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经济管理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燃气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工作当中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进行了研究。指出做好燃气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发挥统计的职能,从而有效的提高燃气企业经济效益。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经济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经济管理论文 篇1: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在《国有工业企业物资采购暂行规定》中对于采购招标有着明确的规定:首先,金额比较大的物资的采购,同时具备招标采购条件的,应该尽量实行招标采购。在公平交易的市场中,招标采购是国际通行的交易方式。国有企业引进正常的采购招标的体制是对于国有企业的一种管理和流程的创新,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国有企业采购招投标的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的支持。现存的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招标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对问题的分析入手,提出建议以及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物资管理

国家经贸委对于国有企业工业的的物资的采购和招标有着明确的规定,但现在由于国有企业在物资采购招标的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流程的随意性比较大,导致了在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在在招标的过程中对于招标的标准不能依据法律的标准执行,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对于投标人缺乏审核的机制,导致了投标人有时不具备完成所招标项目的能力,导致了后续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对于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招标的工作影响巨大,所以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提出对策以便解决。

一、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一)物资采购招标的随意性和主观上的排斥

在国有物资的采购和招标的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的习惯使然,所以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对于招投标的重视不够。由于国有企业的物资以前未曾改革国企前对于物资的使用一般做到随用随购,对于物资的采购和招投标随着国企的正规化和流程的规范化等,在流程和制度上做了硬性的规定,所以在招投标流程流于表面。同时,在一些负责物资的采购和招标的负责人看来,对于物资的采购不需要正规的流程化操作,主观上随物资采购招标的过程的排斥,认为这些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还没有转变认识。同时,对于物资的采购招标缺乏计划,缺少制度约束。

(二)物资采购招标的流程的规避

在物资采购招标的过程中,对于项目的招投标进行流程的规避,已到达对其监管的失利,进而为腐败滋生土壤。利用想存的物资采购招标过程中对于监管体制的缺乏的特点,钻物资采购流程的空子,把招投标项目进行化整为零,从而把项目的招标的金额控制在招标的规定限额以下,以达到避免招标的过程的目的。或者只进行小型金额的招标,从而把其他一些金额规定一些的项目取消招投标,从而进行对物资采购招标的控制。导致了在物资招投标的过程中对于采购资金缺乏监督和管理,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

(三)合同履行不到位

在投标的过程中对于招投标過程中制定的合同缺乏履行的监督体制的监管,导致了在招标过程的流程的流于表面。最终导致招投标的结果与最终的合同规定的不符,计算和审核的资金缺乏依据。首先是转标的问题,有着完成招标能力的中标人利用差价,把标转让给低资质的单位或者委托方,从而赚取其中差价的同时可以省却对于标的执行的精力的花费;其次是合同的履行的过程中对于招标物资的质量产品的批次进行替换和更改,以避免高价格对于利润空间的挤压。最后是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对于招投标的金额的要求追加和各种形式的贷款等。

(四)招投标的主体的缺失

在招标的过程中,由于主体的缺失而导致了在招标的一些问题的出现,主要体现在:一,招标的主体缺乏必要的招标资格,主要表现为招标主体拥有的评标专家的数据库的数量的缺乏,由于缺乏正常情况先的招标的资格导致了在招投标的过程中的规范化流程的缺失。二,招标代理机构在中小城市比较缺乏这是因为代理机构需要比较高的专业水准,所以准入的门槛高,最终导致了在招标的过程中的代理机构的实际的操作的意义不大。三,缺乏正确的监管体系监督,导致了打击了行政的积极性。在投标的过程中由于对于投标资格缺乏审定和评判的标准,所以在投标的过程中导致了投标主体的资质不相同,缺乏投标主体的监管。同时在投标的过程中对于裙带关系的利益相连的导致了投标的主体的不平等的地位的出现。还有就是在投标的主体中缺乏直供商,比较多的代理商挤压了直供商家的投标的名额。

(五)机制管理问题严重

一是招标的项目的内容分属与不同部门之间,导致了管理混乱的现象的出现。二是招标专业人员的缺乏,在招标的组织中多的是经济人员或者技术人员,甚至还有从各单位调来的行政人员,导致了在招标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和程序的把握的不是很到位。三是缺乏招标的规范的评价体系,缺乏奖励机制的激发导致了招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还有就是在对于招标前期、招标的中期合同履行和后期结果的验收不到位,管理监督体制的缺乏导致了在这些环节的工作流程的表面化,最终导致了物资采购招标的资金的流失。对于监管体制的缺乏导致了一些腐败的滋生的猖獗。

二、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的招投标问题对策与措施分析

(一)加强政策性支持

我国在国有企业的招标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法律体系的建立,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国有工业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以及《机电设备招标管理办法》等法律条例的制定为国有企业的招标投标的制度提供了法律层面上的保障,在国有企业的招投标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文件条例法律等进行熟知和了解。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落实这些条例和规章制度,同时政府需要积极加强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做到规范化的运营体系的建立。同时,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的进程,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机制的竞争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二)完善《招标管理办法》

完善《招标管理办法》,可以提高招标工作的运作的规范程度。首先,需要明确招标的范围,需要对《招标管理办法》进行完善,结合实际的企业的情况,对一些设备和材料进行招标过程中,需要多材料的质量、规格和品种进行规定和完善,以便在最终物资审核的过程中对于物资的审核的依据的标准。对材料的定价需要记录和调查,以便记录在案。其次是要对招标的过程进行流程的固定化的处理。对投标的商家的投标资格进行审查和评定,对不符合投标标准的单位不予以投标资格。对投标的单位进行信用审查,以便筛选出资信差的单位的投标。

(三)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对物资采购供应进行系统的管理,完善物资采购供应商的数据管理体系。对采购的物资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集中物资的采购可以便于体制的监督的作用的发挥。首先,管理的职权的明确,有助于对于物资的统一管理;二是对于采购的职权的明确,有助于在采购的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滥用。三是对于权力的分离,项目的建立、考察、招标的权力的分离有助于监管体制作用的发挥,同时可以对权力进行制约。

三、结束语

在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标工作存在的问有物资采购招标的随意性和主观上的排斥,物资采购招标的流程的规避,合同履行不到位,招投标的主体的缺失,机制管理问题严重等,这些问题严重得制约了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改革,可以从政府政策支持、《招标管理办法》的完善以及管理体制的创新上进行对策解决,从而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凤颖.浅谈国企采购招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32(09):87-87.

[2]郑晓杰.浅谈企业物资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08(06):00019-00020.

[3]张硕.国有企业招投标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7,26(22):95-96.

[4]巩屹,胡宝帅.建筑施工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08(05):00290-00290.

[5]林雪原,钟建华,张殿祥.国有企业招标中若干问题的看法及对策[J].招标采购管理,2016,05(03):53-55.

[6]李海波.建筑施工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 37(11):35-36.

[7]龙隆.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设备物资招标采购的质量控制[J].铁道建筑技术,2016,31(01):125-129.

作者简介:

金鸣迪(1983—),女,汉族,湖南,本科学历,经济师职称,研究方向:经济类。

作者:金鸣迪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经济管理论文 篇2:

统计学在燃气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燃气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工作当中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进行了研究。指出做好燃气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发挥统计的职能,从而有效的提高燃气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燃气建筑工程物资 管理 统计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燃气企业建筑施工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在其建筑行业自身是存在很多特点的,包括工期长、工作人员队伍多,工作点多,涉及面广等,这决定了在燃气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相应的要增加,材料费用不断支出,资金周转减慢。造成这种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物资管理落后,使得生产过程不能正常运转,降低经济效益。所以,为了改善这些现状,文章以燃气企业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运用统计学为主,对建筑物资管理进行研究。

1 我国燃气企业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不少燃气企业中的物资消耗大,建筑工程的成本高;由于物资管理不当使得超标消耗现象非常多。成品不能妥善保管,造成浪费和损失。有些燃气企业建筑工程单位的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在复修过程中的物资消耗不善于统计,不能精确计算,在整个过程中不健全责任制,质量和效益脱节,还有有些燃气企业不能保护成品,很多物资在交验之前就被损坏,浪费更多的物资及人力。

2 分析燃气企业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问题的原因

2.1 物资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大部分燃气企业物资管理方法,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阶段,未能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要求。在企业物资采购、物流、保管、运用等环节上都没有科学的程序,尤其是到了建筑施工紧张以及物资缺乏的时候,就更是不顾及物资损耗严重的现象,对于现场物资的供应,也不能够灵活的掌握,机动的运用,不参照供求规律来供给物资。要知道,任何的建筑工程的完成都是由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形态出现的,也是这种转移过程涉及了投入和产出的价值比率,我们一些燃气企业物资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这些科学的知识,管理物资的过程中不规范、不科学、造成物资不能合理的使用。

2.2 物资消耗定额的控制也是造成物资消耗的原因

有些燃气企业建筑工程的物资消耗定额与实际脱离,或高或低,在执行的时候不能起到指导意义,执行困难,甚至一些物资没有全面的消耗定额,造成不能控制物资消耗。还有,我国长期实行供给制度,使得施工人员形成“伸手张口”的毛病,在过去,一些管理人员和决策层的减少物资损耗的观念不强,追求更大的产值而忽略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物资的节省节约。

其次,尽管燃气企业制订了建筑施工物资消耗定额标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去执行,在领取材料的时候不限定数额,特别在大量使用材料的情况上,出现“大家拿”的现象。

再次,物资管控上没有确立奖罚制度,这也是造成材料浪费的重要原因。

2.3 燃气企业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缺乏科学化

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存放着各种建材物资,施工现场的管理对物资管控影响是极大的,很多情况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用不完就随意堆放,工作完了料还剩余很多,场地杂乱。

3 将统计工作职能发挥,全面指导燃气企业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

统计工作能够为社会的经济体制进行服务。由于统计工作受到很多因素的约束,所以目前很多统计的工作都是呈现出横向、纵向不够的现象,燃气企业统计部门完成了决策层交办的工作,就不再面向市场、社会,不能全面、准确的去系统的收集、分析并整理出本企业部门工作所需要的资料,造成统计工作的主要范围仅限于在燃气企业内部的一些经济活动,那么根据上面所述,统计工作在燃气企业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上作用非常关键,通过统计物资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物資的动态,物资采购情况,对物资编制的工作,如物资计划、生产安排、物资管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应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

3.1 统计工作的信息职能要不断优化

在燃气企业体制中,统计作为燃气企业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必须义不容辞的把决策者当作主要的服务对象,提供给决策层全方位的信息。以原有的统计的基础上,将专业统计、班组统计、车间统计这三级统计工作形成网状,呈现出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网络,并与相关的部门信息组织机构联系起来,打造成左右相连,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的网络信息体系。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集中管理物资的基础资料,在供应方面的部门建立完善的物资分类的台帐,相关的仓库及部门基础资料要经过供应部门的集中登帐,定期汇总,并与企业财务部门或相关科室联网,互相监督,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能便于相关的管理者全面、及时的掌握物资管理情况。

3.2 统计工作咨询的职能要不断深化

对各种统计的信息要充分的利用,要知道决策层需要了解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掌握什么动向,需要解决什么困难,将传统的统计方法和现代化的统计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的展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专项分析以及系统地分析,做好物资使用的预测工作,及时的反映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供决策层分析参考。

3.3 统计工作中的监督职能要不断强化

对燃气企业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进行全过程预警和监控,因为企业内部的条件以及其他各种外部的因素影响,势必会出现一些背离决策者目标的种种不协调的现象,比如由于人的因素造成了物资超量储备,所以适当采用,或利用、或代用,来降低物资的库存,这样便相应的增加流动的资金,就能加快物资的周转,从而提高了经济的效益。

3.4 不断提高燃气企业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统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能有效的在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中发挥保障作用,要使统计人员积极的参与企业的物资管理,必须要求统计人员不但要有统计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经济管理的知识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统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加强素质锻炼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比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数理统计、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提高业务素质。

4 结语

在燃气企业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中要加强管理,降低消耗,提高质量,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充分的发挥统计的重要作用,使统计工作能更好的为市场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宇伟.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模式的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流科学与技术论文集[C].2004.

[2]苑玉平,沙浩,章翌.信息化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A].第十届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

[3]张保,刘高利.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

[4]丁彩红,李海明,阮成刚.浅谈建筑工程交竣工资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

作者:赵殿科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经济管理论文 篇3:

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传统支柱性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市场经济逐渐开放今天,很多传统粗放经营的建筑企业,面临了极大的生存挑战。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如何保证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今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而经济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更是现代施工企业进行经营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此,改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势在必行的任务。本文对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改进对策意见,以期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1.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建筑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都停留在粗略控制的阶段,再加上深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对利润目标的可操作性以及资金投入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缺乏评估,战略管理和经济管理被忽视,经常出现工程管控失效和项目成本超标的现象,利润大幅下滑,给企业造成巨大影响。

1.2管理机制不健全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属于简单的流水作业状态,权利任用也是比较混乱,其相应的各种激励、考评和监督机制也是错漏百出,流于形式。各种机制的不完善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也更难以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3经济管理精度低

在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的管理制度也必须要随着上述活动而不断改善。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不重视对预算、结算、运营成本的控制,企业内部存在不合理的管理程序和体系,导致了一系列资金、成本、效率问题,使其蒙受了巨大损失,阻碍了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施工企业需要一套切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管控机制,通过管理模式与科学技术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精度,才能在面临某些恶性竞争、违规操作、拖欠工程款种种不利局面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保证企业的利益。

2. 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对策研究

2.1大力培养员工成本控制意識

成本控制工作落实的根本,在于员工是否有成本控制观念,观念是否牢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培养企业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培养成本控制观念的重要性,培养本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工人树立节约观念,保证全员共同参与。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进行提倡、制定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适当的监督机制、利益和惩罚机制相配合)、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落实岗位经济责任,争取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明确自身岗位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义务,保障落实经济管理工作。

2.2强化目标责任成本考核制度

就经济管理工作而言,极为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责任考核制,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预算成本是项目部成本的最高限额,严防突破。工程开工之前,要对资金进行全面统筹分配,确定工程的目标责任成本,编制控制计划,落实责任考核制度,有效的对建设过程当中费用进行控制。企业之所以利润低,不仅仅是因为资金回笼较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资金的控制和周转利用不到位。因此,作为施工企业,有必要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严格对资金输出进行勘察,按照项目部、施工队、班组进行责任成本分解,将施工任务书落实到施工队组。责任考核逐级进行,落实到人。一旦运行成本方面出现偏差,可以结合责任制开展相应的纠偏工作,以此获得经济管理方面的良好成效,

2.3切实落实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只知道投标预算、完工核算,没有意识到“过程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致使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低下,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要求的范围内。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项目投标、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竣工验收、投入使用,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和控制。

可以说,明确成本控制的内容,寻找有效途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施工企业利润最大化。

第一,招标、投标阶段。施工企业有必要在充分认识自身状况的基础上,开展预算管理活动,主要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开展。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勘查情况,以及人、才、机的市场价进行项目成本预测,确定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同时把必要的风险成本也考虑在其中,来实现对企业资源的严格分配,此外,在编制方案方面,也必须要做到细化,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第二,在现场施工阶段。首先做好成本计划,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目标的根本保证。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技术措施等,以更加合理、更加高效、更加经济的管控手段和措施来对项目进行管理。技术应用需要结合成本的控制,也必须要以企业自身状况为基础,将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综合考量人、财、物资源的调配利用,防止脱离实际,从而减少损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1)人工费控制:注意各工种数量、技术相互配合等问题,避免窝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质量安全意识、工作技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2)材料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在正确核算材料的消耗的基础上,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降低成本;合理存放、运输材料,防止损耗发生;对材料采购价格进行控制,降低运输成本;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安排合理时间进行材料采购,减少资金占用。(3)机械费控制:工程机械费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部分决定。编制合理的机械使用计划并坚持实施,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尽量避免设备闲置。此外,要定期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

第三,竣工验收阶段。及时收集竣工资料,套用定额并逐项不漏地进行工程结算。及时收回工程款,加强资金周转。工程完工后,要进行内部审计。核对工程量,编制工程竣工成本决算,并与目标计划成本进行对比,进行成本分析,对工程施工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经济运行情况全面总结评价,为今后进一步降低成本、改善经济管理水平提供实际经验。

2.4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首先,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经济管理目標的实现,首先得益于有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臃肿或脱节,必然导致政令不通,权责混乱。推进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的僵化模式,对内部组织的整合、分工,简化复杂的结构层次,从而使得信息传达和反馈更加便捷、迅速,增加经济管理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使其更加适应形势的变化,从组织的方面为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其次,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是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从战略的角度制定长远目标,洞察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采取相应的策略,强化执行各类制度,规范运营程序,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充分利用物资资源,降低能耗,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预测、规划、执行、监督控制、反馈、分析一系列步骤来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管理成为利润中心,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效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保质量、降成本、增效益的根本途径。技术的先进象征着经济合理,技术与经济结合是控制施工成本的有效措施。现代的建筑施工企业也要重视现代技术的应用。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对施工技术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新工具,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的有力保证。同时,企业应长期开展新课题的探讨,进行工法的研究、编制,实地考察和应用创新技术,这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途径。

综上所述,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面对日渐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愈演愈烈的竞争趋势,在适应不断变化形势的要求下,经济管理的提出是必然策略。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一项科学的、具备深远意义的管理艺术。建立科学且有效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经济管理体系,能够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的有序运行,能够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提升做出贡献,最终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益平,试论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经济核算[J].时代金融,2010(05)

2. 崔自波,杨 波,搞好建筑施工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J].科技风,2010(09)

作者:贺红 任珊

上一篇:中英文双语演讲比赛方案下一篇:三好学生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