甘愿悄然无声。这样的人格,必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人的力量。所以,人格艺术即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

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篇5

班主任工作是非常严肃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故而班主任自然成了众多意识领域的骨干。然而,我们发现各地偶有学校或任人唯亲,或方便工作安排,或照顾工作量,使班主任职务为一张随手甩出的牌,致使班主任泛滥成灾,龙蛇混杂,良莠不齐。责任心不强者、自私自利者、能力不佳者、孤陋寡闻者,大有人在,严重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更是为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必须要严格甄别班主任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做任何工作,都要具备相应的能力,不同的活动任务、内容对所需能力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班主任作为一种越来越专业化的工作也不例外。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基本业务素质两个大的方面。

思想素质是班主任应当起码具有的素质,没有一定的思想素质,班主任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具体来说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自身必须具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目前劳动力的竞争将被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取而代之,时代呼唤知识与人才。几年后,十年后,学生面临的将是文化知识的挑战,因此,必须给他们对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挑战未来的理想。试想,一个班主任鼠目寸光,胸无大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能给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一个班主任的目标是油盐柴米,办事拿钱,势必影响自身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理想难免纠缠于目前的利益。没有远大的理想趋动,学生定然成井底之蛙。要有鸿鹄之志,必来自班主任的潜移默化。鼠目寸光的班主任,孕育的必是油、盐、柴、米、酱、醋、茶。

第二,班主任必须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贞不渝”。如果一个班主任不喜欢教育,钟情其它行为,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对其本职工作绝对不会脉脉含情,定会三心二意,教育成了第二职业,班主任工作成了“副业”。一个时代呼唤对教育独有情钟的班主任,其道理简单,此不赘述。

第三,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是想,也喜欢教育,如果不落实到行动,那就是纸上谈兵;理想与天齐,言语比天高,那是行动的矮子。落实到工作实践,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如果说忠诚教育是航向,那么责任心是舵手。此是关键的素质。有了责任心,他才会处处想着学生,偶尔半天没到班上走走,他心里就不踏实,像丢了什么东西;没有责任心,他总是自我陶醉,自我满足,总以为天下太平。

第四,要具备高度的使命感。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有鉴于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就必须要具有高度的使命感,班主任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班主任的基本业务素质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素质,一名班主任不管他的思想素质多高,没有一定的基本业务素质,其班主任工作将很难展开,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首先,班主任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班主任不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方面,不论是数理化还是音体美,不论是油盐油酱醋还是医药卫生,都应懂一点,才不致于闹出“我们不仅要成立男子篮球队,而且还要成立女子女球队”的笑话。我们在各个领域,不要求都成专家,但至少能稀泥糊糊,才不会“开黄腔”。孤陋寡闻者,其学生定然得不到全面发展,造就的是新一代孤陋寡闻者,自己知识面太窄,传什么道?解什么惑?

其次,要懂得教育规律,才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如果说责任心是班主任最关键的思想素质,那么,懂教育规律是班主任最关键的业务素质。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并能把教育理论同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应该是懂教育规律了。等能做到“会”教育,才能说具备了工作能力。具备了这一素质和能力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带出来的班,班风才正,班风才团结、务实、健康、积极向上。不懂教育规律,只能说是“教书匠”,而非“工程师”。这种班主任只能滥竽充数,既不会对班集体作整体导向,又不会做个体工作。要么只抓清洁卫生和迟到缺席而忽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么样样先进而班上文化成绩平平,要么喊得轰烈烈而学生无动于衷。要么婆婆妈妈,要么高高在上,要么事无巨细统统包办。

第三,班主任要具有营造良好的班集体的能力。

良好的班集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律、自强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因此,面对跨入学校大门的学生,班集体的建设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这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使班级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它可将全班学生的心吸引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形成勤奋好学、奋发进取的良好班风。同时,一个班级能否跟上时代步伐,很大程度上要看班主任有没有创造力。不同的学生,特点各异,即使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因此班主任要善于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开展班级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第四,班主任要具有激励学生主动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具有激励学生主动创新的能力。具体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创新的态度。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框框,让学生大胆求真、求新,点燃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好奇之火,养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把对学生的信任、热爱、关心和鼓励,通过态度、表情的行为方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成功,感受成功与快乐,以增强继续创新的决心和信心。第二,培养创新的技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地吸收知识,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为此,教师一方面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另一方面还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探索导航。第三,培养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基础。要培养创新思维必须在激发兴趣,开启心智上多加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寻找尽可能多的解答方式。

第五,缜密有方的组织管理能力

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对整个班级,又要面对个别学生。对整个集体进行工作,就要求班主任具有组织者、管理者的才能,即善于组织良好的班集体,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善于管理班级各项工作。同时又要针对个别同学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做些个别转化工作。这是班主任的基本能力之一,缺少这种组织管理和个别转化的能力,班级工作就会陷入一片杂乱,顾此失彼,既使再卖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班级管理上,安排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考虑问题要周密,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要善于把学校教育要求同本班的实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部分。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和精神,使学生发挥班级主人翁的作用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班主任善于组织良好的班集体的能力,主要表现在骨干力量的挑选和培养,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等方面。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放到组织班集体上。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之后,集体自身就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每个学生的成长,就可以置于集体的共同约束、陶冶和进步之中。比如:作为新生的班主任对于班委会的选举要慎重,不能操之过急,通过缜密的思考和各种考核之后再选出的班委会会更让同学们信服。

第六,广泛灵活的交往协调能力

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班主任只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对学生的全部教育任务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协调科任教师、家长、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影响。要协调,首先就得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要靠交往,班主任要善于同有关部门,同各种有关人员交往。于是,交往协调能力就成了班主任不可缺少的能力。

首先,科任教师如果都能和班主任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形成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目标统一的教育集体,教育效果就会超过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努力做到:一要主动与科任教师,互通情况,研究问题,确定方向,讨论措施,制定计划。二是经常诚恳地向科任教师征求意见,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热情地邀请科任教师参加班级活动,使师生增加感情,沟通思想,配合工作。四是科任教师个人或家庭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次,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和家庭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必须善于做好这方面的协调工作。班主任要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各方面情况,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各种情况,以便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八大基本素质 篇6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生活节奏如同飞快奔驰的列车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因此,尽管有时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准确,但第一印象总会在决策时,在人的情感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实验心理学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在教学中,搞好首因效应极为重要.教与学是双向交流,如果学生对教师或某学科的第一印象不好,势必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质量.中学学生的认识水平及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辩证思维还刚开始形成,他们往往只凭某一点的好坏,凭直觉下判断、做推理,得出结论.所以,在学生首次接触初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为以后的教学开个好头,打好基础.

二、期望效应

有一次,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进步很快。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便划出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它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平时,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使这种真诚的期待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对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期望对象能力大小的感知,在一定时间里预期其能够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期待和向往。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教师真诚的期待会对学生昌盛巨大影响,能给学生的成长指出正确的方向,具有教育感化作用。教师以激励的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兴趣和自觉行动,这样便会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得生动、活泼、长足的发展。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迷茫、挫败的感觉会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使他们产生郁闷、急躁等不良情绪,对学生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厌学。这时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望的眼神,都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当然,期望效应要产生效果,需要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动态过程,只有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对学生的期望才能转化为巨大的力量。

三、马太效应

《圣经》中“马太福音”一章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就是好学生好对待,差学生差对待,而好与差的标准主要还是学习成绩。对于一些班主任心目中的好学生来说,爱“过剩”的时候,就会贬值,他们对表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种优越的社会心理环境会使他们在成长中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挫折。而对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因为分数不高,就会长期处在被班主任的关爱遗忘的角落,这种人为造成的恶劣的心理环境,将会使他们情绪偏激、行为带有触发性和冲动性,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

四、情绪效应

古希腊有个杰出的哲学家叫德漠克利特,他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被人美称为“含笑哲学家”。现在的商店、宾馆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同样,如果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不顺利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能注意调整,多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那么,在学生犯错误时,即使我们严厉地批评他,他也会认为这是为他好,从而能虚心地接受我们的批评。

五、空白效应

心理实验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班主任要善于留白,如在表达方面留白,针对某些问题,班主任不妨先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实践方面留白,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思考方面留白,班主任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面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在批评方面留白,批评之后,留有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责备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被“穷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

六、糊涂效应

教师需要认真和较真,但有时也需要点“糊涂”。“糊涂”是一种宽容、理解和尊重,是一种更理智和更深沉的爱。因为这样的爱的同时还保护了学生敏感的自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教育的核心从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学生渴望得到尊重,学生需要尊严。当他们犯了错误时,他们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教师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如果教师此时再给予不当的批评训斥,那就只能使学生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学生不能无错,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知错改错。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大可不必小题大做,揪住不放,而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也许“糊涂”一点,宽容一点,更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糊涂”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它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是给学生留一片自由的天地,留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

七、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的发现谈起。为了预报天气,他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而当他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竟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计算机没有毛病,于是,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开始时一个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地放大,最后可能导致巨大而严重的后果。教育过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个细节的疏忽、一次小小的失误、一次漫不经心的话语、甚至是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可能导致蝴蝶效应。教育是育人的事业,马虎不得。一些细节虽然看似琐碎,但引发的连锁效应和后果却是不可忽视的,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影响。教师应认真地审视、反思、调整自己日常的一举一动。

八、变脸效应

四川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深受人们的喜爱,给人以无限的乐趣,也给人以无限的神秘之感。

在教育的旅途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生。正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诗一样,时时变化、事事变迁。在工作中,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思想活生生的学生,是一种智慧的游戏。需要我们用“变”的思想,用智慧的手段去面对。而有时学生从老师的脸去推测老师的心,面从心生。因此教育需要我们老师变脸,有时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我将教师“因势、因时、因事、因人”进行的“笑脸”和“黑脸”的有效变化,更好地实施教育这种现象称为“变脸效应”。

鲁迅所说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不为教育。班主任只有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然而老师的爱有的是内隐的,有的是外显的。研究表明,外显的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内隐的爱是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学生虽然知道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当时很难接受,需让学生去感知,需长时间感悟。

一路走来,一路看着,一路学着。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两个极端现象——笑口常开或不拘言笑。在我身边有位非常严厉的班主任,总也不笑,无论何时,学生都很怕他,不久便有了“老黑式的老班”。学生敬而远之。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即“黑脸的爱”。也不能一味表扬学生即“笑脸的爱”,应做到“笑脸的爱”,“黑脸的爱”的有机结合,该笑则笑,该板则板,即“变脸”。“该笑则笑,该板则板”,恰到好处的“度”很难把握,但我感觉,对学生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的爱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然而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有些想法是不同于成人的。我们都知道作为班主任来说没有一个不爱学生的。在实际工作中会有许多学生不理解老师,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不能一味笑口常开,更不能总板着脸,都不利于教育学生。我认为应二者兼得。比如:在全班开会、正式场合、面对学生不学习、出现违反我们管理班级原则的问题时应主要以严肃为主,这样才有威慑力。在讲课、课间巡视、与学生谈心、关于生活中、学习中困难时等应主要以微笑为主,这样更能使学生感受到爱。但没有绝对的“度”。实践表明“变脸效应”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一种智慧。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

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我想,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态度。

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并按时完成任务。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耐力较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等方面。

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予人健康”,首先要“自己健康”,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角色认知、饱满的工作热情、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三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个性即特色.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切。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挥洒着自身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会如春风化雨,在教育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忠于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位师德上失衡的教师远比一个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可怕。因此,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堂上,教师所传授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学识.而且代表着社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人格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以国家所提倡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为执教的根本。

三、育人为本,良好的职业操守。

“育人为本”是党和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办学宗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是教师的职责,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就是说“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根本职责所在。

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的统一、学高与身正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操守。

四、学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

品德内在,言行外显。个体品德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的优与劣来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端庄的容貌、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文明的谈吐、优雅的风度、振奋的精神、严肃活泼的工作作风。

每一位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但作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遵从教师这个职业的规范,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中规中矩.甚至于参加社会活动时也要有一定的约束.使自己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人员。五、一专多能,多元的知识结构。

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必须具备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对本学科教学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要有从事教师职业所规定的合格的学历和文凭。

但是,作为现代教师,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我认为,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可以包括三个大的方面: 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古今中外科学的思想理论。

2.精湛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专业前沿知识。3.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教师的素质结构应围绕学科目标来构建。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教科书的知识含量;在分布上,理论性、基础性的部分密度要大一些:在排列上.系统性要大一些.教师的知识一定要处于不断的更新、发展和调整中,以适应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需要。

六、精通业务,娴熟的教学艺术。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高深的学问,不懂教育规律,课是上不好的,或者事倍功半。拥有现代教学能力的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细节上。处理教材是艺术.设计教学是艺术,提问是艺术.启发诱导是艺术,与学生交流是艺术……在这里,教学艺术是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各种知识、手段、方法的总和。教师只有准确、熟练、灵活地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魅力.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

七、学以致用,较强的工作能力。

教师的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认知能力:第二个层次为应用能力.由自学能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构成;第三个层次是工作能力。

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一般说来.教师在取得相应学历后.就证明已经获得、或已经基本具备这些能力。而第三个层次的工作能力.则是教师专业方面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通过多年实践的积累和深人钻研而获得。教师的丁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能力:第一类是对教学对象(学生)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第二类是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第三类是教师自我调控的能力。

2.表达能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教师要争取成为语言艺术家,思维敏捷,表述如行云流水.要有“一凤入林,百鸟压声”的本领。

教师丰富的思想、广博的学识、生动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准确、形象的语言传达给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世界是敏感的、向善的、爱美的,他们往往在老师优美动听的语言中受到感动.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开始了对老师的悦纳。

大凡名师如魏书生、于漪、钱梦龙等都是语言大师,他们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号召时,学生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抒情时,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点拨时,学生低头沉思。同样是课堂.内容、时间一样.但老师的口才不一样,课堂效果肯定是不同的。3.交往能力:教师为实现有效教育,必须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的“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教师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T作关系。教师还要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关系、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协作关系。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有效的工作。

4.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要把教育科研看成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研究.并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教育。学校努力营造以科研为先导的气氛,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常规化、普及化的行为.使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

5.适应环境的能力: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教师必须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才能有所作为。顺境中能成才.逆境中能发展,无论在怎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能为实现人生价值、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八、广博精深.深厚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含义非常丰富,范围也非常广泛,它是个体掌握的所有知识经过个人思维的整合与积淀而形成的.不仅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美学知识,也包括广泛的社会学知识、人文精神、文化视野等。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只有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九、与时俱进.先进的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如现代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等。特别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应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认识到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人。教育活动要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着力挖掘学生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进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十、积极进取。执著的创新精神。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所谓“扩展能力”是指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主要是指信息处理能力(即吸取、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即获得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

拥有扩展能力的教师,就是创新型的教师,他们能“吸取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美国学者史密斯)。

浅谈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篇7

【关键词】班主任 责任感 创新的能力 耐心 教育素质

大家都知道,学校是提高社会人员素质的机构,也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智、体力,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的教育基地。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各学校按分班来进行教育,这就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周到教育的基本结构。

所以教室是师生进行面对面教育的场所和结构形式,是因为教室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优势的作用。班主任的作用与一般授课老师不一样,一般授课老师只重视上一节课,但是班主任一边要重视上好一节课,另一边应重视自己负责的班集体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培养和指导,他是一个班的带头人和指导人。班主任工作的好坏是学校工作好坏的重要环节。班主任是整个班的组织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人、也是配合学生跟其他任课老师关系的主要媒介。班主任是连接学校跟学生,学校跟家庭,学校跟社会关系的主要桥梁。从此看出,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很辛苦、很艰难的工作。所以学校要求当班主任的老师要具备对工作负责的责任感,认真的工作态度,靠得住耐心,创新的能力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素质。

我相结合自己的多年的班主任经历提出以下有利于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几点:

1.班主任是负担起说课和育人的工作责任。因此,班主任首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具备让同学们满意的课堂管理能力。比如:每当班主任倡导学生要做真诚的、守约的人的时候一定首先得准备自己也有这些品德。除此之外,班主任要关心班里的每位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尊重父母、怎么跟其他同学团结。班主任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学习、热爱科学的同时自己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为人师表,要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和工作作风。

2.班主任要对班里所谓不听话的学生提高警惕。虽然他们在班里不占多数,但是班主任也要按时处理好学生的情况,不然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风味和纪律。因此,班主任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追究他们犯得错误。看问题的严重性相应的进行教育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这不光对他们不好,而且对整个班集体的影响也不利。在批评他们的同时尽量认同他们的优点给他们一次改正错误,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机会。

3.班主任要对精神脆弱的学生持于耐心的教育态度。因为,这种学生的精神状况经常不稳定、缺少自信、不善于交友,所以班主任要特别关心他们,探究怎么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带动全班同学跟他们多多交流,让他们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校园生活的快乐。

4.注重班干部的恰当选择和重点培养。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理,学生的学习榜样,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过程中影响很大的群体,他们经常跟学生一起,所以最了解学生,班主任不会感觉的、发现的问题他们会发现的,大部分学生跟着他们。所以,选择班干部的时候要选择在学习纪律、思想品德和各个方面能起模范作用的并具有较强的上进心的学生来担任这份工作。

5.应拥有关爱学生的观念。熱爱、关心每一位学生是班主任的必备品德。只要师生之间建立真诚、热情的师生关系的话才能产生彼此的了解。这时学生就会把班主任当作自己的亲人毫无拘束的进行交流。班主任要时刻关心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和单亲的学生。

6.班主任应富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每个物质都向往新的事物。班主任是一个班带头人,所以彻底解放落后观念的约束,应富有改革和创新能力。只要这样才能达到培养一批有用人才的目的。

7.善于观察和管理。班主任时刻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学生的行为。要深入走进学生复杂的精神世界并了如指掌。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会遇到性格和心理特征各不相同的学生,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用自己的关爱和行为感动他们,要善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指导他们。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管理手段要科学,行为话语要文明,保持态度温柔,避免侮辱学生的自尊。

班主任应具备什么条件 篇8

第一、班主任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班主任是一个“苦差事”,但是怎样才能“苦中取乐”呢?当谈到教师的幸福来源时,李镇西老师总结了几条: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当找到这些幸福感的时候,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同时,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专家,能够使我们在学科教学或其他专业技能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上)征服学生的心,并给他们以积极的影响;思想家,能够让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以鲜活的思想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学家,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

第二、班级管理要做到科学民主。他提出了一个新观点:用“法治”取代“人治”,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班级管理的成功不是把学生束缚在制度的包围中,而是让学生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自己。这种管理、监督不是班主任二十四小时的看管,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严明可行的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自觉的遵守。制度的执行中需要学生的自觉参与,并非被动的管束学生。

第三、赢得学生的心灵。善待孩子的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化批评为表扬,多一些非功利性谈心,把教师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指导学生上网,艺术地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

第四、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对大多数班主任来说,后进生的转化是最艰苦最头痛的事情,往往有时候事倍功半。李镇西老师为我们阐述了转化后进生的指导思想有三个方面:首先,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其次,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同时,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

第五、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首先,和学校领导和谐相处。其次,应处理好和任课老师的关系:多沟通,统一教育思想;真诚欣赏,并把自己的欣赏变成学生的欣赏。最后,班主任和家长的配合。没有合格的家长就没有完整的优质教育。班主任除了教育学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影响家长,因此,一定要和家长多沟通交流。

第六、在写作中成长。就日常工作而言,绝大多数班主任的敬业精神都是令人敬佩的,而且,所有班主任工作都是一样的琐碎而辛苦,但最后为什么只有少数班主任成了教育专家或者专家型的教育者呢?区别就在于是否思考与记录。

上一篇:卫生院安全生产培训下一篇:辩论赛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