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初探(精选8篇)
赵玉亮 张 伟(绍兴县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 浙江 绍兴 3 1 2 0 0 0)
建筑与工程
C h i n a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R e v i e w●I
[ 摘 要】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监控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防止常见事故的发生也是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重点。因此,对施工现场的人和环境系统的可靠性,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分析、判断、调整,强化动态中的安全管理活动。
[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 T Q6 3 9 . 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9 — 9 1 4 x(2 O 1 3)2 l 一 0 1 7 1 — 0 1
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是质量和效益的前提,更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
稳定的头等大事。在施工生产中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以致发生安全事故,必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给企业的效益造成影响,给国家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形成阻碍,甚至进而危及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为防患于未然,我们需要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作深入了解,然后有的放矢地制订安全管理对策。. 建筑业特点
长期以来,建筑业都被公认为是一种高风险,事故频发的产业。一起事故的发生,从企业发展方面来看,不仅使生产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失,更让企业在今后的投标竞争中受到影响从社会层面来看,更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因此,作为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狠抓落实安全生产已经成了不可回避的责任与要求。与此同时,建筑业本身所特有的流动性、生产周期长、露天和高空作业多等特点,也导致建筑业很难做到本质化安全.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警理难度
近年来,政府已经就建筑生产安全方面,加大了监督与控制的力度一方
面,通过制定许多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来规范建筑生产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责任制与分区域监督等措施,加大安全监督控制的力度。这些措施促使着建筑行业往本质化安全方向靠拢。但我们也应该看出,有很多影响到施工安全的本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一
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起点要求低,导致本企业的作业人员,往往都是通
过老乡介绍,刚放下锄头,就进场扛上钢筋的。这些工人很多对建筑行业连基本的认识都没有,对自已班组的基本安全要求,更是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自我保护的意识了。
另一方面,工程本身的规划、工期的安排,都存在很多主观因素。而设计也只能通过勘探的相关资料进行设计,但勘探的地质情况无法代表所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再加上自然环境多变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隐患。而作为最直接的施工方,则是直接面对所有累积着的隐患的生产控制方。而在生产过程中,日夜赶工、设备老化或故障、经验不足的作业人员的误操作、作业过程的交叉等,又加大了现场发生事故的概率。. 安全管理与控制措施. 1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落实
要想生产安全管理到位,制度的建立是重中之重。只有分部门分人员地建
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才能使得各岗位的人员,都知道自己的安全职责,都明白自己本岗位所要做的事情,才能有意识地做好 自己的安全工作。而通过这样的制度建立与落实,才会众志一心,共筑一道安全墙,才能把事故挡在墙外。3 . 2安全意识的提高
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很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最烦恼、最头痛的,不是发
现不了隐患,而是发现了隐患,工人们居然无动于衷。工人们安全意识很淡薄,一
方面体现在他们常常用以往的“ 经验” 为借口要知道,以前这样做,不发生事故,并不代表这样做便是安全的。另一方面,工人们作业过程中,常常贪图方便,图省事而宁愿不按规定作业。即使他们知道有危险,也会有一种想法: 虽然这样做,有危险,但不至于自己那么倒霉,偏偏发生在自己身上。正由于以上的那些思想的存在,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往往相同隐患频繁发生,所发现的隐患整改不
及时。安全管理人员一到现场,就按规范作业,而安全员一离开,又旧病复发。所有的这些问题,主要都是因为他们,没有一种“ 我要安全的思想认识,完全不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自己危险的处境。他们真正的是“ 无知者无畏”。很明显,安全管理人员,不可能时刻盯着现场对他们进行监督。真正有效地安全管理模式,是
从“ 我要他安全” 的管理控制,想方设法转换成他们自己自觉地“ 我要安全”。而这主要的管理手段就是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只有有效的安全教育,才能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安全,而不安全的作业方法,又会给自己带来怎么样的后果。有了这样一种认识之后,才会让他们觉得宁愿再麻烦些,再辛苦些也要认认真真地按规定程序作业,从而无须安全人员旁站监督也能 自觉地遵守安全规范。
想要有很好的教育效果,一方面,要求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能了解工人的知
识水平,教育过程要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另一方面,专职管理人员,还要有意识地收拾整理 以往的事故案例,通过真实的案例,才能让工人们从心底产生一
种对违规作业的恐惧。而这些教育,要坚持不中断,还要依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监督时,在制止作业人员违规行业后,不能制止了事,而是应该抓紧短暂的时间,现场对工人解释为什么不能如此做,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让工人们慢匾有种“ 我要安全” 的意识。
33现场的监控
施工安全管理控制,不论制度与教育做得再好,如果现场失去控制,一切都是徒劳。现场才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现场的管理,及时消除现场随
机出现的隐患,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现场的管理,照得极为重要。但在现场的管理过程中,又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 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只能从以往的经验中去管理控制现场,局限于经验,而无法更进一步通过理论性的思维方式,发现新隐患。而年轻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往往又缺乏经验,无法很好地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结合现场,从各个角度发现安全隐患,成了现场管理过程的关键所在。其实,在安全管理科学中,有一种事故理论能很好地用来指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这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查隐患、发现问题的思维方式,那就是: 在看现场的时候,多想一下这样做,是否会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转移,而这种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转移时,是否落在就近的作业人员身
上。我们在现场管理时,都应该想想能量与人这两方面。从这两个观点人手、入
眼,经过这样一种有意识的分析与鉴定,就能很容易查找出现场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的安全。. 4信息的沟通
工程施工过程,牵扯着各个单位,各个专业的人员。而施工企业,是最直接的作业方,也是最了解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最清楚影响生产各方面因素的直接方。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接到设计图纸后,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的可行 陛,及时把研究情况向设计反应。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更要紧随现场,及时地把现场出现的一些状况向相关单位的人员反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方能保证小问题不扩大,不影响正常的现场施工
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它涉及了人员、设备、作业环境等方方面面,是很繁琐复杂的。而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从方方面面考虑,从一切可
能性出发,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很多安全管理工作,看起来琐碎。但正是这些琐碎的工作,防止了事故发生。所以,在平常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不得有半点轻心与大意。做好建筑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建设,可以预防和控制施工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使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有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施工现场管理不仅是建筑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 而且也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在一个工程项目建设中, 施工现场可谓起点, 同时是项目建设最为直接的场地, 易言之, 施工现场是施工人员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 结合人力、物力及财力完成一项具体工程项目的场所。并且, 建筑施工现场不单单是施工, 更重要的作用是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反映的是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其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建筑企业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才能够取得应有份额, 获取更高利润。
1.1 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建筑施工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施工的质量, 然而, 目前仍有一些施工企业没有足够地重视到施工质量, 仅是单纯地追求施工速度。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 倘若我们片面地追求施工进度, 势必在质量方面有所欠缺, 此种求速度的施工意识对于施工现场管理而言, 具有极其恶劣的影响, 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施工质量安全意识, 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操作, 否则, 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只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的质量。
1.2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 某些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不高, 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现象, 例如:与建筑相关的工具、材料和设备随意放置, 施工现场没有统一的规范制度导致施工程序无规可循, 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 在施工过程中甚至偷懒, 未能积极地参与到施工中, 加之, 施工现场的环境脏、乱、差, 不但浪费了施工资源和人力, 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 建筑企业没有设置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和与之有关的领导小组, 并且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分工不明确, 责任不分明, 整体的施工管理水平不高。施工现场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施工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2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
由上文所分析的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可知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 探讨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2.1 完善现场技术管理
在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环节, 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成本、质量及其进度。因此, 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 一定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完善现场技术管理模式, 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 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熟悉施工图纸中相关的技术要求, 合理地优化项目施工中的各个程序, 同时, 了解施工队伍的水平, 对施工条件作出有效、科学的评估。
第二, 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合理的编辑, 抓住工程中的各个细节, 从而将有关工程技术有效、合理地应用到施工中。
第三, 在一项工序完成以后, 应对下一步工序有了明确的操作才可进行, 易言之,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让施工人员明晰自身的职责与任务, 从而加快各项目标的完成, 加强项目施工的质量。
第四, 不断地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定期进行施工技术培训, 从而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率, 同时, 安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不仅是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与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更是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2.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意识, 确保施工质量
鉴于施工现场工种、岗位众多, 致使施工现场管理具有复杂性。在施工现场所进行的施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现场的人员, 因此, 要充分发挥出施工现场人员的主体作用, 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共同参与管理意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安全考核制度、方案编制审查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 保证施工进度的安全运行。
第二, 为杜绝安全事故, 要经常居安思危, 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确保施工现场事故发生时能够反应迅速, 措施合理有效。
第三, 由于施工现场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须对此类问题进行及时、果断的处理, 确保施工的进度。同时, 在平常生活中, 应对施工人员加强和谐教育, 开展各种有助于增进团结的活动。
第四, 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培训考试, 以加强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意识, 确保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建筑施工新技术不断应用, 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施工现场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 而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仅是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稳定发展的有力基石, 而且也是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基于此, 本文对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了分析, 同时, 提出了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以期我国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能够更好的适应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 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郑立, 张晚生.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策略性思考[J].科技资讯, 2007 (23) :224.
[2]何世武等.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分析[J].安徽建筑, 2010 (02) :188-189.
在检查中经常发现:脚手架连墙件、内档防护被室外幕墙等装饰、安装单位擅自拆除,严重影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由于内档防护被拆除,使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形成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以上的空洞,成为高处坠落事故的重大安全隐患;任意拆除脚手架杆件、任意搬走脚手板、脚手架超载使用等现象时有发生,对脚手架的安全使用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施工用电管理混乱,多个施工单位合用一个配电箱,造成超负荷和线路负载不均衡;有的无插头直接用电线塞入插孔、有的使用花线、护套线作行线、电线电缆随地乱拖,有的不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保”的规定,直接从分配电箱接至用电设备,有的开关箱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超过规范规定等,严重影响用电安全。現场用火管理混乱,在无任何遮挡的情况下随意进行气割、电焊等明火作业,甚至在明火作业区域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在同一作业区域有多个施工单位同时作业、人多手杂、管理无序。凡此种种,使建筑施工后期作业现场险象环生。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后期安全管理,是摆在现场安全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分析造成建筑施工后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下降、安全隐患增多的原因,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1.原因分析造成建筑施工后期安全管理难、危险因素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建设单位直接将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土建施工单位对这些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发生经济往来的施工企业,一是没有管理责任,二是无法进行管理;建设单位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的进度和造价控制方面,对安全生产往往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或管理能力不足。
1.2在施工后期,土建施工企业因主体工程已经施工完成,剩余工作量一般较少,管理力量大部分陆续撤离施工现场,使现场安全管理更为薄弱。
1.3各参建单位的安全责任不明确,对土建单位提供的脚手架、井架、施工升降机、电箱等只有使用的权利、没有维护管理的责任。
1.4施工现场缺乏总体协调,各参建单位各自为政、管理无序,造成现场混乱、施工隐患增多,且无人组织力量排除。
2.对策和措施笔者认为: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加强总体协调、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
2.1加强总体协调首先,应在施工现场建立一个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组织,统一指挥施工现场施工进度、现场布置、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等现场安全协调管理工作。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凡是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设工程,应由总承包企业负责召集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参加,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小组。未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负起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的责任。
第二是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制度。包括:协调会议制度(应明确会议时间、出席对象、议事规则)、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
三是开展日常协调管理。包括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安排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宜和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开展评比等两个方面。
通过协调会议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1)统筹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
2)加强施工平面管理,及时调整各作业区域的物料堆放与人员作业的关系,避免出现在禁火区域进行明火作业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组合现象;
3)合理进行用电规划,避免出现个别电箱超负荷或线路负载不平衡现象和多个施工单位同时使用一个电箱而导致管理混乱;加强施工用电管理,避免出现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造成用电事故;
4)协调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组织维护保养,落实维护保养经费和人员,保证使用安全。
5)根据施工需要,及时落实作业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检查落实工作,应由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参加,对施工现场各工段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协调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好的表扬、差的批评,问题严重的应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2落实安全责任一是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应与各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总、分包之间安全管理的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双方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明确施工现场施工设备、安全设施的交接、使用、管理、维护等环节的手续和安全责任。二是分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应到岗到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接受现场安全生产协调小组的管理,贯彻协调会议精神;主动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协调处理生产安全事项;向现场安全协调小组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生产安全问题和现场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等问题;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三是要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向作业班组、操作工人讲清作业内容、作业条件和环境、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危险性和发生危险时的自救措施和报警方式。
2.3强化安全监控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分包单位现场安全员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严密的监督、检查、控制,确保协调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协商解决协调会议未尽事宜和突发事件;确保现场有序施工、安全施工。有条件的,可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及时掌握安全动态,实行远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3.建议
3.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花大力气推行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制,严肃查处建设单位任意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为施工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3.2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消除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工程而造成的安全监管盲区。目前,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情况较为普遍。而《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仅对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做出了规定,对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未作规定,客观上形成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总体协调管理的盲区,对现场安全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摘 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建筑大潮中,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每个施工企业的根本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竞争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施工项目管理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最大且最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管理;施工管理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一书中,就“商品价值”的定义曾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即:w=(c+v)+m。
其中:w―商品价值;c―商品中的物化劳动价值;v―劳动者为自己创在的价值;m―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这一衡等式运用在工程项目成本中,“w”就是工程合同价款;“c+v”就是工程项目成本;“m”就是企业利润。工程合同价款是不变的,工程项目成本与企业利润互为反比。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研究的是如何最大幅度的降低“c+v”值。“c+v”值是个变量,它的变化和施工企业管理分不开的。换句话说,成本管理实质上就是项目管理的最终体现。但在谈成本管理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施工管理包括什么,影响施工成本管理的因素有哪些,成本管理的原则是什么,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降本措施。
1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一词在《项目管理学》一书中提出“项目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实现项目立项或开工前的计划目标。在《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一书中提出: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计划、组织、指导与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以高效率的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实施、协调和控制,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核准的预算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控。
所以我们说,项目管理是一项细微而繁琐的系统工程。
2 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宏观的讲它应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它们是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三个不同侧面,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1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建筑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创建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2社会系统。任何施工项目都必须由人来完成,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而衡量项目经理组织领导能力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根本所在。
2.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因为一个项目的完成既是一个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必需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3 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每一个施工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施工水平和能力,制定企业内部定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实现施工项目目标的同时,给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3.1全面成本控制原则。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就是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各作业班组的责任网络体系和定期经济核算,要做到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可控。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就是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留空当,也不能时紧时松,要自始至终,有序可控。
3.2成本最低化原则。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不断降低项目成本费用,以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在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问题。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潜能,使可能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确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的最低成本。
3.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具有个体性和一次性特点,成本控制就应加强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即动态控制。除编制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外,还应在施工中广泛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尽量减少材料损耗和浪费,提高工效,不断积累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经验。
3.4目标管理原则。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合同确定所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并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的确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落实和执行,执行结果的检查,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3.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各作业班组在承担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应当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要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各作业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和行为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奖罚分明。只有如此,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 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科学合理、符合规范、安全优质。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组织、技术、经济等三个方面。
4.1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应当针对项目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组成良好的项目管理班子,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全面系统组织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4.2技术措施。技术措施主要有: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制定先进、合理、经济的施工组织方案,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3经济措施。主要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间接及其他直接费四个方面入手。
综上所述,施工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住项目成本;只有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具有真实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的最终体现。
虽然只是简单论述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部分,但是却反映出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给企业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发展需要决策者对整个社会有敏锐的洞测力。施工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项目特质,建立一套独有的、确实可行的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才会有其真正的意义,企业才能生存下去,才会走更长更远。
所以,项目成本管理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具体体现。无论企业的性质如何,无论企业经营模式是多元化还是单一化道路。每个企业应该走自己独有的管理道路,而不能是千篇 一律。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1.
[2]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2.
[3]戚安邦等.项目管理学[z].
[4]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我国施工管理工作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项目生产管理的实践历史悠久。1982年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主要的分支学科传入到我国,1988年广鲁布革工程成为进行项目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应用试点。在中国实施项目管理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主管业务是建筑工程承包。因此,项目自然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利润中心,项目质量管理是设置窗口的建筑业企业声誉,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精髓。建立并应用于项目是实现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最基本的要求。
大多数施工企业90年代在我国引进了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结合自身情况和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建立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并先后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企业进入科学管理的方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操作,还需要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2.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现实意义
2.1 保障工程项目如期竣工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重要目标是保障工程项目如期竣工,通过准确计算工程量,详细、科学分析建筑工程的资金和规模,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实施施工进度管理,确保建筑工程顺利施工建设。
2.2 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着建筑建设企业的投资效益,还关系着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控制投资成本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项目投资、施工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进度管理,可缩短施工工期,从而有效减少建筑投资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快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一旦施工质量不达标,需要进行返工或者维修,导致成本增加和工期延长。
3.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3.1 现状
就工程建设而言,如果延误了工期,必然会增加施工的成本。因此,施工进度影响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并且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形之下,施工进度的控制就成为了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同时也变成了工程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情况中,控制施工进度的效果往往是很不理想的,结合实际情况而言,通常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1)人为原因。土木工程无论是规划、设计或是施工,都需要人对其进行具体的实施。因此,影响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土木工程建设中涉及到了各方的利益,所以各方在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很容易在工程建设中产生意见上的分歧,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达成一致,那么就会很容易的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进而延误工程进度。
2)条件原因。土木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来说都比较长,并且在施工活动中往往会受到工程当地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的限制。
3)资金原因。对于一项工程来讲,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现实中却经常出现预付款不足或者不按时到位等情况,导致工程建设中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延误工程进度。
4)管理原因。管理活动中需要工作人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策略。所以,仅有管理机构并不意味着管理活动就一定有效,要想实现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除了要成立管理机构之外,还要采取措施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使管理机构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但现实中,这一点却往往被忽视,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
3.2 改进建议
对于上述问题,在管理活动中应注意尽量避免或者降低其负面影响。一般来讲,控制施工进度可通过优化工期的方式实现。
具体实施中,可以下述几点为切入点:
1)完善进度计划。在施工正式开始前,应注意立足工程实际,结合具体环境、条件、设计方案、预算时间,优化施工工艺与方法,对设备、人工、时间做好合理安排。进度计划应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和前瞻性,尽量降低施工矛盾出现几率。
2)严格执行进度计划。在进度计划制定之后,应通过强化监管等方式,确保计划的落实。具体执行中,以优化工程资源配置为原则,做好人力资源与施工设备的合理调配,对施工风险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制定应急方案,将意外情况对正常施工的影响降至最低。
3)做好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重点任务是对施工活动进行协调,以保证施工秩序,提高施工效率。具体实施中,应对施工管理中不同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以增强现场人员的责任感。另外,现场管理还应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协调好工程各方的利益。
4)改进管理方法。目前,施工进度控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横道图法、曲线图法等,施工过程中可结合实际选择适用的方法。
4.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的普遍问题及应对策略
4.1 问题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
1)安全隐患多。在实际施工中,质量管理会遗漏一些细节,导致工程施工中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造成安全隐患比较多。
2)工程整体质量不高。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工序较为复杂,所以威胁施工质量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钢筋长度、绑扎方式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管理工作不细致、要求不严格,极易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3)人员与制度问题。由于目前很多工程施工中并未确立严谨的工作制度,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有力依据,在此情况下,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另外,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很多管理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并不高,不仅专业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也比较缺乏,工作效率低。
4.2 应对策略
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这里建议采取下述对策:
1)强化安全管理。现场管理中应注意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检查,实行责任制,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提升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保证施工作业有序进行,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就要重视树立质量意识,强调工程质量的重要性,确保施工人员按照工程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同时,还要对工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其质量意识。
3)实行全过程管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土木工程建设中可采取成立视察队的方式,对施工过程进行管控和协调。另外,质量控制也要转变思想,加强对事中控制及事前控制的重视,推行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始终处于控制之中。
5.结语
生态建筑与气候关系初探
摘要: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对气候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全球变暖成了人们无法忽视的事实,极端天气的反复出现及没了变化的四季等等,都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亦不禁开始思考现成气候条件下建筑的发展问题.作 者:李玲 作者单位:广州市普邦园林配套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0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5)分类号:X2关键词:生态 生态建筑 气候 实践理论 实践运用
1.安全观念淡薄。近年来, 很多开发商都是功利性地开发房地产, 将利益放在首位, 不惜一切代价只是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 毫不在乎施工安全, 完全不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 这是导致房屋安全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所以广泛地树立安全施工意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其真正的效益应当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事实上, 社会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因此, 那些只是重视企业盈利, 而偷工减料、不顾施工安全并在原料上控制成本的企业, 必然做豆腐渣工程, 危及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此一来企业也就声名狼藉, 还谈何继续造房子, 谈何盈利。
2.经费投入不足, 管理工作滞后。按照相关的规定, 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专用的经费提取中, 务必专款专用。目前, 对于这个规定很多的企业没有做到位, 经常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提取不足或者是未提取;另一方面就是虽做到了经费的提取, 但是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更严重的是有的企业领导把提取的经费作为额外支出, 作为企业利润挖掘的手段。企业没有配备必要的生产设施和保护用品, 对工厂工人的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 不顾员工利益;在安全检查和自控的工作中只是流于形式, 应付上级的检查监督;一些企业将一些必要的机构合并, 使得专职人员在配备上出现严重不足, 即使配备了安全工作人员, 但是责任心缺乏, 加上自身的素质低, 监管的力度不够大, 没有将巡查纠错等工作做到位。
3.安全教育不够, 没有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因为建筑行业门槛低, 基础岗位的工作人员素质差别很大, 甚至有些员工对如何进行安全施工一点都不了解, 比如:他们有时在施工现场不按规定戴安全帽, 这样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仅是员工的原因, 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施工单位对员工的培训不到位, 为了节约成本, 没有在上岗前对所有员工进行三级安全培训, 导致有些员工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在技能上, 都不能进行安全施工。
4.建筑市场不规范, 安检措施难落实。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尤其是一些根本没有施工条件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擅自承担施工任务, 安全意识更差。一些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工程后, 削减安全投入, 导致安全生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措施落实也得不到保证。甚至有一些建设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 规避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抢工、赶工、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现象, 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5.审批把关不严, 安全监管不力。想要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 只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审批环节, 这才能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而现在很多地区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到位, 对工程的监督把关不严格, 不完全了解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 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大。
二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 安全管理的制度和组织建设。
安全管理监督的职责:因为项目安全生产最大的责任人是项目经理, 所以, 项目经理务必要负责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 划分安全管理责任, 制定安全管理工作流程, 对安全管理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项目总工:项目总工是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应该包括工程技术和安全技术, 因此, 项目总工必须承担起项目安全技术的管理工作, 包括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审批和落实。
2. 安全教育培训。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可以分类进行, 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分别进行培训, 管理人员又分为一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又分为一般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 对这些不同类别的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培训。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于一般的管理人员主要培训政策性的东西, 把握好施工的大方向, 不能违背相关的法律法规, 必须沿着政策走;其次要培训工程的审核标准, 管理人员必须知道什么样的施工是合格的。此外, 对于技术管理人员还要增加技术方面的培训。
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要侧重技术性, 将新的技术及时向他们输送, 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安全操作规范要时常培训, 起到督促的作用, 以免忘记。对于特种作业人员, 因为他们的工作技术性更强, 也具有更多的危险性, 所以要更有针对性。
对于施工现场工人的培训:对于刚刚入职的工人必须进行彻底全面的安全系统培训, 培训完成以后要有检查, 不能将培训流于形式, 必须让它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老工人要进行市场的安全规程检查, 不断督促安全施工。
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在施工现场, 永远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特别是在高危作业的施工现场, 企业一定要树立施工安全的管理理念, 将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首先, 要杜绝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某些安全隐患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注意点就不会再发生了”, 这些心理往往会使人麻痹大意最终害人害己;其次, 安全问题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在安全施工中务必要做到仔细认真, 万万马虎不得。所以, 安全意识必须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并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再次, 要严格控制外来的原材料、设备等, 按照规定将基础设施和材料纳入到安全管理体系中, 来保证安全管理的整体性;最后, 要使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共同维护安全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情, 工程的安全性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安全。所以, 社会和相关管理部门都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切勿只喊口号, 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住房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物料, 其安全问题必须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和监督管理职责, 企业自身需要提高自律意识, 提高安全意识;住房者, 也就是切身利益涉及者更需要与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卫东.浅谈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19)
[2任鸿勇.浅议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01)
[3李云仙.浅议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01)
摘 要 实施预算管理有利于施工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施工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提炼了几点具体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施工企业 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一、预算管理的定义解析
预算管理就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计划、控制和考评等一系列活动,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确保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具有机制性和战略性两方面的特征。
施工企业预算管理与一般的工业企业有明显不同,具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生产经营主体上两者存在着区别。一般工业企业以产品经营为主体,不同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预算是有一些本质的区别的;而施工企业则是以项目经营为主体,虽然各个项目的内容有差异,但是各个项目的管理要求、实施过程基本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不同施工项目的预算管理主要是量的差别,实质内容方面基本是趋同的。②会计的核算方式上两者存在着区别。一般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相对单一,以整个企业为一个整体进行相关的核算工作;而施工企业以各个项目为构成主体,要实行项目的单独核算和企业的整体核算这两级核算,项目预算与企业预算是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的两大组成部分,他们在预算方式上也是有别于工业企业的预算的。
二、当前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对于预算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行预算管理是为了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经营规划与控制,促使企业各项经济行为纳入科学的管理轨道。目前一些施工企业对预算的管理职能认识不足,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与其企业管理很好的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在预算的编制上,往往只有包括财务等在内的几个少数部门参与,在编制时只重视数字计划,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的管理职能,更没有把预算当作一种管理的重要方法来运用。施工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还不到位,有些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体系重视不够,尽管一些企业已经实行预算管理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没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编制,而是流于形式。
2.预算管理没有与企业的战略目标高度结合起来。预算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它需要多层次、多部门的分工与协作,从纵向看,预算管理从最高领导层一直深入到施工班组、甚至到人,从横向看,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没有哪一项所涉及的部门比预算管理更多,所以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预算管理是对资源进行有效规划的一种预期管理,它包括中长期战略预算管理和年度预算管理,目前,企业所编制的年度预算,前瞻性较差,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甚至可以说缺乏明确的战略性目标,现在编制的年度预算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预算管理常常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推行无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预算的编制脱离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预算缺乏实用性。有的企业在未认真总结有关经济指标完成的主、客观环境的前提下,只以上年度实际指标基础,确定未来的预算指标值,这种预算缺乏实际操用性,没有认真地对企业的未来活动作评估。如果企业及其各部门的生产活动每年变化不大,这种制定预算的方法尚可接受,但施工企业项目多,战线长,投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用上面的办法制定预算,会使预算指标缺乏客观性,使所编制的预算与实际的差距太大。缺乏实际操用性的预算指标值难以成为考核和评价职工的有效标准,这样的预算管理制度肯定效果不佳。
4.预算的考评以及奖惩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考评是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部门或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的考核和评价,是管理者对执行者实行的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形式。在目前实行的预算管理中,较普遍地存在着考核不力的现象,具体表现是考核部门不明确,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不能形成制度化,考核标准随意性强,致使预算考核不能保证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已经成了影响企业预算目标无法很好实现的重要原因。在施工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以考核结果对他们执行奖惩时,被考核方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活动绩效的影响,故意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或者考核后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预算指标约束作用的丧失,可能使整个预算工作名存实亡。
三、完善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的具体对策
1.全员参与,重视预算管理,为预算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对企业各个阶层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所有人员对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方法,它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系统性和战略性要求企业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是不可能单独完成预算管理重任的。要使大家认识到,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预算管理能使企业的各类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发挥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种约束和激励平台。领导管理阶层要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加以重视,参与编制人员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进行编制。
2.预算管理要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战略目标高度结合起来。企业及所属单位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切实行使职权,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把财务、工程、物资、劳资等部门的预算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要注意发挥财务部门的汇总、报告作用,又注意保护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这样编制的预算才有实际意义。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的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整个过程为:先由企业一级管理机构提出企业总目标和所属单位分目标;所属单位根据逐级管理原则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一级管理机构;二级单位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单位预算的预算方案,呈报企业预算管理部门;企业预算管理部门(由财务、工程、物资、劳资等部门组成)审查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的预算,经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促进全员参与意识,参与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职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的目标。正是由于预算管理具备以上优势,它才能在大企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广泛宣传实行预算管理的重大意义,直至宣传到每一个人,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全方位控制,全过程监督”的预算责任执行体系。
3.预算的编制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预算的实用性。企业及所属单位应在认真总结有关经济指标完成的主、客观环境的前提下,确定未来的预算指标值,并以实际经营活动分解作预算,使预算指标客观公正,易于被企业的职工接受和执行。企业现时的经营活动是收人的源泉和成本费用的动因,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则是企业预算数值大小的直接决定因素,以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预测为基础,并将这些经营活动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解,才能使企业的预算指标接近实际状况,企业编制的预算才能与实际经营活动相符合。
4.强化预算的考评与奖惩,督促预算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为了确保企业预算各项主要指标的全面完成,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具体可实行月度预考核、季度兑现、年度清算的办法,并且做到清算结果奖惩的坚决兑现。在考评的方法上,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对二级单位进行考评并比较,可以分项目部、生产单位、费用单位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切实把预算实施情况与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奖惩分明,对于预算实施情况好的,可以从多方面对他们实施奖励,对于预算实施情况差的,除了对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还要对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从而使经营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佰玲等.浅议施工企业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几点看法.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
[2]丁玲玲.浅析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华章.2008(Z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初探】推荐阅读:
建筑施工安全责任05-29
建筑施工安全方案全套05-24
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制度05-25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照片06-14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管理06-21
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汇报06-30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管理07-16
建筑施工日常安全教育10-04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06-14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题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