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查体教学实践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儿科护理,因此,培养优秀的儿科护理人员,是目前护理教学的重要方向。而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实践和理解能力,提高儿科护士的职业素养。鉴于此,本文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渗透展开探究,为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急诊护理查体教学实践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急诊护理查体教学实践论文 篇1:

病例导入教学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 要:护理学实践性较强,在职业护士培养中,临床护理学课程作为主干课,通过导入病例来启发學生对护理基础知识、临床护理技能的理解和学习,促进护理教学实效的提升。病例导入教学法在使用中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和工作态度提出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教学实践经验,还需要将护理学与实践相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从病例导入与分析中,在讨论与情境中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掌握。

关键词:护理学;病例导入;外科护理;教学组织;应用体会

护理学实践性强,在课程教学和组织上,传统的听说讲授无法适应教学需求,也不利于学生从中增强临床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病例导入教学法,将病例作为问题情境,突出病例与所学知识的关联性,尤其是在病例设计上,将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作为贯穿病例教学的主体,启发学生拓宽思维,增强对护理学理论和护理技能的掌握。

1 病例导入在护理学中的积极作用

护理学因自身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引入病例,通过设置问题来营造授课氛围,强调学生在真实病例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增强学生的对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掌握。其作用表现在:一是病例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教学注重方法的创新,而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病例导入教学中,将护理理论与真实病例相结合,教师通过构设真实的情境,围绕具体的教学任务来设计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强调从知识的体验中来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二是病例导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评判能力。护理学中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思维,需要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联想中来营造,而病例导入法,将具体的疾病与护理要求进行呈现,让学生能够从护理的抽象思维与病情的形象思维建立对接,促进教与学的融合,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特别是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从资料查阅、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上,强化临床护理思维的建立,促进学生在护理实践中尽快转变角色。三是病例导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营造的真实病例环境下,学生从护理角色来参与到病例探讨中,从角色的模拟到沟通技巧的运用,都能够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尽快适应护理工作。四是病例导入有助于提升教师课堂组织及讲授艺术水平。病例导入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和经验,能够结合临床场景进行设计课堂,同时,在模拟讲授过程中,对于护患关系的优化,需要从专业技能练习和教师职业素能等方面来不断提升,增强教师的学科讲授水平平,推进护理教学改革的深化。

2 病例导入法教学组织与课程设计

在病例导入教学创设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来优化案例情境,其布置流程分为四部分。

2.1 教学内容的明确与问题的导入

根据《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在确立临床病例时,需要结合不同章节的实际来设计。如在某一脏器具体病种的护理教学上,我们以急性阑尾炎为病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具体病例导入如下:某病人,男、31岁,午餐后发现肚脐周围隐痛,待至晚上,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疼痛逐渐加重。急诊后查体温37.8,血压130/80mmHg,脉搏85/min,初步诊断疼痛点位于腹麦氏点,肌紧张且有反跳痛症状。结合病体设置问题:该病例的疾患为那个器官?初步诊断结果是什么?主要诊断依据是什么?需要那些辅助检查?麦氏点位置在哪?治疗方案如何设计?预后怎样?腹部疼痛为什么转移?值班护士在面对病人时如何判断患者情绪?问题的导入,将提问、讨论、总结等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2.2 布置病例,设置课前预习

根据病例导入,将学生从自学中来进行病例预习,特别是结合病例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病症表现,并从病例分析中掌握基本知识。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中,通过对思考题的学习,有助于课前进行自我诊断,梳理不理解的难点和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同时,在案例布置下,学生可以结合问题进行分组学习,将各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2.3 病例导入课堂实施过程

在病例导入课堂教学是展示病症、探讨问题、汇总各组自学情况,分类解决突出难题的过程。由于在导入前即明确了具体的问题,对于同一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利用问题的重叠性来进行思维碰撞,发表不同的意见。时间安排20min。期间,教师可以对探讨的焦点进行记录,但并不需要进行点评,仅作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指导,梳理学生的疑问。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先学”,来结合病例导入后学生展开的焦点探讨进行讲解,这一过程是从学生对本节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梳理本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并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上进行略讲和归纳;其后,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和分类,强调对重点、难点的详细讲解,围绕教学纲要来组织本节知识点网络结构。如对于腹痛为什么有脐周围发生转移,对于阑尾的解剖特点,及手术中的炎症进行探讨,联系神经学来探讨,时间安排30min。第三环节是对分组讨论与分析,根据教师的病例剖析和问题展示,让学生 从听课中进行知识补偿,特别是对于疑惑问题进行继续讨论,安排15min。第四阶段是进行重点解疑,特别是针对存在特殊难题、分歧点,及不同看法,从正确思路上来指出学生的不足,明确护理重点。如对于非手术护理中,要加强病情观察与分析,要了解病程变化,可能与阑尾腔梗阻解除有关,但对于阑尾坏疽穿孔,也可能出现腔压骤降而腹痛缓解的临床表现。安排时间15min。最后阶段是对本节病例教学进行布置作业,一方面巩固学生的新知识,另一方面对于护理重点及护理方法进行练习;另外,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布置新的教学病例,指导学生能够从课前预习上,通过查询资料、了解相关诊治进展,增强学生对不同病例的护理体验和感受。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作业布置及作业点评上,要利用课外辅导时间来进行点评,围绕学生不足指出建议,巩固教学内容。

3 病例导入教学法应用体会

病例导入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实效,需要就病例的选择进行优化。一方面在病例设计上,要强调典型性、可信度,要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病例选择与围绕护理学教学实际及内容需要,不能脱离纲要;另一方面,对于病例选择要适中,特别是病例中的问题设计,避免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局限于部分细节而耽误时间。同时,在病例问题提出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对问题的设计次序、提出时机进行优化,强调知识、能力导向;在课前预习环节,可以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从中参与讨论,并对相关病例资料和问题提前发送给学生;在知识点讲授及问题纾解上,注重启发、讨论、点拨相结合,尤其是尊重不同的理解、提升课堂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燕.病案导入—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3(04).

[2] 张美丽,谢云芳,方春春. 情景教学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 2013(02).

[3] 胡亮. 异位阑尾炎30例临床诊疗体会[J]. 社区医学杂志. 2013(22).

[4] 万紫旭,孟杰,侯福军. 多种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 护理研究. 2015(10).

作者:徐金华

急诊护理查体教学实践论文 篇2: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儿科护理,因此,培养优秀的儿科护理人员,是目前护理教学的重要方向。而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实践和理解能力,提高儿科护士的职业素养。鉴于此,本文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渗透展开探究,为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儿科护理学 中职院校

在传统的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手段即为“灌输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仅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影响了学习效率。近年来,相关学者在实践探究中得出,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了临床教学中的一个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该教学方式以真实案例为媒介和依托,实现教学过程的生动、立体、真实和形象化。因此,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对学生领悟、理解和实操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

1.体验式教学简述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情景设定及其采集图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工具、器材及信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可以实现实际操作,进而学会积极主动思考,最终获取有价值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该教学手段的成功实施,不仅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该教学手段的使用主体,可以为其提供宽阔的试验场所。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方式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体验式教学法在经历了众多的教学实践后,已经被证实可以明显提高儿科护理的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环境,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儿科护理课程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2.1案例法

案例法的实施,主要指教师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作为媒介和依托,辅助学生充分的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寻,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儿科某一常见病作为案例,要求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资料收集、分析的过程,以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对该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护理方案。在课堂中,学生要对病例分析的过程和针对该问题,自己所持的意见和见解进行讲述,并将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向教师请教,最后,教师进行整理和总结。

2.2图像体验法

图像体验法,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及其音频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讲解等方式完成对整个护理流程的观察和掌握,切实的融入到护理环境中,促进学生责任感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2.3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每小组承担不同的任务。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在任务完成之后,由组长对护理方案进行讲解。最后,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对这一病例进行情景模拟再现。

2.4实战法

实战法,即实习。将学生置身于医院这一大背景中,使其在真实的环境中,实实在在的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感悟与体验。待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提升明显后,可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针对部分病例制定出系统的护理方案,并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使用。该方法的优势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其次,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过程中进行改进和避免。任何的理论知识最终都要付诸于实践,而实践也是获取真知的有效手段。对于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而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案例分析

患儿,男,2周岁。因“呕吐、腹泻2天,加重伴尿少1天”于11月30日入院。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流涕、轻咳,体温37.6℃,随后出现呕吐、腹泻,呕吐每天3~4次,为胃内容物,大便为黄色蛋花汤样,每日10余次,家长自行给予思密达、妈咪爱口服,效果欠佳。入院前1日,呕吐频繁,进食水即吐,且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共15次,尿量明显减少,故急诊入院。查体:T39.5℃,面色灰白,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四肢凉,脉搏细数,咽稍充血,心肺检查无异常,粪便有少量白细胞。医生初步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通过这一病例,演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案例分析 学生分析案例提供的信息,完成对患儿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体液不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皮肤完整性受损。针对以上护理诊断,制定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方案:调整饮食,合理用药;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发热的护理;维持皮肤完整性;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回答学生的疑问,确定学生讨论的方向。最后,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点评、总结。

(2)情景教学 学生分为2组,分别完成护理评估、实施护理措施的情景模拟练习。一个小组承担护理评估的任务,部分学生扮演患儿、家长、护士,完成护理评估,小组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记录;另一个小组承担实施护理措施任务,部分学生扮演患儿、家长、护士,完成各项护理措施,其他学生观摩并记录存在的问题。教师仔细观察,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反馈给学生。课后学生可以按照这一流程,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练习。

(3)实训 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基本掌握,能按护理程序基本完成对患儿的护理。可以进入实战练习,让学生进入医院,选择住院患儿,按照护理程序完成对患儿的护理评估、诊断,并制定护理计划,在医院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患儿实施护理。

4.体验式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体验式教学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将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内容;积累实际的护理经验,对于护理过程中可能会突发的危险因素,例如小儿的哭闹、不配合等进行避免或是高效高质的解决。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巧妙地使用案例法、实战法、图像体验法以及情景教学法是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和表现,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观念以及需求。但是儿科护理学教学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创设和发展终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本文仅仅对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某一方法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一點看法,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需要其他奋斗在教学前线的教师们不断地去挖掘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降低和减少医学事故发生的频率,实现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哈斯也提·艾力.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3(1):593.

[2]周湘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实践[J].亚太教育,2015(13):113.

[3]曹光.有效沟通在儿科护理学体验式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2):32.

作者简介:

栗娜,1988年生,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助理讲师,大学本科,从事儿科护理学教学。

作者:栗娜 桑运吉

急诊护理查体教学实践论文 篇3:

利用仿真模拟教学促进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摘要] 目的 探讨仿真模拟教学在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方法 将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的医学生按班级分为两组。对照组45人进行传统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41人在传统临床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受仿真模拟教学学习。 结果 两组理论考核合格率为实验组95.1%,对照组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操作考核合格率为92.7%,对照组为51.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综合能力考核合格率为92.7%,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仿真模拟教学是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重要的、有效的补充,在传统临床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加入仿真模拟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关键词] 仿真模拟教学;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

社会对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实用型医学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及年轻医生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积累经验并获得临床技能,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或优秀的医生。但是,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方法在适应现代医学教育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较为突出的是:学生人数增多、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典型病例在减少等。同时,对于没有实践经验、没有临床技能的医学生或年轻医生来说,想要通过对患者进行诊治工作(让患者承担“被治坏”的风险)而获得临床技能是不合伦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越来越少,无法达到在反复实践、反复训练基础上掌握和熟练应用临床技能的教学目的。

仿真模拟教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利用各种仿真模型和现代化、智能化的医学模拟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工作来进行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医学生及年轻医生的临床技能,将对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医学系本科大学5年级实习医生共86名,按班级分为两组。其中男生37名,女生49名;平均年龄22.6岁。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及前4年各课程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将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的医学生按班级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临床技能培训组45人,按传统的教学安排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科、急诊科等科室轮转,进行临床技能学习。实验组:仿真模拟教学结合传统技能培训组41人,按传统的教学安排在前述科室进行轮转学习,同时在进入科室后,进行相应技能的仿真模拟教学学习。将仿真模拟教学安排在正常的工作时间,也就是保证两组学生的总体学习时间相同。规定的学习目标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外科无菌术、外科基本操作、清创术、心肺腹查体、心电图操作、胸腔穿刺等各种穿刺、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新生儿测量、病历分析等各个专科的基本技能。学生完成学习后进行阶段考试,同时填写对学习方法满意度调查问卷。

仿真模拟教学方法:利用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各种仿真标准化病人模型及高仿真综合模拟人等进行教学。如术前无菌操作训练仿真标准化病人模型、胸腔穿刺监测考核指导模型、气管插管监测考核指导模型、妇科检查仿真模型、新生儿腰穿仿真模型等等。并且模拟“真实”的临床工作(包括情景模拟等)来进行教学。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

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操作及综合能力考核。实验组理论考核合格率为95.1%,对照组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操作考核合格率为92.7%,而对照组为51.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综合能力考核合格率为92.7%,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满意度比较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有所不同,对照组满意22人(48.9%),实验组满意37人(90.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2。

3讨论

多年来,许多学科都在利用模拟技术进行教学及考试[1]。在医学领域,模拟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被研究和采用[2]。德国国家实践技能委员会在2011年发布的共识中,要求在训练学生临床技能与医患沟通技能时使用仿真模拟教学[3]。临床技能实验室的出现使仿真模拟教学在医学教育中被广泛使用[4]。目前在欧洲、日本等国,模拟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我国各大医学院校也相继开展了临床医学模拟教学。

3.1 仿真模拟教学的内涵

所谓医学模拟教育是一门利用模拟技术创设高仿真模拟患者和临床情景来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医学教学实践的教育学科[5]。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仿真模拟技术的提高,仿真模拟教学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呈现出高仿真、智能化及形式多样化的趋势。

3.1.1 基础仿真模拟教学 基础仿真模拟教学是以人体的系统或器官解剖结构为基础,采用一些简单的仿真模拟教学设施,进行临床技能教学和训练的一种方法。这类设施从简单的切开缝合模块、各系统器官模型、心肺腹查体仿真标准化患者到各种穿刺、置管模型等,种类繁多,简单、经济、实用。同时,基础仿真模拟教学还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充分利用典型图片、动画及视频等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感性认识。

基础仿真模拟教学是目前在临床医学各个学科中使用最广泛的基本技能教学和训练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学生人数增多、典型病例减少、学生临床实践动手机会减少等问题。但是,由于基础仿真模拟教学也存在临床情景模拟不够、技能操作训练缺乏整体性、缺乏医患沟通交流等缺点,因此,为达到培养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目的,又相继出现了不同形式的高级仿真模拟教学。

3.1.2 高级仿真模拟教学 高级仿真模拟教学是对人体的系统或器官在解剖和功能上均进行模拟,并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智能化的高仿真综合模拟人或模拟系统进行临床技能教学和训练的一种方法,可以利用高仿真综合模拟人进行人体各系统、器官基本操作的模拟训练。除了综合模拟人,目前还出现了智能化的各脏器或系统功能单元,这些单元甚至能够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反应,为学生进行某一专项的训练提供保障。同时,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可以与仿真模拟人或模拟系统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达到接近真实的效果。高级仿真模拟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设备价格昂贵,在一般学校或医院较难开展。

3.1.3仿真模拟教学场所 仿真模拟教学最初是在各个病房进行,以后逐渐出现了综合性临床技能实验室,或其分支实验室,如外科临床技能实验室、诊断学实验室、护理学实验室等,并相继出现了仿真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甚至模拟医院等。在这些仿真模拟教学场所,配备了相应的基础仿真模拟教学模型及高仿真综合模拟人或智能化的脏器系统功能单元等。

总之,在进行仿真模拟教学时,我们要把基础仿真模拟教学和高级仿真模拟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仿真模拟设备,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同时,医学生要在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只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提高非技术性的临床工作能力,如医患沟通、团队合作、领导和决断能力等[6],这方面的训练可以在仿真模拟病房或医院中来完成,所以,未来仿真模拟病房或医院将在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2 仿真模拟教学的优势

在本实验中,实验组的理论考核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临床技能考核及综合能力考核中,实验组的优势十分明显。实验组的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主动、对临床基本操作的接受能力较强,尤其在诊断学实验课上表现突出[7]。

仿真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临床实践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医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临床技能训练机会。学生在训练过程不但有“真实感”,而且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需要等一位患者来了才能学习。仿真模拟教学不但为学生创造了医疗环境,而且同时无医疗风险,不会发生医疗纠纷。医学生在仿真模拟训练中可以犯错和改正错误。如某项操作做错了可以重新做、某项技术不熟练可以反复操作直至熟练等,尤其是一些复杂、危险的操作或少见的操作(如血管吻合、中心静脉穿刺、心包穿刺等)在传统的临床实习中可能是接触不到的。通过仿真模拟教学,学生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会反复失败,但是通过训练,完全可以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对于一些少见病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3.3 仿真模拟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为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取得患者的配合。医患沟通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但在通常的仿真模拟教学中,较难完成医患沟通训练[8]。同时,在仿真模拟教学中使用的标准化患者、模拟人、各种训练模型及模拟病例等都是理想化的,模拟的场景也不是真实场景;由于人体差异,模拟患者不可能完全替代真人来做临床训练的对象[9],模拟仪器也不可能模拟真实环境中出现的某些复杂的突发事件[10]。也就是说,在仿真模拟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程序化、临床思维局限化、单一化、缺少变化性、缺少面对面的医患交流等不足。在利用仿真模拟教学进行医学人才培养时,一定要认识到其不足之处。要把仿真模拟教学与传统临床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仿真模拟教学解决了医学生由于临床实践机会少导致的实践能力差的问题,是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的重要的、有效的补充,在传统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加入仿真模拟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Issenberg SB,Gordon MS,Gordon DL,et al. Simulation and new learning technologies[J]. Med Teach,2001,23(1):16-23.

[2] Issenberg SB,Ringsted C,Ostergaard D,et al. Setting a research agenda for simulation-based healthcare education:a synthesis of the outcome from an Utstein style meeting[J]. Simul Healthc,2011,6(3):155-167.

[3] Schnabel KP,Boldt PD,Breuer G,et al. A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ractical Skills in Medical School–a position paper by the GMA Committee on Practical Skills[J]. GMS Z Med Ausbild, 2011,28(4):Doc58.

[4] Damanakis A,Blaum WE,Stosch C,et al. Simulator network project report:a tool fo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argeted resource usage in skills labs[J]. GMS Z Med Ausbild,2013,30(1):Doc4.

[5] 李晓阳. 论医学模拟教育平台构建与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68-69.

[6] Lewis R,Strachan A,Smith MM. Is high fidelity simulation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technical skills in nursing?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J]. Open Nurs J, 2012,(6):82-89.

[7] 王海霞,张殿龙,裴复阳. 探索诊断学实验室开放的意义[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3.

[8] 金龙玉,高琴. 医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的体会[J].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19-1621.

[9] 张殿龙,芦建民,王海霞,等. 新时期如何培养外科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26-228.

[10] 蔡定彬,王娜,苏汝好,等. 临床见习"5+5"模式构建与实践[J]. 当代医学,2011,17(1): 163-164.

(收稿日期:2013-05-08)

作者:张殿龙 王海霞 曹铭谦等

上一篇:小学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下一篇:大一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