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煤炭是中国的第一能源,但当前煤炭产业人力资源所面临的困境,严重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极大制约了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对煤炭产业的人力资源困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煤炭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煤炭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篇1:

浅析煤矿机电的安全与管理

摘要: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基础管理,为了保证企业机电管理的效果,使其能更好地为煤炭企业的生产而服务,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文简单的叙述了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对其在煤矿机电管理中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将事故发生的数量有效减少,提高安全系数并为操作人员减轻工作量,达到安全目标。

关键词:煤矿技术;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1.煤矿机电安全现状

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的重要要求,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煤矿企业生产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现代的煤矿行业已经逐渐走向了以现代化设备为主动力的开采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煤矿事故中极易发生的一种灾害就是机电事故,因为煤矿矿区使用的设备常常都具有比较高的综合机械化程度,所以容易出现电击伤人、人为的操作失误、设备间挤压等事故。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煤炭企业总体来说属于粗放型管理,运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用来对管理机电,对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煤矿机电管理中安全生产管理的运用

2.1正确树立机电的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较多的机电设备,而这些机电设备的正确操作则需要专业化技术知识来支撑,以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之所以煤矿企业机电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因此要想最大程度对机电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就必须把机电安全作为日常工作的最重要的部分,只有把机电安全管理和生产同等重视,才能够保证机电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2加强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能够满足于相关标准是导致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的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可以定期对现有的机电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專业素养水平,为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创造条件。同时加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机电技术管理,以促进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使用的规范性和管理的严密性,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2.3重视对机电设备现场安全管理

许多机电设备安全事故产生原因和相关人员没能够对于机电设备产生的问题进行现场处理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其机电设备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对现场所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此外相关人员一旦发现在机电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人为违规的现象,应该立即对其进行阻止,这对于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4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时候,往往都会忽视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忽视了安全生产管理的突出位置,若是配件电缆等的管理不当、机电设备的维修不够及时精确、维修的技术低下等现象的发生,都会因为管理人员无法准确把握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无法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最终就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如何有效应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策略

3.1 开发新技术,引进新设备

煤矿的开采受到了地质因素和开采的条件的限制,还要受到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的影响,那么依靠科技的进步成了使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提高的只要方式之一,利用新进的科学技术,以此提高采煤的工艺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开发新的设备、制造新的材料、发现新的工艺。但是不能盲目地进行开采,必须要保证充足的资金,来改善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来成功避免新隐患的发生,让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完善管理制度

经过大量的煤矿安全生产实例发现,若缺乏完善的技术管理的制度,缺失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那么技术管理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在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最大的帮助,适当提高薪资待遇,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能以饱满的工作态度投身至工作中,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各类机电的操作人员在上岗前都必须要进行技术培训,进行考试,合格后再颁发合格证,让人人都持证上岗,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严厉打击无证操作的行为。所有职工要做到“三懂”和“四会”,其中“三懂”即懂设备的原理、懂设备的性能、懂设备的构造;“四会”即会使用、会检查、会维修、会排出故障;使用设备的时候要注意超负荷运转的问题,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卫生,和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对开采挖掘要落实包机责任制度等等。

我国大型的煤炭基地也在随之增加,经过煤炭基地的建设技术的改造,现在的煤炭生产已经不仅仅为劳动力密集的生产方式,大型机电液一体化装备也大量运用到煤炭生产中,改变单一的设备维修的管理模式,把先进的技术带进设备的维护中去,机电设备的运行良好程度和煤炭生产的安全紧密相关,利用安全生产管理使机电设备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精准处理安全故障。

参考文献

[1]郑士旭.浅谈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8):161.

[2]赵媛媛.谈煤矿机电安个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3):180-181.

[3]董平.煤矿机电女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4(1):37-38.

[4]张习骞.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7):121-122.

[5]李春林.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8):87.

[6]秦峰.解析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3(02):46-47.

[7]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康红普;王金华;林健;煤炭学报2010-11-15

作者:刘治刚

我国煤炭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篇2: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煤炭是中国的第一能源,但当前煤炭产业人力资源所面临的困境,严重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极大制约了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对煤炭产业的人力资源困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煤炭产业;人力资源;困境

【收稿日期】2006-04-

【作者简介】莫桂海(1973—),男,广西贵港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经济、产业集群。

200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约为14.4亿吨,2004年剧增至约18.9亿吨,煤炭是我国的第一能源,在一次性能源中约占70%,这种状况将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国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煤炭产业的有力支持。但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矿难频发,安全生产成为煤矿的突出问题。据各部门的调查显示,煤矿人才紧缺是矿难多发的关键原因,目前全行业呈现的普遍性、持续性人才短缺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煤炭产业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炭产业的人力资源面临的困境

(一)大部分煤炭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的系统规划和开发

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影响煤矿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问题是人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先进的装备、可靠的监测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都要靠人的操作或执行来最终实现的。然而,在极易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的背景下,我国的大部分煤矿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轻视职工(包括轮换工人)的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多数企业往往只注重企业产量增长、生产规模扩张,而在人力资源需求和如何培养、引进、善待、重用人员等方面则缺乏整体的规划,导致了人才难引进、进来也难留住的局面。其结果是整个行业的农民轮换工增多,专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下降,行业人员整体素质的下滑,行业的发展陷于“人员素质低造成安全事故多、效益低、技术更新困难,进而造成人才流失、难引进、人员素质更低”的恶性循环中。

(二)生产及科技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多种专业人员普遍短缺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煤炭行业就陷入人才短缺困境,而且有加剧趋势。一方面,由于煤矿工作劳动强度大、环境差、安全系数低、报酬收入偏低,导致煤炭企业引进毕业生非常困难。据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的调查显示:1997年前,15所原煤炭高校每年有70%以上的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就业,但在1999~2002年到煤炭行业就业的仅占当期毕业生的9.3%;自2003年以来,每年的地矿类毕业生不足30%到煤炭行业就业。另一方面,因近年来煤炭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欠佳,行业引进非毕业生人才愈加困难,企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高学历的生产和技术人才难以得到补允。

此外,煤炭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每年流失的数量在持续增长,而同期引进的数量却在迅速下降。由于年龄特性和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大,年轻人才对所在的煤炭企业依附性不强;加之绝大部分煤炭企业缺乏严格的科技人员流动规范和法律约束,待遇方面也缺乏吸引力,使得许多由企业培养出来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大量流失,不仅使企业技术力量减弱,还导致有些企业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国家特大型煤炭企业鸡西矿业集团为例,从1992年以来企业共流失高级工程师87人,工程师282人,助理工程师480人。10余年来,该企业仅引进过一名大专院校的煤矿专业毕业生。采掘骨干工人、熟练技术工人流失更多,2004年就有424人离开企业。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尚且如此,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要留住或引进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当前,整个煤炭行业在人才总量上出现负增长,人才流失仍有加大的趋势。诸如采矿专业、通风安全专业、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和矿山建设等专业人才在煤矿企业十分短缺。这种新人才引不进、原有人才留不住的人才短缺状况,对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三)煤炭院校的地矿类专业削减和招生人数日渐减少, 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后继乏人

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冲击,绝大部分的国内原煤炭类院校在更改校名的同时,调整了原有的地矿类专业,也减少了煤炭类相关专业招生人数。据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对15所原煤炭高校的调查显示:地矿类专业(含采矿、选矿、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等)由教育体制改革前的54个调整为目前的29个专业点,招生人数也大幅度减少,有的已停止招生或隔年招生。1998~2002年期间,地矿类专业招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比例由15.3%下降为占2.5%,这4年里大约少培养了20000名地矿类大学生。而同期的地矿类专业学生在全校学生中所占比例也由40%下降到5%,最少的院校仅为1.16% 。在2005年,这15所院校招生人数虽然增加了几倍,但地矿类专业招生总人数基本维持不变,个别学校继续在萎缩。

地矿类专业人才的短缺也可从其毕业生就业情况得以说明。以华北科技学院的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为例,2002届毕业生的供需比是1∶5,接下来的两年达到了1∶10,2005年的供需比则达到了1∶13。而煤矿类专业毕业生到煤炭单位就业的比例也一直在减少,2003~2005年这三年分别约为10%、8%、4.5%。地矿类专业的萎缩以及招生人数的逐渐减少,令煤炭行业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成为缺源之水。

(四)煤矿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差,技术力量薄弱

据国家安监总局的调查,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生产及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和矿工素质低下。大量事故案例分析表明,90%以上事故发生在班组,80%以上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等人为因素造成。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6个省8个大型煤炭企业56. 3万名职工文化技术等情况的调查显示: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者占员工总数的63%;管理人员中高等学历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初等及以下学历的比例则高于全国平均值8个百分点。专业人员(包括工程、管理、政工、教育、卫生类)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6.3%;在操作人员中,高级工只占5%,初级工占60%以上。另据《中国煤炭科技展望》有关资料显示:在近40个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炭企业中,从事科研开发的技术人员不足2 000人;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与行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仅3 %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60%以上。

当前,我国煤矿井下生产一线的主力人员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他们文化程度和素质较低,也缺乏系统的专门培训,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规范作业的意识不强,违章作业时有发生。煤矿是井下作业,水、火、瓦斯、地质灾害变数很大,煤矿安全生产本身需要高素质的员工,但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的现状却与之截然相反。

(五)煤炭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1.是煤炭企业现有的人才专业结构与分布状况很不合理。一方面,文教卫专业技术人员和党政管理干部在人才总量中比重过大,加剧了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运作效率。再者,企业科技人员中真正从事科研开发的人才不多,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使得煤炭企业在行业技术创新方面明显滞后。以山西某特大型煤电公司为例,该公司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14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仅71人,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35%,每个矿井仅有1至3名高级工程师。在我国煤炭行业里,企业缺乏高级技术人员的例子不勝枚举,大部分煤炭企业重要生产技术岗位的技术人员配置严重不足,而且形不成人才梯队结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往往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稳健、知识渊博,他们是煤炭企业十分宝贵的财富,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都离不开这些专家的积极指导和广泛参与。

2.是人员的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煤炭大省山西省,目前总数约101.25万的煤炭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者约1.36万人,占总数的1.34%;大专学历者约3.18万人,占总数的3.16%;中专学历的2.41万人,占总数的2.39%,这与专业技术人员应占从业人员总数30%的要求相距甚远。

煤炭产业这种低效人力资本绝对过剩、高效人力资本相对匮乏的状况,是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也将不利于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摆脱煤炭产业人力资源困境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煤炭大专院校、煤炭企业及其它组织机构只要通力合作、采取以下的综合对策,可望早日实现煤炭产业的人力資源摆脱困境。

(一)企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煤炭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开发人力资源、重视职工培训是企业取得效益、保持发展后劲的关键手段。

企业应切实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以薪酬考核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走出“唯学历”误区,综合考评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业绩、综合能力、专业水平度等方面,作为给予各类人员赏罚、升降、去留的依据;采取形势多样的奖励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共同的理想,对业绩突出的人才予以优先培训、挂职锻炼和提升重用的机会,制定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办法,重视用法律手段避免人才不规范的流动等留住人才;要切实以人为本,建立员工职业发展制度,完善培训开发体系,制定长远人才规划,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适时得到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持,实现企业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应实施煤炭产业振兴政策,扶持煤炭产业,提高从业人员的报酬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原国有重点煤矿(本行业内平均工资最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1401元/月,与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24元/年)基本持平。根据国际上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炭职工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平2~3倍的现实,国家应加快出台煤炭产业振兴政策、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缩小煤炭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待遇差距,提高煤炭行业的吸引力。

企业要实施“集中优势,各个击破”的战略,采取“借鉴它人、模仿创新”的战术,把现有的安全、生产技术力量集中到生产第一线去,借鉴同行的各方面成功经验,实现安全管理和技术的创新。通过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工艺以增进工作安全性、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来增进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煤矿职工的经济收入和待遇,逐渐改变煤炭产业“苦、累、险、脏”的行业形象。以提高煤矿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达到稳定原有人才队伍、吸引新人才的目的。

(三)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及外部教育资源,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

煤炭企业在注重人才吸引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从存量上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培训制度,组建企业培训机构,编制各类人员技能开发计划,对不同岗位和层次的员工执行不同的培训方式、方法、内容和标准,以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

1.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培训高层专业人才及决策层领导干部;每年推荐一定数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到大专院校进修,改善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

2.积极开展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等方式的培训教育,把企业机关科室和地面岗位上大量的闲置人员转化为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改善企业员工的专业结构。

3.对于以“农民工”主的非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其文化程度及工作经验、成绩,有选择地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可以扩大专业人员数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支比较稳定的“农民工”队伍。

职工的教育培训,必须坚持学以致用、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并重、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严格考核与择优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要把关键人才的不断开发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四)国家加大对煤炭类专业的扶持力度,增进产学研合作,多渠道培养人才

在一定时期,充分利用原煤炭院校的教育资源,为煤炭行业培养高级的管理、技术、技能操作人才是解决其人力资源短缺的一条便捷途径。因此,国家应对煤炭类专业的办学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各类专业招生数量,从源头上增加人才供给。

教育部门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和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建立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快速培养渠道,并授予煤炭院校更大的招生及办学自主权,享受更宽松的招生、办学政策,实施对口招生、对口就业,按需招生、多层次培养、联合培养等形式;要通过增加煤炭专业奖学金的种类与额度、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类专业。

煤炭企业应强化与原煤炭院校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培养和用人合作机制,利用设立专项奖学金,提前签署培养就业合同,设奖、贷学金资助特困生完成学业;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接受教师和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院校兼职,参加学术讲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参加毕业答辩等,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

(五)充分发挥煤炭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煤炭产业人力资源供求预警机制

煤炭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能源行业,面对当前多方面的人力资源困境,若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来化解,其时滞势必过长,对本行业和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难以估量。鉴于此,国家必须充分发挥煤炭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电子政务等手段,建立煤炭行业人力资源信息库,构建覆盖全行业的各类人才统计、分析、预测和警示系统,把各种有效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煤炭企业和人才市场,分别为他们制定规划、设置专业以及培养和输送人才、引进和储备、配置和交流人才提供参考依据。这都将有利于促进对煤炭产业的人才供给、优化业内的人力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5.

[2]伊万切维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赵美田.基于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问题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5,(6).

[4]王廷弼.问题与对策:关于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3).

[5]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人力资源考察团.有益的考察、可喜的收获——煤炭人力资源考察团赴美考察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2004,(1).

作者:莫桂海

我国煤炭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篇3:

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不拉煤矿)

摘 要:纵观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工业为主的特点使得煤炭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而煤炭开采因此也备受关注。我国当前煤炭开采的现状是矿产资源承包制,承包者往往受经济利益趋势和文化水平管理素质等的限制,各類煤炭开采事故频发,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多年煤炭开采的历史和现状,对各种容易出现的煤炭开采事故、危险进行梳理分析,结合自身多年煤矿工作的实际经验,探寻煤炭开采事故多发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一些可行性较强、能够指导实际煤炭开采行为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煤矿开采;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煤炭开采的安全生产管理,从狭义上讲是指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开采中,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加强开采行为管理,减少开采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广义上来讲,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应是通过引进专业的、现代化的理念、系统和管理手段,对煤炭开采的全过程进行干预和控制,采前预防、采中监督、采后总结等方式,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煤矿开采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当前,尽管为减少煤炭能源依赖、减少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国家大力发展风能、电能、核能等清洁能源。但由于长期形成的能源依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将仍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因此,为了确保煤炭供应的稳定性,就必须做好煤炭开采的安全工作,保证煤炭生产安全进行。目前较之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煤矿开采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缺乏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对安全生产的投入环节不够重视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煤矿开采安全管理工作不容乐观,煤炭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导致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受到了损失,更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危及到了广大煤炭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我国煤矿开采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煤矿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保护国家财产安全,避免人员伤亡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煤炭资源又作为一种极具战略价值的能源,生产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国有企业主导。为了可以更好的开采煤炭资源,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要,我国煤炭开采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源提升企业的煤炭生产能力。如果发展煤炭开采安全事故,就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煤炭生产效率,更为严重的是还会给煤炭企业的生产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坏,这就给国家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强化煤矿开采安全管理工作,就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安全事故给企业生产带来的损害,从而更好的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同时,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只有做好煤炭开采安全工作,才能维护好从事煤炭开采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人员伤亡。

1.2提高煤矿开采企业的管理水平

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安全管理更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煤矿开采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影响了企业煤炭开采效率,更对煤炭企业的社会形象、市场竞争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煤矿企业的煤炭开采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煤炭的安全管理水平,最终促进煤炭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1.3提高煤矿开采企业的生产效率

煤矿企业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与其他盈利性企业并无区别,其经营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煤炭开采工作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果不能做好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势必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营,影响煤炭企业的煤炭开采效率,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这就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2做好煤矿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强化企业对采煤管理工作安全性的认识

一是提高煤炭企业管理层对煤矿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使煤炭企业的管理层可以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使其可以将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的重点管理工作内容;二是提高基层员工,尤其是一线煤矿开采员工对开采安全管理的认识。在煤炭企业中,主要是由一线的员工从事采煤的生产工作,他们的安全关系到煤炭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因此,为了保证采煤作业的安全高效,除了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煤炭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以外,更需要提高企业基层员工对煤炭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可以认真按照企业制度好的安全标准来从事煤炭开采工作,以保证煤炭开采可以安全进行;三是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为了保证煤炭开采工作的安全性,煤炭企业应该要加强对煤炭开采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开采员工的安全,保证开采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2.2加强科学技术在采煤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现阶段,在我国发生煤矿开采安全事故的煤炭企业多为小型煤炭企业,之所以频繁发生煤矿开采安全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型煤矿企业由于资金缺乏,在煤矿开采中不能大量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从而导致在煤矿开采中只能大量使用人力资源从事煤炭开采工作,这就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煤矿开采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因此,为了可以更好的做好煤炭企业的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应该要坚信科学技术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只有在煤矿开采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才能更好的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为此,一是要提高对科学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认识,积极主动的支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煤矿开采中的运用;二是加强对科学技术研发、运用的资金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煤矿开采中的大量运用离不开雄厚资金的支持,我国煤炭企业应该要认识到资金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设备运用的重要性,保证有足够的资金运用到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设备采购与运用中,以便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3加强对采煤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教育

在我国很多煤炭企业中,企业往往更加重视煤炭的开采工作,而忽视对一线开采员工的安全教育,导致一线开采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安全自救知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大提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煤矿开采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教育。一是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对安全培训与教育的认识,使其可以积极主动的参加安全培训与教育活动;二是强化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使其可以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与技能。煤矿开采工作需要面对大量的安全威胁。为了保证员工可以有效应对这些安全威胁,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三是加强对安全培训的考核,对于通过安全培训考核的员工进行奖励,而对于没有通过安全培训考核的员工进行处罚,以保证安全培训的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采煤工作的安全性,从矿上领导到一线员工都必须对此有一个高度的认识,要树立警钟长鸣、安全生产高于天的观念,要克服侥幸心理,一定要做到互相监督,绝不包庇,力争防患于未然,这样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为采煤效率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志金.煤炭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分析与对策[J].煤炭技术,2009,(11).

[2]李志强.安全管理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

[3]賀峰.煤矿开采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

作者:马建文

上一篇:少先队工作计划(3篇集合)下一篇:活动方案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