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共10篇)

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篇1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 “美术” “专业素质” “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

论文摘要:农村中学缺乏合格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的缺失现象严重,让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蒙上了阴影。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值得深思。笔者认为:要改变农村中小学目前的状况,当务之急是:以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抓手,拯救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以求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

我县地处苏北,经济发展滞后,教育的发展因受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很不均衡。一些乡镇中学,未能贯彻省“五严”精神,不顾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唯分数论。本应开设的美术课,常常被挤在课表之外。在31所农村中学中,仅有不足总数五分之一的学校真正地开设了美术课,且有的仅是初一年级开设,可以说,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已经到严重缺失的地步。所以,农村中学的美术课堂教学能够正常开展起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一、现状调查:农村中学美术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已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情况

(一)具有美术专业修养的教师,学校让其充当门面而已。几所农村中学虽有专职美术老师任课,但学校并不关心其授课的实际效果。有时,学校主抓教学之领导,因课程意识淡薄,规范办学意识淡化,美术课程基本不开或者开不全,美术课为“主科”让道,一切为了中考、高考。此时,美术教师往往主观地认为,所教的美术学科没有出息,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或主动要求改教“主科”,美术课则为“副业”。这种不再重视本学科的教学,导致自我弱化,被学生淡化。当美术教师连自己都对美术课程失去信心时,可想而知,农村美术课堂上会什么样的效果。

情况

(二)没有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由主科老师兼课。不少学校为了执行省“五严”规定,虽然没有合格的美术教师,为了开齐开足美术课程,没有美术素养的“主科”教师被“赶着鸭子上了架”其实,由于兼课老师根本不具备兼任美术的素质,上美术课时,往往是让学生看一会美术书,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任学生胡乱地画上一会儿,便成为处理语、数、外的作业课了。

情况

(三)美术课程仅反映在课表上,此类情况在农村中学不在少数。在我所熟悉的周边几个乡镇中学中,大多在近二十年来从未配备过毕业于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任教师。因而干脆没有开设美术课程,美术课程大多被语、数、外所取代。

教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如果作为起主导作用的美术教师严重缺乏,或者教师本身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那么,农村的美术课程将会显得毫无意义,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则完全是一句空谈!

二、农村中学美术课程教育,有独特的作用与意义,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中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的美术课程教育功能,是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

(一)美术因具有审美价值、实用性价值和教育性价值,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把美术教育纳入从小学到高中的核心课程内容。美国《教育法》通过立法,把艺术写进联邦法律,艺术课程与英语、数学、历史、公民与政治、地理、科学、外语等七门学科一道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1994年,美国制定并实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该标准指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世界各国都以不同的形式对学校美术教育制订了标准与要求。

(二).美术课程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主要是美术课程具有自己的特性

①.美术课程的人文性。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谋生技艺,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帮助学生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1]

②.美术课程的工具性。美术学科是人们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工具,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既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工具。[2]

③.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美术学科创造性是美术课程的又亮点,美术在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知识技术的基础上,用美术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创造出富有新意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最有效的课程之一,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潜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三、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针对当前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以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抓手,拯救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具体可采用的途径与方法如下

(一)县局应加强对农村中学美术师资的培训工作,使农村中学之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稳步的提升

1.符合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表现为:①.具有新的教学观。②.确立新的学生观。③.建立新的教材观。

2.美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使农村的美术教师具有:爱岗敬业、艺德健康、品德高尚、教书育人等品质。

3.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一个称职的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最基本的美术技能外,还须有一定的人文知识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二)促进城乡及农村校际间美术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以增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

1.努力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到城区中小学去求教取经,请城区的专家型老师到农村来上示范课、观摩课,让他们到农村来传经送宝。

2.主动与城区学校结对子,实现城乡间的美术教师互动,让农村的美术教师接受城区教师的帮扶。

3.在农村校际间进行美术公开课竞赛活动,并邀请教研室和城区的专家点评与指导,以促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以学校为单位,以团体的智慧与力量,努力开发具有乡土气息校本美术教材

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篇2

2008年8月份,我怀揣梦想以“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名义从教于李官镇第十一初级中学,在我工作的七年中,美术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这要归功于党和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但是,我认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

农村美术教育起步晚,并且客观原因限制发展,对农村美术教育的定位和认识不够,社会、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已经成了共识,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程只是“旁门左道”,表面上看农村学生正在像城市的学生一样接受教育,似乎也在全面发展,但事实大相径庭。农村教育中把学科按重要性分成三等,作为三等的美术教师我不禁自叹不如。

二、农村美术师资存在问题

有的教师受过美术专业培训,能有效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有的却不能。虽然近几年,我省出现火爆艺考现象,师范院校也扩大招生,但应届毕业生因为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艰苦等原因很少来农村支教。这样一来,一般农村学校仅有一位美术教师坚守岗位,甚至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师已经名存实无了。

三、农村发展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美术教育困难重重,绝大多数的偏远地区无专业美术教师,教学硬件更无从谈起,偏远的地方连彩色纸,卡纸,水粉颜料,浆糊都买不到。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学校才给准备必需品,学生才可以尽情享受美术课堂的乐趣。本来想动员家长支持学生,但是家长大都不乐意把更多的钱用在“非主课”上。美术课作为一种文化,依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有美术爱好的学生,他们对美术课的喜爱有时超过其他学科。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因地制宜地去挖黄土,自己做泥塑来替代陶塑,自己种葫芦以备雕刻使用。

英国著名艺术家赫伯特·里德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美术教学应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少年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的自然成长。大多数的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个人的努力杯水车薪,然而工作还得继续做,我们要有信心去慢慢地改变这种现状。

1. 改变观念,提高对农村美术教育的认识

首先开好课、开足课,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成立美术小组来带动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美术创作,像一起出黑板报,海报,宣传画等。这无形之中在改变着校园文化生活。美术可以提高整体观察力,让你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校对面有一个生意不错的老板,专门做广告门市牌,海报等,镇里的多数设计都是他在做。他跟我说“我学过美术,就在第十一初级中学,那时我学了一年的素描,它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整体观察,这对我的工作终生受用。”

2. 营造氛围,感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10年以来,我们学校把美术设置为特色课程,2011年我们学校的美术课成为第一个校本课,学校在教学楼二楼特设教师作品展,学生作品展。每年十月份艺术节之季,我们为剪纸爱好者举办个人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大家欣赏作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着自己的审美能力,慢慢地从内心去接受并喜欢它,自然就会动起手去创作了。还有更好的事是,自从有了特色班,学生辍学率明显减少了。因为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也曾经“误入歧途”,所以我倍加珍惜这些中下等的学生,我甚至试图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我告诉他们“只要你想来,我就愿意教,美术画室一直招兵买马,无期限。”这是我在画室门口的标语。看着初一的同学踊跃报名,初二的同学积极加入,初三的孩子欣喜到来的时候,我感到欣慰极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绘画的经历,并为之一直坚持,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3. 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只要美术教育对农村学生有所帮助就行,也许他们谁都成不了艺术家,但有一天回忆起初中的美术课起码是快乐的事就好。当没有创作材料的时候,我们一起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材料,如草编、泥土、葫芦、废纸壳、塑料瓶等。只要能利用上的材料,就是好素材。

浅谈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农村德育;现状;对策

【分类号】G631

一、当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

1、“德育为首”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工作往往是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看重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德育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致使“德育为首”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2、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不同步

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建设。但是,目前这个“三结合”只是形式上存在,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存在。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一致,与社会现实不符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苍白无力”,学生有时也感到困惑不解。比如:学校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文明上网,而农村的网吧却大多无人监管,学生出入自由,而且网络上充斥着色情、暴力的内容;学校教育学生做人要忠厚老实,而有些家长却告诉孩子老实人吃亏;学校教育学生禁止赌博,而有些家长却打麻将成风;学校教育学生德育为先,而社会上却流传着金钱至上;···以上种种,无疑给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同时也说明了落实德育工作的“三结合”迫在眉睫。

3、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

反思我们的学校德育,最经常的做法就是说教,全凭班主任的一张嘴,班会课成了训斥课。学生对老师这种空洞的说教不仅不愿接受,反而越来越反感。这样的教育排斥了生活的偶然性、掩盖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它远离了生活的真实,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它不是道德的教育,只能说是老师为了完成自身工作需要的说教,结果是老师的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换来的只是学生的不屑一顾、我行我素。可见,真正的德育教育必须还原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

4、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素质不能适应当前德育教育的要求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通过教师去实现。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冷漠,特别是对思想后进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学困生态度恶劣,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对违纪学生轻则讽刺挖苦,重则“扫地出门”。由此可见,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农村德育教育现状令人担忧。社会在发展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最终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对策

既然我们认识了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存在的不足,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对德育进行改革改进,以便使德育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为此,我建议加强德育教育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对策。

1、学校德育要改变观念,正确定位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学校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更要抓好德育工作。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牢固树立“教书必先育人”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人格水准。同时,也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思想品德好,树立“成才必先会做人”的思想。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到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此,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还要聘辖区内派出所负责人为校法制副校长,派出所指导员为校外辅导员,共为学校举办法制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这一特点,学校应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通“亲情电话”,便于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同时针对少数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德育工作才会取得更好的实效。

3、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充分利用学科的德育资源,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语文教学既让学生遨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又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理科老师要将学科知识与德育因素的联接点放在实验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热情,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政治课要抓住思想政治的特点,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体育课要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另外举行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慢慢渗透德育。如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只有这样德育才不至于空洞乏味,也只有这样德育才能很好地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被他们接受。

4、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专门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对教師进行师德量化考核。同时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座谈会,让他们也参与到对老师的师德考评中。对考核较差者,要写出书面反思材料,同时不得参与学校的“评优评先”,对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予以解聘,学校还要认真贯彻教师师德师风八条禁令。

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篇4

姓名:蒋英姿

学校:富家桥镇中学

日期:

2016年6月

浅析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Introducti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makes th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ed for generally speaking.60% of the population of our country live in the countryside.It’s important for rural school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level and the rural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students is to achiev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The article i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rural students, rural schools, rural English teachers.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glish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 and in order to improving rural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level and developing rural students English ability.Keywords: rural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rural students,current situations, improvement measures

浅析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在于有效改善我国农村教育的水平,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历来重视农村教育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工作,特别在近些年通过工作上的重视和资金上的投入,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部分达到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但是应该看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状还不乐观,教育工作管理者和农村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实际,从农村和农村中学生特点出发,找到一条有效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水平、发展农村中学生素质的新路子,有力地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1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水平的意义 1.1有利于实现城乡间教育的均衡

教育均衡是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加速发展有利于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1.2有利于完善基础教育的体制

县、乡两级政府是基础教育投入的主体,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水平可以促进基层政府对基础教育体制完善,科学实现对教师资源、资金投入和设施管理,对基础教育管理工作有夯实的作用。

1.3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学生自身素质

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村中学生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可以使他们共享国际文件交流的成果,切身提高其自身素质,缩短与城市中学生的差距。

1.4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间交往和交流日益增多,农村需要掌握英语的人才,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水平可以实现农村与世界的基本沟通,为当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提供能力上和人员上的准备。

2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2.1农村初中英语教育取得的成绩

通过党、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农村中学、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和其他有关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成绩,表现为:首先,对英语课程的重视态度已经初步形成,英语在农村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得到肯定和确立,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其次,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和改善,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教育,基础政府采用在职培训和鼓励进修的办法提升了师资力量。其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资源得到部分改善,通过各级政府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捐助农村中学配备了现代教学设备,使课堂告别了“哑巴英语”。最后,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目前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2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农村中学生对于英语课程表现为:学习动机与兴趣低下,存在英语的厌学现象;学习基础不牢,农村中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造成小学阶段没有进行英语学习,给初中的英语教学起始工作和衔接工作带来困难;学习策略错误,很多农村中学生将学习中的放在读写和应试能力培养上,导致学生听力口语很差,出现“哑巴英语”的情况出现;英语学习环境差,农村中学生家长普遍存在着英语能力低下,不能给学生构建有助于英语学习的环境。其次,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教师专业学历结构不合理,英语教师跨专业和学历偏低的现象十分突出,大专以上师范英语专业的教师凤毛麟角;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编制的问题,农村部分地区无法引进年轻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英语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师生比严重失调,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英语学科的师生比高达1:100。其三,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师教学辅助设备少,现代化的电脑、投影机和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短缺,无法满足英语教学需求。最后,农村英语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目前现行的学校行政管理体系呈现僵化、片面、机械的特征,英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不能充分发挥,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3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改善措施

3.1建立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服务当地的观念

要引导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学帮助农村中学生建立“学好英语服务家乡”的观念,从本地经济长期发展着眼,树立学生 长远的学习目标。

3.2培养和提高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农村中学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该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分数提高”到“能力提高”的转变,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自身素质。

3.3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英语师资的机制

地方政府和农村中学应该从教师的自身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教师特点制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善英语教师交流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置,进一步调动英语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3.4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改进农村英语教师的评价体系,告别以往唯成绩论,采用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发挥英语教师的创造性,鼓励发展教师的个性。改进农村中学生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将重点放在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形成和日常取得的进步上,保护好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将英语教学工作的管理至于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的角度下去审视,以便取得更大的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从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具体实际出发,本文描述了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实际,分析了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建议,不足之处万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篇5

玉丰中学------吴建红

共青团组织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正日益发挥着独特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学共青团组织也正成为中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和培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团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夹缝”中的农村中学团组织却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从社会的大环境来讲,重经济建设、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风气也影响到学校这块“净土”,使得学校团委的优良传统教育、先进思想及理论的传授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削弱了其应有的作用;而与此同时,影视、广播、网络以及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对正处于人生观逐渐形成中的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却日益增加,也给学校的管理引入了新的课题。

针对农村中学这个小环境,也存在着制约团委工作的因素。首先,外出打工父母逐渐增加,子女远离家庭,脱离家长管理,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其次,社会各方面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的政策、法律不够配套、不够衔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再加上独生子女的任性、孤僻和自私等性格使得爷爷奶奶话不听,老师道理不理睬,同学关系不融洽;最后,团组织经费的拮据也制约了团的活动向高层次和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发展,通常只能开展一些一般性和短期性的活动。但是,俗话说: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希望。针对上述种种现象,如果我们任其发展,对社会阴暗面痛心疾首,对部分青少年一味地怒其不争,成天长吁短叹是无济于事的。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扎实工作,前景依然一片美好,作为团干部的我也会从中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首先,要端正态度,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既要认识到工作的艰巨,同时也要看到可以挖掘的巨大潜力。要坚信党和政府以及上级团委的政策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方针和准绳,我们一定会完成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其次,活动是团组织的生命。学会在夹缝中生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广大青年所喜爱的话题进行研讨,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节假日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如:不定期地组织演讲、书画比赛、知识竞赛和篮球、乒乓球、拔河等文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才干,培养他们的拼搏和团结协作精神,明白做人的道理和责任;选定主题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研究或带领他们深入农户和企业,让他们体验群体生活,感受时代节拍。同时利用学校团委的组织和网络优势,不断抓好和巩固阵地建设:更新思路,办好广播;精心设计,优化橱窗;依托学生,充实报栏;积极调研,搞好信息。让团委的活动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生活,让团委的活动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使团委真正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第三,发挥学生社团的独特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成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局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兴趣小组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有着较大的影响,他们来自学生,深知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乐,所筹划的活动更易于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同时,这种自主管理的模式也锻炼了学生干部们的组织和宣传等多方面能力,奠定了他们走向高校和社会的基础。他们的榜样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是无言的激励,能把学生更广泛地凝聚在从内心聚扰到学校共青团组织的周围。

第四,最大限度地争取学校党政的精神和物质支持以及工作上的指导。围绕学校工作大局,找准切入点,将团委的各项活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其有力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正成为党的得力助手,真正成为了学校党政联系青年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从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还要向学校领导多请示和汇报工作,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作好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搞好学生工作。

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篇6

茨营中学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目标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提高“双差生”的素质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双差生”的界定、分类

所谓“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和思想品行双差的后进生。此类学生的是非观念偏颇大,对学习满不在乎,对任何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若按“双差生”的行为表现可将“双差生”划分为:情感动机型、性格孤僻型、自卑失落型、家庭不睦型及复合型。

二、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茨营街的东北方向,距茨营街一公里的路程,交通便利,地理条件相对优越。茨营街上有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再加上留守儿童较多及社会闲散人员对学生的腐蚀、侵害,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慢慢的一部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被沦为“双差生”。

三、“双差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自身的因素:中学生的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意志薄弱、缺乏强烈求知欲、依赖性较大,受控能力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二)、家庭的因素:

1、家庭中的主观因素: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沦为“双差生”。

2、家庭中的客观因素:父母不和、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孩子缺乏亲情,没有家庭温暖,使孩子性情孤僻,没有学习兴趣,行为散慢,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双差生”。

(三)、学校的因素:

1、学校环境的因素:

学校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双差生”。

2、教师的因素:

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班主任工作失误等。

(四)、社会的因素: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1)社会上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2)社会上真善美、假丑恶的颠倒,是非的混淆.2、社会风气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

(1)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及社会上曾有劣迹的人的拉扰,使一些学生沿着羡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双差生”。

(2)“黄色文化”使一些学生丧志荒学,成为“双差生”。

四、双差生的教育管理措施 :

总结我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转化“双差生”应从以下几个方法;

(一)、解释

解释是转化双差生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解释,向双差生讲明道理,使其消除顾虑,放下思想包袱,解除紧张情绪,树立信心。九一级一班曾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居后,轮到该班进行劳动实践周时,有一天下午,看守学校菜园的他,因看小说,让牛把菜园给糟蹋了。他告处分后,很想不通,觉得是不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差,平时表现又不好,一违反了纪律就挨处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常用的方式便是解释。因为学校要处分学生不一定做好了思想工作后才处分。作为班主任使用解释并使之产生良好的效应,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后进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处境和行为。这是解释能否获得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一般说来,对双差生的思想工作与心理状况了解得越深越透,解释就越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反之,解释的效果就会大大减弱,甚至产生副作用。

2、进行解释时,态度诚恳、和蔼,力求使教育和受教育者处于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状态中。与双差生谈话,他们的一般都存在悲观心理、防御心理。只有以和蔼的、平等的态度谈话,才有助于消除

他们的防御心理,使之接受我们解释的信息,消除顾虑,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解释要讲究艺术和方式,切忌照本宣科,就事论事。解释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以增强双差生的心理接受度。解释还要特别注意“淡化”教育痕迹,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说服

说服也是转化双差生常用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某种思想、观点与情绪等。说服分个别说服与集体说服两种。个别说服是个别谈心式的教育方式,是解决个人具体思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使说服教育产生良好效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偏爱、信任双差生。思想教育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教育者是否有真诚的爱心,是否信任教育对象。我们爱所有学生,但偏爱双差生尤为必要。到学生宿舍去走一走,看一看时,我一般先与双差生聊起来,甚至尽可能的做在双差生的床位上,使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遗忘了他们。如果厌弃他们、敌视他们,就会缺乏教育热情,也难以感动他们。所以,偏爱、信任双差生,打好做说服工作的感情基础和思想基础,是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取得良好效应的重要条件。

2、尊重双差生。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自尊心,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思想。先进生和后进生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双差生,更应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怕剥皮,人怕剥脸”,若我们不尊重他们,讽刺挖苦,任意训斥,不分场合地点地使他们的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仅不能收到积极效果,而且会产生消极的危害,甚至产生抵触对立情绪,造成思想感情障碍,使受教育者情绪更加消沉,自暴自弃。

3、亲近双差生。为使对双差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收到积极的效果,教育者就要主动亲近他们,彼此建立友好的感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感情密切,才能了解到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受教育者才能接受感情的催化,“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指导 即学习上、行为上对双差生热心指导。双差生较之其他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因而班主任要热心指导,针对其学习基础差的特点,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教他们如何看书、做作业、听课,同时把各科任教师的学科要求反馈给他们,在各科任教师与他们之间架设勾通桥梁,掌握各学科学习特点与方法,把学科成绩搞上去。同时,在行为上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乃至家庭关系、社会人际关系。我所教的九四级曾有一位同学,在校内好朋友不多,可校外朋友不少。双休日总是与社会上朋友混在一起,吸烟、喝酒、打赌样样沾上了,甚至连自修时间也跑出校门与他们相混,白天上课伏桌睡觉,还多次在同学中扬言准备退学。我多次找他谈心,指导他如何走过一生,使他从心理上战胜了自我,改正自己的不足,顺利地毕业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教师对双差生的学习、行为上的指导会引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情怀。

(四)、重用

在班干部的任用中,要大胆启用双差生,用其所长。双差生大多头脑灵活,是“机灵鬼”,只不过这种机灵劲没有用到正道上罢了。因而我在班级干部的任

用中,打破传统,针对双差生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大胆选用纪律性差但有号召力的双差生当副班长,主管纪律,选爱交际的双差生当组织委员,专门负责组织文化活动之职,选学习不刻苦者当科代表,选经常不参加大扫除者当组长,选个人内务卫生差者当宿舍舍长,等等。这些做法收到很好效应,不仅使双差生体会到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领悟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对其自身的缺点也犹如安了“紧箍咒”,促使他们痛下决心,改正缺点,在班上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五)、激励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想、有信念,为着一定的目的而生活学习。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好比迷航的船只而随波逐流,因而在双差生的转化过程中,运用激励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是转化的催化剂。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差生反思过去,认识自我。通过和他们谈心使之对自己的错误有诚恳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长处也有正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自身的剖析。第二步,确立目标,促进转化。目标的确定从时间上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是整个中师三年的奋斗方向,中期目标责任制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方向,短期目标则是一个学月的目标。从内容上包括思想行为目标责任制和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责任制时要符合双差生的实际,使之跳一跳能够得着,然后和他们签订“君子协定”,从思想上给他们造成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第三步,定期小结。实行周小结,月大结,一学期综合总结。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以指出其不足,只要双差生能看到希望,就会产一种“更上一层楼”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期望的心理状态,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当这种“自我激励”经多次重复就成了积极学习,努力进取的持久动力。

(六)、家教结合

它是转化双差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我校学生来自河池地区十一个县市,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只能通过电话和书信,无形中给转化双差生工作变得更复杂繁琐。如何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长、班主任合为一股力量而达到预期效果呢?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首先,就我校转化双差生的总体设想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了解我校在转化双差生方面的具体安排及实施细则,把我与差生谈话记录复印寄给学生家长,并在期末发给学生家长的家庭通知书中设有“家长意见”一栏,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其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差生的信心,学生在与家长书信联系中也了解到这一情况,触动很大,从而克服因在家教结合上的空白点造成的双差生的“缺氧”现象。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树立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家庭的尊重和理解,那么,教师的转化工作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第三,帮助缺乏家教知识的双差生家长了解有关的基本常识,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为双差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家庭环境。我曾收到一位家长的回信,是村支书代写的,一连串感激言词后,是该生家庭状况及家长教育方法如何单一等情况。

总之,“玉不琢,不成器”,只要我们努力追寻,选好促其进步的方式,因势利导,转化双差生会取得相应的效应,很好地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的中学生。

茨营中学

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篇7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评价机制缺乏。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开设时间不长,目前尚未形成较成熟的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坏,似乎跟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学生成绩关系不大。因而形成这样一种氛围:领导思想不重视,教师教学没压力,学生学习没动力,信息技术教育被“边缘化”。

2.教师队伍薄弱。

由于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不进行考核,导致部分学校领导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好教坏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配备和队伍建设不够重视。目前,多数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转岗而来,而有些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却被分配到其他科目任教,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总体上专业素养不高;并且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大多要承担管理维护学校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办公室计算机以及打印、复印资料、核算学生考试成绩等杂务,如此多的工作任务挤占了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加上很多农村学校往往只有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备课组老师间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教学能力的提高全靠自己慢慢摸索。诸多因素造成目前多数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掌握不够、教学环节把握不好,仍然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3.学生基础偏差。

由于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的不同,有些农村学生在家里或社会上或多或少接触过计算机,虽然只是把计算机当成娱乐的工具,只要见到计算机就想打游戏、听歌等,但毕竟对计算机基本常识和操作技能有些了解;而还有的农村学生只有升入初中才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认识必须从“零”开始。同一班级学生之间对计算机了解程度的悬殊,使教学难度很难把握,也给课堂管理带来不便,影响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解决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的对策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普及,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笔者认为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备的同时,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育观念,纠正课程设置偏差。

农村中学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具体措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努力提高质量。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开齐课程,并按课程标准和计划认真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要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把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2.抓好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业务素质,学校可利用课余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让每位教师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外出学习,并让学习回来的教师给全体教师做培训或报告,真正做到一个学习、全体受益;还应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激发教师的热情,把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研究转化为教学成果,有力地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3.加强教育科研,促进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课程教学,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广泛开展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4.科学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刚升入初一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计算机的和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平均分在每一组,让他们互相带动,然后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学生刚接触计算机时,往往对课本中的知识性问题不能产生兴趣,只是浏览计算机中那些精美的图片或玩小游戏。对此,教师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学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

5.组建兴趣小组,注重知识外延。

学生之间的信息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一点的学生需要激励,喜欢探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组建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满足这些学生对个性化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计算机兴趣小组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意愿组建,兴趣小组成员可以向老师提出想要学习的内容,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授课。兴趣小组要定期组织培训和上机操作,还要不时地布置作业,然后评选出做得好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用打印机打出来,让大家来欣赏。要让兴趣小组成员成为班里计算机教学的小老师,指导其他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促进班级信息技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篇8

1.师资数量有显著提高,但缺乏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

根据调查,①教师总数量:音乐教师数量=20.21∶1;学生数:音乐教师数量=253.5∶1;班级:音乐教师数量=5.29∶1;②音乐教师年龄:30岁以内占62.50%,31岁至40岁占37.50%;③学历:本科75%,专科25%。近年来由于城市师资队伍接近饱和,大部分高等院校毕业生均流入农村,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在数量上已有了很大补充,师资数量不是问题,农村音乐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并具较高学历。

关于师资培训,25%学校的音乐教师每学期都有到外校交流学习的机会,25%学校的音乐教师每年有一次到外校交流学习的机会,还有50%学校的音乐教师从来没有到外校交流学习的机会。

2.音乐课有课时,但没有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经调查,初一至初三年级每周一节音乐课的开课率为:初一:100% ,初二:100% ,初三:91.75%,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标准。但在长期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的评估导向影响下,音乐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点缀,农村中学音乐课有名无实,经常被无故占用或挪用,调查显示每周都正常上音乐课的占68.58%,每学期音乐课全上满的达42.88%,有16.15%的学生反映每学期只上了不到十周的音乐课。

3.音乐课有评价,但缺乏规范的评价机制

调查中显示,12.50%的教师以学期末学生唱歌成绩评定学生音乐学习成果,12.50%的教师以学生平时表现为准,75%的教师以综合性评价评定,其方法不甚相同,缺乏优质的音乐教育评价机制。音乐学科有别于其他考试学科,音乐教学的效果体现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采用量化的评价方法,势必缺乏对每一个学生基本艺术素质的客观评价。

4.有音乐教学检查,但缺乏科学、规范的督导

教育主管部门对各所中学音乐教学一年一次的检查达到100%,音乐常规检查到位但忽视了内容与质量,搞形式主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从下面这个图式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督导检查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起到了天平的作用,失去了教育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就无从谈起教育教学质量,整个教育教学教程就无法得到保障。

二、改进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对策

1.提升理念,加强领导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促进智力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完善人格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把农村音乐教育提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来认识,确保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位置。教育部门领导及学校领导和全体音乐教师要统一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音乐教育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缺少了音乐教育,美育就被抽掉了精髓。

2.明确责任,加强监督

学校在音乐教育管理活动中要明确第一责任人,分级管理,形成一套长效机制。要把加强音乐教育列入议事日程,从课程安排到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最大限度满足音乐教育的需要,要落实开课任务,加强对开课情况的督导检查。保证音乐课的正常开设,要做到认真安排,不挤占、开足课、上好课。

3.健全音乐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

各级教育部门应把农村音乐教师培训工作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常规工作计划,确保培训经费,限期完成培训任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加快音乐师资的培养,如:①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岗位培训;②尽可能多创造音乐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③开展优秀案例及教学设计评比活动;④进行青年教师课堂录像课评比;⑤举办音乐教师技能比赛;⑥鼓励音乐教师发表音乐教育论文等等。

4.建立评价机制

评价学生音乐学习的结果,不在于他会高难度的音乐技能的掌握,重要的是他进入了课堂氛围,亲自感受了音乐作品赋予的情感,丰富了自身的审美体验。

所以对于音乐课应有一套切合音乐教育特点的评价机制。①建立学校评价机制,将音乐活动纳入学校综合考核中,对活动过程进行考核;②建立音乐教师评价机制,每学期对音乐教师进行一次评价,重点对艺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技能、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促进提高和发展;③建立经常性的激励评价机制,突出激励功能,注重对艺术教师的教学成果给予奖励,以激发音乐教师的工作活力;④建立学生评价机制,采用定性分析评定与定量分析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用定性分析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努力方向等;用定量分析评定学生的艺术实践,可采用等级记分法。以上评价过程均可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因为被评价者是参与评价的主体,使他们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和准备过程,比注重评价的结果更重要。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六中学)

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篇9

——肥西官亭中学

涂绘

肥西中学处于农村,学校对家住较远的学生实行住校封闭式教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其中留守少年较多,生活习惯不好。表现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生活习惯不好;公共意识差。针对目前学校现状和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我们深刻认识到农村中小学,能否管好寄宿生,直接关系到办学效益的好坏。寄宿生工作管理得好,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使学校后勤管理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工作也就做到了一大半。倘若在寄宿生管理上放松要求,出现纰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质量,更谈不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寄宿生管理工作,把寄宿生的管理当作学校重点工作之一,提到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解决寄宿生管理中的新问题,形成一套可操作、切实可行的制度。关注寄宿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合理定位,树立信心,更好地融入新集体的学习生活。

一、做好“三心”工作——爱心、细心、耐心

爱心: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魅力,有爱才有威望,有爱才有成功。爱心是当好生活老师的前提,细心是当好生活老师的关键,耐心是当好生活老师的保证。多一份爱心,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帮助他们度过情感上的断乳期;以家长的身份,多给孩子一个笑容,低下头来关注,弯下腰来交心,以笑脸来要求学生做他该做的事情,以教师人格的力量、慈爱善良的心地、高尚纯洁的品德来赢得学生的尊重。都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是高度的责任感,是一种母爱精神。特别是学生生病或者有困难的时候最能体现。在宿舍,有学生不听话,顶撞老师,讲粗话,而我们高姿态的对待他们,想想:他们还是单纯幼稚的孩子,我们是成年人,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就不会发脾气了,宽容多,抱怨少,这些都需要一颗慈母般的爱心作支撑。

细心是当好宿管老师的关键。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是的,很多事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的,也会在不经意中错过机会。作为宿管老师细心要做到“五勤”:“勤观察、勤检查、勤表扬、勤沟通、勤思考”是细心的法宝。学生在教学区经过一天紧张学习,回到生活区后,无论精神负担方面还是学习压力方面相对要放松一些,这时,学生要处理各自的生活琐事,自主性较强,也就容易显现出学生的个性、品质及他们的思想状态最为真实的一面。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一方面通过生活区可以了解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上以及行为上的弱点;另一方面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生活区对学生的教育,是从日常琐事着手从细微处开始,教师应该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及行为状态。同时,还应该明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无需过分紧张,关键是教师持什么的心态,采取怎样的方法来处理。

耐心是当好生活老师的保证。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接受教育的不同氛围,孩子就会有不同的行为准则,现在要求他们必须遵守寝室管理规定,尤其是那些特殊生,它们的形成是一果多因的,不是靠一次,二次谈话,批评和表扬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关爱,更新方式,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持之以恒,反复的教诲,才能有一定的收获和回报。如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不要凭主观意志立即采取“行动”,而要寻问孩子的近况,即使在一无所获之后,也不能气馁。要想办法打开孩子们的心结,做合格的倾听者,这样的做法非常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另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情绪很不稳定,现在的学生遭挫折的经历极少,受溺爱、赞扬的机会多,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上社会的进步,各种媒体的侵袭,许多学生有抵触心理,有些孩子心灵扭曲,遇到不顺心的事想报复,甚至有时想到了轻生,同时不愿将心思告诉同学、老师、家长。一点小事可能对他影响很大,多找学生耐心交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该想什么法子开导学生、鼓励学生?出什么谋?划什么策?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抓好三个时间段的管理,密切注视寄宿生的动向。

1.第一个时间段:早晨6:00—7:10,起床、洗刷、晨练、早餐。每天清晨从听到第一声起床的铃声起,寄宿生的管理工作也就开始了,生活区就沸腾了,老师逐个巡视宿舍,督促寄宿生起床洗刷、整理床铺、清扫宿舍,再用早餐。

2.第二个时间段:18:05——18:45放学晚餐时间,请假的住宿生必须凭家长的电话或字条向班主任或生活老师请假,填写好请假条并进行登记方可离校。这样就杜绝了学生请假外出而家长、学校都管不到的现象。督促在校生迅速晚餐,然后准备上晚自习,清点学生人数,登记汇总。

3.第三个时间段:21:30以后,就寝时间。晚自习结束后组织寄宿生就寝,遵守就寝纪律,这是一天中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下自习课时间一到,宿管老师把学生送到寝室,清点学生的到位情况,督促学生快速洗刷,总结评价当天生活情况,寝室卫生,存在问题,然后填写好学生的就寝情况。寝室长及生活老师对每间寝室的就寝纪律进行评定,每月汇总一次,学期结束纳入到班级考核中。三个时段的工作抓紧、抓实、抓牢了,学生就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在校外出问题、犯错误了。

三、善于彼此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生活老师,生活老师与学生家长,生活老师和班主任之间要形成合作。寝室是同学们们良好的休息场所,有学生嬉戏打闹、乱扔物品、晚寝时说话,吹牛,光是阻止不是唯一的办法,生活老师给学生传授的不是文化知识,传授的是良好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谁不希望自己有好的前途?在生活区张贴“良好的习惯将成就你美好的前程!”“安静:让你栖身养息,让你养精蓄锐!”、“宿舍是我家,安静靠大家!”这些肺腑之言,学生天天看会有收获的,能明白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应及时和家长联系,家长在周末接孩子回家时,我们可以准时把学生在宿舍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配合说服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对于特殊生可设计家校联系表(班级表现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填、生活区表现由生活老师填、在家表现由家长填——每周末由班主任填好交到生活老师手里,生活老师填好后交家长或学生本人,家长填好后周日下午交给生活老师,这样班主任、生活老师、家长三方对特殊生书的教育管理除了由口头交流外,还形成了书面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展。同时这表又是特殊生管理工作中一份真实有效的过程性材料。

四、严格常规管理,上好生活指导课。常言说的好:严是爱,松是害,不严只松要变坏。“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生活老师应该在内务卫生、生活纪律、就餐秩序等各个方面,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结合学校生活区制定的考评制度,严格落实学生一日常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奖罚分明,可尝试将管理的权限下放到宿舍长,让他们负责学生生活常规的检查,做到天天有记录,周周有总结,让每一个学生在评比中得到进步,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在鼓励中得到规范。同时建立团结、健康的集体,使每个寄宿生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摆脱失落和孤独感。可采用量化得分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评比(定期评比,分别由各宿舍长组成检查小组,对每个宿舍内务卫生、生活纪律、就餐秩序等方面进行评比,可每月评出最佳宿舍或优秀宿舍,以流动红旗的形式鼓励)这样更有说服力。还可以进行无记名的民意调查,结合具体情况定期开会探讨问题解决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同时要上好生活指导课,让学生更加熟悉一日常规,知道自己在哪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以及做事标准和要求是什么,帮助他们明辨是与非、美与丑、好与坏,让他们在生活课堂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区。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作为一名教师,应既是“良师”,同时还应成为“益友”。学生喜欢公平公正、理解自己、平易近人的教师,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后,他们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把心里话说给我们听。如果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过于严厉地对待学生,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反感及抵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少。”生活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假如一个老师整天天衣冠不整,却要求学生衣着得体整洁;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却要求学生每天整理好衣柜床铺;自己留着长长的指甲,却常常要求学生勤剪指甲;自己常常吞云吐雾,却跟学生大谈抽烟的害处,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教育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对学生需要平等与尊重。像家长一样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贫富差距对待学生;不以家长之往来对待学生;不以个人的喜好区别对待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一句话,在这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区别,每一位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家庭条件的优劣,心理素质的高低,在老师面前都是平等的,让全体同学感受到平等、自由、尊重、理解、宽容、关爱、鼓舞、感化。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作为我们生活老师,首先要细心观察了解,摸清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求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其次,对学生要有一种正确的评价,不能过早的给学生定型,认为听话就是好学生,冒犯自己或违纪就要“惩治”,而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损害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听其言、观其行,与他们共同商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再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有成功感,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恋师、恋校。不以成年人的眼光要求他们,更不能追求他们的绝对正确,而应以一颗宽容之心,对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地给予一个暗示的眼神,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给予一个台阶,一个机会,促使学生自我反省,宽容能够营造和谐的群体,形成民主的氛围,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浅谈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篇10

大地苍茫

关键词:

习惯 良好语文习惯养成 教育 阅读 搜集资料 预习专心上课 认真观察 积极思考 善于提问 切磋交流 独立作业 仔细审题 复习归纳 练后反思

内容摘要:

文章就“农村中学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问题,指出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提出农村中学学生需要具备的十种语文学习习惯,并对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这些习惯进行了探讨。

正文: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良好的习惯如何定义?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习习惯形成研究成果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旦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再者,语文是百科之母,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更能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

什么是语文学习习惯,所谓语文学习习惯,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后形成并发展为学生个人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语文的倾向。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以农村中学生为培养对象,以语文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最终使学生沿着自觉、自律、自省的学习道路,有效率地学习。

农村中学学生限于家庭、接触面、幼儿教育等多方面原因,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点“先天不足”,进入中学后,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有的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的甚至没有学习的习惯。那么,农村中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语文学习习惯呢?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习惯呢?

1、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加经验,积累知识,把握知识的本质。中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读的形式需从念读过渡到意读,从有声读逐步过渡到无声读,从粗读过渡到细读、精读。读的内容应从浅显的作品逐步过渡到较深的作品。读的范围应从教材内过渡到教材外,从单一的文体过渡到复杂的文体。读的时间应逐渐加长,并坚持每天保持。读的数量应逐渐加多,到每天二万字左右为宜。只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增加阅读数量,拓展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形式,使学生能科学的阅读。可采取的措施有:每天规定学生阅读量,第二天检查;向学生推荐好书;鼓励学生读报;定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定

1期进行阅读竞赛等。

2、搜集资料的习惯

语文是人文性最强的学科,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丰富的积累是不行的。搜集资料是获得积累最有效的手段。搜集资料需重视记录,因此可要求学生随时随地对好的文字、段落、篇章进行摘录,在写作训练时对引用恰当的作品进行表扬,培养学生搜集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搜集的途径。搜集资料还需甄别,因此,要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搜集,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运用时要指导学生针对学习要求进行选择。

3、提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要重视预习:在学生习惯的初步养成阶段,每次的预习可作为作业部署,预习作业要有明确的熟悉教材,疏通生字等要求,并坚持每天定时检查。在中间巩固阶段,预习要求要有所提高,如找出疑难、划分段落,并督促学生落到实处。在提升阶段,应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明确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自我完成初步学习。

4、专心上课的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上课,要参与,要听,要说,要写。参与什么?参与课堂一切活动,如阅读活动,探究活动,写作活动等。听什么?听教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重点、难点、疑点。说什么?说对问题的探究,说对知识的理解与整合,说自己在本堂课的学习所得。写什么?积累词句,记录理解,写作创造。养成这些习惯还不够,还要积极思考。课堂中,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本课知识,也还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记忆理解一些东西。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定位自己的主导角色,设置好的课堂情境,扣住学习的重难点,控制课堂的节奏,时时关注学生,力求组织好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都能学有所获。

5、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

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有想的意思,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培养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达成敏锐的观察能力。不仅如此,还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观察和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问,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对于自己无法通过这二者解决的问题,要向老师、家长、同学求教,做到不懂就问。

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而教师遇到爱问的学生不能简单斥责,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其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思维上的突破。

6、切磋交流的习惯

《论语》中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遇到问题要交流讨论,要互相指导,互相学习,互相竞争。每个学生都应该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应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

7、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

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语文作业一般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知识积累运用练习,二是阅读练习,三是写作练习,这三部分都有两种形式,一是书面的,二是口头和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差,也不是为了应付家长。有些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学生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解题的思路,整合解题的步骤,记忆答案的内容。写作时要独立思考,不能光靠借鉴和抄袭。而教师应坚持按时认真检查作业,对能独立完成作业者多进行鼓励,表扬,奖励,对完成状况不佳者多进行个别指导。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专项练习和检测,要求学生做到解题时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材料、法则、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一课学完后复习一下。一单元学完后进行单元复习和归纳。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课甚至每期的知识是孤立的、分散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记得进行小结归纳,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小结。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知识点。每完成一个专题的学习,要把分散在各课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成面、最终结成网,形成体系。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规范化、结构化、系统化,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0、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明确:习题做完之后,可以从五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始,这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米斯特拉尔曾说:“很多必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但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脉正在生长,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就是今天!”时不我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尽快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引导我们的学生从每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培养一个又一个良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们终身,成为

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桥梁。

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推广协议书汇总下一篇:消防宣传日讲话稿