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缓慢、特色淡化、彰显人文关怀特性的丧失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政治政策体系,大力完善考试制度,提高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特性的重视度等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篇1: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性

摘 要: 本文根据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尝试从语文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性,并主张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要以发展的眼光来教学,以树人为最终目的,以达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从而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语文教育 有效性

一直以来,农村教育都是我国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教育事业的难点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教育的萎缩,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教育面临艰难抉择。教育资源随着人口向城镇聚集而大量流向城镇,使原本就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向城镇倾斜,给农村基础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笔者所在学校就是一所条件较差、离城偏远的农村中学,在校学生不仅学习基础差,而且学习动力不强,更有着强烈的厌学心理。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有效性,则不得不引起语文教育者的关注与探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立场,尝试从教育者出发,谈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有效性。

就现状来看,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总体水平较差,而且与城市中学语文水平的差距日趋扩大。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可以从主客两方面来分析原因:客观上,农村条件较差。尽管在政策上,政府对农村教育较为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的教育设备和师资条件仍然较差。主观上,农村的教师整体水平较差和农村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与学习动力不强。一方面,农村教师的学历普遍低于城市的老师。即使是同等学力的教师,农村教师由于家务负担重,继续教育欲望不强,农村教研氛围不浓等原因,在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上显然不如城市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者,语文教学千改万改,提高教师素质总是第一位的。另一方面,农村学生不仅语文学习普遍低于城市学生,而且语文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辍学现象较为普遍。

面对农村初中教育现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实际的道路。因此,笔者尝试从农村语文教师的角度,浅淡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有效性的一些想法。其中,所谓农村语文教育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从微观角度来讲的,即仅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是从宏观角度来讲,要以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主张以发展的眼光来教学,以树人为最终目的,以达到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为导向,从而不仅教会学生简单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做人的本领,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的学科,其更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有效性的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真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学会沟通与爱

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从小缺少完整的父母之爱,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普遍比较沉默和害羞。所以,其学习氛围整体不浓。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以及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感到上大学机会非常渺茫,再加上一部分考上了大学的学生就业不理想和学费高抬使他们并不热衷于“学而优则仕”,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笔者曾经在和学生谈心时,问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几乎没有学生说上一个好大学,更多的是说希望自己以后做个大老板、赚大钱,读不读书没关系。不仅农村的学生有这种想法,甚至这也是很多农村家长们的心声——孩子不读书还可以早日外出打工挣钱,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家长们的不在乎,加上学生自己学习意识的淡薄,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产生辍学的想法。

学生需要爱,尤其是农村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爱,对处在身心正在迅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是他们内心最渴望的情感;爱,对心理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阳光。农村中学的孩子是极其敏感的。作为老师,我们给学生一枝花,学生不一定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可是给学生一块冰,学生却一定会感觉到冬天的严寒。农村学生往往有一种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处处设防、时时戒备。在这种逆反心理的驱使下,老师所有的努力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用温暖的爱消融他们心中的冰山,用真挚的情点燃他们的自信和进取的火种;只有不徇私情,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只有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农村学生那紧闭的心门,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才能收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

二、创建高效语文课堂,做到以学生为本

课堂教学是在课堂这一特定场合,师生共同展示生命活力的丰富而复杂的过程。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有“填鸭式”教育,教师古板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什么,讲什么,学什么”,师生每天泡在题海里,研究题型、答题技巧,把一篇篇感情丰富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意味。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器。这几乎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受挫,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语文课堂应努力变抽象为形象、枯燥为有趣,使课堂有一种魅力吸引学生;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从人类生存的本能来说是工具,它让人在生活生产中交流;从人的最高需求来说是心灵的清泉,它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寄托。回归语文本色才是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的源泉是生活,而语文教学是活生生的生活体现。从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生活中延伸发展。唯有用生活将教师、学生、课堂知识连为一体,语文方可闪烁独特的光芒。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大自然的融情提炼,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把学生紧紧地凝固在那个偏窄的小教室里面,让学生变成“坐而学道”的空泛之辈,把所学的内容变成一具只会纸上写题的假文人。作为第一线的教育者,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处之地没有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收藏馆,也没有五彩缤纷的繁华街市,更无丰富的景观可供课堂教学的临景之例,于是,对于欲用无物、欲教无地的农村语文教师来讲,只好取长补短,据书中之内容寄于穷不尽数的高山大川、绿花银水的世界——大自然。故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融入到大自然之中去,把大自然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之一。只要把大自然融入教学,把教学融入大自然,那么,学生就能很好地把语文这门功课学好、学活,不可能出现坐而论道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离甚远的尴尬,让学生随时都可以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消除学生因死记硬背而产生的厌学情绪。立足于农村中学实际,借鉴现代先进教学理论,推陈出新,摸索出有地方特色并切实可操作的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切实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前苏联哲学家、历史学家德伯里说:“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须鞭笞和棍打,不用语言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可见,阅读书籍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它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主动求知的过程。因此,培养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则显得格外重要。而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的工作则成为重中之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走出语文困境,首先是让学生喜爱语文,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习惯好否,是人生成败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强化学习语文的良好心理习惯训练。将教师精教、学生精练有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有宏观的设想和微观的控制,最后通过“课文”的例子作用,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同时,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提高阅读兴趣。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以写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有效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只有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扎实,才能使得农村教育事业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农村少年儿童问题行为与教育对策[M].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课题组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周蕖,王义高,等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作者:张志广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篇2: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何时才能自由飞翔

摘 要: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缓慢、特色淡化、彰显人文关怀特性的丧失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政治政策体系,大力完善考试制度,提高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特性的重视度等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人文关怀

2010年1月24日,长江日报报道了上海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中,有四所高校要求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与英语,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并被许多人称为“学科歧视”,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谈敏作出解释,并指出不考语文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学校将它视为考生所必需的素质基础,而且高考可以把关,所以才不考语文的。众所周知,我国的语文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而农村的中学语文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更是引起了广泛争议。

一、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

任何现象或问题的出现,都离不开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背景条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我国的语文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古代语文教育时期

我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而语文独立设科以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便是“古代语文教育”时期,此阶段语文教育文、史、哲不分,口语与书面语长期分离,在劳动与生活中只是有语文教育的因素,并且处于萌芽阶段。

2.近、现代语文教育时期

近、现代语文教育时期是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段时间的语文教育,此阶段的教育处于极其复杂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所以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语文教育在西方先进的新思潮教育与传统的封建旧教育的矛盾中缓慢发展。

3.当代语文教育时期

当代语文教育时期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语文教育。此阶段的教育也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不断创新。

二、我国农村语文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社会竞争与社会的关注限制了语文的隐性作用

强烈的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使农村学生从小就了解到,只有考高分,上高中,进大学才能走出农村,拥有美好的未来。在农村,人们对语文的关注很少,语文教师得不到校长的重视、家长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支持。校长认为语文是我们的国语,所以都能说中文用中文,在考试中不会拖后腿,学起来较数学、英语容易得多;家长认为语文谁都能教,所以不重视;而学生认为语文课除了读写就没啥了,枯燥乏味。

2.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本土特色逐渐淡化

农村的办学条件明显落后于城市,教学设施调配不均衡,师资水平落后,这些硬件也许短时间可以配备,但是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出现了所谓的“软件”问题,即宗旨与任务发生了变化。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出现了问题,那是一种人文价值、人才底蕴流失的表现。在这种现状下,学生不得不迎合老师,老师不得不迎合高考,而高考又迎合了某种社会需求,这种一环扣一环的迎合,势必会使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受到限制。

三、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提升策略

1.不断地完善教育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表明国家要办好教育的决心,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所以一定要落到实处,避免说空话,具体到为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这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大事。

2.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要宽泛先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更新农村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领域要宽泛,让学生进行跨文化的学习,同时贴近他们的生活。解放学生的双眼与时间,让他们自由地畅游在文学世界之中。

开辟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第二课堂”,要常用换位思考,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3.社会要关注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给语文教师应有的地位

对于农村的学生,当他们走向社会,面对眼花缭乱的大城市的时候,农村的贫苦与封闭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自卑感,这就需要中学语文教育提前打开他们看世界的双眼,不要让他们觉得在生活中一无是处,要让他们的精神世界的富有来弥补物质世界的残缺。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绝不止这几个问题,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望有志之士、有权之士以及有谋之士团结协作起来,深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不同层次的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以使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能够早日自由飞翔,让我们从中获得“飞翔”后的幸福与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家政,欧小松.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余芳.语文教学要常用换位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3).

编辑 薄跃华

作者:高明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篇3: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浅见

【摘要】农村中学生在思想、性格、语言、知识等方面都具有地域特点。教师应据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纠正学生的缺点,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思想;性格;语言;知识

笔者扎根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几年,经历了多次课改,从最初的重视课内文章教学到如今的重视课外文章理解,教学经验不断丰富,但也产生了很多疑惑,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探索,领悟到诸多教学理论,形成了独到的教学理念。就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农村中学生的不同思想特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

当下的农村大体流行两种思想:一是“分数至上”,二是“读书无用论”。语文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加以纠正和引导。

(一)教育“分数至上”的学生纠正僵硬思维,以提高语文素质为目的

持有“分数至上”观点的学生,深受父母的影响,认为只要分数高,就可以进重点大学,就可以跳出农门,改变命运,所以,他们读书纯粹就是为了提高分数,完全不顾及素质的提高,表现在语文学习上,就是埋头苦读,死记硬背,不会融会贯通,缺乏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对待这类学生,教师应耐心地引导他们:想要知识改变命运不错,但不能急功近利,要以提高素质为目标,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教育学生以理解运用语文知识为主,不能将语文仅仅当作考入大学的工具。

(二)教育持“读书无用论”的学生奋发图强,认真学习语文

持“读书无用论”的学生,深受身边事例影响,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明白:“相信自己的能力,前途是光明的。个别大学生没出路不过是个案,社会还是需要人才的,只要是人才,终归有用武之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学会用先进的人物事迹鞭策学生,消除学生的“读书无用论”思想,慢慢地将学生的干劲鼓起来,那么学生就会开始喜欢学习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农村中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引导不同的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1. 对腼腆害羞、沉默寡言的学生以鼓励为主

这类学生大多从深山中出来,不认识几个人,胆小,表现在语文学习上就是不喜欢发言,默默无语,任凭教师怎么提问他们一律沉默,让教师干着急。但这些学生往往写作很好,内敛。作为语文教师,要设法鼓励他们多发言,特别在作文评讲时多表扬他们,让他们有自豪感、优越感。时间久了,他们慢慢就会活跃起来。

2. 对桀骜不驯、独来独往的学生以关怀为主

这类学生一般是单亲家庭子女、孤儿、留守儿童,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于是走向极端,课堂上跟教师唱反调,课后不写作业,一副“破罐子破摔”、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其实是用这种极端行为掩盖他们内心的空虚与孤独。语文教师要理解他们,时刻给予他们温暖,用语文学科特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纠正他们不良的性格。

三、根据农村中学生的不同语言特点,采取正确的语言教学方式

笔者所在的农村起码有四种语言:壮话、平话、南宁白话、普通话。其中,前两种是最普遍的,是学生的原始语言,从小说到大的,普通话只不过是他们读书之后来到学校用于交流的语言。因此,学生的语言就带有浓重的方言色彩。比如“猪肉”,很多说壮话的说成了“肉猪”;又如“南宁在广西境内”,很多说壮话的说成“广西在南宁”。相信很多人都不曾听说过这种情况,可是在农村里,这是很普遍的。而说平话、白话的,都有自己的方言特点。这些农村学生方言,很难改正。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措施来纠正。

(一)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纠正

教师在平常的对话当中提出来,打趣地将各种方言统一到普通话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对待普通话不好的学生要抱着平等尊重的心态,不可讽刺打击他们,否则他们会很自卑,越说越不好。

(二)号召普通话说得好的学生多帮助方言浓重的学生

普通话说得好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较好,他们从小就被父母教会了普通话。由于学生之间接触时间最多,“近朱者赤”,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说方言的学生自然就能说好普通话。

(三)在评讲作文中重点纠正

很多讲方言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将方言写进了作文,这表现得特别明显。教师应注意在评讲作文时重点指出来。日积月累,学生自然就可以纠正不规范的语言。

四、根据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特点,采取正确的学习指导方法

农村学生见识少,接触面窄,语文知识比较贫乏,主要存在基础差,阅读量少,写作能力不强,综合实践能力差等问题。

对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以弥补为主。这些学生占很大部分,而且越来越多,为什么如此?毋庸置疑,跟小学的放纵教学有关。对待这些学生,必须帮他们将基础知识弥补回来,从汉语拼音基础学起,一步步来,特别在中学阶段引导他们必须学好,不能再落下。

对阅读量少的学生,尽量引导他们读健康有益的书籍。鼓励他们自己购买中外名著,特别是课标中要求阅读的名著。教师也要购买大量书籍,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只要学生想读,随时可以提供。提倡班级建立小型图书馆,大家一起供书,实现资源共享。学生置身于书籍的环境,自然会喜爱读书。

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勤于写作。实践才能出真知,鼓励他们写日记、周记,如果时间不允许,起码要写周记,这样相当于每周写一篇作文,对他们而言比较容易,因为是自己的经历,写起来得心应手。在每次的作文课中,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怎么立意,怎么取材等。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對综合实践能力差的学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以锻炼。农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大多比较薄弱,中学语文教师要采取必要措施提高他们的能力。教材里要求开展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节课的开头让学生进行故事接龙,举行小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参与竞选学校广播站成员、学生会成员等。对农村学生而言,开始他们可能不知所措,但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他们也能适应并热衷于其中,假以时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农村中学生具有普遍基础差,综合素质不高,但思想较纯真的特点。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发挥语文科目的特点,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笔者通过多年的探讨,摸清了农村学生的学习特性,也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希望本文这些粗浅的见识可以对农村的教育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作者:黄乘浪

上一篇:技术人员年终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党员评议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