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性总结(推荐13篇)
常顺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控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次,它是一种多元整合,是相对于仅就某一语文知识或技能的单一性学习而言的。它是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或项目,综合运
用自己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学习片面强调书本,特别是课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悖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基于语文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其主要区别在于: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关涉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不再单单通过语文活动或情境模拟来达成某项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与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不仅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培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从学习功能上看,不再单纯追求智育目标,而是要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
小学生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年龄、经验的限制,肯定要有个从扶到放的过程。那就要求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语文相沟通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自由地把书本和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建
构起来,探索出更利于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途径,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制订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2009.3)
2、实施研究阶段(2009.3~2009.7)组织教师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案例反思交流活动
3、结题阶段(2009.9~2010.1)总结研究经验,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做好后续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严格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课题研究中再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才能学会“研究”,学会“反思”,才能不断的把感性的认识,平时的做法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因此,我校首先成立了课题组,确定了课题负责人。实验教师自愿报名参加。首先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要求制定个人的子课题研究计划。对实验班级完成基础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安排切实可行的语文综合教育的研究活动。其次,要求教师进行课后反思、总结。同时,我们将教科研活动和教研活动融为一体,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以课题为中心,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研讨、专题讲座等活动,学期末组织全校性课题研讨活动,并对子课题进行阶段性汇报作。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找好实验的理论基础。
我们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领会素质教育的涵义,让教师认识到主题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于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组织教师认
真学习了新课程要求,更清楚地认识到语文综合教育活动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课题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三)扎实开展研究活动,积极做好实验工作。
1、认真调查分析。
我们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开展课题实验工作,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教师的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弄清楚现有的语文活动,存在哪些问题,关键问题是什么?创造怎样的条件才能改进,做到边实践,边思考,边研究。
2、切实开展研讨活动。
全组老师集中学习,分析教材体系和整体要求,明确活动的重难点,根据活动内容及教师个人情况由教导处安排老师执教渗透课题思想的公开课,其他老师参与听课,就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改革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评价,最后上课老师进行说课、反思、小结。在上课---研讨---反思---总结中不断提高课题质量。
五、实验成果
1、我们注重实验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注意及时总结、反思,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每月整理优秀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这样边实践边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语文综合教育活动”教学体系,纠正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这就使每一位语文教师进一步端正了教学思想,更新了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实验改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爱阅读,热爱创作,在语文课上,孩子们活泼开朗,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儿童都有表现自己语言能力的机会和条件,都能实现自己富有个性特征的发展。
3、我校以“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的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上好教研课、公开课,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大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习惯,习惯培养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 提前预习的习惯
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在小学时期就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的学习要从课前预习开始。通过课前预习,做好上好语文课的心理准备。对新课文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认真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找准侧重点。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有利于接受新的知识。预习可分为日预习、周预习、学期预习。所谓的学期预习就是刚开学在发下新书后,学生趁着新鲜感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
2. 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一支笔,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书边动笔。好词好句重点标注出,对精彩片段可以背诵下来,关键词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慢慢地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笔记的好习惯。
3. 质疑发问的习惯
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有问题要向老师质疑、发问。勤于发问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解答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之间互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4.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特别是在自习室和在家读书的时候,随手携带字典,及时解决读书时的障碍,提高读书效率。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新华字典》《成语词典》是学生必备的工具书。课余组织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调动学生对查工具书的兴趣。
5. 背诵的习惯
笔者虽然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背诵确实是青少年时期记忆的有效学习方法。语文课本所精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要求学生熟背,将会受益终身。
6. 定期整理复习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定期复习的好习惯。旧知识中包含着新知识的诸多线索,复习可以避免遗忘,把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相互贯通,做到触类旁通。每天做家庭作业前,把当天学过的知识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整理复习。周末时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重新消化知识,疏于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
7. 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从小学起就得练好书法,从基础练起,写的一手好字将受益无穷。因此,小学生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从小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让学生上好书法课,使字体漂亮、美观、大方。要求学生在平时写作业、考试卷中认真书写,养成好的习惯。
8. 广泛阅读的习惯
结合孩子学习的进度,适当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在周末、假期中认真阅读,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步骤
1. 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从小要树立目标。有了远大正确的目标要循循善诱,付诸实践。小学生就得多动脑、多实践,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2. 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是要用规范来约束的,好习惯在形成的过程中,小学生自制力还不十分好的情况下,应当教学生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 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多数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就要求小学生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努力克服障碍,偶尔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的现象也不要放弃,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发现偶有偏离,也要自己自觉立即作出调整,及时调整到轨道上来,久而久之,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4. 进入轨道,自由飞行
有了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力,循序渐进,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进入轨道以后,学生就像进入了知识的海洋,不断地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的关键
好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语文的学习是慢慢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种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寡味、教材难度大等。遇到困难一点点地克服,就有了成功的喜悦,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逐步形成。
总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遇。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乘风破浪,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孙世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习惯;习惯培养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
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在小学时期就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的学习要从课前预习开始。通过课前预习,做好上好语文课的心理准备。对新课文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认真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找准侧重点。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有利于接受新的知识。预习可分为日预习、周预习、学期预习。所谓的学期预习就是刚开学在发下新书后,学生趁着新鲜感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
2.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一支笔,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书边动笔。好词好句重点标注出,对精彩片段可以背诵下来,关键词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慢慢地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笔记的好习惯。
3.质疑发问的习惯
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有问题要向老师质疑、发问。勤于发问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解答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之间互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特别是在自习室和在家读书的时候,随手携带字典,及时解决读书时的障碍,提高读书效率。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新华字典》《成语词典》是学生必备的工具书。课余组织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调动学生对查工具书的兴趣。
5.背诵的习惯
笔者虽然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背诵确实是青少年时期记忆的有效学习方法。语文课本所精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要求学生熟背,将会受益终身。
6.定期整理复习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定期复习的好习惯。旧知识中包含着新知识的诸多线索,复习可以避免遗忘,把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相互贯通,做到触类旁通。每天做家庭作业前,把当天学过的知识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整理复习。周末时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重新消化知识,疏于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
7.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从小学起就得练好书法,从基础练起,写的一手好字将受益无穷。因此,小学生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从小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让学生上好书法课,使字体漂亮、美观、大方。要求学生在平时写作业、考试卷中认真书写,养成好的习惯。
8.广泛阅读的习惯
结合孩子学习的进度,适当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在周末、假期中认真阅读,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步骤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从小要树立目标。有了远大正确的目标要循循善诱,付诸实践。小学生就得多动脑、多实践,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是要用规范来约束的,好习惯在形成的过程中,小学生自制力还不十分好的情况下,应当教学生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多数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就要求小学生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努力克服障碍,偶尔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的现象也不要放弃,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发现偶有偏离,也要自己自觉立即作出调整,及时调整到轨道上来,久而久之,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4.进入轨道,自由飞行
有了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力,循序渐进,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进入轨道以后,学生就像进入了知识的海洋,不断地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的关键
好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语文的学习是慢慢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种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寡味、教材难度大等。遇到困难一点点地克服,就有了成功的喜悦,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逐步形成。
总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遇。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乘风破浪,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孙世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快乐学习》
第二阶段总结
魏县一完小
这学期我们课题组进入探索阶段,课题组成员在市课题组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实践的经验,老师们据本阶段的计划,分工合作,集思广义,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积极准备,上好公开课。
据课题计划,课题成员每人上两节研究课课题组开两堂公开课进行研讨,初步确认该研究模式的可行性,每位教师初步实现课件能独立或合作完成。
二、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
课题组成员将理论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在实验班级进行实践验证,通过验证对比总结出以下经验。
1、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亲切感受语文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丰富画面,课文中所提到的事物如果光靠教师讲,学生会感觉单调而无味,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为学生创设生直观的教学效果。
2、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网上可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具体的自然社会情境中,帮助学生较深入而准确的理解阅读对象。
学习《富绕的两沙群岛》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语文描述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21世纪的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阶段总结
实验小学
一年来,我与课题组其他成员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围绕探究性学习这一课题,实践课堂教学改革和课题的实验工作,认真分析课堂案例,调查研究,收集材料,努力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对照课题实验方案,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下面就这近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确定“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学生数学探究方法研究。
2、不断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每月参加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我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4、认真准备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课堂实验研究教师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与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实验过程中,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我与实验老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5、每次科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思。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二、成果的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案例、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数学价值观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不允许,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课题实验组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活动内容⑴:《七巧板》⑵:《绘制图案》。
三、学生成果
1、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能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4、学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5、学生能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6、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7、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
8、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一、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六年级语文全体老师按计划全面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已初具规模。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和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课题组教师全部参加了学校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每学期每人讲一节研讨课。组内教师认真听,及时交流、共同研究。通过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
二、本阶段研究的目标、具体内容。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在本阶段我们重点做好以下研究工作。
1、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质疑的习惯。
2、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共同探讨“以读为主,读中体会关键词句在句段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积累文本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和情感色彩”和“学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的有效教学方法。
3、继续研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与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统一起来。
三、本阶段实验做法、解决的问题、取得的成果。
在本阶段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本阶段研究工作的任务,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经验交流等,及时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个别调整了实验计划,提高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
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及时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点面结合的形式,先后举行了多场研讨活动。还组织了常规性的研讨课10节,进行多次的研讨交流活动。在研讨会上,上课的老师说构思与感想,听课的老师谈看法与建议,总结成功之点,找出不足之处。有时,一堂课试上几次,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在“磨课”中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发展,全校掀起了一股积极投身教科研的热潮。
四、积极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角色。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一学年来,围绕我们的研究重点,对如何有效地展开构建基于实践的小语阅读教学有效模式的行动研究,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也取得了些收获。
在借鉴了有关专家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的尝试的阅读教学有效模式的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以读为主,读中感知”。汉语的意蕴深刻含蓄,有时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时候,繁琐的语句分析很难帮助学生达到此种境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感知语言背后的含义?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感训练,读是手段,更是目的。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 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解读文本,课堂教学中应加强读的指导,需要安排多层次的读文,每一次读文都要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基本模式如下:
(1)自由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2)思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要读透,读懂。读作为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读懂,边读边想,是促使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更好感知课文,进行语言文字的概括。
(3)细读。细读是指为了达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程度,而对文章进行反复钻研细心领会的一种阅读方法.主要是词句的理解,文章的把握,要点的概括,内容的探究,作品的感受等方面。因此,在初读感知,读中善思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初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赏析领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和教师必要引导、点拨,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读书中的发现,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说促读,让学生思维碰撞激发表现欲,促使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4)情读。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五、在课题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在课题进展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主动质疑的精神尚待培养。
2、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倾听能力有待提高。
3、课堂教学中怎样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到更好地因材施教。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研究实践中要做到:
1、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积极质疑的问题,其问题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充分激发孩子质疑精神。
2、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学习目的的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每个学生都要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还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要多为他人着想;另外也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一、扎实落实双基, 凸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味
语文综合性学习, 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 虽强调“综合”, 但“综合”和“活动”仅仅是手段, 其宗旨是在“综合”中拓宽视野、丰富文本, 在“活动”中感悟文本材料,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 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三维目标中“双基”是第一目标,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因此, 在语文的综合性活动中, 必须要扎实落实双基, 凸显“语文味”。
如:在指导学生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 课的课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 许多老师往往侧重于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把综合性学习变为表演课, 一堂堂综合课下来, 虽然热热闹闹, 一会儿讲故事, 一会儿说相声, 一会说广告词, 笑声不断, 掌声不停。可是, 这种流于形式、过于花哨的表演, 却忽视了学生发现、积累、运用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体验, 使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失之偏颇, 使“语文味”荡然无存, “语文性”香消玉殒。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综合性学习的———
课前, 我先让学生收集大量的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笑话、广告词、相声等, 选择自己较感兴趣的积累下来, 并在旁边批注, 如: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并试着写一写、演一演。由于课前, 学生做了大量的积累、批注, 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因此在活动中能走进文本, 与读者对话, 融入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这样的实践活动, 既紧扣语文目标, 体现语文特点, 把诵读、积累、感悟和体验作为主旋律, 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扎实有效地落实了“双基”, 达到了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回归语文本色。
二、创造性地挖掘教材, 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的体现,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园地。教师应该大胆地超越教材, 创造性地挖掘教材。
1.“原创型”。“原创型”设计, 就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文单元要求, 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 如:竞赛、表演、辩论、游戏等形式, 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和内容,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语文学习特色的设计。这样, 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等能力, 同时, 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等。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课程计划, 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安排, 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 开展一系列活动, 这样才能使活动课精彩纷呈。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2.“再创型”。“再创型”设计, 基于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安排的主题内容, 以及语文课程标准有关目标要求, 根据本地学习资源, 以及师生操作等实际情况, 进行适当的增删, 设计出更具操作性和适应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语文新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学习的安排, 但笔者认为并不局限于课文里的综合性学习, 而是让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我们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 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常性地开展,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 我安排了一项写作任务:小木偶在拥有了人类的表情后, 接下来, 在它的身上, 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续编故事。学生的写作兴致较高, 效果也很好。于是, 我便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习作组织创作、设计、表演课本剧, “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都获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既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又达到了“写、说、演”的训练, 从而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灵活性”。
三、多渠道拓宽资源, 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广”度
综合实践活动讲究与多学科课程整合,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我们教师要打破原有狭隘的学科界限, 重视跨学科的综合性活动, 围绕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语文综合性学习,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 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看新闻, 了解国际国内和身边的大事、小事, 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条新闻利用课前的两三分钟时间举办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这样做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及时了解社会形势, 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还能通过“新闻发布会”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找一找街头的错别字, 甚至可以拿出自己过去的作业本, 把写错的字再重新订正一遍。学习了《儿童诗两首》后, 我让孩子们续写, 并发到班级博客上, 让全班学生自由点评等, 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孩子们的学习渠道, 以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广”度。
四、鼓励活动的多样性, 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趣”道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 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 兴趣被激发出来, 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要重视活动的多样性。如:春天来了, 万物复苏, 花明柳绿, 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于是, 我抓住这个契机, 设计了主题为“歌颂春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歌颂春天。有的孩子以照片的形式, 把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情趣、春天的欢乐用相机记录了下来;有的孩子积累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词语;我班的陈学尧同学写了一首小诗以赞美春天;我们班的小歌手林山斓还用她美妙的歌声给同学们演唱了一首《《春天在哪里》。缤纷多姿的展示, 使孩子们深深地陶醉了, 孩子们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 丰富了“春”的语言, 体验了“春”的魅力, 陶冶了他们热爱春天, 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这样多形式的展示, 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从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习作能力、审美、绘画、想象、创造、探究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因材施教 教学实践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性、趣味性原则。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很强,同时语文学科本身的系统性,规律性也无不对课程设置发生影响。换言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必须以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为前提,体现活动主题的教育效能。但主题的教育性并不意味着灌输和说教,往往是愈见成就的教育,愈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活泼趣味的多样性。
2、实践性、创造性原则。知识源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首先从学生口语交流的实践开始,为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学校、社会、家庭语文教育之间的信息通道,让学生动口动身动脑,在交流、合作的体验中,在角色创造中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3、导向性、自主性原则。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教师的导向功能。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学生往往在唯分数是求的状态下,只能充当考试的机器,做分数的奴隶,谈不上自主性。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精神上的压力减轻了,平时处于压抑状态的好动,好奇心复苏了,主观能动性自然得以发挥。
4、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原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既要服从教学计划,统筹安排,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不同,让人人都当主人而不当“陪客”。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要考虑到师资条件、场地设施、经费来源以及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
5、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灵活性来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非科学性质,开放性则由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决定的。活动的实施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和语言实践的多样化特点以及社会、家庭多层面的教育资源,校内外结合,大小课堂并举,充分拓宽活动领域,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五种策略。
笔者通过实践后认为,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以下五种基本活动策略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可操作的。
策略之一:社会生活性学习。如我们每学期的家乡景区(青山湖、玲珑山)的“考察”活动,既有强健体魄的直接体验,又有感受人文美景的直接体验。又如我校分班组织的上街头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每人写一份宣传方案,设计宣传传单。发传单时,讲一些礼貌语言。
策略之二:电脑虚拟性学习。如利用互联网、局域网让学生自已制作语文学习网页,编辑小作文集,制作演示文搞等,并交流演示。
策略之三:实践模拟性学习。所谓实践模拟是指通过模拟的物化世界,让学生去实践。例如:以“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为主题,学期初,教师和学生协商如何布置教室,成立“组委会”,首先根据需要和学生提议,设立不同性质的合作小组,如组建名人名言组、书画组、图书角组、审核组等;接着撰写广告,组织招聘活动,然后各组提交方案,组际交流;最后模拟布置,解说,全班评选最佳方案。
策略之四:进入角色性学习。如教学《叶公好龙》时,教师首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提出把这篇课文演下来,在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人物角色,如导演、演员、动作设计、评委、顾问等;接着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伴练习;然后,组织组际汇报交流。最后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的想象,组织创造性表演大赛,由学生评委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
策略之五:专项研究性学习。如结合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学习,指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提出我校周围的自然物会有什么语言?然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调查采访,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已的观点,让学生策划,组织观点报告会,先组内报告,再组际交流。最后回到课文,续写课文。
上述五种策略还可互相整合,从而生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系统,以应对各种变化的教学实践。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操作步骤。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般可以分三个基本阶段实施:
1、学习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培养学生确认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如以阅读为主、听说读写为主或其它学习活动);提示学习要求与学习的方式方法(如竞赛式、欣赏式、游戏式、操作式、考察式、研究式、信息式、综合式等;确定组织形式,如以班级为单位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或其它多种不同单位的整合。
2、学习的开展阶级。主要的工作是指导学习的实践;运用媒体与实际操作;获得即时的或综合的信息与直接的经验;培养协调能力。
3、学习的总结阶级。培养学生总结自已策划、组织、协调学习实践的能力;总结参与学习的态度与身心投入的程度;总结自己的情绪体验与兴趣保持;总结学习的综合运用成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个着眼长远的课题。所以笔者对它的研究虽有良好的动机和信心,也有一段时间的摸索与研究,却只是认识与实践的初步尝试,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于2009年3月开展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我在同组指导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我申报“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改革教育同时,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非常明确: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长方体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捷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这样设
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撰写教案,定搞,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要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实验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课外活动开展分思想教育、兴趣爱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五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兴趣实践活动小组,努力创造条件,使
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寓兴趣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广泛地开展了集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有创造性地学,进而达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2、寓能力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培训,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对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寓创新培养于社会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除组织学生走向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进了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增长了学生才干,培养了劳动习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学校组织的统考中,尤其是有关创新能力的命题,我班学生答的准确,有创新。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近段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彻底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白小学校作者:奉翠容
2012年8月20日,我很荣幸地来到江西革命圣地——井冈山,参加“江西省2010年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作业量大,含金量高的培训。通过这次高标准、高规格,高要求的培训,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结合自身二十年语文教学工作实践,对照专家的专题讲座,我全面梳理了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获得了很多感悟和体验,还结识了很多专家及骨干教师,与他们一起交流、学习、研讨,大家的集体智慧拓宽了我的眼界,开阔了我的思维,令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对这次培训作一个小结。
一、专家讲座直观形象,内容丰富。
1、磨练发现“米”的眼光,用科学视角发掘课堂资源。
以前常有老师抱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天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教材,叫我们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培训这几天,听了何小忠教授讲座《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杨南昌教授讲座《教学设计的转型与课堂空间的技术革命》,我也茅塞顿开。原来,课程资源无所不在,就看我们有没有发现“米”的眼光,我们能否拓展自己的视野,改变自己的观念,转变自己的思维。即:关键是“磨练”自己发现“米”的眼光,要有课程资源的意识。
杨南昌教授让我们思考: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王小丫为什么能把《国学》搞得如此开心?是呀,《开心辞典》栏目问题式的互动启发,王小丫利用各种形式(角色扮演、视频等)营造问题情景,不能给我们一点启发吗?
2、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重构小语课程形态。
徐鹄老师《在生活中学作文》和吴忠豪教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向晶老师的《课程实施中的幸福意蕴》讲座,让我们产生了共鸣。我从教20年,一直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两者的关系是“鱼到水里”、“鸟到林里”(陶行知语),只要我们植根现实,面向生活,语文学习就有广阔的天地。我的学生就是“玩中学,学中玩”
要使中国语文教学有实质性的推进和突破,就必须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3、扎扎实实教语文 快快乐乐做老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胡助金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黄筱红老师的《我的成长之路》,徐承芸老师的《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讲座,正
如“春风化雨,孕育万木葱笼”,让我们信心百倍投身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她们二十多年如一日深入基层,钻研教学,辅助一线教师成长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扎扎实实教语文,快快乐乐做老师。
二、互动交流,有挑战更有收获。
1、与专家大师互动,让我们的心灵震撼
大师如初升的太阳,耀眼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寻求光明的心灵,大师又如皎皎明月,纵使黑暗如漆,也能让人感到内心的温馨;大师如绵绵春风,化去寒冰,润泽万物,大师又如冬日炉火,纵然外界冰冻三尽,室内依然暖意融融;大师就像一支蜡烛,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语道出了他的付出与崇高,大师又像无私春雨,杜甫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语诉尽了他的平凡与伟大。大师如巍巍青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师又如浩浩江河,乘风破浪,纵横千载。大师之心胸,如无边大海,熔世上一切可熔之物,涤荡尘俗,纯净灵魂。
2、与学员互动,拓宽了眼界,开阔了思维。
与培训班学员互动,让我结识了很多骨干教师。我通过他们亮丽的教学设计、睿智的话题,看见了他们闪光的思想,也让我的思维灵动起来。每个骨干教师都是一颗闪亮的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把满园的花草打扮得万紫千红,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让懵懂的学子成长为学富五车的智者;教师是睿智的导演,每堂课都象精美的戏剧,令人流连忘返,教师是高明的演员,举手投足间传递着丰富的知识,启悟我们的人生;教师是最精明的商人,用一人的一生换取无数人的敬仰,教师又是最有远见的企业家,把未来多彩的蓝图扎根在幼小的心灵;教师是艺术家,吹拉弹唱,在枯燥的知识里引出动人的图画,教师是哲学家,衣食住行,从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精妙的哲理。教师之才能,如无所不知的上帝,能化腐朽为神奇,化无形为有形,化虚无为万象,让人叹为赏止。
三、开展实践反思,让培训更精彩更有效。
一、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⑴一句话新闻。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等为内容,浓缩成一句简练而又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话,向同学进行介绍交流。⑵故事会。在学生阅读、收看、收听他们喜爱的故事的基础上,先鼓励学生把故事讲给家人、同学、好朋友听,再安排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在班级举行的故事会上去讲述。⑶朗读比赛。挑选学生比较喜爱的优美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把自己对文章独特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朗读感受。⑷小小辩论会。老师设计一些热门话题或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作好准备,以便在辩论时有理有据。这样,通过各种活动,沟通了课内外联系,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
二、强化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束缚,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
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这类活动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⑴重视与课本配套的《自读课本》的阅读,使阅读的“轮”不偏离课程标准这根“轴”。以〈自读课本〉为基础,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本学期伊始,我充分利用下发的《经典读本》和《草叶上的歌》引导学生读书,来感受春天的快乐和大自然的美好。⑵交流读书体会。多读书,还要会读书。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所形成的定势较少,容易被同年龄段的同学所介绍的读书方法所沟通。因此,经常开展交流读书心得活动,有助于使大多数同学的阅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观点、自己受到的教育等,也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方法借鉴、摘抄积累好词佳句等。⑶古诗文背诵比赛。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诵读古诗80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诗词修养。
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书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语文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这样,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组织学生参观家乡建设的新成就、新变化,访问各条线上的先进人物,让学生切身感受,了解家乡在变化,祖国在前进,先进人物是怎样为国作贡献的。这里强调认识家乡、认识先进人物,不仅仅是使活动容易操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热爱祖国”转化成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实。游览活动还可为写作搜集、积累素材。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整体优化。
四、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以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比如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实地采访、网上采集,经加工、存储后成文,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充分运用网格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交汇,为学生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的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实际上就是指语文教学本身获得的教学效果, 超过了单一学科自身的价值。直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定义也没有格外准确, 大多数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根据新课程发展的要求以及当前各小学对于小学语文的尝试来看, 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原则, 首先树立起综合人才培养的目标, 对学生实现全方面的培养, 而非单纯的看重学生的成绩。其次还要增强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进行自我的思考与研究, 进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原则
(一) 综合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 首先教师要秉承几个原则, 第一个就是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就是教师不能够单纯地考察学生的语文成绩。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估的时候, 往往喜欢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成绩考核。其实不然, 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语文能力的掌握和应用。尤其是近些年来, 更加提倡将字词、古诗、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以及写作结合起来进行讲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针对小学生来说, 可以在掌握了基础字词之后, 进行相关其他语文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读写能力, 更可以掌握听说和驾驭能力, 学会用语文的语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 提升自身的水平, 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意义。
(二) 实践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实现实践性原则, 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 格外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许多时候, 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学习有效性与否的重要参数。因此, 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自己的思维和思想体现出来。比如说教师可以经常安排一些口语交际课程, 课程可以是模拟一些场景, 比如这样的一道题:小明很喜欢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事业, 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每次父亲发现之后都会批评他, 并且说:小小孩子不好好学习, 不认真读有用的书, 总是读这些闲书有什么意义。下面就请你站在小明的角度, 通过自己的理由阐述, 形成一定的说服力, 试图说服小明父亲。这样的一道较为开放的实践性口语交际试题, 实际上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方面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必须要通过逐条观点的罗列, 为自己的辩论提供有利的证明。其次还考察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只有将自己的心中想法客观流畅地表达出来, 才能够起到说服别人的作用。
(三)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 为学生进行趣味性的创设。比如说教师让学生进行某一景色描绘写作的时候, 可以带学生到课堂之外去看看, 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下来, 这样学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策略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
教师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首先应该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设计, 可以是进行板块化的教学。例如可以针对不同的单元进行相应的板块设计, 每个单元的结尾, 都会总结出这一个单元中所出现的问题, 这样学生就可以针对总结部分, 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比如这一单元都是在讲一些英雄故事, 其中包括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事迹,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这一单元的结尾部分让学生进行思考, 针对这些英雄身上所存在的特点和精神进行归纳, 然后可以呼吁同学们对这样的精神进行赞扬和学习, 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综合性教学开展, 让学生可以从思想上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性和有效性。
(二) 开展多样化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
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 有利于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实践, 对于拓宽学生视野,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知识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帮助。例如教师和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比赛, 一方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 增强学生的胆量,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给其他人, 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形成竞争意识, 这是符合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目标的。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是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 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综合性人才, 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不能够只是停留在基础层面, 而是应该更多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进而确保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性水平不断的提升, 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的被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周来宏, 邵龙霞.试论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 2003, 08:43-45+35.
[2]王桂芳.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 2014, 02:159.
2015年我校确立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验,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如下经验: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我在教学当中,一直坚持“七允许”:错了允许重答,其他同学不能嘲笑,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遇到问题允许大胆猜想。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怕上数学课了,每到数学课总有一种余兴未尽感觉,学生总要拉着我的手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给我们上课?”。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
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例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计算”时,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如果要在黑板四周用铝合金做边框,大约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求材料要多少实际就是求黑板的什么?使学生的思维马上集中到求周长上。接着我再问:“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找所须条件,最终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在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出示例题:
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巡视时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28×3=84元。于是我把这个同学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分析:“这位同学的想法符合题目要求吗?为什么?”很多同学纷纷举手,争着说我是这样列式的: 28×3=84元 84+28=112元,因为刚才的同学只是求出上衣的价钱,而一套衣服的价钱要用上衣的价钱加上裤子的价钱。这个同学刚说完,另一个同学抢着说,“老师,我有不同的解法,比这个同学的方法还要简便,我是这样想的:把裤子的价钱看做是1份,上衣的是裤子的3倍就是有这样的3份,3+1=4,一共有4份,一份是28元,4份就是28×4=112元。” 这位同学刚说完,全班同学的掌声就响了起来。我接着问:谁的方法更好一些?
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四、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例如,我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设计的练习如下:
①、在○里填>、<、或= 2046○989
4490○4590
6785○7685 439○6589 6584○5674 ②、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705 3927 998 6040 6400 ③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千克 999克 31千克 13克
要求: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学优生做第3题。这样同一性质的内容,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性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07-03
“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小学语文)11-07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11-29
小学语文个人学习总结09-18
小学语文听课学习总结11-16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09-17
小学语文学习秘诀总结11-29
小学语文综合性调查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