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常见病病人健康教育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诊科常见病病人健康教育(精选12篇)

急诊科常见病病人健康教育 篇1

一、出血性中风病人的健康教育

概念:出血性中风包括两种: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常见原因为高血压,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为血管畸形形成的颅内动脉瘤。常见诱因:长期的高血压患者,寒冷季节易发病,而出血后两周为再出血的高峰期,其原因如情绪激动,过悲过喜,用力大便,剧烈咳嗽等,应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生活照顾:1)住院期间,病人最适宜的体位为半坐位,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昏迷者应该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反流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应该绝对卧床一月以利于破裂血管壁的修复及血液的吸收。2)病后如无呕吐或其他胃部不适,可进流食或半流食并可适量加红苕,蔬菜,香蕉。香油等润肠通便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但忌辛辣,高胆固醇的食物。戒烟酒。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两次床上擦浴,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尿布,并保持会阴清洁。4)有瘫痪者应定时翻身,防褥疮,应积极加强功能训练。可在家人帮助下按摩瘫痪肢体及活动各关节,每天1-2次,每天15-20分钟。注意:必须坚持定时服用降压药,防止血压回升,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忌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

二、缺血性中风病人的健康教育

概念:包括脑血栓,脑梗塞以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导致脑血栓常见病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脑栓塞常见病因是风心病,心房纤颤等。生活照顾:1)一般宜采取半坐位(昏迷者除外)以利于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2)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于紧张焦虑,应积极配合医生护士治疗,争取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3)若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应合理搭配饮食,避免食物中含糖过多,以及胆固醇,脂肪过多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动物油等,如伴有心脏病者时则应进食低盐饮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至少3天一次大便的良好习惯,如3天未解便可进食一些润肠通便的食物红苕,蔬菜,香蕉。香油等5)若有肢体瘫痪不能翻身者,则应由别人协助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防褥疮 功能锻炼:脑血管病病后3个月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刻,因此应该在此期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方法包括:按摩,捏,揉,并活动瘫痪肌肉关节等,防止肌肉废用性挛缩与关节功能改变

三、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成人收缩压持续升高21.3Kpa(160mmHg)舒张压持续升高超过12.7Kpa(95mmHg)称为高血压,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情进展缓慢,其发生和加重与生活中不良因素有关,若能作好诱因预防,坚持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防止血压升高,和心,脑,肾的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诱因

1)脑力劳动,长期过度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环境因素,不良刺激等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去对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形成的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引起全身细动脉痉挛,血压上升。

2)饮食不当:A长期进食过咸,含钠量高的食物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动脉壁水,钠增多,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血压上升。B长期进食过多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造成血脂,血胆固醇增多,沉积于斜管壁致动脉硬化。3)易激动,肥胖者易患高血压

4)吸烟,饮酒,浓茶,咖啡等可诱发高血压。2 诱因的预防

1)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劳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套交情气功等

2)心胸开阔,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良事件,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保持身心愉快。3)进食清淡,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进食动物脂肪,动物油,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饮食,忌烟,饮酒,浓茶,咖啡。

4)多食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平时可多进食香蕉,蜂蜜水润肠通便,便秘时可遵医嘱服用麻仁丸或用开塞露塞肛 3 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

1)应于坐位或卧位时服药,服药后半小时内禁止忽然变换体位,尤其站立

2)应当长期服药,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遵医嘱逐渐减至维持量,切勿忽然停药或自行停药,以免发生停药综合征,导致血压反跳,心悸,烦躁,心动过速等。3)自我检测:

发生以下情况提示血压急剧上升,应及时报告您的医生或护士 A:剧烈头痛,头晕,烦躁 B:恶心,呕吐 C:面色潮红,气促 D:视力模糊

五、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教育

又称哮喘,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导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春秋季,寒冷地区发病高。1 发病诱因

1)过敏因素:过敏体质者吸入或接触过敏原,产生变态反应 2)神经因素:植物神经功能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兴奋

3)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受凉,精神刺激,吸入刺激性气体,服用心得等 2 预防发作

1)避免接触过敏原以及非特异性刺激物,寻找和脱离过敏原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4)气候变化时,应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5)吸烟者宜戒绝

六、上呼吸道病人的健康教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 喉部急性类症的总称,俗称感冒或中风,大多是病毒感染,少数为细菌感染。常见诱因:一些常见的病毒和细菌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溶血性链球菌等常寄生于人体的鼻咽部,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或呼吸道有持续性炎症等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低下,则寄生与上呼吸道或由外界入侵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此病。2 诱因的预防

1)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2)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生活有规律 3)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4)家中居室可用醋,加适量水煮沸,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5)抵抗力底下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抗早素”和“丙种球蛋白”等。

七、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病人饿健康教育

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严重时发生阻塞性肺气肿或肺原性心脏病。1 常见诱因

1)理化刺激:大气污染,气候寒冷,环境温度剧烈变化,各种粉尘吸入,长期吸烟等 2)感染因素:长期反复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容易发展成为慢支炎。3)呼吸道局部防御或免疫功能低下。4)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5)过敏反应。

6)遗传因素:血清中缺乏a1-抗胰蛋白酶 2 预防: 1)戒除吸烟习惯。

2)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耐寒能力,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3)注意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消除烟酒,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4)积极防治各种呼吸道疾病。

静脉输液的健康宣教

1.输液前病人排空大小便,取舒适卧位。如患者静脉较细可用温热毛巾或加布套热水袋局部热敷便血管充盈,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防烫伤。冬天,将输液的肢体放进被窝里保暖。告诉患者输液量与药物作用,如医嘱更改要另行告知。

2.输液速度 一般成人60—80gυ/分,年老体弱,心血管疾病40—60gυ/分。告诉患者输液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因为滴速太快会引起生命危险。太慢会影响疗效。如发生滴速太快或太慢,请按铃呼叫。特殊用药需快滴或慢滴会另行告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告知患者留意输液瓶中的液体 快滴完时拉铃呼叫,如我们未及赶到,可将输液管调节器关掉,短时间内回血不会堵塞针头,也不会完全栓塞。如发现液体中有絮状物或混浊、结晶等,请立即关闭调节器并拉铃呼叫。

4.输液肢体不要随意动。注意观察输液局部皮肤情况,如有疼痛、红肿、液体外渗或者感到心慌、发冷、发抖等不适,先关调节器,再拉铃呼叫。

急诊科常见病病人健康教育 篇2

1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急诊室是医院抢救病人的重要阵地, 其特点就是一个“急”字, 此时病人和家属都表现出急需了解疾病的诊断、病情轻重、治疗和预后, 难免会出现烦躁、焦虑、易怒等情绪, 因此, 在积极抢救病人的同时也就是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另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病人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 家属的需求也不断增多, 为避免因医患沟通不好而造成的医疗纠纷, 开展健康教育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廖月红[1]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显示, 急诊病人均希望获取健康教育知识, 文化素质越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越大。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疾病, 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 一方面, 能消除病人心理上的疑虑与恐惧, 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 减少所患疾病复发, 缩短留观天数;另一方面, 通过健康教育, 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 使病人能够更好地配合抢救治疗,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 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内容

2.1.1 介绍一般就诊知识

主动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护制度等, 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2.1.2 给予心理支持

急诊病人多数病情危急, 如各种外伤、急腹症、高热中毒者或短时间内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者, 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 普遍存在着焦虑、恐惧甚至急躁情绪。此时, 急诊护士应学会换位思考, 沉着冷静、动作迅速, 以热情的态度、真诚的表情、亲切的语言为病人解除痛苦, 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稳定其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

2.1.3 讲解常见疾病基本知识

在为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时, 可根据不同个体、不同疾病耐心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 如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名称、发病原因、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如出现胸痛症状, 应向病人讲解常见胸痛症, 如心绞痛、心肌梗死、食管反流性胃炎、肺炎、带状疱疹等疾病的鉴别诊断知识, 不同疾病产生的不同病因, 胸痛的伴随症状以及基础疾病等, 让病人明白正确描述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对于明确疾病诊断的意义, 同时让病人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 积极参与自我就诊、自我治疗及自我护理。此外, 护士应主动告知病人就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离院后如何预防复发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需要长期服药的病人, 要告知病人按医嘱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及服用药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另外, 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针对病人掌握健康知识的水平, 护士应现场对病人进行示范, 如教会病人及家属如何物理降温, 如何观察体温变化;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 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插胃管配合等, 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 从中得到启发。

2.1.4 用药知识指导

向病人讲解药物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甘露醇必须快速静脉输注, 应用降糖药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 应用降压药后可能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等) , 使病人掌握最基本的用药知识, 以达到最佳药物疗效。

2.1.5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向病人宣传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诱因以及预防保健知识。如高血压病人戒烟、限盐, 控制体重, 定期测血压;糖尿病病人规律服用降糖药, 定时定期检测血糖等。另外, 向病人宣讲感染知识等, 增强病人自我保健防护意识。

2.2 健康教育方法

选择恰当的健康教育方法, 能使健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临床上, 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口头讲解、图文宣教、示范操作等。调查显示, 病人住院期间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医护人员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录像、健康教育小册子或黑板报宣传栏等。“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有的放矢”为急诊留观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刚进入留观室的病人, 因病情危重且急、变化快, 病人及家属都处于紧张、恐惧状态, 此时护士应“因地制宜”结合病情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 指导他们配合急救护理工作, 如脑出血病人尽量避免搬动头部, 急腹症病人未明确诊断前不能应用镇痛药等。“因人而异”, 因为每个人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的不同, 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掌握和了解程度的不同, 对疾病知识的渴望程度不同,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也不相同,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灵活地进行个体化宣教, 正确及时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有的放矢”是指健康教育不能拘于形式, 要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健康问题及心理问题,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 体会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是深化护理改革内涵的重要体现, 护士工作是主要的健康教育实施者, 其施教能力必将影响教育效果[2]。因此,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医务人员的义务。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 可使急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 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 与此同时, 通过与病人交流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率。

摘要:介绍了急诊科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采用“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有的放矢的方法”从一般就诊知识、常见病基本知识、用药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对急诊科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关键词: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廖月红.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4) :126-127.

对急诊科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急诊科收治的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的老年人450例,年龄60岁至90岁

1.2 护理方法:从入科评估开始,收集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最后效果评价。急诊老年病人病情发展快,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有可能有恶化的趋势,因此要反复不断的评估。

2 急诊老年人的情绪反应

2.1 焦虑:为急诊老年病人最常见的心理情绪反应,多由于病情急、重而急于救治,对病情诊治不甚了解,或由于就诊流程复杂而引起,表现坐卧不安,心神不宁,烦躁不安。

2.2 恐惧:对于初次在急诊就诊的患者,对环境陌生,对急诊护理操作不熟悉,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而对于多次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患者,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2.3 绝望与孤独感:老年病人随着身体的衰老和体弱多病,心理机能逐渐衰退,精神上缺乏寄托,容易滋长孤独老朽感,当出现急性病症时就会出现对安全感的丧失和惶恐,对于长期出入急诊的病人会有绝望情绪,甚至会产生轻声念头。

3 对急诊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的措施

3.1 安置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光线充足,避免噪音,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尽量减少心电监护、呼吸机、输液泵等仪器的警报对病人的影响,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避免外界环境的恶性刺激,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减轻病人的焦虑水平。

3.2 落实常规护理工作,加强病情观察和巡视,对病人不适症状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准确评估影响病人自理能力和基本生理需要的因素,并设法解决。

3.3 加强病人的临床症状的护理,如大小便的处理,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皮肤的清洁,分泌物的处理等,使病人获得心理与躯体的舒适。

3.4 做好饮食护理。既要满足患者病情及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使病人保持最佳生理状态。

3.5 做好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可能注意治疗较多,而往往忽视了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和感受,无意中损伤了患者的自尊。我们在操作中应尊重患者,做好解释,耐心讲解各种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注意语言的通俗性,使老年患者便于記忆。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痛苦,安慰、鼓励患者,解除焦虑及不安。

3.6 对急诊科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要求做到理解患者,以体量的心帮助病人控制情绪,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老年病人身体机能衰退,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容易伴有消极的负性情绪,需要我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积极倾听他们心中的烦闷并用一颗爱心、真诚心和包容心给予支持和帮助。语言是护患沟通的桥梁,在急诊科治疗护理实时间有限,医患之间往往难以迅速建立彼此的信任,要注意加强沟通知识的学习,规范语言,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对消极悲观的病人要给予支持鼓励,语调坚定慎重,充满信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人的疑虑要给予及时的劝导和耐心的解释,消除疑虑;对于老年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反复讲解、循序渐进,内容主要针对急救护理常识的讲解。护士还应注意自己的仪表,穿著要整齐、整洁、举止大方得体,步态轻盈,面带笑容,给患者亲切感。操作时动作娴熟、准确轻柔,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患者产生信赖感。

4小结

急诊留观病人流程 篇4

一.急诊科值班医师必须严格首诊负责制,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做相关辅助检查,经仔细分析后作出临床诊治决策。及时执行会诊、报告等相关制度,力争诊断证据充足,治疗依据充分,先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再妥善安排患者去向,安全顺利转诊。二.生命征稳定,诊断明确,证据充足,需进一步住院诊治的病例:

由急诊科值班医师开立住院医嘱、开住院证,值班护士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患者及家属(相关人员)办理住院手续,家属及相关人员护送住院科室。三.生命征稳定,诊断证据不充足,未明确诊断的病例:急诊科值班医师请 相关科室会诊,共同协商患者诊治及去向,达一致意见后,由急诊科值班医师开立住院医嘱、住院证,值班护士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患者及家属(相关人员)办理住院手续,家属及相关人员护送住院科室。若会诊医师意见不一致,由急诊值班医师作出症状诊断,依据轻重、缓急决定患者去向,并报告科主任、医务科(8小时)或总值班(24小时)。四.病情危重者:急诊科值班医师应先抢救生命、稳定病情、生命征稳定后

再转诊。由急诊科值班医师开立住院医嘱、住院证,值班护士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患者及家属(相关人员)办理住院手续,专业医护人员护送至住院科室,做好交接记录等工作。

五.患者安全转诊任何环节受阻,护送人员就地看护患者,同时电话联系急 诊科医师、主任、医务科(8小时),总值班(24小时)协调就地解决,保障转诊过程安全、顺利。严禁任何环节任何人任何理由推托、风凉话等任何不负责言行。坚决杜绝患者及家属自己跑前、跑后现象。强化“以病人为中心”观念及“安全隐患”意识。急诊科工作流程

4.8.3急诊留观观察制度

1.留观观察对象:

(1)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病情允许留院观察者;(2)不能立即确诊,离院后病情有可能突然变化者;(3)某些病症如哮喘、腹痛、高血压等经治疗病情尚未稳定者;

(4)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留院观察者,但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予留院观察。2.需留住观察室的病人,由接诊医师通知观察室护士和医师,对危重患者,接诊医师应当面向观察护士和医师详细交代病情。

3.留观、住院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完善各项告知和授权书的签署,负责观察室的医师应及时查看病人,下达医嘱,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

4.观察室内环境要清洁、安静;被服要随时更换;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做好晨、晚间护理、病人口腔、皮肤、头发护理及预防褥疮护理等;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按医嘱进行诊疗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及时排除输血、输液故障。

5.留观察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最多为3天,特殊情况例外。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填写相关表格,由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教科。

6.值班医师或负责观察室的医师及时向危重病人的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必要时请病人、家属或授权人签字。

7.值班医师或负责观察室的医师、护士下班前应巡视一遍病人,做到床头交班,并写好交班记录。

对可能离观的病人,各级医护人员应及时动员其离观,并写好出观记录、开好诊断证明,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与流程

1.不符合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需急诊观察的患者,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时间不超过72小时。

2.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应当根据病情严密观察、治疗。凡收入观察室的患者,必须开好医嘱,按格式规定及时书写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包括、检验、影像)及时处理经过,必要时及时请相关专业会诊。

3.首诊医师全面负责急诊留观病人的所有事宜,若病情有变化,应随叫随到。对病人的病情诊断疑似诊断检查注意事项等内容,应在下班时向接班急诊医师进行床头交接,且病历书写要规范。

4.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与负责,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指出重点工作。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危重患者随时查房。

5.急诊室值班护士随时主动巡视患者,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

6.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对观察床患者,要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必要情况书写记录。

7.严格执行急诊病历记录书写规范的有关规定,但因抢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为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特制定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制度。

一、患者的权益是指患者在患病就医期间所拥有的而且能够行使的权利和应该享受的利益。医务人员应当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医务人员应依法维护患者最基本的权益即有权获得适宜的医疗诊治。

三、患者的合法权益

(一)享受平等医疗权。凡患者不分性别、国籍、民族、信仰、社会地位和病情轻重,都有权受到礼貌周到、耐心细致、合理连贯的诊治服务;

(二)享受安全有效的诊治。有权在安全的医疗环境下接受诊疗照护。凡病情需要,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的诊断方法、治疗措施、护理条件,都有权获得;

(三)享有知情权。有权了解病情、病因、诊断、治疗计划和预后情形;有权知晓手术原因、手术成功率、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替代治疗方案;有权知晓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使用方法。

(四)享有选择权。有权参与医疗护理过程,并且决定接受或拒绝诊疗或手术。

(五)享有隐私权。未经同意,医务人员不得无故泄露病情资料,也不应和无关人员讨论,患者的病情资料与记录均由医院妥善保管并保密。

(六)享有获得权。有权获得正确的医疗资讯,包括病情、诊断、治疗计划、用药、饮食和护理指导咨询。有权申请自己的病历复印件、医疗费用明细表。

(七)享有投诉权。如果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有任何意见或不满意,有权拨打投诉专线进行投诉。

四、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自由选择和拒绝治疗的权利

(一)患者有权根据医疗条件或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医院、医护人员、医疗及护理方案;

(二)患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精神病、传染病患者的某些情况属不允许范围)可拒绝治疗,也有权拒绝某些实验性治疗。但医生应说明拒绝治疗的危害;

(三)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动出院,但必须自行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和责任,并签字为据。

五、医务人员应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一)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由于医疗需要而提供的个人信息或隐私,有要求保密的权利。医务人员应严守私密,不得向外人泄漏。

(二)患者对接受检查的环境有权要求具有合理的声音、形象方面的隐蔽性。由异性医务人员进行某些部位的体检治疗时,有权要求第三者在场;

(三)在进行涉及床边会诊、讨论时,有权要求非医疗人不得参与;有权要求其病案只能由直接涉及其治疗或监督病案质量的人阅读。

六、患者有监督自己的医疗及护理权益实现的权利

(一)患者有权监督医院对自己所实施的医疗护理工作,如果患者的正当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由于医护人员的过失造成患者身心的损害,患者有权向医院提出质疑或依法起诉;

(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有权审查其支付的帐单,并有要求解释权。

七、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严格遵守我院知情同意制度的有关规定,履行告知义务。

八、医务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的民族和有无宗教信仰,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对患者提出的关于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要求,在客观条件允许和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应充分配合,尽量满足。

九、患者权利和义务告知与公示

1、对于门诊患者,采用公告公示的方法。

2、对于住院患者以书面文件形式,将《住院病人须知》告知患者并签字。

3、对于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由责任医生实事求是地提供诊疗信息,做到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履行书面文件签署并存档。

附: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一、患者的权利 患者拥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医疗权、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也就是对医务人员来说,他们有提供医疗服务,尊重患者的意愿,向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取得患者自愿的同意,保守秘密和保护隐私的义务。

(一)患者的健康权和医疗权

健康权是指公民维护自己身体组织、器官结构完整、功能正常,免受非正常医疗目的的伤害的权利,以及维护自己的精神心理免受恶性伤害的权利。医疗权是患者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命健康权的延伸。不能保证公民起码的医疗权,健康权就是一句空话。

(1)任何患者都享有医疗权利

任何患者享有医疗权利就是指任何患者都有获得为治疗其疾病所必需的医疗服务的权利。治疗疾病所必需的服务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不同,病情的需要是一种客观的需要,不是患者或患者家属的主观需要。提供的医疗服务受到医学框架和医学发展水平的制约,受卫生资源分配水平的制约,但任何人都无权拒绝患者的就医要求。

超出病情的要求不能成为患者的权利,这种超出病情的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患者或其家属可能会提出要求用某种药物、处方或手术去治疗患者,而这些药物或手术是未经验证或评估的,不能证明确实是有效的,采取这种疗法对医生来说,不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2)患者医疗权应是平等的、公正的 平等的、公正的医疗权是指相同的疾病应获得相同的治疗。因此医务人员不能因为患者的地位高低、权利大小、收人多少等而给予不同的治疗。但要达到完全的公平有时是不可能的,受到卫生资源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卫生服务分为两个部分: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对于基本医疗应按需分配,而非基本医疗则可以按级别或支付能力分配。

(3)患者有获尊重人的医疗服务权利

尊重患者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绝对的、无条件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体现医院服务根本宗旨的核心问题。患者在接受服务时应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并且自主权也应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

(4)患者有权监督自己医疗权利的实现

除了处于意识障碍或昏迷状态,患者都有权监督自己医疗权利的实现。患者有权从医务人员处知道自己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预后。当医务人员知道患者拒绝治疗可能招致严重后果时,应对患者耐心说明争取理解,而不能采取强迫手段要求患者接受治疗。

(5)患者有权拒绝治疗和拒绝参加医学实验

对医学实验的参与者必须遵守“同意和知情”的基本原则,患者有权拒绝参加医学实验,医生没有权利强迫其参加。患者出于种种理由可能会拒绝治疗,这是患者的权利。

(6)患者拥有要求节省医疗费用并了解费用花费情况的权利 患者有权了解其医疗费用实际开支的情况,并有权得到费用节省的医疗。医院有责任解决患者费用方面的疑问。根据我国的国情,公民的医疗保健权并非是无偿的权利。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除相关或特定的人群享有无偿获取医疗服务的权力之外,我国公民在日常健康保健、一般疾病治疗过程中,均应当按国家规定的物价交纳医疗服务费用。

(二)患者的自主权

患者的自主权是指患者就有关自己的医疗问题作出决定的权利。《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执业医师法也更加明确规定,患者对医生的诊治手段(包括实验)有权知道其作用、成功率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情况;这些治疗手段只有在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患者也有权拒绝某一诊治手段和人体实验,不管是否有益于患者。自主权实施的相对内容有:

1.有权自主选择医疗单位、医疗服务方式和医务人员;

2.有权自主决定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医疗服务,(特殊情况下如患者生命垂危、神志不清不能表达意见时可由患者家属决定);

3.有权拒绝非医疗性活动;

4.有权决定出院时间。如果患者此时决定与医务人员治疗行为相悖,患者需签署一项声明进行说明;

5.有权决定转院治疗,但在病情极不稳定或随时有危及生命可能的情况下,应签署一份书面文件,说明是在医生已经充分说明的前提下作出转院决定的; 6.有权根据自主原则自付费用和与其指定的专家讨论病情;

7.有权拒绝或接受任何指定的药物、检查、处理或治疗,并有权知道相应的后果;

8.有权自主决定其遗体或器官如何使用;

9.有权享受来访及与外界联系,但应遵守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患者的自主权并不是无限制性的自主权。患者的自主权必须服从国家法律法规的特别规定。如在烈性传染病、严重精神病的发病期间,患者入院治疗、出院、转院等均必须服从国家法律关于进行强行隔离治疗的规定和义务人员的管理,必须尊重和遵守医嘱。患者的自主权还必须以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为前提。

(三)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并可以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决定取舍。知情同意的实质是患者方在实施患者自主权的基础上,向医疗方进行医疗服务授权委托的行为。知情同意权由知情、理解、同意三个要素所构成。从完整意义上来说,知情同意权包括了解权、被告知权、选择权、拒绝权和同意权等权力,是患者充分行使自主权的前提和基础。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执业医师法中规定: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及预后有知悉或了解的权利。在不损害患者利益和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

知情同意权的具体内容: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6、30条、33条分别规定: 有权知悉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治疗科目、治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有权了解经治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医务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戴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医院实施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的同意并签字。

患者有权了解医疗费用,并要求逐项做出解释;有权提前得到通知,告知其第三方支付医疗费用的补助已经终止;有权知悉医院规章制度中与其利益有关的内容。

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包括:

1.对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诊断、治疗;

2.对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与治疗;

3.临床试验性的检查和治疗;

4.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

5.构成对肉体侵袭性伤害的治疗方法与检查手段;

6.需要患者承担痛苦的检查项目; 7.使用有毒副作用和个体素质反应有差异性的药物;

8.需要患者暴露隐私部位的;

9.从事医学科研和教学活动的; 10.需要对患者实施行为限制的。知情同意权的主体

一是成年患者本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应是知情同意权的主体;

二是法定代理人。对于未成年人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主体是其父母;对于精神病患者、神志不明的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主体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和其他近亲属等;

三、委托代理人。在医疗服务中,患者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委托的形式,委托他人帮助代理行使知情同意权,如律师了解病情等。

临床侵犯知情同意权导致医疗纠纷方面的问题

1.强调患者所在单位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轻视患者本身的知情同意权。将患者家属或单位作为知情同意权的主要主体,将患者作为知情同意权的次要主体;

2.在某些医疗情况下,医务人员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主作出医疗决定。

如在发现与术前讨论和诊断不相吻合的病情后,不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就决定新的手术方案,擅自实行新的手术,切除或扩大切除了重要的组织、器官,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被患者认为是侵害了自己的利益。3.知情同意权的实施往往忽视了履行法规规定的程序。目前知情同意口头告知为数不少。除手术之外,在进行侵袭性检查和治疗活动、探查手术中发现术前讨论未预想到的疾病情况、开具特殊药品和进行实验性、教学性诊疗活动等情况时,一般缺乏全面、正确的告知,也缺乏能够成为有效法律证据的告知文书。

4.知情同意没有真正给患者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目前的一种情况是,知情同意因存在医务人员的简单化、只言片语告知,或者尽量以最危险的结果来告知,从而形成一种恐吓型的告知结果。

(四)保密权

患者的保密权包括三部分

一是为患者保密

二是对患者保密

三是保守医务人员秘密

患者的保密权是自主权的延伸,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是医生的职业道德。

(五)人格权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4条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因此,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的人格权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

(六)肖像权 肖像权是指公民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

《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公民具有肖像的占有权、创制权和使用决定权。由此可见,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通常应具备两个要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

如果医院或医务人员虽经患者本人同意拍摄和使用了其肖像,但其后改变使用途径或范围,例如由科研存档转为广告,就构成了对肖像权的侵害。但是凡为了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而非使用公民肖像不可时,未经本人同意使用而使用的,不构成侵权。

(七)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现在名誉纠纷日益增多,医院可能因为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八)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个人不愿公开的有关私生活的事实不被公开的权利。侵害患者隐私权的行为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刺探或以其他方式(例如无故擅自私拆信件)了解患者的隐私,二是泄露因业务或职务关系掌握他人的秘密。确定是否存在侵害隐私权并不是以是否故意或过失为要素条件,只要泄露了患者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就可构成侵害隐私权。

二、患者的义务

患者有诚实提供病史,不隐瞒有关信息的义务。患者有在医生指导下对治疗作出负责任决定的义务。

患者有与医务人员共同同意的目标上进行合作的义务。

患者在同意治疗后有义务遵循医嘱。

患者有尊重医务人员以及其他患者的义务。

患者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义务。

患者有按时、按数支付医疗费用的义务 患者痊愈后有及时出院的义务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1.急诊预检是一项重要细致的工作,应有工作满三年的注册护士承担。

2.预检护士应熟悉急诊范围,按预检分诊程序(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五请示、六登记)作好预检分诊工作。

3.遇批量伤员时,立即通知当班医师、科主任及医务科、护理部组织抢救工作。4.遇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疑似传染病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第一诊室就诊,GPT正常到第二诊室,GPT升高转到传染病医院,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不能遗漏;遇为T≥380C、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急诊就诊,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院规上报门急诊办公室。6.遇急、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大批病人抢救护理的工作心得 篇5

属基层镇的医院,地处干道公路旁,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突发性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如工伤、烧伤、食物中毒、交通意外等,由于组织健全,技术力量充实,故均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在抢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如下经验:

全院统一指挥:遇到成批患者同时来急诊时,应即时报告院部急救领导小组,由院急救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动全院力量争分夺秒投入抢救工作,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抢救,这样既分工又合作的密切配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抢救工作是否组织得当,是抢救成败的关键,而抢救工作的组织又靠着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这里护士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护士长应及时掌握抢救情况,合理组织安排,同时负责业务指导,对全体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事态有所估计,做好充分准备,注意抢救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并随时给予解决,同时提醒及指导护理人员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特点,了解病情,及时提供线索,密切配合,紧张有序,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病人的转送工作:在进行急救的同时,与住院部相应科室及时联系,做好接纳病人的准备。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及时转送住院部,这样相对缓解了人员紧张状况,也有利于危重病人的重点抢救。

整理工作:抢救工作完毕后,做好现场清理工作。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检查清洗,维修急救器材,以备后用;补充急救药品;抢救病人完毕,补办一切手续,完善各种记录,如急诊日志,入院登记,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死亡记录等;完成医疗费用、药费等的结算;归还所借物品等。

急诊科常见病病人健康教育 篇6

病人:请问这电场治疗到底有效果没?我怎么躺在上面没有一点感觉?

答:您好!我们医生给您建立的治疗方案绝对是有效可行的,电场治疗是进口仪器,国内最新研发高科技产品,无创伤、无痛苦、无副作用绿色健康的治疗仪。它通过高频电磁场将电极之间的人体组织和病灶组织加热,达到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能平衡白细胞数另加强白细胞吞噬能力,调节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机体组织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同时又可以加强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如配合全身治疗效果更佳。

2.病人:像我这样的病严重吗,要多久才能愈合?

答:您好!您的病还没达到不可治愈的程度,只要坚持治疗,再加调理,一定会治愈的,而且我们医生根据你的病情拟订了一套方案,一般情况都是5—7天为一个疗程的突击治疗,边治疗边观察效果,以后再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巩固治疗,治疗的关键还是强调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结合。

3.病人:我做人流手术,会不会伤害身体,对以后会有影响吗?

答:您好!做人流手术对您的伤害也不是绝对的,选择手术方式是关键,有传统的、有保宫的,损伤的程度有大有小,选择好的手术方式,当然更保险,再一个术前要控制好炎症,术后控制感染,再加上家属的贴心护理,就能把损伤减到最小,像您手术之后可以接受我们最新的产后治疗,身体很快就会康复的。

4.病人:我做的囊肿摘除手术,以后会不会复发?

答:宫颈如果长期受炎症的刺激,炎症聚集就会形成囊肿,做囊肿摘除手术之后要及时控制炎症,加快宫颈的恢复,手术之后注意个人卫生生活、饮食习惯,定期做妇科检查,一般复发的可能性都很小。

5.病人:外阴不治疗的时候还不痒,现在到是痒了是不是药有问题?

答:您好!您先不要担心,您说的痒感并不是病态那种痒,而是宫腔里面炎症的消退和毒素的排出,刺激外阴,您每天回家用温开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棉制宽松内裤,尽量别垫护垫,不吃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油炸类食物等),过几天瘙痒感就会消退。

6.病人:我们在这里,每天要花上好几百做治疗,都没的一点报销,都快消费不起了?

急诊科常见病病人健康教育 篇7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急诊科资料完整的需抢救的危重病人,共2 310例,对其性别、年龄、病种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概况

2 310例中男1 271例,女1 039例,男女之比为1.22∶1;年龄3~101岁,平均年龄55.65岁。危重病人占同期急诊量的4.34%(2 310/53 200),死亡病人213例,占危重病人的9.22%(213/2 310)。

2.2 急诊危重病人疾病构成

心血管疾病490例,神经系统疾病476例,创伤病人284例,肿瘤病人267例,呼吸系统疾病144例,消化系统疾病220例,泌尿系统疾病50例,其他379例。

2.3 危重病人的年龄分布。

见表1。

由表1可见,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大于50岁的人群为危重病高危人群。

2.4 危重病人疾病谱前5位性别及年龄分布

见表2。

由表2可见,危重病人中心血管疾病最多,且平均年龄最大。

2.5 死亡病人的死因分布

本组213例死亡病人中,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肿瘤是急诊病人的前3位死亡原因。具体死因分布见表3。

3 讨 论

本组资料显示危重病人仅占急诊科就诊人数的4.34%,体现了急诊仍以普通急诊患者为主。尽管急诊科危重病人只占少数,但危重病人的年龄偏大(本组病人中60岁以上者占53.02%)、病情重、疾病谱广、病情复杂、变化快,急诊首诊的初步处理对稳定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急诊危重症及时有效的救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医院应根据危重疾病的情况来加强急诊科的建设,以常见病及危重病谱的排列顺序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设计急诊科医师的培养方案和实施细节,以常见的、高发的危重病诊断和处置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2],从而提高急诊医师对危重疾病的抢救水平及应急能力。

从急危重病构成来看,排序前5位的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创伤、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它们占全部疾病的75.19%。而且,就诊者的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男女性别比无明显差异。反映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临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根据此类疾病的发病特点,需要强化急诊的应急反应能力,加强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尽可能在发病早期及时救治,在最佳时间窗内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致死及致残率[3]。另外,也提醒健康管理部门,加强宣传和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健康理念,以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促进人民健康。从统计资料来看,创伤发病率在增加,成为急诊抢救的第3位疾病。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及道路交通的发展,创伤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另一大危险因素,因此针对创伤的特点进行研究,需要急诊重视失血性休克及多发伤的处理,强化液体复苏理念[4,5],为创伤患者的手术治疗及远期并发症处理奠定基础。

本组病人中,晚期肿瘤也是急诊危重病的主要病种之一,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抢救生命、延长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已成为医患之间的共识。另外,急诊晚期肿瘤病人的增多,也与我院作为全军肿瘤中心,平时肿瘤病人相对较多有关。肿瘤晚期病人缺乏临终关怀单位,医院应加强临终关怀治疗,这既可以减少医院急诊负担,又可以对晚期肿瘤病人提供人性化关怀[6]。同时,重视对肿瘤的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有报告认为肿瘤死亡的病人中近三分之二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得以避免的[6]。因而要教育民众健康生活,远离危险因素。对人群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治疗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长平均寿命。在对213例死亡病人分析中发现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及肿瘤是急诊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占死亡病人的50%以上。这与有关报道相一致[8,9]。心脑血管疾病在急诊危重症中的高死亡比例,说明在急诊人员配置中,除了加强通科急诊诊治水平培训,还应根据疾病谱来强化专科建设,这样才有助于对心源性猝死、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危象的抢救,同时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临床研究,从而提高急诊临床综合抢救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健康理念的加强,人民对“生命权”更加重视,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军人及当地人民群众对急诊的需要,应加强急诊科的特色建设,建立专科绿色通道,强化急诊救治的时间观念。急诊危重症的病谱广、死亡风险大,故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在掌握急诊专业救治知识如急救医疗设备的性能及操作,及时、正确、有效地进行心、脑、肺复苏的同时,进一步熟悉掌握相关专科的救治知识,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从而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使急诊科能最大限度救治病人,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在完成专科重要任务的同时[10],也为危重症患者进一步治疗、降低远期并发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昌,吴燕生,石聪辉.急诊“120”对2 034例急诊患者抢救分析[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11):51.

[2]陈蒙华,刘唐威,肖常青,等.急诊科就诊病种及危重病人抢救5年回顾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5):683-684.

[3]Umkawa M,Ueda Y,Yamashita T.Successful local thrombolytictherapy for atherosclerot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24hours after onset:case report[J].No Shinkei Ceka,2003,31(2):195-199.

[4]Rizoli S B,Rhind S G,Shek P N,et al.The immunomodulatoryeffects of 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sustainingtraumatic helnorhagic shock:a randomized,controlled,double-blindedtrial[J].Ann Surg,2006,243(1):47-57.

[5]刘中民.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救冶水平[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2):79-80.

[6]Khatcheressian J,Cassel J B,Lyckholm L,et al.Improvingpalli-ative and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patients[J].Oncology,2005,19(10):1365-1376.

[7]刘为民.烟草工业是疾病和死亡的媒介[J].2008,19(101):79-80.

[8]王钢,赵敏,黄建群.5 027例急诊病人死因回顾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2):152-153.

[9]覃炳军,蒋龙元,陈焕清,等.急诊227例急性死亡病人临床分析及预防[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4,9(1):4-6.

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管理 篇8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管理。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305例危重症病人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转运防范措施。 结果:有34例(11.15%)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结论:通过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及专业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的转运措施及制度,可以保障危重病人在院内安全转运,降低并发症。

【关键词】危重患者,防范措施,安全转运

急诊科是医院中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要的科室,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着高风险。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1]由此不仅要教育护士认识到急诊医疗护理行为中具有承担高风险的义务,强化风险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5例均为危重病人,男169例,女136例,年龄11~103岁。脑出血患者117例,呼吸衰竭患者44例,严重创伤患者79例,心力衰竭患者17例,心肌梗死患者21例,其他27例.其中需机械通气支持者22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47例。

1.2方法:严格执行重症患者的转运措施及制度,转运前准确评诂病人,与接收部门作好协调,转运前对病人、仪器与药物的准备充分,转运过程的监测及病情的观察和记录。

2、结果

有34例(11.15%)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引流管脱出4例(1.31%),输液外渗肿胀影响输液畅通13例(3.93%),其余发生心率、血压、呼吸、血氧的改变,出现呕吐、烦躁、抽搐等7例(2.30%),转运前未通知相关科室导致等候时间较长10例(3.28%)。

3、讨论

3. 1 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强化安全和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采取各种形式分层次组织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让每个护士通过参加学习及差错讨论会的感受,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3. 2 加强护士理论及专业技术的培训: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建立科内常见疾病、症状的抢救程序。科室每月模拟演练1次,要求急诊科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素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应采取的措施。定期对护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考核,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并有计划的派送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等。

3.3 规范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制度:制定急诊科与病房、ICU、手术室、相关的辅助科室的病人转运交接的流程和记录本,规范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方法,加大各环节的监督和督查。急诊危重患者来院,直接推入抢救室,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腕带,做好记录。对无自主呼吸者立即行心脏胸外按压,积极配合抢救。有突发事件,立即启动预案。

3. 4 转运前的准备工作:病人转运前,必须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呼吸道管路、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安置好导管,确保安全,氧气管松紧适宜;静脉通路妥善固定,观察局皮肤情况,告知搬运过程中动作轻,防止外渗;若有其他导管同样相应固定,防止导管滑脱。转运前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备足途中用物和携带不同的急救药物。烦躁者必要时合理使用约束带。[2]

3.5 制定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前告知:转运前应与病人或家属充分沟通,告知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保持各种导管通畅,各衔接处有效固定,防止扭曲、折叠。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保持头高位。

3.6 转运中患者的护理:转运途中护士站于患者头部一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氧气的供应,对严重缺氧者,携带便携式呼吸机,确保病人转运过程中的安全。转运途中还应观察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并注意患者保暖。若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救。

3.7 建立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登记本:完善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交接班记录,制定简洁、清晰、明了表格式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出科时间、相关科名、接受者签名、回科时间、护送者签名。

3. 8 检查后的观察:检查完毕回科室,护士再次检查各导管情况,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做好记录,有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病人经诊治后需住院,护士填写转运交接记录单,出科前联系接受科室,妥善安置各导管,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送到入住科室,护送人员与该科室护士一起检查各导管、皮肤情况,核实与转运交接记录单是否一致,做好交接班工作。

4、结论

急诊科是个高风险科室,护送急诊危重病人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过程。做好急诊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降低了醫疗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预防医疗护理安全隐患,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涵真,危丽华,董馨.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027-4028.

急诊科常见病病人健康教育 篇9

1、随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出汗时不要马上脱衣服、摘帽,以免受凉伤风。

2、早晨起床后用冷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洗脚,每天一次。

3、取红糖或白糖30克,姜末3克开水冲泡,睡前饮用。

4、早晨到室外散步、爬山或打太极拳,以增强体制。

5、两手伸开,双掌相搓30次,并向迎香穴按摩10次。

6、两脚与肩同宽站立,两臂伸直作深呼吸10次。

7、每日早晚用食醋熏房,每次不少于15分钟。

8、每天早晚用淡盐水漱口。

9、经常开窗通风。

二、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把牢饮食关,搞好饮食卫生。

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3、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6、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

7、不要毛蚶、泥蚶、魁蚶、炝蚶等违禁生食水产品。

8、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9、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10、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11、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

12、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13、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三、呼吸道异物自我急救三法

异物不慎进入呼吸道时,即可产生呼吸困难、阵发性呛咳,严重者可立即呼吸停止、不能说话和不能

咳嗽。这类急症常发生在进食时,老年人由于脑动脉硬化,吞咽反射迟钝,食物块较易误入呼吸道。

这类病人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即病人面色苍白、表情恐怖、窘迫,不由自主地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抓住自己的咽喉部,以表示极其痛苦和求救。此时如周围无人或无人会施救,则应立即进行自救,以免导致病情恶化。

四、人体健康的十条标准是什么? 1.精力充沛 2.处事乐观 3.睡眠良好 4.建立能力强

5.能抵抗一般疾病 6.保持标准体重 7.眼睛明亮 8.牙齿完整 9.头发油光泽

10.肌肉、皮肤弹性好

五、创建卫生城市有什么意义?

创建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创卫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时行救助: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及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

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需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伊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宣

2014年1月

急诊科搬运患者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32-01

急诊科患者因病因、伤情未知成分较多,病情变化快,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需送至相关科室进行诊断性检查及转送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搬运患者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院内搬运患者时间短暂,但搬运是否得当对患者的生命、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又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转运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普通患者高9.6%[1]。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本文笔者就我科搬运患者的常见问题和对策探讨如下:

1 常见问题

1.1 医护人员问题 医护人员对病情的预见性判断能力不足,因患者病因不明,迫切需要检查协助诊断,如拍x光片、B超、CT等检查,在没有掌握搬运适应症、病情极不稳定时搬动;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搬运计划不足,搬动次数过多;搬运过程中没有医护人员陪伴,导致患者行辅助检查过程中病情变化未能及时进行救治。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在搬运过程中未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情改变。

1.2 搬运工具问题 搬运工具单一,陈旧 医院内常用的搬运工具为平车、轮椅、担架,这些设备常年使用,缺乏定期保养维修,不符合搬运的要求;医院经费不足,科室缺乏搬运新设备如铲式担架、过床易等,医护人员习惯于使用平车、担架、轮椅,对新设备的认识不足,使搬运设备落后于临床,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1.3 搬运人员问题 搬运工作主要由专职医生、护士共同完成,但由于急诊科医生需继续对其它病人看诊,未能承担搬运工作,护士由于需要完成对检查单等进行记账等工作及体力不足的因素,往往由护工及患者家属进行主要的搬运工作,此类人员对搬运概念不清或不知道,对病情轻重不了解,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和培训,搬动方法、搬运体位不当,动作不规范,导致在搬运过程中对病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二次伤害;搬运人员随意与患者交谈病情,未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造成患者对病情的误解,引起患者恐惧、焦虑,不积极配合急救治疗。

1.4 沟通协调问题 搬运前未与患者及家属做好病情沟通,未告知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未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延误诊疗时间,引发医患纠纷。

2 对策

2.1 加强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护士对疾病的判断和应变能力 随着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急诊病人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变性,应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多渠道不定时的对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专科业务考核;加强搬运理论学习,做好合理安全的搬运。

2.2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使命感 督促科室医护人员参加医院定期举办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培训班,科室内定期召开职业道德教育座谈会,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安全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责任心,激发工作使命感、责任感和同情心,增强对搬运工作的认识,使之规范化、科学化。

2.3 完善搬运及急救设备,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做好科间协调工作,增强应急救治能力 做好搬运前的充分准备,配齐急救物品及抢救药品,搬运工作由医护人员共同协助完成,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做到哪类病情哪种搬运方式及适当的搬运器具,制止非专业人员的不恰当搬运。搬运前及时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接待准备工作,尽快做好各项检查、会诊,及时给予救治。

2.4 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将搬运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搬运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氧气的吸入,保证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或血压测不到应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稍稳定后再进一步搬动。搬动过程中注意与患者进行交谈沟通,通过交谈可以观察患者的意识及心理状态,通过语言交流可以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搬运。

2.5 健全搬运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治法律纠纷 危重患者在转运、检查中存在很大风险[2]。因此,应建立搬运程序、注意事项,搬运工具维修及保养等制度,将搬运环节纳入质控内容,使搬运的有关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有章可循。搬运前影响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及风险,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整个搬运过程中医护,急救物、药品齐全,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赣英,沈小玲.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交接转运的风险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84-85.

浅谈急诊病人的护理 篇11

1 急症病人的特点

1.1 病人发病急, 病情重, 需要紧急抢救处理

急症病人如果处理抢救不及时, 随时有生命危险。此类病人共同的心理特点是急迫、焦虑、恐惧, 甚至会有性格, 情绪上的变化, 表现为烦躁、易怒或抑郁淡漠。

1.2 急症病人的身心变化大

急症病人往往容易出现“病理改变-心理应激-病理改变”或“心理应激—病理改变—心理应激”的患性循环, 若该循环不中断, 就会影响机体内分泌代谢、血液循环以及消化机能, 不利于病人康复, 必须设法让病人从这种循环中走出来, 阻断这种循环。而此时有效的沟通, 扎实的医学护理基础及熟练的操作技术都是阻断该循环的有效方法。

2 对急症病人的护理要求综合护理

2.1 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有效的语言是护患沟通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 接待急症病人的护士要了解患者及家庭对病的感觉、态度、愿望, 心里承受能力及要求, 运用精确, 求实的语言给予安慰、鼓励, 改变他们的不良情绪, 帮助他们安全渡过困难时期, 此时语言要少, 语气要沉稳, 态度要真诚。无声的语言沟通是伴随有声沟通的非常语言行为, 即体态语言, 如面部表情, 身体姿势、仪表、语音、语调、手势、眼神及触摸。护士的仪表端庄大方能让病人在第一时间内有安全和受尊重的感觉, 而和蔼可亲, 从容沉着的举止, 以及可以加强说话内容的提示性动作都可以得到病人的信任和好评, 而对病人的搀扶、抚摸都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

2.2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内涵体现

对此类病人, 除常规躯体治疗以外, 需帮助患者正确处理各种内在或外在的心理压力, 消除其紧张情绪,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运用好语言, 有效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给病人以信任感, 并耐心解答病人可能反复提出的问题。此时病人往往处在心里应激状态, 如果护士回答的不耐烦或用带有嘲笑的语气, 患者就会觉得受到歧视和不尊重, 发生争吵, 不利于当前的治疗, 并为今后的治疗及纠纷埋下隐患。

2.3 高度的责任心及同情心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

如何帮助患者增强自我人格, 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这就是需要临床护士必须扎实而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应变能力。沉着、冷静迅速地对疾病作出诊断, 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抢救方案, 语言要简练、轻柔、肯定, 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对病人作必要的解释, 消除其疑虑情绪, 并对其表现出的坚强予以及时的肯定。此外还可采用情绪转移法, 合理疏导, 有节制地让患者发泄不满情绪。

病情好转或基本稳定后的要按时无误地做好各种治疗, 主动巡视病人, 尊重病人、理解病人、关心体贴病人, 并对病人做心理健康指导, 使医护关系更加和谐, 塑造护士的美好形象。

3 结语

在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 医学模式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护理观念在更新, 护理模式必然要发生变化, 护理工作也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全方位的对病人的整体护理,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治疗, 护理某些疾病, 也要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 病人患病后产生的心理活动, 这样才能给病人全面的治疗与护理。

摘要:急诊病人的护理工作较其他病人的护理复杂, 这不仅是与病情急有关, 而且是救护工作的复杂性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急症比人的特点, 探讨急症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护理。

急诊科常见病病人健康教育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由急诊科转入各科室的1 231例病人设为观察组, 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1 05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和转运病人, 口头交接班。观察组在急诊科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 (ICU) 、内科和外科转运病人时要求严格遵守转运流程, 必须使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具体方法如下。

1.2.1 转运病人交接记录单设计

内容包括: (1) 基本资料。科别、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入院时间、药物过敏史、生命体征。 (2) 转运前病人病情。转运指征、转运方式、陪同人员、病人意识、静脉输液状态、各管道情况如胃管、导尿管、引流管及引流方式、皮肤完整性、用药情况、腕带标示、携带的抢救物品等。 (3) 转运中情况。实际转运方式、途中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变化、各管道的维持情况、有无脱管发生等。 (4) 转运后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等。 (5) 签名。转接过程中的交接时间、交接双方护士签名、病人及家属签名。

1.2.2 规范转运流程

1.2.2. 1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危重病人转运的可行性, 由主治医生随同, 充分做好转送准备, 同时将转运风险评估结果告知病人及家属, 使病人或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 从法律角度尊重病人的知情权, 使其有思想准备。

1.2.2. 2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

转运前通知接收的相关科室, 简单汇报病情, 并交代需要的特殊准备, 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输液尽量选用留置针, 检查各连接处是否紧密, 并妥善固定。根据具体情况携带抢救药品及物品。转运前对于有痰的病人给予吸痰;躁动的病人妥善约束, 适当使用镇静剂等;留置管道的病人妥善固定管道并给予关闭;倾倒尿袋内尿液, 处理大小便等。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 应沉着冷静, 并实施心理护理, 使病人及家属有安全感,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 3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时拉起床栏, 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 保持安全舒适的体位, 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通畅、有效。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情况。做好应急处理, 若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 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 立即就地抢救, 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护理记录, 有助于判断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1.2.2. 4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转入科室后, 急诊科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病人搬运至病床, 做好交接班, 交接内容按《急危重病人交接单》。

1.2.2. 5 填写要求及方法

观察组严格遵守转运流程, 运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转运中、转运后评估病人情况并由转出科室护士负责填写。所有项目要求填写清楚, 交接双方通过打钩的方式逐项查对, 确认无误后由交接双方签字, 并让病人或家属签字, 此表由转出科室保留, 记录表为19cm×27cm, 与住院病历规格相同。观察组交接流程: (1) 由急诊科护士根据医嘱和病人的基本情况填写一般资料及评估内容。 (2) 急诊科护士将病人送入病房后与接收科室护士逐项核对, 严格进行床边交接。急诊科护士根据交接表内容与转入科室值班护士逐项核对进行交接。 (3) 转入科室护士在接诊病人时根据交接表的内容与急诊科护士进行逐项核对, 检查病人情况并核对手腕带, 清醒病人自报姓名, 清点所带物品, 交接完毕, 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

1.4效果评价

统计在转运中护理风险发生的情况:包括输液及其他管道滑脱、吸氧中断、生命体征骤变、窒息、呼吸心搏骤停、用药不清、携带物品遗漏、交接不清等不良事件。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每个条目的例数相加进行百分转化后即为护理风险发生率。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2)

3 讨论

3.1 提高了急诊转运安全率

急诊转运安全率是急诊科的四大指标之一。《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在转运中的使用, 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性, 规避了转运风险[3]。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人员面临的潜在伤害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通过运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 在转运前重视转运的适应证, 转运中关注病情, 转运后的签名明确各自的责任, 及时评估和发现问题, 促进了医务人员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互通信息, 发挥团队作用, 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强了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和转运的安全感, 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减少了因患方不配合而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3.2 增强了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转运病人携带的引流管道和静脉通道较多, 容易发生输液渗漏、管道滑脱、吸氧中断、生命体征骤变、窒息、呼吸心搏骤停等问题, 这些都是导致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此表后, 护士在转送病人前都要进行认真评估和检查并进行相关处理;在转运中急诊护士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及风险事件的防范;交接时急诊护士根据《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对病人情况与对方科室进行交接。

3.3《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具有实用性

急危重症病人进出急诊, 转至ICU、手术室及其他科室, 手续复杂, 需要多个转送环节, 护士核对交接内容较多。由于受急救时间紧迫、病情严重程度、人员过多等因素干扰, 不可避免地影响交接双方护士。此表内容齐全, 一目了然, 使交接工作详细、规范、省时、快捷, 避免发生交接不清或遗漏交接内容的现象。

3.4 增加了交接班的严谨性及紧密性

对照组未使用交接表, 交接双方除了进行常规核对外, 基本上处于口头交接的状态。护理人员往往重视病人的主要生命体征、切口、引流等情况, 而对病人病情稳定影响不明显的因素则容易忽略, 如病人受压部位皮肤、多静脉通道的用药和标示等。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专门用于预防转运病人错误的程序或工具, 缺乏对病人详细的评估, 对交接内容没有文字性的记录。一旦发生纠纷, 医务人员则处于举证难的处境。而转运前的交接不清更容易导致病人严重的不良后果。转运交接记录单全面对病人转运前、中、后情况进行了评估和记录, 规范了应该交接的内容, 保证了转运病人在这一关键环节的安全。

3.5 规范了病人的转送流程

《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对转运病人的一般情况和转运前后的转送过程以文字形式进行了记录, 使病情记录呈现动态性和连续性。同时, 记录使参与转运人员对病人转运前后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提供了病人病情观察的连续性, 使规范的转送流程具有可操作性, 明确了查对依据、内容和时间, 使交接双方的查对做到准确、扎实, 保证转送工作规范化。

3.6 增加了对病人的评估

《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包括病人一般资料、转运前评估、转运中评估和处理情况, 使病人的病情和护理保持了连续性、动态性。加强了对转运部位、静脉通路、药物过敏史、各种引流管的观察记录, 增加了对皮肤完整性的重视。对转运中情况的评估, 可使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的程度做出判断, 制定应对措施。只有准确地综合评估, 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预测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制定预防风险发生的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避免在转送途中发生意外而无法实施有效的抢救。

3.7 明确了交接双方的责任

转运病人在转送过程中, 交接双方因交接内容多、时间短、病情重等原因, 忽略部分内容, 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但为差错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4]。通过使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 使交接双方按照交接表的内容逐项核对, 做到全面、及时、清楚, 对可疑问题给予及时询问。同时交接者通过签字强化了法律意识, 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文字资料作为无过错的依据, 保障了护理人员的正当权益, 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3.8 增加了病人服务满意度

《急危重病人交接单》的使用, 鼓励病人参与风险管理, 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 让病人与家属共同承担护理风险, 严格履行病人/家属告知与签约制度, 有效地提高了病人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Luk LA, Ng WI, Ko KK, et al.Nursing management of medication erros[J].Nurs Ethics, 2008, 15 (1) :28-39.

[2]殷黑兰, 练文娟.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1 (19) :2012-2013.

[3]孙迟, 吴洁华.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1) :981-983.

上一篇:在县法院年终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微笑让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