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综合性设置管理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而诞生的,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于既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又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动力,因此综合性学习受到语文教学相关人士的关注,但是由于综合性学习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推广和应用上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课综合性设置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课综合性设置管理论文 篇1: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对其梳理分析,探寻原因,研究对策,对于语文课改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题一:实践活动氛围不浓厚

【原因】不少校长、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会对其他学习产生冲击,影响考试成绩,因而不愿去开展,即使偶尔开展,也只是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附庸或陪衬,因其目的指向含混模糊,而失去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此外,客观上受办学条件、活动经费的限制,以及受中考激烈竞争的影响,综合性学习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纳入评价与考核体系之中,也是导致开展时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的重要原因。

【对策】只有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领悟其宗旨,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开展活动的价值所在,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不管城市农村,在大背景下目标是一致的,农村的学生同样要面向广阔的社会,同样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其作用,真正从观念、行动、素质上加强实施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主动性,切实把每一次活动落到实处,提高教学实效。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应有综合性学习的一席之地,要改革语文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在综合性学习的考题设置上加强情境性和有效性,突出考查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体现活动开展与否与得分高低的正相关关系。此外,学校还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

问题二:活动安全问题困教师

【原因】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开放性,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在大自然、社会中亲历实践。在目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必然会遇到安全问题的严峻挑战,安全出了问题,学校、教师都担待不起。因此,“少活动,只在校内活动,或者干脆不活动”成为时下不少学校、教师消极对待这一活动的负面策略。此外,由于受时间、地点、人力、物力的限制,有些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而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外出打工,把子女送到学校就算尽了义务教育责任,有的连孩子在哪个班、班主任是谁都不知晓,更谈不上配合和参与综合性学习了,因而也导致一些活动难以开展。

【对策】任何活动,都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真正对安全起保护作用的决定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能力,这必须通过学校、家庭、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来实现。在活动实施中,最好的安全保障就是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严密的活动安全规划和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家校配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保障,教师要千方百计争取家长的合作与支持。具体做法:1.以宣传转变观念。利用开学初召开家长会或平时电话联系,宣传综合性学习的先进理念,转变家长认为的只需学好语文知识等考试内容的旧观念,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2.设计“亲子交流本”。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内外的活动情况,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帮助其健康成长。3.举办成果展示。展示手抄报、实践日记、活动图片、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调查报告、文艺作品、生活作文等活动成果,让家长欣赏,以赢得肯定和支持。

问题三:忽视资源开发与利用

【原因】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开放性特点,以及它与传统的语文活动的根本区别,仍然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课堂视为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使综合性学习囿于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之中,特别是在图书匮乏、网络不畅的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显得更为紧张,更束缚了教师的视野。

【对策】要加大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的力度。由于教材要考虑全国通用的问题,在内容设置上,有些活动城市味太浓、地域性太强,因此教师不能照搬照抄课本的具体内容,要因地制宜对教材作灵活处理。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注我们的社区”,虽然农村没有人群集中的社区,但可以引领学生去探寻家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发现家乡人民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并对家乡的未来发展提出设想和建议,这种在熟悉的生活领域里展开的综合性学习,更具亲和力和认同感,因而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既要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又要关注学科间的整合,还要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自然”这条线索,结合本土文化挖掘本土课程资源,当地自然景物、民情风俗、人文景观、传统文化、学校活动、家庭生活、社会热点、流行时尚等,通过组织加工、优化整合,都可成为创造性学习资源。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作为农村学生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广泛搜集周围的民风民俗,如传统节日文化、婚丧嫁娶风俗、衣食住行习惯等,使之成为有价值的探究材料。

问题四:活动指导不力效果差

【原因】目前农村初中很多语文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系统知识和规范设计活动的经验、能力;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很多教师不能熟练使用电脑、不会上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缺乏跨学科知识,当学生研究的问题超出语文学科范围时,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的优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很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很多综合性学习根本无法开展,即使开展,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或因教师的指导不力而放任自流,形同虚设;或因过分追求热闹、娱乐而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或因教师把它当一般的语文课来上,把内容当课文来讲,而失去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对策】一是要扎实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外出取经、校本研讨、岗位练兵等诸多形式,花大力气进行教师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二是要精心设计和严密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重点抓好以下环节:1.订好计划,做好准备。通常情况下,要提前一到两周布置,做好资料搜集、问题探究、成果汇集的人员分组,并明确组员职责、活动主题、活动方式、安全措施等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2.指导探究实践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指导合作、探究有关课题,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了解进程,适时调控,保证活动正常进行。教师也应多收集素材,用于补充学生资料中的残缺或空白,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3.成果交流综合评价。学习成果的交流分享、汇报展示可毛遂自荐,也可小组选派代表,鼓励人人参与。展示形式根据活动主题来确定,诸如文字图片展示、多媒体课件演示、情境再现、小品表演、游戏、讲故事、谈体会、辩论、演讲、朗诵、问答、竞赛等均可。无论采用什么形式,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课堂,适时调控。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综合评价可有:①档案袋评价。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通常可以将本次活动的计划、提纲、笔记、体会、资料等收入事先备好的档案袋里,先在合作小组内交流,然后交由教师查阅。主要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与态度。②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反思,谈表现、谈收获、谈不足。农村学生较易产生封闭和自卑心理,较难畅所欲言表现自我,教师正好借机帮助他们学会理性认识自己所在的农村和在农村的自己。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就是我”,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比如会放牛,会种菜,会割稻,会做饭,能吃苦,爱劳动等等,让他们树立自信,锻炼胆量,学会客观分析和辩证思考。③同伴评价。即指导学生从参与态度、合作精神、实践能力、探究成果等方面对同伴进行评价,评出本次活动的优秀者。④教师评价。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但对存在的典型问题要帮助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努力方向。4.趁热打铁指导作文。作文是综合性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很明确:一是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放在最后有利于目标达成;二是在积累资料、经历过程、取得成果、收获体会的基础上,作文有了源头活水,学生有材可选,有话可说,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水到渠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教师提高认识,正视问题,不断从探索中发现、总结、反思,就一定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操作模式,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就一定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李德邦

语文课综合性设置管理论文 篇2: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而诞生的,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于既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又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动力,因此综合性学习受到语文教学相关人士的关注,但是由于综合性学习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推广和应用上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解决对策

一、综合性学习特点及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内的综合性课程,以语文课学科内容而存在,在语文课程体系学习中展开,它的课程本质是语文性,所有的课程安排要遵循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它的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课程内容上整合了写作和口语交际,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学习内容上,还表现在课程目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课程实施上突出实践性,它突破了课堂和书本,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实施课程,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知识服务于实践。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素养,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地融入到教学中,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在课程的评价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而与它相对应的评价过程就具有明显的发展性和生成性,这一评价体系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索,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习的过程注重思维能力的良性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意义就在于,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推进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的融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课程,这种课程是以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为基础,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应用,突出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虽然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运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现在这一教学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改革不完善

从语文教学的发展上来讲,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用于教学中的时间并不长,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方法系统,相关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在教材编排上,综合性设计的构思还不够完善,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专题设置存在主题偏离的现象。有些关于综合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书不实用,部分指导书由于提供的参考资料过多,导致学生不愿意亲自动手收集资料,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背道而驰。还有一些贫困地区,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各方面的配套设施都不完善,比如缺乏图书馆、计算机和多媒体等设备,根本无法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这一先进教学方式的推广面临较大的阻力。

2.教师方面

教师因素也是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为人师表,注意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存在轻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象,人为地减少了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另外,部分教师对综合性学习存在片面认识,因为这项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丰富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有些教师可能会觉得这种教学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从而产生抵触教学的情绪。综合性学习要求拓展和联系的知识面比较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学生方面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长和学生片面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由于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从基础性的教育一步一步往上延伸,教学阶段性的衔接不连贯,存在着部分环节断裂,部分中学生可能不太适应这种学习方式,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和调节。在教学中可以明显发现,初中生对综合性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参与实践的主动性也不强烈,主观意识还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存在惰性心理,行动上表现为不愿意进行思考和实践。

四、解决对策

1.完善改革

教师、学生、家长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要敢于接受新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好综合性学习这一手段,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融入到学校整个学习体系中,教师要做好学科之间的交融和互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该把综合性学习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之中,并足够重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有限的课程资源,想尽办法弥补农村学校条件设备上的不足。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考核范围,与荣誉奖励挂钩,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

2.注重师资培训

要想进一步推广综合性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必须要注重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树立综合性学习的意识,培养综合性教学的理念。语文教师除了能够全面把握语文大纲上要求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全面理解教材,深入体会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在教学方式和课堂管理上也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要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自主、熟练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并掌握一些授课技巧和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3.慎重选择活动主题

主题的选择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初中教材活动的选题上要非常谨慎,选题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生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选题还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要强。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必须要保证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活动的实际效果。在活动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真正融入到综合性学习中去。

4.加强师生交流沟通

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观点和教师展开讨论。对于一些人文地理、传统历史、时事政治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适当地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之中,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不仅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加深交流,还能有效地推进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实践性学习

综合性教学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还要进行一定的教学研究工作,巩固课本教学内容。对于一些历史旅游方面的课本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体的模拟或是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综合性的学习方法积极地进行学习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五、结语

综合性学习是应新课改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活动的尝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推广和引用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方法改进。由于这种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上要不断地融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素养的培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王桂仙.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3]谢方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陈晓敬

语文课综合性设置管理论文 篇3: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方向研究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座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14所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学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师资配备、教学效果控制、学生对文化教学的认识、对教学技术的评价等进行调研。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模式多样化,各有特色,以“体教结合”为主。无论是管理者、老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文化教学对提升后备人才质量的作用。但实际教学工作中诸多问题限制了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如评价体系、教学设施设备、生源质量、课程设置、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技术等。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重视改革创新,提高生源质量,因材施教,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提高教师上课质量和学生文化学习的评价体系,调动教与学主体的积极性,保证文化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关键词: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教学模式;质量控制

Key words:sports reserve talents; Culture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Quality control

一個地区的竞技体育事业之所以长盛不衰,其共同一点就是重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运动素质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处于系统掌握文化知识的关键期。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3号文件),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1]。本研究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寻求有效解决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科学文化素质,探讨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文化教育模式,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我省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對象

山东省内14所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现状与发展方向。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包括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多层次的人群,调查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发放问卷2080份,填写回收1966份,有效问卷1959份,有效率为94.1%。

所用调查问卷内容自行设计,其内容根据对象不同分为学校管理者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三种。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各地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学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师资配备、教学效果控制、学生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与对教学技术的评价等;并征求专家意见两次修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效度专家评价结果为“合适”;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在访问调查2周后,以同一份问卷对其中50名人进行了第二次调查,r=0.832。

1.2.2 访问调查法。实地考察5所体育运动学校,并组织相关人员座谈交流,探讨后备人才基地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1.2.3 专家咨询法。咨询了负责国家后备人才基地评估的专家4人,对问卷结构和内容效度进行评价,并听取专家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议。

1.2.4 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国内外的教学资料,重点收集有关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的文献资料,分析其有关观点或看法,掌握其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

1.3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核定无误后用微机录入,用EXCEL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14所体育运动学校基本情况(表1)

山东省现有各级体育运动学校几十所,我们问卷调查了其中的14所,其中地市级体校12所,包括滨州市体校、东营市体校、淄博市体校、济宁市体校、济南市体校、青岛市体校、日照市体校、泰安市体校、威海市体校、莱芜市体校、菏泽市体校和聊城市体校;县级体校2所,包括即墨体校和胶州体校。

从学校规模看,地市级体校的在校人数多在200人到800人,占71.4%,800人以上的3所,占21.4%,县级体校规模稍小,在校人数在200人以下,占14.3%。

调查结果显示,各体校的教学层次存在差异,地市级体校多以混合型的教学层次为主。初中加中专的模式7所,占比50%;从小学、初中到中专的模式有5所,占比35.7%;初中模式的2所;也有小学学段,分布在县级体校。

各地体校所开始的课程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显示,78.6%的体校开设课程全面,包括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也包括其他体育理论、微机等相关课程。

2.2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管理者调查结果(表2)

调查结果显示,管理者对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选项中,需改进的比例分别为48%和55%,对学生现有文化水平与社会相应学校比较,认为存在差距和差距很大的比例分别是47.7%和41.3%。通过前3个问题的选项,管理者们认为现有体校文化教学是任重而道远。在后备人才基地评估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上,调查结果显示作用很大、一般和无作用的比例分别是33%、47.7%和19.3%。从管理者角度分析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排序学生质量和管理体制靠前,其次是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的素质。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排序依次是学生因素、课程设置、教师因素等。5和6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学质量的提高,管理者们都认为学校生源质量是最重要的。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师因素调查结果排序前三分别是积极性、教学方法、教师学习能力。影响教师积极性因素的结果排序前三是学生水平、教师待遇、教学设施等。

2.3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教师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体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安排大部分是满意的、合理的占比分别为60.8%和77.9%,对本校的教学水平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但对学校教育环境和设施认为完善的占比为37.5%,大部分老师认为还需要改进和完善。有31.2%的老师上课不使用多媒体手段。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备课和课后批改作业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不同学科和班级较多的老师需要更多时间。对学生评价方式选项的分析可以看出,31.7%的老师认为合理,大部分老师认为评价方式需要改进和丰富。

对学生上课积极性的几个选项结果分析显示,体校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总体偏低,课堂上积极性高的学生占比只有13.8%,近一半的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而老师们认为影响学生上课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学校制度和学生自身。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排序第一的是学生文化基础水平,可见教与学的两个主体的相互影响之重要。好老师最重要的素质调查显示,80.6%的老师认为是责任心,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具体结果见表3。

2.4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学生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体校93.3%的学生们对毕业后都有明确的方向,有51.9%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上大学。在接下来的3个问题选项结果分析显示,66.9%的学生认为在校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一样是很重要的,甚至6.7%的学生认为学习比训练更重要,74%的学生认为学习重要的原因是将会和他今后的就业升学有密切关系,只有32.7%的学生认为学习与训练成绩提高有帮助。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对文化课学习的认识是有其长远意义的。对喜欢课程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最喜欢语文课,占比44.8%,原因是有用和有趣的占比达79.3%。老师上课的生动有趣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吸引和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主要因素。对于老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一项有37.6%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学习有帮助。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调查结果显示,44.3%学生们是积极参与的,其余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存在问题。文化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的调查结果显示,74.3%的学生都会遇到学习困难,主要通过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加以解决。对考试和学习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62.3%的学生认为考试是必要的,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78.3%的学生都希望采取考试在内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对待考试的准备和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考前复习不充分,认真复习的比例占27%,准备小抄和不复习的比例分别占到28.5%和37.3%,而对作弊问题坚决反对的占28.8%,36.8%的学生认为是普遍现象。这种考试态度令人担忧。对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没有兴趣和课程设置的问题。学生们认为好老师最重要的素质结果显示,前三位的是责任心、知识丰富和幽默,占比分别是41.7%、20.3%和17.1%。具体结果见表4。

3 讨论

3.1 体校隶属模式的多样化

由于竞技体育优胜劣汰的规律,体育后备人才或进入一线队伍成为优秀运动员,或被分流进入社会就业或继续升学,但无论是成为优秀的运动员还是就业、升学,都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为基础。 因此,文化学习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2]。

各级体育运动学校担负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目前,我省有体育运动学校几十所,有三种体校模式。第一种是并入高校。有山东省体育学校、聊城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聊城大学)、烟台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烟台大学)和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德州学院)。山东省体育学校于2000年并入山东体育学院,隶属省体育局和山东体育学院双重管理,但体校是中专教学层次,文化教学又不在大学的教育管理范畴之内。第二种是保持全日制中学。济南市体校等体校,隶属于市体育局和当地教育局管理,既是济南市体校,又是济南第五十中学,文化教学和老师纳入中小学教育系统管理,就是“体教结合”。第三种是体育中专模式。潍坊、淄博等体校单独隶属于当地体育局管理。

我们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第二种体校模式的学校最多,既能保证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又能保证文化教学质量,给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体校的发展前景更好。全日制中学的体校模式实际上就是一所有体育特色中学,它又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有传统体育项目的普通中学,因为前者既隶属于当地体育局,学校有专业的教练员队伍,有多种输送优秀运动员的途径,也隶属当地教育局,依托教育系統师资和教育体系,训练和教学水平都有保障,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良好模式。

3.2 课程设置的统筹化

课程设置与体校的办学模式密切相关,涉及到培养方向、培养目标等等系列问题。在调查的体校中,课程开设是比较全面的,有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和政治,也有物理、化学、微机和体育理论及文艺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既兼顾学生们升学需求,也兼顾促进运动训练的需求,又符合“体教结合”的要求[3-5]。

山东省体育局从2013年1月开始实施运动员年度赛前文化课统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和政治4门课程。这种措施促进了各地对文化课教学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收效甚微。也正因为准备统考,全省体校都加强了这4门基础学科,而忽略了其他课程的开设。无论是中学办学模式还是中专办学模式,仅有4门基础课程的设置,显然是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不符合体校的教育培养目标。

在与各体校的同行们座谈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校的教学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各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分层次教学、区别化安排课程等,但深层次的问题难以解决[6-7]。

3.3 教学质量控制手段的柔性化

教学质量是文化课教学的生命。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体校的管理者认为影响教学质量因素前两位的分别是学生兴趣和学生基础。教学相长。调查中一致认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水平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老师上课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长期在体育系统内教学的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看,责任心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如何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是新时期摆在体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生源的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高低,而生源的质量又与体校的办学体制和学生选拔输送体系有关系。各地体校的教师普遍感觉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手段在体校的课堂上很难实施,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基础太差[8-9]。而在省运会周期中,压缩了招生规模后,反而感觉学生的质量比较好,各种质量控制手段容易使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面还存在不足,手段单一,缺乏综合性,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考试是其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对复习和考试的态度是出人意料的,居然有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不复习,准备小抄,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坚决反对作弊。调查结果显示78.3%的学生都希望采取考试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而不仅仅是卷面成绩。

3.4 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指标的相对固化促进了文化教学的建设

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检查评估工作从1996年开始,每四年一次,历经十年,以评促建、以评促学,从对学校管理者的调查结果看,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山东省体育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诸多措施,其中就包括要求各体校必须保证每周24学时的文化教学时间等等。现在正在调研,准备尝试统一教学课程标准、统一教材。

我们回顾历年评估体系,指标不断修正、完善。因为是体育后备人才评估,评估体系多侧重运动训练无可厚非。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从管理者的角度审视四年一度的评估工作,认为评估指标对文化教学质量提高有很大作用的比例是33%,作用一般的是47.7%,而19.3%的认为无任何作用,说明评估对文化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现的。评估工作对于任何学校来说都是一项工程,我们体校的管理者们都是务实的,希望通过评估不仅提高本校的训练水平、训练成绩、输送率等体现体育后备人才的选项,还要借此提升本校的文化教学水平、教学体系、教育质量等符合后备人才文化素养的选项。我们希望看到评估体系中更多体现教学质量控制的指标。

4 结论与建议

4.1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模式是多样化的,相对集中在初中学段,各有特色,各有各的问题,文化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4.2 文化教学体制的管理与运行是系统性的,涉及到不同的管理层级、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养方案、招生体制、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等多个方面。想要彻底改善和提高,需要整体、系统地研究与改革。

4.3 学生对文化课的认知程度,在文化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生源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制约当前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的主因,我们要正视现有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4.4 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重视改革创新,提高生源质量,因材施教,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提高教师上课质量和学生文化学习的评价体系,调动教与学主体的积极性,保证文化教学的质量,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Z].2011.

[2]周战伟.基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体院学院,2016.

[3]程杰,宋全征.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 26 (5):64-66.

[4]李东明,蒋国权,袁旭明.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4):24-28.

[5]鲍明晓,邱雪.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现状[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4):1-8.

[6]李建设.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转型的“浙江实践”探讨[J].体育科学,2012,32(6):3-13.

[7]虞重干,刘炜,匡淑萍.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2008,28(7):26-36.

[8]冯庆梅,夏思永.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29-30.

[9]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1-9.

作者:江俊世 刘霞 高永梅

上一篇:校务公开工作总结汇总下一篇:财务分析现代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