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怎样自己学习语文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怎样自己学习语文(精选16篇)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怎样自己学习语文 篇1

高中语文今后将在高考中占很大的比重,实际上很多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语文用功不多,成绩没有降多少,学了一阵子,也没见成绩上去,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语文不学习就没事了,成绩也大差不差的,一旦你的语文成绩降下去了,就不容易升上去了,语文学习要持之以恒,要天天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一,语文首先要学习好课本,这是第一要做的,高中语文课本是根本,提高语文能力,然后应对课外知识。

第二,自己怎样学习高中课本呢?要背诵。背下来,记在脑子里,这是任何时候别人夺不走的。

课本上明确的标记着背诵篇目,课文下面有注释,语文课文根据注释自己就能学明白,明白了意思,就可以背诵了。

新课标更加要求古文的背诵。篇目增多,很简单的道理,正式学新课之前多背诵些课文,开始新课学习了,你可以把时间用到其他功课上去啊。

那些要求背诵的课文,自己可以试着默写一下,一定记住,高考的考场上是要求你答题,不是挺听你背诵的,写对每一个字。

可以背诵作文,1个星期背诵1篇好作文,多反复背诵,慢慢你就有了积累,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注意事项

语文学习要持之以恒,多背诵会很有帮助的。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必修知识点总结

学习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的同学,对于这套教材感觉如何呢?每到学期末都要做知识点总结,卓越教育小编下面酷学网为大家做文言文的总结,以供参考:

劝学

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怎样自己学习语文 篇2

一、博览以增强语感

语感这个词是由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 是进行文学鉴赏的一种心理准备, 是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前提, 甚至可以说它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础。而语感的形成则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 学生只有通过接受外界信息并不断积累信息, 才能逐步提高对语言的直观感受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语感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阅读, 即通过博览群书来提高语文感受能力。读书应先读古今中外的名著, 如古典文学, 可以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当代优秀的小说和散文, 可以读余秋雨、王小波等人的文化散文以及毕淑敏、王蒙等人的小说。此外, 还可以读一些优秀的文学杂志。学生在阅读中应通过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境来发展自己的艺术想象力, 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提高自己的语文感受力。

二、积累以增强文化积淀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学习不仅要学会应用, 而且还要学会审美, 为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的人文性应该理解为一种精神关怀或者终极关怀, 它首先应体现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即主张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突出对个性的关怀、尊重, 让学生在充满爱与平等的环境中健全人格, 丰富情感, 强化鉴赏与审美能力, 使学生在人类优秀文化传统中全面发展, 强化自我关照意识, 追求崇高与卓越的人生。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可以说, 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文章。语感可以帮助我们遣词造句, 而积淀可以提升我们作文的文化底蕴, 使之透射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近几年脱颖而出的少年作家的作品以及高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很多都体现出了这一点。当然, 文化积淀是一个过程, 关键还是在于积累。积累无要求, 也就是说随时随地都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 如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风俗民情甚至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积累的源泉所在。

三、勤于练笔以锻炼能力

近年来, 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 题型设计也越来越重视主观题目, 第二卷的分值比重呈连年上升趋势, 这就对学生书面表达的要求更高了。如题型有古文翻译、歌鉴赏、句子模写等, 甚至高考全国卷还出现了拟广告词、对对子, 此外还有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作文, 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段严格的强化训练, 想必是很难完成这些题目的, 即使仓促完成了也很难保证质量。这就要求学生自进入高中以来, 就要勤于练笔, 善于练笔, 进而长于练笔, 以使自己达到从容应对的程度。

议怎样学习高中语文 篇3

一位老者在海边垂钓,已经钓了满满一篓的鱼。一个孩子在旁边看了很久。老者准备离开的时候,温和的冲孩子笑笑,送给孩子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可孩子却一口拒绝了。老者很奇怪,问孩子:“那你想要什么呢?”孩子指了指他的鱼竿,说:“我想要你的鱼竿。”

你觉得孩子的这个决定聪明吗?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呢?其实,选择鱼竿或鱼都不能算是聪明的选择。最聪明的方法,是学会老者钓鱼的方法。

所以,我们说,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不是单单看懂、解题,而是从根本上掌握它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高中语文学习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呢?加以归纳,可从“听”、“读”、“说”、“写”、“思”、“行”六个方面入手。下面我们就一一来介绍。

一、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认真听课

(1)要动笔。听课时,随时在课本上记下重点、难点、疑点,这对以后的复习是个极好的提示。

(2)记笔记。记下老师的板书、老师反复强调之处。这些往往是重点、难点,也是必考之处;记下老师启发下偶然闪现的一些想法,这些是你知识迁移的表现。

2.善听别人的发言,捕捉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3.拓宽听的渠道让更多的信息从“耳”而入。

二、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读出声。可以更好的体会文章情感;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帮助你“出口成章”。

2.背书。培养扎实的文学功底;使作文更加“出彩”。

3.读报、读杂志。

4.使用工具书。中学生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这几种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

三、说——言为心声,不耻下问

1.上课时多参与讨论,主动与人交流心得。

2.对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懂就问。

3.看电视时积极评论

(1)对剧情或演员评头论足,锻炼你的欣赏能力。

(2)体会剧中人物心情,使你的思维更加敏感。

(3)积累词汇

4.朗诵、演讲。

四、写——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写好每个字,注意卷面整洁。

2.认真写作业,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或自己不懂的题目记下。

3.整理笔记,将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日后好复习。

4.准备摘抄本,记下精彩的文章段落字词句。

5.写日记。

6.写随笔。

五、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独立思考,切不可人云亦云。

2.反思。将一天所学的知识大致思量一下,对掌握和为掌握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

3.好奇多问。

六、行——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

1.运用多种手法查找资料。

2.自编作品集。

3.自编小报。

4.自改作文。

5.每日一译。

日积月累将让我们体会:

语文是琼瑶手中生花的妙笔——一代代天王巨星凭此星途灿烂;

语文是余秋雨的散文——带你带我游历世界,做历史的思考;

语文是魏征的治国方略——告诉帝王该如何治理好国家。

语文还是李白的诗——浪漫飘逸,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入地,与神仙结伴同游祖国山河;

语文还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心鹜八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人携手共探人生真谛。

总之,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是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基础。学习语文吧!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怎样自己学习语文 篇4

这里我们把语文学习的最高目标、毕生追求定为“六一居士”:

一笔好字

一口普通话

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佳作

一手好文章一颗敏锐的心

2、培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博览群书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4、注重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知识点

诗词名句

名人名言

美文佳作

灵思妙语

展示背诵《长恨歌》、《琵琶行》……

5、勤于练笔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我手写我心。

作文当堂完成,培养下笔千言的能力

关注现实生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五点要求:

1、字帖一本,每周三页,每周检查一次。

2、积累本一本,保质保量,每周检查一次。

3、笔记本一本,硬皮厚本,定期择优展览。

4、随笔本一本,每周一篇,每周五抽查。

5、早读做到放声读,动手写,用心记。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你我共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篇5

第二 学习计划, 博览群书,熟读背诵。高中阶段,要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内容涵盖古今中外、自然社会。凡是人类心灵和智慧的结晶均可兼收并蓄。对于一些 经典作品,应当精读,细读,甚至背诵。古人的很值得借鉴。清人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 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确是经验之谈。

第三, 勤于练笔,熟能生巧。经常写作不仅可以提高驾驭语文的,还能够理清思路,酝酿和升华感情。高中阶段,应至少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 札记一篇,记录日常见闻及思想感情;读书笔记一篇,一边阅读一边整理,收获更大。主观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考生的写作水平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高效学习攻略 篇6

高中的语文学习真的很残酷,残酷到大部分的孩子不断努力,没成绩。像是困在迷宫,在原地打转。有个例子很形象:初中的时候,一节课教你和面,当天作业是和面,一节课教你擀皮,当天作业作业是擀皮。考试考包饺子。但高中是上课教包饺子,作业是包包子,考试让烙馅饼。初中考基础,考课本。高中考能力,考知识迁移。所以在高一,很多同学的语文学习没了方向,有一种掉到河里,但连根稻草都找不到的感觉。那我们这个小课程就是那根稻草。可要拿好了!

在150分的高考试卷中,大家最难突破的是文言文和作文。文言文和作文在高中的大小考试都至少占一半儿的分数。形象地说,如果把高中的知识比作一棵树,那树根就是文言文和文化常识。文言文和文化常识丰富,才能有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树枝树叶,树枝树叶才繁茂。而这部分知识又是大部分学生三年都难以突破的。 高一是高中三年时间最充裕的时候。正是做这个积累的的黄金时间。

首先,对于高一的学生,首先要重要的是做好的是文言文的衔接。毫不夸张地说,高一积累不起来,高中文言文就废了一半儿了。那怎么积累才真正高效呢?

文言文的衔接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笨人”。现在的教育风气是过多地强调方法,但但对于文言文学习,一切速成都是耍流氓。如果你抱着速成的态度学文言文,拿输在了起跑线上的人就是你了。

那怎么样称为一个“笨人”呢?

①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每一篇课文自己字字句句翻译。因为上了高中,知识量大。老师也没有时间盯着学生背注释。所以,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就是强者。

②多多诵读课文。文言文是古代的语言,多读有助于培养预感。

③摆脱教材,笨鸟先飞,把高一到三的所有文章都翻译一边,读熟了。随意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你就会发现里面的词语都是科课内文言文中见过的。当你看到一个词语,马上就能读出课文中的句子的时候,你的文言文就没问题了。

④ 记录重点词汇。这些词语是高频反复出现的。

⑤ 买本短小的课外文言文,没事儿的时候读两篇。练习知识点迁移。

如果能这样坚持半年,都用不了一年。你的文言文功底就相当扎实了。

如果这个苦吃不了,高中三年的文言文基本都废了一半儿。到高二的时候,考试压力大,考试科目多,你抓两天文言文觉得没效果,就该灰心沮丧自暴自弃,高三更没时间重头抓了。

所有对于文言文学习,笨一点儿,你就赢了。

其次,对于高一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北京高考只考散文。大家都不懂散文写不了作文,说白了就是你没文化。文化从哪里来呢?

①课文。其实试卷上涉及的大部分文化常识,课文中都有涉及。反复读课文,将一篇课文读成三到五篇。什么意思呢?当你读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你应当再找艾青的几首诗来读读,顺别把艾青自传也读了。那你的文化知识就慢慢丰富了。

②名著。高一时候应该把最难读的基本大部头《红楼梦》《三国演义》啃完。因为高二的时候基本没时间啃这些大部头了。

③文化常识 。买本中华传统文化常识的书来了解一下传统文化的范围吧,除了能让你了解传统文化的范围外,你还会对我们华夏的文化而自豪哦!

只有这些东西读完了,你才能轻松读懂散文,写作才能有思路,又深度。否则,写作三年都不一定又什么突破。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7

兴趣是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只有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 他们才会主动地去理解、去思考、去用心感受, 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才会去做课堂的主人。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究竟怎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

一、营造轻松的氛围, 让学生敢说、敢想, 从中得到乐趣

营造轻松愉快的场景, 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张扬个性, 展现自我, 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把原来的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让交流从追求热闹走向学会聆听。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是十分必要的。聆听能使学生博采众长, 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 促使学生萌发灵感, 举一反三, 也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如果教师沉浸在“活跃”的情景中, 而忘记引领学生聆听别人的意见, 那么课堂的“高效”就无从谈起。只有学会了细心聆听他人的发言, 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解读感悟多元化, 富有个性。

二、精心设计课前的导语,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应用精心设计的独特新颖创意导入新课, 在不拘一格、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的开头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是一段充满哲理诗意的导语, 可以是一个寓意深长的笑话或小故事, 可以用一件特定的实物, 也可以用一处特定的情景, 还可以几者相互结合, 相得益彰。但无论选取哪种开头方式, 首先要切合课文内容, 其次要符合文体的特点和文章风格, 最后要简短、精彩、创意独特, 蕴含哲理, 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要做到这几个方面,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苦下功夫, 精心设计。也只有这样, 学生的心才会被你抓住, 学生才会跟着你的思路走, 才能引起阅读的极大兴趣。

三、多读精讲, 读出感情

多读是培养对语文兴趣的关键, 读分很多种, 如通读、精读等。学生应多读别人的文章, 但读的时候要择优读, 不要随便滥读一通, 读时口、眼、心并用, 大脑要跟着思考记忆, 读懂别人的文章, 看好在哪里, 并借鉴好处, 遇到好的语句抄下来。经过大量的阅读后, 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不自觉中会提升很多, 自然而然就会渐渐地喜欢上语文。

学生最讨厌满堂灌, 针对这一点, 我在教学中只当导演, 不当演员, 只传授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 不包办代替学生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 通俗易懂的句段充分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 让其读出情感, 品出书中的乐趣, 悟出人生的真谛。自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 让学生自读、自疑, 遇到较难的问题让学生互议, 然后我作适当点拨。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 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 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搭建民主平台, 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

在教学中, 我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一篇新课文, 我首先检查预习, 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 一起完成课后练习。在这个环节上, 我只是在他们表述不清时加以示范, 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加以开导, 在他们碰到疑难时加以帮助。总之, 在这个过程中我都让他们一样享受成功的欣喜、收获的喜悦。

五、讲究授课艺术, 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 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 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 讲授方法千篇一律, 只注重自己讲, 而不顾学生的感受, 长此以往, 不但会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 而且会让“乐之者”产生厌学情绪,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特别在新课改时期更应该懂得学生是“上帝”的道理。

六、发扬教学民主, 生动活泼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师生交流, 教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要实现师生互动, 首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真诚、信任的互动氛围。学生不仅有机会说, 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学生交流中,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教师的教决定着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影响着教师的教。因此,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创造性劳动。教学民主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七、科学评价, 鼓励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当一个学生取得进步和有过失时, 教师要科学评价, 或给予表扬, 或给予批评。奖惩运用得当会变成动力, 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起推动作用;反之就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好强、上进和要求被奖励的心理, 因此, 教师对学生应以鼓励为主, 并且真诚、准确、适时适度, 讲究奖惩艺术。很多学生, 尤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希望有及格的机会, 既然这样, 教师就应该在命题上多下工夫, 让学生普遍能做到考后满意,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如此, 只有学生走进语文, 接受感染, 才能悟出人生的哲理和真谛。这正和许多教师公认的“语文成绩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学出来的”观点一致。托尔斯泰也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能力, 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

怎样搞好语文“研究性学习” 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广义理解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的革命,也是“教”的革命。推行研究性学习关键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把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而选题是首要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探讨如何指导学生选题已成为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教与学的重要工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增设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即十五个标准探究专题,它体现了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精神,是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育而设计的全新内容,它为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而设计的。语文教学也必须认真推行“研究性学习”,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然而现在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却出现了这样的现状:

(1)学校为应景而设“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被动应付,敷衍塞责,缺乏热情。

(2)教师一手包办导演,由教师确定专题、提供资料、参与始终。

(3)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研究性学习”成了论文水平高低的评价。

(4)学生对网络资源不加分析取舍,而且采取拿来主义。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研究性学习”呢?本人以为:

一、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树立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如在学习完必修(4)中的元杂剧《窦娥冤》之后,有的学生提出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不少“半边天”的形象,而且表现各异,很有研究价值,并表示要开展“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专题研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人所未发的真知灼见、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回忆相关作品,找出每篇课文中的女性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祝福》中的祥林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雷雨》中的鲁侍萍、《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王熙凤等。根据上述形象的人物性格特点,学生把她们分为勤劳善良型、愚昧无知型、英勇反抗型、坚强克制型、生性敏感型和精明能干型。并从形象意义、典型环境、时代背景、细节刻画等方面去探微知著,加以生发。而以前,教师与学生仅仅满足于女性形象的单个分析,不懂得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这种专题研究就是一种创新。于是一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的专题论文就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从事综合活动为中心而组织的学习,其综合性与实践性是十分明显的。

就综合性而言,它体现为知识的综合性、能力的综合性、活动的综合性与评价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学习的是以专题为载体,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综合知识;培养学生获取资料、查取信息、处理归纳信息、语言交流的综合能力;开展听讲座、看录像、查文献、访专家、社会考察、社会调查以及研究等综合性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则不是论文或调查报告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过程的评价,这也是一种综合评价。

语文“研究性学习”从专题的确立、资料的搜索整理到写论文报告、自我评价,无不体现了它的实践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阅历,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树立“大语文观”,要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贴近、融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从纷繁的社会现象里,披沙拣金,把握生活的本质,修正人生的航向。

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现状,可以引导学生确立专题。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写出不少有见地、有才华的调查报告。如农村电价、农民负担、村级选举、产业结构、乡镇企业、环境保护、金融借贷、外来人口、引进外资、农村治安、计划生育、文化市场、娱乐行业、体育赛事、电脑上网、教育消费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一试身手,尽显才华。

这种专题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家乡、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求实的作风和写作才能。也充分体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三、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推行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注意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我们反对“研究性学习”由教师一手包办导演,由教师确定专题、提供资料、参与始终;提倡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情感相同,思维同步,认知行为协调。淡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自由、自主、独立活动的时空,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都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发展;真正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研究自己确定的专题。

如:高中语文教材出现的以写“秋”为题材的诗文较多,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杜甫的《秋兴》、《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再搜集古今有关写“秋”的诗文,确定专题《文人笔下的秋》,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古今咏秋诗文的比较阅读,领悟“自然与人生”处处相同的哲理,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对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大有裨益的。

四、应提前布置,重视交流评价

“研究性学习”必须有较为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外搜集资料,展开调查,深入研究。“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学习主要靠课外,而不能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课堂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一般来说,学期开始就应该排出学习时间表,让学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并认真准备。成果汇报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把学习任务布置下去后就放任不管,还要规定一个汇报的时间,让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展示的机会。成果呈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交流,可以是笔头作文,也可以是墙报或报纸等。

高一语文优秀学习方法 篇9

这是与课本有直接联系的内容,一定要反反复复记牢基准,力争得满分!必修一与必修二要求背默的的的古诗文共约10篇,请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复习巩固。不仅要会背,更重要是会写——不写错别字!

第二,作家作品要记牢。

课本上涉及到的作家,要记牢他的朝代、国别、时代、评价(或……家)、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著作(如《诗经》)了解它的成书时代、主要内容、编著者、文坛上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等。

第三,保质保量做练习。

用好手边现有的练习册(例如海淀的《三新》,西城的《学探诊》),认真完成每道题,实在没时间,对照答案认真读读都可以。选择题要明白为何选此项,其他项的含义(或错处)。主观题、阅读延伸题要注意思考方式与答题方法,做到独立思考,体现个性。

第四,掌握文言文规律。

文言文不一定会考课内的(高考都是从课外出题),但也要非常熟悉课内文言文,熟读课文,掌握课__注释,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尤其要掌握各种语法现象的规律与特点,如词类活用,如翻译技巧。扎扎实实地钻研课文。提高了文言语感,才能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最终把它迁移到课外文段上。

第五,诗歌鉴赏找方法。

看看历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结合课内所记笔记,了解诗歌常见表现手法、分析技巧,熟悉答题的格式与方法。例如,凡有写景抒情,必要明确答出情与景的关系——或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第六,作文整理积素材。

整理旧作,看有哪些可取之处,看老师评语或讲评笔记,明确应该如何修改、完善。高一的重点一般是写人记事抒发感情,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从身边搜集值得写的人与事,积累素材。动笔前一定要列提纲,写作时注意细节描写与刻画,把笔墨用到描写的主要对象身上!

第七,现代阅读养习惯。

高一语文学习的方法 篇10

2.多画:即在阅读课文的同时,重点句、中心句、名句甚至新词,用不同的符号勾勒出,既可以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和巩固,一目了然。对于标准句,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句子成分,复句也要表示关系,典型的短语应该分为层次和归纳意义。在遇到困难时,你应该给它打分,以便以后可以向你的老师和同学征求意见。

3. 检查:检查什么?看看参考书。字典,参考书,只要可以使用,尽量发挥参考书的作用。亲自寻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则的过程,也是提高参考书使用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说法,你不妨检查一下你在过去学过的课文,把新的和旧的联系起来,以及“了解旧的和旧的”。对答案进行分析和识别,提高理解能力。

4. 问:“三个人,一定有我的老师焉。”复习过程中不能回避困难,要独立学习,真的不能解决,要善于做好老师、学生的咨询工作。有时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可能会说出不止一个相关的知识,让你明白。

5. 多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不管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有些学生常把常用单词写错,为什么?这是缺乏写作训练。新词、新词和关键句子可以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重复书写。对于一些作文问题,它们看起来很容易写,但是很难写。他们也应该开始写作,不应该是高尚的或者低贱的。

6. 更多的练习:通过做练习,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程度。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意图,明确的目的问题,注意总结,寻找规律,实例,加强考试技巧。做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要有意识地。我们反对让“工作簿”,但是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而不是质量。实践和研究不足,及时反馈修正,为了牢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怎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11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时期的学生情绪更为敏感,对于师生关系的敏感性相对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存在着差异性,其基础、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不能歧视学困生,他们才是最需要教师关注和帮助的对象。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从心理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乐于和教师交流,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教师要关心、帮助学生。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技巧方面的辅导,让他们尽快地跟上班级学习的整体节奏。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凡是学生有了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不仅鼓励优秀生,更要鼓励容易被教师忽略的学困生,因为这一群体经常出现自卑封闭的情况,教师的鼓励如同涓涓细流流到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感到温暖,从而重新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从情感因素入手,给予学生关爱、尊重和鼓励,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随着教学投入的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标配”。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媒体在演示手段的生动性、蕴含信息的大容量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是对以往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提升。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有效地发挥这些现代信息手段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较为明显。首先,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演示形式丰富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中所讲述的内容,使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画面,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将会持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大量的信息补充,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补充与教材相关的各种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便捷地演示包罗万象的信息,让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更为丰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接触到这么多的知识,学习兴趣必将非常浓厚。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些现代信息手段作为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帮手,通过音乐渲染、烘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为在教学中突出主题和升华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投入。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教师应当着眼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一原则,给予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将原本学生单打独斗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人的学习是枯燥的,一群人的学习是充满激情的。借助于小组这样的载体让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其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明显提高。其次,教师要善于设计思考题,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探究,不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而要主动地探究、总结、梳理,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获得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模式更为生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另外,在对一些疑难点的辨析上,教师要能够做到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辩论明晰道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自己所持观点的维护与论证中,相互之间进行讨论辩驳,甚至是争锋相对的交锋,如此不仅使思维得以碰撞,同时在这样的辨析中,还能够达到去伪存真、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课内外相结合的立体体系。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将课内外结合作为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利用开展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可以组织古诗词研究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让这些课外兴趣小组有效弥补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时间、空间方面的制约而无法实现目标的缺憾,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兴趣很高,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实现了巩固教学成果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知识竞赛举办优秀成果展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竞赛能够营造竞争的氛围,展览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的内心充满积极的情感,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怎样自己学习语文 篇12

一、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念

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程, 其中就强调了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是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注重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只有教师树立了民主的教育观、教学观, 教学才能走向民主, 走向开放, 才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

二、激发兴趣, 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要使之乐于学习, 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如有条件的话可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 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我在教《红楼梦》节选《宝玉挨打》一课时, 为了能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利用了视听手段, 播放此段情节的电视剧视频以及之前相关情节金钏儿跳井一段的视频。视频的直观效果使学生首先对情节的前因后果有大致的了解, 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小说的学习欲望。同时, 要让学生学有成效, 长久保持自学兴趣, 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 予以指导点拔, 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三、创设学习情境, 切实落实自主学习

《纲要 (试行) 》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切实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本备课组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模式和操作策略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首先合理组合, 开展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以专题教学为主。新课标要求语文选修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为学生提供语文素养拓展和提升的空间。在文本信息量大, 内容多, 时间较紧的情况下, 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就只能是走马观花, 一阅而过, 甚至一些内容会上成枯燥的政治课, 难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因此, 我们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多个学习主题, 由各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主题, 再由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信息收集、学习整理、讨论归纳等学习任务, 最后, 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这种小组协作式的研究性学习, 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研究能力的提高。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 需要进行学生的分组。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 “从本质上讲,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 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 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 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分组时, 若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方式, 即在理解、操作、分析、概括等方面素质均衡的分为一组, 虽组内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比较均衡, 利于交流, 但在活动中, 学困生组的成员思维不能与优秀学生组达到一致, 很可能挫伤学困生组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 将优秀学生与学困生混编在一起。要求在小组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讨论, 形成小组意见。这样, 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避免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高一语文的学习方法指导 篇13

一、明确语文能给你什么

语文能给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您与朋友交往时畅通无阻;语文能给您滔滔不绝的演讲才能,使您在班级竞选中独占鳌头;语文能提高您的公关能力,使您在未来的求职中,自然得体地展示才华;语文能使您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语文能使您写出令同行艳羡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不仅如此,语文能使您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自我超越。

二、培养两个敏感

既然语文与我们如此贴近,那么又该如何去学习语文呢?

1.(语言敏感)。我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我有一个好友,钢笔书法非常漂亮,我向他讨教写字的秘诀,他给我讲了他的一次经历。春节期间,一次他经过一家门口,发现楹联字体俊美飘逸,于是趴在那家门前临摹,直到完全相象为止,其行为引来路人异样的目光。我想,这是他对字比较敏感。我本人在中学时也有过一次比较典型的体会,一日从《语文报》上看到一个句式,“我不想说……,我不想说……,我不想说……,这里我只想说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作文竞赛中,我想方设法地把它用了上去,效果很好,作文获奖,语文老师在班级对我这个句子进行了高度评价。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敏感吧!看到好的文章,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听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一个词语,立即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在写作中想方设法地使用之,这就是语言敏感;在作文中,日得中,一个句子,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耿耿于怀,语不惊人,势不罢休,这就是语言敏感。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概也是此意吧。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有了强烈的语言敏感,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教你语文了。

2.(生活敏感)。下面我给大家谈谈生活敏感。有一天,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了争吵,有两个同学都从此经过,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另一个同学则在高考中这样写道:“《圈》: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前者认为无事可写,后者却由此看到中国人的两大弱点,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时光;二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看客,在中国仍然存在,围成一圈看热闹,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啊!后一位同学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实质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万物为吾师”,应当是不灭的真理。

培养了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每天40分钟了,你也不只有一位语文老师了。

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两点。

三、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征

我们已经进入高中学习阶段,成了梁丰人。那么,高中语文学习有哪些显著特征呢?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需要各位同学注意:

1.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大家几乎都能默写,但却有不少同学不知道这句话写出了清香的什么特点,在月考中失掉了宝贵的3分。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走进梁丰,同学们就要学会分析和思考了。

2.课堂上,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更强调主动的参与。不少同学在初中已经养成了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这是很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我们教师在上《荷塘月色》时,有的同学没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虽然记下了第4段的段意,但在月考时,我们考了第3段的段意概括,结果发现许多同学没有得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同学没有概括段意的能力。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才是运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要知道,高考和生活中阅读的文章大都是我们没有读过的文章啊!

3.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我们常发现同学们语文学习有这样的现象,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我们还发现,同学们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当我们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古人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近于道。我们想,语文学习中,我们的知识是越来越增加了,但我们对语文规律的认识却应该越来越概括。比如,对议论文的认识,开始我们可能感觉到比较困难,开头有各种形式如开门见山,引用名言,列举事例等,论证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证、引申论证等很复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们就会发现,议论文无非是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各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到最后,我们写议论文时,心里只有一个东西――中心论点,其它一切都随机应变。再比如做病句修改的练习,如果我们将做过的练习进行归纳,就会发现病句也无非就是那十来种类型。以后,只要做病句修改练习,就考虑这些类型,这样事半功倍。有人在题海中遨游,结果被题海淹没了;有人在题海中寻找,结果找到了目标。

4.自修课上,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有人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内的阅读基本上是精读,是培养同学们阅读的基本素质和方法的。而课外的阅读,是将课内获得的能力进行实践。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是大家公认的语文学习方法。自觉读写,主动学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被动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同学们可以找《素质教育》、《语文世界》、《作文通讯》、《中学生阅读》杂志来阅读。自主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5.在学习别人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更强调探索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背诵,有人喜欢早晨背诵,有人喜欢晚上;有人喜欢分段背,有人适合整体背;有人喜欢熟读的基础上背,有人喜欢一上来就试背等等。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方法,如世界上的沙子一样多,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提高应试能力

我们语文学习有两大目标,第一为人生,第二为考试。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语文能力也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来,那么,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呢?

1、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家可以研究一下每次的语文试卷,看看语文考什么,应该学习什么,然后针对考点进行学习、复习。上次月考前,我们老师向大家统一介绍了《语文月考说明》,这是同学们复习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命题的依据。可惜有的同学在月考前一天还问我们考不考课文背诵。以后每次月考前,我们都要公布《语文月考说明》为同学们提供语文复习的具体目标。

2、讲究文面。语文的简答题和作文题,对文面的要求比较高,从这次月考中我们发现,同学们的文面意识还不强,有的乱涂乱改,有的用胶带将试卷粘了一个大洞,可以当望远镜。文面在考试中的影响,至少在10分左右。所以,我们老师们强烈建议,字写得不美观的同学利用中午时间或晚自修的空余时间,练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在考试时,不要轻易涂改一个字,不要随便划掉一句话,选合适的钢笔或圆珠笔,注意笔水的颜色,注意字体的大小。

3、积累与记忆。对于名篇、名句,文章中的好的词语、句子,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等等,需要我们积累、记忆。

4、对于语文选择题部分,也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请大家把语文资料《哈佛之路 高一语文》上的练习保质保量的完成。

5、现代文阅读方面。同学们可以经常做做这样的训练,对课文的中心进行概括,画一画课文的思路图,挑一段比较长的段落用一句话概括段义,写写课文的内容摘要,挑出文章中好的句子理解理解,对文章中好的词语进行解释。等等。

6、文言文阅读方面。熟读每一篇课文,需要背诵的篇目一定要背诵;从课文中挑一段比较精彩的段落,进行翻译,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实词;记忆课文注释和课后练习中的词语,积累词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古代作家,了解常见的句式。课外读一些文言文,选短小的文言片段如扬振中的《中学生文言文助读》,或者读《史记》的传记部分。

7、写作方面。

我们建议同学们注意素材的两个来源,一是生活,注意观察,多思考,提炼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和物来写;二是借鉴别人的文章,多读美文。

特别要注意作文的审题。有的作文抛弃审题因素,是篇很好的文章,但因为是考试,只能给比较低的分数,非常可惜。

要让你的文章靓起来。应试作文需要有亮点,比如语言的优美,构思的精巧,情感的真挚,哲理的感悟,对世界个性化的理解等等。

8、应试训练。

做一定数量的语文练习是保证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方法,同学们在做练习时喜欢做选择题,不喜欢做简答题,以为到考试时再认真做就可以了。这是一大误区,岂不知,没有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到考试时你想表达好都不可能了。

五、具体安排

1、星期日晚自修用一节课完成语文练习,教师重点指导。

2、中午或晚自修空余时间练字15到20分钟,可以用庞中华或司马彦等的字帖。

3、每周发一份《美文诵读指导》,请大家熟读,重点篇目需要背诵。

高一语文下学期学习方法 篇14

一、自备一本语文辅导书,按专题或综合卷的类别,每周完成一份。

二、坚持课外阅读,并认真做好读书札记。

高一闲暇时间相对比较多,课下多抽一些时间阅读一些有料的书籍、杂志,有助于拓展知识面,而且可以有效提升语文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好文好段好句的摘抄,日积月累,效果是很明显的。

三、自觉坚持课外练笔,将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听闻的有兴趣、生动的事写下来,将思考的结果写下来,将对一些事件的分析、认识写下来。

光是有积累,不写,在考场中也会发怵。而且,现在高考出题倾向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热点,如果平时注意新闻热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些感悟,对于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学习文科的高中生,收获会更大。

以上各点贵在坚持,关键在于行动。集腋成裘,功效尽在点滴持衡里。

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可订阅的杂志类有:

1.作文成功之路

2.读写天地(高中学生版)

3.语文教学与研究(高中学生版)

4.思维与智慧

5.意林

6.写作素材

7.中外文摘

8.散文选刊

9.青年文摘

10.青年博览

11.随笔

12.文史知识

13.名作欣赏

14.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怎样自己学习语文 篇15

1. 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罗杰斯说:“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 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是一道障碍。如果只是单纯地就语法讲语法, 就会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丧失兴趣。因此, 在讲文言句法的时候, 我以最简单的现代汉语句式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举例子 (选择学生时要慎重, 不能伤害其心灵) , 进行语法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吃炸鸡腿。我要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分析出主谓宾, 然后要求他们加上“时间”和“地点”。如:在凌晨时分, ××在被窝里吃炸鸡腿。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的位置。我又要求他们加上“修饰语”使这个句子更富有“色彩”。有的学生说:“在凌晨时分, 肥头大耳的xx在被窝里吃又肥又大的炸鸡腿。”这样学生立即就明白了“定语的作用”是什么。当我对句子成分进行调整后, 学生就明白了什么是定语后置, 什么是状语后置, 什么是宾语前置, 这种做法不一定科学, 但学生却在积极参与中很快掌握了一些枯燥的知识。

2. 革新教学设计, 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体验空间。

和谐生态课堂要求进行动态设计, 这样才能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和体验空间。因为课堂有了学生的活动, 就不可能一成不变, 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便不能在备课时全都预测到, 教师应按课堂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 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学安排, 不能按照教师备课时规定的路线亦步亦趋地进行。教师的创造才能只有在处理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挥与体现。学生也因为教师顾及了他们的存在及他们在课堂上生命活动的多样性而满怀热情地参与课堂学习。当师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时, 课堂就脱去了僵死的外衣, 显露出了无限的生机。

3. 借助教育技术, 实现教学模式的真正转变。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不仅能“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而且能“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的目的”。教学改革试验证明,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 有利于激发课堂的活力。利用网络, 把死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让学生身临其境, 耳闻目睹, 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而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增强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和说服力。

4. 及时发现问题, 做好范式指导。

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不都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 在平日里教师需要发现、总结一些普遍问题与重要问题, 然后及时进行相关指导, 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为今后长期的高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范式指导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写作上, 与其教授一些虚的理论, 不如拿起自己的笔, 认真写下文字, 使学生有所领悟, 有所提高。

5. 走进学生内心, 培养学科兴趣。

“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用爱唤醒学生的爱, 在他们困苦烦恼的时候与他们并肩同行, 会激起他们认真学习的斗志,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 情感起伏比较明显, 需要教师的鼓励。简单的激励方式对高中生而言收效可能不会很大, 所以教师应寻找合适的方式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 带着他们走好高中三年的奋斗旅程。

6. 课堂定位要准, 教学目标要有激励性。

教学目标既不能太低又不能太高, 太低了就没有吸引力, 太高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定位必须切合本班学生实际, 不能照搬“名师”经验, 更不能照抄所谓的“优秀教案”。

7.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彻底转变观念, 将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能做的, 教师最好不要做;凡是可讲可不讲的, 教师千万不要讲, 真正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到“自觉”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中, 将外部需求转变为不可遏制的内驱力。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真正实现高效。

8.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师生关系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还意味着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情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热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难免会发生一些“特殊”事件, 教师要适当处理, 不能因为一件小事大发雷霆或者大动干戈, 这样会影响课堂氛围, 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

9. 注重课堂教学语言。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生动形象, 简洁精练, 富有启发性。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特色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某一个事物、想象某个画面时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 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 激发学生想象与思考。生动形象的语言能让学生集中精神, 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 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规范, 要讲普通话, 发音标准, 语言精练, 有条理, 精练的语言学生一听就能听明白, 如果在一些环节上啰唆, 则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不能启发学生很好地思考问题。

中职语文教材怎样处理好自主学习 篇16

一、课堂应是学生探究与交往的学习环境

新课标提倡的“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课程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学习中的最大快乐就是从阅读中发现了生活实践的妙谛,闻到了生活实际的气息,从彼时彼地彼人彼问题,联系到了此时此地此人此问题,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启发,有所长进。[1]作为教与学的双方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参与者或是合作者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职生的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双向性或多向性的交流和对话。那么,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语文课堂,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彰显了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体验效果和实践积极性。

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应充分发挥,比如说他们对课堂学习的专注与投入,学习者本身的主体性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和系统理论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地培养起来,师生得到情感的默契,达到理想的预期教学效果。如《语文》(拓展模块)第七课《鸿门宴》,学生认为第四段中“樊哙闯帐”的故事写得很精彩,因为刘邦乘机逃走了。同时,我们不免产生疑问:樊哙为谁而来的?谁命他来?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很快知道答案:张良召樊哙,为救刘邦而来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项羽为什么对樊哙的闯帐不加计较反而客客气气的?根本原因来自于项羽太自大,太轻敌了,根本没把樊哙放在眼里。课堂上,这些积极的求知欲和主动性的发问,教师千万不能忽略,及时发现教材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一个真实地展示自我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力和判断力。

无疑,中职语文高教版在编选作品篇章、单元练习和综合实践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心智、能力与服务意识的并举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体验则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材而引起某种深刻的情感体验。英国语言学家约翰·甘柏兹认为,互动是语言的最重要特性,一切语音、语法规则的价值只存在于具体的交际活动传情达意的实际作用之中。课堂学习提供不同的情境和思维空间,从诵读到精读到鉴赏阅读,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可见,我们的语文学习与具体的生活观念存在着某种紧密的联系,新教材的丰富性和价值性折射出经典作品以生动鲜明的语言、真实传神的对话以及富有个性化的情感世界暗示着无限可能的隐性视域,由于不同的主题性读者拥有的阅读体验不尽相同,从而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积累”中与“实践”上得到了发展自我素养的实际效果。

二、德育目标成为关注中职生的成长指数

语文教学在学科专业成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学教材,用教材,直到手里有教材,心中有教材,教材始终是语文课堂的标志性工具之一。把德育话题与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知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爱心工程的对象和支持者,教师的举措不仅解决了教学环节中因材施教的疑难问题,还顾及到整体教学效果的价值观定位的是非问题。我们从高教版《语文》的编写指导思想看,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促进学生发展;淡化“学科本位”,彰显职教特色;务实求真,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这一编制模式强调能力训练与养成,有利于形成鲜明的职教特色。这套教材选文的学习重点由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品味语言、提炼文章主旨到把握不同的文体特点和古诗文诵读、赏析,真正实现在内容上纵横交融、全方位推进而形成的一个崭新的网络式格局,各册每篇课文中都能找到值得我们张扬精神的闪光点。《我的母亲》是见证亲情和爱心的灵魂之曲,《合欢树》是抒写亲情和苦难的赞歌,《我与地坛》是感悟亲情和生命的独白,三篇散文都追忆了无私的母爱,课文练习与思考第五题各自设计重点语句,要求学生理解母爱,从生命教育到文化教育直至道德情感的震撼教育无不浸透着一种成长的骄傲。因此,树立正确的“立人”思想和科学的“育人”目标是衡量中职语文教学成败的重要尺度。

语文学习是重视知识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受教育获得一定的观念、知识,个体才能在认识和改造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主体性,而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日益突出,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中有这样的一个案例:“雪融化了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道:“春天!”然而,他的老师说“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答案是“水”。多么没有人文性且机械的“标准答案”——想象的翅膀被“咔嚓”一声剪断了![2]同样地,中职语文新教材以模块组合、四管齐下(感知——思路——语言——主旨)和弹性选择的新结构,将教材的使用严格地结合课程标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精要教学促进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从语文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语文教材、教学资料和参考书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隐性型知识在一种助读系统中的有序化、理论化和科学化,是以学科知识的显性的系统存在。我们要学习作批注的阅读方法,文章的精要、要点包括内容和形式,事实上单元选文各有奥秘、精华和特点。又如,拓展模块第一单元的五篇散文具有丰富的内涵,《胡同文化》解读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废墟的召唤》发出“改造凝固的历史”的时代心声,《过万重山漫想》讴歌历史上无数“第一人”的首创精神,《内蒙访古》表达了“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的进步观点,《把栏杆拍遍》揭示出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尽管上面所谈到“精要”的原文在表达上各有侧重,各有妙处,但学生的自我摸索、自主探究和质疑感悟各有微妙之别,“精要”已是难以概全。如果偏离了阅读的吸引力和整篇文章的真正魅力,那么就会出现“得其精要”在理性认识上的误会,不免产生隔靴搔痒的做作之感。

立足于语文课改的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实际教学,我们通常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趣,注重自身阅读、细读精彩和品味特点的思维训练。教材教参对于情节和环境的把握也有不少问题,尤其环境分析,有多篇明显表现出一种理论失误。[3]例如,基础模块上册“阅读与欣赏”中必读课文第十四课鲁迅的《拿来主义》,结尾提出“总之,我们要拿来”的正面主张,第八段指出“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两处都强调要“拿来”,生动阐明了“拿来主义”的深刻哲理,先是以“大宅子”的比喻形象的解释为由,进一步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方法,最后总结作者自己的观点,从而很有说服力地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这与第七段的中心论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为所要阐释的“拿来主义”的确立了基本原则相提并论而言,“拿来”的行为、勇气和精神显示了“拿来主义者”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达到了幽默的艺术效果。这两句在前文提出“拿来主义”的基础上既具体地说明了“占有”与“挑选”之间的辩证关系,又为全文论述的应该“拿来”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体现了论证的周密性。课文在设计练习与思考第三题时充分考虑到处理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和价值性,难度较大。但教参中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分析,个别文句经不住推敲,词语色彩混淆,就如:倡导“拿来”,未免不合时尚,所以说“太不摩登”。此处,编者忽略了原文中“否则太不‘摩登了”的讽刺意味,故有“未免不合时尚”一说法,而作者所要提倡的“拿来主义”的做法可谓是正确的主张,这一句便是合理的补充说明,也是进步之举。

参考文献:

[1]王蒙.《惟“琢磨”方能入化境》.《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51.

[2]魏薇等.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45.

[3]赖瑞云.《混沌阅读》[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58.

上一篇:师德师风承诺践诺书下一篇:撰写退休报告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