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兴趣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时代互联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方式,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就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学习兴趣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学习兴趣管理论文 篇1:

浅析怎样激发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摘要:本文主要对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的先知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社会人士的普遍认可。上至管理者,下至教师;内到教研工作者,外到学生家长等等,大家一致认为教育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课堂教育尤其如此。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图片、音乐、视频等现代化的教育辅助手段,学生们学习热情有所高涨。随之而来的高度评价也是一浪胜似一浪。透过积极乐观的表象,我们能够发现什么?激发学生兴趣仅仅如此就够了吗?学生的兴趣可以持续多久呢?我们还是先从了解什么是学习兴趣,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基本问题开始吧。

一 课堂激励学习兴趣的方法

1.老师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喜欢老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因为这里面藏着教师对学生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可见,教师的课堂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气氛。教师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必须建立在教师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教师积极情绪的基础上。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更多的情感调动,教师就应转变情绪观,以饱满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

2.依靠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大致可以起到三方面作用:激发情趣、激起思考、引发疑问。其中无论是情景教学法还是问题导入法,最重要的是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今的课堂“满堂灌”少了、“满堂问”多了,就忽视了问题的价值,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托兰斯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留出更大的余地让学生推测和预料,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发展。”

3.搭建教材与学生的桥梁,缩小两者距离。由于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对课本教材多多少少有一种陌生或抵触情绪。因此,语言转换、相互沟通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备课时不妨注意以下几点:语言沟通是否简洁明确、情感沟通是否到位顺畅、思想沟通是否开放尽兴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语言的转化,将课本语言转换为学生语言,进而进行交流、理解文本中存在的思想,达到师生沟通的基本目的。

二 课外激励学习兴趣的相关措施

课堂激励的施行者主要是教师。教师依据课本教参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外激励的施行者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他们可以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可以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持续兴趣,体会从中的乐趣。教师则需改变观念,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变成内在的推动力。

1.关心学生成绩,不能忽视学生个体。关心学生成绩,不仅仅要看考试分数,而且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思想状况等多方面情况,即学生个体综合情况。关心学生成绩,要客观真实,既要进行横向班级成员的比对,又要注意纵向个人成长的对比。对于学生的进步或倒退,要查寻原因,尽可能地及时给予帮助。其次,要从平时学习过程中关注成绩,即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法,寻找差距与不足。

2.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需注意学生的特长兴趣,注意学生不同的成长经历,以便给予适时的帮助。

兴趣是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则是一种无限的乐趣,课堂课外,教师学生、方式方法等等。让我们在乐趣中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吧!

3.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职业学校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耐心教育固然重要,但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只要注意了解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并发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彼此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专业技术-点燃我们信念的灯》一课时,我们根据各班专业技术的特点,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了解本专业,调查本专业市场情况,进行职业体验,热爱本专业,设计一份自己的计划书,树立学习的信心。结果证明,这一系列活动,不但让学生对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语文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价值。这样,对语文学习也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综上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浓厚的兴趣则是长效的兴奋剂,它是语文学习中最大的情绪力量,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能够培养起来,进而使学生由“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1.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2.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導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四 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兴趣是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则是一种无限的乐趣,课堂课外,教师学生、方式方法等等。让我们在乐趣中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吧!

作者:陈洁琼

语文学习兴趣管理论文 篇2:

互联网时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探讨

【摘要】信息时代互联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方式,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就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对你的课有兴趣了,那么他们自然会努力学好它。但是语文的知识体系不像数理化那样一环扣一环,很难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因此,教师要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自从国家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来,互联网技术渗透到社会各行业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性问题,家庭电脑、手机等的普及,上网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搞好语文教学,是当今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如果利用好了,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进行了的初步尝试。

一、利用现有资源或互联网教育平台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方式,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老师面临的新问题。如果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手中资源去有效地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奖励机制的基础上,可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新课时,字词的讲解,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向大家介绍,老师给予充分肯定和补充,并配合以适当的鼓励、表扬、加分。学生有一种被肯定的荣誉感,当得到肯定和表扬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做习题时,也可以采用此办法,例如,在综合练习里常有成语改错字练习,可让学生利用手机查找资料,将错字改正过来,并依据学校的考试管理办法,对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平时成绩当堂给予加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特别是平时不爱学习和不爱发言的学生,表现最为突出。当堂加分得到肯定的学生,有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发言更加积极,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考试平台,将随堂考试题上传到互联网云端,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答题,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判卷,并给学生结果反馈。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建立起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微信等社交手段讨论学习内容,这会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中声情并茂的优美篇章不胜枚举,特别是那些诗词散文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中,我们可利用网络技术,把图文、声音、视频结合起来,以此创设更加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使直观形象与联想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味作品中的意境,迅速而有效地把握文章的基本内涵。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这首诗的诗朗诵,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慢慢地领会和感悟诗人所倾注的情感。在分析诗歌前,我们先给学生展示一下英国剑桥大学的校园画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环境的幽美,产生向往之情。在分析每一小节时,结合图画,让学生慢慢地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在这个基础上,和学生共同分析理解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样,在欣赏康桥美景中完成了教和学,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好雪片片》一课,在做拓展学习时,可展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老人的事迹图片,老人拾荒助学,十八年来,捐资助学十万多元,资助了一百多个学生完成学业。可让学生讨论,假如你是一名被资助的学生,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学生畅所欲言,最后一致认为,要懂得感恩,不忘老人对我的帮助,并把爱传播下去,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也要去帮助他们。至此,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目的。

三、赏识教育贯穿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青少年学生可塑性强,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老师对学生要有亲和力,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洒学生,情满课堂,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问或布置作业时,都要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设置问题,使他们对老师设置的问题通过动脑思考和网络查找资料能够解答正确。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经过动脑思考和动手查找,牢固了知识,从而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以上是利用网络技术间接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强化间接兴趣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导课成功了,就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导语的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课文中心入手,可以从课文题目入手,可以从背景入手,可以从介绍作者入手,可以从讲故事入手,可以从名言警句入手,可以从典故入手等等。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导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将图文、画面与讲解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例如:讲《美腿与丑腿》一文时,可从讲故事入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当总统前,家中被盜,财物被偷走了许多,朋友写信安慰他,他给朋友回信中说道:“小偷偷了东西,没有伤害到人;他只偷了部分东西,没有偷走全部东西,这是件好事……”故事讲完后,我问学生,罗斯福的这段话,体现出什么精神,有的学生回答了,乐观主义精神。我说,对,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从乐观的角度看,有的人,从悲观的角度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我们也经历了罗斯福这样的遭遇,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美国伟大的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这篇短文中做了通俗而深刻的分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短文。这种开头,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课文的学习中,并引导学生去阅读去理解,容易攻破难点。

(二)灵活多样的课文朗读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读,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有时比教师一味地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倘若每堂课都用单一的方式读课文,则很难营造课堂气氛,因此,可采用如下做法:或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或利用多媒体朗读。对于含义深刻,难于理解的篇章,采用精读;需要学生了解内容,掌握梗概的采用泛读;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歌,采用诵读;短小诗词、文章精彩片段,要求背诵;篇幅较长、多角色出场的小说,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如:在讲短篇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非常投入,读出了母亲和小兄弟俩的坚强和乐观,读出了店老板夫妇的热情和善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而且将阅读和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一节意犹未尽的语文课,因为有了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使学生们兴奋不已。

(三)合理设计板书,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板书,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赏心悦目,得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板书的设计要简而精,能体现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记忆深刻,留下难忘的印象。多媒体技术使板书呈现出动画的动态效果,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寓于生动形象的教学中,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如《信客》的板书设计:

信客

职业生涯 职业品质

城乡纽带 任劳任怨

接受重托 善良厚道

艰辛从业 诚信无私

无奈卸差 待人宽容

直教小学 恪尽职守

左边的板书总结了信客的职业生涯,全文五部分,每一部分用四个字概括,一目了然。右边的板书是通过信客的职业生涯反映出的信客的职业品质,即职业道德,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我们学习《信客》,就是学习信客的职业道德。教师要告诉学生,我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讲究职业道德。这个板书,概括了全文的重点,使学生明确了本課学习的目标。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起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展示自己,教师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使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季红芬.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2.

[2]李作双.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探讨[J].新教育时

代,2016.

[3]于漪,刘远.褚树荣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编辑:郭恒)

作者:郑晓霞

语文学习兴趣管理论文 篇3:

浅谈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解和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结合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目前,据初步了解,在中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中职生入学初期,针对教学对象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情况参差,心理意志脆弱等主要矛盾,一定要帮助学生认清语文学习方向和目标,引导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科学观、进步观。

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一 理解和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求知的倾向性。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愉快地追求,并尝试和体验的。因而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而老师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只有积极性高,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因此,教师要善于蹲下身来,睁大眼睛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仔细聆听学生的真切感受,怀着一颗慈爱而宽容的心去引导、启迪他们,深入到学生中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发展差异,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心态反应等,秉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观念进行授课。教师若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流,尊重理解他们,学生也会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二 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

1.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2.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教学中新课的导入亦是如此,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新课导入得好,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新课情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方式灵活多样,现就常用的几种略作分析。

(1)时代背景导入法 。

这是常用的导入法。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这是说,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知人论世”。若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2)释题导入法 。

分析课题导入法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過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

(3)情境导入法 。

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4)悬念导入法。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实物展示法。

上《景泰蓝的制作》时,先展示景泰蓝花瓶,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6)视频导入。

有时我们找不到实物,也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鲜明的视听形象。

此外温故知新导入、图文导入、故事导入、聊天导入、名言导入、辩论导入、戏曲导入、数据导入、作者简介导入、动画导入等也是常用的形式。

一篇文章可以有好几种导入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导入这要因人、因文、因地而异,只要导入的精彩巧妙就是最好的导入。

三 结合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有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双重教学任务,针对许多中技生认为学好文化课没用的思想,教师在加强学生文化课学习重要性的教育之余,让学生认识到文化课在实践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在应用文《申请书 求职信》的教学中,讲解应注意的事项,与其将来面临的就业竞争,自我展示联系在一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又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了语文作为基础工具的应用价值。

四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将美丽的图片,清晰的视频,条理的表格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宋、程颐语)没有了兴趣,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但我们也可以想到,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兰芳.《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3)

[2] 杜鹃.《理论与实践学》周刊,2009,(3)

[3] 河南省教师资格管理办公室《教学方法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1-1

[4] 陈晓慧.《教学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1.1

作者:张宏恩

上一篇:房地产演讲稿(通用3篇)下一篇:五四发言稿(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