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建议(精选7篇)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近些年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相应提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事故 原因分析 建议
近些年来,房地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建筑施工中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伤及施工人员和其他社会人员生命,并造成财产重大损失。本文将近些年来发生在本区建筑施工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大致作了分类,对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相应提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近些年来,发生在本区建筑施工企业的9起重大安全事故,侧重事故直接原因大致分为以下4种类型:
1.1 使用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 事故之1:物料提升机吊篮坠落事故。某建筑施工单位,在承建安装一综合楼第五层预应力空心板时,物料提升机吊篮突然从5楼坠落,致1人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的重大安全事故,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60多万元。
事故之2:塔式起重机起重臂坠落事故。某建筑施工单位,在某小区7号楼工地安装QTG25A塔式起重机,在安装拉杆时,钢丝绳断裂,起重臂以?q接点为轴心坠落。在起重臂上工作的5名操作人员随之坠落,4人死亡,1人重伤,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1.2 员工擅自操作设备、违章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 事故之3: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某建筑施工单位,承建由群体相连的A、B、C三幢32层高层公寓楼工程,在工程围墙装修即将结束,内装修进入修补阶段,A楼的施工升降机拆卸至13楼层高度,外架已拆至后三步,3名泥工擅自驾乘施工升降机,发生吊笼冒顶,致使吊笼从13楼(约40米高度)坠落至地面,吊笼内3名员工全部死亡,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事故之4:拆除坍塌事故。某施工单位,在拆除施工时,悬跳墙板失稳向外倾倒,冲垮外围护脚手架,坠落高度46米,砸向正在下方的裙房面支模作业的员工,导致5人死亡4人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1.3 坍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事故之5:住宅楼工程围墙坍塌发生的安全事故。某建筑公司承建一商品住宅楼工程,在基础开挖时,施工单位将挖出的土方就近堆积在附近围墙的一侧,因围墙受到外力作用,从而导致围墙坍塌,造成围墙外人行道上的3名儿童被砸死。
事故之6:模板坍塌发生的安全事故。某施工单位,承建某大学新校区剧院工程,在施工中发生模板坍塌事故,作业的24人坠落,造成4人死亡,20人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事故之7:工程脚手架坍塌发生的事故。某建工集团二分公司,未等脚手架交接验收确认,将运至现场的网架部件(约40t),全部成捆吊上脚手架,使脚手架严重超载,在用撬棍解捆时产生的振动导致堆放部件处的脚手架坍塌,脚手架上的网架部件及施工人员同时坠落,造成7人死亡,1人重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事故之8:墙体模板坍塌发生的安全事故。某施工单位,承建8幢各类办公楼时,发生一起墙体模板坍塌,引起脚手架倒塌,导致正在墙体及脚手架施工的11名工人掉落地面,造成轻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6万元。
1.4 边坡土方坍塌发生的安全事故 事故之9:某建筑公司,为确保工程完工,组织工人对档土墙基础宽度不够部分(系淤泥和松软土结构,高约13米,存在坍塌隐患)进行施工,档土墙后边坡发生大面积坍塌,在基础中施工的6名妇女被泥土掩埋而死,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发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①使用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使用不合格的机械设备。事故之1中,施工单位使用的提升机不符合JGJ59第3.0.9和3.0.13的规定,特别是该提升机没有自动限位保险装置,是明文禁用的机具。事故之2中,施工单位使用的QTG25A塔式起重机,无图纸、无生产工艺、无产品检验报告、无材料质保书、无产品合格证、无QTG25A塔式起重机整机装配安装工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无产品”。另外,安装人员技术素质低下,无产品质量意识,施工现场监管不力,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②员工擅自操作设备、违章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较为典型的管理不善引发的。事故之3中,3位泥工在专业操作工尚未上班到岗的情况下,擅自驾乘施工升降机,违规操作,显露企业管理存在漏洞。事故之4中,施工单位在拆除时,项目管理人员忽视现场管理,拆除人员盲目抢进度,未按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分区拆除的方案进行拆除,监理公司对工程没有实施有效监理,建设单位未办理施工安全监督和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显露施工过程管理空缺。③坍塌引发的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技术存在问题和管理混乱,忽视管理,监理失职造成的。事故之5中,围墙设计厚度仅为120mm,且砂浆标号低,围墙整体稳定性差,并在围墙一侧堆土过高,致使坍塌事故发生;该工程施工管理混乱,违章指挥,工人违章施工,无人检查,隐患不能及时解决,最终发生事故。事故之6中,屋面模板施工前施工单位只编织了简单的支模施工方案,而支模板的木工班组又不具备搭设钢管扣件支架的专业知识,在搭建过程中立杆间距过大,步距、剪刀撑等搭设存在严重问题,租用的钢管及扣件材料质量也不合格;建设单位及监理失职,建设单位报审的该屋面模板方案,始终未获监理审批,事故发生时,监理人员始终在施工现场,并没有对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隐患提出任何整改措施;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严重不负责任,施工管理混乱。事故之7中,脚手架方案设计有误,施工组织设计本身就提供了一个带有不安全隐患的方案,然而并没有引起建设单位和监理的注意;建设单位组织不力,监理方监理疏漏,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施工人员蛮干,最终发生事故。事故之8中,施工企业没有针对该女儿墙浇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没有针对支撑荷载进行计算,违反施工程序;施工企业管理混乱,安全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地工面积58808m,只配备1名安全员,且安全员业务素质低下,连基本的安全知识都不懂,更谈不上管理工地安全。④边坡土方坍塌发生的安全事故。事故之9中,反映的是一起典型的工程违法承包,未对工程进行招投标,未提供标准施工图,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未报建批准擅自开工,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非法施工制止不力;加上工人不懂安全技术知识,现场安全管理指导不力,没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违章指挥,盲目施工等的直接原因,导致发生了重大的安全事故。
2.2 发生安全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对上述9起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主要由设备不合格引发的安全事故2起,主要由管理不善引发的安全事故2起,主要由技术问题和管理不善引发的安全事故4起,主要由违法承包引发的安全事故1起。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引发上述9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共同点和深层次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在9起重大安全事故中,普遍存在着:各级管理责任制失职,企业安全管理失误,甚至不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没有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严重违反管理程序,施工管理混乱,严重不负责任,现场管理指导不力,企业承包工程管理形成盲点,建设单位和监理失职,监理人员素质不高,不负责任,施工过程中管理空缺,安全机构不健全,管理松散,熟悉专业的管理人员较少,项目经理没有上岗资格证书,忽视现场监督管理,违章指挥等等问题。由于管理存在问题,所以使用不合格机械设备,所以员工违章操作,所以施工设计方案存在技术隐患,甚至违法承包施工,最终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些企业,安全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不能落实在行动上,后果是让灾难落到工人甚至是无辜的百姓身上。②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存在严重问题。在9起重大安全事故中存在着:使用不合格机械设备,甚至使用“全无产品”,企业技术人员无人提出异议,施工设计存在严重技术隐患,缺乏安全技术措施,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差,施工人员不懂相应的技术,甚至对脚手架结构表现无知,安全员不懂安全技术措施,这些毕竟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③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避安全事故能力差。从9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对事故潜在的隐患和灾难的发生一片茫然,规避安全事故能力极差,在灾难来临时,只有被动无助的接受。预防发生安全事故的对策建议
3.1 把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施工的全过程 有一句老话说:向管理要效益。管理的好,是会出效益的。管理的不好,不但没有效益,还会损失效益。从上述9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分析中我们还体会到,管理不仅是个效益的问题,管理实质上还是一个对待生命的态度问题。管理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不能落实在行动上,这是对生命采取蔑视的态度;把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施工的全过程,这是对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内设施工安全隐患检查组。三是建立安全管理问责制,责任到人,由企业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安全员3方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奖惩制度。四是挑选懂技术、有责任心的员工作安全员。五是建立施工安全检查周例会制度。六是善于总结,抛弃随意性,固化行之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流程。七是要向安全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学习。八是企业要树立端正的赢利观。
3.2 严把施工技术关 施工企业要建立一支技术骨干团队,这既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也是从技术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点。企业要使技术骨干成为各施工环节的领军人物,通过他们严把施工技术关,并把安全施工技术教给工人。尊重技术,尊重技术人员,应该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引发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人群高度密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个体认知和防范能力都比较弱, 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整体看来, 引发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社会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 又有校园自身的管理疏漏和学生个体的心理原因, 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 社会原因
(1) 社会矛盾的激化
学校是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离不开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近些年, 各类社会矛盾和阶层矛盾日益增多, 一些不法份子和激进份子将罪恶投向了防范能力最弱的在校中小学生, 中小学校成了他们厌世泄愤的重要场所。据统计, 2010年4~5月, 国内连续发生6起针对小学生和幼儿的杀戮犯罪行为, 造成18人死亡, 80多人受伤。通过调查发现, 采取暴力举动的这些不法分子多数处于社会生活的底层, 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薄弱, 面对社会不公、弱势歧视等现象时受到委屈和凌辱, 便将这种社会愤恨发泄到他人身上, 发泄到防御能力最弱的孩子身上。
(2) 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是未成年人的启蒙学校。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老师。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行、情操、信仰、习惯以及行为的养成等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的管教方式、家庭的环境氛围等往往是影响未成年人不良习气的首要原因。不良家庭教育如过度溺爱、骄纵无度、任意打骂、放任自流等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以往社会调查显示, 校园暴力事件的制造者多数是出自于这样的家庭, 特别是出自于不完整家庭, 如单亲、离异和再婚家庭等。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容易形成非健全的人格特征, 容易受社会不良人员的影响而走上歧途。
(3) 大众传媒的伪科学传播
信息社会, 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介手段已经成为联系社会各方的重要纽带, 但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能传播真、善、美, 又可以传播假、恶、丑。换句话说, 大众传媒在发挥积极效用的同时, 也在向师生们传达种种不良信息, 影响那些不谙世事的未成年学生。如网络世界中的杀戮、情爱、暴力、争斗等不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内容还普遍存在。由于没有较强的自控和分辨能力, 中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媒体信息的影响而无法自拔, 产生过激和违法犯罪行为。
(4) 安全法规的疏漏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 最难解决的就是责任划分的问题。目前, 国外关于校园安全立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比较成熟, 并且成效较大, 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而我国关于校园安全问题的立法工作还不成熟, 仅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两项部门规章针对此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对不同情况下的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大体上的责任划分, 对一些具体细节问题并未作出明确的限制和界定, 责任划分模糊, 法律效力不强。
2. 学校原因
(1)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校园安全如同交通安全一样, 不应该也不能出问题, 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涉及人身安全的问题。一些学校管理者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对师生安全和校园安全关注不够。有些学校管理者甚至认为, 学校只要不出大事就可以, 对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和保障, 致使一些原本可能避免的校园伤害案件不断发生。另外, 部分专任教师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成绩上, 对学生身心异常、班级隐患等缺乏预警意识, 没有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增加了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
(2) 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安全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表面上, 应该落实到位。当前, 绝大多数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疏忽和纰漏, 这是校园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诱因。如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存在着明显的不安全隐患, 教学设备陈旧老化, 不符合国家的基本安全标准;学校校舍、门卫管理制度不严;校园食堂卫生不达标, 管理混乱;学校校内外交通不畅, 危险隐患多等等。这些管理工作中的疏漏, 对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助推作用。
(3) 安全教育工作滞后
很多学校安全保护意识缺乏, 安全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出纰漏的同时, 更缺乏对师生及时必要的安全教育。一些学校往往是出了事情才会想到要对师生主体进行安全教育和预防演习, 殊不知为时已晚, 犹如亡羊补牢, 收效甚微。更有些学校打着安全教育的幌子以蒙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待检查结束后即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存在侥幸心理, 为校园安全事故的产生埋下了较大隐患。
3. 学生个体原因
(1) 生理发育不成熟, 易受伤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 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中小学生均是未成年人, 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 难以抵抗外界的诱惑和危机。从生理学上来看, 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关键期, 各部分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不完善, 极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尤其是小学生, 骨化尚未完全, 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 外力或运动不当时容易出现脱臼和变形。另外, 小学生肌肉纤维比较细, 力量和耐力较差, 运动强度太大易导致肌肉损伤。如2009年4月17日, 张家口一小学生上体育课时, 被废旧汽车轮胎做的体育器材砸伤, 右小腿骨折;2008年10月14日, 成都市某小学学生在不符合法定标准的跑道上跑步, 造成9级伤残。
(2) 情绪波动大, 易冲动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 情感和行为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在自控能力上小学生较之幼儿有了进步, 但仍然较差, 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产生模仿行为。如2011年4月26日, 福建南安某小学学生模仿电影情节活活将同班同学打死。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俗称“心理断乳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内心世界比较单纯, 想法幼稚, 但情绪和行为的两极性表现非常突出。他们既可以全身心地冲锋在前做好事, 也可以不顾一切地做坏事, 感情波动较大, 极易受到周围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如2011年3月28日, 包头某中学学生因“三角恋情”发生群体打架斗殴事件, 造成1名学生重伤;2010年11月16日, 琼海市某中学一女生因生活琐事遭室友群殴, 事件性质恶劣。
(3) 抗挫折能力差, 易偏激
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时, 其心理承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些孩子抗挫折能力较差, 遇到问题悲观沮丧、意志消沉, 心情压抑, 不愿与他人沟通倾诉, 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巨大的心理障碍, 当无法释放时就会采取过激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 中学生平均5个人中就有1个曾经考虑过自杀, 占样本总数的20.4%, 而为自杀作过计划的占6.5%。其中, 女生比例高于男生, 高年级比例高于低年级。可见, 中小学生心理脆弱, 经不起挫折, 轻者自暴自弃, 重者就可能选择轻生, 行为偏激。
(4) 性格未定型, 易自卑
中小学生思想单纯, 对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和友谊观等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他们精力很充沛, 愿意去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但性格上还没有最终定型, 处于活动和变化期, 可塑性较大。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一些出自单亲家庭的孩子, 自尊心较强, 这样的家庭出身往往让他们背负着较大的心理包袱。他们害怕被人看不起, 不愿与他人提起自己的家庭, 性格内向, 长期压抑和封闭自己, 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产生心理疾患, 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防范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建议
引发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忽视其中哪一方面, 中小学校园安全都会受到威胁。为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 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这也是从国家制度层面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要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校教育教学顺利、有序地开展。
1. 构建社会安全网络
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 保护其身心健康和安全, 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 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国外, 很多国家将校园安全事故列为“国家责任”, 如在韩国, 校园安全事故是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的财政预算依据, 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补偿属于公共保险范围;在日本, 内阁政府为帮助学校安装监控和报警设备, 以特别交付税的形式拨付补助经费。可见, 保障校园安全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 需要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积极开展社会安全教育, 宣传安全和法律知识, 共同构建社会安全网络,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保障校园安定。
2. 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中小学管理者应该时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和观念, 做到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为了有效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应首先建立和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 如教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值班巡查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校园机动车安全管理制度等。各中小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 定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 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校园安全工作也应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学校要高度重视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将防范事故上升到生命安全教育的高度, 培养师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增强其自我保护、防范的能力, 以远离和抵御各种危险。学校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如安全防范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 让师生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应急疏散演练, 防灾、防火和防震演习, 提高师生应对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异常表现的学生, 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和联系, 化解矛盾和纠纷。通过系列校园安全教育活动, 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保证校园师生的人身安全。
4. 健全校园安全立法
关于校园安全立法的理论和实践, 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我国目前仅有两项部门规章制度对校园安全事故作出说明和解释, 法律效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事实上, 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校园事故中的责任和义务,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是校园安全得以维护的法律保障。当前, 我国迫切需要出台专门为校园安全事故作出详细规定和责任归属的法律, 以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类校园伤害案件。同时, 利用法律手段, 督促和要求学校及受教育者家庭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权利。
综上所述, 校园安全责任重大, 不可忽视。校园安全工作应时刻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 着眼于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 严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保障中小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让他们远离危险, 远离伤害。
参考文献
[1]王晓宏等.中学生校园伤害现状调查与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 (1) .
[2]王才领.校园安全立法的内容结构及其属性新论.教育与职业, 2011 (18) .
[3]钟素花.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的校园安全管理.教学与管理, 2012 (3) .
[4]王道春.西方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1 (3) .
关键词:煤矿安全超能力生产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总量过高,要求煤炭工业维持较高产出,是造成煤矿超能力开采的宏观直接原因,超能力开采已经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成为我国煤矿各种事故的重要导火索。
1煤矿当前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矿井装备升级后续配套施设存在脱节现象矿井在装备升级后,后续配套装备、工具跟不上,造成后续工作劳动强度大,职工图省事,减程序而冒险作业,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困难。
1.2小煤矿违规开采引发煤矿事故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约有2.5万个煤矿,其中2.3万个是乡镇煤矿、个体煤矿,几乎都由个人承包经营。每年发生的煤矿事故中,乡镇煤矿占70%,而重大或特大事故占80%。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小煤窑业主竞相逐利行为变得轻而易举,而较小的事故风险成本又不足以使他们望而却步。由于当前煤炭行业风险与收益的严重不对称,加之有关部门监管乏力,导致在矿难事故频发的情况下,小煤窑的破坏性、掠夺性开采屡禁不止,接近疯狂。小煤矿的掠夺性开采在损耗煤炭储量的同时,由于本来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投入少,引发的恶性安全事故必然居高不下。
1.3随着深部矿井的开采,地质条件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使煤矿安全面临新的安全危险。
1.4历史安全欠账太多,而后期投八严重不足。这些历史安全欠账,使我们的煤矿职工在不可知的危险中作业,随时都有爆发和集中突现的可能。
1.5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滑坡。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的“命根子”。但是在煤炭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人们容易对质量标准化工作产生松懈思想和厌倦情绪,加上不菲的投入,更会促使煤矿业主在产量、进尺与质量标准化面前,让质量标准化让道,导致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滑坡,埋下事故隐患。
1.6安全培训不到位。目前,我国煤矿从业人员素质的基本现状是:管理人员往往是理财的好手、经营的能手、安全生产的生手。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尤其是专业院校毕业的采掘机运通等人才更是缺乏。相当多的煤矿企业对职工的培训也是走走形式,象征性地发个上岗证,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
1.7一些煤矿干部作风浮飘。相当数量的煤矿干部不愿下井或下井次数少,对不断变化的井下作业环境及安全状况不甚了解。或是到井下走马观花式的过一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难以准确掌握井下真实情况。更谈不上现场解决问题。
1.8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不浓厚。目前,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包括相当多的国有煤矿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文化,大多还只是表现在安全口号、安全标语上,没有体现到职工生产生活的自觉行动中。
1.9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2对策与建议
2.1完善配套的各类工具,这是安全管理的第一防线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高综合机械化作业程度,提高安全保障系统,从而全面提高工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让职工认识到,按规定作业是最筒捷省力的办法,没有必要去冒险。
2.2狠抓质量标准化建设,这是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现场质量不能做到一次达标,反复施工治理,是职工最反感,最不愿意干的,也是安全管理最没保证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标准化正规管理,使一切工作处于良性的正常的运行状态,才能实现人,机,物的最佳组合,从而获得安全上的效益和经济上的效益。
不能突击和随意加大小班任务量,使人员和设备超负荷运行,增加安全不确定性,这就是杨局长所说的正规循环。对质量标准化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衡量、考核,推进现场质量工作随时达标。
2.3狠抓队伍建设,这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底线一切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素质低,领导干部再跟班也只能解决一时,不能解决一世。煤矿的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大,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提高职工队伍的门槛,至少是初中以上人员,高中以上的人员给予优惠政策,招工不能凑人数,必须保质量。其次要保持现有队伍的相对稳定,确保队伍持续性。第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2.4推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营造煤矿安全文化氛围重在坚持不懈地抓好“典型案例,警钟长呜,遵章守纪,按章操作,居安思危,反骄破满,狠抓三违,杜绝事故”的宣传教育。
2.5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思想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防范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要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也只有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真正的维护,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2.6切实加强安全管理
2.6.1狠抓瓦斯治理。要把防治瓦斯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严格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来操作,严禁矿井超能力生产。要采取政府支持、行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攻关机制,加快瓦斯研究工作的进程。
2.6.2搞好安全培训工作。一是要以培训机构、师资和教材“三项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煤矿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都应建成二级以上安全培训基地。中小煤矿要建立安全培训责任制,可以采取委托培训等办法,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二是严格煤矿法定代表人特别是小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格把关。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搞好职工的安全培训。四是大力发展煤矿安全普及教育。
2.6.3实现煤矿干部作风的转变。一是深入井下,准确把握生产的真实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二是要多学习、多掌握实践技能,多做现场指挥。三是要多与职工沟通交流,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调动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7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建立矿井安全动态评估机制
2.7.1重抓安全监督、落实工作是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量化,细化,具体化,做到知其任,明其责,尽其职。考核工作一定要公开,公正,公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结果要公布于众,接受监督。要从各级领导责任查起,在查清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同时,还要追查分析各类管理干部的安全责任,对各类事故的责任人也要进行责任追究,从达到齐抓共管。
建立煤矿安全动态评估制度。通过开展经常不断地安全分析、评估,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7.2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把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完善监管程序,规范监管行为,严格依法办事,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防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
2.7.3规范行政审批,严格市场准入。各级管理部门要站在对党和国家利益负责、对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高度,严格审批标准和程序,谁审批谁负责,从源头上把关,严格市场准入,搞好源头管理。
3结束语
摘要:文章着重分析了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出全面质量管理领域的PDCA循环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中,以期预防和减少建筑安全事故,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PDCA循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同时也是人员密集型行业,据相关统计[1],我国建筑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达到3000万人以上,毫无疑问,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吸纳社会就业人口有着重要的意义[2-6]。在全球范围内,尽管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建筑业都是一个高危行业[7-8]。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安全生产却面临着严峻考验,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国际形象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1建筑安全管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的生产过程十分复杂,往往涉及多工种、多环节、多部门的协调作业,此外,建筑施工作业条件普遍较差,可变因素较多,客观上造成了建筑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本文从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着手,以期总结、提炼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1.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1.1.1事故概况
9月14日,某项目部某加层改造工程,施工人员在安装固定钢制雨篷对拉螺栓的过程中,未注意到暴露在门洞正下方的电气线路,螺栓在墙体内恰好碰触隐蔽在原建筑物内带电火线,导致一施工人员当场触电从爬梯上坠落。
1.1.2事故发生经过
项目部在某建筑物改扩后的门洞(原门洞2.7m高×1m宽,改为边增加0.5m宽)上方安装雨篷固定螺栓,固定螺栓采用穿墙对拉,在事故发生前,对拉螺栓空洞已于前一天施工完成,当操作工人原某用铁锤将螺栓打入孔内后,用手拧螺帽时触电,并从站立高度2.5m的铁制爬梯上后仰摔下,臀部着地后,头部摔在水泥地面上,当场昏迷,现场几位同事立即将原某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1.1.3事故原因分析
1.1.3.1直接原因
①该工程为改扩建工程,而建筑物原供电系统仍在工作使用,且未安装漏电保护器,在螺栓孔定位时,施工人员对门洞正下方拆除暴露的开关线路未引起注意,在安装螺栓的过程中,螺栓恰好碰触到隐蔽在原建筑物墙体内的带电火线,导致施工人员发生触电坠落,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②施工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配挂安全带等也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1.1.3.2间接原因
①施工作业前,项目部没有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强调相关安全注意事项。②施工前,书面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接人签字不全。③现场安全员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高处作业无工作平台在爬梯上作业的潜在危险隐患,又没有及时制止工人在未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
1.1.4事故教训
①本次事故,操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时没有按规定配戴安全带及安全帽,没有认真执行高空作业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导致其身心健康受到一定伤害,也给公司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②要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深刻认识到违章作业的危害性,坚决杜绝违章作业。③要进一步规范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投入和安全防护措施。④要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技术交底、劳动保护用品等安全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纠正违章违纪行为,杜绝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1.2安全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据相关统计[1],意外造成的高处坠落事故是主要的建筑施工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5%~40%;触电事故为建筑施工多发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8%~20%;物体打击为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2%~20%;机械伤害事故占总事故数的10%左右,土方坍塌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5%~10%。可以发现,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行业最常见和频发的事故类型,从科学的角度加强和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全员安全管理意识对于降低和减少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2PDCA循环模式及其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模式是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因此PDCA循环模式也被称戴明循环法[9-18]。PDCA循环方法(如图1所示),是指作任何工作之前,首先要制定工作计划(Plan),然后再根据制定的相应工作计划,安排执行(Do),执行完毕之后,进行工作任务检查(Check),最后进行工作总结(Action),并针对工作执行过程中的存在不足和缺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目前,PDCA循环在各行各业的`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首先应该构建较为科学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再根据计划确定的主要内容、相关要求和基本要素,坚定执行安全生产计划,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断检查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和偏差,将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及时进行安全生产总结,切实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转变到连续、循环、持续改进的PDCA循环模式中,从追求结果安全转变为过程安全的过程管理模式.
3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关系到国家形象,不断加强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将PDCA循环模式运用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中,能够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由于PDCA循环模式具有持续改进的特征,必然会对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晓丹 单位:四川科技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凯全.安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2]黄艳,何应伟.浅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5):213-216.
[3]方东平,黄新宇,黄志伟.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2):25-32.
[4]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2):16-19.
[5]印杰.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7):32-35.
[6]姚琪,苏义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危险点分析[J].山西建筑,(10):244-246.
[9]吴立武.基于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的分析与研究[J].价值工程,(6):37-38.
[10]洪硕钊.PDCA循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能源与环境,(1):111-113.
[11]姜芳禄.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J].安全与环境工程,(1):77-79.
[12]黄世国,徐丽.基于PDCA循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4):219-220.
[13]闫寿丰.PDCA循环在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安全,2011(10):21-23。
[14]杜玉宽.基于PDCA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8):250-251.
[15]孙秀昌,李岩冰,刘江峰.PDCA循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1):132-135.
[16]李建平.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J].江西建材,2015(9):272.
[17]李振波.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J].科技信息,2010(9):726.
1.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没。A 小于22CM大于2.8CM B 小于23CM大于2.7CM C 小于24CM大于2.6CM D 小于25CM大于2.5CM
2.开挖坑(槽)沟深度超过()时,必须根据上质和深度放坡或加可靠支撑 A 1.5m B 1.6m C 1.7m D 1.8m
3.事故情形是外墙双排脚手架直接搭设在自然土壤上,因不均匀沉降,脚手架倾斜、歪倒。这种事故情形叫做()A 施工用双排脚手架坍塌
B 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整体坍塌 C 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整体坍塌 D 零时围墙坍塌
4.零时围墙坍塌 A 随意施工 B 持证上岗 C 培训上岗
D 戴安全帽上岗
======多选题部分====== 5.以下哪些是属于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十项基本安全要求()A 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B 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相互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C 在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用具结构必须牢固可靠,使用必须正确 D 在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用具结构必须牢固可靠,使用必须正确
6.预防土方坍塌事故的安全措施有()
A 施工人员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挖掘作业 B 土方开挖前必须作好降(排)水 C 挖土应从上而下逐层挖掘,严禁掏挖
D 坑(槽)沟必须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爬梯,严禁在坑壁上掏坑攀登上下
7.在施工现场,当发现身边的人不能咳嗽、呼吸、说话和哭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告诉周围的人打电话。接着开始进行紧急救助。以下是救助的方法的是()
A 不要试图取出患者咽喉内的异物,因为这样可能导致异物更深入地嵌入气道 B 开放患者呼吸道,轻轻后仰患者头部并向下牵下额 C 清理口腔并明确呼吸道已开放,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次 D 如果异物已吐出但患者无呼吸,应开始心肺复苏
======判断题部分====== 8.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建筑施工没有固定的通用施工方案。因此,也就没有通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错
9.施工人员进入地下管道进行施工时,应该配带氧气瓶或采取相应的其他措施,井口处设置向井内通风的设施,安排专人负责监视管道内的施工情况。对
为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 国务院颁布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对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虽然近年来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但是建筑安全事故形势还比较严峻, 据统计, 200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859起, 全国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共造成1012人死亡。建筑安全形势呈三少、三多、两差状况 (即安全投入少, 安全设备少, 安全管理人员少;违规现象多、安全隐患多、伤亡事故多;安全意识差、自我防护能力差) 。目前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状态仍不容乐观。
1 引起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建筑施工是由沉重的建筑材料、不同种类的施工机械、多工种密集的作业人员, 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变更作业结构, 全方位时空立体交叉作业。其进度情况、卫生条件、现场周围及社会生活条件对施工都有限制, 复杂的环境造成了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具体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人员流动分散、作业地点变换不固定、施工组织结构和隶属关系复杂、承包和用工形式多样、大量农民工流入建筑市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建筑队伍条件不一致、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平等、低价招标等等均是安全管理的重大障碍。另外我国现有的专门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下设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 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
1.1 以包代管, 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
现在很多工程项目都是低价中标, 中标企业为了取得利润将工程转包给低资质的企业, 中标企业只管协调、收费和整理资料以便交工使用, 施工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分包单位为了抢工期和节约资金, 便一切从简, 工程项目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了投标而编制的, 不是用于指导施工的。其他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安全设施的投入, 也是能免则免, 不能免的也只是流于形式。并且当前, 工程项目基本都是由在劳务市场上招聘来的民工施工, 而且民工素质参差, 安全意识不强, 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 使得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有关的法规、标准只停留在项目管理班子这一层, 落实不到施工队伍身上。操作人员不了解或不熟悉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又因缺乏管理, 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 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1.2 缺乏建筑工地安全环境文化。
建筑工地是多项作业交叉进行的环境, 不仅对作业者心理产生影响, 而且是诱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工地的高空作业, 交叉、流动性作业多, 作业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工作重复单调, 苦脏累险;工余生活环境不理想, 住宿空间拥挤;卫生条件差, 饮食差, 企业少文化, 娱乐设施不足, 工人得不到较好的休息和娱乐。长年在此环境中作业, 容易使人产生郁闷、烦躁的情绪。当工人受到生活或工作上意外的刺激时, 会激化了其焦虑、忧郁和不安的情绪, 对意外事件的判断力及反映速度下降, 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1.3 企业安全制度文化缺乏, 安全制度不落实, 安全部门监管不力。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和各司其责, 安全管理机制与安全生产现状不相适应。目前, 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 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 难以有深度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监督管理不力, 执法不严。部分建设主管部门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但未能落实在行动上, 有多起事故是因没有按照建筑市场的规定办理建筑施工手续却照样施工, 而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却没有到位。多数的市、县专业安全监督人员不足, 不能适应当前繁重的建筑安全监管需要。安监部门对监督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未能严格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执行力度不足, 助长了部分事故隐患单位对隐患处理的消极、观望、拖延的不良风气。
2 保证建筑安全施工的一些对策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根据安全学原理, 在事故预防过程中, 要涉及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这两个对象。事故系统包含人、机 (机器) 、环 (环境) 、管 (管理) 4要素;而安全系统则由人、物 (设备安全性) 、能量 (能量的有效控制) 、信息 (管理效能的发挥) 等4要素构成。从这两个系统的要求中可以看出, 要搞好安全生产、预防安全事故, 人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安全文化可划分为4个层次:安全环境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意识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2.1 优化建筑业市场结构, 培育发展建筑业专业劳务分包企业, 建筑分包市场, 规范分包市场交易行为。2.1.1建立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层企业结构的建筑业市场, 总承包企业要做大做强, 提高管理水平;专业承包企业要做专做精, 提高技术水平;劳务分包企业要规范, 也要提高技术水平。就目前来讲, 要大力发展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 构建合理的企业结构, 实现合理的三层企业比例关系。建设分包市场, 规范分包行为, 要建立集建筑工程分包市场, 建筑管理、劳务监察、技能培训鉴定机构, 建筑活动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等要素在内的服务体系。2.1.2取消“包工头”交易环节, 把农民工直接纳入劳务分包企业管理。尽量把原来“包工头”的民工队伍中素质较高的吸收到劳务分包企业中去, 素质不足的进行培训教育, 考核通过后上岗, 素质差的坚决退出建筑业市场。相关部门需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坚决制止非法用工, 大力建立劳务承建制, 推进劳务分包制度的规范发展。提高劳务公司的准入门槛, 实行劳务公司备案制度, 规定劳务公司必须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 购买劳动保险和工伤保险, 对工人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统一持平安卡上岗, 工人上岗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
2.2 改善建筑工地作业安全环境文化与物质文化。2.2.1在建筑工地上做一些简易的绿化, 美化工作环境, 调节作业者紧张、烦躁的情绪, 增添其安全作业的信心。2.2.2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 搞好居住环境卫生, 使工人在工余时间得到充分的休息, 以便有更充足的精神更好地进行工作。2.2.3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采取悬挂标语横幅、设置安全教育宣传栏, 制作宣传专刊和安全手册、张贴宣传挂图、播放安全教育录像等有效措施, 广泛进行宣传教育, 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寓教于乐, 既娱乐了大众、发展了企业文化, 又提高了宣传质量, 将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到每个员工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2.3 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安全管理。2.3.1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考核工作。要进一步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规定》, 完善安全生产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追究办法和监督考核机制。以项目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成立安全生产领域领导机构, 并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 严格抓好进场施工队伍的管理。2.3.2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其中包括专职安全人员的信息资料、安全协议书、安全网络计划、安全生产教育计划、施工人员花名册、所有特殊作业人员上岗证、安全措施计划体系等。在施工进程中, 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安全巡检, 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坚持记录安全日记, 对特殊机械、特殊工种工人建立特殊的安全信息资料, 建立、健全安全奖罚条例, 做到“有条可依、违章必纠”。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并定期进行演练, 使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把事故造成的影响及损失降到最低。事故发生后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 对发生的建筑安全生产事故, 依法严肃查处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强化对事故责任人处罚力度, 使相关人员真正起到教育作用。2.3.3对违反安全管理条例, 无视安全生产, 管理混乱, 违章作业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企业,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下转188页) (上接259页) 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执罚, 责成其及时落实安全整改措施, 消除事故隐患。情节严重的应吊扣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取消其参与工程投标的资格。
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7-03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遏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1 建筑结构引发事故的统计分析
排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常用结构类型,而预应力大跨结构则多受报告厅、体育馆等对空间需求大的建筑物青睐,办公楼、居民建筑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部分还使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或民用建筑中多采用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大跨度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27.9%,框架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34.6%(事故统计详见表1)。
2 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参照在建筑安全事故后人员所受的伤害程度及经济财产的损失程度来划分,即为普通事故、较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判断依据如下:
(1)构筑物、主体结构及建筑物严重倒塌。(2)建筑物基础超出限定范围并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建筑物出现倾斜现象;建筑主体结构开裂、强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使用周期均造成严重影响,并存在永久性且不可修复的缺陷。(3)对建筑物系统和相关设备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建筑设备严重变形、隔热效果和隔声效果较差等。(4)由于收集的事故资料中,很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资料都无法取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大多都无据可依。
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区别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四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及其他类(如表2)。而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表面缺陷类及其他类(如表3)。从表2可知,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严重变形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48.3%,严重变形类占34.5%。从表3可知,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开裂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37.4%,开裂类占33.3%。主要是由于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跨度相对较大,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开裂性质。
3 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段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其发生时间段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还是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除了开裂类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几率高于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其中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占69%,高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占62.7%。主要是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变形严重、表面缺陷、坍塌等安全事故均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混凝土裂缝形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裂事故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使用阶段。
4 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4.1 设计方面的原因
4.1.1 地质勘查错误。由于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上出现严重错误,不能将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清楚反映或者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导致地基基础在设计时出现误差,建筑结构严重失稳、主体结构开裂,甚至出现严重倒塌现象。
4.1.2 工程设计错误。在设计时,未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或者直接套用同类施工图纸,导致工程内力分析或者荷载分析出现严重误差。例如,某建筑物倒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梁柱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其南北方向边柱的轴压比值为1.53,超出了规定比值0.9,而中柱轴压比值则为2.82,也是超出了规定比值0.9。其配筋、地基、底板等承载力都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量。
4.1.3 构造处理不当。施工单位对建筑构造要求不够重视,采取的构造处理措施不合理。例如,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未能达到配筋率的最小值,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工程规程要求,框架梁柱上的节点未设置箍筋,梁端也未设置负筋,填充墙内也未设置有相应的拉结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4.2 施工方面的原因
4.2.1 施工违反设计。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特殊性的建筑构造也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临时使用设施也未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某建筑未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建筑中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70%,而边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60%,而框架柱基底面积承载力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规程标准的二分之一,导致整个建筑物需全部拆除。
4.2.2 施工现场混乱。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很多违章施工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施工安全事故遗留隐患不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
4.2.3 施工材料低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较差,因为入场前未进行严格质检,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综合建筑楼倒塌事故中,经过分析了解到,该建筑楼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仅为10.2MPa,而最低甚至达到6.1MPa。对其钢筋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钢筋都不合格。
4.2.4 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很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上岗就业资格。
4.3 使用方面的原因
图1 事故施工方面原因分析结果柱状图
图2 三个方面原因事故对比结果分布图
4.3.1 使用功能改造。使用功能不符合工程设计规程的要求,任意增减建筑工程使用荷载量,最终导致建筑物使用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例如,某厂房由于机械故障,产生气体在屋面形成冰块,而其荷载量超出了设计规程的4倍,导致厂房屋面严重坍塌。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68页)
4.3.2 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人员未经过准确运算,就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任意改造,如,在上部结构上增层;任意设置洞口或者减小结构处的承载力等。例如,在某建筑物接层施工中,未对接层进行有效计算,未对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也没与地质资料核对,盲目设计施工造成倒塌。
通过对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事故监督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产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也可能由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所以,对三方面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如图1、图2所示。
由统计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导致事故的三方面原因中,施工原因占的比例最大,为59.5%,这与前面的事故发生阶段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在设计原因当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到68.3%,这主要是事故中设计方往往没有对具体工况加以详细分析,随意套用图纸造成的。同时,方案的不合理也为日后其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施工原因中,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这两种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0%和27.3%。而在使用原因中,擅改结构因素所占比例(57.9%)略大于改变使用功能因素(42.1%)。
5 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框架结构的事故最多,且在施工阶段的事故也较多。而从事故类型来看,坍塌事故与变形过大事故最多。最后就事故原因而言,施工原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9.5%。总体来看,设计原因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原因中的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还有使用原因中的擅改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毫无疑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英波.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5).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建议】推荐阅读: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09-09
探究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措施11-02
施工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预案07-1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07-18
乡镇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07-0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岗前培训内容06-08
建筑施工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1-15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07-05
建筑施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